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方案

2020年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方案
2020年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方案

2020年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0年通过开展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建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推广基地”100个以上,集成示范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各推广基地率先实现养殖尾

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辐射带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取得新进展,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研究制定适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系列标准和操作

规范并汇编成册。

二、重点任务

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推广,从我部筛选的5项典型技术模式或其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中选择,积极稳妥推广。沿海地区每省(区、市)建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推广基地5个以上(天津、上海市可自行确定数量);内陆养殖重点地区,每省(区、市)建立推广基地3个以上;其他地区每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推广基地2个以上。

(一)池塘底排污尾水处理技术模式。通过对传统养殖池塘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残饵粪污收集及尾水达标排放。在养殖池塘底部修建排污设施,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含残饵、粪便等有机颗粒废弃物的尾水排出池塘,经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或达标排

放。

(二)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对养殖尾水进行多级处理后再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尾水设施总面积占养殖总面积较大的应建立“四池三坝”,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生态沟渠—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过滤坝—生物净化池—过滤坝—洁水池”;养殖投入较少的品种,可采用“四池两坝”的治理模式。

(三)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技术模式。通过在人工湿地上建立人工水生态系统,利用内基质、植物、微生物等协同作用,经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处理,达到去除或消减尾水中污染物的目的。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湿地以及沟渠型人工湿地,

可单独或组合应用,构建人工湿地—水产养殖复合系统。多级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四)“流水槽+”尾水处理模式。该模式是在池塘、稻田(非基本农田)田埂或环沟中集中或分散建设标准化养鱼流水槽,与池塘或稻田形成一个闭合的良性生态循环

系统,实现“一水两用、生态循环”。

(五)工厂化循环水处理技术模式。通过对养殖尾水进行物理过滤、生物净化、杀菌消毒、脱气增氧等一系列处理后,把养殖尾水中的有害固体物、悬浮物、可溶性物质和气体从水体中排出或转化为无害物质,并补充溶氧,使全部或部分养殖尾水得以循环

利用的处理技术。

三、工作措施

(一)科学选择推广基地。依托“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推广基地”和国家级

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或其他有条件的养殖单位,科学选择推广基地,以代表性强、技术力量雄厚、工作基础好、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环境优美为标准,具备可展示、可

观摩、可培训等功能,遴选一批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推广基地。

(二)改进模式制定规范。以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联合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等,打造一批符合本地产业实际,有特色、效果好、可复制推广的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总结梳理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成果,对成熟的技术模式进行总结,研究制定一批技术

标准和操作规范。

(三)积极开展示范推广。由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牵头,以推广基地为样板,通过科技咨询、技术培训、交流研讨、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示范推广先进的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充分发挥推广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技术模式的普及率,促进养殖尾水技

术模式广泛应用。

四、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3-4月)。各地制定本辖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重点任务清单,细化落实举措,明确责任部门和分工,启动宣传动员和工作部署。

(二)推广基地遴选和技术模式示范推广(4-10月)。有关省级水产技术推广机

构牵头,开展推广基地遴选、集成熟化技术模式,对推广基地技术模式进行改进完善。各地通过科技咨询、技术培训、交流研讨、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技术模式示

范推广。

(三)总结阶段(11-12月)。各地进行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总体情况、取得成效、典型案例、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建议等。

养殖废水处理方案

养殖场废水处理方案养殖场废水如何处理 养殖废水主要包括动物尿液、部分粪便和养殖栏冲洗水,水中富含氮、磷、有机物、高悬浮物,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养殖场污染物的污染成分极为复杂,见表2-2。主要包括:氮、磷等水体富营养化物质;氨气、硫化氢、甲烷、甲醇、甲胺、二甲基硫醚等恶臭气体;铁、锌、锰、钴、碘等矿物元素;铜、砷、汞、硒等重金属物质;抗生素、抗氧化剂、激素等兽药残留物;大肠杆菌、炭疽、禽流感、五号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病菌。下面由台江环保为你推荐养殖场废水处理方案,了解下养殖场废水该如何处理。 养殖场污水处理的模式演变 第一代处理工艺:厌氧-还田模式 粪便污水还田作肥料是一种传统的、最经济有效的处置方法,可以使粪尿污水不排向外界环境,达到零排放。分散户养方式的粪污处理均是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模式适用于远离城市,经济比较落后,土地宽广的规模化猪场。养殖场周围必须要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便污水。要求养殖规模不大,当地劳动力价格低,大量使用人工清粪,冲洗水量少。 在美国,粪污还田前一般不经过专门的厌氧消化装置进行沼气发酵,而是贮存一定时间后直接灌田。由于担心传播畜禽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畜禽粪便废水经过生物处理之后再适度地应用于农田已成为新趋势。德国、丹麦、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则是将粪便污水经过中温或高温厌氧消化后再进行还田利用,这样可以达到寄生虫卵和病原菌的无害化。 国内一般采用厌氧消化后再还田利用,这样可以避免有机物浓度过高引起烂根和烧苗,同时,经过厌氧发酵,可以回收能源—甲烷,并且能杀灭部分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 第二代处理工艺:厌氧-还田模式 养殖废水经过厌氧消化处理后,再采用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或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系统对厌氧消化液进行后处理。适用于离城市较远,经济欠发达,气温较高,土地宽广,地价较低、有滩涂、荒地、林地或低洼地可作废水自然处理系统的地区。规模化猪场规模一般不能太大,对于猪场而言,一般年出栏在5万头以下为宜,以人工清粪为主,水冲为辅,冲洗水量中等。 第三代处理工艺:厌氧-好氧处理模式(工业化处理模式) 厌氧-好氧处理模式的养殖场水处理系统由预处理、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后处理、污泥处理及沼气净化、贮存与利用等部分组成。需要较为复杂的机械设备和要求较高的构筑物,其设计、运转均需要受过较高教育的技术人员来执行。 厌氧-好氧处理模式适用于地处大城市近郊,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规模化猪场粪污的地区。采用这种模式的养殖场规模较大,一般出栏在5万头规模以上,当地劳动力价格昂贵,主要使用水冲清粪,冲洗水量大。 第四代处理工艺: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工艺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试验

《水产养殖》2019年第3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既是推动水产养殖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渔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通过对传统南美白对虾养殖塘进行生态化改造,建设生态沟、沉淀池、 生物滤池、生物净化池等设施,运用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技术,建立尾水处理系统,实现养殖尾水净化,取得了良好效益。现将试验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条件 试验在平湖市高新天华水产专业合作社进行,该基地水源充足,进排水通畅,远离工农业污染,供电充足,通讯、交通便捷,面积60×667m 2。1.2处理原理 养殖尾水依次流经生态沟、沉淀池、生物滤池、生物净化池,通过水生植物吸收、沉淀吸附、微生物降解等作用,降低COD 、氨氮、总磷、总氮等含量,实现净化处理。 1.3处理设施建设 1.3.1生态沟对原有排水渠道进行改造, 在沟内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水生植物,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对养殖尾水进行初步处理,并将养殖尾水汇集至沉淀池。生态沟长×宽为587m ×2.5m ,水生植物种植面积占比约为50%。 1.3.2沉淀池生态沟出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在沉 淀池内进行沉淀分离, 并在沉淀池中种植菱、睡莲、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以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盐。沉淀池长宽高为50m ×50m ×3m ,水生植物种植面积500m 2。 1.3.3生物滤池生物滤池由沉淀池和生物净化池之间的塘埂改造而成,在池体内填充碎石、卵石、焦炭、煤渣、塑料蜂窝等滤料。通过滤池过滤及附着 在滤料表面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尾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污染物进行深度处理。生物滤池长宽高为22.50m ×4.50m ×2.35m 。 1.3.4生物净化池在生物净化池内移植轮叶黑藻、空心菜、野茭白等水生植物800m 2,进一步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同时每667m 2配备0.5 kW 叶轮式、 水车式增氧机,放养规格为15尾/kg 的花鲢20尾、 白鲢80尾,滤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生物净化池长宽高为70m ×50m ×3m 。1.4养殖生产 1.4.1第一茬养殖2018年4月20日,引进体长约0.5cm 的南美白对虾苗150万尾,在大棚内进行淡化培育,30d 后疏养到各池塘进行养殖,养殖面积35×667m 2。养殖过程中,投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坚持定质、定点、定量、定时“四定”投饲原则。定期监测池塘水质,科学使用生石灰、沸石粉、有益微生物制剂等消毒水体、调节底质水质。坚持“预防为 主、 早防早治、综合防治”的病害防控原则,定期添加维生素C 、大蒜素、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提高虾体抵抗力。7月11日起用地笼网分批起捕,8月10日第一茬养殖结束。 1.4.2第二茬养殖7月18日起, 放养南美白对虾苗250万尾,养殖面积49.5×667m 2。养殖过程中的投饲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控等日常操作同第一茬养殖。根据市场情况和生长规格,9月21月起陆续起捕,至10月30日全部起捕上市。1.5尾水监测 1.5.1监测水质指标养殖过程中只添水、不排水,第一茬南美白对虾养殖结束后经原位水质调控处理后用于第二茬养殖;第二茬养殖结束后产生的部分尾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其余留存在沉淀池、蓄水池可用作下一年度养殖用水。外排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试验 王甘翔,彭頔,杨庆,赵建平,宋之琦,马荭,沈佳健 (平湖市渔业技术推广与海洋资源服务中心,浙江平湖314200)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9.03.009 技术与经验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方案(2020)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方案(2020) 为改善二号闸区域水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绍兴市杭州湾沿岸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根据市政府《关于二号闸区域水环境治理推进工作的协调会议纪要》(〔2020〕5号)及《二号闸区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方案》(绍市环发〔2020〕15号)要求,确定绍兴朱氏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绍兴冠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绍兴锦华生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为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制定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方案》,现已通过论证,予以印发,请抓好落实。 【此页无正文】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5月27日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方案 根据市政府《关于二号闸区域水环境治理推进工作的协调会议纪要》(〔2020〕5号)及《二号闸区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方案》(绍市环发〔2020〕15号)要求,为加快推进二号闸周边区域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实现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Ⅲ类水质标准排放,特制定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方案。 一、总体目标 围绕有效改善二号闸区域断面流域水质状况,年内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的目标,精准施策,协同治理,通过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提升,提高养殖尾水处理池和养殖场区绿化占比,使养殖池塘集中连片,塘形规则,设施完备,养殖场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养殖尾水处理能力得到提升,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二、建设内容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方案选择具有较大规模、辐射示范作用较大、养殖技术水平较高、权属类型代表性强的3家养殖主体实施,分别是绍兴朱氏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权属上虞围垦局)、绍兴冠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权属汤浦镇长山新村)、绍兴锦华生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权属沥海街道)。项目实施总面积2985亩,其中,改造提升养殖池塘面积1850亩,新建尾水处理池面积742亩,分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洁水池,其比例约为45:5:10:40,沉淀池与曝气池、生物净化池与洁水池之间建过滤坝,建设苗木绿化面积142亩。 1、绍兴朱氏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项目。规划面积565亩:①养殖池塘。平整改造池塘面积400亩,每口池塘面积约7亩。②尾水处理池。新建养殖尾水处理池面积42亩,分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洁水池,其比例约为45:5:10:40,沉淀池与曝气池、净化池与洁水池之间建长8米宽2米过滤坝。③道路。养殖场区内建设东西向主路1条长500米,宽6米;南北向支路1条长800米,宽4.5米,采用C25砼路面厚

2020年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方案

2020年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0年通过开展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建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推广基地”100个以上,集成示范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各推广基地率先实现养殖尾 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辐射带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取得新进展,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研究制定适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系列标准和操作 规范并汇编成册。 二、重点任务 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推广,从我部筛选的5项典型技术模式或其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中选择,积极稳妥推广。沿海地区每省(区、市)建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推广基地5个以上(天津、上海市可自行确定数量);内陆养殖重点地区,每省(区、市)建立推广基地3个以上;其他地区每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推广基地2个以上。 (一)池塘底排污尾水处理技术模式。通过对传统养殖池塘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残饵粪污收集及尾水达标排放。在养殖池塘底部修建排污设施,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含残饵、粪便等有机颗粒废弃物的尾水排出池塘,经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或达标排 放。 (二)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对养殖尾水进行多级处理后再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尾水设施总面积占养殖总面积较大的应建立“四池三坝”,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生态沟渠—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过滤坝—生物净化池—过滤坝—洁水池”;养殖投入较少的品种,可采用“四池两坝”的治理模式。 (三)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技术模式。通过在人工湿地上建立人工水生态系统,利用内基质、植物、微生物等协同作用,经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处理,达到去除或消减尾水中污染物的目的。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湿地以及沟渠型人工湿地,

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Open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水产研究, 2020, 7(1), 1-7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33362829.html,/journal/ojfr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33362829.html,/10.12677/ojfr.2020.71001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Tail Water from Factory Farming of Marine Fish Xiaobo Liu*, Tihong Cao, Zhongquan Wang, Zhiwei Xiang, Wei Chen# 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handong Marin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Institute, Yantai Shandong Received: Jan. 6th, 2020; accepted: Jan. 28th, 2020; published: Feb. 4th, 2020 Abstract The tail water of aquaculture is one kind of waste water which contains a lot of residual bait and feces. It is rich i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it is easily to cause water eutrophication and sec-ondary ecological problems if tail water discharged into water environment directly. Factory aq-uaculture of marine fish is one of the encouraged aquaculture methods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fishery development (2016~2020). However, due to the high intensification,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farming tail water are higher.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the tail water from the factory, it was summarized on the common technolo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tail water,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technologies are also analyz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Marine Aquaculture,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Tail Water, Treatment 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 进展 刘晓波*,曹体宏,王忠全,相智巍,陈玮#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烟台 收稿日期:2020年1月6日;录用日期:2020年1月28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4日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浅谈珠三角地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现状及生态治理技术

浅谈珠三角地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现状及生态治理技术 发表时间:2019-08-13T11:56:09.7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周宾龙[导读] 摘要:在我国珠三角地区,水产养殖行业随着市场的需求日益发展壮大,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在。 佛山市碧沃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在我国珠三角地区,水产养殖行业随着市场的需求日益发展壮大,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在。高密度的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和残饵,导致养殖水体恶化,影响养殖鱼类健康,污染物浓度高的养殖尾水体排入外河,导致养殖区河道出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在研究适用于珠三角地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过程中,结合了物理和生态结合处理的技术手段,先将养殖尾水先进行过滤和沉淀处理,再进行微生物氧化分解,最后进行综合生态净化,处理达标后进行循环利用,有效控制水产养殖尾水对外河道水质的影响。在现行的环保理念与势态下,需要改变目前的水产养殖尾水直排的状况,从经济和实用性方面出发研究适用于珠三角地区的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技术推广使用。 关键词:水产养殖尾水;水处理;有机物;氮;磷 1 珠三角水产养殖现状 水系发达的珠三角区域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各种名特优经济鱼类,品种种类多达数百种。在珠三角地区的水产养殖按照不同的养殖方式,可分为池塘养殖、滩涂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网箱养殖等,其中养殖数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属池塘养殖。 珠三角地区的养殖品种最初以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为主导,并搭配以鲤鲫鳊鲮等大宗淡水鱼类品种形成主流养殖模式,进行多品种混养、套养、轮养。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近年来珠三角的养殖更多的转至养殖高档且具特色的水产品种,例如鳜鱼、鲈鱼、叉尾鮠、鳗鱼、黄颡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以及龟鳖类等,大多养殖以肉食性和杂食性品种为主的高密度养殖模式,带来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养殖尾水污染问题。 2 水产养殖污水来源 珠三角地区的水产养殖在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但该地区一直被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问题所困扰,含高浓度污染物的养殖尾水肆意排放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使得养殖池塘外河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经常出现水华爆发或者水质发黑发臭等问题。 高密度的养殖过程中,原有养殖水体中的营养和饵料非常有限,无法满足高密度养殖生产需要的物质能量,需要大量的投喂人工饵料和渔用肥料来保证养殖鱼类的生长需要,然而在人工大量投喂外源营养物的情况下,将会出现只有部分营养物质被用于养殖对象的生长,未被吸收部分形成粪便排入养殖水体中,吃剩的残饵也直接沉底转为底泥。 杨逸平等报道人工投喂饲料过程中,饲料中的氮只有 20%—25%被养殖动物吸收和利用,磷也只有 25%—40%被养殖动物吸收和利用,不同的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其余的氮和磷将会以类粪便或者代谢物的形式进入养殖水体中。未被利用的这部分氮、磷和其他有机污染物是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将导致养殖水体水质指标快速升高,严重危害水产动物健康生长。 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为了防治病害,会经常使用一些化学药物。如经常使用杀菌剂、杀虫剂、杀藻剂、除草剂等化学药物,更有甚者将人用药物用于养殖对象的疾病防治。再加上高密度的养殖过程也经常出现水质恶化和疾病泛滥等问题,渔药的滥用也很难避免。残留的药物进入养殖水体,也将变为污染来源。 引起水质国内外学者针对养殖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期开发出实用的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和工艺。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在水产养殖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在现行的环保事态和压力下,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及研究备受关注。珠三角地区的水产养殖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或者养殖模式升级,加大环保投入,在保护水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养殖作业,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两条腿一起走,这样的模式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3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 水产养殖污水成分相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而言较为简单,水产养殖尾水的两个明显特点是污染物含量低和水量大等。一般情况下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氮、磷、悬浮物和病原体等是养殖尾水处理的重点。 现行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包括沉淀及过滤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包括生物膜处理技术、活性污泥处理技术等)、水生动植物净化技术等。从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角度考虑,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可以选择前端使用物理的过滤加沉淀技术,再进过微生物处理技术和水生动植物净化技术,将养殖尾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滤除或分解,降低水质指标,进行循环使用。以上处理方法和技术都可通过对现有池塘进行改造或者利用养殖片区的少部分池塘进行改造即可,不需要建设钢筋混凝土处理池和增设一体化处理设施等大型建设,后期的运营维护也较为简单,养殖户可自行完成,费用低。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处理系统建设面积占总养殖池塘面积的 6-10%,且需要建设以下基本相关处理单元。 3.1 过滤系统 常用的过滤系统主要由滚筒过滤装置和过滤坝(池)两部分组成。养殖尾水先提升或自流进入滚筒过滤装置对较大颗粒(粒径大于0.5mm)的污染物质进行初步过滤清除,然后再流经过滤坝(池),过滤坝(池)过水横截面一般呈 U 型,过滤坝(池)墙体通水部分结构用多孔砖砌成。过滤坝中间填充各种填料,如毛刷、聚酯填料和陶粒等填料。 水流通过多孔砖流进 U 型填料区,将颗粒污染物进一步截流和分解。如 Ridha等(2001)应用塑料制成的生物过滤填料对罗非鱼循环养殖系统废水过滤处理取得了很好的净化效果。 3.2 沉淀系统 沉淀处理系统一般占总处理系统面积的 30-40%。水产养殖尾水经过过滤处理后进入沉淀系统中,沉淀系统主要通过建设沉淀池,并设置斜板和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让水体中的悬浮物加速沉淀净化,通过接触作用和浅池沉淀机理达到颗粒悬浮物与水分离的目的。 3.3 生物氧化处理系统 养殖尾水在经沉淀系统处理后进入生物氧化处理阶段,生物氧化处理系统建设面积占总处理系统面积的 20%-30%,并需要进行铺膜,防止曝气扰动导致池体出现渗漏。主要由生物填料流化床处理系统、微孔曝气系统组成。生物填料的比表面积大,可附着生长高浓度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可高效降解水体中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质。张海耿利用生物处理池技术对半滑舌鳎工厂养殖化循环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处理池能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保持良好的养殖的水质。

水池塘养殖的环境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水池塘养殖的环境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目前,淡水养殖业是我国渔业发展中的重点,其产量在水产养殖中逐年呈上升比率,淡水养殖作为水产养殖中的重点,过去传统的密集型养殖方式暴露了诸多弊端,限制了淡水养殖产业的升级,因此,分析和解决目前淡水池塘养殖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解决措施吗,推进淡水池塘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针对传统淡水养殖中的环境问题略作分析,并结合最近产业研究成果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来分析下其解决之道。 1 淡水吃糖养殖环境问题分析 从目前淡水养殖的局面来看,传统养殖的高密集型所造成的弊端与水体富营养化、氮失衡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三大主凶之一。 传统淡水养殖采用高密度、高投饵率、高换水率进行养殖,对于环境的危害是巨大的,同时近年因饲料投放问题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也是限制淡水池塘养殖行业发展的瓶颈。虽然养殖水平随着技术研究的突破不断提升,单位水体的鱼载力也在提升,但是鱼类代谢与饲料投放的力度也在增加,养殖的高换水率必然会导致污染加重,最终限制行业本身的深入发展。我国以围网养殖和围栏养殖为主要方式对于水体环境的污染是很严重的,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不断加强对水体环境污染的治理,实施“退鱼还湖”等政策,这些必然会继续加重淡水池塘养殖的比率,按照池塘养殖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的比重来看,这种潜在的对环境的污染风险是巨大的,因此,做好淡水池塘养殖问题的环境污染治理,保护好水体资源与鱼类资源,也是淡水池塘养殖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为池塘养殖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氮失衡已经成为了限制池塘养殖发展的瓶颈。目前,淡水池塘水体中的含氮量与含磷量都已经超出了警戒线指标,但是能够支持初级生物循环的有效磷含量却极低,以上两种富营养化的物质无法溶解于水体,只能吸附在淤泥或被重金属络合,这将加重水体负担,加重污染,尤其是现在池塘饲养饵料多使用含氮量较高的有机肥,因此,氮失衡已经成为了必须面对的重要池塘环境问题。氮失衡所带来的危害是内外两个层面的。在内部污染方面,会造成鱼类体内排泄系统和代谢系统失衡,造成过量活动或失去平衡,极易发生昏迷或死亡现象,这对于依靠产量取胜的淡水池塘养殖来说可谓是致命打击。在外部污染上,由于高换水率所排放出来的富营养化水体和氮失衡水体,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将会加剧大范围内的水体污染,成为大环境内环境污染的主因,同时对于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长期的恶劣影响。因此面对以上这些淡水池塘养殖环境问题,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成为了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与重点。 2 淡水池塘养殖问题解决之道 目前,关于淡水池塘生态环境的修复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也成成为立体修复,主要是通过在水体环境中营造立体养殖空间实现对超积累物质的吸收和净化,加强淡水池塘环境内的硝化作用,通过水生植物、蔬菜与细菌的立体分布和作用优化水体内的生物循环,同时还能有实现对多种资源的优化利用,达到产业升级,降低排污系数的目的。异位修复技术的重点主要是对养殖水体的净化处理,提升水体利用和循环率,降低污染。

水产养殖系统的尾水处理方法探析【论文】

水产养殖系统的尾水处理方法探析 关键词:循环水;养殖系统;尾水处理 1水产养殖的尾水 1.1尾水处理现状 目前,水产养殖占全国水产总量的70%以上,产量将近5000万t,在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池塘高密度养殖方式最为普遍。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中,喂养的饵料和养殖生物的粪便会直接排入水体,导致养殖尾水污染情况日益严峻。因此,养殖尾水的处理方式与如何做好养殖尾水的重复利用是水产养殖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水产养殖的尾水处理方式逐渐得到重视,水产养殖的尾水处理得到新的发展机会。 1.2尾水的危害 水中存在着大量的死亡有机体、鱼类的排泄物以及残存饵料的分解物,这些有机物分解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不利于鱼类健康生存的物质。另外,池塘中的大部分

可溶解有机物是细菌的营养物,有机物的增加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有机物的分解还需要消耗池塘中的氧气,长期缺氧导致水质恶化,不利于鱼类的生存和健康生长。一些沉积营养的积累,属于资源的浪费,还会对水产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的污染,影响生物生存。 1.3尾水处理的意义 要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从观念到行动都进行转变,促进水产养殖的尾水处理。循环水系统的引进,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原本使用的自然水域,而且能避免水源污染的进一步扩大。水质的提高为鱼类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进而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2水产养殖尾水的特点和处理途径 2.1特点 水产养殖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以及污损生物。国内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是池塘养殖,在池塘养殖中投喂的鱼类饲料中,有5%到10%未被鱼类食用,食用的部分约有35%左右被鱼类排出体外,饲料的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