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的背景知识
阿甘正传简介100字

阿甘正传简介100字
摘要:
1.概述阿甘正传的基本情节
2.介绍阿甘的角色特点
3.分析电影中的主题和寓意
4.评价阿甘正传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正文:
阿甘正传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电影,讲述了一位智力有限但心地善良的男子阿甘,在其充满波折的人生历程中,始终坚守信念、奋发向前的故事。
阿甘正传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吸引了无数观众。
阿甘的角色特点是他尽管智商不高,却具备纯真、善良、乐观的品质。
在电影中,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这使得阿甘成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令人敬佩。
阿甘正传的主题是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电影通过阿甘的经历,展示了美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越南战争、水门事件等。
这些事件在阿甘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他的命运充满了波折。
然而,阿甘始终坚信善良和真诚的力量,这使得他在逆境中不断前行。
阿甘正传的艺术价值在于它以一种幽默而又感人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励志作品,更是一部寓言,引导观众思考命运、友谊、爱情等永恒的主题。
此外,阿甘正传还凭借其出色的表现和深刻的内涵,获得了多项奥斯卡奖项。
总之,阿甘正传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影响力的电影。
它通过讲述阿甘这位普通人的不平凡人生,传达了珍惜当下、勇敢面对命运的信念。
《阿甘正传》电影梗概

如何写好《阿甘正传》电影梗概
二战结束后不久,阿甘出生生在阿拉巴马洲的一个小镇上,他患有先天智力障碍,又因为脊髓灰质炎导致双腿不能直立行走。
母亲以身体贿赂公立学校的校长才使他不因智力低下而被拒之学校门外。
即使装上腿部支架后可以直立行走,读小学期间他还是备受同龄人欺负,在好友珍妮的鼓励帮助下,他奋起逃跑躲开了欺负他的人,也因此激发了跑步天赋,被著名的橄榄球教练看中顺利升入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成了橄榄球明星,无意间见证了并参与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挡校门事件”。
在毕业后阿甘应征入伍上了越南战场,因救助战友成为了战场英雄,在接受总统召见时因憨直呆愣直接将受伤的屁股当众露出给总统看而羞辱了当时的总统一把。
在医院治疗在越南战争中所受的伤时,他在日常的乒乓球消遣中又被发现了乒乓球天赋成为了“乒乓球外交使团中的一员。
在彻底退役回家后,为了实现因越南战争而认识的却又死在了战场上的好友布巴的梦想,利用因乒乓球明星的身份而得来的赞助费在布巴的家乡买了艘捕虾船,并且邀请了因越战而失去双腿的丹中尉一起捕虾。
阿甘的捕虾船成为在卡门飓风中唯一存留下来的船,这是阿甘事业成功的起点。
之后全权打理捕虾公司的丹中尉购买了苹果公司
的股票,阿甘因此成为亿万富翁彻底摆脱贫困。
之后挚爱珍妮的主动求婚使他彻底走上了世俗中的人生巅峰。
影片以阿甘儿子登上校车的画面结尾,巧的是开校车的还是阿甘儿时第一次搭校车时遇见的那位女司机,不过她嘴里的香烟换成了口香糖。
《阿甘正传》故事梗概

《阿甘正传》故事梗概阿甘·贝科(Forrest Gump)在美国的南方阿拉巴马州长大。
他由于智商低下和一双弯曲的腿而经历了许多困难和不公平的待遇。
然而,尽管他的智力有限,阿甘却通过自身的善良和努力战胜了一切。
本文将给您介绍《阿甘正传》的故事梗概。
故事一开始,当阿甘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结识了母亲的朋友詹妮(Jenny),并与她成为了朋友。
詹妮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尽管两人的背景和命运迥然不同,他们之间的友谊却是无可替代的。
在学校的时候,阿甘因为他的快速奔跑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橄榄球选手。
他之后还参军,加入了越南战争。
在越南,他遇到了饱受战争残酷折磨的士兵们,并成为了其中之一。
在一次袭击中,阿甘失去了一条腿,但他的英勇事迹却让他获得了荣誉。
战争结束后,阿甘回到家乡并开始了新的生活。
他成为了一名乒乓球冠军、一名虚拟现实游戏开发者,还开始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跑步事业。
然而,他最深爱的人詹妮并没有能够陪伴在他身边。
詹妮一直与阿甘保持联系,但她过着自由奔放的生活,常常在各个城市之间漂泊。
尽管如此,阿甘一直对詹妮怀有深深的爱意。
阿甘成为了一个富有的人,但他仍然对他的家乡和朋友们保持着真挚的情感。
他把自己的财富用于建立了一家虾饵公司,并雇佣了很多当地的渔民。
最后,当阿甘患上了终身疾病时,他把他的财富留给了詹妮和他们的儿子。
尽管身患重病,阿甘依然乐观地面对生活,并坚信“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阿甘正传》是一个关于坚持、友谊和爱的故事。
通过阿甘的经历,影片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如何以他的善良和顽强战胜一切。
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阿甘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是谁,我们都可以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也教会我们坚守初心,珍惜友谊和爱情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阿甘正传》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启示和反思。
它以其真实、温暖和感人的故事,成为了一个经典的电影。
《阿甘正传》的背景和深刻寓意

..《阿甘正传》的背景和深刻寓意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
《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它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通过对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
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
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
每个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会从中得到些许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整部电影为人们讲述一个道理,人一定要学会上进,学会不停地向前奔跑。
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
阿甘是一个美国人的典型,他的身上凝聚着美国的国民性,而且他还参与或见证了美国50年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阿甘见证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上了越战前线,目击了水门事件,参与了开启中美外交新纪元的乒乓球比赛;在流行文化方面,他是猫王最著名舞台动作的老师,启发了约翰·列侬最著名的歌曲,在长跑中发明了8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口号。
影片的表层是阿甘的自传,由他慢慢讲述。
阿甘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不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而且是对历史的直接图解。
这种视觉化的比喻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中得到生动的暗示:一根羽毛飘飘荡荡,吹过民居和马路,最后落到阿甘的脚下,优雅却平淡无奇,随意而又有必然性。
汤姆·汉克斯把阿甘从历史的投影变为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
电影《阿甘正传》的美国文化解读

电影《阿甘正传》的美国文化解读电影《阿甘正传》的美国文化解读《阿甘正传》是一部深受全球观众喜爱的经典电影,它通过讲述一个智商低下但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主人公阿甘的故事,展现了美国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社会的多元性、机会平等和社会进步的主题。
首先,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的多元性。
《阿甘正传》中的角色来自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社会背景。
从阿甘的白人母亲到他的黑人朋友巴巴,从战争英雄贝恩斯中校到阿甘的足球队友索尔,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代表了美国社会中不同种族、阶层和背景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角色,电影向观众传达了对多元性的尊重和包容。
其次,电影中关于机会平等的主题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阿甘虽然智商低下,但他通过努力、毅力和幸运逐渐实现了自己的成功。
他参军、成为橄榄球明星、成立了盈利丰厚的跑步事业,最终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电影通过阿甘的故事告诉我们,美国社会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只要你有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决心,无论你的出身如何,你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此外,电影中的社会进步也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甘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的美国,他经历了种族歧视、越南战争、感染艾滋病等社会问题。
然而,电影也展示了美国社会在这些问题上的进步。
阿甘与巴巴的友谊超越了种族隔阂,他们一起战斗,一起庆祝胜利。
电影中的角色对抗不公正,努力争取平等和自由。
这些细节体现了美国社会进步的历史。
此外,电影还呈现了美国文化中的其他一些特质,如对军队和战争英雄的尊重,对竞争和成功的追求,对家庭和友谊的重视。
所有这些都是构成美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总之,电影《阿甘正传》通过一个智商低下但坚毅不拔的主人公的故事,展示了美国文化的多元性、机会平等和社会进步。
这部电影深入揭示了美国社会和人们的核心价值观,它鼓舞人们相信,只要努力奋斗,无论出身如何,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一美国精神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成为一种激励和启发人们追求成功的力量总而言之,电影《阿甘正传》通过展示一个智商低下但坚毅不拔的主人公的故事,揭示了美国文化的多元性、机会平等和社会进步。
《阿甘正传》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阿甘正传》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阿甘正传》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1.3K党3K党(Ku Klux Klan, KKK)是美国最早的恐怖组织之一,1866年就有了。
主要鼓吹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使用私刑、绑架、集体屠杀等手段迫害黑人、犹太人和东方人。
2.猫王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可能是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人物。
他虽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无可争议的是他使摇滚乐在世界范围的流行普及化。
单从他的唱片销量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影响力是非凡的。
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20年间,他的国际热门歌曲一打儿接一打儿,甚至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极其稳定的销量。
毋庸置疑,他是流行音乐历史上唱片销量最高的艺人。
他的富有争议的性感舞台形象确立了这种音乐在视觉上的标准。
3.阿拉巴马大学黑人入学事件小石城事件没有在阿甘正传中出现。
3.小石城事件1957年9月,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地方法院根据1954年最高法院关于取消公立学校中种族隔离的决定,宣布该市公立中心中学接纳9名黑人学生入学。
白人种族主义分子激烈反对这一决定。
9月2日,该州州长福布斯以“防暴”为名派出国民警卫队前往阻止黑人学生入学,但未成功。
23日,在州长的纵容下,上千名种族主义分子包围学校,殴打黑人记者,并把8名入学的黑人学生赶走。
随后南方几个州也发生了袭击黑人的事件。
小石城事件震动了全世界,艾森豪威尔政府被迫于24日派伞兵部队1,00 0余人赶赴小石城,“保护”黑人入学。
在政府的干预下,地方当局于1959年宣布取消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制度。
4.约翰·肯尼迪作为总统,肯尼迪在美国政治方面,奉行他的“新边疆”政策。
在他执政期间,提出了为数众多的计划,包括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发展教育事业、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反对种族歧视等等。
他执政时期,正值国际政治舞台风云变幻,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等一大堆的麻烦缠绕着他,然而,肯尼迪没有退却,以高昂的情绪给美国民族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勇气。
阿甘正传主要内容

阿甘正传主要内容
《阿甘正传》是一部描写阿甘一生的动人故事,主要内容涵盖了他的成长经历
及其所经历的种种人生变化。
故事从阿甘小时候被人们误解为低智商孩子,却在后来以他自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开始。
阿甘在小时候由于智商问题被排斥,在学习、运动等方面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然而,他却在不断尝试中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比如在跑步方面他展现出色的天赋,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长跑运动员。
在成年后期,阿甘参与了越南战争,结识了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比如Bubba和珍妮。
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学会了思考人生的意义,也让他坚定了自己要走下去的道路。
阿甘并没有因为困境而停滞不前,而是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他不畏挫折,
坚持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最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阿甘正传》通过讲述一位普通人的非凡经历,传达了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
人生态度。
这部影片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更让人们思考自己的人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阿甘正传历史背景

1963年6 月11 日,被称为美国的墨索里尼的阿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土(George Wallace )堵在位于塔斯卡(Tuscaloosa )的阿拉巴马大学注册大楼的门口,宣读了一篇具有象征性威胁的声明,企图阻止两名黑人学生入学,表示阿拉巴马州在教育方面的种族隔离问题上决不让步,并公然与约翰·肯尼迪总统派来的联邦军队进行抵抗,公然抗拒联邦政府罢免他的职务。
1963年是美国民权运动蓬勃发展的一年。
年轻的总统肯尼迪决定顺应社会发展的洪流,表达了个人对这场革命的支持,并在黑人选举权、教育以及就业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
肯尼迪曾考虑,如果塔斯卡卢萨发生骚乱,就通过电视向全国发表演说。
动乱平息之后,趁民众注意力还集中在这个问题上,他向国民发表了演说:“这不是地区性的问题,也不是党派问题,甚至不单是一个法律和立法问题。
我们主要面临着一个道义问题。
这个问题像《圣经》那样古老,像美国宪法那样清楚。
”(We are confronted primarily with a moral issue. It is as old as the scriptures and as clear as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位美国总统,如此坦诚地承认种族歧视的非正义性并勇敢地承担起消除种族歧视的道义责任。
同年8 月28日,在华盛顿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公众游行——向华盛顿进军(March on Washington for Employment and Freedom)。
那一天来自各州不同种族的20 多万民众平和地保持着热情的尊严感,聆听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碑的石级上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肯尼迪总统在白宫欢迎了这次游行的领袖们,对他们的组织能力异常钦佩,因为那样规模的大游行居然没有发生任何骚乱。
( 2 )肯尼迪总统接见全美大学生撖揽球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学期论文学期:2014年春季学期学院:xxxxx班别:xxxxx题目:《阿甘正传》的背景知识姓名:xxxx任课教师:xxx●请介绍任一英语影视作品的文化背景知识,如:电影“Troy”所包含的特洛伊战争历史知识,或者古希腊神话知识,等;电影“Pygmalion”与古希腊神话Pygmalion的关系;或电影“seven所包含的宗教涵义,等●字数3000—5000,需具备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小四字号,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阿甘正传》的背景知识【摘要】《阿甘正传》通过讲述了主人公阿甘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的生活经历,来反映出美国二战后波澜壮阔的三十年的历史。
【关键字】《阿甘正传》美国文化战争种族一、美国政坛(一)水门事件本部影片中阿甘被尼克松总统接见后,被安排住进水门饭店。
晚上,阿甘看到窗外对面走廊上黑乎乎的,有人拿着手电筒在照明,于是就打电话给安全保卫处,希望他们派人来修理。
接下来出现的是尼克松总统在电视上宣布辞职的画面。
这指示的就是历史上的水门事件,水门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利用其竞选班子刺探对方民主党的竞选政策,在民主党总部水门大楼安装窃听器,事后被《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揭发,从而掀起弹劾尼克松的事件, 1974年8月8日晚上,尼克松不得不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因丑闻而中途下台的总统[1]。
而这部影片则是巧妙地安排阿甘作为告发者而已。
(二)约翰•肯尼迪总统约翰•肯尼迪1961年至1963年间任美国总统。
阿甘和他所在的全美大学生橄榄球球队在白宫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在白宫的卫生间里,阿甘看到了两张照片。
一张是玛丽莲.梦露的,暗示她和肯尼迪总统之间的暧昧关系。
一张是肯尼迪总统和他弟弟罗伯特.肯尼迪的,为接下来两兄弟分别于1963年、1968年被暗杀埋下伏笔。
(三)约翰逊总统越战结束后,阿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
林登•贝恩斯•约翰逊(1908.8.27—1973.1.22)是美国第42届第36任总统,1963年11月12曰,肯尼迪遇刺身亡,约翰逊继任总统。
继任后,他提出有关人权、减税、反穷困和资源保护的立法,得以批准。
1964年竞选连任成功。
他提出了建立“伟大社会”的口号,并出台了一些实际措施,也取得了某些成效。
但他因袭前届政府的政策,并且扩大了印支战争。
1965年,还派兵对多米尼加共和国进行了干预。
特别是扩大印支战争,受到美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约翰逊为了摆脱困境,不得不与印支方面进行谈判,以便结束战争。
任期届满之后,约翰逊不再竞选总统。
退休后,他在得克萨斯的一个牧场住了下来。
在他去世的第二天,越南停战协定在巴黎签字。
二、美国外交60年代后期起,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开始为改善和缓和关系而进行试探和秘密接触。
经毛泽东主席批准,1971年4月6日,正在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乒乓球队,向美国乒乓球队发出访华邀请。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成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新中国境内的美国人。
4月14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的成员,并对他们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
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
”而在本片中,阿甘因其高超的乒乓球技而作为美国国家乒乓球队代表团的一员来到了中国,与中国国家乒乓球队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比赛,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劳。
这就是有名的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三、反文化运动反文化运动是指美国60年代流行在青年人当中以反战和反主流文化为特征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通称。
反文化运动实际上包括了发生在60年代美国社会的一切抗议运动:环保运动、校园民主运动、反战和平运动、同性恋者权利运动等各方面的社会变革以及摇滚乐、性解放、毒品及神秘主义和自我主义的复兴等方面的文化革命。
这场以青年为主体的反文化运动波及了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影响甚为深远。
当年任加州州长的里根(Ronald Reagan)曾公开流露他对一群“打扮得像人猿泰山,头发长得像女孩,身上臭烘烘像野兽的年轻人的厌恶。
这群年轻人就是60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的主力嬉皮士。
嬉皮士们留长发,着长袍,长衫,带念珠,耳环等古怪饰物,从服饰到价值观否定传统,以不同的方式表示对美国社会的不满与反叛。
越战期间反战成为嬉皮士运动的一部分。
影片中所展示的在林肯纪念碑下的反战集会反映的正是1965年4月17日在华盛顿的有25000人参加的反战进军,这是一次彻底否定美国外交政策和反对干涉越南的政治示威。
其中我们也看到了嬉皮士的身影。
嬉皮士运动与吸毒紧密相关。
吸大麻或LSD在当时已成为一种对抗的武器。
当LSD与嬉皮士运动和反文化运动日益纠缠在一起时,1967年美国政府开始禁止吸食LSD,所以后来由于嬉皮士的行为越来越极端化,慢慢他们便走上了暴力道路,嬉皮士运动的影响日渐衰微。
四、越南战争影片中导演对美干预越南内战的错误以及越战给美国人民带来的痛苦随处可见。
一名政府征兵官员向刚刚大学毕业的阿甘宣传越战征兵,宣传小册子的封面印着“优秀青年的最佳职业”(Excellent career for excellent young men)的话语,而阿甘在入伍的第一天就深刻体会到他做了错误的选择.在这里他被人称为“连蛆虫都不如”(you’re not even a lowlife, scum-sucking maggot)。
巴比对未来充满希望,梦想在越战胜利之后他可以捕捞越南的大虾,这也是美国政府在青年中对越战作歪曲宣传的体现。
在越南战地医院疗伤中,病友称阿甘观看的美国军队越南广播网为“Stupid shit”。
丹中尉对阿甘所荣获的荣誉勋章嗤之以鼻。
更有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在林肯纪念碑前进行强烈的反越战抗议活动。
这些青年人把神圣的美国国旗穿在身上,高举和平的标志,宣称哥伦比亚是全体黑人的敌人。
这一壮观的场面足以反映当时美国国内反越战的呼声是何等强大。
越战初期美国政府在招募新兵时一直实行缓征的政策,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已婚男子、有子女的男子和那些被认为从事“关系到国家利益”的职业的人均得以免征。
所以在越战初期,被派往越南作战的人多是贫穷的少数族裔和无权无势的人。
1967年,美国实行征兵改革,不再缓征研究生和大学生,他们在毕业之后即被纳入应征之列,这使1968届的大学生突然失去了最可靠的逃避途径。
而这一年毕业的大学生多出在1946年,也就是“婴儿潮”(Baby Boom)的头一年。
对他们来说,毕业就意味着被送往越南前线,而随着越南战争的升级,更多的青年人意识到了这是一场无谓的战争。
1968年的头几个月,将近4万学生在101所大学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逃避兵役这种以往被美国人视为羞耻的行为,在越战期间却极为普遍,大批的青年烧毁了兵役证,拒服兵役。
归国的老兵丢弃自己的荣誉勋章,而影片中阿甘把自己的勋章赠送给珍妮,而珍妮说她不能接受,这一情节正是在影射越战中国内的反战呼声,由此可以知道美国国内当时的反战情绪是多么的强烈。
五、影片反映的二战后美国音乐发展史二战后美国音乐文化市场经历了摇滚乐的产生到发展以及60年代主题歌曲的发展。
(一)猫王艾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以及摇滚乐的诞生影片中主人公阿甘跟一位留着长鬓角的青年学跳扭臀舞,之后他和妈妈在橱窗电视里看到这位青年在演唱歌曲。
妈妈告诉阿甘这种演唱是少儿不宜。
这位青年就是猫王艾尔维斯·普雷斯利,演唱的歌曲是《猎狗》(Hound Do g)。
阿甘妈妈的态度正反映了50年代摇滚发展初期主流文化对之的排斥态度。
二战后占据美国流行音乐的风格仍是爵士(Jazz)和拉格泰姆音乐(Ragtime)。
关于摇滚乐是源自黑人的节奏布鲁斯,还是白人的乡村音乐,其争论一直在存在。
但是在50年代和60年代无数的黑人歌手在从事这种风格的音乐的表演。
标志摇滚乐诞生的第一首歌曲来自1955年比尔·海利(Bill Haley)和他的彗星乐队录制的Rock Around the Clock。
唱片公司适时地将它卖给了米高美电影公司,用在了反映年青反判学生内容的电影Blackboard Jungle之中,摇滚乐整个占领了战后一代的情趣。
由于Harley在年龄和形象上的劣势使得他没能成为真正的白人音乐偶像,而这个桂冠戴在了来自孟菲斯的一位年轻人ElvisP resley的头上(影片中珍妮登台演唱的那家俱乐部就在孟菲斯)。
但是Elvis Presley怪异的发型和随意的服饰,酷似黑人的唱腔和摇臀摆胯方式引起了主流社会的反感。
他们以学校为单位规范学生的服饰和行为举止,以自发或政府组织向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施加压力,发誓要把艾尔维斯赶下荧屏,极右议员也指责摇滚乐是美国共产党散布的神经毒剂。
随着1958年Elvis Presley应征入伍,以及其他众多从事这种风格的音乐的歌手的隐退,摇滚乐发展的热潮暂时消褪。
(二)甲壳虫乐队(the Beatles)不凡的经历使得阿甘成了家喻产晓的人物,电视台邀请他与甲壳虫乐队的主力队员约翰·列侬(John Lemmon)同台接受访谈。
节目中列侬讲了三句话,即\"没有财产”, “没有宗教信仰”,“如果你试一试,那会很容易”。
这三句话是列侬的歌曲《想象》(Imagine)的歌词。
这是一首宣扬和平的歌曲,歌词大意是世界上的人们没有财产之分,信仰之分,人们拥有的是天堂。
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60年代才是摇滚乐的真正开始。
“甲壳虫”乐队无疑是历史上最著名也最具影响力的摇滚乐乐队。
四个来自英国利物浦的小伙子创造了摇滚史上的神话。
1964年初乐队出访美国时他们的歌曲占据了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
整个60年代,“甲壳虫”乐队的歌曲伴随着战后一代人的成长与成熟。
紧随他们的是英国一批乐队如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s)开始充斥美国市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英国入侵”(British Invasion)。
1970年乐队因种种原因解散,1980年列侬被疯狂歌迷枪杀。
这位和平斗士唱道:人们在谈论这个主义,那个主义,我们只想说给和平一个机会!影片选择了列侬来代表战后美国60年代摇滚乐的发展,传递的正是和平与反战这一信息。
六、种族问题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民权运动是美国历史的重要一页,影片有多个镜头反映了这段历史。
在巴拉马州塔斯卡骚乱中,导演让阿甘闯入历史画面帮黑人学生从地上捡起书本。
在越南战场上,与阿甘同生死共患难的亲密伙伴是一黑人青年Bubba.丹中尉戏说,来自同一州府的二人是一对双胞胎,Bubba战亡之后阿甘遵守其诺言给了Bubba的家人慷慨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