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经验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观察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观察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切开胆总管进行探查取石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
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普外科共收治60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对30例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设为观察组,另外30例患者通过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根据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成功率为96.7%,对照组成功率为76.7%;术后并发胰腺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对照组发生率13.3%。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通过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同时提升治疗有效率,应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结石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laparoscopy combined with choledochoscopy for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Methods: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7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f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60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and cholecystolithiasis patients,3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choledochoscope lithotomy,as observation group,another 3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stone surgery,as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effect comparison the two group. Results: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7,and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7%. Postoperative pancreatiti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7%,and the incidenc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3.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and cholecystolithiasis,laparoscopic choledocholithotomy is effective. It can reduce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t should be widely promoted in clinical work.Key words:Laparoscopy;choledochoscope;choledocholithiasis 胆结石属于临床外科中非常多见的一类疾病,主要分为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我们国家成年人中出现胆囊结石的患者数量大概在10%左右,其中20%左右患者属于胆囊结石兼具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残余结石和复发结石的经验总结

胆囊结石 与胆总管结石术后残余胆总管结石是
胆 道外科 的棘 手 问题 , 因在 于再 手术 率高 ,大 多数 原
需 再 次 行 开 腹胆 总管 探 查 术 ( C E) 治 疗 。 随 O BD 着 微创 技 术 的发展 ,内镜逆 行 胰胆 管造 影 O d 括 约 di
总管残余结石的患者 5 例,其中男 2 例 , 3 例 , 9 4 女 5
一
1 . 治疗结 果 :L B E成功 5 例 ( 98 ) 败 .1 3 CD 3 8 . ;失 % 6 。6 中 , 例 因腹腔 内黏 连致 密 ,无 法清 晰显露 例 例 3
35 2 —
第2 4卷
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
第 4期
胆 总 管 ;1例 为 胆 总 管 内 充满 型结 石 ;2例 因有 肝
和复发 结 石 的经 验 总结
吴 国 良,沈根 海 ,高泉根
( 江苏 省吴 江市第 一人 民医 院 普外 科 ,江苏 苏 州 25 0 1 2 0)
f 摘要1 目的
探 讨腹腔镜下胆 总管探查 治疗胆 总管残余结石和复发结石 的手 术方式和 经验 。方法 回顾
性 分析 我院 20 年 2 05 月至 2 1 年 1 月间 5 例经腹腔镜行胆总管探查 治疗胆总 管残余结石和复发结石的临 01 0 9 床 资料 。结 果 5 9例 患者 中成功 5 例 ( 9 8 ) 3 8 -% ;失败 6例 ,均 中转开腹 手术 。近期 并发 症 中胆 瘘 4 例 , T管后胆 汁性腹膜 炎 1 ,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 ,无术后 出血 ;胆石 残留 2 ( 拔 例 例 结石清除率 9 . , 62 %) 术后 2个 月经 T管胆 道镜 取石治愈 。结论 腹腔镜胆 总管切 开取石 治疗胆总管残余结石和复发结石 ,创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

[ ]万 华 , 雪 卿 , 彦 , . 细 胞 性 乳 腺 炎 的 中西 医 结 合 6 吴 葛 等 浆 治 疗 [ ] 外 科 理 论 与 实 践 ,0 8 1 ( ) 1 1 1. J. 2 0 ,3 2 :1 —14 ( 收稿 2 1 — 5— 2 01 0 2)
腹 腔 镜 联 合 胆 道 镜 治 疗 胆 总 管 结石
・
2 ・ 6
河南外科学杂志 2 1 年 1 01 1月 第 1 第 6期 H N N J U N FS R E Y N v 7卷 E A O R ALO U G R o
.
2 1 Vo . 7 , . 0 1, 1 1 No 6
灶 是 目前 最 彻 底 、 效 的 治 疗 方 法 。 术 式 的选 择 对 治 疗 效 果 有
[ ]王 长喜 , 娟 , 4 王 闫德 杰 , .5例浆 细 胞 性 乳 腺 炎 误 诊 分 等 1 析 [ ] 河 南 外 科 学 杂 志 ,0 1 1 3 :2 . J. 2 0 , ( ) 34 [ ]程 亦 勤 , 红 风 , 胜 , . 4 5 陈 刘 等 19例 浆 细 胞 性 乳 腺 炎 的 中 医药 治 疗 及 临床 病情 分 析 [ ] 浙 江 中 医 杂 志 ,0 5 4 J. 2 0 ,0
技 术 出版 社 。0 0 3 8— 3 . 2 0 :2 3 5
尤 其 是 对 窦 道 形 成 的反 复 发 作 的难 治 性 浆 细 胞 性 乳 腺 炎 , 中 医采 取 乳 痈 扩 创 术 , 曰 敞 开 不 缝 合 , 后 采 用 拖 线 或 纱 条 创 术 引流 的方 法 , 用 传 统 中药 红 油 膏 、 玉 膏 等 换 药 , 根 据 病 外 白 并 情 配 合 冲 洗 、 帖 、 捻 及 垫 棉 法 等 治 疗 至 创 面 愈 合 敷 药 。
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

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1)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适应症术前或术中造影明确的胆总管结石无胆管狭窄的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伴轻度黄疸和胆管炎无严重的心肺疾病无严重的腹腔粘连2)相对禁忌症肝内胆管结石伴肝门部胆管狭窄严重的胆道感染多次腹腔手术腹腔内广泛粘连局限性肝内胆管结石3)手术方法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患者仰卧位,脐上、剑突下、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和腋前线分别置穿刺鞘,剑突下为主操作孔。
所有病例均先行calot 三角解剖,胆囊动脉近端置钛夹后离断,胆囊管置钛夹后暂不离断,留作牵引。
胆总管前壁稍作分离后,用电钩轻轻电凝胆总管前壁预切开处以防出血,有时切开前先缝线悬吊胆总管前壁。
从剑突下鞘内放入纤维胆道镜,利用胆道镜的转向进入胆总管,直视下以取石网逐一取出结石,直至取尽。
取出的结石可先放在腹腔,一并拿出体外。
用小针细线或4-0 微桥线缝合胆总管,缝合时既要全层又不能缝得太多,以免后期胆总管狭窄。
由于针持和缝针角度的固定,常使缝合较为困难,此时应提起胆总管壁就针的方向,必要时应分次出针,以保证缝合满意。
留置T 型管时先以丝线扎紧长臂,以防置入T 管缝合时胆汁从长臂流出污染腹腔,严密缝合胆总管后可先将T 管长臂拉出体外,并向T 管内注水可了解有无胆漏。
继续完成胆囊切除术,取出胆囊,彻底止血,冲洗腹腔,吸尽下腹部积液,肝下留置腹腔引流管,以大网膜包裹T 形管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方法均采用全麻,取头低足高截石位。
气腹压力设定为15mmHg, 脐部10mm 观察孔,置入腹腔镜,其余操作孔视病灶位置而定。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直肠前切除术(Dixon 术式):充分暴露盆腔以及Douglas 窝,女性病人先以直针悬吊子宫,大致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
解剖肠系膜下动、静脉,清扫根部淋巴结后离断之。
于根部以超声刀离断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系膜,游离相应肠段,游离直肠下段时应以超声刀锐性分离盆腔筋膜脏壁两层之间的疏松间隙,彻底切除直肠侧韧带。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路宁生【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2例,划分为观察组41例,均行腹腔镜下辅助开展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余下的41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手术取石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案下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均成功取石治疗,手术耗时41~88 min,平均耗时(51.39±5.67)min,其中32例患者通过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余下9例患者则实施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处理,住院时间(10.35±2.16)d,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35±0.47)d,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症复发率为9.76%,而对照组为24.3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总管结石采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效果确切,手术风险低,创伤少、恢复快.【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08【总页数】3页(P91-93)【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治疗【作者】路宁生【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德州25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4.2+5目前,临床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多选择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行T管引流处理,这类手术方式作为传统侵入性操作,虽有效避免患者术后胆道渗漏风险,但可造成巨大的手术创伤,也引起患者围手术期高并发症,不利于后期恢复[1-2]。
近几年国内医疗领域腔镜技术发展,无论是腹腔镜技术或是胆道内镜技术均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也逐步成为当前胆总管结石常用术式之一[3-4]。
为进一步探析腹腔镜下辅助开展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效果,总结实践临床手术经验,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41例,现将报告如下。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体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胆 总管 结 石 中图 分 类 号 : R6 5 7 . 4 2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5 8 5 ( 2 0 1 3 ) 2 3 — 3 1 3 7 — 0 2
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传统方法为 开腹胆囊切 除 、 胆总管
切开取石及 T管引流 术。尽 管 内镜技术 的发展 使许多 患者 避免 了传统 的手术 方法 , 但仍 有其局 限性 , 近年来腹 腔镜 胆
总管 探 查 术 (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c o mmo n b i l e d u c t e x p l o r a t i o n ,
3 1例行腹腔镜 胆总 管探查 获成 功 , 1例 因 Mi r i z z i 综合 征中转开腹。其 中 3 O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T管引 流术 , 1 例行 一期 胆总管缝 合, 手术时间 2 ~8 h , 平均 2 . 5 h , 2例术 中 未能取净结石 。术后 当 日可 下床活 动 , 次 日进 流质饮 食 , 腹 腔引流管一般 于术后 3 ~5 d拔除 。术 后住 院 8 ~1 3 d 。术 后 2例患者出现少量胆漏 , 经腹 腔引流 管引流 3 d后 胆漏停止 , 无腹腔感染及 出血病例 , 无胆管 狭窄等并发症发 生。T管 于 术后 1 周开始夹管 , 术后 2 ~3 个 月胆道造影后拔除 T管 , 并 常规胆道镜复查 。2例胆 管残余结石 T管放 置 3个月后经 T 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成功 。1 例 患者术后失 访 , 术后 8个 月因 腹痛再次人院 , 检查发现 T管 已完全滑人 腹腔 内, 短臂 已脱 离胆 总管 , 长臂部分嵌 入横 结肠 肠腔 内, 通过肠镜取出 T管 , 患者痊愈 出院。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现状与评价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现状与评价摘要:胆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其主要包括有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这一病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交稿,其中成年人的发病率约在7.0%—10.0%左右。
在医学上的记录汇总,传统的胆结石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本身,进行开腹手术,这种手术不仅仅对患者本身的创伤较大,伤口的恢复率较低,同时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但是现如今,随着我国在微创外科技术上的不断发展,微创化这一新兴的手术方法已经成为了治疗胆结石的主要方法。
目前,LCBDE(即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在治疗胆结石上最为常用的方法,本文针对这一方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现状;评价引言:随着LCBDE这一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在治疗这一病症的时候,都会选择这一技术,1.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适应对象目前,随着我国的医疗技术越发的成熟,在有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这一手术方面上,可以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根据现在的医学现象可以将适应对象分为以下几种:(1)病人患有原发性或总管结石者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病人患有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因为无胆管出现狭窄的情况,所以可以选用经胆道镜来进行取石,在治疗这一病症的时候,无需作胆管成形或者选择内引流者;(3)患者的胆管结石出现有梗阻性黄疽或者患者患有急性胆管炎者。
但是目前来看,在我国如果患者的上腹部进行过多次手术或者病人患有胆道手术史,那么不属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适应对象,如果对于这类病人进行手术的话,不仅仅是手术的难度高、风险大,同时进行开腹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出现率会高。
与此同时,患者本身的内外胆管狭窄或者胆道取石困难的患者也不适合进行这一手术。
2.腹腔镜下胆总管在探查取石中的手术技巧目前LCBDE技术是医学上以微创技术这一医学技术作为技术基础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手术技术,这一技术在手术的目的上与传统的治疗的胆结石的手术(开腹手术)目的相同,但是在技术上更为高科技,也为医生提供了更高的便利,让患者在术前和术后都能够减少自身机理的损伤和痛苦。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临床体会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初期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为70例胆管结石患者行LCBDE的临床资料。
结果:7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 例(1.42%)术后发生胆漏。
4例术后经“T”管胆道造影发现残留结石(5.71%),经“T”管窦道行二期胆道镜取石成功。
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的病例,基层医院开展LCBDE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行。
【关键词】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图分类号】R6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42-01 胆囊结石在我国成人中发病率为7-10%[1],临床上15-18%的胆囊结石患者常合并胆总管结石[2],以往处理此类疾病多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创伤大、住院时间长。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及腹腔镜、纤维胆道镜的普及,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技术更成熟,因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深受广大外科医生和患者的亲睐。
我院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及纤维胆道镜取石术的基础上,于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开展LCBDE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70例,疗效满意,结石取尽率高,符合微创手术治疗的原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70例患者近期均处于腹痛缓解期,其中男32例,女38例;29-62岁,平均41岁。
病程6个月-15年,主要症状为腹痛、发热、黄疸等;既往均无上腹部手术史;术前均经B超、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eatography,MRCP)提示胆总管有不同程度扩张,胆总管直径均11-17㎜,平均13.6㎜,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42例,胆囊炎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28例,结石直径8-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经验摘要目的分析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经验。
方法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开腹手术取石治疗,观察组患者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取石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肝功能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成功率均为100.00%。
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结石【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ethod and experience of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for choledocholithiasis. Methods A total of 80 choledocholithiasis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visiting order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laparotomy for lithotom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 lithotomy. The operation condition in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adverse reactions,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postoperative ventilation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in two groups all successfully completed,with success rate as 100.00%.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ventil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In postoperative 5 d,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bilirubin (TBIL)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levels (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shows excellent treatme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holedocholithiasis.【Key words】Laparoscopic;Common bile duct;Stones隨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这就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比如胆囊结石等,而其伴发症胆总管结石也逐年上升,发病率约占胆囊结石患者总数的10%~15%。
结石是由诸多因素引起的胆汁理化性质及成分发生异常变化,致使胆固醇达到饱和状态,很容易发生沉淀结晶进而结石的情况[1,2]。
按照发病位置不同,可将胆结石分成肝内胆管结石以及肝外胆管结石,而肝外胆管结石又被称为胆总管结石,因来源及性质的差异可分成原发及继发两种。
目前多经由手术治疗,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优化、提升,经腹腔镜微创手术取石比例逐渐提高[3]。
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经腹腔镜探查+取石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62.44±11.30)岁;结石数量1~5枚,平均结石数量(1.74±1.09)枚;结石直径0.44~2.30 cm,平均结石直径(1.59±0.35)cm。
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62.44±11.15)岁;结石数量2~5枚,平均结石数量(2.02±1.00)枚;结石直径0.43~2.21 cm,平均结石直径(1.45±0.34)cm。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對象纳入标准:①入院后完善CT、B超以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②无腹部手术治疗者;③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④无其他手术禁忌证;⑤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 2 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开腹手术取石治疗。
观察组患者施行腹腔鏡胆总管探查术+取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经B超确定脐下腹部穿刺,直接抵达腹腔,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持续保持气腹,达到检测标准后置入腹腔镜,按照四孔法行穿刺,若发现腹腔内组织粘连者,则需在未粘连处腹部穿刺,经穿刺口借助超声刀以及电钩等设备分离粘连组织,再建立操作孔。
彻底清除肝脏表面粘连的其他脏器组织,充分暴露肝十二指肠韧带,穿刺胆总管后,后纵切开胆总管前臂后取石,若结石直径过大,则需先行激光碎石术,再取石。
在胆总管内放置T管,行1期缝合术(间断缝合),常规留置引流管。
1.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肝功能指标(TBIL、AST、ALT)。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成功率均为100.00%。
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2例,其中肩部酸痛1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8例,其中3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胆糜,2例胆汁性腹膜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
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术后5 d,两组患者TBIL、AST以及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胆石症发病率约占4%~7%,诱发因素包括饮食不规律、长时间多食高脂及胆固醇高的食物,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胆总管结石多呈不完全胆道梗阻,继发感染,导致胆管组织发生充血以及水肿等表现,进一步促使胆管梗阻加重,造成完全梗阻,引发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促使脓性胆汁逆行入血,发于脓毒血症,或可见胆管门静脉瘘、胆道大出血等[4-6]。
胆总管结石急性发作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阵发性右上腹疼痛以及剑突下疼痛,疼痛呈持续性加重表现、寒战高热以及不同程度的黄疸。
胆总管结石多经B超、CT以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首选手术治疗[7,8]。
在传统手术治疗中,多利用胰胆总管探查以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开展治疗,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渐成熟而改用腹腔镜探查取石治疗。
腹腔镜技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的优势在于创伤小、对胃肠道干扰较小、术后恢复速度快等[9,10]。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施行腹腔镜探查+取石治疗,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但是腹腔镜手术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腹腔内组织过度粘连等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开腹手术。
综上所述,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术式。
参考文献[1] 刘立川,张峻,刘伟.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8):1154-1156.[2] 祝平,詹银楚.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85例疗效分析.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25(1):59-61.[3] 叶小勇,吕会增,张帆.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分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2):256-258.[4] 马松波.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宁夏医科大学,2014.[5] 刘良东.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击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6] 路宁生.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8):91-93.[7] 徐继威,张耀民,温苑章,等.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37例临床分析. 医学信息(旬刊),2011,24(8):3976.[8] 张新洽,华沪玮,曾可伟,等.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4):117-118.[9] 章志军,龙奎,刘训强,等.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縫合治疗胆总管结石53例临床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9):85-88.[10] 李建伟,刘秋华,张伯,等.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4,26(5):4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