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及语用规律.

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及语用规律.
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及语用规律.

第25卷第2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Nor mal University (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

Vol . 25No . 2, 2005

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及语用规律

周成兰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桂林510004

〔摘要〕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与其语用规律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互为存在的关系, 修辞功能影响其语用规律, 语用规律又彰显其修辞功能。主要形式叠音词一般具有以下修辞功能:, 伸张节奏增强韵律美, 亲切轻松随意阴柔化, 详尽细腻生动形象化等统计以及对人们口语的观察分析, :学作品和生活口语, 创造AA 者、重视心理刻画者、〔关键词〕; ; 〔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100924733(2005 022*******无论从汉语语汇内部看, 还是从汉语语汇与其他语言语汇比较的角度看, 汉语叠音词(包括叠音数量短语, 因数量短语的语法功能近于词。下同都是一个较大的很具特色的群体。叠音词之源可追溯到《诗经》的叠字,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 如今叠音词的数量增加了很多, 使用也更普遍。在研究这种发展演变结果的原因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叠音词突出的语用规律, 发现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和语用规律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

AA 、ABB 、AABB 、ABAB 四种形式是叠音词的主要形式,

贾彦德先生说:“附加义涉及的面广、情况复杂又相当重要, ……古人在运用汉语时早就意识到附加义的存在和作用, 因此在赋诗、写文章、辩论乃至日常交谈中历来是加以应用的。人们早就懂得用好附加义是一种重要的

[1]

修辞手段。”那么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具体有哪些呢?

我们有必要举出一些典型的语用实例:

(1 排排坐, 分果果。(儿歌

(2 在信息台里, 每个接线小姐都有一个听起来腻腻的名字, 小燕子、宝贝、咪咪、甜甜……“我姓王, 叫我飘飘’嗲的。(‘”声音嗲《女记者卧底色情信息台??好了。??

一昼夜亲身体验空中做爱》htt p://www. sina . com. cn 2003年03月28日21:49半岛晨报

(3 如果你愿意先看女的, 好, 那边就有三四个, 大

请概其中一位刚接到家里寄来的一点钱, 今天来请??同

(茅盾《伴。风景谈》

顶(4 优待的虐待, 是我在作客中常常受到而顶??可

(丰子恺怕的。《家》

泼一担菜, 一定要奇怪, 昨夜晚(5 见了三姑娘活泼??

为什么那样没出息, 不在火烛之下现一现那黑然而美的

(冯文炳《瓜子模样的面庞的呢? 竹林的故事》

故本文所论限在这四种形式范围之内。

一、叠音词的修辞功能

传统的现代汉语著作一般把词义分为理性义(又叫概念义和色彩义两部分。语义学则把词义的两部分分别称之为基本义和附加义。贾彦德先生《汉语语义

学》认为, 汉语义位附加义至少可分作四种, 即形象、情感、风格特点和理性意义附加义[1]。修辞功能, 顾名思义就是能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的效能。概括地说, 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包括了除基本义以外的表达功能, 主要是附加义还包含了语用意义。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 人们使用叠音词除考虑词的基本义以外, 还受其独特的修辞功能影响, 往往出于修辞的目的而使用。

[收稿日期]2004—05—08

滴(6 流水潺潺, 摇网从水里探起。一滴??的水点打在水上, 浸在水当中的枝条也冲击着查查作响。

(郁达夫《沉沦》

[作者简介]周成兰(1963— , 女, 广西玉林人,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78?

示范围则使范围更明确。除大家普遍认同的AA 式名词、量词、形容词, 一A 一A 式和一AA 式数量短语(实为ABAB 和ABB 式的特例以及AABB 式形容词等是这样外, 我们发现AABB 式数词、名词, AA 式动词、副词,

ABB 式形容词, ABAB 式动词、名词也有加强语势或强调

的附加义。如例(10 的“两两三三”比“两三”多、例(9 的“上上下下”比“上下”所指的范围更全面具体。例

(3 的“请请”和例(11 的“遮盖遮盖”分别强调了“请”

和“遮盖”的动作。例(5 “活泼泼”比“活泼”更活泼; 例

(12 的“红紫红紫”有“很红紫”的意思。

(二伸张节奏增强韵律美。陈望道先生说:叠字的

用意不外“(一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 或(二

[4]借声音的和谐张大语调的和谐。”汉语是一种有着严

格声调的语言, 单纯词中有叠音式的, 合成词中语素选择有相对自由性, 这为语流从音节组合方面取得更佳的效果创造了条件的奇葩。, , , 而这种传统又构建了汉语语音。叠音词因为音节的重复叠加, 语感上音节得以重复强化, 伸张了节奏, 强化了韵律美, 好比音乐表现上的重复叙述, 给听众更深刻悠长的内心感受。不同的重叠形式表现了汉语不同的快慢节奏, 犹如音乐节奏上有二分之一拍、四分之二拍、四分之三拍等多彩的表现形式。因此不管我们是默读还是诵读主要形式叠音词, 都会觉得朗朗上口, 其内在的韵律都会在耳边

关于叠音词的附加义, 以往学者对其中某词性的某形式叠音词有过论述, 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性质叠音词重叠后变为状态形容词, 具有了描写性。其他例如朱德熙先生指出:“定语和谓语位置上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还往往带着爱抚、亲热的意味。”AA 式动词“用在祈使

[2]

句里, 可以使口气显得舒缓些。”邢福义主编的《现代

萦绕, 给我们一种较强的声音韵律美的享受, 这是语言文字的声音, 也是汉语特有的语音形象审美特质的体现。叠音词起源于诗经的叠字, 历代说唱文学多用主要形式叠音词, 也都证明了其自身的韵律影响和强化了整首唱词的节律和旋律。如例(8 因为几乎每句都巧妙使用了叠音词, 所以歌词本身没配曲就有很明显优美的韵律, 诵之感觉声音跌宕起伏, 缓急有序, 锤荡心田。

(三亲切轻松随意阴柔化。这体现了叠音词心理

汉语》认为:“某些动词可以按AA 式或ABAB 式重叠,

[3]重叠后表示动量, 有‘一下’或‘反复多次’的意思。”

关于叠音词语用意义,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从语音角度谈过叠字(主要就是指叠音词的修辞作用。纵观各家之说, 以往大家基本是从语法角度从各词类入手对一些叠音词进行微观的论述, 对叠音词语用意义的研究则更少。语言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对叠音词更要用动态的眼光去关注和分析。我们站在宏观的高度, 从语音、语义、语用三层面去研究, 发现叠音词还有另外一些附加义尤其是心理、情感方面的附加义以及语用意义尚未得到充分揭示。综合叠音词的附加义和语用意义, 我们还发现叠音词在修辞功能上存在突出的共性, 总的说, 叠音词一般具有以下几点修辞功能:

(一加强语势强调理性义。这和反复修辞格有异

和风格特点的附加义如:例(1 中的儿童习惯用语“排排、果果”以及例(2 中女性叠音名字都给人“亲切、轻松、阴柔”感。例(3 并非朱德熙所说的祈使句, 但“请请”也带上了“亲切、轻松、随意非正式”的附加义, 若换成“请”, 这附加义也就没有了。同理, 例(4 的“常常”换作“常”或“经常”, “顶顶”换成“顶”或“非常”、“很”, 其原来的亲切舒缓的语气和感情就荡然无存了, 和丰子恺原文的亲切中和基调及语言风格也不

再那么协调。例(8 是当代著名词作家阎肃的一首歌词, 作者的最用心之处正是几乎每一句都用了一个恰当的叠音词以创造一种亲切温柔、舒缓缠绵又充满浓烈情感的氛围, 从而把对亲人、爱人的深切思念和关爱之情宣泄得淋漓尽致。例(11 的“遮盖遮盖”有轻松随意的含义。其他各例叠音词, 我们只要认真分析, 特别是结合语境细细体会, 就不难发现它们也有与前面例子相同或相似的附加

曲同工之处。叠音词基本义表程度、性状则加深程度、性状, 表示动作则强调动作, 表示量则增加量(个别词如“一点点”表示少, 重叠后也是加强语势, 表示更小 , 表

?79?

义, 而且都给人以阴柔感。只有少数贬义或表示不喜欢、厌恶感情的叠音词, 如:“恶狠狠、疯疯癫癫、悲悲惨惨、粘粘糊糊”, 虽没有“亲切轻松化”修辞功能但仍具有“随意”或“阴柔化”修辞功能。

(四详尽细腻生动形象化。叠音词一般有比较明

事物形态的描写性较弱较隐蔽, 但会有心理状态的描写性, 明显具有以上所述的修辞功能。

二、主要形式叠音词的语用规律

叠音词的使用情况不仅与其本身的修辞功能密切相关, 而且和使用者的性别、年龄、性格、心理、文风等, 以及和文体、语境、社会时尚等密切相关, 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和规律。经过统计分析研究, 我们归纳出如下几条叠音词的语用规律:

(一文本体裁方面的特点:第一, 应用文中的公文、

显的感情色彩, 在具体语境中使用叠音词, 因为语素或字的重复叠加, 话语表达能更加详尽形象, 特别是容易使人产生形象或文化背景的联想, 词语本身的意义和内涵因此得到了扩展和生发, 与其关联的话语意义也变得更加丰富、更有魅力, 这种语

用义甚至还会因为读者或听者在文化、语言理解力、想象力和人生体验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个体差异。如例(9 , “上上下下”表示从老太太到佣人凤萧等人, 即姜家的男女老少都不把七巧放在眼里。读者此时容易联想到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平时对七巧的言行态度等等。这样的修辞作用精巧而内敛, 读者起码必须看过小说中这句话出现之前的部分才能更好地想象。如果换成“上下”其所指就没那么全面细致, 读者可能只想到从上到下的辈份、等级。

, 点。AA 式:①名词:、; ②动词:摇摇、走走、想想、; ③形容词:甜甜、轻轻、慢慢、真真、深深; ④副词:往往、足足、刚刚、时时、渐渐、仅仅、单单、统统;

⑤量词:本本、个个、朵朵、张张、次次、回回。

ABB 式:①形容词:金灿灿、乱纷纷、冷清清、白茫茫、喜

经济、法律文书, 自然科学论著, 议论性的话语、文本等不用或少用主要形式叠音词。例如据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共2718个字, 没有使用一个叠音词。这是因为主要形式叠音词具有修辞审美功能, 有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 , , 且存在一。而这, 都要求语言表达客观朴实得体, 公文、经济、法律等文书还要求用语严肃简洁准确, 所以不适用叠音词; 同样, 这些词也不太适合于以逻辑为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法的其他文章。第二, 文学作品常用主要形式叠音词, 其中以叙述、抒情为主的作品尤其多用, 即使是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体

[5]

现出这个规律。如鲁迅以议论为主的《灯下漫笔》共

孜孜、胖墩墩、硬邦邦; ②数量短语:一个个、一滴滴、一粒粒、一棵棵、一阵阵、一次次。AABB 式:①形容词:空空荡荡、清清亮亮、甜甜蜜蜜、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团团圆圆; ②动词:转转弯弯、吃吃力力、牵牵挂挂、飘飘漾漾、哭哭笑笑、唱唱跳跳、打打闹闹、来来回回; ③名词:家家户户、村村寨寨、男男女女、里里外外; ④数词:三三两两、三三五五、(熟语“七七八八”表示“差不多、基本上”, 是特例。ABAB 式:①动词:研究研究、考虑考虑、锻炼锻炼、溜达溜达、琢磨琢磨、

品尝品尝、欣赏欣赏、观摩观摩; ②形容词:雪白雪白、鲜红鲜红、香脆香脆、嫩白嫩白、水灵水灵、翠绿翠绿、鲜亮鲜亮; ③数量短语:一条一条、一片一片、一天一天、一张一张、一勺一勺。

值得注意的是, 从以上论述可看出, 叠音词都有修辞功能而非描写性叠音词才具有修辞功能。描写性叠音词是指能表现事物的形象(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形象和状态的叠音词。修辞功能和描写性是领属关系。描写性只是叠音词修辞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描写性和以上所述的具体的四点修辞功能分别是交叉关系而非重叠关系。陈望道先生论述叠字的用意曾举了“随随便便、许许多多、几几何何、不不少少、(杭州话、写写意意(上海话、吃吃力力、客客气气、高高兴兴、大大方方、转转弯弯”等口语例子, 其中便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等。ABAB 式其他动词如“研究研究、遮盖遮盖、锻炼锻炼”与AABB 式“吃吃力力、转转弯弯”同理, 即使对

3955个个字, 只用了七次主要形式叠音词, 而他那具有

[6]浓烈抒情色彩的《秋夜》总共才1016个字也用了七

次, 两篇作品的叠音词使用率相差甚远。翻开张爱玲的

[7]作品更是随处可见叠音词, 但象《“嘎? ”? 》这样明显

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却用得很少。叠音词具有加强语势强调理性义、亲切轻松随意阴柔化、伸张节奏增强韵律美、生动形象详尽细腻化等修辞功能, 这正符合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需要。它能使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思想内容表达得更加细致深入而全面, 同时也留给读者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前面所举的十四个例句, 都因叠音词的使用, 语句更加生动形象细腻精彩。文学作品中历代的诗词曲等韵文使用形式叠音词比较多比较突出, 如:汤显祖《牡丹亭?寻梦》有“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 生生死死随人愿, 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第三, 关于语体方面的特点,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初版于1932年, 当时他说AABB 式“叠字由于在口语中用得很多, 因此在现代的文艺作品中也出现得多起

[4]来了”。从当代汉语角度看, 我们认为口语和书面语

在使用叠音词上总的说基本是同步的, 具体在创新方面, 书面语略走在前, 因为很多作家是使用语言的高手, 很多作家讲究文采。而在使用频率方面, 口语略多于书面语, 因为口语有非正式、随意的特点, 和叠音词轻松随意的修辞功能正好吻合。如:《金粉世家》原著四十一回:“大少奶奶, 这事居然是真的, 我看我们老大有些胡

?80?

闹了。我们把老七叫来, 当面审他一审吧?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金粉世家》第十七集改为“我们不如把老七叫出来, 审审他。”“审审”比“审他一审”更

亲切更流畅也更口语化了。

(二使用者的特点

为了探索叠音词使用者的个体特点及其共同规律, 我们对现代文学史上九位著名作家的代表作中的叠音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统计。下面的统计表, 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些特点和规律。见附表[8]:

作家鲁迅郁达夫张爱玲丁玲

作品《阿Q 正传》《沉沦》《金锁记》《莎菲女士的日记》

篇幅共32页约20千字

共30页前32页前32页

6页约4200字

AA 式578913075266452416

ABB 式121826115176

AABB 式

619252820600

ABAB 式

52812320002

合计

80154193117357582624

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周作人

《乌蓬船》《扬鞭集序《闭户读书论》

共6页前6页共约6页6页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丰子恺冰心

《家》《儿童画》《寄小读者》《往事(二之三(注:“太太”等, 因这种词的使用主要决定于作品内容。

结合上表可看出, 语言风格中包含叠音词修辞功能元素越多的人, 使用叠音词就越多。具体如下:第一, 语言越细腻华丽和流畅优美、越侧重心理刻画者, 越多用叠音词。凡多用者, 不仅对人们普遍使用的叠音词用得多, 而且新造的叠音词也多。表中所选前四位作家的作品(小说篇幅大约都是两万字, 张爱玲使用叠音词最多, 是鲁迅的两倍多, 这体现了使用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鲁迅的语言风格主要是幽默深刻、含蓄节制、简约凝练。他曾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 只要能够

[9]将意思传给别人了, 就宁肯什么陪衬也没有。”所以他

美, 因此他们两人用主要形式叠音词既不太多也不太少。周作人的散文语言风格很独特:平和冲淡、舒徐自如, 而且有一种特别的涩味和简单味, 这就决定了他对繁复的叠音词的态度是舍而非取, 极少使用[10]。第二, 女性或性格阴柔者爱用。女人是阴柔的, 名字或昵称常用AA 式叠音词, 如:玲玲、芳芳。儿童弱小, 无论男女都

给人阴柔感, 小名也常常用叠音词, 如男孩叫:刚刚、强强。女孩叫:园园、甜甜。成年男性名字若重叠则有女性化倾向, 故很少有人用, 只是关系密切者为了表示亲切偶尔才这样称呼。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 生活中人们使用主要形式叠音词的规律和作家写作时的使用规律是相同的:相对而言女性比男性爱用, 性格阴柔细腻者比性格豪放粗旷者爱用, 一个人有耐心时多用没耐心时少用, 对社会普遍接受的现成的叠音词如此, 自己临时新造叠音词的情况亦如此。例如著名形象设计师茜茜其文风和他的形象设计风格一样阴柔细腻而优美, 他也很爱用叠音词。如在《上海服饰》2001年第1期的一篇文章里他就用了“很深很深的视线、淡淡的神色、粉粉的雾气、暖暖地绽开花瓣、水灵灵、一簇簇、足足、仅仅、每每”等词语。再如, 生活中类似下面这样的句子也只有女人或性格细腻阴柔者才爱说, 人们听了觉得比较自然:“你真是个讨讨厌厌的人! ”“指甲钳钝了, 剪出来的指甲粗粗毛毛的。”如果这些话换成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大男人说就让人觉得别扭、做作, 有女人化味道。第三, 使用者低龄化、年轻化。儿童经常使用叠音词, 如:擦香香, 穿美美衣服, 这是脸脸、手手、脚脚, 吃饭饭、饺饺, 看书书……大人和小孩说话时, 也常如此重叠, 以

用叠音词较少是必然的。相反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语言以细腻绚丽、优美流畅著称, 她是一个非常讲究文采藻饰的人, 还很善于并且喜欢进行心理分析和描写, 语言既充满智慧又充分体现女性作家细腻的性格, 她叠音词用得很多。郁达夫小说语言风格优美流畅、富有诗意, 风格较阴柔, 也是重于心理描写, 他虽为男性, 但感情比较细腻, 所以他用叠音词比很多女性都要多。丁玲的作品也有一种细腻、大胆而又富有饱满感情的刻画人物复杂心理的特色, 但没有张爱玲的绚丽优美, 故用得比张爱玲少而比鲁迅多。表中另五位作家的散文字数都在4200个左右, 其中各人所用叠音词的总次数也有较大差异。朱自清用得最多, 是周作人的八倍多。在现当代文学史上,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重雕琢, 以优美精致和流畅著称。俞平伯的散文语言有繁缛细致的特点, 叠音词用得也稍多。冰心的语言是“白话文言化”, 既有文言的典雅凝练, 又有灵活婉转流动的“欧化”特色; 丰子恺落笔平易朴实又有如其画作一样的独特之

?81?

求与儿童语言接近、感情接近, 从而缩短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口语中, 年轻人使用和新造主要形式叠音词特别是AA 和AABB 式明显比中老年人多。如广播电视

的娱乐、时尚等节目的主持人就比较爱用, 他们想以此为节目增添轻松随意和愉快的气氛, 这些主持人一般是年轻人, 节目的受众也多为年轻人, 他们思想活跃, 语言方面也比老年人更有创新精神。例如:“秀发顺顺的滑滑的, 那种感觉就是清逸! ”。“冰冰的, 凉凉的, 好清爽哦, 皮

(清逸牌洗发露、肤晒不黑, 就象没晒过一样! ”佳雪冰点

而为之的修辞手段, 结合语境我们不仅能深刻理解这些词的意义, 很多时候甚至会觉得这些词用得绝妙。为了充分发挥这种修辞作用, 人们在某些场合不仅会比较多地使用现成的叠音词, 甚至会不受约束临时造出类似新词。总之, 这说明了叠音词具有能产性和造词的相对自由性特点, 因此可以说叠音词是一个开放的群体, 是一类极富生命力的词。我们虽不能说叠音是汉语的一种构词法, 但因为使用叠音词具有这条规律, 汉语词汇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还应进一步用动态的眼光从语音、语法和语用多个角度去看待和研究它们。

防晒露广告, CCT V 播放这些话由年轻女模特说比较自然, 如果是出自一个中老年人之口就不太合适了。生活中年轻人使用主要形式叠音词甚至成为一种时尚。早两年《儿童漫画》曾登载过一幅漫画, 画中所配的文字是这样的:儿子:“呀! 妈妈

的衣服好好漂亮、好好可爱耶! ”母亲:“你给我好好说话。”儿子:“哇, 妈妈也会用‘好好’说话了耶! ”这也体现了时代的一种话语心理。另外我们对部分古代文学名家代

表作品也作了统计分析, 结果同样印证了这些规律。

(三创造新叠音词的相对自由性三、结语

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与其语用规律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互为存在的关系, 修辞功能影响其语用规律, 语用规律又彰显其修辞功能。, 人们使用和新造叠(理性

义 , 还与其修; , 、年龄、性格、心, 和语境、社会时尚等也。本文是从宏观角度探

求叠音词的共同修辞功能和语用规律, 带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至于少数的特殊情况还有待我们深入研究。此外, 汉语叠音词的形式很多, 从各形式叠音词的数量、使用频

率以及产生年代的早晚等多方面看, AA 、ABB 、AABB 、ABAB 四种形式是主要形式。本文只论述这四种形式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和语用规律, 其他形式叠音词的有关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叠音词有相对的自由性(张供式叠音词在《、《》

贵、王聚元主编, 等类似的辞书中都没被收录。另外, 传统的语言学著作论及动词的重叠式只说有AA 、ABAB 、A 里AB 式, 都没提及AABB 式, 但现在人们使用动词AABB 式越来越多, 如“蹦蹦跳跳、飘飘漾漾”。1994年有人发表文章对重叠式形容词的使用现状提出尖锐批评, 作者说“近年来这方面的发展已到了难以接受的程度”, 他列举了三十个出现在《人民文学》上的例子, 如“臃臃肿肿地、疑疑惑惑地、滚滚荡荡

[11]的、尊尊贵贵地”。为了研究当下人们使用叠音词的

[参考文献]

[1]贾彦德. 汉语语义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91-302.

[2]朱德熙. 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27

-68.

[3]邢福义. 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269

[4]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178-180

[5]鲁迅. 灯下漫笔[A ].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

情况, 笔者随机翻查了最近的几本著名文学刊物, 发现现在人们不但更普遍地使用叠音词, 而且新造的主要形式叠音词和1994年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小说界》2003年第2期为例, 以下这些都是较新的, 而有关工具书都没有收录:“细拉拉(42, 数字为页码、乌漆漆

(119 、苍白苍白(56 、湿湿温温(37 、匆匆遄遄(37 、

瓷瓷亮亮(37 、秘秘神神(39 、抖抖颤颤(42 、鼓鼓碌碌(42 、凄凄婉婉(52 、慢慢轻轻(56 、细细软软(56 、亲亲仇仇(169 、国国家家(175 ”。其中后两个词的使用者为王蒙。书面如此, 口语也如此。如“看你活得滋滋润润的, 真让人羡慕啊! ”“洗了头, 我的头发又曲扭

(笔者平时观察记录。这样的现象说明什么问扭的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6]鲁迅. 秋夜[A].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

文学出版社, 1981.

[7]张爱玲文集:四[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6. [8]钱谷融.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C ].上海:华东师大

题呢? 那么多人甚至是名家经常用词不规范吗? 真的“到了难以接受的程度”吗? 从语用角度看, 以上现象就是正常的了。“当话语出现超常的组合时, 就有可能蕴

[12]含超载意义。”这些词的超载意义主要就是第二部分

出版社, 1999. 儿童画:孙冰, 丰子恺艺术随笔[C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 往事(二之四[A ]1冰心选集[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9]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512.

[10]郭志刚, 孙中田. 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

所谈的修辞功能。可以说每天都有新的叠音词产生, 其中有的会沉淀下来被大众逐渐接受, 有的会转瞬即逝, 我们不应只说它们是“生造词”, 可以视之为使用者故意

?82?

教育出版社 , 1999. 钱理群等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M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1. [ 11 ] 汪大昌 . 语法规范中的语言系统问题 [ J ]. 语文建 [M ].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1. 90. (责任编辑 : 林植汉设 , 1994, ( 2 : 9 - 10. [ 12 ] 刘焕辉 . 言与意之迷——索话语的语义迷宫—探 On the rhetor ic function and pragma tic rules of Ch in ese duplica tion phra ses (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GuangXi Nor al University, Guilin 510004, China m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rhetoric function and p ragmatic rule of the Chinese dup lication phrases is dialectical and interdependent The rhetoric function affects the p ragmatic rule whereas the p ragmatic rule manifests the rhetoric function. . The general rhetoric function of Chinese M ain Form Dup lication phrases is to enhance the language, to slow down the tone to ary works and observation of vernacular speech lead to the several p ragmatic rules of the M ain Form Dup lication phrases First2 . Key words: dup lication phrase; connotative meaning; p ragmatic meaning; rhetoric function; p ragmatic rule strengthen the rhythm , to sound warm and relaxed, and to achieve liveliness and exquisiteness The analysis of abundant liter2 . p le who p refer to use this kind of phrases are those who love ornate literary style, who emphasize the p sychological dep iction, who are women and have gentle and delicate personality, and who are relatively young . 我院教育科学系柳清秀所著《班级教育管理艺术》一书 , 已于 2005 年 1 月由中央文史出版社出版。它以全新的观点从微观上研究如何管理班级、处理各类问题、进而取得良好效果的问题。本书主要阐述了班级教育管理艺术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艺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艺术、优化学生人际关系的艺术、教育不同类型学生的艺术、纠正学生特殊行为的艺术、激励学生的艺术和与学生谈心的艺术等十二

个方面的内容。《班级教育管理艺术》立足于用教育学、心理学、领导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分析班级教育管理中普遍存特征、组建和培养班级体的艺术、教育管理学生群体的艺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艺术、做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艺术、在而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它既不是纯理论的班级教育管理原理 , 也不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事例罗列 , 而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力求用理论指导“ ”努力揭示 21 世纪班级教育管理的特点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它是基础做 , 教育教师、中等教育教师、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指导学生教育实习和学生教育实习如何当好班主任的参考用书。 ly, they are popular in both literary works and speech. Secondly, the phrase building enjoys a relative freedom. Finally, peo2 柳清秀教授的新著《班级教育管理艺术》出版 ZHOU Cheng2lan ?8 3 ?

汉语修辞学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得分:34 1. “刚才仿佛有人探了一下头似的”属于 。 A. 明喻 B. 暗喻 C. 表比较 D. 表不确定 满分:2 分 2. “他的眼光iE 像一把刀,刺得老王缩小了一半。”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 A. 夸张 B. 比拟 C. 借代 D. 反语 满分:2 分 3. “姑娘忍不住咬了一下嘴唇,把一个苦笑吞了下去。”使用了拟物手法。 A. 比喻 B. 拟物 C. 夸张 D. 对偶 满分:2 分

4.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这是什么句式? A. 长句 B. 短句 C. 整句 D. 散句 满分:2 分 5. 我国最早把“修”和“辞”连用(“修辞立其诚”)的著作是。 A. 《论语》 B. 《孟子》 C. 《易经》 D. 《老子》 满分:2 分 6.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是形容词活用,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游目骋怀的气度。( ) A. 形容词活用 B. 动词活用 C. 名词虚指 D. 数词泛用 满分:2 分 7. 属于事务语体的是( ) A. 广告 B. 新闻

C. 论文 D. 诗歌 满分:2 分 8. 我和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什么句式? A. 顺装句 B. 倒装句 C. 长句 D. 短句 满分:2 分 9. 下列句子中代词的运用,恰当的是( ) A. 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我。 B. 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我。” C. 弟弟发来短信说:“他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他。” D. 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他。 满分:2 分 10. “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 )。 A. 无生命事物拟人化 B. 有生命事物拟人化 C. .把人拟作物 D. 把一物拟作另一物 满分:2 分 11. 《修辞学发凡》一书把修辞格分为____. A. 二十种 B. 三十种

现代汉语修辞(个人整理)

现代汉语修辞 一、填空题(10分) 二、选择题(15分) 三、操作题(15分)(看例子) 层次分析法(单义、多义)9分 多重复句划分法3分 写辞格3分 四、修改病句(15分)(课本第九、十、十一章里面的例子) 五、简答(30分) (这里分数是老师讲的,不够100) 填空题: 关于一些概念的填空有: 语法、修辞、词、语素、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词根、词缀、主从复句 根据语言片段的大小和组合层次的不同,有四级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词和语素的区别在于能否独立运用。 根据语素在构词中的作用,语素有词根和词缀的区别。 如何给词分类?依据词的语法功能。 根据词的不同内部结构,可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现代汉语的语法手段主要是:词序和虚词。 现代汉语共十三类词,分为三大类:实词、虚词和特类词。 实词包括哪些,虚词包括哪些…… 疑问代词有时不表示疑问,有虚指和任指两种。 实词分为体词和谓词,体词包括哪些,谓词包括哪些…… 根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来看,主语可分为三种施事主语、受事主语、中性主语。 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都是:修饰与限制。 疑问句按形式结构分类,可分为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 根据分句间意义上的联系,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主从复句。 联合复句的各个分句地位平等,没有主次之分。 因果复句分为两类:说明性因果关系、推论性因果关系。 条件复句的分类…… 对偶的分类…… 熟语的分类…… 仿词的分类…… 双关的分类…… 选择题 1、合成词中的复合式选择题选择分别属于什么式(有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主谓式)这里要多看些笔记、书本的例子 2、兼类词、同音同形词、词的活用的区别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打比方。例如:月亮像镰刀。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把事物当人来写。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用:把花草虫鱼鸟兽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物赋予了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排比:三句或者三句以上相同的句式排在一起。例如:作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夸张:把事物夸大或缩小。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5)反问: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句中。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作用:表达的意思更坚定,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感情的作用。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6)设问:自问自答。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加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同。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8)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有的人或者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者。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感受强烈,能够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9)反复:同一语词多次出现。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作用: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充满语言美。(10)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说出来,而是用跟他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代替它。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作用:可引人联想,使语句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1.冰心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

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规范标准答案

他主张赶快去”中的“赶快去”是( . 副词性宾语 . 受事宾语 . 谓词性宾语 . 施事宾语 2、 a. 村子里回来了一批转业军人。 b. 村子里有一批转业军人回来了。以上两个句子()。. D. 都是兼语句 . 是存现句和兼语句 . 都是存现句 . 是兼语句和存现句 3、“我去还是不去?”是()。 . C. 特指问句 . 正反问句 . 选择问句 . 是非问句 4、 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 . 句子

. 短语 .词 5、 “不”和“没”都属于()。 . 程度副词 . 否定副词 . 范围副词 . 时间副词 6、 “彻底解决”是()。 . 偏正短语 . 中补短语 . 动宾短语 . 主谓短语 7、 “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 . 施事主语 . 受事主语

中性主语 8、“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 . 联合短语 . 偏正短语 . 主谓短语 . 同位短语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运用了()。 . 串对 . 正对 . 反衬 . 反对 10、 大理花多,多得园艺家定不出名字来称呼。 大理花艳,艳得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 大理花矫,娇得文学家想不出词句来描绘。 大理花香,香得外来人一到这苍山下.洱海边,顿觉飘飘然不酒而醉。以上句子对辞格的使用是()。 . 兼用加套用 . 辞格套用 . 辞格连用 . 辞格兼用

11 、 今天冷极了。”是( ) F. 动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12 、 下面短语中属于偏正关系的是 ( ) E. 抬进去 悄悄进来 13 、 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 . B.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4 、 “跑跑有益健康”中的“跑跑”是( ) 受事主语 施事主语 看小说门开了

汉语修辞学复习题 - 副本 (2)

一、填空题 1、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3、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4、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5、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制约作用。 6、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7、句子的格式简称句式。 8、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9、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 10、叠用和一般句子比较有以下修辞特点:整齐一致、集中突出、清晰醒目。 11、反问句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比一般句式具有更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12、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13、比喻就是人们平时说的“打比方”。 14、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15、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16、同样的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气比较直率明确,否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灵活。 17、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连珠。 18、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语法修辞讲话》。 19、现代汉语中,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20. 宋代陈骙的《文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 22.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而完备的修辞学体系。 23.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 24. 语言环境包括社会时代、题旨情景、对象、场合、时间和话语的具体环境。 25. 长句化短的方法主要有:抽出修饰语、运用叠用句、合叙改分述。 26. 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生活积累和知识素养。 27.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议对》。 28. 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 惟陈言之务去”,即强调词语的新鲜活泼,这是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之一。 29. 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30. 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 31. 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32. 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有:意蕴深厚、文字精炼、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鲜别致、。 33. 对偶从意义看,有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 34. 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是双音节化。 35. 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语音段落是“七音节”式。 36. 四句一组的诗,第一句、第四句一韵,第二句、第三句一韵,中间两句被其他两句所环抱,这种押韵方式叫抱韵。 37.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句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句式。 38. 大体上说来,平声长而扬,仄声短而抑。 39. 韵文中的韵类似音乐中的再现,同一类的乐音在句中重复,可使语流具有一种回环美;平仄安排得当,声调平衡交替,声音显得错落有致,节奏分明,具有抑扬美。 40. 运用比喻的要求是贴切、新颖、巧妙。 41. 把物当作人来描述的修辞格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某种物当作其他物来描述的修辞格叫拟物。

“现代汉语修辞学”试卷(A)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5小题,30分) 1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3.对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适逢其会.(时机)言必信,行必果.(有结果) B.独当.(掌管)一面举措失当.(适合) C.革故鼎.(更新)新投机倒.(转换)把 D.洞.(透彻)若观火铤.(快走的样子)而走险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狂风一起,飞.砂走石。 ②一片树叶在水面上漂.着。 ③这篇文章语言晦涩,理论肤浅 ..,不值一读。 ④深山有猛虎出没 ..。 ⑤他是共产党人肝胆相照 ....的朋友。 ⑥进攻的时候,首先要炸掉敌人修在桥头的堡垒 ..。 ⑦这部书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 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A.①②③④⑥⑤⑦ B.①②⑥④⑦③⑤ C.②⑥①④③⑤⑦ D.②④①③⑥⑤⑦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线是: ①鲸和海豚的四脚也逐渐成鳍状。 ②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③《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为目的开办学校及其他教 育机构。 A.退化原形营利 B.退化原型营利 C.蜕化原型盈利 D.蜕化原形盈利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 ....,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 也趋之若鹜 ....。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7.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水花的颜色、形状和动态。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六国创业的艰辛不易。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起伏而又微不足道。 D.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I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说理的文章更加生动引人。 8.对下列语句中的修辞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一篇新闻的正题是“先‘拾柴’后‘烧火’”(副题是“某集团军新班子通过调查研究取得工作主动权”)——正题综合运用了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寓意深远。 B.“当太阳以轰响的光彩……”(艾青《吹号角》)——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太阳跳出地平线时给人的那种震惊感、辉煌感表现得动人可感。 C.在我们走向胜利的路上,不仅荆棘丛生,而且路旁随时有扒手在窥视着,想乘我们不备,窥取我们奋斗的果实而去。——其中一连串的比喻都是借喻。 D.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锋利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丑恶的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其中的“笔”“鬼脸”“高等的画家”用的是借代修辞。 9.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汉语修辞学》第二章学习辅导.

《汉语修辞学》第二章学习辅导 一、词语锤炼的重要性 词语修辞是修辞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修辞学从筛选、锤炼的角度研究语言的运用,必然会涉及到从声音、意义、色彩、用法等方面对词语加以安排、润色,必然会涉及到如何选择不同类型的词语(如同义词、同音词、反义词、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词等,利用词汇的规律准确地表达思想,提高语言的表达力,以求收到最佳的修辞效果。 每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一定的用法。如果词语使用不当,就会影响语言交际。例如某中学的化学试题是要求判断正误:“倍比定律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明的。”命题教师拟定的答案是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但不少学生坚持这个判断是错误的观点。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这些学生的观点有道理:“发明”与“发现”不同,因为“发明”是指研究创造出指某种新产品或新方法,它反映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例如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发现”则是指通过探索找到前人未知、但它本身却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或规律,这它反映的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可见,词语的选择在语言的使用中非常重要。 关于词语的锤炼,教材重点讲授了“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第一节、“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几种方法”(第二节、“成语和成语的活用”(第三节三个问题。 二、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 关于词语的锤炼,教材提出了四个要求:一、准确朴实;二、简洁有力;三、新鲜活泼;四、生动形象。我们可以把这四点要求分为两个层级,后两个方面是对词语锤炼的更积极的层级要求。 (一准确朴实

所谓“准确朴实”,就是用得合适,具体表现为:其一、准确地反映人和事物的特点。其二、突出主题或重点。其三、适合交际语境,用得得体。其四、突出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褒义表示人们对人或事物的肯定、赞扬、喜爱等感情,贬义则表示人们对人或事物的否定、贬斥、憎恶等感情。中性词虽无褒贬色彩,但它与可以通过与褒贬色彩相对而获得修辞自效果。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词语的锤炼主要是对同义词语的选择。同义词语用得好,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二简洁有力 简洁有力就是用少量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容,达到以少驭多、言简意赅的目的。“简洁有力”,并不是机械地排斥对词句的修饰,而是要注意避免干巴巴的堆砌。只要与题旨情境相适应,适当地选用一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词语,更有助于增强文章的丰富性。 总之,“简洁”是就语言手段和意义的联系而言的,使用语言时并不一定需要堆砌许多词藻,简洁的语言运用得好,同样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根据题旨情境来选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三新鲜活泼 所谓“新鲜活泼”就是要注意选用能反映事物的突出特征、能一下就抓住读者和听者的词语。要使语言新鲜活泼,就要在词语的锤炼上下功夫。 (四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是使用语言时取得交际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即语言要具体形象,描写事物则使之活灵活现,色彩分明;模拟声音则真切可感,悦耳动听,以期收到绘声绘色的效果。如果是抒发感情,则要力求将爱憎、悲喜、激昂、柔婉、庄重、诙谐等感情溢于言表,打动读者和听众。

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的构成(此构成为大众有特殊的):本体+喻体+比喻词。值得注意的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备一定的相似点。运用比喻的好处: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很大作用。它不但可以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节省笔墨,使语言精练明快。 通常比喻分为3种: 明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比喻句称之为明喻。例:太阳像个大火球。太阳:本体;像:比喻词;大火球:喻体。两者的相似点:热。 暗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不明显看出来。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景色:本体;简直:比喻词;山水画:喻体。两者相似点:绿,都是景色。 借喻:只有喻体。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必须注意:一、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你说话的对象所熟悉的。二、与被比喻的事物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事物,不能用来做比。 三、比喻必须爱憎分明,富有感情色彩。 (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得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 拟人是把一些动植物和无生物给它一个人格化,使说话或作文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例如: (5)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6)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杨朔:《荔枝蜜》 实例证明,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说话作文,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死板的事物活跃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抒发思想感情。如果运用得恰当,无疑是会增强表现效果的。但是,也应注意几点;(一)同样的一个事物,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可能有几种拟人。(二)拟人一般都是根据事物的本体的特征给以人格化的。 (3)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除了能夸张说话人的语言气氛外,还能启发对方的想象力,从而突出要说的意思。夸张法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例如:(7)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8)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杨沫:《青春之歌》以上的例子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大,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小,用的都是夸张法。 运用夸张得当,必须注意:(一)运用夸张的手法,必须和说话的目的相符合,不能让人费解。(二)运用夸张手法,必须和说话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三)运用夸张手法,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应脱离开事实的基础去一味地追求感人力量。 (4) 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9)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美丽和宽广!排比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这样说话可以加强语势,使说话的语势贯通,把意思突出、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用来说理,能够收到条理清楚,阐发透彻的效果。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不管思想内容与否,一味追求排比的形式的美,势必造成形式主义,不但不能增强表现力,反而会削弱表现力。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点。 (5)设问,是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法能够使得要强调的主要意思表达得明确、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10)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运用设问修辞法应该注意:第一,设问法对强调意思的确有帮助,但不可用得过多。第二,设问法不应几句话就问一个“为什么”,而不能把一种要不得的“口头禅”当作设问句。 反问,又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是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句之中。 (11)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例句运用反问是用确凿的历史事实距离。 拟人:是把一些无生命的物体给它一个人格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句子的修辞方法是比喻,但是通常会误导为拟人。拟人的好处:使句子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例:柳树梳着她那又长又细的头发。(误导人的句子)春天像一位小姑娘,轻轻悄悄的来了。(此句是个比喻句。轻轻轻轻的来修饰小姑娘的。而且他也有比喻的构成:本体(春天)+比喻词(像)+喻体(小姑娘)。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法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例: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

汉语基础样题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汉语基础综合考试试卷(样卷) >>点击查看参考答案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壹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共8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现代汉语普通话以语音为标准音。 2.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汉语在语法上最大的特点 是。 3.现代汉语方言中,粤方言的代表话是。 4.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是。 5.元音与辅音的区别是。 6.普通话声母j、q、x从发音部位上看属于。 7.同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类型单位是。 8.现代汉语普通话有个声母(含零声母)。 9.普通话阳平调的调值是。 10.现代汉语普通话大约有个音节(包括声调)。 11.汉字是的书写符号系统。 12.《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规定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分别 是字。 13.汉字在历史上曾经被我们的邻国使用,现在还在使用部分汉字。 14.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是。 15.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

16.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 17.单纯词有联绵词、叠音词、、拟声词四种形式。18.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三种形式。19.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和民族性。20.词语的褒义、贬义关注的是词义的。 21.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是。 22.词汇由和一般词汇组成。 23.歇后语“外甥点灯--照舅” 是采用的方式来表达语义。24.双音节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 25.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 26.根据句子结构特点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27.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28.“既然”在复句中表示的关系。29.“不是A而是B”是关系的复句。 30.大多数“把”字句中,“把”引出的是。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语音的四要素是:音高、音强、音质、音色。 2.声调是汉语区别意义的重要语音手段。 3.儿化词都是名词。 4.轻声不是一个单独的声调。 5.汉字是由笔画直接组成的。 6.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演变的过程。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方法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方法 修辞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又称辞格、辞式。修辞格就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有的修辞格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有的则在表达功能上独具特色。 一、比喻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 (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典型格式:甲像乙如: (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 (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典型格式:甲是乙如:(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只出现喻体。如: (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注意】用了“像”或“仿佛”等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如: (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他长得像他父亲。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我们班最近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像张丽把积蓄的零用钱寄给了灾区人民,王倩主动地每天到医院里为刘玲补课…… (3)疑断句(猜度或不确切的判断)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 二、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 (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如: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硬币正悄然“退休”。 (二)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比拟的作用:感情色彩鲜明;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三、借代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 (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叫借代。借代有多种形式。如: 1.部分代整体:我们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 2.具体代抽象:我们不要多费口舌 ..了。 3.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 4.特征代本体:一队红领巾 ...唱着山歌飘下来。

最新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最新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2020年6月最新整理!好东西记得分享!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之分。 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如:这片荷花就像一把把伞。 暗喻是一种隐晦的比喻。如:这里是花的海洋(“花”修饰“海洋”) 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如: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 博喻是指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但是有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如:小明长得好像他爸爸。(这个句子的本体和喻体是同类的,所以就不是比喻句了)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

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拟人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如: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2.春姑娘穿着彩衣,身批彩带,带着明媚的阳光、艳丽的花朵,翩翩舞到了人间。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2018年电大汉语修辞学期末考试资料附全部答案

2018年电大汉语修辞学期末考试资料附全部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修辞是依据题旨情景,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 ,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2.排比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3.成语的修辞作用是意蕴深厚、文字精练、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颖别致。 4.我曾看过一幅对联:“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口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一句使用了引用、对偶和顶真的修辞格。 5.叠用的修辞特点是整齐一致、集中突出和清晰醒目。 1.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陈道望著的《修辞学发凡》。 3.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在音韵学中称为双声,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在音韵学中称为叠韵。 4.长句是指句子的形体长, 词语的数量多, 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5.从内容着眼,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运用了对偶(正对)和比喻辞格。 7.“不占不贪,理得心安”中的“理得心安”的用法属于成语活用方式中的易序。 1.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4.“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5.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6.现代汉语中,声调分为四类,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7.“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语音段落是“ 2+2+2+1 ”式。 8.运用比喻的要求是贴切、新颖、巧妙。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3. 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语法修辞讲话》。4.“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中。 5.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7.“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这段解说词的押韵方式是排韵。 8.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类型。 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陈骙著的《文则》。 2.在撰文时对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 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和生 动形象。 3. 押韵是韵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 征。 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辞格。 5.“他写的字看上去龙飞凤舞的”中的 “龙飞凤舞”的用法属于成语活用方式 中的易色。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 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 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2.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文 则》。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书面语句:指主要以文字形式出现的 句子,广泛用于各种语体。 2.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 后一字运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以便 使得音调和谐优美。 3.对偶: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 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 两个句子或词组。 4.回文:回文是利用词语相同或基本相 同而顺序不同的语句,来表现两种事物 之间的关系。 5.修辞格: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 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 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 化的方法、手段。 1. 修辞: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 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的一种活动。 1.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 效果规律的科学。 2.散句:散句是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 不齐的句子。 3.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就是否定句 中先后运用两个否定词的句子为双重否 定句。 4.夸张:夸张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 对描述的客观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 夸大或缩小。 5.顶真: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 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 递下接。 2.别指: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 体借用来改指某一事物,这种成语活用 的方式叫别指。 3.排比: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 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 以说它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4.交韵:四句一组的诗,第一、第三句 一韵,第二、第四句一韵,这种押韵方 式叫交韵。 5.仿词: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分, 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这种修 辞方法叫仿词。 1.语境:即语言环境。宏观的语境指特 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微观的语境指语 言本身的具体环境,即说话写文章时特 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 及一定的题旨。 2.易色: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 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3.叠用: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 有意识的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 词组。 4.四字格: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 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 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2.整句: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 整齐的句子。 3.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单句中的某个(些) 句子成分或复句中的某个(些)分句颠倒 了通常的顺序,这样的句子称作倒装句。 4.双关:双关就是借助于语境的特定条 件,故意让语句表面上说的是一个意思, 实际上说的是另外一个意思,即所谓言 在此而意在彼。后一个意思往往是主要 的。 5.拈连:拈连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 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 连用于本来不适用于该词语的后一事 物。 三、判断题(下列各个说法,正确的画 “√”号,错误的画“×”号,每小题1 分,共5分) 1.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的出版 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2.“春雪舞津城”中的“舞”用的不好, 应改为“落”。(ⅹ) 3.副词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但表示 情态的副词一般修饰的是单音节动词或 形容词。(ⅹ) 4.“解放军把土匪打得夹着尾巴逃跑 了.”一句使用了比喻辞格。 (ⅹ) 5.“阴谋鬼计”“计日程功”“情不自尽” “坐无虚席”四个成语都有错别字。 (ⅹ) 1.“老气横秋”“老牛破车”“老弱残兵” 都是成 语.(√) 2.“津城如画,游人如潮”是对偶句中 的正 对.(√) 3.“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的春天最美 丽”“让我们拥抱春天吧”这里用的都 是拟人辞格.(ⅹ) 4.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后 一字运用的韵母相同的字,以便使得音 调和谐优美.(ⅹ) 5.“我们写文章切忌不要胡编乱造”,这 句话说的对.(ⅹ)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晋陆机的《文赋》把文章分为( D、 十种)文体。 2.解放后,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专著 是(B、《语法修辞讲话》)。 3.《易?乾卦?文言》中提出了“修辞立

汉语基础样卷及答案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相关的中外文化、教育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及书面语表达能力。 二、评价目标 (1)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三、考试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能力考试由“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材料分析写作”三部分组成。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 2. 外国文化基础知识 3.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二)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教育学基础 2.心理学基础 3.语言教学基础 (三)材料分析写作 材料分析写作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 分析与实践能力 2. 论文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80分,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30分,材料分析写作40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80分 填空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判断题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选择题35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30分 填空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选择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案例分析写作40分 写作题为论说文。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 1.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 2.基于文字材料的案例分析。 每次考试为其中的一种形式。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所给文字材料和题意的基础上,写出思想健康、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的文章,鼓励考生结合实际发挥创造性。 五、样卷(见附件二) 附件一: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汉语基础考试样卷及参考答案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汉语基础综合考试试卷(样卷)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壹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共8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现代汉语普通话以语音为标准音。 2.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汉语在语法上最大的特点是。 3.现代汉语方言中,粤方言的代表话是。 4.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是。 5.元音与辅音的区别是。 6.普通话声母j、q、x从发音部位上看属于。 7.同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类型单位是。 8.现代汉语普通话有个声母(含零声母)。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辞手法

章六修辞 一、名词解释; 1、修辞:指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 恰当的语言形式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加工实践活动即修辞。主要有三个含义,一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二是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语境:即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关系等。包括主观语境因素如 身份、职业,和客观语境因素,如时间、地点。 3、长句:指词语多,结构复杂,形体较长的句子,包括分句长、层次复杂的复句。 4、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5、主动句/被动句:一件事物中既有施事又有受事,表达时用施事作主语的是主动句,用受事做主语的是 被动句。 6、比喻:又称譬喻、打比方。即用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其中被比 方的事物称“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称“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是“喻词”。 7、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加以描绘,或将甲物当作乙物加以描写的辞格。 有拟人和拟物两种基本类型。 8、借代:即换名。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代替,其中被代替的事物为“本体”, 用以代替的事物为“借体”。 9、拈连:即顺拈,利用上下文语境,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用于乙事物的辞格。甲事物一般为具体事 物,列于前;乙事物一般为抽象事物,列于后。利于形成风趣简练的修辞效果。 10、双关: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里面两种意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辞格。 11、仿词: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的辞格。是仿似的一种形式。 【仿似即仿化,包括仿词和仿句】 12、反语:又称反话、倒反,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以表达本意的辞格。 13、婉曲:又称“婉转”,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借用与其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表达的修辞手法。 14、设疑:又称“歧义”,指说话时特意将关键部分隐藏而达成疑义,随后在适当时候补说以消除疑义、明 了语义的辞格。 15、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以表达相同、相 关或相反意思的修辞手段,包括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基本形式。 16、排比: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并连续说出相关意思,从 而使得内容及语势增强的修辞手段。 17、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使前后句子头尾蝉联,上下递接的辞格。又称联珠、顶 针。 18、回环:将前后语句组织成循环往复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修辞手段。 19、映衬:为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或相反、相异的事物做陪衬的辞格。 20、层递:指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的辞格, 包括递升和递降两种基本类型。 21、通感:又称移觉,叙事状物时运用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受相互沟通起来的辞格。 二、简答题; 1、修辞与语音的关系? 答:【区别】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语音研究语言声音的性质、结构规律;修辞研究运用语言因素、规律以提高表达效果,及研究语音现象于特定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民族风格等。 【联系】:二者相互促进; (1)语言在突出语义及增强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修辞内容,形成修辞方式,如歇后语、双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