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论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论·论文》

一选文呈现

1.《典论·论文》节选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与班固,伯仲之间耳①,而固小之②,与弟超书曰③:“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④,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⑤,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⑥:“家有敝帚,享之千金⑦。”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

①傅毅(公元?-90年),字武仲,东汉辞赋家。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汉

书》的作者。汉章帝时,傅毅与班固共为兰台令史(兰台为汉宫廷藏书处,兰台令史掌书籍校理及书奏)。伯仲之间:意思是不相上下。排行老大叫“伯”,老二叫“仲”。②小:轻视。之:指傅毅。③超:班超(公元33-103年),字仲升,班固的弟弟。汉明帝时出使西域,封定远侯。④属(zhǔ)文:写文章。⑤自见:指自见其长。⑥里语:俗语。⑦享之千金:把它看得和千金一样。享:当。

2.典论·论文》节选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⑴。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于其身⑵,二者必至之常期⑶,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⑸,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⑹,周旦显而制《礼》⑺,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⑻。夫然⑼,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⑽,惧乎时之过已⑾。而人多不强力⑿,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⒀,遂营目前之务⒁,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⒂,忽然于万物迁化⒃,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惟干著论,成一家言。

注释:

⑴经国:治国。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

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文章是“立言”,所以这样说。⑵荣乐:指荣华与享乐。

止于其身:只有活着时才能具有。⑶意思是说年寿和荣乐都有必然到来的期限。⑷寄身:托身。翰墨:笔墨,指写文章。见意:表达思想。篇籍:指写成的文章。⑸托:依托,凭借。飞驰之势:指显贵者的位势。两句意思是:不借助于良史来立传,不依靠高官显贵来宣扬。⑹西伯:指周文王,在商朝时为西伯(西方诸侯之长)。幽:拘禁。指周文王被纣拘囚。演《易》:据说周文王把《易》从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⑺周旦:周公旦。

显:显贵。周公辅成王,为摄政。据说周公作《周易》六篇。(此处红字部分删去)⑻隐约:指困穷。这句承上“西伯”而言。加思:指改变著述的想法。加:移。这句承上“周旦”而言。⑼夫然:正因为如此。⑽尺璧:直径一尺的璧。寸阴:片刻光阴。⑾已:句末语气词。⑿强力:奋发努力。⒀慑(shè):害怕。流:放纵。⒁营:料理。⒂日月:比喻时间。体貌:身体和容貌。⒃迁化:迁移变化。

二阅读起步

(一)简介作者

曹丕(187—226):三国魏著名文学家。字子桓。曹操次子。自幼随曹操争战弓马纯熟,性好文学,博闻强识。曹操死后,袭位为魏王,不久代汉即帝位,为魏文帝,建都洛阳。在位七年,爱好文学,与当时著名文人宴饮唱和,为文坛领袖。其诗善于抒写男女爱情和离情别绪,语言通晓,抒情婉约有致,描写细致。《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对中国古代七言诗的形成与发展有贡献。其散文文笔清新流丽,成就亦高。所作《典论·论文》、《与吴质书》是中国古代较早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论述了文学。文体与风格,评论了“建安七子”的长短之处。

曹丕的诗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个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一个是形式多种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但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曹丕也比较擅长散文。他著有《典论》一书,可惜大部分篇章都已散佚或残缺不全,较完整的只有《自叙》和《论文》两篇。《自叙》善于叙事,其中写到一些较量才艺的细事,都能真切地传达出当时的情景。《论文》则善于议论,其中无论是对当时文人的批评或对文学观点的表述,都简明中肯。此外,他的《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悼念亡友,凄楚感人,对后来短篇抒情散文的发展是有影响的。曹丕这些散文表现了建安散文通脱自然的共同倾向,但又具有自己清丽的特色。

(二)《典论·论文》简介

建安以前,中国没有文学批评的专著。先秦的《论语》、《孟子》、《庄子》、《荀子》,两汉的《史记》、《汉书》、《法言》、《论衡》以及解释《诗经》、《楚辞》的著作里都散存着一些有关文学的言论,这些言论或提出了一些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或评述古代及当代的文学作品,对后代的文学批评却起了很大的开创、为发、引导的作用。

建安时代,由于政治社会状况及时代思潮的变化,文学创作非常活跃,文学创作的自觉精神有显著的提高,再加东汉桓灵之世品评人物的清议风气的影响,品评文章的风气也逐渐形成。曹丕是汉魏时期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撰写的文论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两篇,一篇是《与吴质书》,另一篇就是著名的《典论·论

文》。《典论》是曹丕精心撰写的学术著作,一共20篇,《论文》是其中之一。《典论》一书失传,《论文》这一篇因被选入《昭明文选》而得以保存下来。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着。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曹丕的《典论·论文》正是在这种风气中为生的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他还有一篇《与吴质书》也是有关文学批评的名作。他的《典论论文》虽短,却提出了下列有关文学批评的四个主要问题:

1.文学具有重要的功用。他肯定文章(指诗、赋、散文、应用文)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就突破了前此轻视文学的观点,指出文学的重要地位,它是有不朽价值的。

2.作家个性和作品风格有关。他说:“文以气(指才气,即个性)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有本质根据),不可以力而致(努力勉强求得一致)”。清指俊爽超迈的阳刚之气,浊指凝重沉郁的阴柔之气,人的气质个性可大致分成这两大类。

3.指出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标准。他说:“夫文本同而末异(本质相同,到底有别)。盖奏议宜雅(奏章、建议应典雅),书论宜理(应讲究说理),铭诔尚实(碑铭及哀吊性文章应讲究真实),诗赋欲丽(美)。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少)也。唯通才能备其体(各种体裁的文章)。”他指出了文体四科互相区别的特点,也找到了创作和批评的初步的客观标准。“诗赋欲丽”表示文学和学术的分离,说明文学批评已注意到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形式美了。

4.指出文学批评应有正确态度。他指出有两种错误态度要不得:一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这就是尊古卑今的观点,这在东汉的桓谭已有指出,但那是就学术而言,曹丕却专就文学再指出,也就有了新意。“闇于自见,谓己为贤”、“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这就指出了“文人相轻”的积习,是他的创见。(三)选文翻译

1.《典论·论文》节选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