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研究

合集下载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语言中,隐喻和转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使用规律。

本文将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并分析其在网络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人们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来理解语言的含义和使用规律。

在认知社会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是两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通过对概念之间的关联和映射来扩展语言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隐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来创造新的意义的修辞手法。

隐喻的构建依赖于人们对概念之间的关联和类比的认知能力,通过将一个熟悉的概念应用到另一个不那么熟悉的领域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概念。

转喻则是一种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转换来实现概念之间的关联和映射,通过转换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含义,可以创造出新的语言表达和意义。

二、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1. 隐喻属性网络词汇的隐喻属性表现在词汇的使用和含义上,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来创造新的意义。

在网络语言中,很多词汇都具有隐喻属性,通过对概念之间的关联和类比来创造出新的语言表达和意义。

举例来说,网络用语“晒”就是一个具有隐喻属性的词汇,它原指阳光下晒衣物或晒太阳的行为,但在网络语言中被用来表示展示、分享自己的某种东西,比如“晒美食”、“晒旅行照”等,这里“晒”这个词汇通过将展示自己的行为与晒太阳的行为进行隐喻联系,创造出了新的意义和用法。

三、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在网络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在网络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网络语言。

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来创造新的意义,网络词汇不仅可以进行直接的描述和表达,还可以通过隐喻和转喻来进行比喻和象征,从而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

网络流行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网络流行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网络流行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与流行,互联网不仅给人类的信息互动和交流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产生了极富个性化的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语言表达形式,其中蕴藏着大量的隐喻表达。

以往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多集中在本体研究和描述中,而对其生成理据的解释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关注有所欠缺。

鉴于此,本文从新浪微博,腾讯、网络论坛,百度贴吧等国内主流门户网站中收集近十五年(2001-2015)来与隐喻相关的网络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重点分析讨论了网络流行语中概念隐喻的构建过程,主要为论坛交际用语的隐喻构建,动物隐喻构建和语音隐喻构建。

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和运作机制。

该理论认为隐喻的本质就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是始源域到目标域的一个跨域映射。

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研究网络流行语,分析发现:(1)概念隐喻理论更够再现人们对网络流行语中隐喻构建的认知过程;(2)网络流行语中大量存在的隐喻表达印证了隐喻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性。

本研究尝试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构建,一方面为网络流行语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便于人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网络流行语,提高人们对网络流行语隐喻现象的认识与感受。

另一方面论证概念隐喻理论较为强大的解释力。

隐喻的心理认知及其在网络语言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隐喻的心理认知及其在网络语言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隐喻的心理认知及其在网络语言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隐喻是日常生活和语言使用中的常见现象,它是指用某一词语或语句来暗示或比喻另一个意义更深、更具有隐蔽性的意义。

隐喻在人类的语言和思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们用以表达抽象概念和情感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研究隐喻的心理认知及其在网络语言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隐喻的心理认知机制及其在网络语言中的应用。

具体目的包括:1. 总结隐喻的心理认知机制,包括隐喻的理解和生成过程。

2. 探讨网络语言中隐喻的应用情况,包括网络用语中常用的隐喻类型及其表达方式。

3. 分析网络语言中隐喻的表达方式与传统语言的异同,探讨网络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是否更富有创造性。

三、研究内容1. 隐喻的心理认知机制隐喻的心理认知机制包括隐喻的理解和生成过程。

隐喻的理解是指在句子或篇章中出现的隐喻表达的意义被读者或听者理解的过程。

生成隐喻则是指根据某一感受或情感经验,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

2. 网络语言中隐喻的应用情况网络语言中隐喻的应用情况非常普遍,包括网络用语中常用的隐喻类型及其表达方式。

常见的隐喻类型包括比喻、暗示、夸张和讽刺等。

3. 网络语言中隐喻的表达方式与传统语言的异同本研究将对网络语言中隐喻的表达方式与传统语言的异同进行分析,探讨网络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是否更富有创造性。

网络语言的特点使得隐喻表达更加丰富,因此网络语言中隐喻表达是否更富有创造性也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全面了解现有研究成果,从而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此外,通过对网络语言的实证调研,收集和分析网络语言中隐喻表达的数据,深入了解隐喻在网络语言使用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特点,为对隐喻的心理认知机制及其在网络语言中的应用作出更加深入的探讨。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深入探讨隐喻的心理认知机制及其在网络语言中的应用,为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网络语言中的认知隐喻解读

网络语言中的认知隐喻解读

网络语言中的认知隐喻解读摘要:随着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和网民队伍的壮大,网络用语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本文在介绍网络语言的语体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隐喻与网络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网络隐喻的认知特点。

研究表明,隐喻是网络语生成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网络隐喻研究有助于揭示认知在人类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语言隐喻认知特点一、引言当今社会网络语言已经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网络中的巨大信息量要求网络人际交流更加迅速快捷,而传统的语言表达形式已不足以能将信息转变成最简洁的形式输入和输出。

于是,有别于传统语言形式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以惊人的速度在社会中蔓延、普及和传播。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传播是一种时尚的大众传播方式,它因具有前卫和新潮的特点而倍受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青睐,并且逐渐影响着社会大众和传统媒体。

网络语言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新世纪最先锋的生活和语言活力。

对网络语言进行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表达式,如英语中的“information 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virus”(病毒)、“cyber worm”(网络蠕虫)、“firewall”(防火墙)等,汉语中的“楼主”、“潜水”、“恐龙”等等。

本文拟从网络语言的定义及其认知特点出发,以英汉两种语言为语料,从网络词汇中挖掘网络语言的内在认知隐喻特征,借以说明认知隐喻对网络语言的重要意义,从而推动网络语言研究的进展。

二、认知隐喻与网络语言的关系(一)网络语言的定义及其语体特点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是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语言?张坚认为,网络语言是网络交际文本中基于网络环境和网络文化背景创造出来的语言,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和文化中人际交流所使用的语言,而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来进行交际的语言。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的隐喻与转喻现象描述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的隐喻与转喻现象描述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的隐喻与转喻现象描述标题:网络流行语的隐喻与转喻现象:一个认知语言学视角摘要:本文旨在探究网络流行语中隐喻和转喻现象的认知语言学背景。

特别是,我们将重点探讨如何在这种语言形式中实现跨语义跃迁,发挥对表达内容的增强作用。

通过关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分类和分析,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形式的特征,并讨论了它们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不断演变的原因。

本文的结论是,隐喻和转喻的使用受限于网络社交语境,作为一种全新的沟通载体,它可以模糊话语边界,推动新语言形式的发展,从而丰富人们表达内容的方式。

关键词:隐喻,转喻,认知语言学,网络流行语,沟通载体正文:1. 绪论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概念来分析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和转喻现象,探讨它们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不断演变的原因。

本文的特点是探讨隐喻和转喻的使用如何受限于网络社交语言形式,以及如何发挥对表达内容的增强作用。

2. 语言形式的定义和分类网络流行语包括多种形式,从俗语、拟声词和表情符号到图片和视频。

它们都拥有共同的特性,即方便快捷、具有流行性和新鲜感、多样性、实时性和互动性。

根据具体的类别,网络流行语可以分为贴纸、表情符号、流行语句、图片、GIF动画和视频等形式。

3. 隐喻与转喻的现象在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形式中,隐喻和转喻都是常见的现象,它们通过模糊语言边界来推动新语言形式的发展,并以一种直观而又容易理解的方式来增强表达内容。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是通过建立语义相似度来将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的一种表达手段。

而转喻是将一个抽象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抽象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从而实现语义跃迁。

4. 结论综上所述,隐喻和转喻的使用受限于网络社交语境,作为一种全新的沟通载体,它可以模糊话语边界,推动新语言形式的发展,从而丰富人们表达内容的方式。

网络流行语的应用只能说是广泛而又深远,它们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语言是人类沟通、表达和交流的基本方式,也是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

中韩网络语言隐喻的对比研究

中韩网络语言隐喻的对比研究

中韩网络语言隐喻的对比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和飞速发展,促使互联网成为了20世纪人类最具革命性和颠覆性的发明。

它使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缩小,把全世界的网民通过一种看不见摸不清的“线”联系在一起,使地球成为一个大家庭,人们无论相距多远,都可以坐在电脑前,凭借着电脑键盘的输入,实现无障碍的交流。

而网络语言就是在这种键盘的输入、输出中形成的。

随着网络传播媒介的发展,网络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形成了一种有别于日常交际用语的独立性的新兴的语言系统。

这就为我们语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对于网络语言的特点、形成方面的研究也曾一度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多方面收集了中韩网络语言,对常见的隐喻现象进行考察,分析中韩网络语言在隐喻方面的异同,考察网络语言中隐喻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隐喻现象在词汇、语法、修辞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分类,将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区分为三种类型: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

隐喻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存在于人类的日常交际中,理查兹认为隐喻无处不在,我们日常交际的词语系统几乎都是隐喻性的。

而作为网络交际工具的网络语言,也存在着一定的隐喻现象。

从隐喻角度来分析语言词汇的构成,是语言学家或者说隐喻学家们研究的一个方面,而从隐喻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从隐喻角度对中韩网络语言进行对比,很少有学者进行研究。

所以,我们就从隐喻角度对中韩网络语言进行对比,力求全面分析中韩两国网络语言隐喻的不同之处,并从思维、文化、语言三个方面对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概念隐喻理论下的中韩网络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造词语、旧词新词、文字方面,进而分析中韩网络语言产生差异的原因,如认知思维上的差异、文化差异、敬语、谦语的选择,中韩两国各自有不同而表现。

通过对中韩网络语言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网络词汇的含义和中韩网络语言的差异。

充分了解中韩两国相关文化,以及认知思维的差异。

试析隐喻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运行机制的论文

试析隐喻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运行机制的论文

试析隐喻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运行机制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摘要:网络语言的隐喻手法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隐喻,而是在网络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产生的全新隐喻。

无论是数字网语、符号网语还是网民们自创的网络语言,它们都体现了其隐喻性,并且大都是通过相似性原则和顺接性原则来建立的。

探讨网语中隐喻的运行机制,对网络语言的进一步研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隐喻;运行机制如今因特网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语言也随之迅速流行起来。

网络语言虽然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作为人类语言中的一种,它同样也充分体现了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理”。

为了准确描述新出现的事物,它所使用的新词语多数是传统词语语义的隐喻引申。

其主要构词方式正是以一范畴的事物去说明另一范畴的事物。

观察时下大量的网络语言,我们认为它们都是通过相似性原则和顺接性原则来建立的,这两个原则都属于隐喻的认知性原则。

一、隐喻的内涵在隐喻研究的传统里,对隐喻认知特征阐述最早、最明确、最系统的是理查兹(richards)。

他提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理”。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

隐喻无处不在,几乎每个词、每个句子进行深入研究后,都能发现其隐喻的意义。

理查兹的隐喻特征观认为“隐喻是一种思想之间借用的交流,是语境间的协调,思想是隐喻性的,语言的隐喻其实是思想隐喻的派生。

所有的语言都深深地包含着内在的隐喻结构,这种结构暗中影响着表层的‘意义’。

”二、相似原则的隐喻相似性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它是隐喻赖以成立的基本要素。

它并不在于各自附属于一个、或者一组恰当词语的“个人以往印象的再次复制”,而是在于有关“我们心灵中和世界中的习性之间的经常性相似之处”的语言学和心理学“法则”。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 隐喻机制在网络语言词义转化中的促进作用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 隐喻机制在网络语言词义转化中的促进作用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隐喻机制在网络语言词义转化中的促进作用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隐喻机制在网络语言词义转化中的促进作用摘要:本文探讨了隐喻机制在网络语言中词义转化中的作用,通过对网络语言中常见的隐喻运用进行分析,揭示了隐喻对于词义的拓展与转化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研究发现,隐喻机制在网络语言中具有创新性和表达力,能够丰富句子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并且形塑了独特的网络文化氛围。

本文对隐喻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隐喻对于词义转化的推动作用,旨在为中文系专业学生在网络语言运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隐喻机制;网络语言;词义转化;创新性;表达力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方式,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网络语言具有表达简洁、精准、幽默等特点,成为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

其中,隐喻作为语言修辞手段之一,在网络语言中被广泛运用,起到了词义转化的促进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隐喻机制在网络语言词义转化中的作用,并探究其创新性和表达力对于网络文化的影响。

一、隐喻机制对词义转化的促进作用1.1 隐喻机制的定义与特点隐喻,指的是通过对比、类比等手段,将原本具体的意象与抽象的概念进行连接,以达到意义的转移和扩展。

隐喻机制在语言中起到了丰富与延伸含义的作用,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在网络语言中,隐喻机制被广泛运用,通过词义的转化,丰富了句子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1.2 隐喻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举例(这部分可以在这里列举一些网络语言中常见的隐喻表达方式,比如以动物、植物、影视剧等为对象的隐喻形式,并进行简要解释)二、隐喻机制对网络语言的创新性与表达力2.1 隐喻机制的创新性隐喻机制在网络语言中的应用常常具有创新性,可以通过将不同领域、不同语境的事物进行联想、连接,产生出新的、有趣的表达方式。

网络用户通过隐喻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形成一种独特的共同体认同感。

2.2 隐喻机制的表达力网络语言中的隐喻,常常具有强烈的表达力,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方式,达到了节省篇幅和吸引读者注意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世 纪 ,人 们 的 生 活 已经 离 不 开 网 络 , 网络 流 行 语 以 正是一种 从众心理 的体现 。 同时 网络 媒体也可 以催 化这种 1 不 不 简洁 、明了的形式普 遍存在 ,很多流行语 都体现 出了时代 从 众 心 理 , 例 如 :春 晚 小 品 《 差 钱 》 播 出之 后 , “ 差 的特 征 。 如 “ 围脖 ( 博 ) 、伊 妹 儿 ( ~ a 1 ” ,充 分 钱 ”很 快 就 被 网 民竟 相 引 用 , 以 至 成 为 街 头 巷 尾 男 女 老 少 微 Em i)
I ( 三 常用 句 式 如

“ 个理 由先 ! 给 ”
三 、隐 喻 的研 究历 史 和现 状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语言形式上 的修辞手段,是修辞学研究的内容。修辞学家更关心 的是隐喻语言的表达效果 ,
即注 重 研究 一种 语 言 效果 上 由内 向外 的表 现 。 认 知 语 言 学和 心 理 学 的 研 究表 明 , 隐喻 是 人 们 认 识抽 象 概 念 的 一 种重 要 的认 知 途 径 。人 们 通 过 隐 喻 手 段来 创 造 新 词 或 者 新 的概 念 , 同 时也 通 过 隐喻 来 认 识 新 事 物 , 建立 新 理 论 ,因 而 它 必 然对 人 类 的认 知 方 式和 认 知 结 果 产 生 重要 作 用 。隐 喻 具有 重 要 的 认知 功 能 ,隐 喻 的认 知研 究重 在 探 索其 产 生 根源 ,是 一 种语 言认 知 上 由外 向 内的追 溯 。 胡壮 麟 (0 4 2 0 )认 为 ,从 当代 隐 喻 理 论 的情 况 来看 ,隐 喻 的实 质 大 致 可分 为 三类 : 1隐 喻 是表 达 词 语 的 “ 代 ”, 如 “ . 替 山麓 ”可 以说 成 “ 山脚 ”;



l4 ()汉字字母数字谐音混用,如b:bfr 以前 4 eoe
r ¨
f( 一 常用 字 词
I 缩写式{ Nhomakorabea:
贼 来
. I 3 引申式 ,如给你彩色笔:给你点颜色瞧瞧

网络语 言


4 魔鬼辞典式 ,如黄 昏恋 ( . 晚上锻炼 )
l( 二 常用 符 号 如 “: ) ”表 示快 乐 、 开心 、幸 灾 乐祸 一
三 、 网络 流 行 语 折 射 的社 会 心理 ( )求 新 求 异 的心 理 一 如 今 ,追 求 时 髦 、 喜 欢 标 新 立 异 已 经 成 为一 种 时 尚 。
四 、结 语
网 络 流 行 语 的 出 现 与 传 播 极 大 地 丰 富 了 我 们 的 生活 ,
同样的话语可 以有多种表达 方式 ,网络流 行语的使用成 为
片; “ 要想不挂科 ,考试拜春 哥 ”等等 ,无不体 现了人们 现 ,新鲜语言元素的注入使语言充满了生机 。 追求新奇的时髦心理 。 人们 在求新 的基础上追 求立异 ,显示 自己与众不 同,
正 是 这种个 性 意 识促 使 了一 大批 网络 流 行语 的 产生 。 如
“ 不要迷 恋哥 ,哥只 是个传 说” “ 贾君鹏 ,你妈 喊你吃饭 了” “ 我勒个去 ” “ 你到底是肿么 了?”等等 。 ( )从众的群体心理 二 当一种 网络流 行语走 红之后 ,网友们会争 先模仿 ,这
的 重视 。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 ,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在网络语言中应用广泛 。本文拟将二者结合起
来做 一 探 讨 。
二、网络语言的研 究现状 关于网络语言 的定义,一般认 为是 “ 利用 电子计算机在 网络交际中利用 的语 言形式 ”。广义 的网络语言 包括与网络 有关 的专业术语 以及 网络交流工具上经常使用的语句 、数字 、字母 、符号等;狭 义的网络语言不包括与网络有关 的专业术 语。本文讨论的主要是狭义的 网络语言 。 网络语 言是一种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即为网民这一社团的社会方言 ,是受 网络与网民影响的一种语言变异形式。 关于网络语言的分类 ,本文采用刘彦超 、宁方 民 ( 0 4 2 0 )的分类,将 网络语言分为三大类:

种 时 尚 的 标 志 。 合 理 、规 范地 使 用 网络 流 行 语 能 更 加 方
便快捷 地表达说话 者的意思 ,使交谈双方 处于一种幽默 、
在 网络语言 中,人们往往 喜欢别 出心裁地采用 一些代表 时 诙谐 的气氛 中。网络流行语 的使用展现 了这个时代 的文化
代 性 的 新 词 语 。 如 : 《 国 大 业 》 是 “ 上 最 牛 ” 的献 礼 特 征 , 不 同文 化 的 碰 撞 与 融 合 促 使 了新 的 网 络 流 行 语 的 出 建 史
体现 了现 代人们 的生活方式 ,这是前所 未有 的,如 今人们 茶余饭后使用频 率非常高 的词语 。 又如 电影 《 夜店 》中出 已经 能通 过各种 网络方式去 表达他们想 要表达 的东西 。又 现 的流 行语 “ 纯爷们 ” “ 专业水 鬼”之类 ,都是网 民们在 如 “ 蚁族 ”,体现 的是 当代 大学生 的就 业情况 ,指的是大 网络 聊 天 、 网络 游 戏 中 常用 的词 语 。 学毕业 生低收入聚 居群体 ,代 表着年轻 人,特别 是高校毕 业刚步入社会不久的职场 新人们 的一种典型生存状态。
语言 察 ◆_ 新观 W .
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研究
口 苗 丽

要: 网络语 言已成为语言学的一个研究领域 。本文拟对 网络语言 中存在 的隐喻现象作一探讨。
隐喻 本体 喻体
关键词: 网络语 言


引 言
网络被看 作是继报刊 、广播 、电视之后的 “ 四媒体 ”,其影响与 日俱增。作为 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 ,网络 第 带动 了语言的新发展,形成了一种新 的语言变体 ,即网络语言 。网络语 言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越来越受到语言研究者

! 阳 龙 绥 化 院 学 传 学 1 阳 黑 江 化绥 学 文 与 媒 院 .7 3
。 。

◆- 语 言新观察
f1 ()词语谐音,如斑竹:版主 ,BS B管理员
f .音 ( 数 谐 , 42是 是 1 式 J) 字 音  ̄2: 啊 啊 谐 2 4

( )字母谐音 ,如c :s e yu 3 u e 。 ,回头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