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PPT课件

《望海潮》PPT课件

望海潮——柳永课前准备请拿出你的学案、双色笔、草稿纸和练习本,还有你的100%的热情!别忘了带着你的好心情!全力投入会使你与众

不同你是最优秀的,你一定能做的更好!写作背景简介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教科书“资料信息”所录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的一段记载,说

是写来送给当时钱塘的长官孙何的。从本词的实际内容看,送给杭州的地方长官是切合的。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

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宋真

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

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

前往见面。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齐读课文诵读提示: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②上阕写

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

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诗词赏析上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

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总括钱塘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如

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居民区的繁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PPT模板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moban/PPT素材: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sucai/PP

T背景: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beijing/PPT图表: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tu biao/PPT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xiazai/PPT教程:www.1p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powerpoint/资料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ziliao/范文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fanw

en/试卷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shiti/教案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jiaoan/PPT论坛:www.1pp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PPT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

n/语文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yuwen/数学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yingyu/美术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kexue/物理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wuli/化

学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huaxue/生物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dili/历史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lishi/高

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雪霜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边广阔无涯。钱塘湖的雄伟壮丽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市场上陈列着珠

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豪华。人民富有钱塘“好景”:地理形势优越东南形胜历史悠久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居民区繁华烟

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钱塘潮雄伟壮丽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人民富有,社会财富丰盛,民众生活豪奢市列珠玑,户盈

罗绮,竞豪奢下片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和十里荷花香。总括湖山

之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民众悠闲的生活千骑拥高

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钱塘长官的休闲生活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歌颂地方官的政绩西湖山水秀丽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民众生活悠闲自在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钱塘长官生活高雅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结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作者笔下的杭州给人什么印象

富庶、美丽安定、祥和小结上阕:写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本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

叹、赞美与艳羡之情。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

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

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

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点染”艺术鉴赏“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点”:抽象的评

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染点《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染点分析词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描述了钱塘一派怎样的景象?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

繁华点染“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

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工于铺陈,一句一景,写

景富有层次感。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

作用。乐府民歌《陌上桑》:“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

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问题思考1、陈振孙在《直

斋录解题》中评这首词“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词人是采用了怎么样的手法,使这首词达到了这种效果的?词人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

浓墨重彩的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作品选取典型、最具有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特别是对钱塘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据说曾引起金主完颜亮投鞭渡江

之志,这两句美在什么地方?桂子和荷花是代表西湖的两种典型意象。“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荷花

种植范围广,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结合上句“重湖叠巘清嘉”,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

是清丽可嘉。此一大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这两句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

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因而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3、这首词中使用了很多数词,这些数词在表意上具有怎么样的作用?词中有许多由数字

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

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作者的写作目的(主旨):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富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

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

推”好不好,为什么?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

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

世景象。拓展作业1、用散文句描述全词。2、图画描绘。3、仿本词自创一首写某一自己熟悉的胜地胜景之词。PPT模板:www.1ppt.

com/moban/PPT素材: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sucai/PPT背景: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beijing/P

PT图表: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tubiao/PPT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xiazai/PPT教程:www.1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powerpoint/Word模板: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word/Excel模板:www.1ppt.co

m/excel/试卷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shiti/教案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jiaoan/个人简历: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jianli/PPT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语文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

/kejian/yuwen/数学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shuxue/英语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yingyu/美术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meishu/科学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kexue/物理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wuli/化学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huaxue/生物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shengwu/地理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dili/历史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lishi/

望海潮经典ppt优秀课件

望海潮经典ppt优秀课件 一、引入 1.1 PPT背景音乐 用具有渔村特色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们在音乐中进入到渔村文化的氛围中。 1.2 引导问题 1)引导学生们回答以下问题: 2)你们知道什么是《望海潮》吗? 3)你们喜欢听这首歌吗? 4)你们知道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吗? 二、正文 2.1 《望海潮》的歌词 展示《望海潮》的歌词,帮助学生们了解这首歌曲的主要内容。 2.2 《望海潮》的故事 介绍《望海潮》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到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帮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渔村文化。 2.3 《望海潮》的历史 介绍《望海潮》的历史,让学生们了解到这首歌曲在中国音乐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4 《望海潮》的艺术价值 讲解《望海潮》的艺术价值,从音乐、词曲、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艺术价值有更深入的认识。

2.5 《望海潮》的传承和发展 介绍《望海潮》的传承和发展,从历史演变、歌曲改编、艺人演绎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到这首歌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和发展。 三、案例展示 3.1 望海潮文化节 介绍望海潮文化节的活动内容和意义,让学生们了解到如何通过文化活动的方式推广和传承《望海潮》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3.2 望海潮音乐会 介绍望海潮音乐会的表演形式和内容,让学生们感受到这首歌曲的音乐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了解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和价值。 四、总结 4.1 总结回顾 通过问答形式回顾本次关于《望海潮》的经典PPT课件的内容,让学生们加深对这首歌曲的认识和了解。 4.2 思考问题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 1)你们认为为什么《望海潮》能够成为经典? 2)你们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望海潮》这一重要的文化 遗产? 3)你们学到了什么? 五、结束语

望海潮ppt课件一等奖

望海潮 《望海潮》,词牌名,秦观、王恽、柳永、曹冠等均有写。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也有于过片(下片的起句)二字增一韵的。以此作为词牌名的词还有秦观的《望海潮》、黄岩叟的《望海潮·梅天雨歇》等。 1词牌格律 【定格】 平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中仄,平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注】中——可平可仄;斜体字——韵字 前片第八句有作“仄仄平仄仄”为上一、下四句式,后片结尾作“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者。亦有前片第四句作“平平仄仄”,后片首二字增一韵者。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望海潮ppt课件一等奖

望海潮ppt课件一等奖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本词是一首投献词。柳永自诩为“白衣卿相”,心里不屑浮名,却始终在在科举门前徘徊。所以所谓的“白衣卿相”也不过是在不得志时的牢骚罢。也难怪,祖上世代为官,本是清嘉的世族弟子,怎甘心似七仙女下凡般,一下子就抽去那根仙骨,堕入凡间呢。所以,柳永会选择投献也就不足为其了。对于投赠的对象,历史上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孙何(那时柳永大致20岁),二是孙沔(那时柳永年近七旬)。对于这两种观点,我更倾向于前者,年近七旬的柳永,在经历过仕途的险恶之后,以他的脾性是断然不会再想出仕的,投献有何用?而20岁的柳永,偏偏少年,正是意气风发时,对仕途总有自己的雄心,本词气势磅礴,文笔高华,语气夸张,意境开阔,更像出自少年人之手。 这首词是长调,也充分发挥了铺叙的特长,既可总叙,又可分写;既可粗笔勾勒,又可细笔描摹,极尽铺张排比之能事。

初读完词,眼前似乎出现一幅幅图画,纷沓而至,而且每一幅画都各有其妙,耆卿用视野的转换,又用色彩明丽的词语,二者相辅相成,勾勒出杭州的盛况。词一开始,就绘出了“杭州鸟瞰图”,杭州被置于整个长江下游的巨幅图画中,犹如一颗明珠,熠熠生辉。然后把目光收回至杭州城内的“十万人家”,是一副充满富庶气象的“都市全景图”,该图犹如写真的水墨画,画出人间天堂的胜景。继而柳永把目光转到郊外的钱塘江,一幅写意的“钱塘潮涌图”又赫然出现。上片的最后,又把笔触伸到繁华热闹的街市,珠光宝气,绫罗满眼,是一幅“市场繁荣图”。下片首先把“重湖”“叠巘”作为背景绘出,是一副“湖山全景图”,然后重点细笔摹山中桂花和水中荷花,又是杭州著名的“四时光景图”;徜徉于湖上泛舟的是“嬉嬉”之渔翁和采莲女,他们昼夜笙歌不息,是杭州的“市民游乐图”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下片的最后是“太守宴游图”,有世俗的快乐,又有文人雅致风流。

语文必修四 柳永《望海潮》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 望海潮(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解释】 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令稽为三吴。钱塘,旧属吴郡。都会:大都市。 风帘:挡风的帘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堤:钱塘江防潮汛的大堤。 怒涛:汹涌的潮水。 霜雪:比喻浪花。 天堑(qiàn):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 珠玑:泛指珍宝等珍贵商品。 盈:充满,言其多。 重湖:这里指西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称重湖。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嘉,一般作“佳”。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这里泛指乐器。 泛夜:指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莲娃:采莲的姑娘。 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旗帜。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多代指中书省,这里泛指朝廷。 【解析】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带给人们的美感也是多样的,或壮美,或柔美,词人面对不同的美景,也会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婉约词风著称的李清照面对壮阔的大海,写下了那首以豪放著称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婉约派正宗的柳永在钱塘观潮、西湖览胜的时候,自创新曲,谱写了这首风格豪放的《望海潮》。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有许多诗人、词人曾经歌咏过这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柳永的《望海潮》赏析

柳永的《望海潮》赏析 柳永的《望海潮》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永《望海潮》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一 《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

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重湖叠山献”,“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今天,我们读这样的词作也不应求之过苛,甚至指责他“掩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贫富悬殊”,而是应当从词里所提供的画面中去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由来已久,这并非溢美之词。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是相当成功的。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前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

《望海潮》PPT课件

《望海潮》PPT课件 望海潮——柳永课前准备请拿出你的学案、双色笔、草稿纸和练习本,还有你的100%的热情!别忘了带着你的好心情!全力投入会使你与众 不同你是最优秀的,你一定能做的更好!写作背景简介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教科书“资料信息”所录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的一段记载,说 是写来送给当时钱塘的长官孙何的。从本词的实际内容看,送给杭州的地方长官是切合的。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 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宋真 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 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 前往见面。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齐读课文诵读提示: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②上阕写 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 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诗词赏析上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

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总括钱塘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如 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居民区的繁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PPT模板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moban/PPT素材: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sucai/PP T背景: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beijing/PPT图表: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tu biao/PPT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xiazai/PPT教程:www.1p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powerpoint/资料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ziliao/范文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fanw en/试卷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shiti/教案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jiaoan/PPT论坛:www.1pp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PPT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 n/语文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yuwen/数学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yingyu/美术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kexue/物理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wuli/化 学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huaxue/生物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dili/历史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77575.html,/kejian/lishi/高 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雪霜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边广阔无涯。钱塘湖的雄伟壮丽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市场上陈列着珠 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豪华。人民富有钱塘“好景”:地理形势优越东南形胜历史悠久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居民区繁华烟

《望海潮》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 《望海潮》是柳永的一首传世的豪放佳作,主要描绘了杭州的优美秀丽的自然风景。前片主要勾画出钱塘的“形胜”与“繁华”,以及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悠久。“三吴都会”交代地理位置重要,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自古繁华”突出了历史悠久,接着是街巷河桥的美丽和繁华之地居民住宅的雅致,雅到极致大概也只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能描绘其一二吧。“参差十万人家”表现都市的繁华,柳永此时将人与景自然的结合在一起,毫无突兀之感。作者又极尽自己豪放之能事,用“绕”、“卷”两个字将古树的成行之态和狂涛滔滔之势渲染的淋漓尽致,一动一静结合的浑然天成,也将要表达的意境勾勒到让读者意犹未尽的境界。 下片侧重写西湖的美景和欢乐的生活,“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概括出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泛夜”“弄晴”互文生义,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嬉嬉钓叟莲娃”钓鱼的老翁依然自得,采莲的童子喧闹嬉戏,一派祥和,接着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不思离去,以烘托西湖之美。整个西湖之美就犹如一幅画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景美,人更美,,这一百零七个字,前片五十三个字,五平韵,后片五十四个字六平韵,读起来清新秀丽,可谓雅到极致。 柳永通篇陈述白描,都会的繁华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全景观再现北宋初年杭州的繁华,俨然一篇浓缩的都邑赋,声韵和谐,结构完整,用字精巧,“烟”、“画”、“风”、“翠”将杭州的如诗如画的精致描绘的如痴如醉,充满激情,气场宏大壮观。以景观社会太平,可谓独具

匠心,范镇说:“仁宗四十二年,镇在韩苑十余载,不能出语歌咏,乃于耆卿词见之。” 柳永以生动明丽的笔墨挥洒杭州的富丽堂皇,流露出对杭州的风水名胜、风土民情的真切体验和深厚的感情。

4-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4.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掌握有关词的发展轨迹。 2.鉴赏本词的语言风格,把握词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3.品评词人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词人的情感状态。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意境,把握情感,培养鉴赏能力。 难点:体会两首词的声韵之美。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盛景,四股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的景致。美的画面没得比跳美的神韵,美的音律美不胜收,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刘勇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二、写作背景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年轻时的作品。据说,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

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便写了这首词投赠他。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三、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柳永一生在政治上抑郁不得志,却独以词著称于世,他常出入坊间,为乐工歌伎填写歌词,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之说,足见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打破了唐五代词描写男女情思的框子,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家,广为流传。有《乐章集》传世。 四、题目解读 “望海潮”,词牌名,一百零七字,双调,上片五平韵,下片六平韵,一韵到底。也有于过片(下片的起句)二字增一韵的。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第二部分: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六、全文分析 1.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明确: 词作极力赞扬了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百姓生活之富裕安宁。作者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表现了“钱塘”的繁华。

2023年《望海潮》教案

2023年《望海潮》教案 2023年《望海潮》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宋词的常识和词人柳永的有关成就贡献,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2、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3、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词,提高阅读诗歌阅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吟咏,体会本次的音韵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送出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内容和情感,并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难点:品读语言,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盛景,四股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的景致。美的画面没得比跳美的神韵,美的音律美不胜收,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刘勇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二、写作背景 《望海潮》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旧两浙转运使孙何,写了这首词赠给他。所以,有人说这是投赠之作(在宋代以长调来写景物投赠之作,当以柳永青年时期所写的这一首词为较早),但词中描写景物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柳永用铺叙的手法,由都会而重湖,由十万人家而钓叟莲娃,层层展开,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北宋前期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富庶的太平景象。 三、作者介绍

《望海潮》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1《望海潮》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 修下册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望海潮》 课标分析 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望海潮》这首词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本课的课文都是宋词,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本词的作者是有“慢词之祖婉约之宗”之称的柳永。本首词柳永却一反以往婉约之风,尽显豪放之态。 学习诗词,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在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这也符合诗歌教学的本质的。为了让学生体会柳永豪放的词风,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反复诵读诗词,品味诗歌语言。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诗歌领会柳永的艺术风格。 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分析把握作者的情感是鉴赏诗歌的重中之重,也是鉴赏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本词的教学目标二设置为: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本课教学目标三是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鉴赏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根据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为: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感受词的意境、情韵,领悟词人对杭州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词中铺陈、点染的写作手法。 教材分析 柳永的《望海潮》这首词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

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阅读经验,提高对诗歌的审美鉴赏与评价能力,,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单元融汇了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诗词名作。《氓》选自《诗经》,《离骚》选自《楚辞》。《诗经》和《楚辞》这两大经典是古典诗歌的源头,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汉乐府继承《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叙事诗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蜀道难》和《蜀相》属于唐诗,这两首诗是唐诗的代表做,作者分别是李白和杜甫;词是古典诗歌的新发展,到了宋代,词境逐渐拓展,技巧日臻成熟。通过本单元的研习,可以增进对古典诗歌体式和源流的了解。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阅读鉴赏”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地位。 《望海潮》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第一篇。《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的承平盛世之景,词人用生动的笔墨,把西湖的秀美、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杭州的富庶、市景的繁华、人民生活的平和安乐绘成一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卷。 本词的作者是北宋词人柳永,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官至屯田员外郎(隶属工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又称柳七、柳屯田。崇安(今福建崇安)人。柳永中了科举,因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宋仁宗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而落榜,柳永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他通晓乐律,熟悉民间乐曲,是北宋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他继承发展了民间和文人词的优良传统,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影响深远。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北宋著名流行音乐人)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

望海潮柳永课件

望浪潮柳永课件 《望浪潮》也是柳永词中宽泛传诵的名篇。钱塘 ( 今浙江杭州市 ) ,从唐朝开始即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城市,到了宋朝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一)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作者,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 2、品尝诗词富裕表现力的语言,领会词中壮阔优美的境界。 ( 教课要点 )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二) 过程与方法 频频吟咏,感觉词的乐律美 ; 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境界美。( 教课难点 ) (三) 感神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觉词的魅力,感觉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育对 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一) 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俗语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名胜 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富裕天堂美名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风采,美的乐律,琳琅满目。今日我们就 经过柳永的《望浪潮》,来领会一下此人间天堂的漂亮风景。( 板书 ) ( 二) 知识累积 1、词的基本知识 ( 见增补资料 )

2、作者简介柳永 ( 约 987——约 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纵不羁,终生落魄。其词多描述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特别擅长抒写羁旅游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形交融,语言平常,乐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必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浪潮》等颇出名。 3、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去京城开封应试,路过钱塘江( 今浙江杭州 ) 。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见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老百姓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见的。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宽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次日孙何就亲身前去会面。因此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获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欣赏。 (三) 整体感知频频朗读 1、请学生听朗诵录音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阻碍,感知粗心 ( 沟通以什么样的语调带 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 ) 3、再读课文 朗诵指导:①感情饱满,适量夸张。 ②上片首句在“繁华”处读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 写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种色彩浓郁的而有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 择性必修下)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宋词的常识和词人柳永的有关成就贡献,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2、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3、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词,提高阅读诗歌阅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吟咏,体会本次的音韵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送出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内容和情感,并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难点:品读语言,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盛景,四股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的景致。美的画面没得比跳美的神韵,美的音律美不胜收,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刘勇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二、写作背景 《望海潮》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旧两浙转运使孙何,写了这首词赠给他。所以,有人说这是投赠之作(在宋代以长调来写景物投赠之作,当以柳永青年时期所写的这一首词为较早),但词中描写景物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柳永用铺叙的手法,由都会而重湖,由十万人家而钓叟莲娃,层层展开,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北宋前

期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富庶的太平景象。 三、作者介绍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题目解说 “望海潮”,词牌名,一百零七字,双调,上片五平韵,下片六平韵,一韵到底。也有于过片(下片的起句)二字增一韵的。 五、层次结构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一.导入: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是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浊浪排空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那么是小桥流水的丝竹管弦。美的笔调,美的画面,美的景致,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二.整体感知 北宋都市的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的诗词,以柳永的?望海潮?为最。古人曾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那么这首词究竟美在哪里呢?听老师泛读,初步体会情感,注意字音和断句。 三.走进文本 1.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个城市? 2.欧阳修曾经也写过杭州的美,展示课件 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写了那几个方面的美? 〔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贸易兴盛〕 3.欧阳修用粗笔勾勒出杭州的盛美概况,对照课文,柳永在上半阕是描写的杭州美在何处?

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找学生发挥想象,扩写一下: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上下错落着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帘幕轻摆,人烟阜盛,怡然安详〕 改动一下:杨柳画桥 “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江上柳如烟燕飞残月天 “烟柳〞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的烟云。珠帘翠幕。或者是水汽“风〞风吹帘动,摇摆轻曳,动静结合。 古诗中也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魏台长乐坊西,画桥倒影烟堤远〞 4.街巷桥边,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挡风的竹帘内,在绿色的帷幕中,高上下低层层叠叠掩映着万千人家。给你什么感觉?〔有气势,场面宏大〕 这三句诗中,以烟柳翠幕为主体来欣赏,那个万千人家就是背景。画面轻灵如水又气势博大。如果以万千人家作为主体,那么烟柳翠幕就是几抹写意的点缀。诗中有画,画就在我们的理解和想象之中,现在脑海中勾勒出这种想象,然后齐读一遍。 5.还有什么让人惊叹的?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望海潮》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

《望海潮》全文赏析

《望海潮》全文赏析 《望海潮》全文赏析 《望海潮》此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其一,结构别具一格,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其二,大量运用对比手法,以昔衬今,极富感染力。 原文: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简析 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赏析 此词不止于追怀过去的游乐,还有政治失意之慨叹其中。有一年早春时节,作者重游洛阳。洛阳这个古代名城,是北宋的西京,也是当时繁华的大城市之一。词人曾经这里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此地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词人旧地重游,人事沧桑给他以深深的触动,使他油然而生惜旧之情,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

起,“误随车”固“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内。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洛阳西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但词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新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平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误随车”出韩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而李白的《陌上赠美人》:“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以及张泌的《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则都可作随车的注释。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浓春。春天的气息到处洋溢着,人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此处“乱”字下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换头“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时间则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见当时的尽情欢乐。西园借指西池。曹植的《公宴》写道:“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曹丕《与吴质书》云:“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又云:“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词用二曹诗文中意象,写日间外面游玩之后,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3.13《望海潮》教案1

3.13《望海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流畅背诵,感知本词描写景物的方法。 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解构诗词内容 本词景物描写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教学策略: 回顾激趣分析巩固拓展运用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一)导语: 《滕王阁序》导入 干谒词的基本内容:赞——谢——愿 (二)、背景介绍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

何。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和自由读,对本词进行整体感知。(试背诵) 2.解构诗词内容 (1)抓关键词、关键句 关键词:形胜繁华 关键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上阕内容解析: 回顾写景的方法:(动静、白描、虚实、五觉、点面结合等) 解析技巧:关键词“类别”“意象”“特点”“手法” (1)内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繁华热闹 (2)内容: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自然形胜 (3)内容: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繁华奢侈 手法:夸张白描动静虚实视觉听觉 4.下阕内容解析: (1)内容: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秀丽幽美 (2)内容: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安乐祥和 (3)内容: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盛大雅致与民同乐手法:夸张虚实动静视觉听觉嗅觉 小结:夸张白描以点带面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五觉结合 6.要求背诵全词 7.可以仿效之处: 明确的目的性;结构的严谨性;写景的层次性;多角度性;选材的典型性。 8.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词风豪放)

柳永《望海潮》赏析全

柳永《望海潮》赏析全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一 《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重湖叠山献”,“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今天,我们读这样的词作也不应求之过苛,甚至指责他“掩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贫富悬殊”,而是应当从词里所提供的画面中去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由来已久,这并非溢美之词。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是相当成功的。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前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除饱满的感情与适度的夸张以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