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复习资料

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复习资料
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复习资料

教育管理复习资料

1.Mortimer Adler提出的提高教学效果的三种主要方法:讲述教学法,苏格拉

底法,教练法

答:讲述教学法:通过教师的授课和让学生阅读书籍,看电影,做练习等活动把信息提供给学生。所有的这些方法都意在把新思想与已学概念联系起来以便巩固和加强学习。

苏格拉底法:通过提出一个复杂难题,鼓励学生探索讨论这个难题所引发的问题。在学生掌握大量信息下,非常有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进行相关联想,审慎思考,分析假定并探索赞成和反对的论据,把学到知识内化。

教练法:教法假定:学习者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比较充分的理解。教练“站在一旁观察学习者的表现并给予指导,发现其不足,确定原则,并提供指导性和启发性的描述,决定要重点训练什么方面的内容。”

2.库恩的传统智力范式,戈德达总结的观点。52位国际知名学者对库恩的传统

智力范式

的描述;戈德达总结的现行范式中的几个核心理论。

答:52位:1.智力是一种普通的心智能力;2.这样的智力可以测量,智力测试可以测出智力的高低;3.虽然有三种不同的智力测试,但是它们都是测验同一种智力。

核心理论:

1.智力是一个单个的整体的心理因素,常常被称为“g”因素,即一般智力。智力测试就是为了测量这样的因素。

2.智力过程是神经过程,这些过程的质量取决于一个人出生时就拥有的神经系统。

3神经系统是天生的,取决于染色体。因此,智力是相对稳定的。

3.Richard Herrnstein & Charles Murray提出的The Bell Curve《钟形曲线》

主要观点:

把认知能力,或智力认为是促成社会发生结构性的主要因素;以及两位作者的3个观点。

答:1.把智力描述成对教育介入和强化介入不会做出即时反应,大程度上具有遗传特点。

2.似乎说明了认知能力在各个种族中分布不均衡。

3.能力相仿的人结婚的趋势明显。

4.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MIT):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力有不同类型,它们相互独立,然而每种智力都能让我们以不同方式参与智力活动。加德纳列举了七种智力维度(1—7)。加德纳对智力的描述说明了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是各种智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另外,这些智力是人的特征,而不是某个人的自主选择或偏好。

答:语言智力(理解词汇以及词汇组合起来形成有用的语言的能力)逻辑-数理智力(识别模式,顺序和周围不相干事情间联系,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音乐智力(区分音高,旋律和其他音乐符号系统的能力,并能用于推理)空间智力(准确认识思考视觉特征及维度,创造性地进行处理和转换的能力)

身体-动觉智力(控制身体运动的能力,巧妙地控制物体的能力,以及把上述技能结合起来形成语言表述自己思想的能力)

自省智力(了解并理解自我,如感情、反应和愿望的能力)

人际智力(注意并区分他人的能力,特别是发现他人情绪,性情,动机和意图的能力)

5. David Perkins 的可习得理论(Learnable Intelligence Theory),智能学校: 大卫帕金斯的可习得理论是对传统智力理论和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综合,他认同传统智力理论的第二个基本观点,即神经智力是遗传的,固定的,同时也赞同加德纳的的观点,认为智力不是单一的特性,并认为至少有3种智力维度(1—3),其中经验智力和反思智力是可习得智力的关键。智能学校的三个特点(1—3)

答:1.神经智力,即神经效率多智力行为的贡献

2.经验智力,即各种情况下积累的经验对智力行为的贡献

3.反思智力,即知识,理解力和运用我们大脑的态度的贡献

6.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特征

答:组织行为学是应用于管理实践的一门社会科学,旨在理解和运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人的行为的知识,去改进组织表现。特征:1.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2.研究人员有不同的学科背景;3.巨有很强的应用性。

7.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现代管理思想,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这三种伟大的管理思想之间的比较

答:科学管理:采取科学测量法分化成每个小任务;科学挑选工人;明确分工,目标及计划等;确立规章制度。

现代管理:管理五个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科层理论:劳动分工;权利等级制度;程序体系;人际关系不受感情左右;技能为选拔依据。

泰勒强调行政即管理的原则,协调好小的分工,以最快捷的速度完成整个任务。

法约尔强调管理人员要接受多方面的培训,以便能够更有效地履行在组织中的特殊职能。

韦伯认为科层组织理论特别符合那些为大量客户提供服务的结构复杂的大型企业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大型组织的挫折和不合理性,因为资方和雇员的关系建立在阶级特权的传统之上。

8. 古典组织理论的思想:首先是和科学管理思想的区别,其次是4个核心思想(1—4)

答:和泰勒相比,古典组织理论家认为动机是一个更重要也更微妙的概念,即金钱不是激励人们工作的唯一动力。动机不仅包括金钱,还包括理想,价值观。

等级原则:应该尽量实现权力和职责从最高决策层通过组织到下级职员的直接性与连续性。

统一指挥:组织中的任何人都不应该接受来自多位上级的指令。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和工作越来越复杂,这一原则的功能因此逐渐削弱。

例外原则:当一个决定不断重现时,这个决定就应该作为常规确定下来。

控制跨度:其实质是规定对主管人员或行政人员汇报的人数。

9. Mary Parker Follett 的思想:福莱特的管理思想;健全的行政应具备的四条原则。

答:管理首先是一个社会过程。其次,它总是与某种特定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权力不应该从高层分配给低层。大家都应该服从情境本身的命令。解决冲突的三种方法:行使权力;妥协;整合。

1.直接与相关负责人接触来进行合作和初期的合作。

3. 情境中各种关联因素的协调。

4.协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10. Jacob Moreno的社会测量图:对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团体的成员关系的描述

P78

11. 教育组织中的两种主要观点:科层组织观点(控制和协调组织成员的行为过程中的五种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观点

答:五种机制

1.坚持等级式的权力控制和对低层人员的严格监督

2.构建和保持适当的垂直交流

3.制定明确的书面规则和程序以确定标准和指导行为

4.制定明确的计划和日程以供参与人员遵守

5.在组织等级体系中增加监管人员和行政人员,因为有必要这样来解决组织在

不断变化的条件下面临的问题

人力资源开发观点:重视把个人对眼下所做事情有意识的思考,作为引导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积极奉献,发挥才能和潜力的措施。组织实施合作和控制的中心机制,就是使参与者适应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

12.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X理论和Y理论的四个假设。

答:X理论的四个假设:

1.一般人生性不喜欢工作,而且能躲避时尽量避免。

2.因为人们不喜欢工作,他们必须受到严密监管,领导,强制或惩罚的威胁,

才能作出足够的努力去实现组织目标。

3.一般人都会逃避责任,愿意受负责人领导。

4.大多数人把工作的安全性置于其他相关因素之上,没有什么雄心。

Y理论的四个假设:

1.如果工作令人满意,雇员会感觉工作同娱乐一样自然,惬意

2.如果他们致力于实现组织目标,他们在工作中就会发挥主动性,进行自我指

导,控制。

3.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不仅能够学会承担责任,而且能够学会主动请求承

担责任。

4.一般雇员都重视创造性,即做出好的决定的能力,并努力寻求在工作中发挥

创造力的机会。

13. 克里斯阿吉里斯的A行为模式和B行为模式:从X理论引出领导的A行为模式,A行为模式呈现两种主要形式,(1)强硬的A行为模式,(2)温和的A行为模式;从Y理论对人的假定引出B行为模式;A行为模式和B行为模式的比较。

答:强硬的A行为模式,特征是讲求实际而强有力的定向领导,严格控制,严密监督

温和的A行为模式,包含着大量的劝导,“赢得”下属的依从,仁慈的家长式作风

B行为模式,其特征是致力于共同的目标,高度信任,尊重,从工作中得到满足以及真诚坦率的关系,基本注重合作。

14. 丹尼尔格里菲斯的社会系统理论。

答:认为组织存在于环境之中,内部有一个子系统。界限是相互渗透的,系统和它们所处的环境可以相互作用。系统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子系统和多元诱因是系统理论的核心。

15. 盖茨尔斯----古巴模式

答:社会系统包含两种类型的现象:首先是有一些机构完成系统目标和角色的预期,其次是系统中具有某些个性特征和需要倾向的成员,他们的相互影响构成社会行为。组织的角色预期和个人的需要倾向被认为是行为动机,一个源自组织要求,一个源自个性特征,从根本上讲,社会行为就是源自这两种类型的动机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把组织行概括为组织的需要和组织成员的需要相互作用的函数,B=f (b, p)

16.组织需要和个人需要的平衡:源自盖茨尔斯----古巴模式。

答:角色扮演者和组织之间显然是替代关系,这种关系的维持可以被认为是组织需要和个人需要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从系统理论角度谈论组织平衡时,必须记住,个人参与者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需要—动机关系。

17.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答:社会技术系统强调组织的四个内在因素——任务,结构,技术和人——属于变量,他们会因时间和组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特定的组织中,这四个因素之间有极强的互相影响,每个因素常常决定或影响其他因素。

18. 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源自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答:作为社会技术系统,学校系统与其所在的大环境的动态互相作用之中。环境是指学区赖以存在的超系统。组织的内部安排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中的具体情况。内部环境可以看成包含有处于动态相互作用中的四个子系统:有待完成的任务,组织的结构,用于完成任务的技术和人的社会系统。

19. 作为双重系统的教育组织:松散结合的思想;科层组织特征

答:松散结合这一术语意指组织的子系统相互关联,然而却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和个性。联系一般比较松散,双方相互作用相对较小。学校的中心活动——教学被看成为松散结合。虽然行政人员对学校的教学计划负有一般责任,但是他们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控制权力非常有限。但是行政人员确实使用了科层方式设计教师工作的结构,因此,又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行为的方式。

20. 有效学校的五个基本假定(1—5)

答:1.不论学校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其中心任务就是教学:衡量成功的标准是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考能力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2.学校应负责提供教与学的一切环境。

3.学校必须被作为整体来看待:为满足某些学生的需要而损害教学计划统一性

的一些做法可能会遭遇失败。

4.学校最重要的特点是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态度和行为,而不是诸如图书馆

规模,校舍的多少等物质条件。

5.或许最重要的一点,学校要为学生学业成绩的好与坏承担责任。

21. 学校改革的三种策略(三条途径):(1)市场本位的学校改革(2)标准本位的学校改革(3)全校改革

答:(1)提倡把市场竞争的某种形式作为学校改革的基础。原因1是能以更低的

成本管理学校;原因2是学校更加灵活,敏感和反应更快。

(2)制定一些教育规章和教育标准。

(3)应该从内部对学校进行改革,重视有力领导,合作氛围和实践理论的不断发展。

22. 组织氛围:是作为组织特征的象征,Renato Tagiui认为,学校的组织氛围通常被定义为学校建筑内的整个环境的特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生态,学校环境,学校系统,学校文化

答:生态:物质和材料因素

学校环境:人类社会系统因素(技能,团体规模,学生社会经济水平等)学校组织:组织结构因素(控制机制,正式结构等)

学校文化:心理——社会特征(价值观,规范,仪式,历史等)

23.威廉欧奇的《Z理论》;《追求卓越》描述的美国成功社团的8个管理特征答:Z理论认为任何工人的生活都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具有两重性格交替出现的人,Z理论建议,赋予人性的工作条件不仅提高生产力的和效益,而且提高雇员的自尊。8个管理特征共同:是社团中价值观和文化的力量,而不是过程和控制系统,把社团团结在一起。

24. 埃德加舍恩的文化层次模式:埃德加舍恩把组织文化描述为由三个不同地,但紧密联系的概念所组成(1—3),并据此划分文化层次模式。

答:1.对一个团体始终奏效的解决问题内部和外部的众多方法。因而作为如何看待,考虑和感受这些问题的正确方法传授给新成员。

2.这些最终成为对于现实本质,真理,时间,空间,人类本性,人类活动和人际关系的假定。

3.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假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最后被抛至意识之外。

层次划分:可看得见但难以表白(人工环境和创造),意识的更高水平(价值观),不以为然的看不见的潜意识(基本假定)

25. Kurt Lewin 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从本质上说,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函数,即行为=f (人,环境)。因此,在建立组织文化这个概念时,有必要把人和组织环境看成是一种情境中互相补充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26. Seymour Sarason 的相互作用影响系统

答:组织结构的基本功能就是建立人们相互作用的模式以完成组织的任务。在处理日常事务中,这些互相接触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确立了对组织行为的形成有强烈影响的规范。系统涉及到结构和过程两个方面。

27. 组织氛围指标OCI及其评价:George C. Stern对组织氛围的描述和测量方法;对OCI的评价。

答:想测量一个特定组织的氛围,就不仅应该测量其个人的特性,而且还应该测量环境的特性。(根据行为=f (人,环境))。学员特征指标(CCI)是探索组织成员体验到的组织的驱力。改进后成OCI。

六因素:学术氛围;成就标准;个人尊严;组织效果;秩序;冲突控制。

评价:1.它是建立在完全站得住脚的组织氛围的坚实概念之上的

2.它经过长期的精细研究,从中产生了评价工具,其有效性和可靠性经过了自习检验。

28. 伦西斯利克特的四类管理系统:管理1型:严厉—权威型(惩罚-权威型);管理2型:仁慈—权威型(家长-权威型);系统3型:协商型;系统4型:组织系统的参与型模式。

29. Sarason提出的学校改革的五个目标

答:1.缩小不同社会阶级和种族背景的孩子之间在教育成绩上的鸿沟

2.使学生把学校教育当作自愿被吸引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视为限制且乏味的被迫过程

3.使学生能够获得不仅仅是机械性学习或记忆抽象的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把学习与每个学生相互联系起来,给予他们现在及将来的目标,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4.激发对人类过去和现在成就的兴趣和好奇,使学生想知道现在如何包含过去,也就是想知道,这是扩展他们自己同一性的方法:个人,社会和作为市民

5.使学生熟悉职业选择的范围,以及学校教育在迅速变化的工作世界中是如何与这些选择相关联的

30. 保罗莫特的教育质量—成本关系理论

答:探索学校经费和学校成果大小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教育成本——质量关系实际上是曲线性的,并且有一个最适度的投资点,一旦超过这一点,即使再追加经费也不能提高学校的成效。

31.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及10个特征);组织健康

答:组织健康的特征:1.实现目标;2.保持内部自立;3.适应环境。这样的组织是有效而稳定的,还应该具有适当的变革能力。不仅能在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且能继续长久地竞争,继续开展和扩大其生存和竞争的活动。

健康标准:目标集中,沟通适度,最佳的权力均等,人力资源的利用,内聚力,士气,革新性,自治,适应,解决问题的适度。

学习型组织:一个组织,要学会去适应环境里正在开展的变革,这种加强组织应有的学习和适应能力的过程通常被叫做组织发展(OD)

1.OD的目标:基本目标是改善组织本身的工作

2.系统更新:认为组织能子我更新,增强其能力

3.系统方法:组织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强调整体性和子系统之间的相

互联系

4.重视成员:主要关心是组织中人的社会系统

5.教育策略:通过教育极大地改变组织成员的行为

6.通过经验学习:学习基础就是应用到组织生活中去的,“从做中学”的思想

7.处理实际问题:发展理论是为了解决现存的紧迫问题

8.计划策略

9.变革行政人员/咨询指导人员

10.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

32. Kurt Lewin的力-场分析及三阶段的基本变革策略:力—场分析方法从根本上把社会和组织现状视为两股相反力量之间的均势所造成的平衡状态。根据力—场分析组织变革,得出三阶段的基本变革策略:解冻,变化,重新冻结。答:促进变革的力有时称作推动力,维持不变的力有时叫做抑制力。为了能有效地进行组织改革,首先必须打破力-场平衡。

33. 领导的定义,权利渠道:关于领导特征描述的两个共性;权利渠道的两个方面。

答:定义:抱有既定目标的人,在与他人开展竞争或反生冲突时,便动员组织上,政治上和心理上等其他资源以唤醒并满足被领导者的种种动机,这样便产生了对他人行使权力的领导

1.领导是一项组织功能:只有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行交往时,才产生领导

2.领导是有意识地去影响被人的行为

权力渠道的两方面:行使既定的权力,即法定支配权;被领导者赋予领导者权力。

34. 双因素领导理论:现代教育管理者对伯恩斯先前的领导理论研究后发现,领导行为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定义:(1)任务型(2)人员型。领导二重性理论认为,领导是这两种行为的综合体,一个领导是否有效,要看他能否在不同情况下对由此不同比例构成的综合体做出正确的选择。

35. 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答:领导者与其他官员的区别就在于他与被领导者之间有一种独特的关系,是通过一下方式与被领导者和睦相处:

1.鼓励员工团结一致,对企业未来达成共识,并努力实现。

2.调动个体积极性,为企业美好前景而奋斗。

3.创造工作氛围,使预定目标成为企业的中心价值。

4.为员工实现此目标创造便利的工作条件。

如果接受X理论,则是传统的老板模式,发布命令,检查;如果接受Y理论,意味着支持和鼓励员工,帮助解决问题,与人合作,实现企业目标。

36. 和转变型领导的特点及其区别;道德型领导(moral leadership):由三个相关思想组成

答:执行型领导能够提供工作,安全等,被领导者更多提供支持,合作以及服从。转变型领导注重发挥被领导者的潜在动力,满足其高层次的需要。

第一,被领导不仅仅是权力关系,而且双方有着共同需要,共同志向以及共同的价值观。

第二,被领导有自由对领导的提议做出反应,有能力做出明智的选择。

第三,领导者负责实施在双方谈判协议中曾向被领导者所做出的承诺和陈述。37. 瑟纳的领导与性别理论

答:女性公司领导鼓励大家参与,与他们分享权力,信息等。采用参与,授权式的领导行为,比男性行为更加有效。

38. 境(Heinz dilemma)吉里根通过该问题调查得出结论:男性和女性往往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即不同性别有不同的心理

答:之前的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基本上受性情影响。认为性情由性格的四个方面组成。包括:1,外向与内向;2,感觉与直觉;3,理智与感情;4,感知与判断。这些性格特征的组合方式因人而异,形成了多种与性别无关的性情。

39. 西蒙的合理决策模型

答:决策过程有三个主要的阶段。首先是收集情报行为。情报:调查周围的环境中与决策有关的因素。第二阶段是设计行为:这是一个设想,发展和分析其他行动方针的过程。大三阶段是选择行为——这就是说,从人们考虑的可供选择的方法中选出一个行动方针。

决策过程步骤(彼得.F.德鲁克):

1.明确问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供选择的解决方法。

4.决定最佳方案。

5.讲决策转化为有有效的行动。

40. m—Yetton 的规范领导模型:将五种领导风格进行分类,通过设置并回答七个情景问题,得出Vroom—Yetton Flowchart

答:五种领导风格:

1.独裁的过程

AⅠ领导运用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来决策

AⅡ领导从组织中的成员得到必要的信息,接着做出决策。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领导可以告知或不告知下属问题是什么。

2.咨询的过程:

CⅠ领导在一对一的基础上与组织中相关人员共同商讨问题。领导不是将他们作为一个集体召集过来,而是单独获得他们的想法和建议;接着领导再做出决策

CⅡ领导在会议上与一群下属共同商讨问题,然后再做出决策

GⅡ领导作为会议的主席,与整个团体商讨问题,协调团体讨论,使大家对团体的决策达成一致。领导可以提供信息并发表看法,但不试图“推销”某一特点的决定,也不会试图通过诱导的方法来操纵团体。

七个情景问题:

A这个问题又特别要求吗?

B领导有足够的信息来做出一个好的决定吗?

C有人分析整理过问题吗?

D为了决定的顺利进行,有必要让其他人接受决定吗?

E如果领导单独作出决定,有多大把握让其他人接受这个决定?

F如果解决这个问题而实现了组织的目标,其他人会分享目标吗?

G首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会导致组织中其他人产生冲突吗?

决策过程的流程图p249

41. 组织文化对决策的影响

答:组织文化的含义不仅仅包括不断发展更新的组织规范,以及组织所支持的主流的价值观,他还包括指导组织采取何种方针政策对待其员工和客户群体的基本概念,以及人们互相交往中明显带有的感情。P303

42. 清晰问题与混杂问题

答:清晰问题有一下特征:(1)相对而言,问题的各要素比较清晰,明确,常常可做定量分析;(2)问题各要素容易区别;(3)解决问题需要一系列合乎逻辑的行动次序,这样的行动可由一个人顺利地完成;(4)整个问题的界限相对容易分辨。这类问题被称为清晰的问题,完成可以由一个专家很好地加以解决。

混杂的问题特征:(1)问题的要素也许要模糊的,不确定的,难以做定量分析;(2)问题的要素紧紧地缠绕在一起,使人难以用客观的标准将它们区分开来;(3)问题的解决需要许多人不断协作和相互交流;(4)再做出决定时,人们对问题的范围和性质不可能全部了解,但随着问题被反复地处理,问题逐步展开,其范围和性质也就随之明朗起来。这些问题被称为混杂问题。由一个团体解决这样的问题可能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43. 集体管理及所采用的五种方法

答:1. 讨论,讨论大概是最低层次的参与。这种参与仅仅局限于讨论,管理人员做出最终的决定。

2. 寻求信息,这种参与方法不仅仅陷于讨论,它要求管理人员获取信息,以便做出一项更加合理的,更符合逻辑的决定。

3. 民主集中制,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程序,这个方法由两部分组成;首先,管理人员向教职工提出问题,然后管理者向他们征求意见,反应和见解。管理人员做出决定,但他们应努力反映出教职工参与过决定。

4. 议会式,当集体成员要真正制定一项政策,但成员的意见似乎不可能完全一

致,甚至连基本的共识也达不到的时候,便常常才用议会式这种方法。这个方法的弊端在于它会产生胜利者和失败者。

5. 参与者做出决策,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要求团体意见一致。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使用这种方法:(1)问题对于集体很重要;(2)意见似乎很可能达成一致。

44. 组织冲突的定义,影响,产生原因;以及冲突与恶意攻击的区别

答:两点特征:1.观点分歧;2.这些观点不能相容。组织冲突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成员个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中不同团体之间,由于利益上的矛盾或认识上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彼此抵触、争执或攻击的组织行为。

攻击与冲突的重要区别,即攻击究竟是由带有破坏性的观点所引发的,还有由言辞过激,而本质上具有建设性的观点所引发的。

恶毒攻击(理查德.温)特征:

1.对人不对事;

2.采用恶毒的语言;

3.使用武断的说法而不是询问的方法;

4.固守成见,对新情况,新论据置之不理;

5.措辞带有情绪色彩。

组织冲突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冲突与Richard Wynn所说的恶毒攻击之间的区别,关键在于背后存在不同的动机(1—5);Louis Pandy把潜在的冲突产生的大部分原因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1—3)

45. 冲突的权变观,过程观,结构观,开放系统观

答:p283

46. 冲突的权变方法

答:p289

47. 肯尼斯托马斯的‘冲突诊断的权变方法’:人们认识冲突的方式源于两个重要的行为维度,合作性和独断性,由以上分析,托马斯提出五个模型:(1)竞争性行为(2)回避(3)调停(4)分摊的倾向(5)合作的倾向

48. 动机的含义和三大特点

答:动机是用来解释人们做事的原因。

三个动机的三个特征:选择的取向;持续性;专注性

49. 外部动机观(行为主义观)和内部动机观

答:外部动机观:在组织生活中通过提供奖励和惩罚的方法来激励人们。它与行为心理学相关,强调对个人进行外部控制。

内部动机观:这个观点认为,尽管人们被外部力量所控制,激励人们的关键之外实际在于这些人本身。个人的内在能力主要以感情和认知能力为主。总而言之,行为主义者常常将激励看成某人对他人做了些什么,而认知主义者和人本主义者常常将激励理解为:通过发展周围的环境来挖掘某人的内在潜力。

50. 西部电气公司研究和霍桑效应p303

51. 人类个性的四个基本因素;迈耶—布里格斯心理类型指标(MBTI)

52. 动机的认知观(皮尔吉特的理论):源于内部动机观

53. John Atkinson 的‘成就动机’理论;麦克莱兰的‘资本主义精神’

54. 人本主义观:源于内部动机观

55. Abraham Maslow 的‘需要层次理论’

56. 赫茨伯格动机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一体化

以上为本人第四轮复习时总结的56个知识点,在后来复习中,又增加以下几个知识点:

57. 团体的功能角色(Chap 4):Kenneth Benne 和Paul Sheets 指出,团体必须

担任三种角色:团体任务角色,团体建设和维持角色,个人角色

58. 人力资本(Chap 5)

59. 罗伯特钦的‘组织变革策略’(Chap 7):验证--理性的策略;权利--强制的策略;规范—再教育策略。

60. 冲突的诊断:双方之间是否确定存在冲突?还是仅仅看上去存在冲突?这个问题的判断标准是看双方所追求的目标能否共存。

61. 权利的定义:人们普遍认为,权利是影响他人的能力。要实现这种影响,可以运用不同的权利,最普遍认同的,最古典的有以下五种权利或权利资源:1)奖励权;2)惩罚权;3)专家权;4)法定权;5)参照权

62. 适应型领导:适应型领导的概念(2010年考试题目)。

本人已于今年考上了南大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现在把复习资料共享下,答案是自己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管理处文件

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管理处文件 杭师大教管〔2012〕9号 关于公布2012年教育实习 获奖名单的通知 各有关学院: 经各学院自荐,各学院教育实习领导小组推荐,教师教育管理处审核,同意教育科学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获 得优秀组织管理奖;刘晓伟等50位教师为优秀带队指导教 师;李艺冰等155名学生为优秀实习生;胡鹏洋等122名 学生为课堂教学、班主任、教育调查单项优秀。现将名单公 布如下: 一、优秀组织管理奖 教育科学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二、优秀带队指导教师(50人) 人文学院:刘晓伟、李海明、周真真、夏卫东、舒仁辉、 周东华 理学院:夏佳荣、杨振宇、叶立军、杨建宋、蒋永贵、李康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邵晓阳、金孝峰 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胡斌、许翔 音乐学院:杨阳、黄晓东、邹越、查大林、张薇、马丽萍 体育与健康学院:张辉、董胜康、许云霞、李雪飞、马自达 美术学院:黄晓霞、朱鸽翔 外国语学院:马琳、沈昌洪、余卫华、来赟、季忠民

政治经济学院:李淑杰、龚上华 教育科学学院:邹菊梅、傅亚强、张晓贤、王雁琳 初等教育学院:丁星、黄文芳、李国强、李红、李双玲、 武建芬、徐彩娣、朱清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徐伟明、韦斯林 三、优秀实习生(155人) 人文学院:李艺冰、倪旭霞、张丹芬、邓苏杭、王磊、 刘柔秀、沈芳芳、张林、陈奕虹、刘海波、 宋佳青、徐婷、姜双双、葛程思、袁赛敏、叶璇、 罗慧玲、倪旭霞、郭露璐、叶聪聪、张舒书 理学院:景玲雪、赵凯慧、李一雷、谢锦颖、陈文益、潘秋月、陈盼盼、滕旦霞、邹长孙、王莉萍、支慧、 钟慧敏、郑蔚玮、谢磊、陈鹏、陈世卿、吴林杰、 胡秀群、陈梦妮、周超男、金莎、李泾泾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俞霄、俞姗杉、鲍谌子、鲍周、 蔡若茹 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史美芳、叶欣欣、刘欢、沈兰 音乐学院:於琦苑、陈亚曦、郑豪豪、姜莱、王思雨、罗曼、诸葛诺炎、吕晨晨、程诗涵、姜佳颖、刘雨曦体育与健康学院: 楼邓、陈丹、竺佩娜、周赛丽、郑素静、 张贵红、姜薇、徐亚丽、顾冶书、夏军华、 郑上兴、裴辉、应凯凯、许智敏、余晓峰美术学院:沈雁蓉、范则威、叶卉、王心怡、娄琦娴、何烨外国语学院:陈杭、赵伟雯、陈慧珍、潘洁、严莎莎、 马雪青、朱妍霏、吴少雄、佘雄飞、鲁雨桦、 古清悠、兰燕珍、牟雨晴、李漪澜、闵丹薇、 葛佳飞、谢祥祥、郦子、钱梦滢

教育学复习资料75123

一、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 答:(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制度、内容与方式,以及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这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3)二者关系的协调①关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由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与文化要求来考察教育;还应当重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发挥教育特有社会功能,注意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②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制约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的特性。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当做绝对的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③在重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独立性。教育是一定社会中的教育,社会制约性是其根本特性,而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应在重视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自身的规律,健康、合理的发展。 总之,教育要与这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状况和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同时又要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 二、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怎样评价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在你看来,需要一些什么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在社会变迁中的积极作用? 答:(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2)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主要是指向整个社会整体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的。而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人是作为工作来设计、培养的。具体而言,对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评价如下:①教育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的存在和延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能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提出大量新的观念,从而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延续。②教育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教育,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各种潜能,获得大量的人力资本,从而既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演变和发展。③教育的社会变迁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是作为社会的工具来审视、设计、培养和训练的。然而,在该过程中,人的知识、技能以及思维品质、个人潜能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促进人在社会变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①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合理、科学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人们需求的满足、建议的表达和权利的实现,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助于社会的存在和延续。②健全的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的教育制度,提升教育质量,以便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有助于社会创造力的提升和社会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为促进社会的变迁做好准备。 可见,健全的社会制度和良好的教育质量是促进人在社会变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条件。因此,要促进社会制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教育的高质量性。

教育学必考内容(完整版)

第一章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教育的概念:广义:泛是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也叫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概念: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中世纪大学的学科设置:文法神医四科技 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十八世纪以前培养人才的职能,代表学校意大利的萨拉诺、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2十九世纪初德国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生代表学校,从1810年开始最早的是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用死记硬背,重视教授讲演,提倡师生的独立研究和对学术方面的新的建树和贡献。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建立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提出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柏林大学的创立所学术研究引入大学,大学活动范围扩大了,具有了第二种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布莱斯劳大学、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3十九世纪末美国大学服务职能的发展,代表学校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服务形式:1教育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2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3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数据库、图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4装备服务,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如仪器设备、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向社会开放)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方针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教育的培养目标3实施的途径 我国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演进过程:1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萌芽和形成2文革时期教育方针的严重扭曲3教育方针的拨乱反正和新时期的发展与完善 教育的目的的含义: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有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2有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活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1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2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3民族传统对教育目的产生重大影响4确定教育目的,特别是制订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社会本位论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代表人物:柏拉图、洛克、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

南京大学天文系课程介绍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本科人才 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概况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其前身天文学系始建于1952年,是目前全国高校中历史最悠久、培养人才最多的天文学专业院系。学院素以专业设置齐全、学历层次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而享有盛誉,在历届全国高校天文学科评比中均排名第一。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中心实验室、太阳塔实验室、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大学深空探测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目前拥有天文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包括天体物理学、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今年新增空间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具备扎实基础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空间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从事空间科学和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工作。 ???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约30名,包括4名中科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7名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5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近年来,学院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科研成果显着,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学院与国内外多个科研和教学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人员交流联系和合作。在南京大学“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支持下,学院正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天文学教学和科研中心。 2010年,南京大学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建设“南京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园区”,即将开工建设的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办公大楼将坐落在该园区。大楼总建筑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将是一幢集科研、实验、教学、学术活动于一体的智能化建筑,将能够满足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未来20年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发展需要,并容纳多个研究中心,同时也是本学院教师与研究生科研、本科生实习的场所。 二、指导思想 培养的指导思想为: 按大理科设置基础课,以拓宽知识结构,加强天文实验课程建设和早期科研训练能力培养,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天文学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大理科人才”。 三、培养目标与思路

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创新

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创新摘要:在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管理机制明显滞后于体系深化发展的实际要求。在系统论这一成熟视角下探讨职教教师教育管理,以结构性、环境依存性、目的性和整体性等基本原则分析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突破环境壁垒、挖掘层级目的、搭建立体结构和完善整体设计,有助于深刻认知管理机制中科学与现实的关系。这是系统论基本原则的一次实践阐释,更是对职教教师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一次尝试。 关键词:系统论;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 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加强职教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有机耦合,构建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实现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当前,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活动主要通过职技高师和普通高等院校二级学院开展实施,部分教育环节由职业学校、企业或其他相关单位协助完成。[2]本文借助系统论思维,从一体化组织管理范畴出发,对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的构建进行思考。 一、系统论及其对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研究的适切性 “系统”在于“系”,就是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其次,在于“统”,要素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3]系统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形成特定的结构,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实现某种目的的整体。某一事物具有系统属性,其实也就说明该事物遵循了系统的结构性、环境依存性、目的性和整体性等基本原则。系统论

深刻着影响着人类对科学社会的认知,予以人类新的视角去认知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去认知事物在系统基本原则下的层次结构、环境依存、功能演化和有机耦合,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事物,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类的目的需要。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通过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大核心组织环节形成职教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在与(教师)教育环境相互作用下实现层次衔接、宏观有序的职教教师教育整体。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系统属性极其明显,然而在这一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中,系统管理机制明显滞后于系统深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严重影响系统深化发展。可借用系统思维阐释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运用系统基本原则支撑和指导其构建,消除制约影响,完善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进而促进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系统性发展。在系统论这一成熟视角下探讨职教教师教育管理问题,不仅是系统论基本原则的一次现实阐释,更是对职教教师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一次实践尝试。 二、从系统论视角分析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双重环境互动,身份定位尚有冲突 系统不是孤立、封闭地存在着的,系统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中的,必须与环境保持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命力。[3]系统在环境中拥有一个明确定位,而环境赋予系统身份。近年来以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为依托,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共担的职教教师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在职教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过程中,部分资源存在交集和重叠,课程内容方面,如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关系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不平衡关系。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起源论:生物起源论(错)、心理起源论(错)、劳动起源论(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有社会性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3.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和崇文馆。 宋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依据是《四书》。明代,八股文被列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 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教育的现代化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著作: 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无名氏《大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主要思想“非攻”“兼爱”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 史上第一部教育学文献是:《学记》。 产婆术出自“苏格拉底”。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凯洛夫《教育学》

2016南京大学文学院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之前看过论坛里很多学姐学长的经验帖,对最开始毫无头绪的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如今终于圆了自己的南大梦,也希望自己对一心想进入南大文学院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提高复习效率. 一、关于考研的基本问题 (一)为什么考研,为什么考南大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谈,因为每个人的初衷不一样。在我看来,不管出于怎样的理由,它一定要强大到支撑你从一开始走到最后。如果问我为什么,我只能说喜欢就是喜欢了,没有理由。如果能说出来,要么是说服自己要么是说服别人的。 为什么选南大,是因为想去南京。在收集信息时南大的历史,人文精神吸引了我。当然,中途也被一些道听途说差点放弃。现在想来都是一些很小白的东西,比如我可不可以跨专业,可不可以跨地区,等等。一句话——只要你有报考研究生的资格你就可以报南大。关于歧视,很多学校多有,南大也并非十全十美,但他是我所能了解到的在公平方面做得最好的了。如果有人说南大歧视,那么它“歧视”的不是你的出身而是你自身。 (二)考试科目 公共课不必说了。现在很多人对专业课考什么还不太清楚。南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及世界文学,以上专业初试题目都是一样的。专业一是文学卷,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和文艺学。专业二是语言学卷,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纲要。 (三)试卷结构 专业一:十个名解(50分)——古代文学3个,现当代3个,世界文学2个,文艺学2个 论述题六选四(100分)——古代文学2题,现当代各1题,世界文学1题,文艺学1题 专业二:古代汉语(40分)——名解四个(20分),文选翻译(20分) 现代汉语(40分)——貌似都是一些简答题,不好意思,记不太清楚了 语言学纲要(20分)——两个简答各10分 论文写作(50分)——语言学和文学理论二选一 二、考研专业书目 (一)基础教材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更新)

教育学知识点 1.战国后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2.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4.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六艺”和欧洲中世纪“七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5.杨贤江: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代表。 6.孟禄—“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属于心理起源论。 7.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 8.《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10.国外(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 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12.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1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永恒性。 14.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 会性。 15.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16.卢梭——个人本位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 坏。” 17.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 18.社会本位论——“造就合格公民”。 19.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 20.赫尔巴特——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知、情、意的统一。 21.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2.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 23.夸美纽斯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4.夸美纽斯提出“百科全书内容观”,“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25.“产婆术”——苏格拉底。 26.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 27.昆体良——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 28.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 29.裴斯泰洛奇—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 育家。 30.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教育。 31.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32.洛克——白板说。 33.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南京大学大数据专业方向工程硕士常见问题解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方向工程硕士FAQ 1.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数据资源。随之而来的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围绕大数据的商业价值的利用逐渐成为行业人士争相追捧的利润焦点。 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2.大数据几大特点? 大数据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共计四个层面: (1)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1T=1024G;1P=1024T)。 (2)数据类型繁多。前文提到的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 (3)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 (4)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3.哪里会产生大数据? 如网络日志,传感器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数据(由于数据革命的社会),互联网文本和文件;互联网搜索索引;呼叫详细记录,天文学,大气科学,基因组学,生物地球化学,生物,和其他复杂和/或跨学科的科研,军事侦察,医疗记录;摄影档案馆视频档案;和大规模的电子商务。 4.大数据的应用领域? 目前大数据应用较广的行业有:电子商务、能源、医药、零售、互联网企业等等(1)政府:公共卫生安全防范、灾难预警 (2)医疗机构:建立患者的疾病风险跟踪机制,提升药品的临床使用效果 (3)电商公司:向用户推荐商品和服务 (4)旅游网站:为旅游者提供心仪的旅游路线

普通教育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对于如何给概念下定义的逻辑规则: (被下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 2、广义的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区别: (1)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专门的机构、专门的教职人员、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 (2)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为什么对教育是什么没有一致的看法?主要原因:(1)定义者的哲学观、价值观及逻辑方法不同,对教育的解释就不同;(2)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实验和定量研究尚不成熟,对概念下定义主要是依据经验事实和历史事实;(3)不同时代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4)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变迁、文化背景不同,对教育的认识就不同;(5)一个根本性原因,是没有按照逻辑规则来进行。】 4、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夫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将不按逻辑规则而仅仅通过语言述来进行定义的方式称为“定义性述”。他列举了三种定义性述:规定性定义(创造的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概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涵)。 5、教育学 宏观: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解释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中观: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为主要容的课程。 6、教育的产生—几种较有影响的说法: (1)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完全起源于生物的本能。动物界的老猫教小猫抓老鼠也是教育。 (2)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孟禄 主要观点:教育是“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劳动。——我们认可的观点 7、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 8、教育产生的原因: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年轻一带传授生产知识和技能,根据社会化生存

商法学主要参考文献

《商法学》课程参考文献 兰州商学院 二○○七年四月

《商法学》参考文献目录 一、外国译著 1.贺卫方等译:〈法律与革命〉,中国百科全书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2.[英]施米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赵秀文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出版;3.董安生译:《英法商法典》,法律出版社,1991年出版; 3.金邦贵译:《法国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出版; 4.杜景林等译:《德国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5.王书江、殷建平译:《日本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出版; 6.吴日焕译:《韩国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7.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8.《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9.费安玲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0.《美国统一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二、论文集 1.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法律出版社出版,第1卷,第2卷; 2.徐学鹿主编:《商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第1辑,第2辑; 3.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法律出版社出版,第1卷,第2卷; 4.沈四宝主编:《国际商法论丛》,法律出版社出版,第1卷,第2卷; 5.中国商法年刊,第123卷; 三、专著、教材类 (一)商法学专著、教材(具有代表性的) 1.张国键著:《商事法论》,台湾三民书局,1980年出版; 2.李玉泉、何绍军主编:《中国商事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3.王保树主编:《中国商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出版; 4.苏惠祥主编:《中国商法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5.徐学鹿主编:《商法学》,中国财政经济版社,1998年出版; 6.黎燕主编:《商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出版; 7、雷兴虎主编:《商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8.李黎明、于颖主编:《商法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9.赵万一主编:《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0.范健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1.马洪主编:《商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2.赵旭东主编:《商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3.官欣荣主编:《商法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出版; 14.施天涛:《商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出版; 15.覃有土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二)商法总论专著、教材 1.董安生等编著:《中国商法总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徐学鹿主编:《商法总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出版; 3.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4.任先行、周林彬著《比较商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南京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南京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南京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中国最早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南京大学于1954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到1965年,共招收276名研究生。1978年,南京大学又一次成为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84年,南京大学被列为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单位,1995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全国 33所研究生院综合评估中南京大学名列前茅,被批准正式成立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建立,标志着南京大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南京大学首批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以及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的行列,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1、报考条件 一般而言,符合全国统考(含推荐免试)或单独考试条件的考生可以报考,而且不要求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但是: (1)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项目管理)、教育硕士(教育管理)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大专毕业后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研究生毕业后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2)法律硕士(非法学)要求:非法学专业毕业(法学专业即学科代码【0301】的毕业生不得报考)。法律硕士(法学)要求:法学专业(必须是法学专业即学科代码【0301】)的毕业生才能报考)。 2、录取类别 全日制专业学位可以非定向或定向培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定向培养。非定向研究生通过双向选择就业,定向培养研究生回原单位工作。 3、报名手续 按照全国统考或单独考试的办法于2016年10月10日至31日网上报名,再于各省级教育招生管理机构规定的时间到相应的报名点现场确认信息(网上报名时请注意查看报考点公告)。 4、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南京大学以下专业学位招收非全日制:审计硕士、会计硕士、MBA(含EMBA)、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MPA、戏剧、美术、新闻与传播硕士、教育管理、工程管理学院金融硕士、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光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化学工程、软件学院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材料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具体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学制等信息详见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定向培养,不转户口、档案,不安排学生宿舍住宿,不享受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南辛镇曼山小学 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教材把握不深,未吃透教材就上课,学生具体学习 目标不明确,知识点学习不清晰,也就是学生不知该学习什么,该记什么,该掌握什么。 整改措施:(1)、同级部同科教师可坐到一块进行单元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教学方法等。 (2)教师上课,不管是哪一学科,教师板书内容要体现知识网络,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和层次性。 (3)推门听课或随时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发现教师课堂教学思路不清,教学目标不明确,知识教学凌乱,没有备课就上课,根据情况扣5—10 分。 2、教师作业布置太随意,未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作业、平时训练作业、家庭作业。 最为主要的是作业反馈不扎实,不彻底。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跟踪到底,直至学生完全掌握。 而且,教师作业批改不及时,不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反馈,师生不能很好的互动。整改措施:学校制定作业设置与批改规范,制定教学检查制度,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检查相结合,重点查和跟踪查相结合。随时检查教师作业批改及时不及时,作业的反馈及时不及时,到位不到位。特别是,老师对学生作业的不规范,甚至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错题置之不理,学生的学习知识怎么能正确,怎么能得到巩固呢?或检查作业,或询问教师和学生。发现一次,根据情况,扣5—10分。发现一个作业错误未改正,就扣2分。 3、教师的不规范直接导致学生的不规范。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 比如教师板书潦草、凌乱,直接导致学生的作业潦草凌乱,教师的随意直接导致学生的随意。 整改措施;听课或随时检查教师的上课板书,书写潦草,不规范,酌情扣2—5分。 4、作文(写话)教学时间不足,教学质量不高,不注意学生作文的深入批改,更不 重视学生作文的讲评,也不重视引导学生平时积累素材,不重视让学生练笔。可以说,作文教学的薄弱问题,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质量的偏低。本来就薄弱的问题,如果教师再不重视,直接导致优等生无法更好提高作文水平,直接导致中等生无法向优等生进化,更直接导致差生作文连写都写不出来,编都编不出来。 整改措施:教师必须按教学进度,按教学要求上好作文课,保证足够的时间。在学生写作文前,教师要切实备好课,做好学生的作文写作指导,可以给学生提供范文,引导学生写作方法,也可给学生提供必需的素材。写完作文后,教师要精批精改,切实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要发扬的优点,更为重要的,教师要做好讲评,可选出一个或几个写的较好的作文,作为范文,供同学们赏析,让同学们得到启发,也可随便选一个同学的作文,大家共同批改,指出其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重视作文教学了,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本学期,要安排一次作文教学的听评课活动,示范课活动,加强教师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学期,作文教学要加强,要加强学生作文的训练力度。2周一次大作文,精批精改精评,一周一次小作文,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批改,可简批。每天一篇日记。 5、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不行。 学生课前预习习惯不好。上一节新课前,教师是否引导督促学生做好了课前准备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完整版)心理学、教育学(学霸笔记)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定义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