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的含义:国家的活动。

2.政治的实质和含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A.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D.政治活动室科学,是艺术。

3.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孔孟—儒家政治思想;老庄—道家政治思想(无为之治);韩非—法家政治思想;

2.儒家主要典籍《论语》、《孟子》。法家与儒家相对立。

3.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得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4.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

5.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6.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7.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马基雅维里,著有《君主论》、《共和六论》

8.17-18世纪,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如荷兰(格劳秀斯、斯宾诺莎),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伏

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美国(杰弗逊、潘恩、汉密尔顿),他们的学说构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原则的理论基础。

9.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政治研究即是对于权力及拥有权力者的研究。

10.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说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

简答或论述题

11.《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A.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B.明确指出了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C.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D.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E.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其真正实现了政治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革命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第一节国家的起源

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国家的起源作了精辟、详细和科学的论证。

A.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2.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

3.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

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4.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有如下两点:

A.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公共权力的设立。原始社会的氏族是没有公共权力的。

5.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神权论、契约论、暴力论。

A.神拳论(君权神授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B.契约论: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其中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集契约说之大成。

6.国家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

个阶级的机器。

A.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核心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

B.国家是阶级统治;

C.国家是机器。(是一个阶级统治从属阶级的工具)

7.国家权力(狭义):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8.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

A.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形成了行驶这种权力的专门人(官吏)和各种形式的专门机构(国家机关);

B.职业性的常备军的建立。(国家暴力武装组织)

C.赋税制度的确立。

9.国家权力的特性表现:A。强制力的垄断性;B。普遍的约束力;C。主权性(主要属性)。

10.国家的职能:A。政治职能;B。社会职能。

11.A.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

B.旧的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社会条件;

C.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国家消亡的精神条件;

D.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是国家消亡的国际条件;

E.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最根本条件。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1.革命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主要的、基本的方法,而改良则是一种次要的、辅助性的方法。

2.革命与改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A.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并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得到根本的改造,而改良则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B.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现象,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当前者不适应后者时,革命阶级就会起来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改变旧的生产关系。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的某些让步政策。

C.革命不是一种和平的进化过程,而必须用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它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

而改良则是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过程。

3.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A.在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

B.在权利结构方面,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

C.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西方则主要借助于宗教信仰。

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萌芽于西欧社会。

2.市镇—的出现,标志着城市经济在西欧的形成,当时的城市经济以手工业和商业为基础。其生产和组

织方式主要是行会和同业公会。

3.贸易交换和货币关系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不断发育,雇佣劳动关系在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中的确立,

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充足的货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B。广阔的劳动力市

场。

5.生产关系的特点:A.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B。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C。

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成为商品;D。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的必要条件。

6.资产阶级在社会上成了第一阶级以后,它就通过实行代议制宣布自己在政治上也是第一阶级。

7.代议制是以资产阶级在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承认自由竞争为基础的。

8.16—19世纪的产阶级革命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以英国、法国、德国为典型代表:

A、1688年,英国大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达成政治妥协,实现“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

阶级国家。

B、法国是一种急风暴雨的大革命形式。在1789年大革命之前,法国的第一与第二阶级分别是贵族阶

级与僧侣阶级,其它则为第三阶级,后再大革命中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经历了长期的复辟与反复辟后,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德国的基本特征是封建国家政权在社会政治经济多重压力下,被迫进行资产主义改良。871年,德国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将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1.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也就是列宁所指的“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基本上是以单个企业为核心展开的。以开放市场、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方式。

资本主义国家以选举制、代议制、政党制作为资本主义阶级政治自由和民主最集中、最典型的的制度体现。代议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自由资本主义国家体现的是“最低限度国家”和“消极国家”,即政府最低限度干涉社会经济生活,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

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从19世纪末开始,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通过激烈的竞争,使资本不断趋于集中,形成了生产和资本的垄断,形成了工业和金融的垄断寡头和垄断财团。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

A.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在经济领域形成了对中小资本的压制,加深了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对立。

B.垄断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掠夺和压榨,使得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矛

盾趋于尖锐。

C.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运动,也造成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外部矛盾的发展(对半殖民地及殖民

地国家进行剥削和掠夺造成了与被掠夺国家的矛盾及各垄断国家之间的矛盾。

在政府职能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把政府变为集中主要权力的“万能政府”。

4.法西斯国家(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日本)

法西斯国家把国民经济全面军事化,取消资产阶级的议会制、选举制和多党制,实行法西斯的寡头统治。

5.福利国家

A.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

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B.最初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总统推行的“新政”,采用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国家干

预主义”学说。

C.欧洲一些国家(英、法、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士、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冰

岛等)被称为“福利国家”。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及产品的资本主义私人占

有之间的矛盾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以下基本特点(4点):

A.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B.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对象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即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民族资产阶

级在内的革命的统一战线;

C.国家形式具有自身的特点,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实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3.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B.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作为国家的阶级基础;

C.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协调

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E.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F.

第六章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1.国家形式: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

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2.国家形式的具体内容:

A.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国家机关配置和权力配置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

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B.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和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

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上和原则上的体现;

C.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通常被统称为“政治体制”,具

体制度如选举制度、执政党与政权的关系等。

3.国体,所表现的是国家的阶级性质。政体,是“政权构成的形式”(国家的统治阶级所采用的”。

4.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A.内容决定形式,国体决定着一个国家由哪个阶级来统治,因此国体占首位,在一定的国体下,政

体的形式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一个国家采取和选择何种政体,主要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来决定的。一定的政体必须适合一定的国体;

B.没有一定的形式,内容也就会变成虚幻的东西。一定的国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来表现。

5.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君主制、共和制)

(一)君主制是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上的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

A.专制君主制(绝对君主制、无线君主制)

是奴隶制,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

B.立宪君主制(有限君主制,其中分为二元君主制、议会君主制)

是资产阶级类型国家的一种政体,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君主的权力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限

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元君主制君主仍然拥有较大的实际权力的立宪君主政体,尤其是行政权。如复辟时期的法

国,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前的日本。

议会君主制奉行“议会至上”原则。如当代西欧、北欧的一些国家和日本。

(二)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A.贵族共和制

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实际掌握最高国家权力。(如奴隶制度下的古希腊和罗马)

B.民主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

国家权力机关都是通过公民普遍参加的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的。

(1)议会共和制

凡是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如1946年-1958年

的法国。

(2)总统共和制

凡是由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称为总统共和制。如美国(3)半总统制和委员会制

总统主持内阁议会决定政府的决策纲领,但不直接管理政府工作,由其任命的一名总理领

导政府日常工作。如1958年之后的法国。

瑞士联邦、南美的乌拉圭都是采取委员会制的典型,亦称“合议制”。

6.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一)含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由他产生并对其负责。

(二)基本内容: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一切国家机关由其产生并对其负责。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原则。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巴黎公社、苏维埃政权的共同及不同点

共同点

A.都由人民选举产生;

B.都是立法与行政统一的政权组织形式;

C.都是对人民负责,受选民监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等等。

不同点

A.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官僚主义;

C.党的领导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保证。

7.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

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

8.现代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

(一)单一制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央集权型以法国为典型,地方分权型以英国为典型;

(二)复合制是由若干国家或者地区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的联合体。

A.邦联制是若干个各自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国家联盟。并不具有真正的国家性

质,如欧盟。

B.联邦制当代比较常见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

盟组成的国家,如1789年以来的美国,二战以后的德国。

C.

第七章国哀机构

1.国家机构的特点:A.阶级性;B.全社会性;C.整体性和系统性;D.强制性。

2.国家机构的构成

(1)国家元首以代表国家主持内外国家事务,作为一个国家机关,通常由一个人组成。

(2)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

(3)行政机关含有“执行”和“管理”两方面的含义,即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

(4)司法机关狭义的司法即指法院,广义的还包括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检查机关。

3.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构中的体现

以人民主权为基础为依归。

A.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B.保证国家机关之间合理分工,协调运作,依法进行权力制约;

C.保证立法的决策民主化和执行的集中化与分工责任制;

D.保证合理划分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和管理权限,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A.立法权即制定、修改、废止和补充法律的职权;

B.决定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就国家重大问题和事项做出决定的权力;

C.任免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具体指人事任免权;

D.监督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

5.我国国务院(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7项):

A.行政立法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制定暂行规定

和条例。

B.议案权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议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议案。

C.行政管理权

D.行政区划管理权有权确定和管理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建置;

E.领导和管理经济和城乡建设权;

F.社会管理权维护公共秩序,保护保障公民权利,领导和管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

人口控制等工作,民政、公安、司法以及少数民族和华侨事务等。

第八章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

1.民族的定义(斯大林定义):民族是人们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

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族问题与革命和政权问题的密切联系?

民族问题与革命和政权问题均是社会政治总问题,其中革命和政权问题是其核心。

A.从民族问题对革命和政权问题的依赖性来看,解决民族问题不能离开当时的政治问题;

B.从民族对革命的影响来看,一个社会,民族问题解决得好坏,是直接影响到革命是否成功、政权

能否稳定的大问题;

C.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各民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D.民族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的,所以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把民族问题和

社会政治总问题联系起来,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来认识。

3.民族问题特别是地区民族冲突问题在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表现在:

A.民族冲突导致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引起社会动荡,严重影响该地区有关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

B.又使国际政治问题的解决形式出现了重大变化

C.民族冲突又对国际关系格局以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D.霸权主义及其大国的干预和操纵仍然影响着地区民族冲突并使民族冲突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4.民族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5.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A.民族优劣的观点;

B.民族至上的原则;

C.民族投降的原则。

6.大国沙文主义:是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

族主义。

7.民族自决权:是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

8.民族区域自治: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自治权。

第九章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特定阶级用来执掌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工具,是政治社会政治斗争

的集中代表。

2.政党的特征:

A.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

B.政党由阶级、阶层或某些重要的社会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所组成;

C.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D.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E.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

3.政党的功能:

A.争取群众和影响群众

B.集中阶级意志;

C.行使国家权力

4.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单一的一个政党手中,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

或与之争夺政权。(法西斯国家一党制、民族主义国家一党制)。

5.压力集团:是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政治术语,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性利益团体,即政治团体。

压力集团就是那种带有政治色彩的利益团体。

6.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特征:

A.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一类政治团体都能联系同阶层、同行业、同性别、同部门的几乎所有

成员;如中华全国总工会

B.有比较统一、规范的组织结构形式。没有同行的竞争者。

C.不同政治团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差别和不一致,但这种差别和不一致是建立在整体利益一致的基础

上的。

7.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作用:

A.组织功能;

B.参政功能;

C.民主监督功能;

D.教育功能。

第十章政治文化

1.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

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2.政治文化的特点:

A.具有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B.有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性;

C.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政治文化的功能:

A.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

B.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

C.影响政治过程;

D.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

4.政治文化的结构: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成。

5.政治价值评价:指的是人们对政治世界的看法,它包括人们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活动的标准,

并由此形成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

6.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

和延续的过程。

第十一章政治发展

1.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点:

A.在社会制度上,视民族独立国家为“传统社会”,其社会发展方向是西方资本主义式的“现代社会”;

B.在政治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上,把西方的视为人类社会文明的顶点,并以此衡量其他国家的标准;

C.按西方民主模式,为发展中国家设计推销其政治发展的道路、模式;

D.以“价值中立”为原则,用抽象的系统分析和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割断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不顾

各国国情为其政治发展理论论证。

2.政治发展途径:革命与改革的联系与区别

(一)革命

(1)革命: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质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

(2)革命的特征:

A.其目标指向是实现国家权力的更替,是使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换到另一个阶级手中。

B.革命是实现以政治制度变革为核心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

C.革命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的变革,并通常以暴力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改革

(1)改革: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

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2)改革的特征:

A. 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中的领导集团;

B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体现在政治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

连续性的过程。

C.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D.政治改革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秩序基础。

3.政治文明:通常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政治领域所创造的政治成果的总和。

4.邓小平1980年提出政治改革有哪些方面?

A.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状况;

B.克服官僚主义;

C.消除封建主义影响;

第十二章国际政治

1.国际政治: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也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

系的总和。

2.国家利益:即作为国家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需求的满足。

3.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利益,国家利益关系是国际政治中影响和制约其他利益关系的最重要

的利益关系。

4.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的物质力量、制度力量、精神力量的总和。

5.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和区别?

(一)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联系:

A.各国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主导性利益要求是其国内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益要求的对外

延伸;

B.各国的对外政策对外活动为其国内服务

(1)国际政治必须以国内政治为依据和出发点,遵从国内政治的要求及国内政治的需要,以国内政治战略目标的转移为转移。

(2)国际政治需为国内政治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和机遇,适时地妥善地应对外部的各种挑战,把握好机遇,其政策和活动成果应为国内政治有效地利用;

(3)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利益。

C.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区别:

A.有无公共权威的不同;

B.利益的构成和内容不同;

C.政治行为主体不同。

6.主权国家必备的基本要素:

A.固定的领土;

B.定居的居民;

C.统一的政权;

D.国家主权。

7.国家主权在国际政治中对国家的意义:

A.是一个国家获得参与国际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础;

B.是一个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独立行为主体的必要条件;

C.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与他国平等地位的重要保证;

D.是国家参与制定、遵循国际关系准则的前提。

8.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行为主体。包括国家之间的国际组织和非国家之间的国际组织。

9.国际条约:是国际组织存在和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依据与基本前提,规定着国际组织和参与者可作为

与不可作为、作为合法与非法的边界。

10.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主权国家、国际组织、政党、政治团体、个人)

11.当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基本内容:

A.各国主权平等原则;

B.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C.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D.互不侵犯原则;

E.和平共处原则。

12.国际条约:是由两个以上主权国家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正式达成的协议。

13.国际政治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

比状况和总体态势。

A.一定时期内世界主要矛盾是国际政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B.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是以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和活动的基本政治力量为主干的;

C.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的结合式样和结构状态;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讲政治权力 3.政治权力:(1)广义:政治权力就是权力现象与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2)狭义: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4.政治权力的特征 (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 (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实用; (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生产资料②物质财③暴力④其他要素 (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能力素质②身份资格③理论与策略④组织 6.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1)权力: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奖惩能力,来源于强制力。 (2)权威:影响他人的一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3)联系:⑴都要求服从,都有支配的性质; ⑵权威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用; (4)区别: ⑴对权威的服从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⑵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而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 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⑶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7.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⑴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 ⑵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自内心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 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 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 (1)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人魅力型) 9. 政治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 (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 (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 (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2018年专插本政治理论复习资料(汇编)

2018年专插本政治理论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共同富裕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4.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之一。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 根本原则 B 本质属性 C 必然选择 D 内在要求 5.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的题目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7.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 A.制度创新 B.文化创新 C.科技创新 D.理论创新 8.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市场经济认识的重大突破是()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9.当前,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是() A.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D.四项基本原则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A.没有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B.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C.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成果D.被公认是指导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发展的科学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D.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陕西省委党校政治理论考试要点

政治理论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同,但二者紧密联系。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具体科学又受哲学的指导。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世界时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运动时无条件的、永恒和绝对的,静止时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因而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喝相对的。承认相对静止时理解运动、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是把事物区别开来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是形而上学;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则是形而上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连续性。量变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指事物保持自己的数量界限。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在度的范围内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是质变。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体现和巩固着原来量变的成果,又必然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量变和质变又是相互渗透的。事物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又由质变转化为量变,如此相互交替,不断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5、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表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一规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能否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另一方面,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 7、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发展规律: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始终是起决定作用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发展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8、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在我们党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党的群众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利是人民群众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9、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所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首先,人类要生存就需要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其次,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从而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10、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对于科学地区分使用价值和价值,建立劳动价值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基础。弄清劳动二重性理论,才能科学地理解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怎样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怎样创造新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有利于更好地把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理论也是以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基础的。 11、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在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有三个方面:(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着社会生产,也就是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这个作用是通过竞争和价格的波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供求关系的不断自发调整而实现的。(2)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会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个商品生产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并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就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会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的作用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不同商品生产者的生产调节时不同的。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的商品生产者越来越富有,有的则在竞争中失败和破产。 1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 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的动机;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其灭亡的全过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其灭亡的全过程。 31、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对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叫利 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 13、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调节和管理的目标:①维持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②维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反映资本价值的增值程度,它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而,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 14、股份公司的性质和股票:股份公司,是资本以股 权的形式联合经营的现代企业。它是适应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资本的组织形式。因此,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借以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金额定期从股份公司获得的收入,叫股息。股息是股份公司所得利润的一部分。股票是一种特别的商品,它本身没有价值,由于可以在市场上买卖,因而有价格。股票价格,是通常所说的股票行市,主要由股息和利息率决定,用公式表示: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在一般情况下,股票价格变动,与股息的变动成正比,与利息率的变化成反比。 1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①基本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用公式表示是:Ⅰ(V+m)=ⅡC。从基本实现条件引申出以下两个条件:②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的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是:Ⅰ(C+V+m)=ⅠC+ⅡC。 ③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活资料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 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的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Ⅱ(C+V+m)=Ⅰ(V+m)+Ⅱ(V+m)。 16、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调节和管理的目标:①维持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②维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③维持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稳定 17、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 1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精简版)

政治学原理 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说明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的主要区别 答:1)政治哲学研究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辩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显示政治作出评价,并试图探求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它以人类追求的政治价值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政治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 2)政治科学研究主要运用经验的,科学的和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 2.什么是政治参与?列举现代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答: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参与常见的方式有:1、政治投票。2、政治选举。3、政治结社。4、政治表达。5、政治接触之。6、政治冷漠。 3.说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政治观的差异 答: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思维模式。 1、对人性的看法 理想主义:人性本善,至少可以通过修养达到善 现实主义:人性本恶,人有权欲,本性难改 2、对国家关系的看法 理想主义:国家间的利益能够调和,主张在道义和民主基础上建立公正的国际关系 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的竞争性,各国利益不可调和,国际关系只能以权力与利益为轴心 3、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的看法 理想主义:极为看重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视之为维护国际秩序的唯一有效工具 现实主义:离开权力均势,国际组织就名存实亡 4、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 理想主义:强调研究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对世界报以盲目乐观态度 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强调人类应当面对争斗的现实,不可陷入和谐的空想 5、对未来的看法 理想主义:认为未来的目标是实现普遍裁军和建立民主的世界政府 现实主义:未来受到人的利己主义的支配,实现世界和平的目标路途坎坷 理想主义重要特点之一是从道德和价值判断的角度看待一切。反映在世界政治中,理想主义从道德价值和合法规则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政治的行为标准,在对世界事务做出道德评价的基础上,致力研究国际政治体系中各国应当如何行动的问题。它以人类必将走向大同,世界必将走向和平的信念为前提,强调全球利益和国际合作。由于它对世界政治的看法并非建立在现实经验的分析之上,所以,也将被现实主义视为空想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是最古老的国际政治理论,强调全力政治和国家利益。它将其全部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国家是国际和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是一个拥有主权的自治实体。而且,民族主义的兴起和现代国家的产生,更使国家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4.简要概括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整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5.概括说明政党的主要功能 答: 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6.什么是联邦制?说明联邦制的主要特点 答:联邦制国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结合组成。联邦制国家的特点在于: (1)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4)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 7.简要说明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的作用 答: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一般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跨国性比较研究和现代化研究显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需要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为条件。 8.什么是政党制度?举例说明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主要政党制度类型 答: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类型: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两党制。(2)多党制(3)一党制。 2、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2)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2020年中央党校政治学原理考研模拟试题

中共中央党校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模拟试题 科目代码:631科目名称: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政治人; 2.政治权力; 3.行为主义政治学; 4.市民社会; 5.政治发展; 6.正义; 二、简答 1.政治学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科学; 2.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3.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4.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三、论述 1.简述政治参与的作用; 2.简述政治民主化的三次浪潮; 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 扫一扫,分享更多的考研资料 ?答题基本要求 1、全面 全面,是指完整地回答出所有的得分要点,没有遗漏。一般来说,在专业课考试中,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查对绝大多数考生并不构成威胁,通常都能获得基本

分数。但要得到高分应尽量答得全面一些,涉及到一些细小的知识点比如年代、人名、论著名,最好知道几个就写几个,因为这种题型考的就是记忆。简答一般不须展开,最重要的要答得全面,这种题型绝对是踩点给分。因为原则上,阅卷时按点给分,有点有分,没点没分。 2、准确 准确,是指采用标准、规范的用语进行语言表述,表达严谨。专业课是考查你的专业素质,因此既要全面,是每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又要严谨有深度,在每一点上都要分析的透彻,令人信服,展现你扎实的专业功底。 3、逻辑性强 逻辑性强,是指答题要点之间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特别是论述题,要有知识点的适度展开。论述题题目一般最后出现,往往分值较高,临场发挥比较大,有两个最常出现的问题: 一是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展开对问题的理论分析。专业课考试目标之一是考查大家在专业领域中进行学术研究的潜力,不能对问题进行有条理、有层次的科学分析就不能得到较高分数。 二是对现实问题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不了解。这样的考生难以适应将来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因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生阶段的学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具有更强的研究性质。因此,在答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基本理论和观点的掌握,思维逻辑的清晰,同时也要兼顾语言的组织和表达。 4、卷面整洁 说到卷面的整洁,首先肯定是要保证我们的书写清晰,至少要让阅卷老师能毫不迟疑地认得出你写的是什么。除此之外,帮帮还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卷面上任何反常的细节,都可能被怀疑作弊试卷。毕竟被怀疑作弊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 ?各题型答题技巧 如果报考院校有提供考试样题和参考答案,请大家仔细研读。这部分内容是最接近真题和最接近阅卷答案的材料。可以说,出题人已经把阅卷答案示范给我们看了。千万不要怀疑,什么这个答案写的如此简单,字数少之类。因为阅卷是按点给分的,而不是看你写了多少个字。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政治学考试题库

一、对错判断题。下列有十个判断,请在正确的表述后写 , 错误的后面写×。(2分×10=20分) 1.在所有法律类别中,有不少学者认为国际法不能算作法律,因为国际法没有强制执行力。 2.中国的法院体系是四级三审终审制。[ ×] 3.极权和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体上说,前者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后者是管理学意义 上的。 4.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是自由与个人主义or 保守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传统与秩序。[ ] 5.社会主义思想包含了大量对市场体系与私有制的批判。[ ] 6.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都是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 7.本质上法国仍然是总统制,虽然人们经常冠之以“半总统制”,因为总统仍然握有实质 权力,并且是法国国家的象征。[ ] 8.德国体制非常独特,总统与总理权力相当又相互牵制,属于所谓“共治”现象。[ ×] 9.德国总统是由间接选举产生。[ ×] 10.两院制通常出现在联邦制国家、幅员辽阔的国家或历史上贵族权力较大的国家,两院之 间相互也起着制衡作用,立法因而也更审慎,兼顾各方。[ ] 11.美国总统选举中,人口较多的州选票也较多,因此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 的重要目标。[ ] 12.英国是一个以女王为国家元首的、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 13.在现代民主体制中,政党的目标是以包括选举在内任何政治方式获取权力。[ ×] 14.根据马克斯·韦伯的说法,三种统治类型中,传统型是最低层次的。[ ×] 15.法律的主要功能里包括解决冲突、主张权利、申张愿望。 16.马克思对理性官僚制作了非常典型的阐述。[ ×] 17.美国《钢铁法案》已经表明,即令是在发达国家,民意也是相当不可靠的,因此民主是 一个虚假命题。[ ×] 18.在分析战争根源时,德国战略学家克劳塞维茨说,战争不过是出于人们天性中固有的暴 力倾向,以及恐惧,沮丧,愤恨等等情绪结合起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爆发出来。[ ×] 19.与实质性的公共政策相比,象征性的公共政策需要更多的公共资源,如财政拨款等等。

政治学概论各章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一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是亚里士多德。P1 2、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代表着一种最高的“善”,这种“善”是指伦理道德。 3、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 4、《君主论》的作者是马基雅维里。 5、《政治体系》一书的作者是戴维·伊斯顿。 6、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实质是阶级斗争。 7、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8、政治学基本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政权。 9、现代西方政治理论提出的分权、法治等原则,它的 二、名词解释 1、政治 2、阶级分析 三、主观题 1、自政治诞生以来,不同的思想家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有哪些? 2、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的实质和含义是什么? 3、为什么说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评析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恩格斯详细、科学的论证了国家起源问题的著作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P32 2、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氏族。P34 3、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P34 4、原始公社制度的核心是氏族。P35 5、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P35 6、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P36 7、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P36 8、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是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P37 9、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P37 10、耕地成为私有财产是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P39 11、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P38 12、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凌驾于社会之上,这个“第三种力量”是指国家。P40 13、契约论的基本观点是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P45 14、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是卢梭。P46 15、暴力论国家起源说的要害是把国家看作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P48 16、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水岭和出发点是国家的本质问题。P49 17、专政的实质是阶级统治。P53 18、国家权力的主要属性是主权性。P56 19、划分国度的依据是政治地理位置。P57 20、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P57 21、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历史类型的国家,其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P59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地方民族主义:又称“狭隘民族主义”,是少数民族中的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一种孤立的、保守的、排外的民族主义 、政党:是阶级组织,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决定权:决定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就国家重大问题和事项作出决定的权力。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即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的独立权力。 、社会发展: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运动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和发展过程;()横向,指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一个社会各方面整体地运动和发展过程。 、共和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选择题: 、第一次系统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国家与革命》 .《论列宁主义基础》.《共产党宣言》 、“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这句话表明:() .国家本质上代表整个社会成员利益.国家在形式上代表整个社会 .国家代表所有阶级利益.国家代表所有社会组织 、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最重要手段是() .直接利用宗教.间接利用宗教.政治思想宗教化.直接利用封建迷信 、体现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和民主的最集中、最典型的制度是() .集权制.总统制.代议制.福利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 、最直观反映一个国家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特征的是() .国体.政体.政党制度.国家结构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阶级问题.权力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 、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是() .意大利.德国.中国.法西斯国家 、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的是() .韦伯.鲍威尔.阿尔蒙德.塞缪尔·比尔和亚当·乌赫姆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 .广大群众.先进政党.中产阶级.杰出领袖 、政治的核心是() .政治权力.政治结构.政治规则.政治类型 、提出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的是() .毛泽东.邓小平.列宁.马克思 、维持国家正常、有序存在和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统一的宗教.统一的文化.统一的政权.统一的民族 、国际组织起源于()

政治学复习题

1.怎样理解政治的涵义及其本质? 定义P9第5自然段;本质:P9倒数第2行至本段末。 2.什么是政治权力?它有哪些特性? 政治权力: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特性:P71-74 3.政治权力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P80倒数L7—P81 L2 P81 L10—L20; P82第2段 P83 L7—L10 4.政治统治合法化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取得政治统治的合法化? P125“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 5.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P182—183 6.国家的结构形式包括哪些内容? P201—P202 7.现代政党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P211最后一段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本质的论述 P212—P213 8.什么是政党制度?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P216;p217—P220 9.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是什么样的组织? P230—P231,定义和特点 10.政治社团的功能及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P237—239 11.什么是政治文化?其构成有哪些方面? 第五篇前言 12.什么是政治社会化?它有何作用? P281倒数L6;P293——294 13.政治发展的本质内容和根本动力是什么? 第六篇前言

14.何谓政治革命?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P300最后一段。P299—300 15.政治改革目标的确定与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P321 16.如何选择、运用政治改革的方式? P322—323 17.利益集团的形成基础和特征 利益集团是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集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社会集团。利益集团有可能介入社会政治生活,也可能不介入社会政治生活。 特征:首先,利益集团得以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动机是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和目标。在利益集团内部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需要和价值认同,这是集团相对稳定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内涵是多方面的,或者是共同的观点和目标,或者是共同的兴趣和观念,或者是直接间接的社会关系。其次,利益集团具备组织的基本特征,集团内部行动一致。利益集团首先作为一个组织存在,具有组织的基本特征,有自己的目标和框架,内部对于所要采取的行动态度是基本一致的。再次,利益集团采取行动的目的在于影响政策制定,以维护并增进自身的利益。它们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立法、行政和司法过程,试图通过影响公共政策,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形成基础:一是利益集团的存在来源于社会冲突。在一个存在利益冲突的社会,通过组织实现自身利益就成为一种重要选择,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导致了有共同利益偏好的社会成员结盟。另一方面,在一个稳定开放、法治宽容的政治体系中,利益集团是多样化的、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是多层次的、利益集团内部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于是就会形成网络状、动态化,平衡有序的利益集团体系。二是现代利益集团的生成需要政治体系提供合法的制度空间。现代利益集团所指的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完善而成长起来的,不同于中世纪的传统社团、封建社会的秘密结社以及宗教团体、为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政党组织,也不同与其他一些行政化、垄断性的社团组织。虽然一定的经济物质条件提供了现代利益集团成长的土壤,但只有当一定的政治结构和体系能够容纳、确认、允许它的合法存在,它才能够得以发展。 18.利益集团与阶级的区别 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 (1)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划分阶级的首要依据是经济地位,即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因此,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2)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社会不是从来就有阶级的,是与生产力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又不充分的情况相适应的。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四个不同的社会形态,阶级状况也因此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不过,人类社会这种阶级分裂现象也不是永恒的,“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 (3)阶级是一个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政治主体。在阶级社会的一定社会结构中,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国家,而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于国家而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即成为拥有社会公共权力的政治主体。可见,阶级从经济关系中产生,并以经济关系为纽带而成为政治社会的政治主体,参与政治过程。阶级具有基于共同的经济地位而产生政治倾向的一致性;基于共同的生活方式而产生心理习惯的相似性;以及基于共同的历史命运而产生理想追求的聚合性。

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1.政治的含义: (1)政治是一种对道德的追求和实践 (2)政治是一种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一种管理众人和管理社会的活动 (4)政治是一种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5)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2.政治学研究对象 (1)政治学是研究国家问题的科学 (2)政治学是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科学 (3)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获得和维持的科学 (4)政治学是研究社会价值和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科学 (5)政治学是研究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6)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的科学 3.政治学研究方法: 古今中外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在当代中国,研究政治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两大类:1,,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的根本方法,也是研究政治学的根本方法。它要求我们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揭示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具体地说,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必须坚持以下的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采用和借鉴西方政治学的方法: (1)政治行为研究方法 (2)政治系统分析方法 (3)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 4.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1)哎呦,,,,好多好多 第二章阶级与国家 1.阶级是什么? 阶级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些稳定的社会团体,这些集团由于它们在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共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意识形态,彼此发生着特定的关系。 2.国家起源: 国家的起源问题就是国家的产生问题。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连的,是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单一制:单一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制度,和复合制相对。(单一制下,国家主权高度统一,最高权力中央掌控,地方权力由中央授予,只有一部现行宪法和一套统一的法律体系,国家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司法系统。国民有统一的国籍身份。) 2联邦制:联邦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政治实体结合而成的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下,国家主权由联邦和各组成单位共享,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中央权力源于各成员实体授予,中央与地方权限在联邦宪法中有较明确划分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在联邦宪法和基本法范围内,联邦各成员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4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5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6竞争性政党制度:一国的政党通过竞争总统职位或议会议席的方式执掌政权的政党体制模式。它包括两党制、有限多党制、极端多党制和一党独大多党制。 7非竞争性政党制度:一国的政权通过法律规定由某个特定的政党执掌,不存在其它的政党或其它政党不得与执政当争夺政权的政党制度。它包括一党制和一党领导制。 8政府首脑指一国政府或内阁的领导,名称各有不同,如“国务院总理”,“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部长会议主席”等等。9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注意:填空与选择题,大家主要复习黄色小册子为主,这里整理的内容较少,不全。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期末复习指导的综合练习题基本涵盖了考试的全部内容,大家一定要全面复习! 一、填空题 、中国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正确答案:儒家 、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正确答案:国家政权 、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正确答案:政治权力 、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正确答案:理想主义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正确答案:马基雅维利 、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问题。 正确答案:价值中立 、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正确答案:伦理 . 对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正确答案:国家政治 .公共利益具有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正确答案:公共性 .经验事实表明,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正确答案:权力 、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正确答案:人民 、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 正确答案:分权原则 、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 正确答案:议行合一原则 、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 正确答案:政府权力 、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正确答案:一元主义 、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正确答案:宪政 、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正确答案:政治合法性 、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

《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思考题 一、辨析题 1、政体就是指一个国家的阶级属性。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政治制度的内层或核心层是国体,即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它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首先是政权)由谁来行使;中层是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政党和公民的行为准则等基本政治制度;外层则是可供政治实体直接操作的各类具体的规则、程序、方式等。由此可见政体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而非一个国家的阶级属性,所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联邦制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更为松散,更体现了政治民主,因而是比单一制更好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在联邦制国家,联邦组成单位的各政治实体,享有比较充分的管理自身事务的权力。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所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在单一制国家里,中央政府享有较大权力,地方要服从中央。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构成状况,国家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国际环境、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结构形式。单一制和联邦制孰优孰劣没有绝对的定论。就拿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来看,中国建国时选择了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而美国在建国之初选择了联邦制,两国的选择均是符合历史规律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其各自特有的国内政府间关系对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3、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并反作用于国体。 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属性,是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的说就是哪个是统治阶级哪个是被统治阶级。政体是国家统治阶级以何种形式组织政权,就是政权的组织形式。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全

2009年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 ?? 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代表人物:我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 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非子》,主“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无为而治”。 5、西方政治学 (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人与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世界观。 (3)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4)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他的代表作有《君主论》,布丹的代表作《六论》,莫尔和康帕拉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代表作有《乌托邦》和《太阳城》。 (5)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荷兰的格老秀斯和斯宾诺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