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养猪成功人士总结的养猪十大误区
养猪的误区

养猪的误区“什么是高科技?应用后使猪场获益的就是高科技。
”养猪生产中,由于人们认识不足,一些本来科学的东西却起不到先进效果,也就是人们往往走向一个误区。
1、先进的设备一定是最好的热风炉上有控温装置,但由于锅炉工文化低不能正确使用,往往出现温度失控。
自动上水设备在使用后,由于没有人过多的注意,往往在把水用光的时候,才会被人们发现,出现断水情况。
——先进的设备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来与之协调。
2、搞好防疫,就可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疫苗的保护力不是100%,会受到疫苗质量,猪的体质,应激,免疫系统是否被破坏,病原的数量和毒力等的影响。
防疫过的猪在受到大批量强毒的攻击,也会出现疾病发生现象。
3、价格贵的猪、料、药就是好的任何一种东西,有利就有弊,优点突出的往往缺点也突出。
如瘦肉率高的猪种存在的高应激、发情配种难以及要求饲养条件高等,如果条件达不到,其优点很难发挥,但其缺点却很容易暴露出来。
而价格高的饲料,在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喂优良品种猪会产生很高的生产性能,如用其喂养本地品种猪,或喂养饲养条件差的猪,不但不会产生高的生产性能,而且会出现副作用。
高价格的药也同理,如不对症,不但不治病,还会耽误病情。
如氟笨尼考,是一种新型广谱抗菌药,在呼吸道可以保持高浓度,针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嗜血杆菌等效果很好,但用其治疗大肠杆菌病就不会有很好的结果。
4、请一个高技术人才,就能赈救一个场一个猪场的兴衰,和许多因素有关,如经营策略、管理水平、职工素质、技术水平等,技术水平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再高明的技术,遇到一个连饲料也买不起的猪场也无济于事;技术措施需要严格的管理作保证,如果一项技术措施在执行过程度中,不能贯彻到底,中途变形,再高的技术也不行。
5、对所有职工都要求高文化猪场并不是高科技项目,过多的高文化职工,由于没有太多的岗位,让他们干一些粗活,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结果工作效果不一定有一文化低的职工干得好。
——职工层次也需要协调6、奖罚制度越细越合理奖罚制度在制订时,开始认为合理的,在执行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问题。
养猪常见误区,养猪易犯十大错误

养猪常见误区,养猪易犯十大错误在养猪生产当中,会因为技术知识不足,从而出现一些障碍,比如母猪产制前产后减料、鸡粪喂猪等,这些会生猪造成生猪的生长受到影响,效益受到损害,所以九大大家要需注意以下十大错误:1、巴氏产前产后减料“为了避免母猪产后前产后便秘、消化不良等原因,母猪产前产后要减料”?我们做了大量的对比试验,证明是错误的,减料与否与上述情况大致相同。
“至于母猪产仔当日不是喂料或少喂料”则是一句费话!母猪产仔隔日当日你喂料猪也不吃或吃得很少。
2、母猪断奶前后减料“为了减低断奶母猪乳房炎等病的发生,母猪断奶前后要减料”?实践证明也是错误的。
断奶后,母仔分离,母猪自然就停止产奶了,多吃点料对是否发生乳房炎也无明显关系。
母猪断奶后喂料标准减到每日3-4公斤是对的,心脑血管但不是为了预防乳房炎等病。
长期以来,1-2两大错误理论导致哺乳母猪在整个哺乳期至少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是吃不饱的,满足不了哺乳期的营养包茎需要!3、乳猪N针保健很多李丽静的,也有些养猪专家宣扬:哺乳仔猪要开展三针、四针……甚至于六针保健用药,我认为实为不妥。
原因有三:其一,哺乳仔猪绍代艾打针应激太大,影响增重、断奶重;其二,即使哺乳仔猪需要美容用药,也不必打针,可改用口服或引水用药,因为哺乳仔猪消化道吸收药物的能力很强;其三,对于哺乳仔猪来说,许多针剂药物均可移至口服用药。
4、秸杆或鸡粪喂猪秸杆(如玉米杆)喂猪也已被许多专家否定,这里就不说了。
泥巴喂猪还有人谈。
鸡粪喂猪在目前净化措施技术不配套的情况下,不宜提倡,否则会使得猪病更加合理化。
5、自家苗有些猪场为了解决一个猪病问题,搞自家苗。
在目前的实验室技术来说,也是弊大于利。
简单扼要的说,某猪群中可能有的猪有猪瘟、有的猪有兰耳病、有的猪有内环病毒……比如该猪群近期诊断是暴发了圆环病毒病,为此搞圆环病毒自家苗,请问:谁有这样的技术-能保证你采用的自家苗病料中已经剔除了或灭活了其它可能存在的病毒与细菌?若回答是否定的,那岂不是在搞破坏吗?有可能这个病毒病暂时得到了控制,但是这个猪群其它的病不就更扩散了吗?6、无腺零时乳前免疫常规免疫没必要即日做,无腺零时乳前免疫,除非暴发疫情即使。
养猪认识中的一些误区

养猪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养猪误区一:“饲料不讲究、有啥喂啥也行”。
猪的生长发育及增肉都需要营养均衡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缺乏任何一种,都会引起营养缺乏病,造成生长发育和增重受阻,甚至引起死亡。
单一饲料或有啥喂啥是不可能满足猪营养需要的。
必须根据猪的品种、类型、用途、日龄等具体情况,用多种饲料科学配合。
各类饲料所占比例大致如下:玉米等谷物饲料45-70﹪;糠、麸5-20﹪;豆饼等植物性蛋白饲料15-25﹪;鱼粉等动物性蛋白饲料3-10﹪;骨粉、贝壳粉等矿物质饲料5-7﹪;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加辅料)1﹪左右。
养猪误区二:“拉稀病猪不能喝水”。
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猪在拉稀过程中已失去了不少水分,有的农户误认为越给猪水喝越容易拉稀,不给病猪水喝,造成拉稀猪因脱水而死亡。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只要发现猪拉稀,在用药的同时应尽早喂温开水,无论气候变化如何和温度高低,都应保持昼夜不断清洁的干净饮水。
饮水中也可加入适量葡萄糖粉、食盐和多维素,这样可提高治愈率。
如喂河水或井水,要先经过煮沸或消毒再给猪饮用。
消毒药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以杀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拉稀病猪由于体内水分大量排泄,本身比正常猪需要更多的水分,如不及时供应充足的饮水,造成脱水后,药物治疗难以奏效。
所以,不论何种病引起的拉稀,在正确治疗的同时,必须满足供应清洁的饮水。
养猪误区三:“喂猪的饲料需长期拌药”。
根据猪的生长情况和某一时期的防病需要,在短时间内使用一些药物拌在饲料中喂猪是应该的。
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户养猪滥用药物的现象非常严重,不少农户的猪饲料中长年累月都拌药物,不仅造成药物浪费,而且使猪容易产生耐药性。
猪一旦得病,反而增加了治疗难度。
另外,因长期使用药物造成积蓄中毒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猪得了病要及时确诊,对症下药,有条件的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药物。
绝对不能随意用药,盲目加大剂量。
农村百姓养猪的八大误区

农村百姓养猪的八大误区误区一:猪苗越轻越经济。
体质弱小的仔猪对疾病抵抗力低。
因此,应遵循“抱重不抱轻”的原则,选购体格健壮的仔猪,多花一点猪苗钱,少花一些兽药费。
一般而言,50~60日龄的仔猪体重达到15~20公斤的,均属正常。
误区二:熟料喂猪易消化。
实际上,猪对饲料的消化率与饲料的生、熟并无多大关系。
许多饲料经过熟煮,其中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被破坏,营养价值反而降低。
据测算,玉米粉和大米煮熟后,100公斤只相当于80公斤生喂料的饲养效果。
误区三:用“吊架子”法可节约饲料成本。
“吊架子”指育肥前期主要喂青粗饲料,后期再集中补充精饲料的饲养方法。
这种育肥方式,不仅因能量供应不足影响增重,而且因为营养失衡使生猪胴体品质降低。
正确的做法是:针对生猪各个不同时期的营养需要,均衡给予,直至出栏。
误区四:猪越胀越大。
农村素有“猪胀大,人胀坏”的说法,不少农户往往盲目投喂饲料,造成浪费和生猪消化系统紊乱,影响其正常生长。
其实,生猪的喂料量应根据猪只大小、采食情况等灵活掌握,随时调整。
饲喂量控制在八九成饱为宜,以保持其旺盛的食欲。
误区五:猪越大越值钱。
有的农户习惯于养大猪,认为猪越大越肯长。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从猪的发育规律来看,前期生长较快,后期增重较慢,一般90~100公斤时屠宰最合算,且肉质好。
误区六:小病请兽医。
生猪是一种易感染动物,患病率比较高。
无论病情大小,一律请兽医诊治是欠妥的。
因为兽医经常与病畜接触,很有可能带入病菌、病毒,并且经济上也不划算。
最适用的方法是自备兽医用具和常用兽药。
只要根据猪病防治手册,仔细观察和摸索,勇于实践,很快就能做到“小病不出门,大病找兽医”了。
误区七:对猪病重治轻防。
猪病尤其是传染病,是养殖生猪的重大障碍。
因此,一定要重视疾病的预防,平时应注意:科学饲养,增强猪体抵抗力;自繁自养,防止购猪苗时带进疫病;严格管理,猪场应谢绝参观;免疫接种,产生抗体;定期驱除体内寄生虫;严格消毒,搞好圈舍卫生。
农民养猪误区及其改进方法

农民养猪误区及其改进方法2023-11-10CATALOGUE目录•误区一:不重视种猪选择•误区二:饲养管理不当•误区三:猪舍环境恶劣•误区四:疫病防治困难•改进方法一:重视种猪选择与饲养管理•改进方法二:优化饲养环境与设施•改进方法三:加强猪舍环境控制•改进方法四:完善疫病防治措施01误区一:不重视种猪选择未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环境选择适宜的品种和质量。
未充分了解和关注种猪的质量和健康状况。
未对种猪的饲料和饲养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忽视种猪品种与质量缺乏种猪饲养知识未根据种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合理的饲养。
未对种猪的饲料和水源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
未了解和掌握种猪的饲养技术和方法。
缺乏种猪疫病防治意识未定期对种猪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未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种猪。
未对猪舍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洁,增加了疫病传播的风险。
02误区二:饲养管理不当缺乏营养,影响生长总结词如果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会导致猪的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详细描述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品种,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确保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和充足。
同时,要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污染的饲料。
改进方法饲料营养不均衡饲养密度过大总结词01空气质量差,易患病详细描述02如果饲养密度过高,会导致猪舍内的空气质量下降,猪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疾病。
此外,过高的密度也会影响猪的休息和活动。
改进方法03合理控制猪舍内的饲养密度,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品种,制定合理的饲养密度标准。
同时,要定期清理猪舍,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总结词饮水不足,影响健康饮水设施不完善详细描述如果饮水设施不完善,会导致猪饮水不足,进而影响其健康状况。
特别是在高温季节,猪需要更多的饮水来维持体温和排汗。
改进方法确保猪舍内饮水设施的完善,提供足够的饮水盆或饮水器,并定期检查水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要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及时调整饮水设施的位置和数量。
养猪人要躲避的误区

养猪人要躲避的误区1、养猪就会遇到猪病,对待猪病我们应该要以预防猪生病为主,而不是以得了病怎样去治疗猪病为主。
凡是病到需要用药治疗的时候不论治疗结果如何,猪的成本肯定的是比不生病的猪高了。
2、养猪只关心猪价涨跌,市场化经济的主导下猪价的起伏一定会有的但只也只是影响你养猪利润的一个因素。
养猪赚钱是对于猪的生产潜能不断开发的结果,通过不断地挖掘猪的生产性能来来赚钱才是王道。
3、养猪降低成本赚钱但绝不是处处省钱,猪的成本是一个相对综合的结果而不是单一的学习兽药饲料价格低就节省成本了。
比如说好的疫苗注射一毫升就解决问题,你用便宜的疫苗注射十毫升不见得解决问题。
解决不了问题潜在的成本会更高。
4、养猪是一个注重细节的过程并不是有水有料就不用管了的,每天养成早上巡查的习惯你的猪会养的更好。
如果你不够勤劳,猪在你的猪圈住的不舒服它会一心一意的为你长肉吗?5、经常的认为的干预猪的生理周期,比如对于母猪预产期的计算不够准大致觉得到了为了养猪人更加便于操作就注射氯前列醇。
殊不知这样人是省事了但是猪的正常生理周期乱了。
自然界所有的物种都有自己的生理周期,瓜熟蒂落的道理自古有之。
6、猪生病了最先想到的是怎么治病,而不是寻找病因。
正常猪生病都是有原因所在的排除大疫情的流行,你找不到引起疾病的原因用再好的兽药也只能是徒劳无功。
标本兼治的道理养猪人比我明白。
7、平时不注意卫生消毒,打扫猪舍卫生消毒平时你可能是看不见效果所在但是一年的用药成本不会骗你的。
不信的请按照猪场管理操作规范在自家猪场执行一年,然后对比一下前几年的用药成本。
数据永远不会骗人。
8、不重视猪场的数据,记录猪场的各项数据是反应你猪场当下状态最好的方式。
9、对于行业信息不关心,信息对于养猪来说跟饲料一样的重要。
没有信息就好比趟水过河不摸石头一样摔跤总是难免的。
10、对于猪饲料的选择没有概念,饲料是养猪的顶梁柱。
饲料的选择尤为重要不是销售人员们说的那样不拉稀、皮红毛亮就是好饲料。
养猪的九大误区.doc

养猪的九大误区概述:误区一:猪采食量正常,就是健康的猪群近几年的流行病给养猪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猪群的健康再也不能用是否采食来衡量了。
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等造成的免疫抑制在中国猪场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绝大数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那些采食量是否正常,精神良好的猪群有时在一阵大风之后会引起疫病发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免疫机能底下。
因此,认定采食量正常就算猪群正常,实为不科学之举,需要认真考察猪的免疫机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免疫抑制的发生,使猪群脱离亚健康状态,恢复真正的健康。
误区二:饲料中添加自己粉碎的中药即可达到保健目的多数养殖户认为,尤其是稍有规模的猪场,都有朦胧的保健意识,但是,认识紧紧是停留在初级阶段,盲目地认为将中草药粉碎之后加入打猪群饲料后就可保猪群健康,这种认识十分不正确。
首先,中药应讲究配伍,君臣佐使在中药的配伍中异常重要,而多数养户添加的是单味中药。
其次,中草药含有大量的粗纤维,欲使其有效成分为猪群所吸收,必先将其粉碎,养殖户常自己粉碎,这与超微粉碎相比存在如下不足:()传统粉碎机械在粉末的粒度、出粉率、收粉率以及有效成分的保存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释放,难以打到理想的效果:()传统粉碎工艺所得产品的粒度远远低于超微粉碎,因此其与胃肠道的接触面积大大下降,不低于药物的消化吸收,需加大药物的用量,且作用速度比较慢;()传统粉碎由于粒度较大,混合均匀度偏低,不同药物成分会因对肠壁吸附性的差异性而在不同的时间被机体吸收,由此影响复方药物的疗效。
误区三:抗生素对猪保健,可保猪场平安无事所有人都不可否认抗生素的功效,然而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抗生素用于猪群保健并且长期添加是否合适。
养殖户一般认为,既然抗生素能够把疫病控制下来,那么将其用于保健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承认抗生素用于保健确实能将以部分病原维生素销于无形,然而该药物能持续添加多久呢?用药之后的后遗症以及耐药性,对其所生后代造成影响。
农家养猪的认识误区与矫正措施

农家养猪的认识误区与矫正措施提到农家养猪,不少人心里肯定有画面感:清晨,小猪哼哼哈哈地在圈里打滚,农民伯伯笑眯眯地看着,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
但你知道吗?养猪这活儿,看似简单,里头可藏着不少学问呢,就连不少“老把式”也容易陷入一些认识误区。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那些年走过的坑,顺便给点“药到病除”的矫正措施,让你的小猪猪健康成长,钱包也越来越鼓!
误区一:“胖嘟嘟的就是好猪”
这话听起来挺萌,但养猪可不能只看体重。
猪太胖,脂肪多,肉质不佳,市场可不买单。
矫正措施:得合理饮食,科学配比饲料,既要保证营养又要控制脂肪比例,让小猪健康成长,身材匀称才是王道!
误区二:“猪圈越大越好”
这可不是越大越气派的问题,大猪圈可能导致猪只分布不均,影响采食和活动,卫生也难搞。
矫正措施:合理规划猪圈大小,让每只小猪都有自己的“小天地”,这样不仅卫生条件好了,小猪的心情自然也美美哒!
误区三:“不打疫苗,猪也能活得好好的”
这大概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了。
猪病防不胜防,一旦爆发,损失惨重。
矫正措施:定期接种疫苗,增强猪群免疫力,这是对小猪最好的保护,也是对自己钱包负责嘛!
当然,养猪的心酸乐趣远不止这些。
还有比如,以为“粗粮就是最好的”,结果猪消化不良;或者觉得“猪爱干净”,结果圈里乱成一团糟。
其实,养猪就像养孩子,得用心、用爱,还得讲科学。
只有这样,咱们的农家猪才能茁壮成长,最终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让咱大家伙吃得开心,钱袋子也鼓鼓的!咱们养猪人,也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做新时代的智慧农民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养猪成功人士总结的养猪十大误区误区一:“专家”误区专家并不等于专业,将简单变复杂,将复杂变简单。
政府型专家,政治角度思考问题;学术型专家,学术角度思考问题;社会型专家,屁股坐哪为哪说话;生产型专家,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中国官方研究机构做学问比较脱离实际,几篇论文只要变成铅字,就可以变成教授、副教授。
(最近上海某位女科学家被评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可在中国两院院士里面并没有她的名字)。
案例:A、某研究所某博士著作案例。
B、某养猪知名人士推销“夫人”产品案例。
C、某名教授人工授精案例。
D、上海某研究员“高级推销员”案例。
E、医院化验员等于医生吗?误区二:种猪误区养最赚钱的猪还是最漂亮的猪?着就是相马与赛马的区别。
案例:香港市场对国内养猪的影响中国养猪看广东,广东养猪看香港。
香港肉猪拍卖案例台湾养猪对大陆的影响湾现在养猪状况美国、欧盟养猪业发展之路对中国大陆的借鉴作用。
误区三:抗生素误区青霉素的发明应有,确实拯救了人类无数的生命,但据统计,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
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三重罪”1.“救命药”变成“致命药” 。
2.人畜集体成为“耐药一族” 。
3.加大养猪成本。
抗生素等对猪肠黏膜损害是猪重要致病因素。
猪的肠胃功能是保障猪机体各器官正常运作的动力源泉。
为了使猪的遗传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一定要保证猪只从出生到上市,肠道系统的健康完整。
猪只有在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大的生长潜能。
(肠黏膜免疫系统是保证仔猪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关于抗生素:少量和超量的抗生素都会对猪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产生后,猪以后还可以用什么抗生素,人类呢?超量抗生素对腹泻和其他疾病有防治作用,但也可以破坏肠道有益菌,损伤消化道功能,对生长速度有阻碍作用,易产生药物性便秘;动物使用抗生素过程中,会使动物机体产生更多的过氧化物,如“自由基”,加剧动物机体组织与器官的损害,使动物非主动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在过去的近十年里,部分中外兽药企业“土洋结合”、坑“猪”害“人”,误导养猪行业。
有些外资制药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洋品牌”优势,联合国内一些良心被猪吃了的“汉奸”,恶炒“概念”、“忽悠”养猪人。
案例:A、母猪分娩前后“打针”所谓保健案例。
B、仔猪生后“三针”所谓保健案例。
C、台资某大型猪场使用抗生素案例。
D、欧州某制药公司呼吸道药物案例。
国内兽药厂家“土法坑人” 案例:A、中草药案例。
B、江苏无锡某公司2006北京VIV笑话C、某兽药企业快速“发家史” 。
如今还有多少“猪八戒”没有受过抗生素的伤害? 2005年四川“链球菌” …… 2006年全国“猪非典” …… 2008年……??? 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全面禁止在所有饲料中“加药”,到目前为止,欧盟并没有因为禁止使用抗生素而引起养猪生产成绩滑坡和疫情发生。
误区四:疫苗误区欧洲某公司兰耳药疫苗2006年在中国大陆为何脱销?欧洲某公司兰耳药疫苗中美销售价钱对比分析。
美国和欧盟使用兰耳病疫苗情况。
疫苗种类打的越多越好吗?接种“蓝耳病”疫苗的反馈:案例一:河南舞阳县汇通集团(4000头母猪)疫苗:德国某公司产弱毒苗母猪:接种2次小猪:接种1次(15天-20天龄)结果:小猪40-50天龄几乎全部发病病猪几乎全部死亡。
案例启示:无论是种猪还是小猪接种“蓝耳病”疫苗对所用疫苗猪场无效。
该种弱毒疫苗可能对某些洁净猪场是污染甚至会引起似强毒致病效果。
对已经有亚临床感染的猪场可能是一种超强应激。
2006至今,中国大陆猪病的漫延,这些“土洋奸商” 该承担多少责任?误区五:断奶日龄误区仔猪究竟在多少日龄断奶?为什么要21日龄断奶?如果仔猪断奶重在10公斤以上,我们还需要昂贵的教槽和断奶料吗?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重新调整思路:根据中国国情,降低教槽和断奶料成本,增加哺乳期母猪营养,利用相对廉价的哺乳母猪饲料转换成天然、优质母猪奶水喂养仔猪。
用母猪奶水饲喂的仔猪生长速度最快、基因表达最完全、副作用最小、成本最低。
在生产实践中,奶水好的母猪带大的仔猪在60日龄前的药费投入至少可节约30-50%左右,死亡率可有效降低50%左右,每公斤仔猪生长饲料成本也可以降低20%左右。
误区六:拉稀误区动物拉稀是身体排泻有毒物质、保护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
人可能做到不拉稀吗?控制猪拉稀的常用方法:高铜、高锌、高抗生素、血浆蛋白、肠绒膜蛋白……高铜、高锌对仔猪黏膜的影响。
高铜、高锌饲料配方,对促进生长、控制有害菌引起的下痢方面有独特效果。
但会加快饲料氧化酸败,同时造成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免疫力和绒毛的破坏也不可忽视,如损伤小肠绒毛、皮毛粗糙、消化率下降、免疫抑制、僵猪…关于硫酸铜来源:关于猪血浆蛋白粉?西方国家不敢用核武器对付中国,却用生物武器来摧毁我们的经济(畜牧产业),但我们很多专家还以为上帝送来圣诞礼物。
猪血浆蛋白粉与“生物入侵” 。
误区七:消毒误区消毒胜过治疗,科学消毒胜过投药,消毒可以减少投药,投药不能代替消毒。
尽管大家都在讲疾病预防很重要,但预防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消毒却思考最少做得最差。
科学、规范的消毒措施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病原体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防范措施。
养猪管理者忽视消毒防疫的原因:不能直接见到效果,消毒不同于治疗性药物,有时做不到立竿见影。
有时猪场不消毒也不生病。
也有时消了毒猪照样生病,这有可能是消毒剂质量有问题或消毒方法不对。
有些养猪者还存在如下消毒误区:误区一:未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毒。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传染源的病原体,疫病发生要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在养猪生产中,有时没有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释放病原体,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和其它生物等途径,入侵易感猪,引起疫病发生。
如果没有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超出猪体承受浓度时,就会引起疫病大发生。
因此,未发生疫病地区的养猪户更应进行严格到位的消毒,防患于未然。
误区二:消毒前,环境不进行彻底大扫除。
由于养猪场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如粪便、饲料残渣、猪分泌物、体表脱落物,以及鼠粪、污水或其它污物,这些有机物中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这会消耗或中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严重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所以说,彻底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卫生大清除是最便宜、最有效的消毒)。
误区三:已经消过毒猪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
尽管进行了消毒,但并不一定就能收到彻底的消毒效果,这与选用的消毒剂品种、消毒剂质量及消毒方法有关。
就是已经彻底规范消毒后,短时间内很安全,但许多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禽,老鼠等媒体传播,猪自身不断污染环境,也会使环境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所以必须定时、到位、彻底、规范消毒,同时结合有计划地免疫接种,才能做到猪不得病或少得病。
误区四:消毒剂气味越浓,消毒效果越好。
消毒效果的好坏,主要和它的杀菌能力、杀菌谱有关。
目前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好的消毒剂是没有什么气味的,如安多福等;相反有些气味浓、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存在着消毒盲区,且气味浓、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对猪呼吸道、体表等有一定的伤害,反而易引起呼吸道病。
目前我国消毒剂的产品质量状况:“非典”时期,国家卫生部检查结果:全国1500家生产消毒剂的企业(医用、公共卫生用),产品合格率不足10%。
人用的质量况且如此,那兽用的会咋样呢?什么是理想中的消毒剂?误区八:营养误区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总结:便秘背膘。
我国目前所用种猪绝大多数来源于美国或欧洲,引猪的同时也引进了相应的营养及饲养标准。
但美国和欧洲养猪的生态环境、机械化程度、饲料资源、原料质量等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异。
不顾中国国情,完全照搬“洋标准”“洋方法”,结果是行不通的。
例如:母猪妊娠期用豆粕、玉米、麸皮配制的饲料,就很难消除母猪便秘现象。
便秘与母猪:健康母猪便秘是一种症状并非是猪病,但不及时处理便会诱发母猪病变。
通过营养手段,彻底消除母猪便秘,达到营养防病目的。
母猪便秘时,由于粪球在直肠内蠕动缓慢,肠内血循环较差,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过度吸收,排便次数减少。
粪便发酵产热使直肠温度升高,进而造成母猪体温升高,有害微生素过量排出毒素,由于排便次数减少,体内毒素排出受阻。
由于毒素的靶向性,不同毒素靶向器官不同,诱发多种病变。
诱发子宫内膜炎,母猪直肠在子宫上面,便秘发生后,粪便在直肠中排泻不畅、压迫子宫,子宫毛血管易堵塞、肿胀、发炎,继发感染子宫内膜炎、生理机能障碍等,并容易引起母猪精神不定,坐立不安,容易咬死、压死仔猪。
便秘与乳房炎便秘后肠道内停留着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微生物制造毒素),在非便秘情况下,毒素可以随粪便排出母猪体外。
但是便秘后,体内过多毒素侵入猪的神经系统、皮肤黏膜…… 如:过量麦角毒素吸收在体内,使乳腺细胞分泌减少,功能丧失。
T2进入乳腺组后,导致乳腺组织皮肤病变,诱发乳房炎,乳房炎及产生的毒素均会引起仔猪下痢。
便秘防治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科学合理的使用纤维素科学合理的使用电解质科学合理的使用益生素泻药处理法:硫酸镁和硫酸钠等都具轻泻作用,其中以硫酸镁作用最强烈、效果最好。
由于猪的品种、年龄和体重不一致,使用泻药结果也不一致。
用多了反应太强烈,用少了效果不明显,剂量难把握,但使用过多泻药的母猪,会造成严重脱水。
在实际养猪生产中,是否需要在母猪饲粮使用轻泻剂的问题,还争论不一。
使用矿物盐轻泻剂可能会造成母猪体内酸碱平衡被破坏,各种矿物质微量无素相互作用紊乱。
背膘与繁殖性能:许多养猪者认为,在母猪妊娠期供给高营养的饲料可以使母猪保持较好的体况。
但妊娠母猪营养水平饲喂会降低泌乳期采食量,使得母猪在泌乳期大量动用体内贮备。
另外高营养饲料还会让母猪偏肥。
母猪偏肥后,卵巢充满脂肪影响卵巢分泌功能,还易导致胚胎死亡率增加。
过肥的母猪其血液中会有高浓度游离脂肪酸和低浓度支链氨基酸,这会抑制大脑的食欲中枢从而减少采食,最终导致产乳量下降。
高能量摄取-高胰岛素分泌-孕激素下降低能量摄取-低胰岛素分泌-孕激素升高血浆胰岛素浓度被看成是反映繁殖营养状况的化学信号。
故日粮中的淀粉类(如玉米)能量物质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葡萄糖能刺激机体分泌胰岛素,如用脂肪来代替饲料中的淀粉类能量物质(脂肪由于不能刺激机体分泌胰岛素),就可间接地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因此,在妊娠期实行限制营养浓度过高既可防止母猪泌乳期体况下降,又可减少胚胎死亡,从而有利于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延长的繁殖寿命和减少繁殖障碍。
在限制妊娠母猪淀粉类能量摄入量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青绿饲料使用……误区九:“风水”误区水是养猪人最容易忽视的、最廉价、最重要的营养物质。
水对猪的功能如下:创造安全环境,运输机体内的养分、代谢废物和激素;维持体温恒定和酸碱平衡;参与机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