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4讲三、聚焦三农促进区域农业发展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农业专题提升

2024年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农业专题提升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 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 、乌克兰等国和我国的东北 、西北地区。
以欧洲、北美、南非、澳大 利亚、新西兰等地为主,种 植小麦、玉米等谷物和牧草 ,饲养牲畜。
16
中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析
季风水田农业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以 种植水稻为主,一年两熟 到三熟。
旱地农业
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以 种植小麦、玉米等旱地作 物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 三熟。
生产要素产出
投入产出分析
通过对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的定量分 析和比较,可以评估农业生产的效率 和效益,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包括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等方面 的产出,是农业生产的目标和成果。
10
种植业、畜牧业与渔业生产
03
特点
11
种植业生产特点与地域类型
生产特点
依赖土地、气候等自然资源,生 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渔获物种类与分布
不同水域的渔获物种类和 数量差异较大,如带鱼、 黄鱼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东海和黄海。
14
04
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条件
15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介绍
水稻种植业
大牧场放牧业
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 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 的热带雨林区。
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 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 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 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 能用于放牧牲畜,因而形成 了这种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可分为水 田农业、旱地农业、绿洲农业等。
作物种类与分布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 亚的季风区,小麦主要分布在温带 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 干旱区。

(课标版)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开发课件

(课标版)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开发课件

5.(2016课标Ⅱ,2,4分)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答案 C 现代茶庄园实行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组织模式,可促进茶产 业的深加工和拓宽经营范围,会使产品更多样;另外,管理企业化,更能促使效 益提高,这是现代茶庄园相比传统茶园的突出优势,故C项正确。与传统茶园 相比,现代茶庄园的品牌可能更多,但品牌多只是其表现形式,不能体现“突 出”优势,突出优势应体现在市场与效益上,故A项错误。依现代茶庄园经济 特点可知,现代茶庄园投入更多、生产成本更高,故产品价格更高,故B、D两 项错误。
7.[2016课标Ⅰ,36(1)(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 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 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 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 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 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 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 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9课标Ⅲ,3,4分)已不再成为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课件 (共1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课件 (共14张PPT)

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 生产品种 、 耕作制度 和 生产季节 等。 温带湿润半湿润 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 、 气候区。其特征 冬季寒冷 , 夏季温暖 是: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 一年一 熟作物的 需求,但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 低温冷害 的影响。主要的农作物品种均为: 喜凉作物 作物,主要有 小麦 、 玉米 、 大豆 、 水稻 等作物。 2、地形:地形条件往往影响 区域农业生产 的类型。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 展 种植业 ,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 林牧业 。 东北地区包括 平原 、 高原 、 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 多种 经营 提供了条件。西部 高原 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 草原牧场; 中部 和东北部 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平原总面积的1/3;周围 山地 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 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3、土壤:东北地区广泛分布 黑 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土和 黑钙 土,土层 深厚 , 有机质 含量高,土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东北为例
考点扫描: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 不同 的 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 多种 农业, 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 优势 发展本区域有生产 的农业。使区域的农业发展 社会经济 自然 与区域内特定的 条件、 条件有机地结 特色的生态 经济良性 合起来,形成具有 与 循环系统, 社会 效益的统一。 生态效益 实现区域内 、 经济 和
6、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生产具有
大规模 、专业化生产 显著特点。
7、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业开发,导致东北地区农业生态 环 黑土退化 境退化。 水土流失 和 严重,土地沙化、 盐碱 化和 草场 退 化加剧,自然灾害 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8、东北地区的平原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推进农业向 和 生态 化方向发展,建设 绿色 化、专业 规模 食品基地。 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九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开发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九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开发

发掘特色农产品资源
调查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发掘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农产品。
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
通过品种改良、栽培技术优化等措施,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产 量。
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
农业科技创新战略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
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支持农 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
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探讨
A
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现代农业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优势 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通过培育壮大乡 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 措施,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水平。
C
生态环保优先
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原则,推动农业农村绿色 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修 复工作,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模式,促进农 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布局原则及案例分析
因地制宜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 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发挥区域优势。
在农业布局中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 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案例分析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该地区地势平 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发展 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该地区交通便 利、工业基础雄厚,有利于农产品加 工和销售。因此,东北地区形成了以 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布局,并 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 业基地。
光照、热量、水分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有重要影响, 例如热带地区适宜种植热带作物,干旱地区则需要发展 节水农业。
03
02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农业区位也有显著影响,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则适 宜发展林业、畜牧业等。

演示文稿高三地理农业专题复习

演示文稿高三地理农业专题复习

配 合
水热配合不好的地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如地中海气候区。
第九页,共39页。
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营养物质积累, 农作物品质好。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但要注意 日温差过大对农作物易造成冻害
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如温 室里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 作物的品质
第十页,共39页。
第四页,共39页。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气侯 地
因 地

自然因素 地形
性 、
(比较稳定)

制 宜
土壤
节 性


改水源周 期 Nhomakorabea性

不 违 农 时

市场 社会经济 交通
因素
技术
劳动力、政策、历史经验等
第五页,共39页。
光照条件好,光合作用充分,利于作物
光 生长,如在干旱区,瓜果比较甜。 照
光照不足,不利于作物成熟,如在温带 海洋性气候区,光照不足是农业发展 的限制性因素。
知识总结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 热量 降水 要素
水热 组合
光照 昼夜 温差
气象 灾害
描述 丰富 多 好或差
充足 大 易受干旱、
语言 或 或 雨热同期或 或 或 洪涝、冻害 不足 少 雨热不同期 不足 小 等 影 响
影响 农作 农业类 高温期植物生 物的 型或耕 长需水量多 类型、 作方式 生长 (旱地 期和 或水田) 熟制
4分
第二页,共39页。
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农、林、牧、副、渔
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2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2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2、热量
3、水分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农业生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主要分布地域
主要作物、树种、畜种旳分 布
平原地域,涉及松嫩平 原,三江平原,辽河平 原
玉米(松辽平原)、
水稻(东部山区河谷盆地, 辽河,松花江灌区)
小麦(北部地域: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大小兴安岭和长 白山
兴安落叶松:大兴安岭: 红松:小兴安岭、长白山 鹿茸、人参:长白山 柞蚕: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 丘陵 苹果:辽南
(1)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1.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起源季 节不均旳问题,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到寒冻 2.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3.还能预防环境污染
(2)为我国广东牧区畜牧业旳发展提出你旳提议
1.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畜种。 2.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番放牧旳经营生产方式,但 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防止造成草场沙化 3.增打机井,确保人畜饮水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4)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旳距离约为( )
A.180 公里
B.280公里
C.380公里
D.480公里
1.①、②、④、⑤所代表旳
地形单元分别为
A 太行山、山东丘陵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 大兴安岭、长白山
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 贺兰山、太行山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3.假如把图示旳基塘生产看作一种生态系统,那 么,系统内旳养分是怎样循环旳?该系统旳生产是否 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何?
点拨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旳养分基本循环 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 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旳塘泥肥桑,蚕茧 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 相互增进。这么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本地洼地水 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旳废物成为后一环节旳营养 (如蚕沙喂鱼),成功降低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 为理想旳生态环境。

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

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
答案:D
解析:第4题,根据图文信息,甲公司可以让产品销售到全国,受到消费者欢 迎,并且精细加工和注册商标也提高了商品的受欢迎程度,最终目的是投放市场 获利;牧民家庭可以通过出租牧场获取租金;牧民通过牦牛入股获得分红,为公 司打工也能领取工资,所以牧民家庭收入来源明显增加,D正确;A、B、C是公 司增加的,故错误。
5.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①扩大放牧规模 ②延长产业链条 ③创建产品品牌 经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④实施多种
答案:B
解析:第5题,在示意图中,明确提出精细加工,注册商标,对应着延长产业 链、提高附加值,商标的存在意味着创建了品牌,②③正确;并没有从中看出多 种经营,也没有明确说明主要途径是扩大放牧规模,①④错误。故选B。
专题七 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核心考点
微专题 7
热点聚焦 7
核心考点
构建知识网络
扩大
水源 土壤 规模
科技


混合 农业
高 专业化
集约化
解读高考四层
(一)核心 价值
以农业区位条件分析为情境,培养考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考查考生理性面对社会经济、 环境等伦理问题的品德修养。
1.人地协调观:农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可持续发展,反映了人
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观念。
2.综合思维:高效的农业活动需要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的综合;各因素的变化、农业活动的发展,需要从时间和空
(二)学科 间两个角度进行因果联系的推理,是时空综合。
素养 3.区域认知:不同区域农业活动差异很大,需要从区域位置、
对点精练 考法一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1.[2022·合肥市模拟]青蒿是草本植物,忌干旱、怕渍水,喜湿润、 光热要求充足。重庆酉阳(下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读 图,回答下题。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区域农业发展A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区域农业发展A新人教版必修3
重要的羊、牛、 马牧畜生产基地
特 殊 分 布
①玉米分布非常普遍, 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 减少。②小麦和大豆种植 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③水稻多种植在辽河、 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 地。④随着育种和种植 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 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
①大小兴安岭是我国 最大的林区(图4.6)。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 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 材产区,③延边盛产苹 果梨。④辽东低山丘陵 和半岛五陵区是我国 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⑤辽南是重要的 苹果产区。
无霜期 100天 170天 220天
≥10℃的积温 <1600℃
1600℃—3400℃ 3400℃—4500℃
合作探究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 条件有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 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 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 大米优势。
• 思考: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
主导因素是:______水__分__.
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 区——平原地 区
主要种植玉 米、大豆、 小麦、水稻 等作物。
农业布局特点
(2)林业和特产 区——大小兴安岭 和长白山区
四大优势: • 全国最大的林区 •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
基地 • 宜林地区广泛 • 森林树种丰富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 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 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 可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2)地形、土壤条件
地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大兴安岭 山地 北——小兴安岭
东——长白山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要结合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位置、分布特 点进行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并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 区位因素和特征。第四,要注意平时多关注时事新闻、热 点报道,将时事热点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用所学知 识去解释和分析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这也 是提高热点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3.黑龙江黑河市(50° 15′N)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界 线,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界线。该地区地广人 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 2.67 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 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持续 获得高产、稳产。据此完成(1)~(2)题。 (1)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 A.劳动力缺乏 C.热量不足 B.灌溉水源缺乏 D.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 ( )
三、聚焦三农,促进区域农业发展
(2011· 安徽文综 )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 化,将该区域分为 25 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 左右顺序分别代表 1979 年和 2005 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 (1)~(2)题。
1—耕地 11 11 31 31 31 33 33 31 31 11
(
)
答案 (1)C

(2)B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解析
由图中很容易判断辽宁西北部土地利用的主要变化
为由湖泊变为耕地,湖泊的消失使空气湿度降低,旱涝灾 害将增加,水生生物物种减少;负面影响是可能出现土地 的次生盐渍化。辽宁西北部不可能推广珠三角的蔗基鱼塘 (不产甘蔗),由于辽西缺水,所以也不可能推广水稻种植; 由于土地利用主要是以耕地为主,所以不可能发展大牧场 放牧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 源利用率,同时还可以防治土地次生盐渍化。
2—居民地 33 33 31 11 11
3—湖泊 31 31 11 11 11 11 22 12 11 11 ( )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A.推广蔗基鱼塘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 B.推广水稻种植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1)A
(2)C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高中地理最重要知识点之 一,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均以不同类型的试题出现。在 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结合农业生产 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条件进行分析, 特别是小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更应该值得关注。第 二,要注意关注 2012~2013 年间我国和世界主要农业生 产国的新闻热点,了解我国和世界不同地区特色农业生产 的区位条件,明确特色农作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 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C.全球气候变暖 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解析 第(1)题,黑河纬度位置较高,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 可知,黑河种植水稻的主要制约条件是热量不足。
第(2)题,能够打破黑河水稻种植“禁区”的主要因素是科 学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