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精选文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

A: 一般汽油机进气会形成滚流,而柴油机进气一般都形成涡流。在燃烧方式上,汽油机是点燃式的,燃料在汽缸内靠电火花塞点燃;而柴油机是压燃式的,燃料依靠汽缸内空气压缩产生的热量引燃,也就是空气压缩会升高温度,当压缩空气的温度高于柴油的燃点时柴油就会燃烧。

汽油机的汽缸压缩比较低,通常在10以下,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像增压汽油机会到达10以上,而柴油机的汽缸压缩比较高,一般都在14以上

柴油机是靠活塞压缩产热将雾化的柴油点燃汽油机则靠火花塞点燃雾化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柴油机靠压缩所以压缩比高

柴油机:柴油是靠压燃的。因为柴油的暴燃点比较低,可以靠压力使其燃烧。

汽油机:汽油是靠火花塞点燃的。因为汽油的爆燃点比较高,不容易压燃。

压缩比大了以后能提高汽缸内的压力,

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总体构造上有何异同

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共同点和区别:

首先都是内燃机,都有两大机构,以及冷却系、启动系、润滑系、燃料供给系。不同点:燃料不同,汽油机烧汽油柴油机烧柴油,柴油机无点火系,汽油机是靠火花塞电子点火,柴油机是靠气缸活塞做功压燃。柴油机的燃料供给系向气缸提供的是纯空气,汽油机向气缸提供的是可燃混合气。

汽油机是以电子点火点燃汽油来使其在燃烧室中爆炸工作的

柴油机是以喷射柴油进入高温高压的燃烧室自然爆炸工作的

构造上1、汽油机的压缩比普遍较底(一般不超过11:1) 2、启动比较容易但是行驶中必须依靠电瓶(一般电瓶为12V) 3、转速比较高(一般都能达到6000转以上)4、扭力比较低 5、加速比较好(转速的幅度大所以能在多个点进行档位的切换)

1、柴油机的压缩比普遍较高(一般不低于12:1)

2、启动比较困难但是行驶中不必依靠电瓶(一般电瓶为24V)

3、转速比较低(一般都保持在4000转以下)

4、扭力比较高

5、比较节能(百公里的油耗小)

发动机原理——第三章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第三章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3-1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 一两种基本形式 (一)空间雾化 将燃料喷在燃烧室空间使之成为雾状,再利用空气运动达到充分混合。 特点: 1 对燃料喷雾要求高(采用多孔喷嘴)→燃烧易于完全,经济性好。 2 对空气运动要求不高→后期燃料易被早期燃烧产物包围,高温裂解 →排气冒烟。 3 但初期空间分布燃料多,燃烧迅速→? ? p ? ↑,p max↑→工作粗 暴。 (二)油膜蒸发(M过程) 空间雾化型混合气蒸发方式要求将燃料尽量喷在燃烧室空间,而油膜蒸发型混合气蒸发方式则有意将燃料喷在燃烧室壁面上,使之成为薄薄的一层油膜附着在燃烧室壁面上,只有一小部分燃料分布在燃烧室空间。经燃烧室壁面和燃烧加热,边蒸发,边混合,边燃烧。初期蒸发、燃烧慢,后期蒸发、燃烧迅速(先缓后急)。 特点: 1 对燃料喷雾要求不高(采用单、双孔喷嘴),对空气运动要求高。 2 放热先缓后急→? ? p ? ↓,p max↓→工作柔和,噪声小,经济性 较好。

3 但低速性能不好,冷起动困难。对进气道、燃料供给系统和燃烧室结构参数 之间的配合要求很高,制造工艺要求严格。 二 燃料的喷雾 (一) 喷雾的作用 只有当燃料与空气充分接触,形成可燃混合气时,才有可能燃烧。接触面积越大,可燃混合气越多,燃烧越完善。 1 ml 油滴: 1 个, d = 9.7 mm ,S = 245 mm 2 雾化: 299107.?个,d = 40 μm ,S = 15106.? mm 2 面积增大 5090 倍,燃烧反应机会大大增加。 (二) 喷雾的形成 1 油束 燃油喷射 - 高压、高速。 一级雾化-汽缸中空气的动力作用将油束撕 裂成片、带、泡或大颗粒的油滴。 二级雾化-空气动力作用将片、带、泡或大 颗粒的油滴再粉碎成细小的油滴。 油束中央速度高,但浓度也高,油滴集中, 颗粒大。边上油滴松散,颗粒小。但也有说法正 好相反,中央油滴速度高,颗粒小,边上颗粒大。 2 着火条件 浓度、温度为着火的必要条件 中间油粒大, 浓度偏高。 外侧混合气形成快,物理准备快,但初期温度不 高,化学准备没有跟上。等温度适合于着火了,油粒 又过分发散,也不会着火。要控制好浓度与温度的进 程,使之正好配合,方可着火。 (三) 喷雾特性

可燃混合气

课题:可燃混合气第27~28 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可燃混合气的表示方法及形成过程 重点:过量空气系数和空燃比的概念 难点:表示混合气的稀浓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 1.燃料供给系的作用? 2.燃料供给系的组成? 3.燃料供给系的供给过程? 二.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 在进气行程中,由于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缸内产生真空度,汽油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有喷管被吸出,喷出的汽油在喉管中遇到高速空气流而被冲散、形成细小的雾状颗粒,并逐步被汽化。汽油经过进气歧管时,有一部分没有被汽化的汽油,在进入气缸后,与上一循环的残余废气和高温机件接触而被加热,在涡流的作用下,使汽油彻底汽化,即形成了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是汽油通过雾化、汽化并与空气以一定比例混合的汽油空气混合物) 三.可燃混合气的表示方法 (1)空燃比:就是可燃混合气中的空气质量(kg)与燃油质量(kg)的比值,用R表示。 R=空气质量(KG)/燃油质量(KG) 理论上讲,在混合气中,1KG汽油完全燃烧,约需15KG空气与其混合。比例15:1。即R=15; 标准混合气R=15 经济混合气:R=15.8~17.3 浓混合气R〈15 功率混合气:R=12.3~14.2 稀混合气R〉15 (2)过量空气系数 α=实际燃烧1KG汽油所需的空气质量/理论上燃烧1KG汽油所需的空气质量α=1时,标准α=1.05~1.15时,经济混合气 α〈1时,浓 α〉1时,稀α=0.85~0.95时,功率混合气四.可燃混合气燃烧必须符合的条件 汽油与空气以一定的重量比例混合,汽油在空气中彻底雾化,蒸发并与空气均匀地混合。

五.小结 六.作业:同步训练及课后练习

练习五、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五、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一、解释术语 1、喷油泵速度特性 2、供油提前角 3、喷油提前角 4、滞燃期* 5、喷油延迟 6、缓燃期 喷油规律 二、选择题 6、柱塞式喷油泵的速度特性是() A、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增加 B、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减少 C、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增加 D、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减少 3、使用柱塞式喷油泵的柴油机发生“飞车”的根本原因是() A、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增加 B、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减少 C、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增加 D、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减少 3、使用柱塞式喷油泵的柴油机出现不正常喷射的各种原因中包括() A、高压油管过细 B、油管壁面过厚 C、喷油压力过高 D、喷油数量过多 18、柴油机间接喷射式燃烧室类型中包括下面列出的() A、半开式燃烧室 B、开式燃烧室 C、统一室燃烧室 D、预燃室燃烧室 2、传统柴油机的喷油时刻与供油时刻()。 A、同步 B、提前 C、滞后 D、没有联系 3、柴油机的供油始点用()表示。 A、喷油提前角 B、供油提前角 C、雾化提前角 D、着火提前角 4、评价速燃期的重要指标中有()。* A、温度升高率 B、最大压力出现时刻 C、最高温度 D、压力升高时刻 5、柴油机的理想喷油规律是()。 A、均匀喷油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快后慢再快 6、下面列出的()属于柴油机燃烧特点。 A、缺氧 B、空气过量 C、扩散燃烧 D、混合气预先形成 7、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中,存在燃料燃烧、燃料()、燃料与空气之间的 扩散同步进行现象。

A、燃烧 B、凝结 C、蒸发 D、混合 8、球形油膜燃烧室属于柴油机()燃烧室。 A、涡流式 B、预燃室 C、间接喷射式 D、直接喷射式 9、柴油机的燃烧方式包括()。 A、层流火焰传播 B、紊流火焰传播 C、扩散燃烧 D、不规则燃烧 10、喷油速率在喷射初期(即滞燃期内)应()。 A、较大 B、较小 C、不变 D、视情况而定 11、下列四个时期对柴油机压力升高率有明显影响的是()。 A、滞燃期 B、速燃期 C、缓燃期 D、后燃期 12、下列四种燃烧室对喷射系统要求最高的是()。 A、开式燃烧室 B、半开式燃烧室 C、涡流室燃烧室 D、预燃室燃烧室 13、下列四种燃烧室面容比最大的是()。 A、开式燃烧室 B、半开式燃烧室 C、涡流室燃烧室 D、预燃室燃烧室 14、为了衡量发动机工作的平稳性,用()作为速燃期的重要评价指标。* A、温度升高率 B、压力升高率 C、最高温度 D、最大压力 三、填空题 2、油束的几何特性可用三个参数描述,即油束射程、最大宽度和。 2、油束的几何特性可用三个参数描述,即油束射程、喷雾锥角和。 2、油束的几何特性可用三个参数描述,即喷雾锥角、最大宽度和。 1、柴油机燃烧过程是否完善,取决于、和三者的合理配 合。 2、油束特性可以用、和三个参数来描述。 3、柴油机燃烧室基本要求是、、和。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 上有何不同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 A: 一般汽油机进气会形成滚流,而柴油机进气一般都形成涡流。在燃烧方式上,汽油机是点燃式的,燃料在汽缸内靠电火花塞点燃;而柴油机是压燃式的,燃料依靠汽缸内空气压缩产生的热量引燃,也就是空气压缩会升高温度,当压缩空气的温度高于柴油的燃点时柴油就会燃烧。 汽油机的汽缸压缩比较低,通常在10以下,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像增压汽油机会到达10以上,而柴油机的汽缸压缩比较高,一般都在14以上 柴油机是靠活塞压缩产热将雾化的柴油点燃汽油机则靠火花塞点燃雾化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柴油机靠压缩所以压缩比高 柴油机:柴油是靠压燃的。因为柴油的暴燃点比较低,可以靠压力使其燃烧。汽油机:汽油是靠火花塞点燃的。因为汽油的爆燃点比较高,不容易压燃。 压缩比大了以后能提高汽缸内的压力, 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总体构造上有何异同 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共同点和区别: 首先都是内燃机,都有两大机构,以及冷却系、启动系、润滑系、燃料供给系。不同点:燃料不同,汽油机烧汽油柴油机烧柴油,柴油机无点火系,汽油机是靠火花塞电子点火,柴油机是靠气缸活塞做功压燃。柴油机的燃料供给系向气缸提供的是纯空气,汽油机向气缸提供的是可燃混合气。 汽油机是以电子点火点燃汽油来使其在燃烧室中爆炸工作的 柴油机是以喷射柴油进入高温高压的燃烧室自然爆炸工作的 构造上1、汽油机的压缩比普遍较底(一般不超过11:1) 2、启动比较容易但是行驶中必须依靠电瓶(一般电瓶为12V) 3、转速比较高(一般都能达到6000转以上)4、扭力比较低 5、加速比较好(转速的幅度大所以能在多个点进行档位的切换) 1、柴油机的压缩比普遍较高(一般不低于12:1) 2、启动比较困难但是行驶中不必依靠电瓶(一般电瓶为24V) 3、转速比较低(一般都保持在4000转以下) 4、扭力比较高 5、比较节能(百公里的油耗小)

单元四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答案

单元四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一、填空题 1.汽油机供给系由_燃油供给_装置、_空气供给_装置、_可燃混和气形成_装置、__废气排出__装置及__可燃混合气___装置等五部分构成。 2.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标主要包括__抗爆性____、___蒸发性____和____腐蚀性___。 3.汽油机所燃用的汽油的 __蒸发性_____愈强,则愈易发生气阻。 4.汽油的牌号愈____高____,则异辛烷的含量愈__多____,汽油的抗爆性愈 ___好____。 5.按喉管处空气流动方向的不同,化油器分为___上吸式____ 、___下吸式_____和 ___平吸式_____。三种,其中___平吸式____多用于摩托车, 而汽车广泛采用_____下吸式 ___ 。 6.按重叠的喉管数目的不同,化油器分为__单喉管式_____和 __多重喉管式_____。 7.双腔分动式化油器具有两个不同的管腔,一个称为___单腔式___ 。另一个称为___双腔式____ 。 8.BJH201型化油器中的H代表__化油口___,2代表该化油器为 __双腔式_____化油器。 9.化油器由__主供油装置_____ 、___怠速装置_____和 ___加浓装置____三部分组成。 10.汽车上,化油器节气门有两套操纵机构。 11.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 __膜片式_____汽油泵,它是由发动机配气机构的__凸轮轴 _____上的__偏心轮____驱动的。 12.现代化油器的五大供油装置包括__起动__装置__主供油道___装置、___怠速__装置、___加速___装置和__加浓____装置。 13.L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是一种_直接测定空气为基准控制喷油量___的喷油系统。二、判断题 1.汽油机燃用的是汽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所以汽油的蒸发性越好,汽油机的动力性越好。 ( X ) 2.过量空气系数A越大,则可燃混合气的浓度越浓。 ( X ) 3.过量空气系数A=1.3~1.4称为火焰传播上限。 ( X ) 4.简单化油器不能应用于车用汽油机上。 ( √ ) 5.车用汽油机在正常运转时,要求供给的可燃混合气的浓度随负荷的增加而由浓变稀。( √ )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 A: 一般汽油机进气会形成滚流,而柴油机进气一般都形成涡流。在燃烧方式上,汽油机是点燃式的,燃料在汽缸内靠电火花塞点燃;而柴油机是压燃式的,燃料依靠汽缸内空气压缩产生的热量引燃,也就是空气压缩会升高温度,当压缩空气的温度高于柴油的燃点时柴油就会燃烧。 汽油机的汽缸压缩比较低,通常在10以下,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像增压汽油机会到达10以上,而柴油机的汽缸压缩比较高,一般都在14以上 柴油机是靠活塞压缩产热将雾化的柴油点燃汽油机则靠火花塞点燃雾化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柴油机靠压缩所以压缩比高 柴油机:柴油是靠压燃的。因为柴油的暴燃点比较低,可以靠压力使其燃烧。汽油机:汽油是靠火花塞点燃的。因为汽油的爆燃点比较高,不容易压燃。 压缩比大了以后能提高汽缸内的压力, 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总体构造上有何异同 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共同点和区别: 首先都是内燃机,都有两大机构,以及冷却系、启动系、润滑系、燃料供给系。不同点:燃料不同,汽油机烧汽油柴油机烧柴油,柴油机无点火系,汽油机是靠火花塞电子点火,柴油机是靠气缸活塞做功压燃。柴油机的燃料供给系向气缸提供的是纯空气,汽油机向气缸提供的是可燃混合气。 汽油机是以电子点火点燃汽油来使其在燃烧室中爆炸工作的 柴油机是以喷射柴油进入高温高压的燃烧室自然爆炸工作的 构造上1、汽油机的压缩比普遍较底(一般不超过11:1) 2、启动比较容易但是行驶中必须依靠电瓶(一般电瓶为12V) 3、转速比较高(一般都能达到6000转以

上)4、扭力比较低5、加速比较好(转速的幅度大所以能在多个点进行档位的切换) 1、柴油机的压缩比普遍较高(一般不低于12:1) 2、启动比较困难但是行驶中不必依靠电瓶(一般电瓶为24V) 3、转速比较低(一般都保持在4000转以下) 4、扭力比较高 5、比较节能(百公里的油耗小)

发动机原理——第四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第四章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汽油机与柴油机相比主要有如下特点: 汽油机 柴油机 1 点燃式。 压燃式。 2 τi 影响小。 τi 影响大。 3 进入汽缸的是混合气,混合时间长。 进入汽缸的是新鲜空气,混合时间短。 4 T max 高,热负荷大。 p max 高,机械负荷大。 5 压缩比低,ε = 6~10。 压缩比高,ε = 12~22。 6 有爆燃问题。 有工作粗暴问题。 7 组织气流运动的目的是为了 组织气流运动的目的是为了 加速火焰传播,防止爆燃。 促进燃油与空气更好地混合。 §4-1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 一、混合气形成过程 1 喉口流速↑ → P ↓ → 雾化效果↑ 2 节气门开度↑ → 喉口真空度?p n ↑, 进气管真空度?p i ↓ → 从 ??p p n i <到??p p n i > 3. 节气门开度一定, n ↑ →

?p n ↑, ?p i ↑ 4. 节气门开度↓,n ↑ → ?p n ↑ → 蒸发性↑ 进气温度↑ → 蒸发性↑ 二、理想化油器特性与供油系校正 (一) 理想化油器特性 各种工况下满足最佳性能要求的理想混合比 — 试验结果。 1 影响因素 (1) 转速n — 影响较小。 (2) 负荷 — 影响大。 2 空燃比A F /=空气质量 燃料质量 经济混合气 A / F = 17 功率混合气 A / F = 12~14 怠速混合气 A / F = 10~12.4 (1) 常用工况 — 中等负荷要求提供经济混合气。 (2) 负荷 > 90% 以及怠速, 低速下 — 加浓。 (二) 简单化油器特性 单纯依靠喉口真空度? p n 决定供油量的化油器。 节气门开度变化 → A/F 变化 ?p n ↑ → A/F ↓ — 混合气浓 与理想化油器有差异, 不能满足 汽油机要求。 (三) 主供油系校正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练习题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试题 一、填空题 1.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过程可按曲轴转角划分为(备燃期)、 (速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四个阶段。 2.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有四部分组成:(燃油供给)、(空气供给)、(混合气形成装置)和(废气排出装置) 3.柴油机的混合气的着火方式是(压燃式)。 4.国产A型泵由(泵油机构)、(供油量调节机构)、(驱动机构)和(泵体)等四个部分构成。 5.喷油泵的传动机构由(凸轮轴)和(挺住组件)组成。 6.喷油泵的凸轮轴是由(曲轴)通过(定时齿轮)驱动的。 7.喷油泵的供油量主要决定于(柱塞)的位置,另外还受齿条的影响。 8.柴油机的最佳喷油提前角随供油量和曲轴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供油量越大,转速越高,则最佳供油提前角(越大)。 9.供油提前调节器的作用是按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自动调节供油提前角,以改变发动机的性能。 10.针阀偶件包括(针阀)和(真阀体),柱塞偶件包括(柱塞)和(柱塞套),出油阀偶件包括(出油阀)和(出油阀座),它们都是相互配对,(不能)互换。 二、选择题 1.喷油器开始喷油时的喷油压力取决于(B )。 A.高压油腔中的燃油压力 B.调压弹簧的预紧力 C.喷油器的喷孔数 D.喷油器的喷孔大小 2.四冲程柴油机的喷油泵凸轮轴的转速与曲轴转速的关系为(C )。 A.1:l B.2:l C.1:2 D.4:1 3.孔式喷油器的喷油压力比轴针式喷油器的喷油压力( A )。 A.大 B.小 C.不一定 D.相同 4.在柴油机中,改变喷油泵柱塞与柱塞套的相对位置,则可改变喷油泵的(C )。 A.供油时刻 B.供油压力 C.供油量 D.喷油锥角 5.喷油泵柱塞行程的大小取决于(B )。 A.柱塞的长短 B.喷油泵凸轮的升程 C.喷油时间的长短 D.柱塞运行的时间 6.喷油泵柱塞的有效行程( D)柱塞行程。 A.大于 B.小于 C.大于等于 D.小于等于 7.喷油泵是在(B )内喷油的。 A.柱塞行程 B.柱塞有效行程 C.A、B均可 D.A、B不确定 8.柴油机喷油泵中的分泵数(B )发动机的气缸数。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一定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形式

第7章柴油机的燃油系统 7.1第七章说明 燃油系统在柴油机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课件第7章很重要,该章各系统比较复杂,用媒体表现比较复杂,需要多种软件综合运用。3dmax、A uthorware、CorelDRAW、AutoCAD、Photoshop、Flash等。这样给课件带来了更多的新意。通过前六章的制作到第七章,各种零件表达得更完美,更具体。 7.2燃油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7.2.1功用 根据柴油机运转工况的需要,将适量的清洁燃油,在一定的时间内,以适当的雾化状态喷入燃烧室,造成混合气体形成与燃烧的有利条件。 7.2.2组成 输油泵、滤清器、喷油泵、出油阀、喷油器、燃烧室。 7.3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形式 7.3.1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1.形成方式 柴油机中由于燃烧室型式不同,混合气形成的方法也不同,大致可分为:空间混合气形成,油膜混合气形成,复合式混合气形成。 2.要求 可燃混合气的质量对燃烧过程起决定性作用。 1)喷入汽缸的应雾化良好,并具有一定的射程。即油粒微小并充满整个燃烧室空间。 2)燃料的喷射形状应与燃烧室形状相适应,以形成良好的混合气。

3)在燃烧室造成强烈的空气涡流促使在燃烧室间形成良好混合。 7.3.2燃烧室的形式 1.概述 1)根据混合气形成的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空气混合气形成、油膜混合气形成和复合式混合气形成。 2)燃烧室分类 (1)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直接喷射式燃烧室设在活塞顶上,是一个统一的空间。主要靠喷射油束与燃烧室形状相互配合,使燃油与空气均匀地混合。 a.统一式:形状简单、结构紧凑、容易启动;对燃油喷射系统要求高;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较高,曲柄连杆受力较大;对转速和燃料质量特别敏感。 b.复合式:兼有球型油膜与半分开式燃烧室的特点。把空间雾化与油膜蒸发结合到一起,改善了冷机启动性能,可适应多种燃料,对燃油系统要求低。 c.半分开式:活塞上的凹坑与活塞顶部的余隙构成靠喷雾质量与挤压涡流形成可燃混合气,对燃油系统要求较低。油耗低,启动方便,工作比较柔和。 d.球型油膜式:工作柔和燃烧噪音小,排烟好,性能指标好,可使用多种燃料,冷车启动困难,适用于小型高速机。 (2)分开式燃烧室:分开式燃烧室被明显隔成两部分,其一部分由活塞顶面及气缸盖底面组成;另一部分在气缸盖或气缸体中,两者以一条或数条通道相联接。 a.涡流室式:对燃油系统要求不高,工作稳定,燃油消耗率高,冷车启动困难,对转速敏感,散热损失大。 b.预燃室式:预燃室容积占总燃烧室容积的20-40%,运转平稳,对燃油系统要求不高,对转速,燃油品质敏感性较小,燃油消耗率高,启动困难。喷嘴受高温作用,易损坏。 2.直喷式燃烧室 1)统一式燃烧室如图7-1

4-4第四节 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第四节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在柴油机中燃油经过喷油器,以很高的压力喷入气缸,与气缸中的压缩空气混合,自行发火并燃烧。由于时间有限,要保证后续的燃烧完善,必须有一套完好的喷油设备,及与之配合的燃烧室。有些柴油机的燃烧必须有适当的空气运动,这就要求燃油雾化、空气运动及燃烧室这三要素之间有良好的配合。 一、燃油的雾化 燃油自喷油器喷孔中在高压下以高速(可达200m/s)喷出,被雾化成很微小的细粒,其直径从5μm到250μm不等。较大油粒在运动中根据空气压力和燃油表面张力及粘度之间的平衡,还可进一步分裂为微细的颗粒,这些油粒具有一定的贯穿力,使它们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燃烧室中。即燃油雾化靠的是(1)紊流,(2)空气分子的撞击、摩擦。燃油雾化成无数的细微油滴,增加了表面面积,加速了从空气中的吸热过程和油滴的气化过程,加快了燃烧和能量转化,对提高柴油机性能有极大的帮助。 1.油雾的形成 油束参数及周围空气情况如图4-4-1所示。 喷油初期,喷注前锋首先依靠自己的惯性力,然后依靠后续喷注对它的推进而向前飞驰。根据喷射过程的压力变化,初始喷注的速度并不是最高速度,而在最大喷射压力时,喷口处的喷注速度才是最高喷速。喷注在最高喷速下以最大的惯性力推动先头喷注前进。 喷油后期,缸内压力升高,而喷油压力却迅速下降。这时喷孔两端的压力差迅速减小。喷注尾部的速度低于其前面的喷注速度。 喷注前锋部分,实际上是不断补充和更新的。因为最早进入缸内的喷注,受迎面空气阻力最早也最大,同时受热时间也最长,因而气化也最早。 供油停止后,喷注失去了后续部分,Array由于喷孔两端压力差和喷速均较小,因而 向径向扩展较慢,密度较大,不易雾化和 汽化。此阶段的液相油注是最后参加燃烧 的燃油,其热效率较差,容易在高温中裂 解成碳烟。 喷注的前锋高速飞驰时,其后会形成 低压区。因而出现引射效应和四周空气补 充入内的卷吸效应。燃油的引射效应和空 气的卷吸效应对喷注的撕裂、破碎和雾化 起着加速和促进作用。 每束油注在燃烧室中的空间分布,形 成一个由许多油粒组成、外形与圆锥体相 图4-4-1 油束参数及周围空气情况 似的油束,如图4-4-1所示。在油束中间部 分油粒密集、直径大,称油雾核区;而外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 A: 一般汽油机进气会形成滚流,而柴油机进气一般都形成涡流。在燃烧方式上,汽油机是点燃式的,燃料在汽缸内靠电火花塞点燃;而柴油机是压燃式的,燃料依靠汽缸内空气压缩产生的热量引燃,也就是空气压缩会升高温度,当压缩空气的温度高于柴油的燃点时柴油就会燃烧。 汽油机的汽缸压缩比较低,通常在10以下,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像增压汽油机会到达10以上,而柴油机的汽缸压缩比较高,一般都在14以上 柴油机是靠活塞压缩产热将雾化的柴油点燃汽油机则靠火花塞点燃雾化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柴油机靠压缩所以压缩比高 柴油机:柴油是靠压燃的。因为柴油的暴燃点比较低,可以靠压力使其燃烧。 汽油机:汽油是靠火花塞点燃的。因为汽油的爆燃点比较高,不容易压燃。 压缩比大了以后能提高汽缸内的压力, 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总体构造上有何异同 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共同点和区别: 首先都是内燃机,都有两大机构,以及冷却系、启动系、润滑系、燃料供给系。不同点:燃料不同,汽油机烧汽油柴油机烧柴油,柴油机无点火系,汽油机是靠火花塞电子点火,柴油机是靠气缸活塞做功压燃。柴油机的燃料供给系向气缸提供的是纯空气,汽油机向气缸提供的是可燃混合气。

汽油机是以电子点火点燃汽油来使其在燃烧室中爆炸工作的 柴油机是以喷射柴油进入高温高压的燃烧室自然爆炸工作的 构造上1、汽油机的压缩比普遍较底(一般不超过11:1) 2、启动比较容易但是行驶中必须依靠电瓶(一般电瓶为12V) 3、转速比较高(一般都能达到6000转以上)4、扭力比较低 5、加速比较好(转速的幅度大所以能在多个点进行档位的切换) 1、柴油机的压缩比普遍较高(一般不低于12:1) 2、启动比较困难但是行驶中不必依靠电瓶(一般电瓶为24V) 3、转速比较低(一般都保持在4000转以下) 4、扭力比较高 5、比较节能(百公里的油耗小)

柴油机对混合气形成的技术要求1

柴油机对混合气形成的技术要求 对混合气形成过程有下列共闹的技术要求: 1)高速柴油机用于混合气形成的时间极短,例如3soor/m沁的车用柒袖机, 如果从喷油开始至完成混合山用60。cA6、话,折算时间只有2。778m s。所以,在发动机转速所要求酌极短时间内,燃油要能快速地破碎、雾化(或涂布成壁膜)、吸热、汽化、扩散至空气中,并与空气温合成有一定浓度的可燃混合气。 2)燃油在参加燃烧前要与空气混合成均相(气相)的、在可燃浓皮范围内的混合气。 3)要适当减少预混合燃烧燃泅量,以避免过高的放热峰值、最大压升举、最高燃烧压力以及燃烧压力振荡G同时.要加速中、后期混合速度和骸烧速度。 4)要有足够的混合气形成能量。它是喷油能量与燃烧室内气流运动能星的总和,并要有机匹配。所以,如果减少父小一方的能量,则必须相应地增加另一方的能量。而且奖发挥燃烧室结构的作用,以便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能量,以加速和[完善混合。 5)要充分利用燃烧室内的一切空气,使之参与混合和燃炔。要使活塞顶隙、气门坑年活塞火力岸周隙等处的生间尽星/J、。总之,要使“死区”和“半死区”内的空气也能得到和用,以提高实际的过显空气系数。 6)要尽量造成微涡流(紊流),并使大标度涡流和小标度涡流结合起来。要使宏 观混合和微观混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近10多年来,微涡流和微混合获得长 足酌发展,是捏合气形成的重大进步。 7)在充分利用进气涡流朗N时,妥尽员组成挤压涡流、逆价压涡流,以便组织燃烷室空 间内的复合涡流。要使整个混合气形成过程和燃烧过程在各种涡流的促进下进行。 8)在混合气形成过程中,要尽量发挥喷油过程、气流运动过程和燃烧室结构、形状的作用、并使三者配合,以便加速和完善泊气混合。 内燃机在诞生后的一百多年来,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内燃机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是随着燃油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两大危机越来越严重,传统内燃机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内燃机的经济性和环保性的要求,均质充量压缩燃烧(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HCCI)技术成为发动机新的研究热点。HCCI技术由于其较高的燃油经济性和极低的NO_x和颗粒的排放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要是基于复合式进气管燃油喷射混合 技术,运用专业的CFD软件—FLUENT,对柴油HCCI发动机的混合气的形成

第四节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第四节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可燃混合气:指由气态燃油与空气组成的一种混 合气,其组成和状态应保证它易于在气缸内发 火燃烧。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缸内气体流动、燃油的雾化质量、燃烧室形状 一、缸内气体的流动 1.进气涡流 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气缸中心线有组织的 定向气流运动 2.挤压涡流 在压缩行程的后期,活塞顶表面和气缸盖靠 近时所产生的径向或横向气流运动,简称挤流。 3.湍流 在气缸中形成的无规则的气流运动称为湍流。 二、可燃混合气形成方法 1.空间雾化混合 空间雾化混合:可燃混合气是在燃烧室空间形成的。 要求:燃油必须喷射到燃烧室空间并与燃烧室形状 相适应 船用大、中型柴油机:主要依赖于燃油的喷雾(又 称为油雾法),而较少依赖空气运动。 中小型高速柴油机:主要依赖于空气涡动(又称涡 动法),而较少依赖燃油喷雾 表3—1 两种混合方式的特点比较 空间雾化混合油膜蒸发混合 1.大部分燃料喷散雾化,并分布到空气中 2.燃料在空气中是细小油滴 3.细小油滴与热空气混合,形成不均匀的混合气(气、液相混合),然后小油滴在高温下蒸发。4.在着火延迟期间形成的可燃混合气数量较多,多处着火 5.燃烧开始时的放热速率很高,以后逐渐减慢1.利用强烈的空气旋流将大部分燃料涂布于壁面上2.燃料在壁面上形成油膜 3.油膜受壁温影响在较低温度下蒸发,然后燃料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均质混合气(气相混合)4.散布在空气中的少量雾化燃油局部着火 5.初期放热速率不高,随着燃烧的进行,火焰辐射使蒸发加强,加上热力混合作用,中后期的燃烧速率很高

2.油膜蒸发混合  油膜蒸发混合:把大部分燃油(约占95%循环喷油量)喷到燃烧室表面形成薄油膜。在燃烧室中强烈的空气涡流下,油膜逐层蒸发并与空气混合成可燃混合气。 三、燃烧室 1.开式燃烧室 开式燃烧室是由气缸盖底面、活塞顶面及气缸壁面形成的统一空间(图3—22) 开式燃烧室混合气形成的特点: (1)形状简单、结构紧凑、相对散热面小、热损失小。具有良好的起动性和经济性。 (2)混合气的形成主要靠燃油的喷射雾化,对喷雾质量要求较高。 (3)最高燃烧压力及压力升高率较高,工作粗暴。 热负荷和机械负荷较大。 (4)需要较大的过量空气系数α (5)排气中的有害成分NOx、炭烟等较多应用:大、中型柴油机及船用低速柴油机。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

任务一柴油机混合气形成 与汽油机工作原理相比,只有一个行程即作功行程中,柴油机由于用的柴油粘度比汽油大、不易蒸发,且自然温度又较汽油低,所以采用的是压缩自燃式点火。 任务二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柴油机燃烧过程非常复杂,为了便于分析和揭示燃烧过程的规律,通常将这一连续的燃烧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着火延迟期(又称为滞燃期)、速燃期、缓燃期和补燃期,如图所示。

(一)着火延迟期 从柴油开始喷入气缸起到着火开始为止的这一段时期称为着火延迟期。 着火延迟期内,燃烧室内的混合气进行着物理和化学准备过程。 物理准备过程:燃油的粉碎分散、蒸发汽化和混合。 化学准备过程:混合气的先期化学反应直至开始自燃。 特点:压力没有偏离压缩线。 影响着火延迟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喷油时缸内的温度和压力越高,则着火延迟期越短。 柴油的自燃性较好(十六值较高),着火延迟期较短。 燃烧室的形状和壁温等。 喷油提前角:开始喷油到活塞到达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喷油提前角。

(二)速燃期 速燃期:从开始着火(即压力偏离压缩线)到出现最高压力. 特点:压力急剧上升,压力达到最高(有可能达到13MPa以上) 一般用压力升高率λp〔kPa/(o)曲轴〕表示压力急剧上升的程度。 式中:△p——速燃期始点和终点的气体压力差(kPa); △θ——速燃期始点和终点相对于上止点的曲轴转角差(CAo)。 特点: (1)压力升高率很高,接近等容燃烧,工作粗暴。 (2)达到最高压力(6~9MPa)。 (3)继续喷油。 压力升高率过大,则柴油机工作粗暴,燃烧噪音大;同时运动零件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影响其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压力升高率大,燃烧迅速,柴油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会较好。 压力升高率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柴油机的压力升高率一般应不大于0.4~0.5 MPa/(o)曲轴。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的压力升高率较大。 控制压力升高率的措施: 减小在着火延迟期内准备好的可燃混合气的量 ①缩短着火延迟期的时间

最新试题四--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一、填空题 1?《汽车构造(发动机)》(填空)【易】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装置组成。 答案:1?汽油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可燃混合气供给和废气排出装置。 2?《汽车构造(发动机)》(填空)【易】 汽油供给装置包括、、、和等零部件。它的作用是完成汽油的、和。 答案:2.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油管;油面指示表;贮存;滤清;输送。 3?《汽车构造(发动机)》(填空)【易】 可燃混合气供给和废气排出装置包括、 和等零部件。 答案:3.进气管;排气管;排气消声器。 4?《汽车构造(发动机)》(填空)【中】 根据物理学的观点,使汽油迅速完全燃烧的途径是将汽油喷散成极细小的颗粒, 即使汽油,再将这些细小的汽油颗粒加以蒸发,即实现汽油,最后使与适当比例的均匀混合成可燃混合气。 答案:4.雾化;汽化;汽油蒸气;空气。 5.《汽车构造(发动机)》(填空)【易】 过量空气系数a > 1,则此混合气称为混合气;当aV0.4时,混合气,火焰不能传播,发动机熄火,此a值称为。 答案:5.稀;太浓;燃烧上限。 6.《汽车构造(发动机)》(填空)【中】 车用汽油机工况变化范围很大,根据汽车运行的特点,可将其分为、、、、等五种基本工况。 答案:6.起动;怠速;中小负荷;大负荷和全负荷;加速。 7?《汽车构造(发动机)》(填空)【中】 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化油器应供给不同浓度和数量的混合气。起动工况应供

给的混合气;怠速工况应供给的混合气;中等负荷时应 供给的混合气;全负荷和大负荷时应供 给的混合气;加速工况时应供 给混合气。 答案:7.多而浓;少而浓;接近最低耗油率;获得最大功率;额外汽油加浓。 8?《汽车构造(发动机)》(填空)【易】 化油器的五大装置是装置、装置、装置、 装置和装置。 答案:8.主供油;怠速;加浓;加速;起动。 9?《汽车构造(发动机)》(填空)【中】 化油器的类型若按空气在喉管中流动的方向不同,可分 为、和二种;按重叠的喉管数目,可分 为、和;按空气管腔的数目可分为、 和 。 答案:9.上吸式;下吸式;平吸式;单喉管式;双重喉管式;- .重喉管式;单腔 式;双腔并动式;双腔(或四腔)分动式。 10?《汽车构造(发动机)》(填空)【难】 米用多重喉管的目的在于解决发动机与的矛盾。 答案:10.充气量;燃油雾化。 11?《汽车构造(发动机)》(填空)【难】 平衡式浮子室是利用平衡管使浮子室与上方空气管腔 相通,这样就排除了因阻力变化对化油器出油量的影响。 答案:11.阻风门;空气滤清器。 12?《汽车构造(发动机)》(填空)【中】 在汽车上,化油器节气门并用两套单向传动关系的操纵机构,即和。 答案:12.脚操纵机构;手操纵机构。 13?《汽车构造(发动机)》(填空)【易】

油机各种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份的要求

油机各种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份的要求 作为车用汽油机,其工况(负荷和转速)是复杂的,例如,超车、刹车、高速行驶、汽车在红灯信号下,起步或怠速运转、汽车满载爬坡等,工况变化范围很大,负荷可以0→100%,转速可以最低→最高。不同工况对混合气的数量和浓度都有不同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小负荷工况-要求供给较浓混合气α=0.7~0.9量少,因为,小负荷时,节气门开度较小,进入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量较少,而上一循环残留在气缸中的废气在气缸内气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多,不利于燃烧,因此必须供给较浓的可燃混合气。 (2)中负荷工况-要求经济性为主,混合气成分α=0.9~1.1,量多。发动机大部分工作时间处于中负荷工况,所以经济性要求为主。中负荷时,节气门开度中等,故应供给接近于相应耗油率最小的α值的混合气,主要是α>1的稀混合气,这样,功率损失不多,节油效果却很显著。 (3)全负荷工况-要求发出最大功率Pemax,α=0.85~0.95量多 汽车需要克服很大阻力(如上陡坡或在艰难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往往需要将加速踏板踩到底,使节气门全开,发动机在全负荷下工作,

显然要求发动机能发出尽可能大的功率,即尽量发挥其动力性,而经济性要求居次要地位。故要求化油器供给Pemax时的α值。 (4)起动工况-要求供给极浓的混合气α=0.2~0.6量少。 因为发动机起动时,由于发动机处于冷车状态,混合气得不到足够地预热,汽油蒸发困难。同时,由于发动机曲轴被带动的转速低,因而被吸入化油器喉管内的空气流速较低。难以在喉管处产生足够的真空度使汽油喷出。既使是从喉管流出汽油,也不能受到强烈气流的冲击而雾化,绝大部分呈油粒状态。混合气中的油粒会因为与冷金属接触而凝结在进气管壁上,不能随气流进入气缸。因而使气缸内的混合气过稀,无法引燃,因此,要求化油器供给极浓的混合气进行补偿,从而使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有足够的汽油蒸汽,以保证发动机得以起动。 (5)怠速是指发动机在对外无功率输出的情况下以最低转速运转,此时混合气燃烧后所作的功,只用以克服发动机的内部阻力,使发动机保持最低转速稳定运转。汽油机怠速运转一般为300~700r/min,转速很低,化油器内空气流速也低,使得汽油雾化不良,与空气的混合也很不均匀。另一方面,节气门开度很小,吸入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量很少,同时又受到气缸内残余废气的冲淡作用,使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因而发动机动力不足。因此要求提供较浓的混合气α=0.6~0.8 。

汽车发动机考试复习题..

汽车概论习题集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 第一节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一、填空题 1.汽车用汽油发动机种类繁多、但基本组成相近,都由机构、机构、及、、、、等组成。 2.目前一般车用汽油机的压缩比为,柴油机的压缩比为。 3.四冲程发动机每个工作循环要经过、、、等四个行程。 4.二冲程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周,进、排气门开闭各次,活塞在汽缸内由下止点赂上止点运动时,完成行程;由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时,完成行程。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发动机燃烧室是指活塞在上止点时由活塞的顶部,气缸壁、气缸盖的底部构成的密闭空间。() 2.发动机排量是指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 3.发动机压缩比是指气缸工作容积和燃烧室容积之比。() 4.在进气行程中,柴油机吸入的是柴油和空气的混和物。() 三、解释技术术语 1.活塞行程 2.气缸工作容积 3.燃烧室容积 4.EQ6100-1汽油机 四、问答题 1.什么叫压缩比?它对发动机工作有何影响? 2.什么叫发动机工作循环? 3.简述四冲程汽油机作功行程的工作过程。 4.简述四冲程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点燃方式。

第一节、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曲柄连杆;配气;燃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 2.7~10;16~22 3.进气;压缩;作功;排气 4.一;一;换气-压缩;膨胀-换气 二、判断题 1.(√) 2.(√) 3.(×) 4.(×) 三、解释技术术语 1.活塞运行在上下两个止点间的距离。 2.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运动所扫过的气缸容积。 3.活塞在上止点时,活塞上方空间的容积。 4.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直列、六缸、四行程、缸径为100mm、水冷式内燃机,第一种变型产品。 四、问答题 1.压缩比是指气缸总容积的燃烧室容积的比值。它表示活塞由下止点运动到上止点时,气缸内气体被压缩的程度,压缩比越大,则压缩终了时气体被压缩得越小,压力和温度越高,燃烧后产生的压力越大。 2.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要经过进气、压缩、作功、排气等一系列连续过程,每完成一次连续过程,称为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 3.作动行程时,进、排气门保持关闭,在压缩行程结束、活塞将达上止点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被压缩的混合气,混合气迅速燃烧,气体的温度、压力急骤上升,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够动,通过连杆驱动曲轴旋转,对外输出动力。 4.在进气行程柴油机吸入气缸的是纯空气,在压缩行程终了时,用高压将柴油喷入气缸,雾状柴油与高温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由于柴油机压缩比高,压缩终了时空气温度超过柴油的自燃温度,混合气即自燃着火,故柴油机又称为压燃式发动机。

可燃混合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可燃混合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物电系 胡琦 杨杰 摩托车发动机所称可燃混合气即指的是空气与汽油的结合物。其浓度(成分)对发动机的动力指标和经济指标影响非常大。它将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好坏。作者在教学、实验(实习)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甚至一些维修技术人员在对化油器、空滤器实施清洗调试维修过程中,总是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引起用户的不满,严重者还会引发纠纷。问题的症结在于不了解可燃混合气浓度(成分)对发动机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工作随意性而导致的。我们希望能够借助本文同大家共同讨论可燃混合气浓度(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以减少维修工作中的误区,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摩托车可燃混合气形成的装置是化油器,化油器的供给规律取决于空气流入规律和燃油的流出规律。我们知道,汽油必须要蒸发为液态后才能与空气均匀混合,且须在化油器中以很短的时间形成高质量的可燃烧的混合气供给发动机。一般从理论上认为,1㎏的汽油要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为14.8∶1㎏。所以我们把空燃比为14.8∶1的可燃混合气称之为理论混合气。如空燃比小于14.8∶1,则提示汽油含量较大,为浓混合气。将空燃比大于14.8∶1的可燃混合气定义为稀混合气。事实上不同的燃料,其理论空燃比数值是不相同的。中国方面是采用过量空气系数(α)来表述可燃混合气浓度(成分)指标。即: α=——————————————— 由上式可知,这种表述方法同使用何种燃料无关,将α=1的可燃混合气称为标准混合气;α<1的为浓混合气;α>1的则为稀混合气。 一般来说,可燃混合气的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是生产厂家通过试验来确定的。假定在发动机转速一定和节气门全开的情况下,流经化油器的空气量为一定值。此时,我们通过改变汽油主量孔的尺寸来改变供油量,就可得到不同的过量空气系数的可燃混合气。图1就是分别以不同的a值的可燃混合气供入发动机,并测定出相应的发动机的功率(p )和燃料消耗率(g )。据实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功率和燃料消耗燃烧1kg 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 1kg 燃料完全燃烧后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

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 可燃混合气是指空气与燃料的混合物,其成分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与排放性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混合气成分,欧美各国及日本一般都直 接以其中所含空气与燃料的质量比——空燃比 来表示。理论上,lkg汽油完全燃烧需要空气 14.7kg,故对于汽油机而言,空燃比为14.7:1 的可燃混合气可称为理论混合气。若可燃混合气 的空燃比小于14.7:1,则意味着其中汽油含量 有余(亦即空气含量不足),可称之为浓混合气。 同理,空燃比大于14.7:1的可燃混合气则可称 为稀混合气。 在我国除用空燃比表示混合气成分外,还常 用过量空气系数表示混合气的浓稀程度,常用符 号λ表示。 λ =燃烧1kg燃料实际进入气缸空气质量/燃烧1kg燃料 理论上充满气缸空气质量 由上面的定义表达式可知:无论使用何种燃 料,凡过量空气系数λ=1的可燃混合气即为理论混合气;λ<1的为浓混合气;λ>1的则为稀混合气。 ○可燃混合气混合比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可燃混合气的比例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是通过试验得出的。在发动机转速一定和节气门 全开条件下,流经化油器的空气量即为一定值。 此时通过改变汽油量孔尺寸以改变供油量,即可 得到过量空气系数λ不同(即浓度不同)的可燃混合 气。分别以不同λ值的可燃混合气供入发动机, 并测出相应的发动机功率和燃料消耗率。试验结 果表明,发动机功率P e和燃料消耗率b e都是随着 过量空气系数λ而变化的。 图4—4为某汽油机在转速不变和节气门全开 条件下试验所得P e和b e随λ值而变化的关系。图 中纵坐标为P e和b e的相对值(%)。在功率坐标上, 以使用各种浓度的混合气所得到的各个不同的功 率值中的最大值为100%;而在燃油消耗率坐标 上,则以各个燃油消耗率值中最小值为100%。 理论上,对于λ=1的理论混合气而言,所含 空气中的氧正好足以使其中全部燃料完全燃烧。 但实际上,由于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汽油细 粒和蒸气不可能及时地与空气绝对均匀地混合。 因此,即使λ=1,汽油也不可能完全燃烧。要使混 合气中的汽油都能完全燃烧,混合气必须是λ>1的稀混合气。从图4—4所示的实例中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