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概要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1.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演讲稿语言蕴涵着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风俗习惯等文化侧面。
如果不了解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给予足够的重视,跨文化交际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形成了鲜明差异的社会关系、民情风俗。
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是群体文化,主张谦虚谨慎、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由父母以及未成年子女组成核心家庭;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
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
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
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
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
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
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挟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 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thin.”,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萨义德《东方学》解读

萨义德《东方学》解读《东方学》是萨义德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以东方学为主题,探讨了东方文化、东方哲学以及东方社会的一系列问题。
以下是对《东方学》的一篇解读,总计1000字。
《东方学》是一部横跨文化、历史、宗教等多个领域的著作,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反思,试图探索并解释东方文化的本质及其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这本书涵盖了广泛的主题,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东方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独特的视角。
在书中,萨义德首先提到了东方学的背景和历史渊源。
他指出,东方学源于19世纪欧洲对东方文化的兴趣,起初是为了满足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好奇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者开始更加深入地探索东方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接下来,萨义德对东方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体系。
东方哲学强调和谐、平衡和家庭,注重整体,而西方哲学则更加关注个体和自由。
通过详细分析不同的东方哲学流派,如佛教、道教、印度哲学等,萨义德展示了东方哲学的深奥与智慧,并强调了它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性。
在《东方学》中,萨义德还涉及了东方社会的特点与传统。
他认为,东方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强调家族的纽带和家庭的稳定。
东方社会还注重礼仪和社会等级,尊敬长者和权威的传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东方社会的研究,萨义德试图解释东方社会的运作机制和价值观念,并与西方社会进行对比分析。
萨义德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和相互借鉴的关系。
他强调,我们应该超越文化的差异和偏见,以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并理解不同的文化,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萨义德的《东方学》是一本探索东方文化与东方哲学的重要著作。
通过对东方学的研究,他试图解释和弘扬东方文化的价值和智慧,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合作。
这本书对于读者了解东方文化和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东方经概略

《东方经》也被称作《东方经概略》,它不仅是一部涵盖伦理、政治、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的著作,而且也是一部兼容并蓄和与时俱进的经典之作。
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儒家思想的阐述,包括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以及孝、忠、廉、耻等伦理道德观念。
同时,它也涵盖了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和评价,如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法治思想等。
这些学说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
《东方经》的特点在于它的兼容并蓄和与时俱进。
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优点,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同时,它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为当时的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这也使得《东方经》成为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著作。
总的来说,《东方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思想的著作,它不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05:中西方文化的审美(一)

(二)风骨
• 风骨:艺术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整体的 品貌,主要特征表现为气势充沛,刚强 雄健。 以人品评文学艺术,强调作品形象的结 构、动势、意蕴、气象等,要求外在风 貌扎根于内在深厚的精神和雄健的力 度。
•
孙 位 《 高 逸 图 》
风骨探源
• 风骨源于秦汉相术传统、魏晋南北朝人物品鉴。 • 风:风之动,浩然丰沛之气,鼓动万物。生生不 已。 • 魏晋南北朝:风神、风云、风雅、风味,等用于 品鉴人物。 • 骨:秦汉以来相术传统中的重要概念,骨形。考 察骨骼配置与骨肉的关系。 • 魏晋南北朝:骨神、骨气,表示人物坚直刚正的 精神品行和风采。并渐延及书法、绘画、诗文领 域。
(1)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此第二境也。"
(2)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 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 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 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此第三境也。此等语 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 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晋是书法线条如果同人体,骨、筋骨、骨体、 风、气、力等用于书法,推重骨气、骨力。以半子书法点 画之间显示出来的笔力遒劲、结构刚峻、意蕴丰富的气 象、态势、力度、韵意之美。由卫夫人、王羲之、一直到 康有为。 • 绘画:谢赫:象形赋彩、骨法用笔,画事六原则之一。 • 王昱:气骨古雅,神韵透逸,使笔无痕,用墨精彩,布局 变化,设色高华。《东庄论画》 • 文学:刘勰: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怊(chao)怅 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 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故练于骨者,析 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
萨义德《东方学》解读

萨义德《东方学》解读《东方学》是伊朗著名作家萨义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东方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作为伊朗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该书在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展现了东方社会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对这部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在东方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和意义,并探讨其对当代文化交流的启示和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学》呈现出一种跨文化视角,既融合了东方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又对西方现代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萨义德以自己在伊朗和西方国家的生活经历为背景,通过对东方文学、艺术和哲学的深入研究,带领读者探索了东方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观念。
他试图通过对东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理解,为当代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向。
萨义德在《东方学》中对东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解读,如古代伊朗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东方哲学的精髓和传统美学思想等。
他深入剖析了东方文化传统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试图唤起人们对东方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他也对西方文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多元共生对于当代世界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萨义德在书中提出了对当代文明交流的启示和思考,他强调了东方文明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他认为,东方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传统智慧能够为当代世界提供新的思想和理念,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他也呼吁人们应当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东方文明的传统文化,传承东方文明的瑰宝和精髓,不断推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东方学》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著作,它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跨文化视野和思维方式。
它不仅对东方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解读,还为当代文明交流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考。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东方学》的精神在促进各种文明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希望这部伟大的作品能够继续为人们的思想和文化交流提供启示和指引,为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人类社会贡献力量。
解构主义与东西方文化

解构主义与东西方文化【作者】罗汉军【提要】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现代解构思想的奠基者,解构建筑理论家埃森曼却认为:解构是个很东方的想法。
理解现代解构的成就,走出解构的误区,迫切需要解构中的对话。
现代语言理论、解构主义哲学与解构建筑的崛起,正在突破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局限,开拓现代哲学、现代建筑与东西方文化的新路,推动传统哲学文化与传统建筑的现代重建。
其中的成就与失误,都是值得我们比较研究的。
【关键词】解构主义解构建筑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解构本质是人类文化变革过程中,通过旧文化的分解、颠倒、变构、重建,新观念、新内容、新形式取代旧观念、旧内容、旧形式,使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发展、拓新的基本手段。
见之于古希腊、古罗马与中世纪之交,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之交,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之交,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革命之交,则以西方文化的形式化解构(即几何的、理性的、形式语言的解构)见长;见之于殷商战国之交,秦汉魏晋之交,唐宋明清之交,明清与现代之交,则以东方文化的结构化解构(即代数的、辩证的、结构语言的解构)见长。
按海德格尔(M.Heidegger,1889-1976)的说法,语言是存在的家〔1〕;按老子的说法,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由于西方人和东方人居于完全不同的家中两家的对话仍然近于不可能。
〔3〕解构却可能是沟通对话的可靠途径。
东西方文化现代重建的解构,实质是东西方文化分解、颠倒、错位、变构、重建。
建筑亦然。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Derrida,1930-)是现代解构思想的奠基者,美国建筑理论家、建筑师埃森曼(P.Eisenman,1932-)却说,解构是个很东方的想法〔4〕理解现代解构的成就,走出现代解构的误区,迫切需要解构中的对话。
现代语言理论、解构主义哲学与解构建筑的崛起,说明后现代西方文化思潮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正在突破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局限,在西方宗教价值观念、理性思维方式、形式化语言体系与东方宗法价值观念、整体思维方式、结构化语言体系的碰撞中,开拓现代科学、社会、艺术的新路,也推动了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的现代重建。
中国传统哲学

二、注重理论的社会现实性
? (一)论道经邦,济世安民。孔子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 也与,命也。”老子所谓“执古之 道以御今之有”,其道便是指无为 而治的社会政治主张。
? (二)修齐治平与内圣外王(人伦为本,家 国一体)。中国哲学立足于人际关怀,“以 人为本”,但宗法等级制的社会结构表现出
一、注重思维的辨证性与整体性
? 不论是先秦汉唐,还是宋元明清,均不存在占主 导地位的以静止不变、片面孤立的观点去观察世 界的反辩证法的思想体系。运动变化、全面联系 的观点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观点。
? (一)矛盾的统一性。“物生有两”,老子提出 “反者道之动”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 之所伏”的矛盾转化观。庄子提出“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无限可分思想。儒家哲 学则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老子有 “一生二”,《易传》提出了“易有太极,是生 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二分生成模 式
(二)“度”的规范。西周末史伯提出了“和 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的和而 不同的观点,“和合”是事物生存和发展的必 要条件。孔子遂以“和而不同”作为君子的标 志,注重和合的社会功能,并将“和合”思想 与“中庸”思想联系了起来。所谓“中庸”, 也就是无“过”无“不及” (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观最早来源于原始人类的天人一体观,由 天地人“三才”所构成的整体是最大的整体,
宗教思想和修养方法。
信奉“天地君亲师”,“君亲”是中国封建 宗法制度的核心;“天地”是君权神授的神 学依据;“师”相当于解释经典、代天地君
亲之言的神职人员。《四书》、《五经》是 儒教的经典,祭天、祭孔、祭祖是规定的宗 教仪式。童蒙入塾(学)读书,开始接受儒教 的教育时,要对孔子的牌位行跪拜礼。从中 央到地方各州府县建立孔庙(又称文庙、夫 子庙、学宫等)。其创始人是一个孔子。
萨义德《东方学》解读

萨义德《东方学》解读《东方学》是巴基斯坦哲学家艾哈迈德·法鲁基·赛义德(Ahmad Faruki Sayyed)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涉及东方思想的学术著作。
在这本书中,萨义德先生就东方文化、宗教、哲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探讨,呈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对东方传统的探索。
本文将对《东方学》进行细致的解读,探讨其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内涵。
萨义德在《东方学》中提出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和融合问题。
他认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是有着明显差异的两种文化体系,但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可以互相补充和融合的。
他分析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观,并提出了东方传统在当代世界中的重要性。
他也批判了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误解和偏见,呼吁人们对东方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尊重。
这种对东方文化的重新审视和认识,使得《东方学》成为了一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著作。
萨义德在《东方学》中主张东方哲学的智慧和实践。
他对东方哲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释,阐发了东方哲学的深厚底蕴和哲学思想的独特之处。
他指出,东方哲学在诸多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实践,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他认为,东方哲学所强调的“内在修养”、“和谐共存”等观念,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对东方哲学的当代价值和挑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探讨了东方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萨义德在《东方学》中对东方宗教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他认为,东方宗教在世界宗教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对于东方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他对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东方宗教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阐释,指出了它们的核心理念和宗教实践。
他认为,东方宗教所强调的“慈悲善良”、“平等公正”等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类精神的升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也批判了对东方宗教的误解和偏见,呼吁人们对东方宗教有更多的了解和尊重。
萨义德在《东方学》中对东方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