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中胆红素的测定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原理:(机酸盐法)pH值接近3时,在锐酸盐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胆红素被氧化成胆绿素。

此时,胆红素特有的黄色减少,在波长450nm处通过测定帆酸作用前后的吸光度的差可以求得样品中直接胆红素的浓度。

胆红素佩姗/表面活性剂>胆绿素3.样本要求新鲜无溶血血清,勿使用肝素抗凝血浆。

22〜25C保存8小时,2〜8℃保48小时,-20℃保存7天,样本不可反复冻融!4.检验方法:仪器法(详见DF-603∕DI-600标准操作规程)5.参考范围:6.检验结果的解释6.1样本含量超出线性范围时,建议用0.9%(W∕V)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样本。

通常稀释2倍,当样本浓度较大时提高稀释倍数。

6.2单位换算:mg∕dL=umol∕L×0.05857检验方法的局限性6.1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仪器的校正和测定温度、时间的控制。

7.2若试剂浑浊或以水空白在450nm处吸光度大于0.500时不能使用。

8.产品性能指标8.1线性范围:在给定的样本/试剂比例和条件下测定时,本世纪线性范围可达0-320umol∕Lo8.2试剂空白吸光度:在45Onm处,光径ICm时,空白吸光度AW0.500,△A空白/分钟WO.002.8.3准确度:相对偏差≤10%<.8.4精密度8. 4.1批内精密度CV≤3%8. 4.2批间精密度:R≤10%8.5分析灵敏度:在给定的样本/试剂比例和条件下测定时,IUmOl/L的直接胆红素对应的4A不低于1.5×IO-3内。

9.7方法比较:本试剂盒与商品化试剂盒测定40个样本测定结果相关性如下:y=1.052χ-1.254;r=0.9989.临床意义:在肝细胞内质网中,胆红素结合成水溶性的胆红素双葡糖醛酸酯,能和重氮试剂直接反应,故称直接胆红素。

它和总胆红素同时测定可作为黄疸的鉴别依据。

血清结合胆红素的酶法测定

血清结合胆红素的酶法测定

简述齿轮减速器的工作原理血清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的酶法测定是一种常用的临床化验方法,用于评估肝功能和胆道系统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血清结合胆红素的酶法测定原理、操作步骤和临床应用。

一、原理血清中的结合胆红素是由肝脏中的细胞转运至胆汁中的胆红素结合物。

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的结合胆红素浓度很低。

然而,当肝功能受损或胆道梗阻时,结合胆红素的水平会升高。

血清结合胆红素的酶法测定基于胆红素结合物与酶反应的原理。

在该测定中,首先将血清与一种胆红素酶(例如酮体还原酶)反应,该酶能将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游离胆红素。

然后,使用一种胆红素酶底物(例如间苯二酚)与游离胆红素反应,生成一种可检测的产物(例如紫色产物)。

通过测量产生的紫色产物的光密度,可以确定血清中结合胆红素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定量评估血清结合胆红素的水平。

二、操作步骤1. 收集患者的血清样本,并将其离心以获得清晰的血清液。

2. 将适量的血清样本转移到试管中。

3. 加入适量的胆红素酶试剂,充分混合,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

4. 加入胆红素酶底物试剂,充分混合,然后再次孵育一段时间。

5.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产生的紫色产物的光密度。

6. 根据预先建立的标准曲线,将光密度值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的浓度。

三、临床应用血清结合胆红素的酶法测定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1. 评估肝功能:血清结合胆红素的测定可作为评估肝功能的指标之一。

在肝疾病或肝功能受损时,肝细胞无法有效转运结合胆红素至胆汁中,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水平升高。

通过血清结合胆红素的酶法测定,医生可以了解肝功能的损害程度,辅助诊断和监测肝疾病的进展。

2. 诊断胆道梗阻:血清结合胆红素的酶法测定也可用于检测和诊断胆道梗阻。

当胆道受到阻塞时,结合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至肠道,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水平升高。

通过测定血清结合胆红素的浓度,医生可以评估胆道通畅性,并帮助确定梗阻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第4部分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第4部分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第4部分(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范围与规范性引用文件二、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参考区间三、临床意义与应用四、检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五、结论正文一、范围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主要介绍了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第四部分,即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参考区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成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参考区间及其应用,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实验室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检验结果的报告和解释。

有关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厂商也可参照使用。

本部分参考区间的规定主要依据《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WS/T 404)和《卫生行业标准》(WS)。

二、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参考区间1.血清总胆红素参考区间- 男性:5.1~21.0 μmol/L(0.3~1.2 mg/dL)- 女性:5.1~19.5 μmol/L(0.3~1.1 mg/dL)- 儿童:参考成人值,但需考虑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2.直接胆红素参考区间- 男性:0.6~6.8 μmol/L(0.04~0.4 mg/dL)- 女性:0.6~6.8 μmol/L(0.04~0.4 mg/dL)- 儿童:参考成人值,但需考虑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三、临床意义与应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是评估肝功能和黄疸程度的重要指标。

总胆红素升高可能提示肝脏损害、胆道梗阻、溶血性疾病等;直接胆红素升高可能提示肝细胞损害、胆道梗阻等。

临床实验室应按照本标准规定的参考区间进行检测和报告,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四、检验方法与注意事项1.检验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比色法等方法进行检测。

2.注意事项:- 检测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 采集血清样本时,应尽量减少红细胞破裂,避免溶血。

- 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 检测结果应结合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血清胆红素

血清胆红素

血清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是体内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而产生的,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

简介血清胆红素机理肝在胆红素代谢中具有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其中任何一种功能障碍,均可引起黄疸。

检查胆红素情况不仅能反映肝脏损害的程度,尤其对黄疸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又称结合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前者是后二者之和。

正常范围总胆红素为4~20μmol/L,直接胆红为0~7μmol/L,二者之差即为间接胆红素正常值。

检测意义胆汁淤积引起的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是溶血(红细胞破坏过多)、Gilbert病的旁路胆红素血症。

而肝细胞损害引起的黄疸,因为同时有摄取、结合、排泄的障碍,因此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可升高,但一般直接胆红素升高比间接胆红素升高的幅度大。

肝在胆红素代谢中具有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功能障碍,均可引起黄疸。

检查胆红素代谢情况对测定肝功能,尤其是黄疸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胆红素测定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正常值:总胆红素4~19μmol/L、直接胆红素0~7μmol/L,二者之差为间接胆红素。

肝脏疾病时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常常反映较严重的肝细胞损害。

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由于直接胆红素不能由肝细胞和胆管排出,以致血清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在总胆红素中所占比值升高显著;而肝细胞性黄疸时,由于同时有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障碍,以致血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升高,但升高不如胆淤积性黄疸明显;临床上引起间接胆红素升高的疾病主要有溶血、Gilbert病和旁路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偏高应注意什么胆红素偏高患者应饮食宜清淡,且富有营养。

如豆类制品,鱼类、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E、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且易消化吸收。

宜多食香菇、芝麻、核桃、大枣、瘦肉及动物肝脏等食物,但胆红素偏高患者应不宜食用动物肝脏类食物。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原理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原理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原理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是一种常用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诊断与胆红素代谢相关的疾病。

其原理基于血清中的胆红素可以与二硫苏糖酸钠反应生成带有特征性颜色的离子化合物。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将样本血清与二硫苏糖酸钠溶液混合,通过化学反应使胆红素与二硫苏糖酸钠结合。

然后,使用比色法通过测量生成离子化合物的颜色强度来确定血清中的胆红素浓度。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比色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在测定中,胆红素与二硫苏糖酸钠发生反应,形成红色或紫色的离子化合物。

生成的离子化合物的颜色强度与样本中的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通过测量离子化合物的光吸收值,并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比较,可以计算出样本中总胆红素的浓度。

总之,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原理是基于胆红素与二硫苏糖酸钠的化学反应,通过测定生成的带有特征性颜色的离子化合物的光吸收值来确定样本中的总胆红素浓度。

这种方法简便、快速,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一、血清胆红素测定血清胆红素是一种重要的生化指标,可以帮助医生鉴别黄疸的病因。

血液中的胆红素主要是由红细胞在脾脏和肝脏内分解产生的,正常情况下,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很低。

当肝脏出现问题,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时,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就会升高,从而导致黄疸的出现。

对于血清胆红素测定的鉴别要点包括:1.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含量:总胆红素是指血液中的胆红素总量,包括游离的(非结合的)和结合的,而直接胆红素仅指结合的胆红素。

通过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含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黄疸是由肝脏疾病还是胆道疾病导致的。

如果直接胆红素升高,则提示胆道疾病可能性大;而如果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则更可能是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

2. 非结合胆红素的含量:非结合胆红素是指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通常由于溶血性贫血或肝脏疾病引起。

如果非结合胆红素升高,则提示可能是由溶血性贫血导致的黄疸。

3. 肝脏功能检查:在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时,医生通常还会检查肝功能相关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的含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黄疸是否是由于肝脏疾病引起的。

二、尿胆红素测定尿胆红素是一种常用的黄疸鉴别检查指标,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可以帮助医生鉴别黄疸的病因。

尿液中的胆红素通常是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无法被肝脏正常排泄而导致的。

对于尿胆红素测定的鉴别要点包括:1. 尿胆红素的含量: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不应该含有胆红素的,因此如果尿液中检测到胆红素,则提示有肝脏疾病或胆道疾病导致的黄疸可能性大。

2. 尿胆红素/尿胆原比值:尿胆红素/尿胆原比值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鉴别肝内和肝外黄疸。

肝脏疾病所致的黄疸通常引起尿胆红素/尿胆原比值的升高,而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则通常不会引起这个比值升高。

3. 尿液颜色:通过观察患者的尿液颜色,也可以初步判断黄疸的病因。

如果患者的尿液呈现深色,可能由于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提示可能是肝脏疾病所致的黄疸。

胆红素的测定方法操作流程

胆红素的测定方法操作流程

胆红素的测定方法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胆红素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胆红素测定方法——重氮法的操作流程:1. 准备试剂:胆红素标准液:精确称取胆红素纯品,用乙醇-氯仿混合溶剂溶解并定容,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胆红素标准液。

血清胆红素的实验报告

血清胆红素的实验报告

血清胆红素的实验报告研究背景血清胆红素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生化指标,用于评估肝功能和溶血性贫血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效果。

因此,对血清胆红素的准确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和优化,对临床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索一种简便、准确、实用的方法来测定血清胆红素的含量。

实验原理本实验利用了二甲基亚硝胺(DMA)与胆红素在酸性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生成红色的胆红素硝基胆红素(DMN)。

DMN与高碱溶液结合形成蓝色的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6nm。

根据DMN与胆红素的反应关系,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血清样品中胆红素的含量。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 血清胆红素标准品2. 二甲基亚硝胺溶液3. 磷酸盐缓冲溶液4. 纯水5. 高碱溶液方法:1. 准备标准曲线:分别取0.1、0.2、0.4、0.6、0.8 mL的血清胆红素标准品,加入离心管中。

2. 加入1 mL的DMA溶液和1 mL的磷酸盐缓冲液,快速摇匀后,在40恒温水浴中反应10分钟。

3. 加入10 mL的纯水冷却至室温,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4. 取上清液,用高碱溶液稀释10倍,即得到标准曲线的各个浓度标准溶液。

5. 测定各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记录。

测量待测样品1. 取待测样品3 mL,加入1 mL的DMA溶液和1 mL的磷酸盐缓冲液,快速摇匀后,在40恒温水浴中反应10分钟。

2. 加入10 mL的纯水冷却至室温,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3. 取上清液,用高碱溶液稀释10倍。

4. 测量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胆红素的含量。

实验结果及分析标准曲线根据所制备的标准曲线,测量各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得到以下数据:胆红素标准溶液(mL)吸光度0.1 0.2340.2 0.4210.4 0.8230.6 1.2330.8 1.602待测样品测量结果测量待测样品后,得到其吸光度为0.845。

根据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y = 1.957x + 0.095,R²=0.998),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胆红素的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中胆红素的测定注意事项:
病人准备:病人准备除了特殊检验有专门规处定外,一般需求病人处于安静状态,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目前已公认过度空腹、饮食、饮酒、吸烟、及姿势体味等可影响某些检验结果,现分述如下:
1、运动:肌肉活动的影响可分短暂性的持续性的两
类,短暂性影响为血浆脂肪酸含量,可因运动而
暂时减少,而后渐渐增加而恢复。

丙氨酸可因运
动暂时增加达180%,受到持续性影响主要是一些
与肌肉有关的酶,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
据称一场60min的手球训练赛后11h,肌酸激酶活
性比赛前仍增加达125%,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还
会提高性激素水平,因此采血前亦安静,不宜过
大的活动。

2、食物:进餐后血浆脂肪、蛋白质、糖类有所增加。

有人研究于高脂餐2—4 h采血多数人碱性磷酸酶
含量增高,主要来自肠源性同工酶,且与血型有
密切关系,O型或B型兼为le+分泌型者增高更
明显。

一般认为高蛋白质餐使血浆尿素增加,但
不影响肌酐含量,高比列不饱和脂,酯酸食物,
可降低胆固醇含量,可引起粪隐血假阳性。

故在
做相应检验时,应对食物有一定的控制。

3、过度空腹:一般血液生化检验要求病人晚餐后禁
食,至次日晨采血,空腹约8—12h ,但过度空
腹,某些检验含有异常结果。

例如血清胆红素可
因空腹48h而增加240%;血糖可因空腹过长而
减少为低血糖;血脂空腹过度,甘油三酯,游离
脂肪酸有增加,故空腹并非越长越好。

4、饮酒:饮酒后使血浆乳酸、尿酸盐增加。

长期饮
酒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
增加,甚至可以将这项作为嗜酒者的筛选检查。

5、吸烟:瘾烟者血液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可达
8%,而不吸烟者含量在1%以下。

血液学方面亦
有变化,白细胞数增加,嗜酸粒细胞减少,中性
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偏高,平均红
细胞体积偏高。

6、药物:药物对检验的影响非常复杂,15000多种
药物对检验有干扰作用。

众所周知,抗生素、磺
胺类药物,对肝功能有大小不一的影响,甚至几
片常用药物可以引起严重的药物反应,故在采样
检查之前,暂停各种药物是为上策,如不可停用,则应了解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7、体位:体位影响血液循环,由于血浆和组织间液
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则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
质的改变较为明显,例如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
白蛋白可因此而浓度增大,总蛋白、酶、钙、胆
红素、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亦因站位而浓度增加;
比容、红细胞计数亦于站位时增加。

8、其他:病人准备还应考虑病人的生物钟规律,因
此复查以在大体相同的时间采样为好。

采血时止
血带结扎过久也是一种误差因素,如以结扎1min
的样品结果为基数,则结扎3 min,可使血浆总蛋
白增加5%胆固醇增加5%,铁增加6%,胆红素增
加8%。

学期和ph值测定的血液以动脉血为原则,切不可漏气。

细菌培养的样品需采用无菌技术,
防止污染。

9、注意事项:(1)在10~37℃范围内,重氮法不受
环境温度影响呈色在两小时内稳定。

(2)严重溶血时,可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3)血脂可影响测定结果,故应尽量取空腹血。

(4)胆红素对光敏感,胆红素标准液及血清样本均应避光。

一、胆红素氧化酶法的原理:胆红素氧化酶(BOD)
催化胆红素氧化,生成胆绿素,后者一步氧化生
成淡紫色化合物,在450nm波长比色,吸光度
的下降值(△A)与血清胆红素浓度呈正比。

二、重氮法的原理: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可直接与重氮
试剂产生偶氮胆红素,所以称为直胆,又称1min
胆红素测定,非结合胆红素测定时需以咖啡因、
苯甲酸钠为加速剂破坏胆红素氢键再与重氮试
剂反应,抗坏血酸破坏剩余重氮试剂,加入碱性
酒石酸钠使最大吸光度由530nm转到598nm,
非胆红素的黄色素及其它红色与棕色色素产生
的吸光度将之可忽略不计,使灵敏度和特异性升
高,最后形成的绿色是由蓝色的碱性偶氮胆红素
和咖啡因与对氨基苯磺酸之间形成的黄色色素
混合而成。

三、钒酸氧化法的测定原理:在PH3附近,表面活性剂
和钒酸作用于血清TBi1,使之氧化成胆绿素,使
胆红素所特有的黄色减少,由此测定钒酸作用前
后450nm吸光度的变化求出血清中TBi1的浓
度。

在PH3附近,当试剂中缺少表面活性剂时,
钒酸只与血清中结合胆红素作用,使之氧化成胆
绿素,此时测定450nm吸光度下降值求出血清
中TBi1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