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介绍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学校现存的问题及现实基础。

1、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引发了一场教育教学的革命,也引起了一系列的反思与探讨。过去,存在着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素质教育的现实;素质教育在具体实践中还不尽如人意的实际;传统教材普遍滞后,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背景等客观现象,给了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启发。

2、近几年来,进入了人口低出生率时期,我校由于历史原因,配置不均衡,学校教学人才不足,教学设备不足,教学质量下降,生源开始减少,班额自然成为“小班”,每班学生在30人以内。现阶段,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并不断推动教育改革。为了充分利用、优化配置这些教育资源,势必为调整班级规模、改进教育环境、实施小班化教育带来了良机,为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带来了良策,也为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良机。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想探索一条适合我校特点的小班化教育之路。

(二)课题界定:

1、小班:指较少班额数下的教学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不同国家、地区、时期的班额数有不同的界说。按当代发达教育小班配置和中国具体情况,一般认为班级学额数以20—30人左右为宜。本课题研究的客体均是不超过24人的教学班。

2、小班教育:指在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班

额减少后,教育活动即会发生变化,教育活动与组织形式在时空上会得到重组;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密度和效度以及师生关系会得到增加或增强;教育教学的方式、内容、策略、技术、评价等都随之变化,并会促进和带动教育理念的更新。

3、小班化教育:在小班配置条件下,是以培养创新意识、能力、精神和以人的发展为本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育活动体系,形成以师生发生多向、充分的课堂交往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体现出合作与交往、强调个性化学习的小班教学特征。

(三)文献综述:

1、美国的小班化教育。国外对于小班化教育的研究较早,并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美国的小班化教育是一种典型。

2、上海的小班化教育。1996年秋开始,上海市选择了12所学校40个班级进行了小班化试点,这些学校分别对小班教育的教室环境、授课形式、教学策略、师生交往、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评价考核等内容进行了专题研究。

3、大连的小班化教育。,大连西岗区教育局在全市率先提出加强“小班化”教育研究,并将71中、实验小学等学校列入“小班化”教育实验点校。实验效果显著。

(四)研究意义。

农村小学原来就是中国教育的“滩涂地”,不但体现在外部设施设备上,还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改变和个体发展的形势等,农村家长要求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学校必须主动求变、主动求发展。争取经过一个阶段

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才会推进学校发展,促使学生成功。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创新点)

1、研究目标:

(1)、经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注重教而忽略学的教学理念,夯实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2)、经过比较研究,摸索出适合本校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形成能够在农村小学推广的教育教学模式。

(3)、经过合作研究,打造高效课堂,整体上稳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一些优秀甚至名教师,为本校的长期发展奠基。

(4)、经过小班化的实践研究,推行本校教育特色项目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本校的教育特色。“精致小班,优质城厢”是我们所追求的办学目标。

2、主要内容:

(1)、构建有效的小班化教学活动方式;

(2)、探索小班教育资源、环境配置;

(3)、构建小班化教学体系;

3、创新点明确。

小班化教学模式和策略研究。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四、研究措施

(一)小班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

研究过程:召开课题组会议、确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内容、进行人员分工、编制调查表格、进行调查研究、硬件资源、软件资源、调查汇总、开展研究、形成文字材料。

研究内容:

1、师资配置

在选配实验教师时,我们让具有5年以上教龄的年轻骨干教师担任这个实验工作,她们年富力强,又有进取精神,能够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有利于实验的顺利开展。这样,既保证了实验教师的年轻化、专业化和高素质,又促进了这些教师的快速成长。

我们还非常重视对这些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让她们全部参加上级组织的学科等培训或教研活动外,还及时、有效、正常地开展了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让她们每月进行相互听课、点评,并向学校开放研究课或观摩课。课后实验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心得,总结布置工作。同时,我们还将实验教师的研究过程编印成《小课题研究手册》进行及时的记录和评价。

2、教室配置

根据学校实际,在实验班教室里,我们利用学校借一些、班级订一些、学生凑一些的方法,开辟了图书角,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如何让教室会“说话”、把教室装扮成一个学习的环境是教室配置的另一个重点。我们在

教室两边的墙壁上贴了一些动画图片、卡通像片、识字图片、名言警句等,合理利用墙体进行熏陶;在教室后面的墙和黑板上,开辟了温馨提示、我的班级我做主、成长足迹、星光熠熠等栏目,努力创设学习气氛;在教室房顶上布置了一些飘带、彩球、小旗等装饰物。这些,都是经过教师自己动手制作、书写、描绘的,既节省了学校开支、又富有学校的特色,还极大地陶冶了学生的学习情操。

根据实验的进展,我们还不定时地调整学生的座位和小组人员,分别尝试了诸如马碲型、茶馆型、秧田型、对称型、丁字型等座位排列方式,并结合尝试成效各班自由选择座位排法,有效地为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提供了情景,促进了实验的成功。

3、电化装备

小班教学除了自身人数少、时空大、交流多、易调控等特点外,还为小班配备多媒体智慧教室,20兆宽带进班级,实现了班班通,家校通。有利地促进了新课程与小班化教学实验的开展。

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使用多媒体优质资源平台,要求教师每天坚持使用多媒体进行上课,使得教学做到动静结合、音画搭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便于师生、生生及时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益的提高。

4、课程设置

我们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新课程教学计划和使用规定教材,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大胆探索教学方法,顺利实施新课程。同时,开发传统文化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人文教育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5、管理资源

我们的研究内容是:

(1)、管理体系的探究

①、小班化教育的领导机构。学校成立小班化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业务等部门的负责人任成员。

②、小班化教育的指导机构。学校成立小班化教育指导小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业务部门(教务处)负责人任副组长,部分骨干教师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同时,结合平衡班少、同年级课任教师少的特点,以学段为单位组织备课组,开展校本教研等活动。

(2)、管理制度的探究

我们主要探究了《小班化校本教研制度》、《小班化教学常规管理》等的建立。

(3)、小班化校本研训管理的探究

①、小班化校本研训方式的研究。针对学校规模小,平行班少,教研组功能欠缺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探究了符合学校特点的可行的校本研训方式。

A、参与互动式。

教师的“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培训的主旋律。师徒结对。

B、研训一体式。理论学习与科研培训相结合,制定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评价方案,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年度考核、晋级三挂钩。

C、请进来、走出去。

②、小班化校本研训内容的研究。结合学校实践情况,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和教师发展的需求,针对新课程改革小班化教育的改革的需要,认真寻求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研训内容,积累独特的校本研训素材。

③、小班化研训管理的研究。围绕新课改程革与学校课题研究两大主题,合理组织,加强管理,形成自己的特色,努力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6、课堂资源

(1)师生关系。小班化班级学生人数少,更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尊重、交流的师生关系。

(2)教学气氛。小班化学生少,活动分组少,交流便利,让学生动手探究的时空增大,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3)教学素材。适当变更教材的呈现方式,合理组织或设计练习,充实教学素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评价资源。

(1)、增加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小班化班级学生少,课堂有效时空大,学生受教师平均关注的时间增多,采取多种形式的有效评价的概率增大,为教师选择各种评价手段提供了可能。

经过本课题的探究、尝试,我们提出以下可供参考的评价手段:

①、过程评价②、组内评价③、即时评价④、个案评价⑤、自我评价⑥、综合评价⑦、师生合评

(2)、开发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的确立至关重要,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关系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关系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

①、有关教师的评价②、有关学生的评价

(3)、探究有效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有很多,能够因人而异、因校而异、因地区而异,本课题也作了一些研究,具体在下面有关“小班化教学有效评价方式的研究”中再作仔细介绍。

(二)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环节模式:前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后测五步教学模式

变式模式:预习-前测-取舍-探究-后测

时间模式:2020模式

(三)、小班化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方式构建的研究

研究过程:确定研究内容、结合小班化和学校特点,制订研究计划、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合理构建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方式、与校内大班教学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小班课堂教学的优势、采用互上研究课形式,开展小班化教学有效方式的进一步探究和落实、形成书面材料。

研究内容:

小班教学因班额的减少,座位编排的灵活,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密度,更能关注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别情况,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小班教学为生动活泼、主动积极、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方式创造了条件。

1、课堂教学相关因素的探究

(1)、教学气氛的营造

教学气氛的营造除设计布置各种适合学生发展的班级环境,使教室布置更趋现代化、动态化、家庭化、情趣化,挂上一些学生的作品外,还要经常更换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新用语,运用教师丰富的教学体态语言,创设

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时空。

(2)、组织形式的探索

我们在发挥班级人数少这一群体优势的同时,全面渗透分组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新理念,从组织安排的角度,对时间、空间和人数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利用,力争实现全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最佳组合,大胆采用五官体验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鼓励教学法、师生交融教学法、活用资源教学法、动手操作教学法、留有余地教学法等全面实施新课程。

(3)、课堂教学的高效

实验老师根据小班化的特点,做到了备课备到每个学生,实行全班、分组、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加学生实践和施展脑、五官、手、足和身体功能的机会,把课堂的时空交还给学生;作业实行面改、经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集体反馈、个别指导修正、无书面回家作业,追求作业的有效性;实行无级考试,学生若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能够再考,直到满意为止,积极谋求评价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但强调学科学习,也强调养成教育,强调健康的情感和发挥潜能,做到多和孩子们在一起,使教学相长的原则落到实处,尽最大限度地获取课堂效益。

(4)、教学策略的运用

我们课题组成员结合小班化的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听课评课等活动,进行了大胆的教学策略尝试,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出了如下一些具有小班化特色、行之有效的策略:

A、参与合作教学策略。小班化能够让学生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差异参与;能够让教师有更多机会尝试以形式、内容、表示方式等编制小组,探

索小组学习进程模式和师生合作评价方式,探求最佳合作方式。

B、分层教学策略。小班化有足够的时空能够对学生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所获。

C、兴趣教学策略。寓教于乐,既注意乐中学、更讲究学中乐,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从乐学到爱学。

D、自主教学策略。小班化更有利于开展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活动。

E、互动教学策略。小班化班级给学生腾出了更多的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往、和谐互动的教学机遇。能够为学生多提供活动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让她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发展个性,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F、创意教学策略。小班化本身的创意性给学生带来了创造和实践的时机,班级教学环境的优势也可能会令学生产生更多的创意。

G、评价教学策略。小班化为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提供了平台,如:即时、多元、多次、分层、无级、激励、形象、自我、集体、交互评价等,改变原来只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情感、价值观、学习过程等的评价较少的做法,让评价不但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积极提高和发展。

H、多媒体教学策略。小班化班级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的配置,拓展多媒体交互式的教学,使教学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和信息化。

2、小班化课堂教学相关方式的探究

小班化教学与大班教学在教材、师资、设备配置、管理等方面差别虽然

不大,但小班化具有班级人数少、教学时空大等优势,为小班化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小班化相关研究提供了素材。我们课题组在开展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对以下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

(1).课题探究式

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但它是极有创新意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也称作“探究式学习”,“研究学习”,“任务式教学”。具体做法一般是确定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设计解决此问题的方案,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写出小论文,并解决这个问题。说得通俗一点,实际上这是把培养研究生的思路用到基础教育中,或者说从小就把每一个孩子当科学家来培养,让每个孩子早早地找到研究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感觉。真正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2).自主自学式

在未来的教学方式中,如果说课题探究式是最新颖的,那么自主自学式可能就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的主流还是“我说你听”,当教学方式的主流变成“你学我帮”(以自学为主)的时候,我们就能够说,素质教育已经真正走进课堂了。

其实课题探究式的学习也是自学。自主自学式学习中的“自学”与课题探究式学习中的“自学”区别就在于,自主自学式学习所学的题目是课内的,而课题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常常是课外的、生活中的。

(3).讨论合作式

我校将小白板引入课堂,有组长,有发言,有记录,有汇报,分工明确。小班化教学由于分组少,一般会在4至6组之间,这样,教师就能够在教室中随意穿梭,随机调控学生间的讨论合作的有效进行,了解讨论合作的

实际进展,及时给予帮助、指导,让学生获得讨论合作的真实结论,形成讨论、合作交流的有效学习氛围,提高讨论合作的效率。

我们觉得,课堂讨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需要讨论再讨论,不需要讨论就不要讨论。

B有不同意见再讨论,没有不同意见就不要讨论。

C有真问题再讨论,没有真问题别讨论。

(4).教师讲解式

我们经过在小班化实验中尝试后以为,真正合格的教师讲解式教学方法,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A量少用讲解法,实在需要用时,要惜话如金。

B讲解应该是教师的发言,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注入。

C讲解应该展示教师的思考过程,而不光是结果。

D讲解不一定求其系统。系统不系统,不看教师的讲解,而要看学生脑子里知识的实际状况。

E讲解时必须注意学生表情。

讲解的方式能够穿插在课题探究式、自主自学式、讨论合作式的教学方式中间进行,也能够单独上讲解课,这要视情况而定。教师在非讲不可的时候,也一定要不要忘记学生是有情感的活人,不是录音机,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讲解的正面作用,避免它的负面作用。

(5).前测后测式

备课要备前测、后测题目。学校明确提出,备课要备前测题目。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判断,教师在课前对前测题目做好设计,严格控制题目数量,课初实施检测,快速批改后决定当

课内容如何取舍,对80%以上学生已会的知识,教师完全能够不讲,直接进入预设的其它环节,20%以下学生的问题可经过课堂或课后个别辅导完成,而这一调整必须基于课堂前测。后测是加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课后也能够上拓展练习课,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成绩。

(6)两只红笔式

首先是教师一支红笔进课堂。我们的做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现场批阅,批阅人数和批阅形式根据时间及授课内容而定,在保证批阅质量的基础上,批阅的覆盖面越广越好,随练随批,及时指导学生改正,教师的“批”与学生的“改”同步进行。这种做法,督促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关注每一个人,审视前20分钟的授课情况;督促学生课堂上及时练习,提高当堂习得和记忆效果;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讲授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其次是学生一支红笔进教室。我们要求学生,所有练习,只要出现错误,必须用红笔修改,教师不能够直接给学生指出或标明错在哪一步,学生自己查找,详细改正,教师做最后的验收,使每一个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修改问题习惯。

五、研究成果与反思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本课题的研究又告一段落,基本收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也初步确立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小班化教学方式,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有关小班化教育资源的探究和管理、小班化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方式的构建、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小班化教学有效评价方式的研究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也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可能还会对教育行政决策、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等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认为本课题的

研究是基本成功的,所取得的成效也是真实的。

当然,本课题研究也肯定带来一些值得反思和探讨的问题,如:

1、本课题仅局限于本校的新课程与小班化研究,可能存在一些片面性。

2、研究过程中缺乏专家的指导,可能缺少理论性。

3、新课程和小班化实验普及的时间不长、地域不广,需要再作一些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果,便于推广和利用。

4、可能新课程与小班化教学还需要更好地进行磨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