中国传统古典园林营造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体现之一,其结构复杂,内涵深厚,是中国文化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园林整体结构、园林布局和建筑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提供参考。
一、园林整体结构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园林前厅、园林主体和园林背厅。
前厅通常位于园林的门厅前,是园林的接待场所,也是园林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主体是园林的核心和主要景点,通常有水面、假山、花木、亭台等景观。
背厅位于园林主体后部,是园林保护区,也是园林设计中的隐匿之处。
1.前厅园林前厅通常有一定的面积,装饰风格以豪华、气派为主。
前厅通常布局简单,但各个建筑元素之间的关系非常精细,用以突出前厅的高贵尊荣。
通常,前厅的建筑形式是有特色的门厅或者廊式结构。
另外,前厅通常还有开阔的广场,用以接待宾客,展示园林的独特魅力和高超设计技巧。
广场通常选用方形或者长方形,可以有水池、喷泉等装饰物。
2.主体园林主体是整个园林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园林最受欢迎和最令人难忘的部分之一。
主体常见的有湖、山、亭、台等景观。
湖:湖是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既可以供人娱乐,也可以起到调节气候、增加氧气等作用。
园林中的湖通常使用人工修建的山石堆积而成,呈现各种形态。
山:中国园林中的假山多为人工山,由一些山石堆砌而成。
它们通常采用形似天然山景的设计手法。
亭:亭是园林中的建筑物之一,是供人休息观赏的场所。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有不同的形式,如四方亭、六角亭、八角亭等。
台:台是园林中的一种高平台,通常供人观看远景、俯瞰景色而设。
3.背厅园林背厅位于园林主体之后,常用于为主体提供安全保护,同时也是园林巧妙设计的重要部分。
背厅常见的建筑形式为墙和唐梁,并配有园门、砖墙等。
二、园林布局古典园林的布局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其布局通常根据传统文化中的设计原则,结合地形地貌、人文环境等因素而设定。
古典园林的布局通常可分为镜花水月、白石青山、水迷林径、中央主轴线、对称布局五种。
浅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造景手法——以南京瞻园为例

文化长廊浅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造景手法——以南京瞻园为例赵新意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谭淳月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武岳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之母,以其古代匠人的精雕细琢以及文人墨客的浓厚造园艺术积淀为特色,在世界园林舞台上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我国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瞻园。
也以其独特的造景艺术效果,为后世所赞叹。
本文主要以南京瞻园为例,浅析了我国古典私家园林造景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瞻园;植物[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195-011.瞻园概况瞻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坐北朝南,全园仅八亩,园林绿化面积达到15500平方米。
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
瞻园也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园内布局精巧,设计独特。
1960年刘敦桢教授受政府委托主持瞻园的修复工作。
修复后不仅保留了园林原有的格局,而且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造园艺术[1]。
清康熙、雍正年间袁江曾绘《瞻园图》(图二),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一座山水清幽的江南园林。
明清时期,瞻园曾以“石坡、梅花坞、平台、抱石轩、老树斋、北楼、翼然亭、钓台、板桥、木香廊、竹深处”等十八景名噪一时,目前可考的只有十二景[2]。
就如同传统的江南私家园林一样,瞻园也体现着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向往生活、桃源之志。
寄托着他们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志趣,方寸之间体现着造园匠人的崇尚自然、淡泊、恬淡、寡欲、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由假山石、植物、水体及亭廊榭等塑造出一种文人所特有的园林意境之美。
2.造园艺术2.1置石理水“相地和宜,构园得体”,造园与自然条件、社会状况、环境因素等相结合,精心谋划、巧妙布局,方可构成佳园。
瞻园以石胜,采用山为主、水为辅的山水布局。
[1]“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3]。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妙趣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妙趣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中国古代绘画、诗词、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中的妙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山水融入: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注重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中,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之美。
园林中的水池、假山、小桥、溪流等都是以自然景观为蓝本创造出来的,使园林与自然之间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2. 景点错落有致: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往往采用“画龙点睛”的手法,巧妙地将景点分散布置在不同的角落,赋予了园林以意境和虚实结合的美感。
这种错落有致的布局,让人在参观园林时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景点,增加了观赏的趣味性和探索的乐趣。
3. 象征寓意丰富: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和构造往往寓意丰富,追求以少见多、以微见秀,让人在园林中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林中常见的假山、门楼、碑柱等,都蕴含着吉祥寓意和文化象征。
4. 艺术细节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对细节的精雕细琢,无论是园林建筑的雕塑、彩绘,还是园林景观的种植、布置,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审美境界。
这些艺术细节的处理,使得园林具有精致、独特的美感,赋予了园林更深层次的韵味和人文意境。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妙趣在于它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寓教于乐、诗意盎然的文化传承。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1.合宇宙与人生: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天人合一”为设计原则,将宇宙和人生融入园林中。
园林布局常常取材于诗词和文学作品,通过景观、建筑和装饰的组合,表现出中国人对自然世界和宇宙的理解。
2.仿自然景观: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对自然景观的模拟和再现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园林常常以山水、湖泊、河流等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石山、假山、水池、桥梁等景观元素的布局,创造出仿真的自然环境。
3.体现中国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现了儒、道、佛等中国哲学思想。
一些园林建筑中常常包含有古代讲究的中国书法、诗词等艺术形式,强调美与道的统一4.沉稳与平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追求沉稳、平衡和谐的视觉效果。
通过使用对称的布局、反射的水面和统一的材料和颜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稳定的氛围。
5.精细的细节和装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尤其是建筑物的木雕、石刻和彩绘等方面。
园林中的建筑物不仅在外观上精心设计,还用最精细的技艺进行装饰,以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1.庭院式园林:庭院式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庭院组成,每个庭院都有围墙围合,并且配有池塘、假山和亭台等景观元素。
庭院式园林的布局通常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形成沉稳的视觉效果。
2.山水式园林:山水式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也是模拟山水自然景观的特殊形式。
它通过修建假山、造势和水池等景观元素,再现大自然山水的美丽景色。
山水式园林通常以曲径通幽和远近相隐的手法,营造出一种迷人而隐秘的氛围。
3.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宏伟壮观的形式之一,常常作为皇帝和贵族宴请宾客、观赏和居住的场所。
皇家园林通常由大型建筑群、庭院和图书馆等组成,具有高度的规划和设计。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有颐和园和圆明园。
4.文人园林:文人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一种形式。
它通常由墨池、书斋、假山、石亭等景观元素组成,以反映文人墨客的文学情怀和审美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九种全)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1、抑景俗称“先藏后漏”,“欲扬先抑”。
如进门见假山,则为山抑;见树丛,则为树抑。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漏”,“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得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2、透景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
要把园内外主要风景点透视线在平面规划设计图上表现出来,并保证在透视线范围内,景物的立面空间上不再受遮挡。
在安排透景时,常常与轴线或放射型直线道路和河流统一考虑,这样做可以减少因开辟透景线而移植或砍伐大量树木。
透景线除透景外,还具有加强“对景”地位的作用。
因此沿透景线两侧的景物,只能做透景的配置布景,以提高透景的艺术效果。
3、添景当远方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如果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景观,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
如果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这乔木或花卉便是添景。
添景可以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
体型高大姿态优美的树木,无论一株或几株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添景作用。
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它不但能表现特定的情趣和感染力(如肃穆、深远、向前、探求等),以强化设计构思意境、突出端景地位,而且能够诱导、组织、汇聚视线,使景视空间定向延伸,直到端景的高潮。
4、夹景当风景点的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他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者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得风景点的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就是夹景。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摘要:中国传统园林“和谐自然”的设计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自然哲学观,中国传统园林的起源、发展至成熟处处体现了对自然的追求,其“和谐自然”的造园设计思想使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确立了今天的地位,并对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园林是以自然写意山水园林的风格著称于世的。
研究传统古典园林,必须从自然美和园林意境入手。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和谐自然;园林意境一、引言园林,大体可分自然规划式园林和整齐规划式园林。
自然规划式园林以表现大自然天然的山水景色为宗旨,布局自由,假山假水,在方寸之间仿造千里自然美景,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哲学观,中国传统园林为其代表,“是具中国风的,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自然的王国”。
二、师法自然,崇尚自然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文化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影响以及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迫求是显而易见的。
对自然美的认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得以深化,山水诗、山水画、文人园林也都出现于这个时代。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儒学,吸取了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濡家哲学的思想体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天人合一”。
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传统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道家思想对园林风格的影响不容忽视。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以自然为宗,强调天为。
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其精神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天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逸[1]。
在传统中国园林设计中,山、水、花木和建筑是几个明显而重要的要素。
石头的功能和它所表达的意境被视为其生命的象征,无论是放置在厅堂之前、窗下、水边,它的作用是在自然与人工因素之间构成空间上的联系。
作为一种垂直方向的构成元素,它引导向上的视野,并丰富了园林中的光影变化效果;作为屏障它又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作为独立的物体,它是一座抽象的雕塑,展示形式、肌理的变化,以吸引人们的目光.作为品格的象征,它表现了君子的坚忍与气节。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精致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其建筑巧妙地结合了南方的水乡特色和北方的山水意境。
其主要景点有大荷花池、垂虹桥和太湖石园等。
拙政园的设计精湛地运用了地形地貌、建筑和植物等要素,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感。
留园是苏州园林中最早建成的一座,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之一、留园的设计注重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静态与动态的对比。
该园内有著名的别墅、错角轩和观山台等,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但其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完美地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该园内有几十个小亭子,彼此相连,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
这种设计风格被誉为“小品园林”。
另一个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是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其建筑和景观设计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风采。
颐和园分为前半山和后半山两个部分,前半山主要是湖泊和建筑群,后半山主要是山体和庙宇。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万寿山、长廊和宝石山等。
颐和园的设计注重表现自然的美,充分运用了水、石、植物等元素,创造出一个宏大而又细致的空间。
园内的建筑群也采用了中国古典风格,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静态与动态的对比。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品味要求。
另外,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还注重空间的变化和细节的处理。
通过运用传统的建筑、园林和艺术技巧,园林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和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巧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很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从传统园林中汲取灵感,将传统的设计理念与现代的审美要求相结合,创造出一些别具一格的园林作品。
例如,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感和氛围经常被现代园林设计师所借鉴,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和氛围。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古典园林涵盖了古典建筑艺术、花木种植、叠山理水及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欢迎阅读!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
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古典园林营造探讨
摘要: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营造,与现代园林有一定的区别,
它有其独特之处,他以传统的手法造园,在于意境。本文根据笔者
多年的园林设计经验,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营造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营造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意境的内涵和外延
究其意境涵义,境是意的载体,意是境的灵魂,意是情与理的
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意是园主的思想感情,境则是园林景观,
创造意境关键在于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在于二者的完美和谐统一。
思想与景观的契合,对园主或参观者而言,在于视觉、听觉、触觉
等切身感受,因为景物是通过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片石
多致,寸草生情,看到的万物就是构成园林意境的最重要的物质要
素。一池三山、亭台楼阁、翠竹香草等,既是客观景观,又能表达
出造园者的各种思想情感。譬如,竹之贞洁、莲之坚贞、梅之清雅,
都是园主性情的写照。意境的本质是意与境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有
着深厚的文化、社会和哲学基础。
本文所述的意境是造园者的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互交融,是
园主的内省和外观的统一。国人如此造园由来已久,仿自然山水,
寄情天地之间,皆为追求意境而造园。特别是后来文人墨客大量介
入园林,参与造园活动,其追求意境更甚,如唐代的蓝田别墅、平
泉别墅,又如宋代的梦溪园,明清时的寄畅园、拙政园等。本文以
杭州郭庄为例,浅析国人如何以意境的创造来造园。
二、园林概述
项目总体平面呈矩形,设西、北两入口,总占地面积9 788 m2,
水面近3 000 m2,总建筑面积1629 m2。1991年10月经全面整修
后开放,成为最具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私家宅园。
以水池为中心,曲水与西湖相通。园子分为”静必居”和“镜
开天”两部分,中间以“两宜轩”相隔,前者为居家会客之所,后
者是散步赏玩之地。园中的曲廊、池阁、后山、石桥形成了一幅精
致的景色。
可以想象,当时园主建园时肯定心寄美景,愿意徜徉于优美的
自然景观之中,从而达到心情的放松与解脱。后虽数度易主,但园
主造园的理念却惊人的相似,他们操劳大半生,欲将后生寄情天地
美景之中,而此也均为造园者的意境追求。
三、意境与造园
江南园林意境主要看意与境是否交融与契合,即造园者的思想
感情和园林景观是否契合,故造园手法对意境的表现影响甚远。造
园时园主往往利用自然山水、假山叠石、建筑、室内陈设、楹联匾
额、植物配置等来表达他的思想,契合意境。
(一)自然山水
造园,既是创造环境,又要与外在所固有的环境相融合、相交
融。面对优美的环境,去利用它,把它引进来,借过来,也不失为
一种美妙绝伦的手法。郭庄在借景方面可谓用到极致,其地处优美
的湖畔,于是园中透墙、漏窗、楼阁等等均可把西湖美景引入园中,
使得园中之人,不出园门,尽享美景。其中最成功之处就是“景苏
阁”和“乘风邀月轩”。见图1、图2。
图1湖景
图2湖美景
临湖处主体建筑名“景苏阁”,原是绣楼,面临苏堤压堤桥,背
后有宁静雅致的花园。楼下是下棋、弹琴的场所,楼上置文房四宝,
是主人吟诗作画的地方,整个儿弥漫着浓重的书香味。矮墙月门前
分别题曰: “枕湖”、“摩月”。透过月门可见葛岭等倩影,如摄入
画中一般,倍添人们游园的兴致。跨出月门,是一船坞,引人下船,
去畅游西湖美景。湖畔的“乘
风邀月轩”,敞室临湖,正对六桥烟柳,览尽湖光山色。晴日月
夜,确有乘风邀月之妙趣。
此外,主人还引湖水入园,园中有湖,名为苏池,池形如镜,
园主点景为“一镜天开”。有了水,一切便都有了灵气,有了秀色。
曲廊环绕于水,叠石临照于水,花木簇拥于水,水上小桥勾连,水
上绿莲静波。
智者乐水,水是智者品德的象征。水的形态各异,给人的感受
也不同: 水阔则神志清爽,极愿舒怀; 水断续则迤逦幽邃,屈曲潺
湲,极愿探求。园林中置水不同,契合不同的园主思想。此处园主
想要追求的意境正如智者一样,乐水,知己,从而神志清爽。
(二)建筑
建筑是造园的主要要素,也是我们的构图中心。造园的主题思
想往往就会通过建筑的不同形式如厅、轩、斋、馆、榭、亭、台、
廊桥、道路等来体现。
与其他江南园林类似,建筑密度比较高,占园地面积的16.6%。
这些建筑除了满足园主的生活需要之外,更兼具聚景、点景之作用。
比如两宜轩,建在内外两个水塘的中间,是前宅静必居隔水的主要
对景,它既是赏景的好去处,又是重要的点景之笔。见图3。
两宜轩南立面
两宜轩北立面
两宜轩平面图
图3 两宜轩南立面、北立面以及平面图
(三)假山叠石
仁者乐山,山在国人的骨子里是仁者品德的象征。而山又有各
种不同的特征: 巅、岭、峰、崖、岫、岩、谷,各种形态的山象征
了各不相同的社会意义,寄托了园主情思。
古典园林囿于空间局限,往往用湖石堆砌成假山,满足观赏需
要。石是浓缩的三山五岳,各具神态,赋予各种意义,烘托表达各
种主题。
如赏心悦目亭,主体空间便是一座土石相间的假山,山坡旁古
木参天,蓊蓊郁郁。山岩之间,藤蔓萝挂,箬竹成丛,“竿竿青欲
滴,个个绿生凉”,充满自然野趣。假山之上,仅点亭一座,石柱
飞檐,额题“赏心悦目”,点出山林生机和活力。见图4。
图 4 赏心悦目亭及假山
(四)楹联匾额
诗词、书法等既能提高园林的整体品位,又能对园林的整体思
想情感起到点睛之妙,进一步开拓园林意境。
园内不乏楹联佳作,比如香雪分春内楹联“宰相溯家声诗赋流
传鸿篇诵红杏词妍观寒梅丽句,林泉容小筑壶觞雅集胜景看平湖秋
月眺竺岭还云。”其妙意巧思都使境界上升到了更高的高度,也使
意境得到了拓展。见图5。
图5 香雪分春内楹联匾额
(五)植物配置
无绿不成园,植物是园林的主体之一。各种类型的植物也彰显
了不同的性情: 松柏永贞,杨柳依依,与造园者的性情相契合。
池中多置荷花莲花,形成大片荷塘美景,让人忘却名利之争,
那情那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恣情,不啻置身仙境。赏园者透过
门洞窗景远眺湖光山色,移步异景,也颇有意境。
此外,植物还有香樟、桂花、红枫、腊梅、刚竹、沙朴等,又
代表各种君子之性。雨打芭蕉、高山流水、莎莎树鸣、柳浪闻莺等,
声与情的完美融合,创造出的意境有着超乎想象的别样效果,也与
我们或忧苦或欢快等种种感情完美契合。绿树成荫、惠风和畅,即
便是盛夏高温季节,走进园内顿觉清凉爽畅,意境悠然而成。
四、结束语
园林意境创造的实质就是园林景神态采用模拟、象征、具象再
现和浓缩、提炼、概括、抽象、表现等处理手法进行生动细致的刻
画。造园的步骤,首先确定中心思想,即造园者所要表达出的思想
感情内容; 其次构思其选择题材、结构布局、表现形式等; 最后是
具体设计,按照构思的布局、选择的题材,因地制宜,在设计中刻
画各种园林形态,达到形神兼备,从而创造出意境优美的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