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1中国的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1中国的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1中国的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中国地理知识内容丰富,教材按照“总一分一总”的思路编排内容,核心是我国的地理国情及区域特征差异,大体上分为中国自然地理、中国人文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三大部分。

1.中国自然地理

地形、气候、河流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三大重要因素。首先,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地形制约着河流的分布,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受气候影响显著。其次,本单元又与后面经济地理、分区地理不可分割,如气候对农业的制约作用、河流对商业中心形成的作用等。而且,只有了解这三大要素的特点,才能理解我国各分区自然地理的特点以及利用、改造自然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等问题。该部分内容是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

2.中国人文地理

主要包括我国的农业、工业和主要的三个服务性产业。重点是我国的粮食生产;我国农业发展的潜力;主要的工业基地;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主要铁路干线和主要的河运海运线路。这部分知识点与高中地理内容联系较多。

3.中国区域地理

每个区域一般都涉及到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物、人口、民族、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名胜古迹等该地区较为独特的地理特征。

区域地理的复习,既具有基础性和常识性的特点,又有综合性的特点。地理备考复习先从区域地理出发,最后再回到区域地理。从区域地理出发是指在复习高中地理之前,磨先复习区域地理知识,突出其基础性和常识性,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界线及重要的区域特征,为系统的地理复习打下基础。可从“位置(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地形、地质→气候、自然带→河流、地下水→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环境问题→发展方向”这样一个思路人手.并学会讲不通区域进行对比,抓住突出特点,找出区域差异及其原因,使其立体化,从而全方位地掌握区城特

1 中国的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学习目标

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国土构成;领土面积和疆域的四至点;领海、内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峡及其分布;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

置(大致的经纬度)。

4.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第五次人口普查

5.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民族政策。图表落实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的海域:A_____,B____,C____, D____,E____,其中内海为____(填字母)

(2)中国四至点的经纬度位置:最东端,____E多;最北端____;最西端____附近,最南端____附近。

(3)填出中国的邻国:陆上邻国: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⑨____,⑩____,⑩____,⑩____,⑩____,⑩____;隔海相望的国家:⑩____,⑩____,⑩____,⑩________,⑩____,⑩____。

(4)填出图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d____市、b____省,c____省,d____省、e____省、f____省、g____省,h____自治区,其中省级行政区简称:a____,b____,c____,e____,h____。

【答案】

(1)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琼州海峡 A、E

(2)135°53°N 73°E 40°N

(3)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上海吉林陕西四川湖南江西青海广西壮族沪吉陕或秦湘桂学海导航

一、中国的疆域和地理位置

1.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

2.疆域:领土的四端点

(1)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o N多)

(2)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oN附近)

(3)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多)

(4)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oE附近)。南北跨纬度近50o,东西跨经度约62o。3.陆地面积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优越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4.濒临的海洋:

(1)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山东半岛蓬莱角和辽东半岛老铁山)、黄海(启东角和济州岛)、东海(台湾南端鹅銮鼻和南澳岛)、南海,大连港临黄海,烟台港临黄海,长江注入东海,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2)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

—约300万Km2

(3)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二个群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

(4)海陆位置及优越性:海岸线长,有许多优良港口,利于发展海上交通;由于东临太平洋,我国东部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5.陆上邻国

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

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有6个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亚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例1】与我国新疆接界的邻国分别属于()

A.西亚、中亚地区

B.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地区

C.西亚、东亚、北亚地区

D.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北亚地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疆界和邻国的知识。要做这道题,首先应该了解与我国新疆接界的邻国是哪些,这是关键。当得出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国为邻国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本题还考查了亚洲分区问题,俄罗斯属北亚,蒙古属东亚,阿畜汗属西亚。

【答案】D

二、行政区划

1.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

2.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相对位置。(空格处请学生自己填写)

名称简称行政中

心大区名称简称行政中

大区

3.运用地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要熟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位置,必须充分运用中国政区图来记忆。具体方法如下:

①结合政区图,分成七大片记忆

②根据不同的地理特点分类记忆,如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由北向南临海的省区依次是辽、冀、津、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桂12个;按逆时针方向有陆上邻国的省区依次有辽、吉、黑、内蒙古、甘、新、藏、滇、桂9个;最东、西、南、北的四个省区依次是黑、新、琼、黑,海南、台湾则基本属于“岛”省。

③在地图上联系重要的山脉、河流、湖泊。经纬线等地理事物记忆。如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以西;洞庭湖以南是湖南省,以北是湖北省;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通过滇、桂、粤、锫四_食省区;跨纬度最广的省是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自治区等。

④根据各省区的相互位置进行记忆。如吉林省的北面是黑龙江省,西面是内蒙古自治区,南面是辽宁省等。

⑤想轮廓。仔细观察中国政区图,你会发现各省区的轮廓,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很相似,如云南像孔雀开屏,黑龙江似展翅欲飞的天鹅,山东犹如一头骆驼的头和身,陕西省则像一个屈腿而跪的兵马俑等。见下图

4.我国省区之最:

纬度最高的省(区)黑龙江纬度最低的省(区)海南

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区)海南

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面积最小的省(区)澳门

人口最多的省(区)河南人口最少的省(区)澳门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江苏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西藏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云南华侨最多的省(区)福建、广东

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临省(区)最多的省(区)内蒙古、陕西1岛屿最多的省(区)浙江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区)广东

5.重要沿线串联的省级行政区

重要沿线沿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经纬线北回归线台、粤、桂、云

30°N 藏、川、渝、鄂、湘、皖、浙

110°E 内蒙古、陕、鄂、渝、湘、桂、粤、琼

疆界线大陆海岸线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桂

陆疆线辽、吉、黑、内蒙古、甘、新、藏、云、桂

河流或调水线长江干流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黄河干流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京杭运河京、津、冀、苏、浙

南水北调东线苏、鲁、冀、津(与京杭运河基本平行)

南水北调中线鄂、豫、冀、京(三峡--丹江口—郑州—石家庄—北京)

交通线京九铁路线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港

西气东输干线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

【例1】读图,回答问题:

(1)图内四个省中,临海的有______,临______海;陆上同邻国接壤的有______,邻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纬度最高的是______。

(2)四个省中,地理位置最偏东的是______,最偏西的是______,有热带分布的是______。

(3)关于图中四个省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①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它同四个国家接壤

B.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人民政府驻地在武汉市

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为邻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位置、简称及我国陆上邻国等方面知识。根据轮廓及特殊地理事物(纬线、河流等)正确判断四幅图代表的省份是解题关键。在①②中有回归线穿过(虚线表示回归线),就缩小了判断范围(我国有北回归线穿过的省份有四个),从“骆驼形状"和北有大河(金沙江)通过,可判断①为云南省。从伸出的半岛(雷州半岛)和河流及河口形状(珠江及喇叭口)可判断②为广东省。从③中河流的位置和弯曲的形状可判断为湖北省。从独特的形状判断④为黑龙江省。

【答案】(1)② 南①④ 越南老挝缅甸俄罗斯④ (2)④①①② (3)C 三、中国的人口

1.中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情

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l30756万人,出生率为12.4‰,死亡率6.51‰,自然增长率5.89‰。中国人口健康素质有提高但仍然不高,中国在年龄结构方面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7%,根据国际标准已经进人老龄化社会,男女性别比为l06左右。

2.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及原因

3.我国的人口压力及其对策

四、我国的民族

1.分布: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

2.分布特点:小聚居,大杂居

3.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400万人口以上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8个。

4.少数民族节日: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

彝族——火把节苗族——芦笙节

【例2】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省有(写简称)____、____、____、____。

(2)AB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3%,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B线西北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图例,从图中可读出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省为山东、江苏、河南、台湾等省,简称分别为鲁、苏、豫、台,人口密度最小的直辖市为重庆,简称为渝。AB 线西北地区主要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分析。青藏地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沙漠面积广大。这些自然条件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制约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原因应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去分析。我国西北、青藏地区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文化落后也影响了人口的增长与分布。AB 线西北部主要是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和川西高原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较少,截至1997年底,我国人口超百万的城市共有37个(含港、澳、台),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平原区。此线西北部主要有包头、乌鲁木齐、兰州三个城市人口超百万。

【答案】(1)鲁豫苏台(2)气候干燥,有大面积的干旱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文化落后,芟通不便(3)乌鲁木齐兰州包头

A级双基过关

一、选择题

1.与我国新疆接界的邻国分别属于()

A.西亚、中亚地区

B.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地区

C.西亚、东亚、北亚地区

D.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北亚地区

2.在我国陆上邻国中,与我国有着不连续疆界的国家有()

A.俄罗斯、蒙古 B.印度、缅甸

C.俄罗斯、印度 D.朝鲜、哈萨克斯坦

3.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

A.台、桂、粤、云 B.台、粤、桂、滇

C.云、桂、粤、台 D.滇、桂、闽、台

在2006年热门贴吧中,点击率和跟贴数量最高的一个贴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胜古迹多,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笑了。”据此回答4~6题。

4.“北京人笑了”,选出载人世界遗产名录且属于北京的一组名胜古迹()A.明清皇家陵寝、长城、人民大会堂

B.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平遥古城、颐和园

C.天坛、大足石刻、明清皇家陵寝

D.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

5.“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6.下列各组春联中有描写“乙人”所在省级行政区的是()

A.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B.黄山为九州增色、瓷器与中国同名

C.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起

D.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7.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满、维吾尔、藏、土家族人口都超过400万

B.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30%

C.各民族分布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D.在全国总人口中,少数民族约占20%

读图,回答8~12题。

8.图中四省区中,临海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图中四省区中,陆上与邻国接壤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图中四省区中,纬度最高、位置最偏东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1.图中四省区中,省会城市既是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又是重要的钢铁基地的是()A.①B.②C.③D.④

12.图中四省区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952年至l990年,我国居民消费总额增长了____倍,人均消费水平只增长了____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52年至l99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了____倍。人均粮食却只增长了____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见,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不仅加重了国家、社会、家庭的负担,也影响____水平的提高。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____相适应,我国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控制________,提高________。

14.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所代表的是____族,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B代表的是____族,主要分布在____。分布在湘西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族和____族。

(2)我国有____个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____族。

(3)我国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南、____和____等边疆地区。各民族有____的分布特点。

(4)下列少数民族与节日或信奉宗教的连线正确的两项是()

A.壮族一火把节

B.傣族一泼水节

C.维吾尔族一佛教

D.藏族一喇嘛教

(5)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族、朝鲜族、布依族

B.维吾尔族、苗族、哈尼族

C.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D.藏族、哈萨克族、蒙古族

(6)我国擅长水稻种植的少数民族是()

A.赫哲族B.哈萨克族C.朝鲜族D.达斡尔族(7)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区,与下列民族排序相同的是()A.高山族、汉族、壮族、傣族

B.汉族、壮族、傣族、高山族

C.壮族、傣族、高山族、汉族

D.傣族、壮族、汉族、高山族

15.读图,写出图中各数字代表的省区和邻国的名称:

(1)省区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2)邻国名称:⑤____、⑥____、⑦____。

B组能力跃迁

一、选择题

如图所示,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据图回答l~2题。

1.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A.a、b B.a、c C.b、c D.b、d

2.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

A.一个行政区B.两个行政区C.三个行政区D.四个行政区读图,回答3~4题。

3.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4.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下图是我国某两省(区)的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分别是()

A.气候和地形B.土壤和水源C.水源和地形D.植被和气候6.两省(区)储量都很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水能B.天然气C.地热D.煤

2005年1月6日为我国l3亿人口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今后人口发展仍将面临“三大高峰”、“五大难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中国人口发展面临“三大高峰”,其中不包括()

A.劳动年龄人口高峰B.就学年龄人口高峰

C.老龄人口高峰D.总人口高峰

8.我国人口发展面临以下“五大难题”,这些难题中与两部大开发关系最密切的是()

①人口总体素质不高②流动人口规模庞大③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④艾滋病呈蔓延

之势⑤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大

A.①②B.②③C.④⑤D.①⑤

读图,回答9~11题。

9.下列有关图中数码代表的四个地点,所在省区简称的排序正确的是

A.内蒙古、黑、滇、粤B.甘、辽、藏、闽

C.新、内蒙古、川、桂D.新、甘、黑、粤

10.四地所在省区中与俄罗斯接壤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关于四地所在省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四地所在省区大部分都位于二级阶梯上

B.四地所在省区境内都有外流区域

C.③④两地所在省区均属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

D.①地所在省区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区

二、综合题

12.根据图所示省级行政区的轮廓(比例尺不同),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填注各省区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以上省区中,跨经度最广的是____,面积最大的是____,临海的是____、____,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位置最北的是____、最东的是____,黄河干流流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长江干流流经的是____、____、____,位于珠江流域的是____,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是____,跨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是____、____。(3)图中属少数民族地区的省区是____、____;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____、____、____、____。有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分布的是____,有“煤海”

之称的是____,属于我国主要牧区的是____、____。

13.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挤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十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写出该区域中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两个省区____、____(写简称)。(2)分析图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变大或变)。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阅读表1—1和表1—2,回答有关问题:表1—1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海拔/m <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4800

人口数量/万人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比重/% 64.9 17.2 7.7 8.9 1.4 面积数量/万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

比重/% 15 10.2 16.9 25 32.9 表1—2 我国人口水平分布状况

距海岸的范围(km)<200 200—500 500—1000 >1000

人口密度(人/km2)100 48.8 35.0 5.2

(1)阅读表1—1,简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表1—1,从地形类型看,我国约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该地区人口

密度约为____人/km2。

(3)表1—2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分析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分析表1—1和表1—2,我国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和____地区的趋向性。

答案

A级双基过关

1.D 2.C 3.C 4.D 5.B 6.C 7.C 8.B 9.D 10.D 11.C 12.A

13.

(1)18 8.6 人口增长过快

(2)2 0.35 人口增长过快

(3)居民生活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人口素质

14.

(1)满东北壮广西土家苗

(2)56 壮

(3)西北东北大杂居、小聚居

(4)B、D

(5)D

(6)C

(7)A

15.

(1)①广西壮族自治区②贵州省③四川省④西藏自治区

(2)⑤缅甸⑥老挝⑦越南

B级能力跃迁

1.C 2.C 3.B 4.C 5.C 6.B 7.B 8.D 9.C 10.A 11.C

12.

(1)图略(依次为内蒙古、青海、河南、广东、山西、云南、湖北、山东)

(2)内蒙古内蒙古山东广东云南广东内蒙古山东青海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青海云南湖北广东青海云南

(3)内蒙古云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北山西青海内蒙古

13.

(1)湘赣

(2)①地区间收入差距(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③户籍制度的改革

(3)变小因为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人口承载密度变大);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14.

(1)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耕地资源不足;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林业、牧业、采矿业和旅游业等

(2)平原 508

(3)我国人口密度由沿海内陆递减沿海地区气候较湿润,地势低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等

(4)低平沿海

初中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 最新

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 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 位置。 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4、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 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 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3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请问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呢?我国的范围又有多大呢?(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 ┄┄┄┄┄┄┄┄┄┄┄┄┄┄┄┄(1分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十分辽阔的国家。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讲解】 ┄┄┄┄┄┄┄┄┄┄┄┄┄┄┄┄(2分钟) 什么是行政区划呢?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位同学,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方便管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板书】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5分钟) 【组织学生阅读】 让学生阅读(“省”与“县”的由来)这一段话,然后叫一位同学起来说说他的由来。 【老师提问】 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部分二

区域地理之中国区域地理之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发展问题 1、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 2、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④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⑤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4.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相对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形成重要矿产地,但也造成不同地区间资源流通交换,加重运输负担。(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三大伴生矿:四川攀枝花钒钛铁矿、甘肃金昌的镍铜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铁矿)(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

抚顺市十二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中国地理综合)组题人:姜囯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下列叙述不是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形复杂多样 C.山地主要集中在第三级阶梯 D.山区面积广大 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①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②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我国不少山脉走向不仅控制了主要河流的走向,还是这些河流的分水岭,如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是()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下图中A、B、C、D四地,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回答5~6题。 5.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 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 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6.同学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要素是() A.热量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 7.关于下图中四个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A.四个省区由北而南的排序是①②③④ B.四处省区中没有一个濒临海洋 C.四个省区彼此之间互不相邻 D.图中①省位于四川省北边 8.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 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 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 东北 5.56℅8.76℅16.97℅ ①46.44℅19.55℅14.44℅ ②33.72℅38.64℅25.1℅ ③ 6.14℅26.02℅31.9℅ ④8.14℅7.03℅11.9℅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10.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中,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②离海远近的不同③大气环流的影响④山脉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左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15.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地理教案--中国的行政区划

地理教案--中国的行政区划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以及划分的标准。 2.记住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及位置。 能力目标: 1.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位置,并且正确填注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情感目标: 通过讲述我国的行政区划,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特别是通过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进而激励他们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建议 关于“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与“中国的疆域”一节一样,都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不仅如此,形成我国行政区划的空间观念,也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便于今后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本节有三个主要的知识点: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一个“有利于”,两个“便于”);行政区划的几种类型及三个等级;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名称、简称及其行政中心。其中的重点为行政区划的三个等级,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名称、简称及其行政中心。 关于“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涉及到很多的地名,对于一个刚接触中国地理知识的学生来说,大多数还是生疏的,需要通过教师的反复训练熟悉掌握。同时应该避免一个最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地名与地图上的位置不能紧密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以下几种活动: 1.拼图游戏:每个人买一套拼板,或自己找一幅大小合适的中国行政区划图,将其 按照行政区划分成28份(划分的方法见教材第9页),并且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拼得又快又好。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西北与青藏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南方与北方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我国农业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主要农产: 《地理必修三》复习资料 1、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 全球定位(GPS)——定位导航(21颗工作卫星,3颗在轨备用卫星,至少用4颗卫星确定一个地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2、资源跨区调配的原因:资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3、资源跨区调配的影响: (1)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国家层面的上看,平衡各地经济发展 对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对输入地: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地区、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 4、产业转移的规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过渡 实行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 5、产业转移的原因:①当地资源、环境问题(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②寻求新的 市场(台商的IT企业迁至大陆)③实现区内产业布局均衡(珠三角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的产业向山区转移) 6、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迁出区发展新产业腾出空间;促 进迁入区产业升级);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地区,依次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乡村景观变为城市景观、转嫁污染);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就业机会由迁出区转移到迁入区) 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华北平原的盐碱化:自然:地势低平,气候上旱涝频繁变化,东部近海;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 ②西北的荒漠化: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人为:人口激增;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造成 植被的破坏,流域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长江中下游的洪涝: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内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中上游植破坏,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道淤积,泄洪能力下降; 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等。 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雨水冲刷能力强 人为: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 土保持。 9、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使土地退化;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产生洪涝灾害;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完整word版)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2014·安徽)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B.Ⅰ、Ⅲ、Ⅱ C.Ⅱ、Ⅲ、ⅠD.Ⅲ、Ⅰ、Ⅱ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突出,主要分布山地等区域,因此图中Ⅲ为生态功能区;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用地比重较小,农业用地比重较大,故图中Ⅰ为城市化地区,Ⅱ为农产品主产区,选项D正确。 2.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发展状况。安徽城市化速度较快,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入城市,即由Ⅱ区迁往Ⅰ区,选项A正确。铁路建设在山区成本较高,平原地区成本较低,故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小于Ⅲ区,选项B错误;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小于平原,农村小于城市,因此Ⅲ区商业网点一般小于Ⅰ区,选项C错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是城市地区,即Ⅰ区,选项D错误。 (2014·安徽)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3~4题。 3.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季风D.海陆外置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候分布及影响因素。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大部分为青藏高原,受青藏高原地势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因此导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小,选项B正确。 4.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中国行政区划明细

全国共4个省级直辖市,23个省,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华北地区:北京市(京)天津市(津)河北省(冀)山西省(晋)内蒙古自治区(蒙) 东北地区:辽宁省(辽)吉林省(吉)黑龙江省(黑) 华东地区:上海市(沪)江苏省(苏)浙江省(浙)安徽省(皖)福建省(闽)江西省(赣)山东省(鲁) 中南地区:河南省(豫)湖北省(鄂)湖南省(湘)广东省(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海南省(琼) 西南地区:重庆市(渝)四川省(川)贵州省(黔)云南省(滇)西藏自治区(藏) 西北地区:陕西省(陕)甘肃省(甘)青海省(青)宁夏回族自治区(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台湾省(台)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北京市(16市辖区,2县) 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 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 天津市(15市辖区,3县) 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 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蓟县 河北省(11地级市;36市辖区,107县,6自治县,22县级市) 石家庄市(共6个市辖区,12县,5县级市) 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井陉矿区裕华区井陉县 正定县栾城县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 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赵县辛集市 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市 唐山市(共6个市辖区,6个县,2个县级市)

路南区路北区古冶区开平区丰南区丰润区滦县滦南县乐亭县迁西县玉田县唐海县 遵化市迁安市 秦皇岛市(共3个市辖区,3个县,1个民族自治县) 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青龙满族自治县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 邯郸市(4个市辖区,14个县,1个县级市) 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峰峰矿区邯郸县临漳县成安县大名县涉县磁县肥乡县永年县 邱县鸡泽县广平县馆陶县魏县曲周县武安市邢台市(2个市辖区,15个县,2个县级市) 桥东区桥西区邢台县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宁晋县巨鹿县新河县 广宗县平乡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南宫市沙河市 保定市(3个市辖区,18个县,4个县级市) 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满城县清苑县涞水县阜平县徐水县定兴县唐县高阳县容城县 涞源县望都县安新县易县曲阳县蠡县顺平县博野县雄县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 高碑店市 张家口市(4个市辖区,12个县) 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下花园区宣化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 万全县怀来县涿鹿县赤城县崇礼县 承德市(3个市辖区,5个县,3个民族自治县) 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兴隆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沧州市(2个市辖区,9个县,1个民族自治县,4个县级市) 新华区运河区沧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 廊坊市(2个市辖区,5个县,1个民族自治县,2个市) 安次区广阳区固安县永清县香河县大城县文安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霸州市三河市 衡水市(1个市辖区,8个县,2个县级市) 桃城区枣强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冀州市深州市 山西省(11地级市;23市辖区,85县,11县级市)

七年级上册地理 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使用日期姓名班级小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一单元(预习学案) 课型:复习课制作人: 11、3 复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位置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行政区划的概况。 2、学会从地球仪上找出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 找出我国的主要半岛、岛屿、海峡、内海,并按一定顺序或方向说出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在中国行政区图上熟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 3、理解保卫领土完整、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 复习提纲 1、读《中国地图册》的中国地理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 (2)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 (3)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来看中国是位于东部,西岸的国家。(4)找出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 ②最南端—在南海中的(4°N附近) ③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135°E多) ④最西端—在新疆的(73°E附近) 注:四至速记法:北:头上顶着黑龙江 南:脚踏曾母暗沙岛 东:嘴喝两江汇合水 西:帕米尔上摆摆尾 3、读中国行政区划图,回答: (1)从北到南,我国依次濒临、、、。其中 和海峡是我国的两大内海。 (2)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约多千米,陆上疆界长约多千米。(3)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 (4)我国共有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预习自测 1、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 ) A. 印度、文莱、菲律宾 B. C. 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 D. 文莱、菲律宾、

(1) 2、下列四组国家中,全部为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 ) A. 俄罗斯、泰国 B. C. 巴基斯坦、日本 D. 3、 阅读中国政区空白图,完成下列要求 A. B. C. D. E. F. G. H. J. K. M. N. 4 、 图中 A 为 海; B 为 海;C 为 半岛; D 为 半岛; E 为 省; F 为 省; G 的行政中心是 ; H 的简称是 。

高二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各章节知识点

1、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 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 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 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 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 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

中国行政区划英文表达

中国行政区划(administrative division)分为几个级别(government level/level);宪法(Constitution)规定了三个级别(de jure level),但实际上有五个级别(de facto level/practical level)——33个省级(province/province-level region/province-level division)、333个地区级(prefecture/prefecture-level region/prefecture-level division/second-level division)【非宪法区划】、2862个县级(county/county-level region/county-level division)、41636个乡级(township/township-level region/township-level division)及无数村级(village/village-level region/village-level division)【非宪法区划】行政区。各个级别又有不同名称,下面加以详细讨论【具体数字以2005年统计数据为准】。 省级行政区具体包括22个省(province)【台湾省也可以叫‘据称’的省份,claimed province】、五个自治区(autonomous region)、四个直辖市(municipality/centrally-administered municipality)及两个特别行政区(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AR)【香港(Hong Kong)与澳门(Macau/Macao)】。直属(subservient to)中央政府(central government)。省长叫governor。 地区级行政区具体包括17个地区(prefecture)、30个自治州(autonomous prefecture)【少数民族叫ethnic minority)】、283个地级市(prefecture-level city)及三个盟(league)。 县级行政区具体包括1464个县(county)、117个自治县(autonomous county)、374个县级市(county-level city)、852个市辖区(district)、49个旗(banner)、三个自治旗(autonomous banner)、一个林区(forestry area)和两个特区(special district)。 乡级行政区具体包括14677个乡(township)、1092个民族乡(ethnic township)、19522个镇(town)、6152个街道办事处(subdistrict)、11个区公所(district public office)、181个苏木(sumu)及一个民族苏木(ethnic sumu)。 村级行政区具体包括807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neighborhood committee)【社区叫neighborhood或community)】及623669个村民委员会(village committee)或村民小组(village group)【包括行政村(administrative village)和自然村(natural village)】。 此外还有些特殊情况,包括副省级城市(sub-provincial city)、副地级市(sub-prefecture-level city)及副省级城市辖区(sub-provincial district)【如上海的浦东和天津的滨海】。 中国又可以分为几个大区,但不是严格的行政区划: 华东(East China) 东北(Northeast China) 华北(North China) 中南(South Central China) 华中(Central China) 华南(Southern China/South China) 西部(Western China) 西北(Northwest China) 西南(Southwest China)

高中《中国区域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中国区域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 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

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南方地区 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

中国地理行政区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地理行政区划 篇一:地理专题练习——中国省级行政区图 地理专题练习——中国省级行政区图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省,读图回答1—3题。 1.甲地区近几年苹果连年丰产,而果农增 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 a.政府部门乱收费,使果农负担过重 b.交通运输比较落后,苹果无法运往市场 c.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成本越来越高 d.果农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苹果供大于求 2.乙地区是该省重要的稻米产区,其主要农业区 位优势是 a.气候 b.市场 c.劳力 d.土壤 3.a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其分布于此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宗教 c.气候 d.地形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4~6题。

甲a 乙 4.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5.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6.该省城市化进程中吸引的大量外来劳动力,主要来自于 a.四川、江西b.安徽、山东c.广西、湖南d.贵州、浙江 读下左图为我国某省的地形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7.该省自东向西排列地形的依次应该是 a.山地、丘陵、平原、湿地b.湿地、山地、丘陵、平原 c.山地、湿地、丘陵、平原d.丘陵、山地、平原、湿地 8.该地区适合生长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a.甜菜、小麦b.棉花、亚麻

c.高梁、水稻d.甜菜、亚麻 9.该省山区的主要天然植被是 a.亚寒带针叶林和草甸草原 b.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落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1- 读我国某省区图,回答10—11题。 10.该省有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建成 后,有效改善了川江的航运条件,缓解了 铁路的动输压力。 a.①c.③b.②d.④11.图中铁路纵向密度较大,横向密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山脉南北纵列,横断东西交通b.有发达的长江航运c.东西部经济差异较小,不需太多铁路d.西部地区有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修铁路会破坏保护区 右图是我国某引水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a地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 中的外力作用形式与该物资输送的方向分别为 a.风力作用、向西南方向输送 b.流水作用、向西南方向输送

高中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 一、位置、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 73 oE-123 oE, 32 oN-50 oN (2)地形上: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3)邻国:有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 2、范围: (1)地形上:主要地形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政区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 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二、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吐鲁番盆地—天山山间断层陷落而成,盆地中的艾丁湖是我国陆地上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 (1)内蒙古高原地貌特点: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原上开阔坦荡,起伏和缓,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荒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是较大的沙漠。 (2)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分别位于天山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 (1)水分条件自西向东递减-经度地带性明显 我国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 (2)气候成因: 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特别是青藏高原),加上地形闭塞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与同纬度比较:为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3、水文-河湖: (1)特点: 河湖稀少,绝大多数是内流河、内流湖。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本区的塔里木河。 (2)主要湖泊: 博斯腾湖、艾丁湖、(罗布泊)。 4、生物(植被)-景观变化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年平均降水量从东部400 mm左右向西减少到200 mm、50 mm以下。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地表植被因降水不同而发生变化,自东向西由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再到荒漠。沙漠广布,(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

(完整word版)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跨经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优越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濒临的海洋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2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台湾岛、海地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 东:朝鲜; 北:俄罗期、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附1:我国邻国记忆 十五邻国陆上环,朝鲜俄国和蒙古,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附2: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略) 附3:中国省级行政区歌诀 东北三省黑吉辽,最东最北纬度高;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 华东六省上海市,三江鲁皖闽台岛;中南五省加一区,两湖两广南到; 西南三省一区市,川云贵藏添重庆;西北三省加二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1)基数大;增长快;总量大,人口超过13亿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 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学习资料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复习纲要——Hu Shuo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我国主要河流: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北冰洋流域,内流河。 我国四个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比较:东北、华北、西北、南方。 河流补给方式:补给方式、典型地区、特点。 长江:概况、影响(水能资源丰富、航运、多洪涝灾害)。 黄河:概况、影响(各河段特征、凌汛-形成条件;发生季节;黄河发生河段;解决方法)。 水文特征答题思路:流量(主要看降水及其补给方式),流速(流经区域河流落差),汛期(季节及时间长短),含沙量(流域植被覆盖率),结冰期(有无,越往北又越长),河流补给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