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治疗水肿的文献研究_时洪娟
牛蒡子水提物的药效动力学实验研究

牛蒡子水提物的药效动力学实验研究
袁媛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11(22)5
【摘要】目的研究牛蒡子水提物的镇咳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过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用浓氨水诱咳模型观察牛蒡子水提物的镇咳作用,并以镇咳效应为药效指标,进行牛蒡子水提物的药效动力学研究。
结果牛蒡子水提物的药效动力学模型为二室模型特征。
结论牛蒡子水提物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且药效强度较高,作用时间长。
【总页数】2页(P1254-1255)
【关键词】牛蒡子水提物;镇咳;药效动力学
【作者】袁媛
【作者单位】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牛蒡子水提物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和排泄研究 [J], 袁媛;张建奎;姜泓;刘丽;康廷国
2.大黄水提物与醇提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研究 [J], 杨耀光;韩刚
3.牛大力水提物和醇提物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J], 杨增艳;周海松;赵湘培;唐瑾;柏春
晖
4.透骨消痛颗粒水提与醇提物含药血清干预骨髓基质干细胞活性的实验研究☆ [J], 刘伯龄;李西海;梁珪清;陈齐勇;吴广文;李照辉
5.当归藤水提物和醇提物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J], 卢森华;陈勇;曾海生;张龙;郑锡任;周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牵牛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牵牛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张丹宇;季宇彬;许旭东;马国需【摘要】牵牛子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泻水通便、杀虫攻积的效用.其包含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及蒽醌、酚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因具有具有泻下利尿,抑菌和兴奋子宫平滑肌以及对蛔虫有驱虫效果、抗肿瘤作用等多种显著的药理作用而成为近年探究的热点.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就牵牛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对牵牛子的探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但针对牵牛子开拓出安全有效的药物仍相对较少,明确牵牛子的作用机制和推广牵牛子的临床应用仍是牵牛子探究的主要任务.【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8(000)030【总页数】2页(P13-14)【关键词】牵牛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作者】张丹宇;季宇彬;许旭东;马国需【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探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探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探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探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探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1;R917牵牛子(Pharbitidis Semen)系旋花科植物圆叶牵牛Pharbitispurpurea(L.)Voigt[Ipomoea purpurea(L.)Roth]或裂叶牵牛Pharibtisnil(L.)Chiosy[Ipomoea nil(L.)Roth]的干燥成熟种子,曾在《名医别录》记载,同时称为二丑。
裂叶牵牛为一年生缠绕性草质藤本,全株密被粗硬毛;叶互生,叶片卵状心形,常3裂;花冠漏斗状;顶端5浅裂蒴果球形,种子卵状三棱形,表面灰黑色者为黑丑,淡黄白色者为白丑。
《中药学》常用峻下逐水药汇总

《中药学》常用峻下逐水药汇总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能引起强烈腹泻,而使大量水分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消除肿胀的目的,故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痰饮结聚、喘满壅实等症,近代又用以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腹水症候,可改善症状。
本节药物非但药性峻猛,且多具有毒性,故对炮制、配伍、剂量、运用方法及禁忌等,都必须注意。
牵牛子【药用】本品为旋花科植物牵牛的种子。
【性味与归经】苦,寒。
有毒。
入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消肿,袪痰逐饮,杀虫攻积。
【临床应用】1.用于水肿腹水、二便不利、脚气等症。
牵牛子泻下之力颇强,又能通利小便,可使水湿从二便排出而消水肿。
如治水肿喘满、二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桑白皮、木通、白朮、陈皮等同用;如用于腹水肿胀,可配合攻下逐水药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
2.用于痰壅气滞、咳逆喘满。
牵牛子苦泄泻下而能袪痰逐饮,痰饮去则气机得畅,喘满得平,常与葶苈子、杏仁等配合应用。
3.用于虫积腹痛。
牵牛子既能驱杀肠寄生虫,并有泻下作用,使虫体得以排除,常配伍槟榔、大黄等同用,对蛔虫、绦虫都有驱杀作用。
【处方用名】牵牛子、黑丑(均配黑牵牛子,打碎用)、白牵牛、白丑(配白牵牛子、打碎用)、二丑、黑白丑(配黑、白丑各半。
目前上海地区配方已于简化,黑、白丑不分,两者混合,打碎用)【按语】牵牛子为峻下的药品,少用则通大便,多用则泻下如水,且能利尿,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腹水肿胀、二便不利及宿食积滞、大便秘结等症。
至于用治痰壅气滞、咳逆喘满,则只宜暂用,不可久服。
如属脾弱胃呆、气虚腹胀者,当以健脾补中为要,不宜用本品攻泻消积,克伐胃气。
【一般用量与用法】牵牛散《普济方》:牵牛子、木通、白朮、桑根白皮、木香、肉桂、陈皮。
治水气肢体浮肿、大小便涩,上气喘促。
牵牛散《沉氏尊生》:牵牛子、大黄、槟榔、雄黄。
治虫积。
甘遂【药用】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
有毒。
入肺、脾、肾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水肿腹水,留饮胸痛,以及癫痫等症。
峻下逐水药——牵牛子

峻下逐水药——牵牛子性味归经苦、寒;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
用于腹水肿胀,可配合攻下逐水药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
用于痰壅气滞、咳逆喘满,常与葶苈子、杏仁等配合应用。
用于虫积腹痛,常配伍槟榔、大黄等同用,对蛔虫、绦虫都有驱杀作用。
牵牛子为峻下的药品,少用则通大便,多用则泻下如水,且能利尿,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腹水肿胀、二便不利及宿食积滞、大便秘结等症。
至于用治痰壅气滞、咳逆喘满,则只宜暂用,不可久服。
如属脾弱胃呆、气虚腹胀者,当以健脾补中为要,不宜用本品攻泻消积,克伐胃气。
用法用量3~6g。
入丸散服,每次1.5~3g。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L.)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
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釆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多生于路旁、田间、墙脚下,或灌丛中。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状本品似橘瓣状,长4~8mm,宽3~5mm。
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下端有一点状种脐,微凹。
质硬,横切面可见淡黄色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微显油性。
气微,味辛、苦,有麻感。
炮制炒牵牛子:将净牵牛子置锅内加热,炒至微鼓起,取出放凉。
复方①治水肿:牵牛子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一,以小便利为度。
(《千金方》)②治停饮肿满:黑牵牛头末四两,茴香一两(炒),或加木香一胡。
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调一、二钱,临卧服。
(《儒门事亲》禹功散)③治水气蛊胀满:白牵牛、黑牵牛各二钱。
上为末,和大麦面四两,为烧饼,临卧用茶汤一杯下,降气为验。
(《宣明论方》一气散)④治小儿腹胀,水气流肿,膀胱实热,小便赤涩:牵牛生研一钱。
青皮汤空心下。
一加木香减半,丸服。
(《郑氏小儿方》)⑤治四肢肿满:厚朴(去皮,姜汁制炒)半两,牵牛子五两(炒取末二两)。
牵牛子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及药味归属研究

牵牛子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及药味归属研究孙延平;王艳宏;杨炳友;葛广波;杨凌;王秋红;匡海学【摘要】目的:依据牵牛子的性味临床主要功效与主治建立相应的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对牵牛子化学拆分组分开展中药性味药理学研究,探索牵牛子的不同药味与不同化学拆分组分间的相关性,确定各化学拆分组分药味的归属,阐明牵牛子药味物质基础,并为验证“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中药性(气)味科学内涵的新假说,采用与牵牛子性味功效相关的利尿、化痰、泻下通便、兴奋子宫、抗炎、免疫作用等复合药理学指标作为牵牛子性味药理学评价系统,对牵牛子性味拆分组分的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探索牵牛子的不同药味与不同化学拆分组分间的相关性.根据药理学研究结果,采用文献研究,结合聚类分析,分别从传统中医药学研究方法和现代科学的角度对牵牛子拆分组分进行药味归属,阐明中药药味物质基础.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牵牛子多糖组分、脂肪油组分具有明显增加尿量、化痰、增加大肠推进率作用,其中多糖组分作用极为显著.酚酸组分、树脂苷组分具有促进胃排空、增加小肠推进率、抗炎、免疫增强、兴奋子宫作用,其中酚酸组分大多作用极为明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成2类进行分析,多糖组分、脂肪油组分为一类,主要与利尿、增加大鼠大肠推进率、化痰有关;酚酸组分、树脂苷组分为一类,主要对增加胃排空率、增加小肠推进率、抗炎、增强免疫、兴奋子宫有关.结论:分别从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科学的角度,对牵牛子的拆分组分进行了性味归属:牵牛子不是单药味中药,而是具有苦味和辛味的复合药味中药;牵牛子的苦味、辛味是可拆分的;牵牛子的利尿、增加大肠推进率、化痰作用可能是其苦味的功能体现,其物质基础是多糖组分、脂肪油组分;促进胃、小肠蠕动、抗炎、免疫增强作用、兴奋子宫的作用可能是其辛味的功能体现,其物质基础为酚酸组分、树脂苷组分.【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5(010)012【总页数】11页(P1837-1846,1853)【关键词】牵牛子;化学拆分组分;性味药理学;药味归属【作者】孙延平;王艳宏;杨炳友;葛广波;杨凌;王秋红;匡海学【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药用资源开发实验室,大连,11602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药用资源开发实验室,大连,1160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药用资源开发实验室,大连,11602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医药特色的突出体现,中药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
牵牛子中医验方

牵牛子中医验方
牵牛子中医验方
牵牛子为旋花科攀援植物多种牵牛的成熟种子,色灰黑者称黑丑,色淡黄者称白丑,两者同等使用,统称牵牛子,也有二丑、黑丑、白丑等别名。
中医认为,其性味苦寒而有毒,有泻下逐水、去积杀虫之功能,是秋季采收、价廉易得以及临床和民间习用的泻下类中药,治病范围较广。
介绍一些牵牛子中医验方,供您参考:
牵牛子治水肿验方取本品3~9克(生、炒各半),共研细未,每以温开水送服1~2克,日1次或隔日服。
或取本品40克,炒小茴香10克,制香附20克,共研细末,每晚睡前生姜汤调匀服3~6克。
牵牛子治急重症水肿验方可选本品250克,沉香60克,琥珀30克,甘遂260克,共碎末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温开水送服10~50丸,隔日或隔二、三日一次。
牵牛子治肝硬化腹水验方选本品研细末,生姜、葱白捣烂绞汁,红糖各4两,拌匀后清蒸片刻,搓丸如核桃大晾干,每服1丸,日2次。
牵牛子治急性肾炎、缩窄性心包炎水肿验方可用黑、白丑各60克,研末,生姜500克捣烂绞汁,大枣60克煮软去核,与红糖120克混匀,文火蒸1小时制成膏状,每次一汤匙,日3次服。
牵牛子是治疗便秘、腹水、水肿、痰饮咳喘、虫积、食积的要药

牵牛子是治疗便秘、腹水、水肿、痰饮咳喘、虫积、食积的要药牵牛子,别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姜姜籽,牵牛。
种子呈卵形,黑色或淡黄白色。
表面灰黑色者叫黑丑,表面淡黄白色者叫白丑。
性味:性寒,味苦;有毒。
归肺经、肾经、大肠经。
功能: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主治: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脚气肿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3~6g,水煎服。
研末吞服,每次0.5~1克,每日2~3次。
炮制作用:(1)牵牛子:生牵牛子长于逐水消肿,杀虫。
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虫积腹泻。
(2)炒牵牛子:炒后降低毒性,药性缓和,免伤正气,以涤痰饮,消积滞见长,且炒后气香,消积之中略有健脾作用。
可用于痰盛喘咳,饮食积滞。
同时外壳破裂,质地酥脆,酶被破坏,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利于苷类成分保存。
用药禁忌:(1)孕妇及胃弱气虚者忌服。
《本草衍义补遗》谓:不胀满,不大便秘者勿用。
《本草备要》谓:若湿热在血分,胃弱气虚人禁用。
(2)用量过大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便血、腹痛、呕吐等副反应。
所以,正气虚弱所致的虚胀不宜应用。
(3)用于腹水肿胀,可配合攻下逐水药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
用于痰壅气滞、咳逆喘满,常与葶苈子、杏仁等配合应用。
用于虫积腹痛,常配伍槟榔、大黄等,对蛔虫、绦虫都有驱杀作用。
(4)牵牛子为峻下之品,少用则通大便,多用则泻下如水,且能利尿,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腹水肿胀、二便不利及宿食积滞、便秘等症。
至于用治痰壅气滞、咳逆喘满,则只宜暂用,不可久服。
如属脾弱胃呆、气虚腹胀者,当以健脾补中为要,不宜用该品攻泻消积,克伐胃气。
牵牛子的治病验方:(1)冷气流注,腰疼不能俯仰:炒黑牵牛子三两,炒破故纸二两,延胡索二两,共研细末,煨大蒜研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煎葱须盐汤送下,饭前服用。
(2)治疗胀闭不出,肠痈有脓:牵牛子头末三钱,没药、乳香各一钱,炮穿山甲二钱,大黄二钱,共研细末,每次三钱,用白汤调服。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_牵牛子

牵牛子(《名医别录》)牵牛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
表面灰黑者称黑丑,淡黄者称白丑,二者同用。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原植物生于平地以至海拔2800米的田边、路旁、宅旁或山谷内。
牵牛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味苦、辛,性寒,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通便、清痰涤饮、杀虫攻积。
临床用名有牵牛子、炒牵牛子。
【本草汇言】《名医别录》:味苦,寒,有毒。
主下气,治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药性论》:使,味甘,有小毒。
能治痃癖气块,利大小便,除水气虚肿,落胎。
《日华子本草》:味苦,辛,得青木香,干姜良。
取腰痛,下冷脓,泻蛊毒药,并一切气壅滞。
《开宝本草》:味苦,寒,有毒。
主五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本草衍义》:可微炒,捣取其中粉一两,别以麸炒去皮尖者,桃仁末半两,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温水服三十丸,治大肠风秘壅热结涩。
不可久服,亦行脾肾气故也。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有小毒。
黑、白二种。
《本草》云: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海藏云:以气药引之则入气,以大黄引之则入血。
张文懿云:不可耽嗜,脱人元气。
余初亦疑此药不可耽嗜,后见人有酒食病痞,多服食药,以导其气,及服藏用神芎丸及犯牵牛等丸。
如初服即快,药过再食,其病痞依然。
依前又服,其痞随药而效,药过后病复至。
以至久服,则脱人元气而犹不知悔,戒之!惟当益脾健胃,使元气生而自能消腐水谷,其法无以加矣。
《心》云:泻元气,去气中湿热。
凡饮食劳倦,皆血受病,若以此药泻之,是血病泻气,使气血俱虚损,所伤虽去,泻元气损人不知也。
《经》所谓毋盛盛,毋虚虚,毋绝人长命。
此之谓也。
用者戒去。
白者亦同。
罗谦甫云:牵牛乃泻气之药,试取尝之,便得辛辣之味。
久而嚼之,猛烈雄壮,渐渐不绝,非辛而何!续注:味苦寒,果安在哉。
又曰:牵牛感南方热火之化所生者也,血热泻气,差误已甚。
若病湿盛,湿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耳。
湿去,其气周流,所谓五脏有邪,更相平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5月第35卷第3期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
西医在治疗水肿方面多选用利尿剂,但长期使用可导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继发性耐药等诸多不良反应。
牵牛子是峻下逐水中药中代表药物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药治疗水肿的价值,本文对牵牛子利尿消肿功效、炮制、临床应用和毒性进行了文献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1利尿消肿功效关于水肿的治疗,历代医家多采用发汗、利小便的治法。
中医利尿消肿的方法主要有淡渗利尿与峻下逐水,常用的淡渗利尿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防己、玉米须、冬瓜皮等,这些药物药性平和,但短期内利尿消肿的疗效不明显。
峻下逐水药物有芫花、甘遂、大戟、商陆、牵牛子、葶苈子等。
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峻下逐水药物的临床应用,《景岳全书》舟车丸治疗水肿水胀、二便秘结,方中用芫花、甘遂、大戟为君药攻逐胸胁脘腹经隧之水,以大黄、黑丑为臣药荡涤肠胃、逐水泻热。
《儒门事亲》中运用禹功散治疗水肿胀满,臌胀腹水,二便不利,其君药即峻下逐水药黑白牵牛子。
牵牛子,又名黑丑、白丑、二丑、草金铃、盆甑草、狗耳草等。
牵牛子入药始载于《名医别录》,文中记载:“牵牛子,苦,寒,有毒。
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其后历代文献对其利水消肿功效有着比较详尽的记载。
《药性论》记载:“牵牛子,味甘,有小毒。
能利大小便,除水气虚肿。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单用本品研末服之,以利小便为度,治疗水肿。
唐代孟诜《食疗本草》曰:“和山茱萸服之,去水病。
”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记载:“牵牛子五两炒取末、姜汁制炒厚朴半两,取末,煎姜、枣汤调下,治疗四肢肿满。
”《太平圣惠方》载:“治水气遍身浮肿,气促坐卧不得。
用牵牛子二两,微炒捣细末,乌牛尿浸一宿,平旦入葱白一握,煎十余沸去滓。
空心分为二服,水从小便中下。
”王衮《博济方》中以牵牛子为君药组成利膈丸,取牵牛子泻下去积之功效,治疗三焦气逆,胸膈壅塞,头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
金代刘完素指出治疗病急势重的水肿,须用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等峻下逐水药急利之,主要针对湿热郁阻、痰饮内聚,使“气血而壅塞,不得宣通之机”而致的水肿。
李杲曰:“牵牛少则动大便,多则泄下如水,乃泻气之味,其味辛辣,久嚼猛烈雄壮。
”他认为:“牵牛辛烈,泻人元气,比诸辛药泻气尤甚,以其辛之雄烈故也。
今重为备言之,若病湿胜,湿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耳,湿去则气得周流,所谓五脏有邪,更相平也。
”李杲还认识到牵牛子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在治下焦阳虚时,天真丹用牵牛子以盐水炒黑,入佐沉香、杜仲、补骨脂、肉桂诸药,深得补泻兼施之妙。
元·王好古《宣明论方》中记载以一气散治疗水气蛊胀满,其主要成分为黑白牵牛子。
朱丹溪曰:“牵牛子属火,性善走,入气分,通三焦,下水积。
若非病形与证俱实,不胀满,不大便秘者,不可轻用,驱逐致虚,先哲深戒。
”明·刘文泰等纂《品汇精要》曰:“妊娠不可服。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牵牛治水气在肺,喘满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胀肿,及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功。
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虚弱而痞满者,则不可取快一时及常服,暗伤元气也。
”李时珍还运用牵牛子通利二便、兼走精道之功效,治疗素多酒色,饮酒过度,湿热下注,二便不通者,取效迅捷。
孙文胤《丹台玉案》中记载治疗水肿的方剂,常用牵牛子,如琥珀丸、扶脾逐水丸,治疗水肿、小便不通、气喘不能平卧等;二丑夺命丸治疗气蛊、牵牛子治疗水肿的文献研究时洪娟(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指导冯松杰[摘要]通过对古今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从功效、炮制、临床应用及毒性等方面,归纳了历代医家对牵牛子的论述,为现代临床的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10篇。
[关键词]牵牛子;肾病综合征;水肿;药理;文献研究[中图分类号]R28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59X (2011)03-0283-03[收稿日期]2010-11-07[作者简介]时洪娟(1985-),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医肾脏疾病研究。
第35卷第3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Vol.35,No.32011年5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May.20112832011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5卷第3期血蛊、大小便不通、面目浮肿、肚大青筋、痰喘气急、饮食不能进等。
清·汪昂《本草备要》曰:“辛热有毒,属火善走,入肺经,泻气分之湿热,肺主气,火能平金而泄肺。
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通下焦郁遏,及大肠风秘气秘,利大小便,逐水消痰,杀虫堕胎,治水肿喘满,痃癖气块,若湿热在血分,胃肠气虚人禁用。
”清·吴仪洛《本草从新》曰:“牵牛,辛,热,属火善走,入肺经,泻气分湿热,肺主气,辛能泄气。
达右肾命门,走精隧通下焦郁遏,及大肠风秘气秘,利大小便,逐水消痰,杀虫堕胎,治水肿喘满,痃癖气块。
”清代《得配本草》记载:“牵牛子即黑白丑,得干姜、青木香良。
治气分之水胀,利大肠之风秘,走经络,消结痰,破血下胎。
得皂角,治痰壅肠结,得川楝子,治湿热便秘。
精隧阻塞,则二便秘,加穿山甲、茴香更有力。
”黄宫绣《本草求真》曰:“牵牛专入肺、兼入大、小肠。
有白有黑,白者其性入肺,专于上焦气分除其湿热,故气逆壅滞,及大肠风秘者,得此以治。
黑者其性兼入右肾,能于下焦通其遏郁,故肿满脚气,及大小便秘,俱得以治。
但下焦血分湿热,湿自下受,宜用苦寒以折。
牵牛气味辛辣,久嚼雄烈,服之最能泄肺。
若以下焦血病而于气分有损之药以为投治,是以血病泻气,不使气血俱损乎。
惟是水气在肺,喘满肿胀等证,暂用以为开泄,俾气自上达下,而使二便顿开,以快一时。
”杨时泰《本草述钩元》曰:“牵牛子,有黑白二种,黑者处处野生,白者人多种之,因其蒂似茄,呼为天茄。
黑味甘苦,白味甘辛,气热雄烈,有小毒,泄人元气,走气分,通三焦。
主泻气分湿热,三焦壅结,治水气在脾,喘满肿胀,并大小便秘,下焦郁遏,腰背胀重,及大肠风秘气秘,开气块,逐痰滞。
”综上所述,根据牵牛子功能主治,古代医家临床多用于逐水消肿、通利二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2炮制牵牛子有小毒,性味峻烈,易伤耗正气,生牵牛子偏于逐水消肿、杀虫,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虫积腹痛等急重症。
牵牛子炮制后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免伤正气,易于粉碎和煎出。
南北朝《雷公炮制论》记载了酒蒸法:“凡采得子,晒干,水淘去浮者,再晒,拌酒蒸,从巳至未,晒干收之。
临用舂去黑皮。
”唐代《外台秘要》记载了熬法:“牵牛子,熬,疗心腹胀满,腹有宿水。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有炒熟、石灰炒的记载。
宋代《太平圣惠方》有炒生姜汁酒制,《博济方》有麸炒:“牵牛子,一半麸内炒,一半生用,治气,利胸膈。
”《证类本草》有童便制,《圣济总录》有盐制、米炒、蒸制、吴茱萸制等法。
明、清基本沿用前法。
《普济方》还有醋煮、水煮。
《寿世保元》有牙皂汁浸等法。
现代炮制主要是炒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3现代临床应用近代临床医家认为牵牛子味苦、辛,性寒,有毒。
入肺、肾、大肠经。
具有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的功效,用于治疗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及蛔虫、绦虫病[2]。
晁恩祥[3]运用舟车丸、十枣汤、牵牛子粉等逐水通腑治疗水湿内聚于胸腹,或水停胸胁而暴肿胀满,气急喘促,或腹大如鼓,二便闭结,水饮内停,病属危急,脉沉实有力,苔白腻者。
时振声[4]认为肾病综合征水肿的产生,除水湿内停或水湿泛滥外,还可同时伴有气滞血瘀、湿热等标证,因此从标治可攻邪逐水、行气利水、活血利水、清热利水,攻邪逐水选用禹功散或大腹水冲散(牛黄、昆布、海藻、牵牛子、桂心、葶苈子、椒目)。
任建素[5]治疗慢性肾炎以健脾益肾、化瘀通络为主,配伍泻下药如大黄、牵牛子、郁李仁等。
他认为对于慢性肾炎高度水肿,且能耐受攻下者,或慢性肾炎虽病程较长,正虚突出,但高度水肿、尿少尿闭、病情危急者,用一般的利尿剂效果不显时,急用功逐水饮法,可使垂危患者转危为安。
黄启金[6]运用牵牛子“治水气在肺”之功效,治疗慢性肾炎水肿之湿热壅结、肺气郁闭证,以牵牛子泻肺逐水,使水湿从二便排出。
许筠等[7]用牵牛子、大腹皮、陈葫芦、白茅根、茯苓皮等健脾利水,治疗肾病综合征面浮肢肿甚,或伴胸腹水者,均显疗效。
4药理及毒性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牵牛子含牵牛子苷、牵牛子酸甲及没食子酸。
孙方成[8]报道,牵牛子苷的化学性质与泻根素(JalaPin)相似,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其机理是牵牛子苷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肠蠕动,导致泻下。
张颂等[9]用牵牛子的乙醇或水浸出液1.5~3.0g/kg体质量灌胃,发现牵牛子对小鼠有泻下作用,而煎剂则失去致泻作用。
除去牵牛子苷后的水溶液,仍有泻下作用,故除了已知的牵牛子苷外,可能还含其他泻下成分。
张颂等[9]证明牵牛子能加速菊糖在肾脏中的排出,提示可能有利尿作用。
牵牛子还有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对离体兔肠及离体大鼠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另外,牵牛子具有某些驱虫效果。
本品有小毒,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
大量服用除对胃肠的直接刺激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外,对肾脏有刺激性,使肾脏充血发生血尿;并可影响脑神经,尤以舌下神经受损明显,可使舌之运2842011年5月第35卷第3期动麻痹而语言障碍,重者可致昏迷。
孙方成[8]报道了3例(成人l例、儿童2例)服用牵牛子发生不良反应及中毒,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有黏液血、言语障碍、昏迷等,均经输液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张国华等[10]报道有非法行医者自制瓜蒂散、禹功散和导水丸致人死亡1例,勘验结果认为瓜蒂、牵牛子和大黄三种药物联合服用,其毒理作用相加和增强,加重了药物的中毒反应。
故牵牛子的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
5结语综上所述,历代医家对牵牛子的逐水消肿及其毒性作用认识基本一致,说明牵牛子确实具有非常显著的利尿消肿功能。
为减少因应用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发挥中医优势,建议中医临床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时,更多关注和应用牵牛子等逐水利尿中药,并不断对其功效和毒性进行深入研究,使这类中药在治疗以水肿为主的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74-575.[2]郑虎占.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3274-3279.[3]韩云,林燕钊,张忠德,等.晁恩祥运用下法治疗急症经验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02):135-136.[4]徐大基,李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1):541-543.[5]任建素.健脾益肾、化瘀通络为主治疗慢性肾炎的组方配伍探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1,18(01)31-33.[6]黄启金.从肺论治慢性肾炎水肿[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02):120-121.[7]许筠,刘宝厚,苏建平,等.39例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与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12):720-721.[8]孙方成.牵牛子及其所致副作用[J].中医杂志,1964(5):29.[9]张颂,陈昭文,强美玉,等.牵牛子的研究[J].南京药学院学报,1959(4):36.[10]张国华,裴兴林,汪德文,等.瓜蒂、牵牛子和大黄致人中毒死亡及动物中毒实验观察[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17(6):353-355.对黄芪及其主要成分免疫药理的深入研究及应用,一方面能够更加体现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相结合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会带动其他同类中药及其制剂的免疫药理研究,从而进一步拓展中药抗肿瘤基础及临床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