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操作系统试卷

杭电操作系统试卷
杭电操作系统试卷

第 1 页共 4 页

第 2 页共 4 页

第 3 页共 4 页

第 4 页共 4 页

计算机网络期末试卷(已看)

学 院 : 专 业 : 学 号 : 姓 名 : …

虚电路方式的原理及特点为:虚电路方式试图将数据报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结合起来,处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点,以达到最佳的数据交换效果;数据报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虚电路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建立一条逻辑连接的虚电路;虚电路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相同,整个通信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虚电路建立、数据传输与虚电路释放。 2 简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及其实现 答: (1) 链路管理 & (2)帧同步 (3)流量控制 (4)差错控制 (5)寻址 七论述(10'*2=20分): 1 结合OSI/RM和TCP/IP参考模型,谈谈你对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理解。 2 结合HDLC和TCP的协议数据单元格式,谈谈你对网络协议的理解。 @ 源端口(16位)目的端口(16位) … 顺序号(32位) 确认号(32位) 报头长度保留码位窗口大小(16位) 校验和(16位)紧急指针(16位) 任选项填充~ 数据域 TCP报文格式 答:OSI参考模型按功能划分为五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主要功能: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1)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1)网络层的主要功能: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1)

杭电《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5月25号 序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 实验名称:一阶单容上水箱对象特性测试实验 实验名称:上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 实验名称:上水箱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实验 指导教师:尚群立 学生姓名:俞超栋 学生学号:09061821

实验一、一阶单容上水箱对象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容水箱的数学模型及其阶跃响应曲线。 (2)根据由实际测得的单容水箱液位的阶跃响应曲线,用相关的方法分别确定它们的参数。二.实验设备 AE2000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PC机,DCS控制系统与监控软件。 三、系统结构框图 单容水箱如图1-1所示: Q2 图1-1、单容水箱系统结构图 四、实验原理 阶跃响应测试法是系统在开环运行条件下,待系统稳定后,通过调节器或其他操作器,手动改变对象的输入信号(阶跃信号),同时记录对象的输出数据或阶跃响应曲线。然后根据已给定对象模型的结构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模型中各参数。 图解法是确定模型参数的一种实用方法。不同的模型结构,有不同的图解方法。单容水箱对象模型用一阶加时滞环节来近似描述时,常可用两点法直接求取对象参数。 如图1-1所示,设水箱的进水量为Q1,出水量为Q2,水箱的液面高度为h,出水阀

h1( t ) h1(∞ ) 0.63h1(∞) 0 T V 2固定于某一开度值。根据物料动态平衡的关系,求得: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得: 式中,T 为水箱的时间常数(注意:阀V 2的开度大小会影响到水箱的时间常数),T=R 2*C ,K=R 2为单容对象的放大倍数,R 1、R 2分别为V 1、V 2阀的液阻,C 为水箱的容量系数。令输入流量Q 1 的阶跃变化量为R 0,其拉氏变换式为Q 1(S )=R O /S ,R O 为常量,则输出液位高度的拉氏变换式为: 当t=T 时,则有: h(T)=KR 0(1-e -1)=0.632KR 0=0.632h(∞) 即 h(t)=KR 0(1-e -t/T ) 当t —>∞时,h (∞)=KR 0,因而有 K=h (∞)/R0=输出稳态值/阶跃输入 式(1-2)表示一阶惯性环节的响应曲线是一单调上升的指数函数,如图1-2所示。当由实验求得图1-2所示的 阶跃响应曲线后,该曲线上升到稳态值的63%所对应时间,就是水箱的时间常数T ,该时间常数T 也可以通过坐标原点对响应曲线 图 1-2、 阶跃响应曲线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 1.所谓计算机网络,会议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数据通讯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如果按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可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 3.网络协议通常采用分层思想进行设计,OSI RM中的协议分为7层,而TCP/IP RM中协议分为4层。 4.在TCP/IP RM中,用于互联层的协议主要有:ARP、IP、RARP、ICMP和IGMP 协议。 5.用于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媒体有两类:有导线媒体和无导线媒体;光纤可分为两种: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MMF)。 6.构成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很多种,通常有星形、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7.CSMA/CD技术是一种随机接入(所有的用户根据自已的意愿随机地发送数据),冲突不可避免;令牌技术是一种受控接入(各个用户不能任意接入信道而必须服从一定的控制),冲突避免。 8.10BASE-T局域网的数据速率是10mbps,100BASE-TX局域网的数据速率是100mbps。 9.在用双绞线时行组网时,连接计算机和计算机应采用交叉UTP电缆,连接计算机和集线器用直通UTP电缆。 10.在将计算机与10BASE-T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大于100米。 11.在将计算机与100BASE-TX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长于100米。 12.以太网交换机和数据交换和转发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和改进的直接交换。 13.VLAN的组网方式有两种:静态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端口进行划分VLAN,动态根据MAC地址、逻辑地址或数据包的协议类型进行划分VLAN。 14.在Internet中,运行IP的互联层可以为其高层用户提供的服务有三个特点:不可靠的数据投递服务、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和尽最大努力投递服务。 15.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号表示互联网中的一个特定网络,主机号表示该网络中主机的一个特定连接。 16.主机的IP地址为202.93.120.77,主机B的IP地址为150.23.55.200。若主机A要向主机B所在的网络进行广播,则直播广播地址为150.23.255.255;若主机A要在本网络中进行广播,则有限广播地址为255.255.255.255。 二、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______相结合的产物。->B A) 网络技术 B) 通信技术 C) 人工智能技术

操作系统实验心得(精选多篇)

操作系统实验心得 每一次课程设计度让我学到了在平时课堂不可能学到的东西。所以我对每一次课程设计的机会都非常珍惜。不一定我的课程设计能够完成得有多么完美,但是我总是很投入的去研究去学习。所以在这两周的课设中,熬了2个通宵,生物钟也严重错乱了。但是每完成一个任务我都兴奋不已。一开始任务是任务,到后面任务就成了自己的作品了。总体而言我的课设算是达到了老师的基本要求。总结一下有以下体会。 1、网络真的很强大,用在学习上将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助手。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能够在网上找到。从linux虚拟机的安装,到linux的各种基本命令操作,再到gtk的图形函数,最后到文件系统的详细解析。这些都能在网上找到。也因为这样,整个课程设计下来,我浏览的相关网页已经超过了100个(不完全统计)。当然网上的东西很乱很杂,自己要能够学会筛选。不能决定对或错的,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尝试。就拿第二个实验来说,编译内核有很多项小操作,这些小操作错了一项就可能会导致编译的失败,而这又是非常要花时间的,我用的虚拟机,编译一次接近3小时。所以要非常的谨慎,尽量少出差错,节省时间。多找个几个参照资料,相互比较,慢慢研究,最后才能事半功倍。 2、同学间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老师毕竟比较忙。对于课程设计最大的讨论伴侣应该是同学了。能和学长学姐讨论当然再好不过了,没有这个机会的话,和自己班上同学讨论也是能够受益匪浅的。

大家都在研究同样的问题,讨论起来,更能够把思路理清楚,相互帮助,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3、敢于攻坚,越是难的问题,越是要有挑战的心理。这样就能够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当然这也是不提倡熬夜的,毕竟有了精力才能够打持久战。但是做课设一定要有状态,能够在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想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你不成功都难。 4、最好在做课设的过程中能够有记录的习惯,这样在写实验报告时能够比较完整的回忆起中间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当时我遇到我以前从未遇到的段错误的问题,让我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在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之后,我对段错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用相应的办法来解决。 在编程中以下几类做法容易导致段错误,基本是是错误地使用指针引起的 1)访问系统数据区,尤其是往系统保护的内存地址写数据,最常见就是给一个指针以0地址 2)内存越界(数组越界,变量类型不一致等) 访问到不属于你的内存区域 3)其他 例如: <1>定义了指针后记得初始化,在使用的时候记得判断是否为 null <2>在使用数组的时候是否被初始化,数组下标是否越界,数组元素是否存在等 <3>在变量处理的时候变量的格式控制是否合理等

杭电计组实验报告10

计组实验十 老师:包健 一、源代码测试模块代码: module Top( inputinclk, inputmem_clk, inputrst, outputreg[7:0] LED, input [3:0] SW ); wireclk; MyButtonmb( .clk_100MHz(mem_clk), .BTN(inclk), .BTN_Out(clk) ); wire [31:0] ALU_F; wire [31:0] M_R_Data; wire ZF; wire OF; wire [31:0]PC; My_I_CPUmy_i_cpu( .clk(clk), .mem_clk(mem_clk), .rst(rst), .ALU_F(ALU_F), .M_R_Data(M_R_Data), .ZFF(ZF), .OF(OF), .PC_out(PC) ); always@(*) begin case(SW) 4'd0:LED=ALU_F[7:0]; 4'd1:LED=ALU_F[15:8]; 4'd2:LED=ALU_F[23:16]; 4'd3:LED=ALU_F[31:24]; 4'd4:LED=M_R_Data[7:0];

4'd5:LED=M_R_Data[15:8]; 4'd6:LED=M_R_Data[23:16]; 4'd7:LED=M_R_Data[31:24]; 4'd8:LED={ZF,6'd0,OF}; 4'd12:LED=PC[7:0]; 4'd13:LED=PC[15:8]; 4'd14:LED=PC[23:16]; 4'd15:LED=PC[31:24]; default:LED=8'b0000_0000; endcase end endmodule 顶层模块代码: moduleMy_I_CPU( inputclk, inputmem_clk, inputrst, output [31:0] ALU_F, output [31:0] M_R_Data, output ZFF, output OF, output [31:0]PC_out ); //wire clk_n = ~clk; wire[31:0] codes; wire [31:0]PC_new; reg [31:0]PC; Inst_Fetch1 inst_fetch( .PC(PC), .rst(rst), .clk(clk), .Inst_codes(codes), .PC_new(PC_new) ); wire[5:0] OP; wire[5:0] func;

计算机网络期末试题及答案计算机网络期末试题

计算机网络期末试题及答案A卷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中,一个计算机网络包含多台具有__自主____功能的计算机;把众多计算机有机连接起来要遵循规定的约定和规则,即__协议_____;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特征是__资源共享_______。 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__星型________、__网状________、总线型、和___树型________。 3、常用的传输介质有两类:有线和无线。有线介质有__双绞线______、____同轴电缆______、__光纤________。 4、网络按覆盖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_局域网______、___城域网____。 5、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了_4__层,其中3、4层是_应用层______、___传输层____。 6、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的是一种___存储转发_______服务,WWW服务模式为____B/S__________。 7、B类IP地址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目前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拓扑结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网络所覆盖的范围、根据网络上主机的组网方式,另一种是根据____信息交换方式_____。 10、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有两种:_同步传输___________和异步传输。 11、用双绞线连接两台交换机,采用_交叉线______线。586B的标准线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多路复用技术是使多路信号共同使用一条线路进行传输,或者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以充分利用信道的容量。多路复用分为:_______频分_________、 ______波分__________、______时分__________和码分多路复用。 13、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从_逻辑_____上划分网段,而不是从__物理____上划分网 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 ____B_____。 A、联机关系 B、结构关系 C、主次关系 D、层次关系 15、双绞线由两根相互绝缘的、绞合成均匀的螺纹状的导线组成,下列关于双绞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A___。 A、它的传输速率达10Mbit/s~100Mbit/s,甚至更高,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公里甚至更远 B、它既可以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C、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易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线路本身也产生噪声,误码率较高 D、通常只用作局域网通信介质 16、ATM网络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传送数据,信元长度为___B__。 A、1024B B、53B C、128B D、64B A、广播地址 B、回环地址 C、本地链路地址 D、网络地址 18、HTTP的会话有四个过程,请选出不是的一个。(D ) A、建立连接 B、发出请求信息 C、发出响应信息 D、传输数据 19、在ISO/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__B___。 A、提供可靠的端—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B、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 C、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D、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20、下列哪个任务不是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_A___

杭电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模板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DOS的多任务系统的实现 专业: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01223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加深多线程和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2. 加深对CPU调度过程(现场保护、CPU的分派和现场恢复)的理解。 3. 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概念,明确顺序执行和并发执行的区别。 4. 加深对临界资源,临界区,信号量以及同步机制的理解。 5. 加深对消息缓冲通信的理解。 二、课程设计要求 1. 用C语言完成线程的创建和撤消,并按优先权加时间片轮转算法对多个线程进行调度; 2. 改变时间片的大小,观察结果的变化。思考:为什么时间片不能太小或太大; 3. 假设两个线程共用同一软件资源(如某一变量,或某一数据结构),请用记录型信号量来实现对它的互 斥访问; 4. 假设有两个线程共享一个可存放5个整数的缓冲,一线程不停的计算1到50的平方,并将结果放入缓冲 中,另一个线程不断的从缓冲中取出结果,并将他们打印出来,请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这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同步问题; 5. 实现消息缓冲通信,并于3,4中的简单通信进行比较; 6. 思考:在线程间进行消息缓冲通信时,若对消息队列的访问没有满足互斥要求,情况会怎么样? 三、程序的设计细想和框图[根据自己的代码写] 1.调度算法:用TCB数组下标音隐含把所有线程排成一个循环队列,当时间片到时,有线程正在执行,则停止它,将其变为就绪,把现场信息压入私有栈堆。 2.调度原因:时间片到时,线程执行完毕,正在执行的线程等待某种事件而不能继续执行。 3.时钟中断的截取

杭电计算机网络期末必背

1.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按需提供可动态伸缩的廉价计算服务。 特点: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伸缩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 按服务类型分为三类:将软件作为服务,将平台作为服务,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 体系结构:1.SOA构建层: 封装云计算能力成标准的Web Services服务,并纳入到SOA 体系 2.管理中间件层: 云计算的资源管理,并对众多应用任务进行调度,使资源能够高效、 安全地为应用提供服务 3.资源池层: 将大量相同类型的资源构成同构或接近同构的资源池;4.物理资源层: 计算机、存储器、网络设施、数据库和软件等 2.SDN架构原理,应用场景(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 ),是Emulex网络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使网络作为管道变得更加智能。 三层架构。架构的第一层是物理网络设备,包括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中间层由控制器组成,最顶层是一些用控制器实现安全、管理和其他特殊功能的应用程序。 1)SDN在数据中心网络的应用 数据中心网络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海量的虚拟租户、多路径转发、网络集中自动化管理、绿色节能、数据中心能力开放等方面的需求。 2)SDN在政企网络中的应用 政府及企业网络业务类型多,网络设备功能复杂、类型多,对网络的安全性要求高,需要集中的管理和控制,网络灵活、定制化需求多。 3)SDN在电信运营商网络的应用 电信运营商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大、网络复杂、网络安全可靠性要求高、多厂商共存等特点。 3.IOT架构和传统网络的区别(Internet of ThingsQ)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寻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各种应用。 1)互联网着重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解决的是人与人的信息沟通问题;物联网则是 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相联,解决的是信息化的智能管理和决策控制问题。 2)物联网比互联网技术更复杂、产业辐射面更宽、应用范围更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 带动力和影响力更强。 3)两者发展的驱动力不同。互联网发展的驱动力是个人,。而物联网的驱动力必须是 来自企业,因为,物联网的应用都是针对实物的。从本质上讲:物联网的本质是感 知与服务,物联网的数据可交易,对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价值巨大。 4.TCP原理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面向连接的可靠字节流传输层协议(端口号 23) 1.面向连接:打开、关闭(同时打开、半关闭、同时关闭); 2.差错控制:序号和确认重传机制(提供可靠性); 3.流量控制:滑动窗口机制(速度匹配问题); 4.拥塞控制:慢启动、加法增大、乘法减策略调整发送窗口大小;

计算机网络期末试卷A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__10__题,每题__1__分,共__10__分。) 1.计算机网络系统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 2.OSI参考模型采用了七层体系结构,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在数据 链路层所传数据的单位是帧。 3.电信网络包括线路交换网络和报文分组交换网络,报文分组交换网络又可分为 和虚电路交换网络。 4.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采用 tcp/ip 协议作为传输层协议。 5.城市学院WEB服务器的IP地址为,它的netid是。 6.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交换机。 7.当PCM用于数字化语音系统时,如果将声音分为64个量化级,系统的采样速率 为8000样本/秒,则数据传输速率应达到 b/s。 8.在内部网关协议中,RIP使用了距离向量协议,OSPF使用了分布式链路状 态协议。 9.在Internet协议中, telnet 服务的默认端口号是23。 10.目前常用的加密算法分为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算法,Elgamal算法属于其中的 非对称加密算法。 二.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__30__题,每题__1__分,共__30__分。) 1.完成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是OSI模型的。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D)传输层 2.CSMA/CD技术只能用于。 (A)总线型拓扑结构(B)环形拓扑结构 (C)星型拓扑结构(D)不规则拓扑结构

3.下列关于曼彻斯特编码正确的描述是。 (A)曼彻斯特编码是自含时钟编码的模拟数据编码 (B)这种编码不会带来直流分量 (C)每位的中间跳变表示信号的取值为零 (D)曼彻斯特编码前后的比特率不变 4.100Base-TX使用以下哪一种传输介质。 (A)双绞线(B)同轴电缆 (C)红外线(D)光纤 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 (A)Internet技术(B)局域网技术 (C)接入网技术(D)分组交换技术 6. DNS服务器的作用是。 (A)实现两台主机之间的文件传输 (B)实现电子邮件的收发功能 (C)实现IP地址和MAC地址的相互转换 (D)实现域名和IP地址的相互转换 7.传输速率单位“bps”代表的意义是。 (A)Bytes per Second (B)Bits per Second (C)Baud per Second (D)Billion per Second 8.若BSC帧的数据段中出现字符串“A DLE B”,则字符填充后的输出为。 (A)A DLE B B (B)A A DLE B (C)A DLE DLE B (D)A DLE DLE DLE B 9.分布范围可达数百至数千公里,可覆盖一个国家或一个洲的一般称为。 (A)局域网(B)校园网 (C)城域网(D)广域网

杭电计组实验1-全加器设计实验

杭电计组实验1-全加器设计实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实验1-全加器设计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设计姓名: 学号: 同组姓名: 学号: 实验位置(机号): 自己的笔记本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实验内容(算法、程序、步骤和方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ISE工具软件的使用及仿真方法(2)学习FPGA程序的下载方法(3)熟悉Nexys3实验板(4)掌握运用VerilogHDL进行结构描述与建模的技巧和方法(5)掌握二进制全加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二、实验仪器ISE工具软件三、步骤、方法(1)启动XilinxISE 软件,选择File-NewProject,输入工程名,默认选择后,点击Next按钮,确认工程信息后点击Finish按钮,创建一个完整的工程。 (2)在工程管理区的任意位置右击,选择NewSource命令。弹出NewSourceWizard对话框,选择VerilogModule,并输入Verilog文件名shiyan1,点击Next按钮进入下一步,点击Finish完成创建。 (3)编辑程序源代码,然后编译,综合;选择Synthesize--XST项中的CheckSyntax右击选择Run命令,并查看RTL视图;如果编译出错,则需要修改程序代码,直至正确。 (4)在工程管理区将View类型设置成Simulation,在任意位置右击,选择NewSource命令,选择VerilogTestFixture选项。输入文件名shiyan1_test,点击Next,点击Finish,完成。编写激励代码,观察仿真波形,如果验证逻辑有误,则修改代码,重新编译,仿真,直至正确。 (5)由于实验一并未链接实验板,所以后面的链接实验板的步骤此处没有。 操作过程及结果一、操作过程实验过程和描述: moduleshiyan1(A,B,C,F,Ci);inputA,B,C;outputF,Ci;wireA,B,C,F,Ci;wi reS1,S2,S3;xorXU1(F,A,B,C),XU2(S1,A,B);andAU1(S2,A,B),AU2(S3,S1,C);or OU1(Ci,S2,S3);endmodule仿真代码 moduleshiyan1_test;//InputsregA;regB;regC;//OutputswireF;wireCi;/ /InstantiatetheUnitUnderTest(UUT)shiyan1uut(.A(A),.B(B),.C(C),.F(F),. Ci(Ci));initialbegin//InitializeInputsA=0;B=0;C=0;//Wait100nsforgloba lresettofinish#100;//AddstimulushereA=0;B=0;C=0;#100A=0;B=0;C=1;#100A =0;B=1;C=0;#100A=0;B=1;C=1;#100A=1;B=0;C=0;#100A=1;B=0;C=1;#100A=1;B= 1;C=0;#100A=1;B=1;C=1;EndRTL图 二、结果 思考题: ((1)根据查看顶层模块RTL的最外层的输入输出接口,和实验指导书式(14.1)所示电路相比,该电路图的输入输出引脚和这个加法器的引脚图式是相符合的。 ((2))尝试使用数据流描述方式现实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A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考试卷(A)卷 第1 部分: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20 分) 1、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 A. 资源共享与数据传输 B. 文献查询 C. 信息传输与数据处理 C. 数据处理 2、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和约定称为()。 A. 服务 B. ISO/OSI C. 协议 D. ASP 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Internet 基本功能的是()。 A. 文件传输 B. 远程登录 C. 电子邮件 D. 实时监测控制 4、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 A. 硬件、软件、数据 B. 主机、外设、软件 C. 硬件、程序、数据 D. 主机、程序、数据 5、在各种交换技术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 )。 A. 电路交换 B. A TM交换 C. 分组交换 D.帧中继交换 6、在因特网协议栈中,数据从应用层到链路层所经历的PDU 格式分别是( )。 A. 报文或字节流—>IP数据报—>帧—>报文段 B. 报文段—>IP数据报—>帧—>报文或字节流 C. IP 数据报—>报文或字节流—>帧—>报文段 D. 报文或字节流—>报文段—>IP数据报—>帧 7、一个小区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 A. PAN B. MAN C. LAN D. WAN 8、Web 的应用层协议为(),它是Web 的核心。 A. FTP B. HTTP C. WWW D. HTML 9、DNS协议主要用于实现哪种功能( )。 A. 网络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 B. 网络域名到网络硬件地址的映射 C. 进程地址到网络硬件地址的映射 D. IP地址到进程地址的映射 10、在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发送过程中,下列哪个协议没有使用到()。 A. SMTP B. HTTP C. POP3 D. IMAP 11、设主机A通过TCP连接向主机B连续发送两个TCP报文段。现已知第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 报文段中有1000字节数据,则第二个报文段序号为()。 A. 1001 B. 2000 C. 1999 D. 2001 12、TCP协议属于协议分层中()的协议。 A.应用层 B. 网络层 C. 运输层 D. 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最新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

1.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核心部分和边缘部分构成的。 2.广播式通信信道中,介质访问方法有多种。IEEE 802规定中包括了局域网中最常用三种,包括:______CSMA/CD__________、_______Token Ring_________、______Token Bus__________。 3.同轴电缆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两种类型。 4.模拟信号传输的基础是载波,载波的调制有调频、调幅、调相。 5.在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体系结构中,除了在物理媒体上进行的是实通信之外,其余各对等实体间进行的通信都是虚通信。 6.提供虚电路服务的通信子网内部的实际操作既可以是虚电路方式,也可以是数据报方式。 7.TCP/IP模型由低到高分别为网络接口层、_ 网络层__、__传输层__和应用层。 8.在TCP/IP层次模型的网络层中包括的协议主要有IP、ICMP、__RIP_和_OSPF 。 9.常用的IP地址有A、B、C三类128.11.3.31是一个_B_类地址,其网络标识为_128.11__,主机标识__3.31___。 10.ATM是一种__ 异步时分复用技术__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 11.国内最早的四大网络包括原邮电部的ChinaNet、原电子部的ChinaGBN、教育部的__CERNET_和中科院的CSTnet。 12.DNS正向解析指_通过域名解析成IP地址_,反向解析指__通过IP地址解析域名__。 13.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可分为异步协议和同步协议两大类,而同步协议又为面向比特、面向字节及面向字符的同步协议类型。 14.按照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播方式,可将光纤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它们是 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15.模拟数据也可以用数字信号来表示。对于声音数据来说,完成模拟数据和数字信号转换功能的设施是编码解码器CODE C 。 16.多路复用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 用。 17.IEEE802.11 指一类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 18.随着IP数据报经过不同的路由器时,发生变化的相应字段有生存时间和首部校验和。 19.“三网”指有线电视网、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20.从IPv4向IPv6过渡的两种策略是隧道技术和双协议栈技术。 21.数据链路层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22.计算机网络是现代_计算机_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组合的产物。 23.广播式通信信道中,介质访问方法有多种。IEEE 802规定中包括了局域网中最常用三种,包括:CSMA/CD总线、Token-ring令牌、Token-Bus 令牌总线。 24.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为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5.异步时分复用(ATDM)技术的优点是能够避免出现带宽浪费。 26.通信控制规程可分为三类,即面向字节型、面向字符型和面向比特型。 27.采用存储转发技术的数据交换技术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

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XX:田昕煜 学号:13081405 班级:通信四班 班级号:13083414 基于FSK调制的PC机通信电路设计

一、目的、容与要求 目的: 掌握用FSK调制和解调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掌握FSK调制和解调电路中相关模块的设计方法。初步体验从事通信产品研发的过程. 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能实现全双工FSK调制解调器电路,掌握用Orcad Pspice、Protel99se进行系统设计及电路仿真。 要求:合理设计各个电路,尽量使仿真时的频率响应和其他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尽量选择符合标称值的元器件构成电路,正确完成电路调试。 二、总体方案设计 信号调制过程如下: 调制数据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电平为TTL,波特率不超过9600Baud),送入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电平的变换,再经过锁相环(CD4046),产生两个频率信号分别为30kHz和40kHz(发“1”时产生30kHz方波,发“0”时产生40kHz方波),再经过低通滤波器2,变成平滑的正弦波,最后通过线圈实现单端到差分信号的转换。

信号的解调过程如下: 首先经过带通滤波器1,滤除带外噪声,实现信号的提取。在本设计中FSK 信号的解调方式是过零检测法。所以还要经过比较器使正弦信号变成方波,再经过微分、整流电路和低通滤波器1实现信号的解调,最后经过比较器使解调信号成为TTL电平。在示波器上会看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是一致的。 各主要电路模块作用: 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TTL电平到VCO控制电压的调整; VCO电路:在控制电压作用下,产生30KHz和40KHz方波; 低通2:把30KHz、40KHz方波滤成正弦波; 线圈:完成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的相互转换; 带通1: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限放电路:正弦波整形成方波,同时保留了过零点的信息; 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完成信号过零点的提取; 低通1:提取基带信号,实现初步解调; 比较器:把初步解调后的信号转换成TTL电平 三、单元电路设计原理与仿真分析 (1)带通1(4阶带通)-- 接收滤波器(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要求通带:26KHz—46KHz,通带波动3dB; 阻带截止频率:fc=75KHz时,要求衰减大于10dB。经分析,二级四阶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来提取信号。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1仿真结果见图2。

计算机网络原理期末考试样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D ) A. 精度高 B. 内存容量大 C. 运算速度快 D. 共享资源 2.( D )不属于局域网的特点。 A.较小的地域范围 B.高传输速率和低误码率 C.一般为一个单位所建 D.一般侧重共享位置准确无误及传输的安全 3.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C )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同步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4. OSI分层体系结构中,物理层是指( C ) A.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物理设备 B.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的传输媒体 C.在物理媒体之上为上一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 D.在物理媒体之上为上一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逻辑连接 5.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B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6.传输介质、拓扑结构与( C )是决定各种局域网特性的三个要素。 A.环型 B.总线型 C.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D.逻辑链路控制 7.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C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链路是两个节点间的连线 B.链路分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种 C.链路有容量 D.链路包含节点和通路 9. 在OSI参考模型的那个层次有数据加密?( A ) A.表示层 B.应用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10. FDDI表示( C ) A.光纤环形网络 B.光纤高速环形网络 C.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D.光纤分布网络 11. ARP的功能是什么?( D ) A. 验证数据帧的接收 B. 获得主机的I P地址,然后将I P地址映射到一个注册的域名上 C. 测量在单个发送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数 D. 获得主机的M A C地址,然后将M A C地址映射到主机的I P地址上 12. IEEE 802.11规范中,哪种技术被标准化了?( C )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总结实验报告

8.1 实验的基本内容 (1) 本学期完成的操作系统实验主要有(根据实际完成的实验情况填写): 1) 实验1.1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1.2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2.1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2.2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实验2.3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实验3.1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实验3.2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实验4.1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实验4.2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实验4.3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实验5.1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实验5.2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8 实验总结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卷(A卷)试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卷(A卷)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DDCCD DBBBB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拓扑结构; 2、请求; 3、网络接口层; 4、分组交换; 5、成帧与帧同步; 6、广播; 7、网络; 8、路由选择;9、UDP、UDP;10、单向函数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列出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⑴相同点:①都基于分层协议,都有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②传输服务都能提供可靠的端对端的字节流。(2分) ⑵不同点:①层的数目不同;②TCP/IP支持网络互连,OSI不支持网络互连;③TCP/IP网络层只提供无连接的服务,OSI中既有面向连接的服务,也有无连接的服务。(2分) 2、分析PPPoE协议过程。 答:PPPoE协议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发现阶段和会话阶段。(1分) 发现阶段主要是选择访问集中器,确定所要建立的PPP会话标识符,同时获取对方点到点的连接信息。典型的发现阶段分为4个步骤:⑴PPPoE活动发现启动PADI;⑵PPPoE活动发现响应PADO;⑶PPPoE活动发现请求PADR;⑷PPPoE活动发现确认PADS。(2分)在完成了上述4个步骤之后,双方就可以进入会话阶段了。PPPoE会话阶段执行标准的PPP过程。(1分) 3、说明CSMA/CD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CSMA/CD,即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基本原理是: 站点使用CSMA协议进行数据发送;(1分) 在发送期间如果检测到碰撞,立即终止发送,并发出一个瞬间干扰信号,使所有的站点都知道发生了碰撞;(1分) 在发出干扰信号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重复上述过程。(1分) 因此,CSMA/CD的工作状态分为传输周期、竞争周期和空闲周期。(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