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肺泡灌洗术的护理

合集下载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护理体会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护理体会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讨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护理效果。

方法:针对70名接受支气管肺泡管灌洗治疗的重症肺炎病人进行研究。

并分到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5)和实施综合护理的研究组(n=35),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动脉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出现率。

结果:研究组动脉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重症肺炎病人予以综合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综合护理重症肺炎治疗难度大,而以往所采用的抗炎祛痰疗法在治疗效果上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

不过伴随医疗技术的进步,肺泡灌洗治疗法得到了普及应用,该疗法能够促进痰液引流,降低对炎性代谢产物的吸取量,但考虑到其具有侵入性,所以在治疗期间有必要实施综合护理,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那么接下来,本文就来对70名接受支气管肺泡管灌洗治疗的重症肺炎病人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对从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所收治的70名重症肺炎病人进行研究。

所有病人均接受支气管肺泡管灌洗治疗。

同时将病人分到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5)和实施综合护理的研究组(n=35)。

对照组男女病人分别有20名和15名,年龄在20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2.1)岁;研究组男女病人分别有23名和12名,年龄在22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2.4)岁。

纳入标准:(1)通过相关诊断确诊为重症肺炎的病人。

(2)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

(3)所有病人和其家属均自愿接受此次研究,并签署了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的病人。

(2)心肝肺功能异常的病人。

研究组和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性。

(二)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肺泡灌洗你了解多少

肺泡灌洗你了解多少

卫生与健康幸福生活指南 2019年第22期187幸福生活指南肺泡灌洗你了解多少张米斯蒲江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四川 成都 611330肺泡灌洗这一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为我们了解肺部的炎症和免疫功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有着肺部液态活检的著称,从而被临床广泛应用。

肺泡灌洗可以了解不同肺泡炎的特点,确定肺间质性疾病的活动程度,评价肺间质性疾病对治疗的反应,对评估其预后都有着功不可没的临床意义。

肺泡灌洗技术应注意:(1)必须完全抑制咳嗽反射。

(2)整个灌洗过程纤支镜要维持在“嵌入”位置。

(3)灌洗过程中分次使用20ml 无菌生理盐水,并最好保持在37度为宜,灌洗总量不少于100ml 。

(4)低压(6.67~10.7Kpa 50~80mmHg 负压)抽吸回收液体(5)要时刻进行心脏的监护。

(6)灌洗术中和术后都要持续保持输氧3-4小时。

(7)将100ml 生理盐水分2次各50ml 灌入,每次灌入后即回收,认为第一个50ml 灌洗后的回收液为气道样品,第二次回收液为肺泡样品。

肺泡灌洗技术的临床应用,既可以用于诊断,又可以用于某些疾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的评估,还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肺泡灌洗技术多用于以下疾病:结节病,特发性肺纤维化,肺泡旦白沉积症,石棉肺,肺结核,下呼吸道感染,过敏性肺泡炎,组织细胞增多症X ,隐性肺出血 ,慢性铍中毒,卡氏肺囊虫病,肺类园线虫病,肺泡癌等。

例如结节病: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学的检测对结节病有很好的诊断作用。

结节病者的肺泡灌洗液中糖皮质激素受体含量升高,淋巴细胞成分亦增加,两者呈正相关。

同时研究出结节病患者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增加的顺序是肺结节病X 线Ⅲ型>Ⅱ型>I 型,肺泡灌洗液中磷脂含量减低,非磷脂极性脂含量增加。

结节病患者肺泡灌洗液中透明质酸含量增加,与肺泡灌洗液中肥大细胞数量显著相关, 认 为肺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与免疫系统和肥大细胞的激活有关。

结节病患者胸部X 线检查阴性者, 肺泡灌洗液之淋巴细胞含量明显低于胸部X 线检查阳性者。

重症肺炎ICU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护理体会18

重症肺炎ICU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护理体会18

重症肺炎ICU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ICU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30例,对其实施ICU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及护理,观察其效果。

结果:全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33%,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护理满意度为96.67%。

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ICU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护理的疗效显著,能显著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舒适程度,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重症肺炎;ICU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护理;临床效果患者出现重症肺炎后,易并发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故在对其进行治疗时,治疗的首要原则是改善通气[1]。

为了研究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ICU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患者,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最小22岁,年龄最大72岁,平均(47.13±3.1)岁.1.2入选标准根据刘茜[2] 有关于此的研究,可以参与本研究的患者条件需符合:(1)临床表现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且已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患者;(2)除本病外无其他组织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对ICU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有一定的了解,自愿选择手术治疗,且对手术有一定耐受性的患者;(3)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的患者;(4)在研究人员的讲解下,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熟悉,自愿参与其中,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5)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

1.3治疗方法选择型号合适的电子支气管镜,沿鼻腔或人工气道插入需行灌洗治疗的肺段进行灌洗,一次时长不超过20s,如患者血氧饱和度将至80%以下,立即停止操作。

呼吸衰竭病人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的护理

呼吸衰竭病人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的护理
呼吸衰竭病人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联合肺泡灌洗治疗的护理
姚果萍
关 键 词 :呼 吸 衰 竭 ;纤 维 支 气 管 镜 ;支 气 管 肺 泡 灌 洗 ;吸 痰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7.040
文 章 编 号 :1674-4748(2012)9C-2546-02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 碍, 见于 气 道 阻 塞、肺 组 织 或 肺 血 管 疾 病、胸 廓 或 胸 膜 病 变、神 经 肌 肉病变等严重疾患。呼吸衰竭病人多因疾病本身及咳嗽无力引 起气道分泌物聚集、黏稠,导致分泌物排出困难[1]。纤维支气 管 镜因 其 镜 体 较 软、直 径 小、操 作 便 捷 等 特 点,目 前 已 广 泛 应 用 于 呼吸道疾病诊断及治疗[2],纤 维 支 气 管 镜 下 吸 痰 结 合 支 气 管 肺 泡灌洗不仅 可 清 除 较 大 的 中 央 型 痰 栓 ,还 可 清 除 末 梢 黏 液 痰 栓 。 [3,4] 纤 维 支 气 管 镜 作 为 一 项 具 有 创 伤 性 的 诊 断 、治 疗 手 段 , 可能导致众多并发症发生。我科于2011年10月对呼吸 衰 竭 行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的病人行临床护理干预,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 择 2011 年 10 月—2012 年 4 月 于 我 科 行 纤 维 支 气 管 镜 吸 痰 联 合 肺 泡 灌 洗 治 疗 呼 吸 衰 竭 病 人 47 例 ,男 27例,女20例;年龄 53 岁 ~78 岁 (61.64 岁 ±4.23 岁 )。 病 人 表现为不同程度呼吸衰竭,伴咳嗽无力、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或 用 吸痰管吸出,X 线片可 见 肺 内 片 状 密 度 增 高 影 或 病 灶 中 有 不 规 则透 光 区,部 分 可 见 液 平 面,血 白 细 胞 计 数 升 高,符 合 中 华 医 学 会 呼 吸 病 学 分 会 制 定 的 肺 炎 诊 断 标 准 [5]。 其 中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合并感染24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9例,肺脓肿5 例,重 症 肺 炎 6 例 ,吸 入 性 肺 炎 3 例 。 1.2 方法 所有病人 行 全 身 应 用 抗 生 素、雾 化 吸 入、经 鼻 导 管 吸痰、营 养 支 持、纠 正 水 电 解 质 平 衡、对 症 支 持 等 综 合 治 疗 的 基 础上,对痰液难排出者采用 OLYMPAS便携式纤维支 气 管 镜 经 鼻腔插管用生理盐水冲 洗 并 负 压 吸 引,末 梢 黏 液 痰 栓 加 用 肺 泡 灌洗。整过吸痰或灌洗过程中,监测血压、呼吸、心率、血氧 饱 和 度等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85%停止操作退出纤维支气管 镜, 给予纯氧吸入,待血 氧 饱 和 度 >90% 再 继 续 操 作。 每 次 操 作 时 间 1 0min~2 0min,吸 引 压 力1 0 0mmHg~2 0 0mmHg(1 mmHg=0.133kPa),灌 洗 液 量 100 mL~200 mL,每 周 灌 洗 1 次 ~3 次 。 1.3 护 理 干 预 呼 吸 衰 竭 病 人 保 护 性 咳 嗽 反 射 减 弱 或 缺 失 ,自 行排痰功能降低,床边纤 维 支 气 管 镜 下 吸 痰 或 肺 泡 灌 洗 作 用 明 显,而操作本身的创伤性对临床操作的要求也随之更严格,护 士 不仅 需 在 操 作 前、操 作 中 及 操 作 后 正 确、及 时 配 合 医 生,并 能 对 病 人 相 关 情 况 进 行 正 确 评 估[6]。 1.3.1 术 前 准 备 ① 病 情 评 估:详 细 询 问 病 人 过 敏 史、支 气 管 哮喘史或其他基础疾病史,了解病人近期 X 线片或 CT 胸片、心 电图、血 气 分 析、凝 血 功 能 等 情 况,掌 握 纤 维 支 气 管 镜 使 用 适 应 证及禁忌证,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②心理干预:向病人或 家 属说明灌洗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解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 并 发症,强 调 术 后 注 意 事 项,消 除 病 人 紧 张 情 绪,取 得 病 人 及 家 属

肺泡灌洗技术原理及注意事项

肺泡灌洗技术原理及注意事项

肺泡灌洗技术原理及注意事项
肺泡灌洗(也称为肺泡灌洗术或肺泡灌洗治疗)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治疗肺部疾病或清除肺部痰液。

其原理是通过注入生理盐水或药物溶液到患者的肺部,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其排出,以清洁肺泡表面、溶解痰液或药物直接作用于肺部病变区域。

以下是肺泡灌洗技术的一般原理和注意事项:
原理:
1. 肺泡表面清洁:肺泡灌洗可通过将液体直接注入到肺泡中,清洗和清除肺泡表面的痰液、分泌物和病原体,有助于改善呼吸道通畅度和气体交换。

2. 药物给药:肺泡灌洗可使药物直接接触到肺部病变区域,提高治疗效果,例如,用于治疗感染或炎症的抗生素、抗炎药物等。

3. 减轻症状:通过清洁肺部和给药,肺泡灌洗可以减轻肺部疾病的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

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技能:肺泡灌洗是一项专业的医疗技术,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资质认证的医疗人员进行操作。

2. 无菌操作:在进行肺泡灌洗时,必须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适当的液体选择:注入肺部的液体通常是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药物溶液,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液体。

4. 适当的液体量和压力:注入肺部的液体量和压力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嘱进行调节,过大的压力或液体量可能会引起并发症。

5. 监测和观察:在进行肺泡灌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

6. 术后护理:肺泡灌洗后,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术后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总的来说,肺泡灌洗是一项重要的肺部治疗技术,但需要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操作,并且需要严格控制操作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护理配合

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护理配合

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02月-2014年01月,重症肺部感染患者80例,按数学随机方法分为普通组和护理组,各40例,普通组实施内科常规护理治疗,护理组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并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氧分压等临床指标。

结果普通组治疗有效率为62.50%,护理组有效率为82.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18,P=0.032);护理组PaO2、PaCO2、SaO2、PH,几项指标改善均优于普通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可以有效提升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重症肺部感染肺泡灌洗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067-02重症肺部感染发病率日益增高,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将支气管至肺部血块、痰液等清除。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治疗前后的护理配合十分重要[1]。

本文选取科室重症肺部感染患者80例,探讨护理配合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02月-2014年01月,重症肺部感染患者80例,按数学随机方法分为普通组和护理组,各40例。

普通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62-77岁,中位年龄(68.18±7.52)岁;病程1-11天,平均(4.74±2.37)天。

护理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61-75岁,中位年龄(67.87±7.33)岁;病程2-12天,平均(4.55±2.27)天。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行肺泡灌洗联合肺吹气治疗的护理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行肺泡灌洗联合肺吹气治疗的护理
2 感 染 甲基 强 的松 龙有 较 强 的 免疫 抑 制 作用 , 剂量 应 片后 . 3 大 j 可 能 增加 院 内感 染 机会 。 因此 , 从 每个 护理 环 节 人手 , 格 执行 要 严
餐前 3mi及餐 后2 进行 , 好 动 态 血糖 值记 录 。 0 n h 做 一旦 血糖 升 高 立 即停 用 含糖 液体 及 控 制 饮食 , 要 时 使用 胰 岛 素 。 组 2 必 本 冽患 者 使 用 甲基 强 的松龙 后 次 日空腹 血 糖 高于 正 常 ,控 制 含糖 液体 输 入 , 5 7 血 糖 逐 渐 恢 复 正常 ,例 有 糖 尿 病 病 史 患 者 在 使 用 甲基 强 的 ~d l 松 龙 时配 合使 用胰 岛索治 疗 米发 生 血糖 异 常 。
肺 吹 气护 理 、 后 护 理 等 。 为肺 泡 灌 洗 联 合肺 吹 气 治 疗 能使 重 症 肺 炎 患者 炎症 病 灶 完全 吸 收 , 合 精 心 护理 , 术 认 配 能促 进 患 者旱 日康 复 。 关键 词 : 泡灌 洗 ; 吹 气 ; 症社 区获 得 性 肺 炎 ; 理 肺 肺 重 护
嘱准确 补 钾 。 组有 2 使用 甲基强 的 松龙 14后 血 钾 <. m l , 本 例 ~d 3 m o L 3 /
遵 仄 嘱补 钾 35 后 血 剀. 正常 。 ~d 【 恢复 2 失眠 . 6 大 剂量 应 用 甲基 强 的 松 龙 可 以 引 起 中枢 神 经 系 统必 奋, 出现 失 眠 、 神紊 乱 , 发 精 神疾 病 一 旦 出 现精 神 症 状 能使 精 诱 。 原 有疾 病 加 重 , 至 影 响疾 病 转归 。 此 , 甚 因 我们 对 本 组 患 者 有 预见 性 、 对 性 地 进 行 观 察 , 争 早 期 发 现 , 时 采 取 有 效 措 施 。 组 针 力 及 本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时间区间{2019.6-2020.6},选择在我院治疗的90例重症肺炎患者,将患者分为支气组与基础组,每组45例,支气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基础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比较支气组与基础组护理效果;比较支气组与基础组护理满意度。

结果:支气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基础组(P<0.05);支气组护理满意度概率高于基础组(P<0.05)。

结论:在护理重症肺炎过程中,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具有一定安全性,可以提升护理效果,使护理更加满意,患者愿意接受,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重症肺炎;护理效果前言:重症肺炎具有致死性,在治疗阶段,需要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在临床上通常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方式治疗,治疗效果良好[1]。

但是临床研究显示,在提供治疗同时,增添针对性护理,可以提升疾病医治效果,患者会更加满意[2]。

因此本次研究选择本院医治患者,对针对性护理进行分析,资料如下所示。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治疗的90例重症肺炎患者,选择时间区间{2019.6-2020.6},按照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支气组4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35-82(岁);基础组45例,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34-83(岁)。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无其他慢性疾病。

排除标准:(1)患者对药物过敏;(2)患者存在精神障碍;(3)患者依从性不高。

1.2研究方法基础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为患者做健康指导,其中包含药物与饮食等方面护理。

支气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下,采用针对护理方式,内容如下:(1)患者居住病房,要保持整洁环境,根据医院制定标准时间,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患者口腔中呼吸道异物,护理人员要及时清理,如果患者积累痰液较为严重,需要对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0临床肺科杂志2010年8月第15卷第8期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肺泡灌洗术的护理黄芳芳韩亮亮丁珠云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患者常因病情危重及原有基础疾病,加之肺炎时因胸痛或乏力,咳嗽无力,气道分泌物多且粘稠,造成通气障碍,同时痰栓形成易引起细支气管梗阻导致肺不张和肺内感染,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

内分流增加,而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率高。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我科2005年8月一2009年8月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抢救22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55—87岁,平均69.3岁;血气分析I型呼衰12例,Ⅱ型呼衰10例;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糖尿病5例,脑血管意外4例,肺挫裂伤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2例,老年性痴呆2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l例。所有患者咳嗽反射差、痰液粘稠,用常规吸痰法不易吸除痰液。22例均于床边行纤支镜引导下支气管肺泡灌洗吸痰术。术前2%利多卡因对鼻腔及咽喉部麻醉,使用日本OlympusBF.P30型纤支镜经鼻腔插入气管,先接灌洗液回收瓶采集深部痰液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和抗酸杆菌,之后尽可能吸净气管及各支气管腔内分泌物,然后固定到病变段或亚段口处,分次缓慢注入灌洗液(NS100ml+糜蛋白酶4000U+丁胺卡那o.2+地塞米松5mg)冲洗,每次5—20llll,总量约50—100nd,注射后均用负压吸引,每天一次,灌洗次数根据患者病情,肺部哕音转归情况决定。22例患者共灌洗44次,每例灌洗1—4次,平均2次。所有患者在第1次、第2次灌洗后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复查床旁X线胸片20例患者肺部阴影有所吸收,灌洗前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PaO:明显升高、而PaCO:显著下降,呼衰得到纠正,避免了机械通气。2例灌洗后呼吸衰竭未能纠正,及时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多次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治疗,均有效。在灌洗过程中,有一过性缺氧加重、心率加快及心律失常作者单位:353000福建南平,解放军第92医院二病区等,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咯血、窒息、严重心律失常等。护理一、术前护理本组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多数伴神志模糊,是否接受治疗多为家属决定,因此在治疗前我们首先耐心向患者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意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介绍治疗方法及操作医师,取得家属的知情同意及支持,同时对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为防止术中呕吐及误吸,术前禁食禁饮4h。术前予行鼻腔、口腔与咽部粘膜表面麻醉,神志清醒者同时加用2%利多卡因5ml雾化吸入,术侧鼻腔予呋麻滴鼻剂滴鼻以收缩局部血管便于术中操作。治疗卧位,传统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采取平卧位,因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治疗的刺激也会增加患者的心肺负荷,我们采用了摇高床头30-450的斜坡卧位,将患者移到床头,头后仰,持续氧气吸入,并接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护。器械准备备好纤支镜、冷光源、灌洗液回收瓶、面罩气囊、吸引器,监护仪、高频呼吸机、并做好气管插管准备,术中用药、急救药品等,确保仪器性能良好。拉开床头,备好脚凳,以便术中操作。因在床边操作,特别需注意检查电源,吸引器性能情况,使用中吸引者需查负压是否足够,避免术中意外发生。人员分工操作医生、护士各1名,此外,再配2名护士,

1名负责治疗过程中固定息者的头部,防止患者燥动,头部摇晃影响治疗,另1名负责协助观察病情及术中当病人血氧下降明显退出纤支镜后及时给予球囊面罩给氧或高频喷射给

氧。二、术中配合1操作娴熟操作护士应熟练掌握治疗的全过程。纤支镜进入气管后注意配合医生在肺泡灌洗前以无菌痰液回收瓶采集气管及支气管内分泌物送检行细菌培养及找抗酸杆菌。治疗过程中正确配合医生吸痰、冲洗,灌洗液温度35℃、pq—、一p喝—、p-、—oppp、一q,、一心ppq≯、—、妒、矿qP、妒q—、—^‘p-、妒q—、一pppppp、p喝—、妒‘矿pp、pqp妒、妒q—、p

2术后胸腔出血出血多因富含血管的粘连带撕裂或其他原因的血管损伤所致,发生率约为0.1%。进镜时注意操作动作轻、快、准,活检避开胸壁血管,一般很少发生严重出血。少量出血多自行停止。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有无出血征象,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及水柱波动情况,如每小时出血量大于100ml,应疑为活动性出血,结合生命体征和全身情况,及时处理。3皮下气肿部分患者镜检过程中或镜检后出现皮下气肿,严重时累及颈部、腹部、纵隔及全身,可能因血管钳分离组织时没能向一个方向垂直分离,分离较乱,或胸腔内压力高,剧烈咳嗽,胸腔内气体经切口进入皮下所致。内科电视胸腔镜检查局麻下即可进行操作,患者切口小、痛苦轻、恢复快、费用较低,并发症少,并且在胸膜疾病的诊断阳性率高。因此,在I临床胸膜疾病诊治中有较高实用价值。护理方面,应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加强术中、术后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内科电视胸腔镜检查很容易被病人所接受,并取得良好效果。[收稿日期:2009—1l一06]

万方数据临床肺科杂志2010年8月第15卷第8期1211

肺大泡破裂紧急救治的配合及护理崔玉森吴平王秀华傅瑜自发性气胸发病原因较多。我院自2001年至2009年急诊收治2次或2次以上复发性肺大泡破裂自发性气胸52例,在紧急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择期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治疗。救治过程中,护士充分做好配合及护理,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52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11例,年龄15—79岁,平均3l岁。本组病例中伴有肺部疾病病史43例,其中肺结核病史17例,慢性支气管炎史13例,肺气肿病史13例。有10年以上吸烟史者36例。术前心电图明显改变12例,肺功能减退15例(主要为一秒率下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血气分析血氧分压低于正常值15例。52例患者均有胸闷憋气症状,胸闷气急10例,胸痛28例,刺激性作者单位:101149北京,北京朐科医院通讯作者:傅瑜,北京胸科医院咳嗽50例,双侧肺大泡破裂1例。肺压缩面积40%16例,41%-60%13例,<70%23例。手术方式:行肺大泡修补术33例,肺大泡修补+胸膜剥脱术14例,右肺中叶切除术5例。

护理方法本组52例肺大泡破裂引起自发性气胸病人中,多为急性病程,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紫绀、胸痛急诊入院,x线检查有明显气胸线、肺压缩。护士迅速做好紧急处置、手术前准备及各项护理工作。一、急诊处理急性自发性气胸的患者多为缺氧状态,呼吸急促、紫绀等,急诊护士立即给患者吸氧4—5升/分,取半卧位,拍床边胸片。护士立即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用物准备和患者准备。物品准备:胸腔闭式引流包(我院选用锁骨下穿刺导管)、无菌手套、局麻用药、无菌水封瓶及皮肤消毒液等。患者准备:取半卧位,暴露患侧胸部。护士向患者讲明胸腔闭式引流术哨p、6户qp、妒咕≯、pp妒妒pppp吣pk≯p≯ppq,、譬p、一喀—、曲pqp~—、曾p喝p、妒pppp喝—、一崎≯、—斗q9h。pq—、一q—、9p吣,hop、j声

一37℃(尽量减少低温生理盐水可能造成的肺功能异常)¨J。2严密监护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本组均有一过性低氧血症,其中4例出现血氧饱和度降至70%以下,退出纤支镜,经球囊面罩给氧或高频喷射给氧后SpO:逐渐回升,待病情稳定后继续进行。2例患者经反复灌洗后疗效欠佳,病情加重,及时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后,病情改善。3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按照术前分工,一人负责固定病人头部,并注意使患者保持头后仰,必要时可采取抬下颌等方法开放气道以便于进镜;操作护士在治疗中应精力集中、动作迅速,以尽量缩短治疗时间;另一名护士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在灌洗过程中若病人血氧下降明显,应及时告知操作医生,在退出纤支镜后,需及时给予面罩给氧或高频射给氧,促进患者血氧回升。三、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术后继续给予半卧位,自主进食者术后禁食2.5h,鼻饲者观察30rain无呕吐、剧咳者可鼻管喂食。嘱患者少讲话,多休息,以利声带恢复。2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由于纤维支气管镜的摩擦及灌洗液刺激等原因,部分患者可出现少量咯血及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因此术后30min一1h内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看各项指标是否稳定,检查双肺呼吸音情况,若有咳少量血丝痰等,应该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消除顾虑,嘱患者将痰液咳出,防止窒息。本组有两例术后出现持续低氧血症,听诊肺部哮鸣音明显,及时报告医生后,考虑支气管痉挛,给予小剂量激素后症状改善。3加强呼吸道管理经肺泡灌洗后,患者的痰液得到稀释,给予加强翻身、叩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部分患者仍无力咳痰,及时给予吸引器吸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四、体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纤维支气管镜已从最初的检查手段发展为一项专门的治疗技术,纤支镜进入气道深部进行吸痰、灌洗,局部注入抗生素,一方面可从气道深部取痰标本进行培养为临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灌洗可将脓性分泌物通过稀释、吸引、迅速排除,减少毒素吸收,并使药物在局部浓度显著提高,可直接起到杀菌作用,控制局部感染,而达到治疗目的uJ。但其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文献报道对于病情危重,特别是存在严重低氧

血症患者进行纤支镜操作具有相当程度的危险性口1,因此除操作者需要熟练的技巧和经验外,细致的护理工作也不可缺少。包括术前充分准备,加强宣教,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和积极配合,术中患者卧位安置,医护密切配合,严密监护,

娴熟技巧,术后密切观察,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重症呼吸病患者救治效果的关键保证。

参考文献[1]刘长庭.纤支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47.[2]陈文彬主编.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4—155.[收稿日期:2009一11一02]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