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与节能减排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与节能减排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与节能减排

探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与节能减排

摘要:本文首先对热电联产概述,然后分析我国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接着提阐述了需要遵守的原则,最后提出热电联产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 tu9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我国是能源匮乏的国家。但是我国能源利用率很低, 仅为32% 。世界上发达国家为52% 。我国差距很大, 两者相比我国能源浪费严重。因此, 开展节约能源的任务繁重, 并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于1997 年11 月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依法推动和实施节约能源工作的开展。

在城市建设中, 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

之一。实践证明, 0.6万千瓦—5 万千瓦的发电机组, 发电耗煤均在600 克/度左右; 改扩建为热电厂后, 背压机组发电耗煤大幅度下降为200 克/度左右,抽凝机组也下降为350 克/度, 节煤效益十分显著。统计显示, 1998 年我国热电联产节约4100 万吨标煤, 价值100 多亿人民币。同时,热电厂供热标准煤耗均小于44 千克/吉焦,而分散小锅炉则为55~ 62 千克/吉焦。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优越性是减少环境污染, 有利于环境质量

的提高。与容量小, 热效率低、烟囱低( 一般40 米以下) 、没有除尘设备( 基本不进行除尘) 、直接排放废气的分散小锅炉相比,

快速实现集中供热节能的创新方案

集中供热“颠覆式创新”的节能案 ------- 基于创新的智能控制与计量装置看了《人民日报》的报道:“供暖计量收费遇尴尬:30亿元智能装置无奈沉睡”,很有感触,同时也很着急、很心痛,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我国的建筑耗能巨大,浪费重这是一个不争事实,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很多激励政策促进节能减排,我取的节能案,主要是学习欧洲发达的经验,引进他们的技术及产品。但是由于国情不同,使用环境的差异,在我国的应用却出现一些意想不到问题。我们是研究、开发采暖节能技术及其智能产品的团队,历经十六年认真地钻研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同时了解到目前推行的“先进行热计量后控制室温的节能案” 不成功的原因。分析了目前采暖浪费点在哪里,如挖掘节能潜力,针对其痛点创新提出“先智能控温再智能计量的采暖节能案”,该案具有理论谨、产品质量可靠、运营费用低等优势,深受供热企业的欢迎,实施了该案立即产生大幅度节能效果,使供热企业、居民、社会三受益。需要强调的是此案是基于创新的“智能室温控制装置”、“采暖热量网络计量法”、“智能大口径标准节流装置式热量表”等节能技术及智能产品实现的。尤其对于公共建筑该案是唯一可以达到最大限度节能效果的案。 传统的供热节能案为:通过热计量收费促使人们调节室温度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该案实现节能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计量收费,人们才能主动调节室温度,只有调节了室温度才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但是,供热计量推行了十多年也没有全面的实现按计量收费。究其原因有两个面:一是计量设备损坏率很高;二是供热企业没有热计量的积极性。计量设备损坏率高有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集中供热的水质不好水垢和杂质较多造成的。供热企业没有积极性主要是因为增加了投入和工作量,减少了收入所以他没有积极性。因此即使安装了热量表也没有按计量收费,热量表闲置了几年后变成了一堆废铁,白白地浪费了大量资金。原来浪费的能源没有节约下

从节能, 环保角度谈发展热电联产的重要意义

从节能、环保角度谈发展热电联产的重要意义 王振铭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 [内容摘要] 从节约能源的需要,环境保护的要求的角度,论述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热电联产对电力工业的贡献,以及热电联产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热电联产、节能、环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国21世纪议程》、《当前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电力工业“十五”规划》和《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等法律和政府文件中均提出应积极鼓励、支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我国为什么坚定不移的一再提倡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我想主要应从节能与环保角度来分析,结论应是客观发展的需要,科技进步的必然。 一、节约能源的需要 热电联产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已是不争事实。据《2000年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数据:2000年我国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热效率仅为33.84%,电厂供热效率85.96%,能源转换总效率39.43%,我国的热电厂热效率均能超过常规火电厂的热效率一倍以上。实现热电联产的小型供热机组,其热效率超过大型高参数常规火电机组。 (一)能源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7位,能源资源总量居世界第3位。我国是产煤大国,煤炭储量达1万亿吨,但精查保有剩余全量只有900亿吨,储采比不足百年。我国又是人口大国,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0%。 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人均煤炭仅为世界平均值42.5% 原油储量占世界储量2.4%,人均石油仅为世界平均值17.1% 天然气储量占世界储量1.2%,人均天然气为世界平均值13.2% 1998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1.165吨标煤,居世界第89位。仅是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2.4吨标煤的一半,是发达国家的1/5—1/10。 我国石油储量不多,从1993年开始又成为能源净进口国,据予测未来缺口将越来越大。 2000年我国已进口石油7000多万吨,花掉200亿美元。予计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净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康艳兵 张建国 张扬 摘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在回顾分析我国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市场发展现状,并分析了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市场潜力。分析结果表明,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可在“十一五”末形成1亿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能力,从而为推动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做出更大贡献。进一步分析了挖掘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节能潜力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一、前言 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以燃煤方式的热电联产和热电分产进行比较,为产出同样数量的热力和电力,热电联产方式可以比热电分产可以节约1/3左右的燃煤(仅从热源角度进行比较,未比较二者的热网损失),综合效率可由50%提高到75%(如图1所示)。 图1燃煤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的能源效率比较 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2006年,我国单台6MW 及以上的供热机组装机容量已经增长到80.48GW ,占全国同容量火电装机容量的 18%左右。从中长 期看,我国未来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有效促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为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我国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政策回顾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出台了一 25 (电力) 50 (热力) 75 77 100 ηh =50% ηe =25% ηh =65% ηe =33% 75% 50% 热电联产 热电分产

2×25MW热电联产供热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 总论 (2) 2 电力系统 (5) 3 热负荷分析 (6) 4 燃料供应 (9) 5厂址条件 (11) 6工程设想 (16) 7烟气脱硫与脱硝 (41) 8环境及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 (49) 9 综合利用 (55) 10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55) 11 资源利用 (58) 12 节能分析 (60) 13 人力资源 (68) 14 项目实施条件及建设进度及工期 (69) 15 投资估算 (71) 16 财务分析 (72) 17 风险分析 (75) 18 经济与社会影响分析 (76) 19 结论及建议 (77)

1 总论 1.1 项目背景 1.2 投资方及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3 研究范围与分工 根据2001年1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和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编制完成《××发电公司建设2x25MW热电联产供热中心项目》。 按照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的要求,下列项目属于本报告的研究范围,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进行分析论证。 a) 进一步落实热负荷,并对热负荷进行分析;协助建设单位对燃料、水源、交通运输、灰场、环保、建设用地、综合利用等建厂条件,取得必要的原则性协议,并根据建厂条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b) 根据热负荷资料,论证和提出热电站的装机方案、供热参数和热网系统。 c) 对主机和主要辅机的选型、热电厂总平面布置、燃料输送、供水、除灰、补给水处理、控制方式、电气主接线及厂用电系统和厂房结构等进行论证,提出工程建设的初步设想。 d) 对该工程进行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e) 大件设备的运输及方案研究 下列项目不属于本报告的研究范围,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完成: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关于××发电公司2x25MW热电机组项目并网的批复》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引用上述专题中的有关结论意见。 1.4 工作简要过程及主要参加人员 2014年5月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编制该项目可研报告。我公司技术人员于6月20日到热电厂进行现场收集资料。我院于2014年8月编制完成《××发电公司建设2x25MW 热电联产供热中心项目》。

城市供热的节能减排措施

城市供热的节能减排措施 摘要:城市供热系统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其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对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实现城市供热系统的节能迫在眉睫。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要想促进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就必须加强和倡导城市节能环保理念。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和高效清洁利用能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城市;供热系统;节能 引言 集中供热作为一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便生活的重要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依靠技术进步推进供热节能减排,挖掘现有供热资源潜力,是实现供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集中供热系统作为能源的直接消耗者和热能的提供者,对于区域锅炉房供热,煤、水、电的消耗是构成供热成本的主要部分,也是节能减排控制的主要内容。 1、影响城市供热系统节能的主要因素 第一,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保温措施对供热系统的负荷产生较大的影响,其能耗主要是由于外墙保温和门窗保温性能较差所致。同时,很多建筑物都没有自动化的室温调节功能,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的场所室温始终保持不变,导致大量热能浪费。另外,建筑物没有充分利用太阳能、家电及人体散热等自由热能,使得冬夏季节自由热得不到充分利用。 第二,当集中供热面积增大时,供水温度就会上升,致使供水、回水的温差增大,在水流量控制不合理的情况下,供热效果失衡;二次网大多存在供回水压力不足的情况,供热系统运行实际水流量、水流速度及设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致使供水量分配失衡,供热效果失调。在冬季供暖期,由于室内外的气温差异较大,常出现热能供应不足或过剩,造成大量的热能消耗和浪费。 第三,城市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其总电耗占供热系统能耗的10%。在城市供热系统中,蒸汽管网凝结水的回收率较低,致使大量能源浪费,同时伴随相应的环境污染现象。另外,在城市区域供热系统中,相应的供热设备散热、漏热损失严重,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供热系统中保温管道的材料质量不达标,没有使用憎水保温材料,一旦发生管道漏热,管道保温材料就会浸入管沟的水中,造成管道热导率上升,导致保温管道的散热损失加剧。第二,城市居民或公共场所的放水阀没有拧紧,容易导致供热系统散热损失加快,还浪费大量水资源。 2.锅炉运行节能技术应用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总体状况和政策

摘要: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总体状况,发展特点、已达到的水平、发展趋势、设备制造简况,热电联产对改善环境的贡献,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电力法》修订和电力体制改革对热电联产的影响和《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执行情况与国外发展热电联产的优惠政策以及建议制订促进热电联产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 关键词:热电联产节能环保方针政策 一、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总体状况 1、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简史 (1)热电联产的兴起与发展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在一些工业内,建设了区域热电厂,由于当时缺乏热电建设经验。基建计划不落实,热负荷误差很大,致使一些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初期。 从1953年到1967年期间,正是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初期,也是各地电网发展的初期。一般是城市建筑密度低。热网投资大,工业热负荷为主,民用采暖热负荷很少,而工业热负荷一般是提出的偏大偏早,投产后热负荷很长时间上不来。热电的热化系数几乎均大于1,因而实际经济效益不高。这一时间由于以供工业为主,绝大多数热电厂选了抽汽机组,以保证供汽供电。这一时间新投产6000千瓦及以上的供热机组容量占火电机组总容量的20%,居世界第2位。 (2)1971-1980年期间 在1971年-1975年期间,由于中央政策和其他影响,工业布局分散,没有中长期的工业建设和城市规划,因而制订热电厂的发展规划没有基础,只能在短期计划中做些安排。1976年-1980年仍然没有相对稳定的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但后期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较快,热电厂建设开始增加,投产供热机组97.5万千瓦,占新增火电装机6.8%,但公用的供热机组只占23%,也就是说该阶段自备热电厂的比重增大了。 (3)“六五”计划时期热电联产建设开始新发展 1981年以后,中央提出到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提高到小康水平的宏伟战略目标,在能源政策上提出了节约和开发并重方针,在节约能源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鼓励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中设置了节能机构,国务院建立了节能办公会议制度,国家计委在计划安排上专列了“重大节能措施”投资,支持热电厂项目建设。 “六五”和“七五”期间原国家能源投资公司节能公司共参与节能基建热电项目291个,总容量688万千瓦(其中小热电221万千瓦),总投资91.6亿元,其中节约基建投资52.6亿元。1998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原电力部、建设部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热电联产事业的健康发展,以计交能(1998)220号文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文件提出了考核热电企业的新标准。为适应燃料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的发展,2000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以急计基础(2000)1268号文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加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和有关方针政策性内容。 2、我国热电联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热电联产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过50年来热电建设的经验积累,目前已形成一条中国式的热电联产发展道路。 (1)以前热电厂的建设主要是在已有的工业区内搞热电联产,代替目前分散运行的小锅炉,因而热负荷比较落实,资金易于筹集,建成后能较快的形成供热能力,发挥出较好的经济效益。改革开放各省市都建设一批开发区,为统一解决入住企业供电供热问题,各开发区都将热电厂做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基础设施,因而又促进热电联产的新发展。 (2)热电厂建设强调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热力规划,并明确没有城市热力规划的热电项目不予审批,因而现在很多城市和县镇均编制有热力规划。将热电建设纳入长期发展计划。

合同能源管理在城市集中供热行业的应用(doc 8页)

合同能源管理在城市集中供热行业的应用(doc 8页)

办公室节能减排论文集中供热论文煤矿节能减排论文 浅谈合同能源管理在城市集中供热行业的推广应用 摘要: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于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行业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进程比较缓慢,本文通过介绍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特点、国内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等,为我国城市集中供热行业节能减排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集中供热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能源需求的增长速率急剧增加,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且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原煤增长量占全世界总增长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从1998年开始节能服务产业队伍不断壮大,2004年底发展到了60家,2005年发展到106家,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发展迅速。 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包括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和能源费用托管型三种形态。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根据所依托的关键资源的差异,形成了资金依托型、技术依托型、市场依托型三种类型的发展模式。 3.2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近十年来,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着制约其迅速推进的因素。总结起来,主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资金因素、技术因素、政策因素和评价体系[3]。 (1)资金因素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周期过长会使得EMC公司短期获利能力降低,从而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周转。我国大多数EMC 公司都是以技术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并不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 (2)技术因素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核心是为有节能需求的企业提供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EMC公司涉及设备、经济、融资、法律、营销、管理等多方面,需要一支研究型、技术型、管

热电联产企业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 龚庆庆

热电联产企业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龚庆庆 发表时间:2015-12-23T09:20:00.020Z 来源:《电力设备》2015年5期供稿作者:龚庆庆 [导读] 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电与热联合能量生产的模式简称热电联产,是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用以发电的高品位蒸汽。 龚庆庆 (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 230011) 摘要:热电联产技术是实现能量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技术和措施,因此世界各国均把热电联产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当下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层面和普通民众对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重视。最近几年,我国供热式机组占装机总量的比重逐年升高,所以分析热电联产节能降耗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热电联产;节能降耗 一、热电联产的基本概念 电与热联合能量生产的模式简称热电联产,是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用以发电的高品位蒸汽,同时抽取部分在供热式汽轮机中做功之后的低压蒸汽。将这些低压蒸汽对外界供热。也就是说,在利用电能的时候按压力或质量的好坏来进行合理的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热能作用,提升了蒸汽热能的利用率,使热电联产发电机组的热经济性大大提高,是节约能源的重要举措。并且热电联产机组都装设有除尘效率较高的设备,分散的、大量的、除尘效率低的小锅炉供热方式被以热电联产为基础的集中供热所取代,空气污染明显降低了,空气废物的排放量也明显降低了,环境明显变好了。因此,热电联产对资源的节省和环境的优化非常有用。这也是中国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重要的一步。 普通形式的火力发电在进行能源的燃烧之后,只能够有一种产品产出。这种产品就是用来发电的。在整个过程中,循环水带走了大量的热能,直接与大气进行换热。火力发电厂的能源综合利用率只有三分之一而已。而热电联产发电方式是对做功之后的蒸汽进行有效利用。这种能量通过管道送到各用户。因此,同普通发电形式相比,燃烧一样数量和质量的煤炭,热电联方式发电则有很多的优势。不仅能够发同样的电量,而且还能够提供居民和工业所需的热水、热暖、蒸汽等资源。所以热电联产机组的热效率大都在高于45%。 二、热电联产的优势 热点联产是一种新的能源的利用方式,因为这种产业既可以发电,又可以发热进行销售。它和热和电分开经营的模式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一是电源的后备力量比较充裕,二是供热的效率更加的高效,三是能源的消耗比其他的相对更少,四是提高空气质量,五是减少安全事故,六是节约城市用地,七是提高了城市的样貌,八是可以更充分的得到利用。因为热电联产有着很多的自己独有的优势,因此这种模式在世界的各地得到了推广。全球各地热电联产的发展趋势呈多样性,谋划各个城市热电联产的发展把握这些趋势是非常有益处的。 三、热电联产的发展 1、机组容量集成化 加拿大的最大的一个热电联产的项目规模高达44万千瓦,现已开始使用,台湾最大了也有两组60万千瓦的正在运营。当今世界,热电联产的项目的规模和机组的容量都有着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是因为机组容量大更加方便的进行管理,而且容量大了以后在升级技术的时候单位容量的技术成本就会降低,从而提高了环保的水平。我国在以前一直没有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近年来全球这种扩大集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且雾霾现象的加剧,也已经开始建立超大规模的机组。目前全国各地像北京,吉林等地已经出现了功率为二三十万千瓦的机组,他们将成为城市供热的中坚力量。 2、洁净煤技术高新化 热电联产在洁净煤技术系列中与其紧密相关的是除氮、除硫和脱尘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让煤燃烧的更加侧地、适用性广、除硫的效果高达98%,CO与XNO也能顺便得到一定程度的清理,因此被世界各地使用。西方欧美的国家的电站锅炉还带有脱尘的设备,并且让尘的含量低至原来的0.1%以下。 3、节能技术的规范化 在全球经济发达的地区都非常注重提高热点联产的效率,并且开始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并且还开始研究一些关于供热管网、供暖和住宅的几种取暖等方面的探索。 4、新的燃料结构 由于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世界各地为了节约能源,提高发电的总量,都开始研究了新的技术来支持项目的发展。在行业里,很多学者把这些新的燃料叫做“分离散能源结构”、“新型能源结构”或“离散供电”。这些新型的燃料生产结构都是微型化的热电冷联产系统是以使用天然气为主,且具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冷热电联产,二是机组小型化,三是主要使用天然气。此系统有很多的优点,例如在短距离里面进行传输、传输过程中损耗小、资金少、周期短等,而且能源的浪费还不到10%-20%,还可以调整峰谷的发电量。 四、热电联产机组节能降耗 1、发展热电冷三联供 城市热电厂由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各地大抓环境质量,一些用热企业和有污染的工厂纷纷外迁,导致工业热负荷不断下降。热电联产企业应该积极发展公共建筑和城镇居民采暖和生活热水供应,有条件的城市还可以积极发展溴化锂制冷提高夏季低谷时的蒸汽供应量,从而取得较好的节能与经济效益。 2、将抽汽机改造为背压机 热电厂在投产若干年后,在供热负荷总量中必有一定数量的稳定热负荷,因而为加装背压机提供有力的基础。在电力工业大发展的今天,火电机组越来越大,供电标煤耗越来越低,抽汽机改造为背压机,可以有效降低热电机组煤耗。在同样热负荷条件下,改造为背压机表面上看,发电量减少了,但尽管少发了电,但煤耗大大降低,算总帐是大有效益的。国电吉林热电厂11号机原来是抽汽机组,经过背压改造后供电煤耗由改造前全年累计值337g/kW.h降到277g/kW.h。收到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3、原有锅炉改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 我国许多老锅炉机组平均热效率低,不仅燃料利用率低,而且大气污染严重。针对中小型煤粉炉将其改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取得较好的节能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些热电厂改造投资仅为购买新锅炉价格的1/2,投资回收期一般为1~1.5年。锅炉热效率一般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概况特点对策及编制依据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概况特点对策及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市目前供热系统无统一规划,锅炉房布置零乱,各锅炉房分散独立供热,没有实施真正意义的联片集中供热;锅炉房锅炉容量小,供热效果差,热效率低,供热保障率低,造成煤耗及电耗很大,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另外新增项目多,目前锅炉房供热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供暖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燃煤对市区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保和经济效益,为市的发展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实施本项目。 本工程为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一标段总承包工程,工程地点位于市区内,管网工程总长度约10KM,负责破路拆迁、恢复等费用,协助业主及政府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文件。 2、工程内容与施工范围 2.1公路至大街供热管网工程 主要包括预制直埋保温管道、管件、阀门、补偿器、固定节、过墙预留套管、配套附件制安、系统调试、管沟挖填

土、土方运输、检查井、支墩等。 2.2开元大道至同心街供热管网 主要包括预制直埋保温管道、管件、阀门、补偿器、固定节、过墙预留套管、配套附件制安、系统调试、管沟挖填土、土方运输、检查井、支墩、顶管、过秦渠路段、过清宁河路段等。 2.3施工范围 本项目包含施工、设备材料、调试(含单体调试和联合调试)、测试、配合试运行、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人员培训、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结算、创优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和资料整理、对工程范围内用能单位其它专业工程进行的配合服务。 3、工期要求 本工程开工日期计划为2016年5月(可根据业主和投资单位要求确定),竣工日期为2016年9月30日,总竣工日期响应招标文件及合同要求。 4、质量要求

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

◆ 世界最顶尖的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 ◆ 综合效率高,最适合节能以及二氧化碳(CO 2)减排对策 ◆ 搭载能够发挥世界最高水准的发电效率的自有技术研发的燃气轮机M7A-03D ◆ 通过采用DLE (Dry Low Emission )燃烧系统,降低环境负荷 ◆ 热电联产系统是能够从一次能源(燃料)中获得电力和热(蒸汽)两种二次能源的系统 ◆ 通过本公司开发的燃气轮机的高效率与排热的有效回收,能够比传统型热电联产系统(电力由商用电源供给,蒸汽由通用锅炉供给)大幅减少一次能源的使用 → 燃料成本与CO 2排放量减少效果显著◆ 燃料为城市煤气、LNG ◆ 通过稀薄预混合燃烧方式DLE (Dry Low Emission )燃烧系统的采用,可减少NOx 排放量,降低环境负荷 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 关键词 X3 工厂等的节能 Y3 装置、设备 Z2/4 石油类/电力 F26 general machinery 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Ltd. F-45 M7A-03D 燃气轮机 CO 2排放量 传统型系统 传统型系统 A 重油 CO 2排放量 效率 CO 2总排放量 辅机动力 城市煤气 CO 2排放量 ※城市煤气

F-45 ◆ 以1993年开始销售且已销售众多的M7A-01型为基础,继续其高可靠性,开发出了M7A-03D 型燃气轮机。 发电电力:提升约2000kW 发电效率:提升约14%◆ 节能效果:24% ◆ CO 2减排量:每年约22,000吨 条件:与传统型热电联产系统(电力由商用电源供给,蒸汽由燃 A 重油通用锅炉供给)对比◆ 实现NOx 排放量80ppm (O2=0%)。 联系方式: 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Ltd., Gas Turbine Division 2-4-1, Hamamatsu-cho, Minato-ku, Tokyo 105-6116 TEL: +81-3-3435-2533 URL: http//www.khi.co.jp/gasturbine/ 日本国内M7A 型的国内订购数量合计:62台(截至2008年10月)其中M7A-03型1台。海外 M7A 型的海外订购数量合计:48台。(截至2008年10月) 其中M7A-03型在2008年1月从最初销售给德国的造纸公司,合计销售8台。 燃气轮机型号(热电联产系统) 【条件】 进气温度:15℃ 大气压力:101.3kPa (相当于0m 高度)进气压损:0.98MPa 排气压损:2.94kPa (M7A-03) 发电端效率 发电端输出

集中供热节能减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节能减排项目 1、《供热节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2、《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 3、《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4、《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1.2 编制原则 1、按照总体规划及供热规划的要求,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出发点,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及规程。 2、满足县城发展需求,保证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适用性。 3、从实际出发,寻求综合技术经济效益最优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优化供热资源的配置。 2、换热站增设气候补偿器和供热调节系统,管网加平衡措施;

1.2.4 建设年限 2009年-2010年 要解决供热系统能耗偏高的问题,关键就是改善供热系统的设备配置,做好一、二次管网的系统平衡及热源、换热站的供热调节,减小局部过热造成的热损失,降低供热能耗。 集中供热设施节能改造不仅能为县城提供稳定可靠的热源,而且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7年以来,国家强调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我国目前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消耗了大量能源,根据初步统计,城镇建筑供热用能折合标准煤1.3亿t,占我国城镇建筑用能的52%,所以,进行供热节能改造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供热节能也有很大的潜力。 现有集中供热采暖面积20.1万m2,住宅约占80%,其中节能建筑30%,共20.1×80%×30%=4.824万m2,非节能建筑70%,共20.1×80%×70%=11.256万m2, 公共建筑约占20%,其中节能建筑25%,共20.1×20%×25%=1.005万m2,非节能建筑75%,共20.1×20%×75%=3.015万m2。 根据近年来供热实践经验及《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的采暖热指标推荐值,未采取节能措施时,采暖热指标取为:居住区67W/m2,公用建筑80W/m2,厂房150W/m2 ,综合热指标计算值为: 67×70%+80×25%+150×5%=74.4W/m2。采取节能措施时,采暖热

城市集中供热运行管理的节能降耗措施

城市集中供热运行管理的节能降耗措施 1目前集中供热存在的能耗问题 (1)老旧管网热损失大,输送效率低,故障率较高。管网一旦泄漏,容易引起安全事故,造成大量能源浪费。(2)普遍存在的水力失调会造成系统冷热不均,尤其一些老旧管网无有效的调控设备,末端用户室温不达标,而前端用户室温过高。(3)部分区域仍采用蒸汽作为热媒供热,在使用和输送过程中热损失大,且凝结水回收困难,若不回收则热损失更大。(4)很多老旧小区没有外墙保温,常常屋内暖气片很热,但室内温度不高,不仅影响市民健康和生活,且浪费热量。(5)新交房入住的小区,入住率低,导致有些住户家里供热效果差,长期闲置的房间照样采暖增加了能耗。(6)按面积统一收费,抑制了用户节能的积极性,且用户无法根据需要自行调节室温,有时会因室温过高“昼夜开窗”,浪费大量热能。 2对城市集中供热进行节能降耗的优化措施 2.1加强供热运行监控和计量检测 为提高供热效率,必须强化供热运行过程中的质量检控和检测计量工作。在信息技术不断发达和普及的现代化社会中,计算机应该广泛的使用于供热企业的监控中,建立供热智慧平台,对整个热网进行实时监控。分别对供热热源、一次管网、热力站及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不间断的实时监测。在一次管网的关键节点加装温度、压力数据收集器,准确理解热源参数和整个管网的实时运行状态。对供热运行的监控尽量细化,最好以每个供热机组为单位。加强用户供热的监控,逐步完善用户远传测温装置,精准了解用户的室温。通过远传技术完成水、电、热的远程监控。加强对各种参数和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分析,对供热管网出现水力失衡的情况要找出根源并及时进行调整。 2.2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技术水平 针对集中城市供热中存在的问题,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优化

关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与节能的优势分析

关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与节能的优势分析 摘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具有明显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本文以大连染料化工集团公司自备热电站为例,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进行了节能技术分析与环保效益评价,具体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节能技术;环保; Abstract: Cogeneration central heating has significantly save energy,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heating quality, increase power supply comprehensive benefits. Dalian Dye Chemical Corporation-owned thermal power stations, for example, central heating cogeneration system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specific following researchKeywords: cogeneration; central heating;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途分类号:TU9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节能 热电联产是一种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高效生产方式。普通发电厂燃烧煤炭后,只提供产生的电能,而热电厂不仅可以提供电能,还能提供热能。以热电联产方式运行的发电厂称为热电厂。由于热电联产的蒸汽没有冷源损失,所以能源效率可提高到85%,比大型凝汽式机组(热效率40%)还要高。 据有关资料证实全国热电联产建设与建凝汽式电厂加锅炉房供热比较,约多投资10亿元,达到年节约标煤量500万吨,折合节约吨标煤净投资200元左右,节能经济效益是显著的。1991年底国家计委、原国务院生产办,原能源部联合批准执行的《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及附件》中,也规定新建 热电厂的年节约吨标煤净投资应在500元/吨以下。 北京市1979年至1983年全市共改造老旧低效锅炉7574台,投资达1.1亿元(不包括安装除尘器的4千万元)只节煤34万吨,仅相当于热电联产的北京第一热电厂一年的供热节煤量(从1974 年至1990年每年供热节煤量均在30万吨以上,发电节煤量为17~28万吨),因此改造小锅炉节煤远不如发展热电联产收到更大的效益。 分散小锅炉供热的标准煤耗率为55~62.1公斤/百万千焦,20万千瓦凝汽机组的发电标准煤耗率为350克/千瓦·时(1992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标煤耗386克/千瓦·时,供电标煤耗420克/千瓦、时),因而热电厂能有效地节约能源。热电联产能大量节能。已在1977年世界动力会议;1980年世界大电网会议;

热电联产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某某某公司热电厂建设项目 节能评估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评估目的和依据 (1) 第二节评估内容与方法 (4) 第三节评估原则和程序 (5) 第二章项目概况 (7) 第一节项目及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7) 第二节项目主要方案 (7) 第三章节能评估 (22) 第一节项目用能总量及能源结构合理性评估 (22) 第二节项目与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及标准的符合性评估 (28) 第三节项目能效指标分析 (31) 第四节工艺、设备节能评定 (36) 第五节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采用 (37) 第四章评估结论和建议 (49) 第一节评估结论 (49) 第二节建议 (50)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评估目的和依据 1.1 评估目的 开展节能评估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避免盲目建设导致的能源浪费和用能不合理现象,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的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的节能评估,掌握该项目生产中能源消耗的种类和数量,分析项目的能耗水平及其生产用能效率,将项目能耗与国内水平及行业准入条件进行比较;按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评价该项目能源利用的合理性、节能措施的可行性、工艺技术的先进性;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节能设计标准、规范。通过项目生产对浪费能源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评估项目建设合理利用能源和节能方案的可靠性,并根据促进技术进步的原则提出改进意见,以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 1.2 评估依据 本报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技术文件、标准和规范进行评估。 1、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施行); (2003年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发展热电联产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

发展热电联产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 卢炳根《中国能源报》(2010年2月22日第 05 版) 地方热电既是二次能源的生产大户,也是一次能源的消耗大户,做好地方热电的节能降耗工作,对推动各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据统计,2006年我国常规火电厂热效率约为36.63%,而全国热电厂的热效率绝大多数在45%以上。因此,按照当年全国热电联产总规模相对于热电分产初步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00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约2630万吨、灰渣排放约1470万吨。热电联产的快速发展,减少了大量的分散小锅炉占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还可减少对城市居民区的噪音干扰。同时,热电联产机组大多建在热负荷中心,与用户距离较近,热电厂的上网电量可就近消化,减少了电网输、变电工程费用,降低了电网的线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因此,引导热电联产加快发展,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这样的能源缺乏大国,发展热电联产更是节能减排的一项根本性战略措施。 为保证这项根本性战略措施的顺利实施,需要抓紧修改和完善电力法律、法规,明确热电联产的法律地位。我国现行《电力法》中未提及热电联产,这样既不利于热电联产纳入电力行业的法制化管理,也必然削弱了热电联产在电力工业中的应有地位。因此,建议在新修订的《电力法》中增补并单列有关热电联产发展的章节。 同时要明确小型热电联产与小火电的区别,鼓励因地制宜地发展热电联产。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应文件,进一步阐明小型热电联产与小火电的不同概念,避免仅仅以装机容量的大小来确定机组性质,将小热电等同于小火电来限制其发展。 实行煤热价格联动机制,供热价格与原煤价格挂钩,并确定适度的联动周期。当市场原煤价格上升或下降,供热价格相应上升或下降。完善价格、金融、财税政策,促进热电联产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价格政策时,要充分兼顾热电企业替代分散小锅炉的节能、

城市供热节能减排重要性研究

城市供热节能减排重要性研究 摘要,城市供热工作中的节能减排目标,与供热企业的稳 步有序发展方向一致的,两者相辅相成,把节能减排的理念 贯穿于供热工作的每一环节,将会取得企业效益于社会效益 的双赢。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供热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然后 提出了技能减排的策略。 关键词,城市供热, 节能减排, 措施 Abstract: urban heating work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goals, and heating enterprise of stead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direction, both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the concep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heating work throughout each link of, will obtain enterprise benefit in social benefits of a win-win situa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ity heating the importanc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kills to reduce the emissions of strategy. Keywords: city heat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1 中图分类号,[TU19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率低,所以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比较紧迫。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资源有效利用率仅为百分之三四十,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我国将节能减排纳入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之中,供热企业作为

关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与节能的优势分析

关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与节能的优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28T14:17:01.3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作者:董璞[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能源的利用和节约逐渐重视。 宝鸡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 7217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能源的利用和节约逐渐重视。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由此,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尤其重要。集中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较大,由此其节能措施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优越性,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节能;优势 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能有效改善城市中的环境污染现状,有效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状况,提高了居住的质量要求,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而且以燃煤方式的热电分产和热电联产为例进行比较,热电联产要比热电分产节约更多的能源。由此可见,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一、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优越性 热电联产是指以热电厂为热源的区域供热系统,常见形式是热电厂中汽轮机的抽汽或背压排汽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给热水,并通过热网输送到各采暖用户。在所有采暖形式中,热电联产一次能耗是最低的,环境污染也很小。从整体上看,热电联产具有很好的经济性,相对与分散锅炉房来说也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符合产业政策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集中供热发展趋势。国家已出台多个文件支持热电联产,单就大连地区来说,辽宁省、大连市已出台蓝天工程和一县一热源文件,支持热电联产高效供热。 2.节约能源 我国的工业锅炉大部分是燃煤锅炉,热效率较低,一般在50%~60%左右,容量较大的工业锅炉效率在70%~80%之间;热电联产的电站锅炉热效率在80%~90%之间,热效率提升很多。同时,部分热电厂还可回收冷却塔余热供热,增加供热能力,产生节水、节煤效益,并可取缔燃煤小锅炉。 3.高效环保 从行业性质上看,供热是民生工程,承担民生重任、社会责任,供热企业也应履行社会稳定任务和相应节能减排义务。我国绝大部分大气污染是通过煤炭燃烧引起的,煤炭燃烧产生S02、CO2、NOx和粉尘,而目前我国供热企业主要采用煤炭作为燃料,分散燃煤锅炉房只有少量的除尘设施,由于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太高,大部分锅炉房没有脱硫、脱硝设施。但是,对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企业来说,基本都采用了高效的环保设备,统一对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使用封闭式煤罐或在煤场使用防风抑尘设施,大气污染状况得到很大程度改善。因此,依托热电联产项目扩大环保项目服务范围是很有必要的。 4.优质服务 从行业分类看,供热归属公共事业,但又是服务行业,这要求我们提供快捷、优质的供热服务。供热收入从组成来看,主要分为热源配套费、工程费、采暖费三部分。就大连地区来说,热源建设费62元/平方米,考虑工程费与工程成本抵顶,采暖费由于性质、地区差异在25~33元/平方米之间不等。单存依托采暖收入,供热企业利润较低,为此很多分散锅炉房在供热质量上打折,将每年应提取的折旧成本也转化为利润不对设备大修,部分企业甚至在收取热源配套费后发生锅炉弃管现象,这给政府带来很大的管理负担,也影响了百姓供热。但是,依托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不会产生锅炉弃管现象,供热服务和供热质量都有所保障。 5.精细管理 (1)目前部分地区分散锅炉房较多,由于管理手段、供热质量、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百姓供热意见较大,供热主管部门管理也相对较难。若采用热电联产、统一供热,供热管理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 (2)对于燃煤供热企业来说,煤炭是最大的采购物资之一。分散锅炉房一般通过铁路、港口运输,随后汽车倒运,这样不仅占用大量城市锅炉房用地、燃料堆放用地,还给周边道路、行人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热电联产企业可对一个地区供热用煤统一运输、管理,减少了运输风险。 6.循环经济 国家越来越重视循环经济的应用,对于分散锅炉房来说,除了少量的灰渣外售外,再无循环经济可言。但对于热电联产供热企业,通过对煤炭统一运输和仓储,中水统一利用,灰渣、脱硫、脱硝副产品的统一处理再利用,可实现污染物资源化和循环经济。 7.供热设施先进 分散小锅炉自动化程度低,设备故障率高;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采用DCS系统对一次、二次管网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循环水泵、补水泵的状态、启停控制、转数、故障以及电量等参数监控,可随室外温度自动调节,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还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8.供热运行稳定 分散锅炉房由于设备条件限制和煤质的变化,压力和温度波动不易保证供热质量,居民采暖小锅炉一般为间歇性供热,供热时间短、温度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则为连续运行,稳定可靠,供热质量高。 9.统筹规划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可根据城市规划统一规划热源、热网,而分散锅炉房则无规划可言,随意性较大,这也给将来政府的统一整合带来困难。 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措施 1 充分重视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