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辨析题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上述观点不等同。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庄子的观点,认为在“道”的高度去衡量,无所谓是非善恶。是相对主义真理观,它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有客观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性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有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也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死亡的理解。

正确(2分)。这是马克思论述的辩证法的发展观,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它的否定方面,肯定与否定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矛盾运动。世界永远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它迟早是要被否定的。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是扬弃。它使新事物不断代替旧事物,即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部分质变也是质变的一种形式。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整个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它有联众

基本形态: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部分质变则不是整个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它只是事物个别、次要性质的变化或

事物局部性质的变化。部分质变属于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不属于质变过程,因此,是表示量变的一种形式。

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

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前者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观点。他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两者的分歧在于: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在矛盾及其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根本分歧在于对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源的不同的回答,而不是联系观点与对立观点的对立D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此,其它的规律和范畴的存在意义不大

错。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地理环境越是优越富饶对社会发展就越是有利?

参考答案要点:不能简单地认为地理环境越是优越富饶对社会发展就越是有利,而是地理环境的多样化和具有差异性,才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指出:“过于富饶的自然,使人离不开自然的手,就像小孩子离不开引带一样。它不能使人自身的发展成为一种自然必然性。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不是土壤的绝对肥力,而是它的差异性和它的自然产品的多样性,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并且通过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他们自己的需要、能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趋于多样化。”马克思的话既形象又深刻地揭示了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发展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

正确。首先联系的普遍性蕴含着发展的永恒性。这事因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引起的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而变化的结果包含着事物的发展。客观世界的永恒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为时间和科学的进展成果所证实。生物进化论充分说

明发展的永恒性。从整个物质世界来说,发展是无限的,永恒的,没有顶点,没有止境,但是就某个具体事物来说,发展是有限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只能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无数事物发展的有限性构成整个物质世界发展的永恒性和无限性。其次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的思维、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恩格斯指出,当我们考察整个世界时发现,“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时不变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❽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直接的感性经验。由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它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但是它的缺点是直观性和表面性,不能深人、全面地反映事物,有待于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态度加以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❽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正确。这是一切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观点。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看来,认识始于感觉,感觉既是感性认识的起点,也是整个认识的起点。虽然感觉是对事物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的反映,感性认识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事物表面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而理性认识作为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得到的对事物本质、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但理性认识只有通过对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抽象才能形成。离开了感觉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❽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❽否定之否定就是一事物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书P52

G

❽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但是可以避免教条主义的错误错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都是主观主义,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是否

❽规律是变化的、发展的

正确(2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也同样如此。它随着条件的变化、发

展而变化、发展。条件是影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影响规律存在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构成规律

存在基础和前提的条件,这类条件不存在了,规律就不起作用或退出历史舞台。另一类是只影响规律起作用的

范围、形式和特点的条件,这类条件发生了变化,规律仍起作用,但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发生了变化。

L

❽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历史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逻辑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在思维中反映的次序和进程。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则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历史的东西总是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迁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逻辑的东西则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通过思维舍弃历史细节:偶然性和偏差,才能抓住历史主流、必然性、基本方向和基本线索,更深刻地反映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❽历史的发展最终会通过人民的意志表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