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巴特雷上尉的信---21课

合集下载

2018年秋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课件: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共21张PPT)

2018年秋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课件: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共21张PPT)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 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 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 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 模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 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 水法遗址前,就是小时候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 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5.判断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类型的复句。并(4列分复) 句
(1)我们既要放下包袱,又要开动机器。(
)
选择复句
(2)冬至以来,这里不是下雨,就是下雪。(
)
(3)他瘦得教人担心,但是精神很好。( 转折复句 )
(4)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道理。( 因果复句 )
6.文学常识填空。(3分)
第二单元
人教版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9分)
晨曦.( xī )
箱箧.( qiè )
珐.琅( fà )
惊骇.( hài )
瞥.见( piē )
制cái( 裁 )
jié( 劫 )掠
liáo( 缭 )乱
zān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赃 )物
2.从感情色彩变化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 一项是( B )(4分)
雨果:__英__法__联__军__已__把__圆__明__园__洗__劫__一__空___ 中国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法强盗侵我领土,夺我国宝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课件
圆明园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 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 、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 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有园林风景百 余处,主要的有“圆明园四十景”“绮春园三十六 景”,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 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3.想一想:劫掠圆明园是不是值得炫耀?
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 让他为远征中国的“胜利”歌功颂德,但事 实上,作为一个法国人,作者却超脱了狭隘 的民族主义情绪,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表 达了爱憎鲜明的观点,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讨论分析文章阐述观点的结构,理 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Biblioteka 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 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 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 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 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 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 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 是:《巴黎圣母院》、《悲惨 世界》《海上劳工》《九三年》 《笑面人》等长篇小说。
2、通过具体的例子,讨论探究本文在 写作方法和语言上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 果。
1、讨论分析文章阐述观点的结构, 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作者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阐述 自己的观点:在对圆明园进行了梦幻 般的描绘后,揭露了英法联军劫掠圆 明园的暴行,之后表达了对中国的同 情,最后以“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 窃,有两名窃贼。”的句式,突出表 明批判英法联军暴行的观点。
(2)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读出圆明园美在__________,你看 _________。
2.说一说,你从雨果的文字里读出 圆明园美在哪里?

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

课文分析与知道
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 法国 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众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文中的两个强盗都作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 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纵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 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就一把火把圆明园烧了。现在你也只能看到上面这残垣 断壁的景了。要不火烧了,圆明园那可是世界十大古建 筑之一。
圆明 万春 长春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
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连续建成。
皇家营苑 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建的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
木,集国内外名胜 40 景建成大型建筑物 145 处,内
1859年
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 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
1860年
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
8月 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
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 9月
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媾和。
10月 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抢掉圆明园的宝物。抢不了的宝物,
我期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友爱、酷爱和平、崇尚正义。
我证实,产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公布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动,不顾个人安危,公理至上,他那苏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 公平的立场,特殊的勇气是难能宝贵的。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酷爱。
入侵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 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久不会做出像 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动。强盗为自己所犯法行百般抵赖的丑 陋嘴脸昭然若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以给雨果写一封信的形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以给雨果写一封信的形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以给雨果写一封信的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尊敬的雨果先生:
读了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后,我对您的认识已不单单是一个大文豪那么简单了
1860年十月,英法联军控制了北京后,又强盗似的焚掠了有”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英法联军仅用了3天的时间就毁了两代人的心血,烧,杀,抢,掠.英法联军的这一切行为与强盗有什么区别吗?17实际
的中国无力反抗,只能一再的让步.而这些所谓的胜利者在干尽了这一切坏事之后,洋洋得意的回到欧洲,还将这些所谓的战利品拿出来炫耀.巴特勒上尉还想利用雨果显赫的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的胜利捧场.
我承认,作为一名中国人,我痛恨英法联军,他们对圆明园所做的一切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但是,你的言语使我对他们做的一切行为减少了一些憎恨.因为他们有你这样一位公正无私的文豪
21世纪的中国再也不会那么懦弱,落后了,永远不再任人欺侮了,中国人站起来了
你也一定会期待这屹立于强国之林的中国吧!我们共同期待吧!
此致
敬礼!
一位中国学生
xx年10月17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21页)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21页)

巴特勒上尉
早年经历
参加英国陆军工兵队,并前往中国执行任务
在中文环境下服务
掌握汉语并在中方协助下顺利执行任务
鸦片战争经历
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策划了进攻北京的具体方案
影响
远征中国的事迹和表现,对英国和中国的历史留下 了深刻的印记
信件影响
领袖反应
乔治皇帝和拿破仑三世都表达 了他们对信件的关注,并采取 行动来反应境况。
民间声浪
尽管在英国和法国有不同的反 应,但信件引起了大量的争议 和媒体报道。
外交后果
信件加剧了英中关系的紧张关 系,恶化了中西之间的谈判和 互信。
总结
1 对历史的影响
信件对当时的军事、政治、文化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对现实的启示
通过信件学习到各个国家的政治和军事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的国际 形势。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 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 件
探究联军远征中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信件的内容以及对当时国际关系的影响。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背景
荷兰船夷商
禁止在广州市城区内贸易,荷兰人拒不服从, 遭清朝打击
鸦片战争
中国拒绝进口英国鸦片,英国发动战争,强迫 缔结《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朝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3 对文化的挖掘
中外历史发展的文化背景、瑰丽的视觉作品和精彩的语言供我们深入思考、挖掘和探索。
扩张主义思想
欧洲列强开始对中国巴特勒上尉
说明联军目前所在地以及已经进行的战斗
2
遭遇中国军队袭击
描述英军士兵所经历的种种痛苦、牺牲,以及措手不及的方案
3
批评法军同僚
指出法方在战斗中的表现并呼吁法团支援

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巴特勒上尉:嘿,你好啊!我今天提起笔来给你写信,心里是五味杂陈啊。

你也许觉得自己做了了不起的事儿,可在我眼里,你就像个迷失在黑暗里的孩子,还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握着光明呢。

你知道吗?当我听到你们对圆明园干的那些事儿,我气得肺都要炸了。

圆明园啊,那可不是一般的园子。

那是一个凝聚了无数能工巧匠心血的梦幻之地。

它就像一颗夜空中最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光芒。

那里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像是会说话的历史见证者。

每一个亭台楼阁都像是一位优雅的舞者,静静诉说着古老而伟大的故事。

你和你的士兵们呢?你们就像一群野蛮的强盗,闯进了这个充满艺术和文化的圣地。

你们抢夺那些珍贵的文物,就像饿狼扑向羊羔一样贪婪。

那些精美的瓷器、华丽的丝绸、古老的书画,它们在圆明园里原本安安静静地待着,就像一个个听话的孩子,等着人们去欣赏、去赞叹。

可你们来了,把它们从自己的“家”里粗暴地拽走,你们的手难道就不会颤抖吗?你们的心难道就不会有一丝愧疚吗?我仿佛能看到圆明园在哭泣,那熊熊燃烧的大火,就像是它愤怒的泪水。

大火烧起来的时候,那些原本美丽的建筑发出痛苦的“嘎吱”声,就好像是在喊:“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而你们呢,巴特勒上尉,你在旁边看着这一切,难道还觉得这是值得炫耀的胜利吗?你把从圆明园抢来的东西当作宝贝,向别人展示的时候,你难道不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偷在展示偷来的赃物吗?我听说你还想让别人也来赞美你们的“壮举”。

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就好比一个强盗抢了人家的东西,还希望被抢的人说:“哎呀,你抢得真好,真厉害。

”这怎么可能呢?你觉得你们是胜利者,可在正义和良知面前,你们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我在想啊,如果有一天,有人闯进了你的家,把你家里最珍贵的东西都抢走,还把你的房子烧个精光,你会作何感想呢?你肯定会愤怒,会伤心,会觉得这个世界没有天理了吧。

那我们中国人的感受就不是感受了吗?圆明园不仅仅是一座园子,它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灵魂的一部分啊。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课件

其二,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并 且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 把这份战利品归还中国,是为国家的长远计划, 也是爱国的体现。
其三,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只站在狭隘的民 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 圆明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 不相悖。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个 怎样的人?
作者是一个具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 知,公正立场的人道主义者。
随堂练习
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 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 巨大! 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 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 “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 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作者用反语活画出了强盗的丑态,讽刺了侵略者 的卑劣行径,彻底揭穿了他们强盗的面目。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走近作者
【维克多·雨果】(1802— 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 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 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 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 制“恶”。
【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1.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 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 的主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 样是否不 “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作者并非不爱国。 其一,在文中,作者说“治人者的罪行不 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 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可见,作者清楚地知 道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的错误, 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

初二作文《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转载)》1300字(共14页PPT)

初二作文《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转载)》1300字(共14页PPT)

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
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
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
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
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
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关键词:既然,了解,看法,往下
读,世界,某个,角落,一个,世界,奇 迹,这个,奇迹,圆明园,艺术,两个, 来源,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 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 幻想,艺术,地位,如同,巴特农,神庙, 理想,艺术,地位。
想像力,产生,成就,在于,巴特农,神 庙,一样,不是,一件,稀有,独一无二, 作品,幻想,某种,规模,巨大,典范, 如果,幻想,一个,典范,的话,想像, 一座,言语,无法形容,建筑,某种,恍 若,月宫,建筑,就是,圆明园。
初二作文《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转载)》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
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
关键词:收获,巨大,两个,胜利
者,一个,塞满,腰包,看得见,一个, 装满,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欧 洲,就是,两个,强盗,故事,我们,欧 洲人,文明,中国,我们,眼中,野蛮, 就是,文明,野蛮,所干,事情,受到, 历史,制裁,两个,强盗,一个,法兰西, 一个,英吉利。
初二作文《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转载)》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
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
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
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
帝国 远也不会是强盗。法兰西

赃物 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
,今天,
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
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
的破烂拿来展出。
关键词:不过,抗议,感谢您,这
样,一个,抗议,机会,人者,罪行,不 是,治于,人者,过错,政府,有时,强 盗,人民,永远,不会,强盗,法兰西, 帝国,吞下,这次,胜利,一半,赃物, 今天,帝国,居然,天真,以为,自己, 就是,真正,物主,圆明园,富丽堂皇, 破烂,拿来,展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

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

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你希望知道我认为可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

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

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

如同巴黛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

它荟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

与巴黛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

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做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
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

这就是圆明园。

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

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

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

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

人常说,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

这是一个震憾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

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

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巴黛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埃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巴黛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

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

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

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
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

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欧特维尔-豪斯
注:巴特雷是这次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劫掠圆明园。

在他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认为干得“体面而漂亮”。

回国后,他写信给雨果,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想得到一些赞美褒奖之辞,没想到,从雨果那里所得到的却是愤怒的抗议和痛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