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
摘要:作为城市视觉审美对象的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上应充分
体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景观作为
人生活的体验,在体现人与景的相互关系之外更应该注重生态景观
的作用;本文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理念、植物配置和生态设
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景观,作为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有机体,
是人类活动重要的室外场所。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正在快速、空前的
发展,城市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城市系统在自然演变与城市发
展间显得更加脆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走上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才是城市及城市景观的出路。
1. 城市绿化的重要性
城市绿化可起到降低气温、调节湿度、遮阳防晒、防风抗风(当
狂风受森林阻挡之后,风被迫分两路前进,一路从森林的缝隙中穿
流而过,一路从林冠上越过,这样风力一般可降低40%~60%,最大
可降低49%~68%)、屏蔽噪音(据测定,绿化街道比未绿化街道可降低
噪音8~10db)和防有害射线、滞尘防污染、净化空气、提高大气含
氧量的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绿化还可以美化
城市,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整洁健康的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
质量,让人们在工作之余得以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园林设计营造
的植物景观不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欣赏感知的对象,而且还为市民
户外游憩和交往提供丰富的空间。
2.设计理念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融合“人性化、生态化、自然
化”的理念,应营造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园林绿化景观。
2.1科学布局,协调统一
城市绿地规模不一、功能各异。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应在统
一考虑城市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使用和功能要求,科学协调布
置绿化景观,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
2.2就地取材,合理利用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并适当保留原
有的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及成年树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入,
而且显得真切自然;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要以乡土植物为主,适
当选择一些宜驯化的外来树种,以丰富品种结构。
2.3以人为本,科学设计
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通风、光线、日照以及人们审美
需求。要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使人们休闲、运动、交流
等活动能融合在园林绿化景观中,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阳光雨露、
鸟语花香,营造出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
2.4艺术造景,生态优先
要运用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营造复式种植结构,增加城市绿量、
提升环境质量;在造景方面除了满足人们视觉感官享受之外,还应
提倡种植生态树种。
2.5步移景异,手法自然
城市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除了满足视觉效果外,还应营造其他感
官效果,如依据城市规划的协调性,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使各个植
物景群随外环境的转承变化,步移景异,避免同一景观给人造成疲
倦感。
3.植物配置设计
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城市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
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
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在园林设
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3.1掌握习性,有机配置
要掌握植物色彩、花果期及时序,将其组成宁静统一、色彩丰富、
四季有景的园林绿化景观。常绿树、落叶树,乔木、灌木,速生、
慢生,不同树形、不同色彩的树种应有机配植。
3.2层次鲜明,复合种植
乔灌草的配植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城市布局要求,合理配植
高、中、低植物,宜将修剪整齐的植物配植在边际与外围,以构成
多层次种植结构。多层次的植物配植,既能丰富植物品种结构,又
能使绿量达到最大化,提高单位面积的生态效应。
3.3本土植物优先配植
本土植物在当地有极强的生命力,抗病虫害能力强,且又有良好
的经济性,因此应优先种植。
3.4植物配植要与环境协调
空间小的地方不宜使用太大的植物,以免使人产生压抑感;开阔
的场地宜用体量大或色块大的植物,不然就会给人以小气感。例如
在小广场的中心孤植高大的遮荫乔木,那么在广场的四周宜种低矮
的灌木丛,一方面形成对比,增加层次感,另一方面不致使空间太
闭塞。
3.5灵活利用,手法多样
可采用自然式配植法,如孤植、二株、丛植、群植、林植等;也
可采用规则式的配植法,如中心栽植、平行栽植、环状栽植等。如
车行道两侧可对称种植行道树,使其成为人车隔离带,并起到导向
作用。
4.生态设计
4.1生态设计观
生态学的概念原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研究人和生物,还有自然
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与人工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鉴于其
综合性的理论指导意义,“生态”的概念被引入到城市景观设计中
来。
近几十年来,城市景观环境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在社会发展进
程中,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很大的破环,造成严重的生存危机。1980
年3月,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
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的
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景观生态的研究意义显得十分重要了。简
而言之,生态设计观主要是通过对人居环境相关的土壤、水文、气
候、光照、植被、地形地貌条件的研究,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的前提下,优化和改良城市景观。
当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只靠设计师的
设计方案就能够解决的。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并不能完全从科学的角
度对生态进行改善,需要与其它相关学科进行交叉考虑,力争从根
本上改善城市景观环境。
4.2生态设计原则
4.2.1自然优先原则
生态设计的前提是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在设计中
尽可能的使用可再生的原材料,尽可能的循环使用基地上的材料,
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潜力,就近取材,减少运输、加工带来的能
源消耗,尽可能的保留当地文化特点。
4.2.2设计适应性原则
生态景观本身是一个和谐、稳定的系统,必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
和功能。设计师在进行具体的设计时,必须充分适应基地的自然生
态景观,尽可能的减少引入的景观元素带了的副作用,从而保证了
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本地植物应当大量使用,
尊重基地的自然再生植被。生态自然有它自身的循环规律,从生态
设计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有生命力、更健康。一些设
计师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基地上原有的自然植物
和生态景观,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的再生过程提供条件。
4.2.3整体设计原则
前面已经反复提到了,城市生态景观是一个大的系统,仅在小面
积的景点实施生态设计是改变不了整个城市的生态景观的。城市景
观生态设计是对整体人类生态系统进行的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
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它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
为动植物需要而设计,为高产值而设计,也为美而设计。因此,对
于生态设计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对整个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的效果最
好。依托政府部门,多学科综合论证和设计,各个景观元素分别是
自然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对象,直至实现理想的城市生态景
观环境,保证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
5.结语
目前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角度,
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研究城市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景观
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是在城市发展的大原则下研究的。本文通过对
城市景观领域的分析与研究,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
中具体化、技术化,具有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
可持续发展,为建立生态城市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宋永昌,由文辉,王荣祥.城市生态学[m].华东师范出版社,
2000.
[2]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m].风水与理想景观的文化意义,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8.
[3]俞孔坚.追求场所性[m].景观设计的几个途径及比较研究,建
筑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