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器拆装实验

合集下载

减速器装拆实验报告

减速器装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减速器的结构组成和装配关系。

2. 掌握减速器的装拆步骤和方法。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减速器、扳手、螺丝刀、锤子、手电筒等。

2. 实验材料:润滑油、防锈油、密封胶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观察减速器的外形和结构,了解其组成部件和装配关系。

(2)准备好实验工具和材料。

2. 减速器拆卸(1)拆卸减速器上盖:使用扳手和螺丝刀,将上盖上的螺栓拧下,取下上盖。

(2)拆卸轴承盖:拧下轴承盖上的螺栓,取下轴承盖。

(3)拆卸轴承:拧下轴承外圈上的螺栓,取出轴承。

(4)拆卸齿轮:拧下齿轮上的螺栓,取出齿轮。

(5)拆卸轴:拧下轴上的螺栓,取出轴。

3. 减速器装配(1)安装轴:将轴放入减速器箱体,拧上螺栓,确保轴与箱体接触良好。

(2)安装齿轮:将齿轮安装在轴上,拧上螺栓,确保齿轮与轴接触良好。

(3)安装轴承:将轴承安装到箱体上,拧上螺栓,确保轴承与箱体接触良好。

(4)安装轴承盖:将轴承盖安装到箱体上,拧上螺栓,确保轴承盖与箱体接触良好。

(5)安装减速器上盖:将上盖安装到箱体上,拧上螺栓,确保上盖与箱体接触良好。

4. 检查与调整(1)检查减速器内部各部件的装配是否牢固,有无间隙。

(2)检查减速器转动是否灵活,有无异常声响。

(3)调整齿轮啮合间隙,确保齿轮啮合良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拆卸和装配了一台减速器,掌握了减速器的装拆步骤和方法。

2. 实验分析(1)减速器拆卸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各部件,避免损坏。

(2)装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装配顺序进行,确保各部件的装配质量。

(3)在调整齿轮啮合间隙时,要保证齿轮啮合良好,避免产生过大的冲击力。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减速器装拆实验,我对减速器的结构、装配关系以及装拆步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我认识到减速器装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实验三 减速器拆装实验

实验三 减速器拆装实验

实验三减速器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一)了解各种类型减速器的用途及特点,熟悉减速器结构。

(二)了解减速器箱体的结构,分析其工艺性及功能。

(三)了解减速器其它零部件的结构,装配、调整及其功用。

(四)了解哪些是标准件,及材料的冷、热加工方法,熟悉润滑、维修、保养条件及方式。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2台;单级圆锥齿轮减速器2台;蜗轮蜗杆齿轮减速器2台;新型结构单级齿轮减速器2台;圆柱圆锥齿轮减速器1台;展开式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2台;活扳手、木锤。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实验内容1.了解轴部件的安装、拆卸、固定、调整对结构要求。

轴部件包括轴、轴承、轴承端盖、调整垫片、密封圈、甩油环等。

2.观察了解减速器各附件的用途、结构、位置和要求。

如透气器、视孔、吊耳、启盖螺钉、定位销、油尺、油塞等。

(二)实验步骤下面以拆卸二级减速器圆柱齿轮为例,图形如下图所示:1.拧下轴承座联接螺栓、箱盖和箱座联接螺栓,拔出定位销,旋动启盖螺钉后,取下箱盖,并翻转1800放置平稳,以免损伤接合面和出意外事故。

2.观察箱体结构。

3.观察各零部件间的相互位置,了解齿轮、轴的结构,轴及轴向零部件的轴向固定方法,轴承的定位,调整及密封形式;了解轴上零件的安装、拆卸、固定、调整。

4.观察了解减速器上其它辅助零件的用途、结构和位置要求;5.观察完成后,合上箱盖,将减速器按正确位置安装好减速器尺寸位置示意图四、实验要求(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工具及拆装顺序。

(三)实验小结。

五、思考题(一)吊环螺钉、起盖螺钉、定位销、视孔起何作用?(二)箱体上的筋板起什么作用?为什么有的上箱体没有筋板?(三)轴承应采用什么润滑方式、润滑装置和密封装置?你认为该减速器的轴承是用何种方式润滑的?有的轴承孔内侧设有甩油环,有的没有,为什么?(四)轴承采用何种类型?它们的位置、安装方式有何特点,轴承的锁紧和固定是什么结构,如何调整轴承间隙及轴承的轴向位置?(五)轴的轴向位置是如何固定的?一端固定与另一端游离和两端都固定的轴承各有什么特点?轴承采用什么密封方式,为什么?六、注意事项(一)再拆的过程中注意零件的相互位置关系,并保存好拆下的零件。

减速器拆装实验

减速器拆装实验

2.测得该减速器传动参数如下
圆柱齿轮减速器
名称
符号
高速级
低速级
中心矩
a
模数
m
压力角
α
螺旋角
β
齿轮齿数 Z1 Z2
分度圆直径 m1 m2
传动比
i
总传动比 i总
3、测得该减速器结构参数如下
名称
符号
数据
中心距
a
中心高
H
箱盖凸缘的厚度
b1
箱座上凸缘的厚度
b
箱座底凸缘的厚度
b2
箱座底凸缘的宽度
k1
凸台高度
减速器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减速器的结构,并分析其结构工艺 2.了解减速器中各个零件用途、结构形状及装配 关系 3.了解减速器的拆装和调整过程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减速器 2.游标卡尺 3.卡钳 4.钢板 尺 5.活扳手
三.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
(一)拆卸 1.仔细观察减速器外表面各部分的结构,思考输入
d测量有关结构尺寸,并填入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e卸下轴承盖;将轴和轴上零件随轴一起 取出,按合理顺序拆卸轴上的零件;
F测量有关传动数据
减速器实物结构
(二)装配
• 按原样将减速器装配好。装配时按先内 后外的顺序进行;装配轴和滚动轴承时, 应注意方向;应按滚动轴承的合理装拆 方法。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才能合上箱盖。 装配上、下箱之间的连接前,应先安装 好定位销钉
h
上筋板厚度
m1
下筋板厚度
m2
大齿轮端面与箱体内壁的距离
△2
大齿轮顶圆与箱体内壁之间的距离

1
轴承端面至箱内壁之间的距离
I1

减速器装拆实验报告

减速器装拆实验报告

减速器装拆实验报告
班级组别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减速器的结构, 熟悉装配和拆卸方法;
2.通过拆装, 很好地掌握轴系部件的结构;
3. 了解减速器各个附件的名称、结构、安装位置和作用。

二、实验设备(画出实验用减速器传动示意简图)
三、实验记录(所选轴系的测绘及分析结果。

选做)
四、回答问题
1. 说明常用减速器的类型, 特点及应用情况?(选择实验室的一种类型减速器进行阐述)
2.轴承端盖的型式与结构有哪些?与轴承的润滑方式间有何关系?
3.减速器装有哪些附件, 是什么类型?各有何功用?
4.减速器上轴和轴承的轴向定位和轴向间隙的调整是如何考虑的?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 ________学号: ______ ____ 日期: ____ _____ 一、实验目的
二、设计题目
三、实验结果
1.模型方案示意图
2.轴系装配图
3.设计方案评述(就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作必要的说明)
4.设计方案改进建议
四、感想与体会。

减速器拆装实验报告

减速器拆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减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2. 熟悉减速器各个部件的名称、作用及装配关系。

3. 掌握减速器的拆装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减速器、扳手、螺丝刀、锤子、钳子、量具等。

2. 实验材料:润滑油、密封胶、清洗剂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减速器整体观察(1)观察减速器的外形,了解其结构特点。

(2)用手同时转动输入轴和输出轴,体验减速增矩的感觉。

2. 减速器拆卸(1)拔出减速器箱体两端的定位销。

(2)拧下轴承端盖上的螺栓,取下轴承端盖及调整垫片。

(3)拧下上下箱体连接螺栓及轴承旁零件螺栓。

(4)取下箱盖,观察箱体内部结构。

3. 各部件拆卸(1)拆卸齿轮:用扳手旋下齿轮固定螺栓,取出齿轮。

(2)拆卸轴承:用锤子轻轻敲击轴承,使其与轴分离。

(3)拆卸轴:用钳子夹住轴,旋下轴上零件的固定螺栓,取出轴。

4. 清洗与检查(1)用清洗剂清洗各部件,去除油污和杂质。

(2)检查各部件的磨损情况,测量尺寸,确保符合要求。

5. 重新装配(1)将轴、轴承、齿轮等部件按照拆卸顺序依次装回。

(2)调整轴承间隙,确保运转顺畅。

(3)涂抹润滑油,提高传动效率。

6. 检查与试运行(1)检查装配好的减速器,确保各部件安装牢固。

(2)加注适量润滑油,启动减速器,观察其运转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拆卸并重新装配了减速器,掌握了减速器的拆装方法和技巧。

2. 实验分析(1)减速器各部件拆卸过程中,注意保护零件,避免损坏。

(2)装配过程中,严格按照拆卸顺序进行,确保装配质量。

(3)调整轴承间隙时,要保证轴承与轴的配合紧密,防止轴向窜动。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减速器的拆装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 加深了对减速器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的理解。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减速器装拆实验报告

减速器装拆实验报告

减速器装拆实验报告减速器装拆实验报告引言:减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系统中的装置,它能够降低输出轴的转速,并提供更大的扭矩。

在机械设计中,减速器的装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维修和维护。

本实验旨在通过减速器的装拆过程,深入了解减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探究不同装拆方法对减速器性能的影响。

实验目的:1. 掌握减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学习减速器的装拆方法;3. 分析不同装拆方法对减速器性能的影响。

实验设备和材料:1. 减速器;2. 扳手;3. 润滑油;4. 清洁布。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整理好,确保实验台面整洁,并戴上安全手套和护目镜。

2. 检查减速器:仔细观察减速器的外观,检查是否有明显的损坏或漏油现象。

3. 拆卸减速器:使用扳手逆时针拧下减速器的螺丝,将减速器的外壳拆开。

4. 清洁内部零件:用清洁布擦拭减速器内部的零件,确保没有灰尘或杂物残留。

5. 检查齿轮:仔细检查减速器的齿轮是否有损坏、磨损或变形等情况。

6. 更换润滑油:将旧的润滑油排出,然后加入新的润滑油,确保润滑油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7. 装配减速器:将减速器的各个零件按照正确的顺序装配好,确保每个零件的位置准确无误。

8. 检查装配质量:仔细检查减速器的装配质量,确保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合理,不出现松动或卡滞的情况。

9. 测试减速器性能:将装配好的减速器连接到测试设备上,通过转动输入轴,观察输出轴的转速和扭矩变化,评估减速器的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对减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减速器的装拆过程中,我们发现减速器的外壳是起到保护内部零件的作用,而内部的齿轮是实现减速和传递扭矩的关键部件。

因此,在装拆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保护齿轮的完整性,避免损坏或变形。

此外,润滑油的选择和更换也对减速器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当的润滑油能够降低齿轮之间的摩擦,减少能量损耗,并延长减速器的使用寿命。

减速器拆装的实验

减速器拆装的实验

减速器拆装实验一,目的要求1.通过拆装,了解齿轮减速器铸造箱体的结构以及轴和齿轮的结构;2.了解减速器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齿轮和轴承的润滑、密封以及各附属零件的作用、构造和安装位置;3.熟悉减速器的拆装和调整的方法和过程;4.培养对减速器主要零件尺寸目测和测量能力。

二、实验仪器、设备、工具和材料三、实验内容1、了解铸造箱体的结构;2、观察、了解减速器附属零件的用途、结构和安装位置的要求;3、测量减速器的中心距、中心高、箱座上、下凸缘的宽度和厚度、筋板的厚度、齿轮端面(蜗轮轮毂)与厢体内壁的距离、大齿轮顶圆(蜗轮外圆)与箱内壁之间的距离、轴承内端面至箱内壁之间的距离等;4、观察了解蜗杆减速器厢体侧面(蜗轮轴向)宽度与蜗杆的轴承盖外圆之间的关系。

为提高蜗杆轴的刚度,仔细观察蜗杆轴的结构特点;5、了解轴承的润滑方式和密封位置,包括密封的形式。

轴承内侧挡油环、封油环的作用原理及其结构和安装位置;6、了解轴承的组合结构以及轴承的拆装、固定和轴向间隙的调整;测绘轴系部件的结构图。

四、实验步骤1、拆卸(1)、仔细观察减速器外面各部分的结构,从观察中思考以下问题:①如何保证厢体支撑具有足够的刚度?②轴承座两侧的上下厢体连接螺栓应如何布置?③支撑该螺栓的凸台高度应如何确定?④如何减轻厢体的重量和减少厢体的加工面积?⑤减速器的附件如吊钩、定位销钉、启盖螺钉油标、油塞、观察孔和通气等各起何作用?其结构如何?应如何合理布置?(2)、用扳手拆下观察孔盖板,考虑观察孔位置是否妥当,大小是否合适。

(3)、拆卸厢盖(a)、用扳手拆下轴承端盖的紧固螺钉。

(b)、用扳手或套筒扳手拆卸上、下厢体之间的连接螺栓;拆下定位销钉。

将螺钉、螺栓、垫圈、螺母和销钉等放在塑料盘中,以免丢失。

然后拧动启盖螺钉卸下厢盖。

(c)、仔细观察厢体内各零部件的结构及位置。

从观察中思考以下问题:①对轴向游隙可调的轴承应如何进行调整?轴的热膨胀如何进行补偿?②轴承是如何进行润滑的?如厢座的结合面上有油沟,则厢盖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结构才能使厢盖上的油进入油沟?油沟有几种加工方法?加工方法不同时,油沟的形状有何不同?③为了使润滑油经油沟后进入轴承,轴承盖的结构应如何设计?在何种条件下滚动轴承的内侧要用挡油环或封油环?其作用原理、构造和安装位置如何?(d)、测量实验内容之3所列的有关尺寸,并记录于表。

最新实验4减速器拆装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4减速器拆装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4减速器拆装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减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了解减速器的拆卸、装配过程及注意事项。

3. 熟悉减速器内部各部件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实验设备和工具:1. 各式减速器样品。

2. 螺丝刀、扳手、千斤顶、润滑剂等工具。

3. 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塞尺等。

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确保所有实验设备和工具齐全,并对减速器进行外观检查,记录初始状态。

2. 拆卸阶段:按照规定的顺序,使用合适的工具拆卸减速器,注意记录每个部件的位置和连接方式,对易损件进行标记。

3. 清洗和检查:对拆卸下来的部件进行清洗,检查各部件的磨损情况,测量关键尺寸,记录数据。

4. 装配阶段:根据检查结果,对需要更换的部件进行更换,按照逆序进行装配,并确保所有连接件紧固,润滑点充分润滑。

5. 调试阶段:装配完成后,进行空载试运行,观察减速器运行情况,调整至最佳状态。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描述减速器拆卸和装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2. 分析减速器内部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如齿轮的模数、齿形等。

3. 根据实验数据,评估减速器的磨损程度和使用寿命。

4. 提出改进减速器性能的建议,如材料选择、设计优化等。

实验结论:总结减速器拆装实验的关键点,包括操作技巧、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以及对减速器性能的认识。

实验注意事项:1. 在拆卸和装配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导致工具或部件损坏。

2. 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避免污染减速器内部。

3.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装配质量。

4. 对于重要数据和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记录和反馈。

以上是对“最新实验4减速器拆装实验报告”标题的内容生成,涵盖了实验的目的、所需设备和工具、步骤、结果分析、结论和注意事项等关键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大作业)题目:减速器拆装实验报告(大作业)摘要:这次的减速器拆装实验,了解了减速器的结构,并认识其工艺特点。

在拆装的过程中,不仅熟悉了减速器各个零件间的作用和装配关系,像知道主动轴到输出轴间轴承、齿轮的定位和固定等,并且在测量减速器参数的同时,学会了一些测量工具的使用,培养了对减速器主要零件尺寸目测和测量能力。

在测量出主要的参数后,简单绘制轴承件的尺寸图。

关键词:减速器拆装、齿轮、轴承、测量参数、装配减速器拆装实验一、目的要求1.通过拆装,了解齿轮减速器铸造箱体、轴和齿轮的结构;2.了解减速器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齿轮和轴承的润滑、密封以及各附属零件的作用、构造和安装位置;3.熟悉减速器的拆装和调整的方法和过程;4.培养对减速器主要零件尺寸目测和测量能力。

二、实验仪器、设备、工具和材料1、实验设备名称型号或规格单位数量备注两级三轴圆柱齿轮减速器ZQ25-50Ⅰ台 1 编号1#两级三轴圆柱齿轮减速器ZQ25-40Ⅰ台 1 编号2#两级三轴圆柱齿轮减速器ZQ25-31.5Ⅱ台 1 编号3#两级三轴圆柱齿轮减速器ZQ25-25Ⅱ台 1 编号4#两级三轴圆柱齿轮减速器ZQ25-20Ⅲ台 1 编号5#2、拆装工具和测量工具(每组)名称型号或规格单位数量备注机修类组合工具套 3数显游标卡尺测量范围200mm 把 3数显游标卡尺测量范围300mm 把 2不锈钢钢板尺测量范围300mm 把 5不锈钢钢板尺测量范围500mm 把 1榔头把 3螺丝刀把 3三、实验内容1、判断减速器的装配形式;2、了解铸造箱体的结构;3、观察、了解减速器附属零件的用途、结构和安装位置的要求;4、测量减速器的中心距、中心高、箱座上、下凸缘的宽度和厚度、筋板的厚度、齿轮端面与厢体内壁的距离、大齿轮顶圆与箱内壁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轴承内端面至箱内壁之间的距离等;5、了解轴承的润滑方式和密封位置,包括密封的形式。

轴承内侧挡油环、封油环的作用原理及其结构和安装位置;6、了解轴承的组合结构以及轴承的拆装、固定和轴向间隙的调整;测绘输出轴系部件的结构图。

四、实验步骤1、拆卸(1)、仔细观察减速器外面各部分的结构,从观察中思考以下问题:①如何保证厢体支撑具有足够的刚度?答:在轴承孔附近加支撑肋。

②轴承座两侧的上下厢体连接螺栓应如何布置?答:轴承座的连接螺栓应尽量靠近轴承座孔。

③支撑该螺栓的凸台高度应如何确定?答:以放置连接螺栓方便的高度,也要保证旋紧螺栓时需要的扳手空间的大小。

④如何减轻厢体的重量和减少厢体的加工面积?答:箱体的底座可以不采用完整的平面。

⑤减速器的附件如吊钩、定位销钉、启盖螺钉、油标、油塞和注油孔等各起何作用?其结构如何?应如何合理布置?答:附件如下:吊钩:当减速器重量超过25kg时,在箱体内设置起吊装置便于搬运,。

定位销钉:为了保证每次拆装箱盖时,仍保持轴承座孔制造加工时的精度。

启盖螺钉:为加强密封效果,装配时通常在箱体剖分面上涂以水玻璃或密封胶,因而在拆装时往往因胶结紧密难以开盖。

为此,常在箱盖连接凸缘的适当位置,设置有1-2个螺孔,旋入启箱螺钉,旋动启箱螺钉便可将上箱盖顶起。

油标:作用是检查减速器内池油面的高度,经常保持油池内有适量的油。

一般在箱体内便于观察、油面较稳定的部位,装设油标。

油塞:为了换油时,能排放污油和清洗剂,应在箱座底部、油池的最低位置处开设放油孔,平时用螺塞将放油孔堵住。

油塞和箱体接合面间应加放漏用的垫圈。

注油孔:为检查传动零件的啮合情况,并向箱体内注入润滑油,应在箱体的适当位置设置注油孔。

注油孔应设在上箱盖顶部能直接观察到齿轮啮合的部位。

平时注油孔的盖板用螺钉固定在箱盖上。

(2)、拆卸厢盖(a)、用扳手或套筒扳手拆卸上、下厢体之间的连接螺栓;拆下定位销钉。

将螺钉、螺栓、垫圈、螺母和销钉等集中放置,以免丢失。

然后拧动启盖螺钉卸下厢盖(如无启盖螺钉,可用螺丝刀自上下箱体结合面处撬开)。

(b)、仔细观察厢体内各零部件的结构及位置。

从观察中思考以下问题:①各传动轴轴向安装与定位方式?答:传动轴轴向安装采用平键连接,轴上零件利用轴肩、轴套和轴承盖作轴向固定。

②轴承是如何进行润滑的?如厢座的结合面上有油沟,则厢盖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结构才能使厢盖上的油进入油沟?答:轴承可利用齿轮旋转时溅起的稀油,进行润滑。

箱座中油沟的润滑油,被旋转的齿轮飞溅到箱盖的内壁上,沿内壁流到分箱面坡口后,从导油槽流入轴承。

(c)、卸下轴承盖;将轴和轴上零件随轴一起从箱座取出,按合理的顺序拆卸轴上零件。

(d)、测量实验的有关尺寸,并记录于表。

2、装配按原样将减速器装配好。

装配时按先内部后外部的合理顺序进行;装配轴套和滚动轴承时,应注意方向;应注意滚动轴承的合理拆装方法。

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才能合上箱盖。

装配上、下箱之间的连接螺栓前应先安装好定位销钉。

五、实验记录与要求1、将测得的数据添如下表名称符号数据(mm)减速器编号 5 -装配形式Ⅱ-中心矩a1 100.53a2149.42中心高H 145.30各齿轮齿数z Z1=11 Z2=88 Z3= 14 Z4= 85计算传动比i i1= 8 i2=6.07 i=48.56各齿轮宽度 B B1=58 B2=65 B3=40 B4=78箱座上凸缘的厚度 b 14.08/14.93/19.27箱座上凸缘的宽度k 100.07/101.66/149.53箱座下凸缘的厚度p 13.55/14.50/22.04箱座下凸缘的宽度k1 98.09/100.25/154.16上筋板厚度m1 14.08下筋板厚度m2 8.23齿轮端面与箱体内壁的间距 a 11.20/55.1大齿轮顶圆与箱体内壁的间隙Δ1 5.51大齿轮顶圆与箱体底面的距离Δ215轴承内端面至箱内壁的距离l2 11.12、测绘减速器输出轴系部件的结构草图(A4),并标注相关尺寸;3、写出减速器各部件的名称、位置和用途,润滑和密封方式,轴系部件的调整方法;答:减速器各部件的名称:箱盖、环首螺钉、吊环和吊钩、通气螺塞、窥视孔和窥视孔盖、调整垫片、定位箱、启盖螺钉、起重吊钩、游标尺、放油螺塞、箱座、轴承盖、地脚螺钉、油标、定位销、密封装置、止动垫圈与轴端挡圈、挡油板、轴套、调整环。

通气螺塞:减速器运转时,由于摩擦发热,使机体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导致润滑油从缝隙(如剖面、轴外伸处间隙)向外渗漏。

所以多在机盖顶部或窥视孔盖上安装通气螺塞,使机体内热涨气体自由逸出,达到机体内外气压相等,提高机体有缝隙处的密封性能。

轴承盖:为固定轴系部件的轴向位置并承受轴向载荷,轴承座孔两端应用轴承盖封闭。

吊环螺钉:用以搬运或拆卸机盖。

调整垫片:调整垫片由多片很薄的软金属制成,用以调整轴承间隙。

有的垫片还要起传动零件(如蜗轮、圆锥齿轮等)轴向位置的定位作用。

地脚螺钉:使机体机构更加紧凑,造型也更为美观。

窥视孔和窥视孔盖:在减速器上部开窥视孔,可以看到传动零件啮合处的情况,以便检查齿面接触斑点和齿侧间隙。

润滑油也由此注入机体内。

窥视孔上有盖板,以防止污物进入机体内和润滑油飞溅出来。

放油螺塞:减速器底部设有放油孔,用于排出污油,注油前用螺塞堵住。

油标:油标用来检查油面高度,以保证有正常的油量。

启盖螺钉:机盖与机座接合面上常涂有水玻璃或密封胶,联结后接合较紧,不易分开。

为便于取下机盖,在机盖凸缘上常装有一至二个启盖螺订,在启盖时,可先拧动此螺钉顶起机盖。

在轴承端盖上也可以安装启盖螺钉,便于拆卸端盖。

定位销:为了保证轴承座孔的安装精度,在机盖和机座用螺栓联接后,镗孔之前装上两个定位销,销孔位置尽量远些以保证定位精度。

如机体结构是对称的(如蜗杆传动机体),销孔位置不应对称布置。

环首螺钉、吊环和吊钩:在机盖上装有环首螺钉或铸出吊环或吊钩,用以搬运或拆卸机盖在机座上铸出吊钩,用以搬运机座或整个减速器。

止动垫圈与轴端挡圈:使联轴器和轴端传动轮定位。

挡油板:隔离润滑油和润滑脂。

密封装置:在伸出轴与端盖之间有间隙,必须安装密封件,以防止漏油和污物进入机体内。

密封件多为标准件,其密封效果相差很大,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轴套:保证轴承和齿轮的轴向相对位置。

调整环:调整轴向窜动量。

润滑的方式:传动零件的润滑都采用油润滑,其润滑方式多为浸油润滑。

该减速器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是浸油润滑。

密封方式:接触式密封:毡圈密封、唇形密封圈密封;非接触式密封:油沟密封、迷宫密封。

该减速器的密封方式接触式密封。

轴系部件的调整方法:凸缘式和嵌入式。

4、对拆装的减速器,指出哪些地方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答:拆装减速器时,要运用好工具,不能使用蛮力,不仅会让自己受伤,而且对减速器会造成伤害。

在测量数据时,要找对恰当的测量方法,选对测量的工具,这样测得的数据准确,也事半功倍。

另外,测量的顺序也很重要,我组就因顺序错误造成大齿轮顶圆与箱体底面的距离偏差较大。

六、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习指导书,初步了解有关减速器装配图。

2、文明拆装、切忌盲目。

拆卸前要仔细观察零部件的结构及位置,考虑好合理的拆装顺序,拆下的零部件要妥善安放好,避免丢失和损坏。

禁止用铁器直接打击加工表面和配合表面。

3、注意安全,轻拿轻放。

爱护工具和设备,操作要认真,特别要注意手脚安全。

4、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尤其认真撰写实验小结,谈认识与收获。

七、附录:1. 减速器型号标注:2. 减速器安装装备型式(用Ⅰ、Ⅱ、Ⅲ等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