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混凝土施工的一点心得体会

浅谈混凝土施工的一点心得体会本文就混凝土的施工方面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标签混凝土;施工;措施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几十年了,建筑工程结构由砖混、钢混、框架到框剪,楼层由一层、多层到高层,回想一路走过的历程感触颇多,下面仅就混凝土施工方面的问题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混凝土混凝土是由水泥、净砂、碎石加水混合而成,原材料的质量和上述三种材料的配合比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建筑产品的质量。
施工中易存在下列问题:1、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严。
(1)对进场的水泥不复试,尤其是小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不稳定。
(2)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混放。
不同水泥品种混用,也同样影响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控制。
(3)砂、石子的含泥量以内。
这是保证砼强度稳定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4)外加剂使用不当。
掺抗冻剂的不抗冻,尤其是计量不准,容易产生事故,如某热电厂锅炉的基础砼中,掺木质素磺酸钙掺量多于规定3—4倍,导致砼坍落度达18mm,石子下沉,混凝土结构不均匀,浇筑后100h仍不凝固硬化,28d的强度不足32%而返工,故混凝土掺外加剂必须认真计量。
2、砼的拌制不规范。
宜按《规范》先到化验室做配比试验后到现场进行现场配合比确定后才能进行施工。
3、搅拌砼不计量。
有了正确的配合比,在搅拌时不计量,混凝土强度还是没有保证。
4、砼要随拌随浇筑。
5、砼振捣不当。
(1)由于砼没有振捣密实,构件的麻面、露面、露筋、鼠洞等缺陷屡见不鲜。
(2)为了确保浇筑质量,必须控制砼每层的下料厚度,一般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实的砼厚度不宜大于400mm,振动头移动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
必须控制不漏振,不少振,不过振,要掌握“快插慢拔”的方法,振捣密实是提高砼构件质量的主要条件。
6、不重视砼构件养护。
砼构件浇筑后需要及时湿养护,使水泥继续水化,因不及时养护或不养护,常造成表面失水而干裂,水泥不能继续硬化,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有风天气失水更快,砼强度一般比养护的要降低30%左右。
养护方法有3种;(1)用塑料膜封闭养护。
浅谈房屋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房屋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当今的房屋建筑领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实、混凝土用量大,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
为了确保房屋建筑的质量和稳定性,深入了解和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至关重要。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通常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 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在房屋建筑中,常见的基础底板、大型设备基础等都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范畴。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混凝土的水化热问题。
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体积较大,热量难以迅速散发出去,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
如果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了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在原材料的选择上需要精心考量。
水泥应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
减少水泥用量也是降低水化热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通过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和料来实现。
骨料的选择也不容忽视,应选用级配良好、粒径较大的粗骨料和中砂,这样可以减少水泥浆的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
在配合比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增加掺和料的用量,降低水胶比,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同时,可以考虑添加适量的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以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减少水化热的集中释放。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是关键环节之一。
浇筑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的供应量、结构特点和现场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常见的浇筑方法有分层浇筑、分段浇筑和斜面分层浇筑等。
分层浇筑时,每层的厚度不宜超过 500mm,以保证混凝土能够充分振捣密实。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管理浅谈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管理浅谈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应充分认识到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减少混凝土裂缝、露筋、麻面等病害问题的产生,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本文就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做简要的分析探讨,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1混凝土浇筑前准备工作1.1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实施建筑工程时,浇筑的质量受到用来灌溉混凝土的原材料的质量,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所选取的混凝土原材料有无达到设计标准要求。
所以,进行灌溉混凝土前,就应选取好达标的混凝土原材料。
此外,我们要以有关规范要求为依据,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对混凝土原材料是否有出厂合格证以及检查报告等相关质量文件进行严格检查,这样才能将混凝土运入施工现场,同时,对于那些需要复检的,在送往指定的监测站进行检测前,应根据有关规范进行取样,检测合格后才能被用来灌溉混凝土,从而实施建筑工程。
1.2搅拌混凝土对于进行搅拌混凝土的人员来说,其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水泥、混凝土主料和其他添加剂等的数量以及先后投料顺序进行严格监管控制。
实行搅拌混凝土时,对搅拌混凝土所需的时间要进行科学控制,特别注意的是,要差别对待不同类别的材料所搅拌的时间。
此外,搅拌人员在进行搅拌混凝土时,应严格依据有关规定标准,以不同原材料的特性为根据,对混凝土的不同材料的搭配用量进行合理控制,从而使得搅拌的均匀性、粉煤灰与砂石的质量等得到保证。
1.3输送混凝土在输送混凝土前,要做好全面了解混凝土的输送设备,对混凝土泵的技术以及功能进行了解,对于那些易坏零件要有充足的替换配置,因此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对其抢修。
在施工前,必须要将安全技术告知工人,从而可以保证施工人员对各项安全规范体系和整个混凝土安全技术的操作做到熟悉。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和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控制的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裂缝问题。
为了防止裂缝的产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的施工特点,根据产生裂缝的原因,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在其萌芽阶段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添加适量的外加剂由此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
1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内容混凝土是一种复合材料,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结构断面较厚,通常要求在80cm以上。
广泛运用于大型建筑的施工环节开展过程之中.因为混凝土容易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在工程实施开展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配比,科学补充适量额外化学添加剂,使其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
但如果匹配比例不得当,会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功能效果。
要积极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效能,延长使用寿命;这不仅仅是依靠优化混凝土技术的运用手段就可以有效地实现的,在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具体要求下,需要保证连续性浇筑的实施,还必须落实好必要的后期防护工程,有关部门进行实时的维护工作,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多方面共同的力量下才能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更好地呈现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的成因2.1水泥的水化热反应水泥的水化热是一种化学反应,水泥中含有的某种物质在凝固的时候与砂浆中的水分发生反应进而放热,水化热反应包含了水解反应、结晶化反应等,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来终止水化热的过程。
而水泥成分在与水反应的时候散发出的热量,会造成混凝土结构本身的温度不断提升,如果混凝土结构的体积较大,其内部热量就更加难以散失,形成内外温度的应力差。
在水化反应不断进行、混凝土结构持续凝结的过程中,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开始传导到混凝土外层,与混凝土外层降温收缩产生的应力互相作用,在这种应力大于混凝土具备的强度的时候,水化热反应最终会使混凝土结构发生开裂。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施工技术要求高。
如果施工不当,容易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及特点大体积混凝土,通常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首先,混凝土用量大。
这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供应和搅拌、运输、浇筑设备,施工组织难度较大。
其次,结构厚实。
这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不易散发,容易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再者,施工技术要求高。
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温度、防止裂缝,并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一)原材料的选择1、水泥:应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以减少水化热的产生。
2、骨料:粗骨料应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细骨料宜采用中砂,以减少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收缩。
3、掺合料:适量掺入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可以降低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化热。
4、外加剂:根据需要添加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以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二)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配合比,在满足设计强度和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三)施工方案的制定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分层厚度、振捣方式、养护措施、温度监测方案等。
(四)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道路畅通,布置好混凝土输送泵和布料杆,准备好足够的振捣设备和养护材料。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一)浇筑方法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主要有分层浇筑法、分段浇筑法和斜面分层浇筑法。
分层浇筑法是将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一般为 300500mm ;分段浇筑法是将混凝土分成若干段进行浇筑;斜面分层浇筑法适用于结构长度超过厚度三倍的情况,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相关推荐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精选8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篇1摘要: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大,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已经成为了建筑企业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可以更换的提高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文章中,笔者将对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不同阶段中的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的浇注技术和护养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1 混凝土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强度指的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通过对混凝土强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清楚的知道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水灰比相等的情况下,高标号水泥制成的混凝土的强度远远高于低标号水泥制作出来的混凝土。
不仅如此,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也呈现出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当水灰比大时,混凝土的强度就高,反之水灰比小,则混凝土的强度低。
所以,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利用增加水泥的使用量来提升温凝土强度分方法是不可取的。
除了水灰比与混凝土的强度有关系外,粗骨料也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通常都是将粗骨料的大小控制在3.2cm左右。
在石质强度、水灰比或配合比相等时,由于碎石表面的粗糙程度高于卵石,所以它的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要强与卵石水泥砂浆的粘结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碎石混凝土的强度明显要高于卵石混凝土。
虽然细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没有粗骨料的影响大,但砂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浅谈建筑房屋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浅谈建筑房屋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摘要:混凝土施工是建筑房屋工程建设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房屋的整体质量。
为了进一步确保房屋工程的整体质量,应当充分了解并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这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基于此点,本文就建筑房屋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浅谈。
关键词:建筑房屋;混凝土施工;施工质量1 建筑房屋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分析在建筑房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然而,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混凝土施工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造成混凝土施工问题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材料选用不当混凝土是由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以及外加剂与水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得到的。
如果这些原材料使用不当的话,便会导致混凝土出现问题。
1.1.1水泥。
这是引起混凝土施工问题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
众所周知,水泥是混凝土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水泥热化导致的混凝土裂缝也是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
若是水泥使用不当,则很容易引起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从而给整个工程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1.1.2石料。
建筑房屋工程与普通的建筑工程不同,它对于混凝土当中的石料要求非常严格,选用的石料必须有质量保证,并且石料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然而,很多施工单位为了图方便和降低成本,常常会就近取材,选用一些强度不足的石料,这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1.1.3外加剂。
为了有效地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通常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都会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借此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较为常用的外加剂有粉煤灰等等。
通过合理掺入外加剂不仅能够进一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现象的发生几率,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拌合水的用量,同时因外加剂的掺入水泥用量也会随之减少。
然而,有些施工企业由于对外加剂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未能合理应用外加剂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这不仅增大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几率,而且也不利于降低成本。
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工艺简单等优点,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则是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关键,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工程的要求,结合混凝土原材料的物性、力学性能等因素进行设计的,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的配比。
优秀的配合比设计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性能,且能够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等问题。
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要求进行原材料的搅拌、运输和使用,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二、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搅拌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混凝土搅拌的均匀程度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
在施工中应使用专业的混凝土搅拌设备,并根据设计要求配合比进行严格搅拌,搅拌时间、速度等参数也要进行合理控制,以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混凝土搅拌后需尽快运输到施工现场,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分层等问题。
三、混凝土的浇筑和坍塌度控制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和技术直接关系到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需要采用不同的浇筑方法。
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控制浇筑的速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浇筑不均匀、渗漏等问题。
对于混凝土的坍塌度也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坍塌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产生大量孔隙,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坍塌度要求进行控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四、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主要包括湿润养护和温度养护两种方式。
在湿润养护方面,可以采用覆盖湿麻布、喷水养护等方法,以保持混凝土早期水分的充足。
而在温度养护方面,主要是采用覆盖保温、使用保温材料等方式,以保持混凝土早期的温度稳定。
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避免混凝土在早期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渗漏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作者:张成
来源:《数码设计》2017年第10期
摘要:弄清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过程控制,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裂缝出现的几率。
同时,在采取控制措施后,仍要进行细密检查和正确处理,来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从而保证其正常使用。
高层建筑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0-0076-01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cracks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adopt targeted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trol will great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racks. At the same time,after taking control measures,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carry out detailed inspections and correct handling to compensate for its existing defects, so as to ensure its normal use.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in high-rise building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afety of structures and the cost of structures. Therefore, we mus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concre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The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前言:
混凝土浇筑工作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如果混凝土浇筑技术存在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浇筑质量,从而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
本文就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1 混凝土质量的内在的施工要求
1.1 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
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确定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
1.2 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上抗压强度与混凝上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对,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上抗压强度高许多。
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上。
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
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上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但砂的质量对混凝上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
2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2.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将检查结果填人隐蔽工程记录表:一是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清除淤泥和杂物,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
同时,在混凝土的浇筑时,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结构的配筋情况以及捣实方法等因相关素确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的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溜管或振动溜管以及串简等使混凝土下落。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应该反复的观察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预留孔洞的状况,如果发现有变形、移位的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2 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注意事项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到低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千缩。
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温度和抗裂能力。
2.1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就是混凝土的凝固、硬化和强度发育的过程;它与周转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当温度低于5度时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减慢,而当温度下降至一20度以下时,混凝土硬化基本停止。
在干燥的天气中混凝土中水分迅速蒸发,一方面使混凝土表面剧烈收缩而导致裂缝,另一方面当游离水分完全蒸发后,水泥水化作用也就停止,混凝土的硬化即停止,因此,混凝土浇筑后即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硬化发育所需要温度和湿度。
混凝土氧化方法有自然养护法和加热养护法。
2.2 自然养护方法。
此法是待混凝土终凝后,在构件上覆盖草袋,麻袋,稻草或砂子等经洒水,以保持构件经常处于湿润状态。
自然养护方法的养护时间与水泥品种性能和掺和塑化剂有关。
一般情况下,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时7个昼夜以上为宜;如用矿碴水泥、火山灰水泥或掺用过塑化剂的养护时间 14昼夜以下为宜,每天的浇水次数,以能使混凝土保持
充分的潮湿为度,在一般气候条件下,当温度高于15度时,前三天内白天每隔 l一2小时浇水一次,夜里至少浇水2―4次,在以后的养护期间可酌情适当减少即可,但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或大风天气中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2.3加热养护法:为了加速模板周转和加快施工进行,可采用加热养护法,此法指采用蒸汽养护混凝土。
2.4 混凝土的拆模。
混凝土经过养护,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即可拆除模扳,拆模应该先拆不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为宜。
3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管理人员来说,就应当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和比较,对于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意外情况也要认真细致地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发展的眼光来贯彻执行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从而尽量避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病害的出现对于工程所导致的一系列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谈新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特点与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2(19).
[2]许文亮.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园月刊,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