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1-1课本练习答案

物理选修1-1课本练习答案
物理选修1-1课本练习答案

物理选修1-1第一章问题和练习参考答案

物理选修1-1第二章问题和练习参考答案问题和练习一略

物理选修1-1第三章问题和练习参考答案

物理选修1-1第四章问题和练习参考答案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教材习题以及答案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电学) 专题练习: 1。小聪家里有一台透明门的电冰箱。她发现,当打开冰箱的门时,灯就亮;将门关上,灯就不亮了。电冰箱主要靠压缩机工作。请你设计一个方法,判断压缩机和电冰箱内的灯是串联还是并联? 2.4?1?13 是一个实物图。请你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哪个灯泡的电流。 3 根据图4-1-1 4 (a)所示的电路图,将图4-1-14 (b)中的实物用铅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如果A1 的示数为0.5A ,A2 的示数为0.9A ,通过L1 和L2 的电流各是多大? 4.在图4?1?15 的电路中,哪种接法能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5观察你家中的用电器,如收音机、电子钟、电风扇等,了解它们的工作电 压各是多大? 6图4?2?10 是微型物理实验室中的电压表,请读出电压表示数。 7如图4?2?11 所示的3 个电路中,电压表所测的各是哪只灯泡的电压? 有没有接错?错在什么地方? 8、已知:电子手表中的电流:1.5~2μA ;电子手表中电池的电压是1.5V ;求求出电池的电阻。9 工厂中车床照明灯(图5?1?7)有的是采用36V 电压, 如果它工作时灯丝电阻32Ω,求通过灯丝的电 12.有两段导体1和2,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导体1的电流较大,通过导体2的电流较小,哪段导体的电阻 流。 10.按图4?3?15(a)所示电路图,连接图4?3?15(b)所示实物图。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过程中,灯泡亮度怎样变化? 11 图中给出了四种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情形,请用笔画出电流经过的路径,并说明当滑片P 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怎样变化。 大?() A.导体1 的电阻大 B.导体2 的电阻大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习题1.1):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函数为2 x =2t,y =4t 8-。(1)求质点的轨道方程;(2)求t =1 s t =2 s 和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x=2t 得, y=4t 2-8 可得: y=x 2 -8 即轨道曲线 (2)质点的位置 : 2 2(48)r ti t j =+- 由d /d v r t =则速度: 28v i tj =+ 由d /d a v t =则加速度: 8a j = 则当t=1s 时,有 24,28,8r i j v i j a j =-=+= 当t=2s 时,有 48,216,8r i j v i j a j =+=+= 2、(习题1.2): 质点沿x 在轴正向运动,加速度kv a -=,k 为常数.设从原点出发时速 度为0v ,求运动方程)(t x x =. 解: kv dt dv -= ??-=t v v kdt dv v 001 t k e v v -=0 t k e v dt dx -=0 dt e v dx t k t x -?? =0 00 )1(0 t k e k v x --= 3、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 4t (SI),已知t = 0时,质点位于x 0=10 m 处,初速度v 0 =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 解: =a d v /d t 4=t d v 4=t d t ? ?=v v 0 d 4d t t t v 2=t 2 v d =x /d t 2=t 2 t t x t x x d 2d 0 20 ?? = x 2= t 3 /3+10 (SI) 4、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高度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求: (1)小球的运动方程; (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 (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 d d r t ,d d v t ,t v d d . 解:(1) t v x 0= 式(1) 2gt 21h y -= 式(2) 201 ()(h -)2 r t v t i gt j =+ (2)联立式(1)、式(2)得 2 2 v 2gx h y -= (3) 0d -gt d r v i j t = 而落地所用时间 g h 2t = 所以 0d -2g h d r v i j t = d d v g j t =- 2 202y 2x )gt (v v v v -+=+= 21 20 212202)2(2])([gh v gh g gt v t g dt dv +=+=

2014版大学物理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P31 第一章 习题答案 3. 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a 与位置坐标x 的关系为 a =2+6 x 2 (SI) 如果质点在原点处的速度为零,试求其在任意位置处的速度. 解:设质点在x 处的速度为v , 62d d d d d d 2x t x x t a +=?== v v ()x x x d 62d 0 2 ?? += v v v () 2 2 1 3 x x +=v 4.有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t 时刻的坐标为x = 4.5 t 2 – 2 t 3 (SI) .试求: (1) 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 (2) 第2秒末的瞬时速度; (3) 第2秒内的路程. 解:(1) 5.0/-==??t x v m/s (2) v = d x /d t = 9t - 6t 2 v (2) =-6 m/s (3) S = |x (1.5)-x (1)| + |x (2)-x (1.5)| = 2.25 m 5.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质点所经过的弧长与时间的关系为2 2 1ct bt S + = 其中b 、c 是大于零的常量,求从0=t 开始到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大小相等时所经历的时间. 解: ct b t S +==d /d v c t a t ==d /d v ()R ct b a n /2 += 根据题意: a t = a n 即 ()R ct b c /2 += 解得 c b c R t -= 6.由楼窗口以水平初速度0v 射出一发子弹,取枪口为原点,沿0v 方向为x 轴,竖直向下为y 轴,并取发射时刻t 为0,试求: (1) 子弹在任一时刻t 的位置坐标及轨迹方程; (2) 子弹在t 时刻的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解:(1) 2 02 1gt y t x = = , v 202/2 1v g x y = (2) v x = v 0,v y = g t ,速度大小为: 2 22 02 2 t g y x +=+=v v v v 方向为:与x 轴夹角 θ = tg -1( gt /v 0) 222 02//d d t g t g t a t +==v v 与v 同向.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1.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甲物体带哪种电? 2.如图15.1-6,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 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是否可以判断该物体已经带 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 附近,观察吸管运动的方向,并回答:吸管带的是 哪种电?餐巾纸带哪种电?为什么? (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哪个失去了电子? 哪个得到了电子? 3.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个大小与电子电荷相等的正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多少库仑的电荷?为什么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 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课后习题答案 1.甲带负电解析:乙吸引丙,而且丙物体带正电,则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判断乙物体带负电;甲排斥乙,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可知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由乙带负电可知甲也带负电。 2.(1)不能由此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因为摩擦过的饮料吸管带电,既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也可以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 (2)吸管与玻璃棒相排斥,说明吸管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即吸管带正电。那么餐巾纸一定带负电。因为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由于得、失电子,带上的是等量异种电荷 (3)吸管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餐巾纸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3.金属锡的原子核外有50个电子,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1.6×10-19C,则这些电子所带电荷量为8×10-18C,由于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体上对外不显电性。 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1.图15.2-8甲是把电池和玩具 电风扇连接起来的电路图。请 在图15.2-8乙中用笔画线表示 导线,连接相应的电路。 1 5.2-8连接玩具电风扇 2.在图15.2-9中有电子门铃、电源和开关,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把它们连起来,使得门铃能够正常工作,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电子门铃可以用“—电子门铃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1-4 在离水面高h 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S 处,如题1-4图所示.当人以 0v (m ·1-s )的速率收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图1-4 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l ,此时绳与水面成θ角,由图可知 2 22s h l +=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 t s s t l l d d 2d d 2= 题1-4图 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l ,s 是随t 减少的, ∴ t s v v t l v d d ,d d 0-==- =船绳 即 θ cos d d d d 00v v s l t l s l t s v ==-=- =船 或 s v s h s lv v 0 2/1220)(+==船 将船v 再对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 1-6 已知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 a =4+3t 2 s m -?,开始运动时,x =5 m ,v

=0,求该质点在t =10s 时的速度和位置. 解:∵ t t v a 34d d +== 分离变量,得 t t v d )34(d += 积分,得 12 2 34c t t v ++ = 由题知,0=t ,00=v ,∴01=c 故 22 34t t v + = 又因为 22 34d d t t t x v +== 分离变量, t t t x d )2 34(d 2 + = 积分得 23 2 2 12c t t x ++ = 由题知 0=t ,50=x ,∴52=c 故 52 123 2 ++ =t t x 所以s 10=t 时 m 7055102 1 102s m 190102 3 10432101210=+?+?=?=?+ ?=-x v 1-10 以初速度0v =201 s m -?抛出一小球,抛出方向与水平面成幔 60°的夹角, 求:(1)球轨道最高点的曲率半径1R ;(2)落地处的曲率半径2R .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上)

练习一 质点运动学 1、26t dt d +== ,61+= ,t v 261 331+=-=-? , a 241 31 331=--=- 2、020 22 12110 v Kt v Ktdt v dv t Kv dt dv t v v +=?-?=??-= 所以选(C ) 3、因为位移00==v r ?,又因为,0≠?0≠a 。所以选(B ) 4、选(C ) 5、(1)由,mva Fv P ==dt dv a = ,所以:dt dv mv P =,??=v t mvdv Pdt 0 积分得:m Pt v 2= (2)因为m Pt dt dx v 2==,即:dt m Pt dx t x ??=0 02,有:2 3 98t m P x = 练习二 质点运动学 (二) 1、 平抛的运动方程为 202 1gt y t v x ==,两边求导数有: gt v v v y x ==0,那么 2 22 0t g v v +=, 2 22 022t g v t g dt dv a t +==, = -=22 t n a g a 2 220 0t g v gv +。 2、 2241442s /m .a ;s /m .a n n == 3、 (B ) 4、 (A ) 练习三 质点运动学

1、023 2332223x kt x ;t k )t (a ;)k s (t +=== 2、0321`=++ 3、(B ) 4、(C ) 练习四 质点动力学(一) 1、m x ;912== 2、(A ) 3、(C ) 4、(A ) 练习五 质点动力学(二) 1、m 'm mu v )m 'm (v V +-+-=00 2、(A ) 3、(B ) 4、(C ) 5、(1)Ns v v m I v s m v t t v 16)(,3,/19,38304042=-===+-= (2)J mv mv A 1762 1212 024=-= 练习六、质点动力学(三) 1、J 900 2、)R R R R ( m Gm A E 2 12 1-= 3、(B ) 4、(D ) 5、)(2 1 222B A m -ω 练习七 质点动力学(四) 1、) m m (l Gm v 212 2 12+= 2、动量、动能、功 3、(B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第13章 13.1分子热运动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6.25×1014 8.93×104 解析:一般分子直径约为4×1010m,则一个分子所占的面积为1.6×10- 19m2,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面积为1 cm2,即10-4m2,则正方形中的分子 个数n=全球人口约为70亿,即7×109人,则分子数是人口数的倍数为: ≈8.93×104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有用的例子:在房间中放上固体清新剂,整个房间中都有香味;有害的例子:大量汽油扩散到空气中易引发爆炸。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热水杯中的更甜。因为热水温度高,糖分子运动速度快,即扩散得快。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答案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水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答案 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

13.2内能 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1)冰粒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2)火箭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3)子弹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解析:冰粒在下落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使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冰粒的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火箭在升空过程中速度、高度均增大,所以它的动能、重力势能均增大,故机械能增大,同时与空气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使内能增大;子弹击中木板后嵌在木板中,静止后动能为零,机械能减小,温度逐渐降低说明内能减小。 13.3比热容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C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物质的形态、质量等无关。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B 解析:由于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当相同质量的铜和铝吸收相同热量时,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与水同样质量的沙子温度升得更高,所以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第14章 14.1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用到热机的还有:拖拉机、坦克、火箭、导弹、轮船等。其中用到内燃机的有:拖拉机、坦克、轮船。 解析:本题在举例时从热机的定义来考虑,只要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都是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如图14-1-13所示。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教科书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1.如图所示 2.指示灯与开关是串联的,电路如图所示. 3.试电笔内部的电阻约一百万欧,即R =106 Ω.接触火线时流过试电笔的电流为I =U R =220 V 106 Ω =2.2×10-4 A .25 W 的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P ′U =25 W 220 V =0.11 A ,I I ′=2.2×10- 4 A 0.11 A =1500. 4.空气开关是安装在干路的火线上,空气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与火线脱离,可防止触电. 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甲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是接入电路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乙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短路. 2.电焊机工作时的输出电流为I =P U =2000 W 40 V =50 A .故应选横截面积为10 mm 2,安全载流量为68 A 的输出导线. 3.电阻较大的材料作保险丝,当电流过大时,由Q =I 2Rt 可知,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多;材料的熔点低,是为了在电流过大时更快到达熔点而切断电路. 第3节 安全用电 1.开关接在火线与灯泡之间,当开关断开时,灯泡与火线脱离,人接触灯泡不会导致触电.如果开关接在零线与灯泡之间,开关断开时,火线仍与灯泡连接,人接触灯泡仍可接触到火线,会导致触电. 2.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更换灯泡或移动用电器时应断开开关;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用电器外壳应接地等. 3.某处短路时,与甲地间的两根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 =U I =30 V 0.5 A =6 Ω 输电线的总长度为L = 6 Ω0.2 Ω/km =30 km. 短路处到甲地的距离S =L 2=30 km 2=15 km 第二十章 电与磁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 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 cm 。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 2.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3.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 4.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 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 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 力向上拉玻璃板(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 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5. 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 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图 测力计的示数有 变化吗? 图 测 力计的示数有变化吗? 第一节课后习题答案 1. 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10 m,该正方形每条边排列的分子数目为n=m 102-10m 101-?=108 个,故该正方形中约有的分子数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数目约为60亿, 即6×109,故这些分子的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916 10610?=×106倍。 2. 扩散现象有用的例子:为了预防感冒,在教室里熏醋,不久醋味就扩散到教室的每个地方。扩散现象有害的例子:一个人吸烟,由于烟的扩散,会让房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 振 动 1、 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cos(A x 4 t π ω+=。求 4 T t = (T 为周期)时刻物体的加速度。 解:由振动加速度定义得 )4 cos(222πωω+-==t A dt x d a 代入4 T t = 224 22 )442cos(ωππωA A a T t =+-== 求得4T t =时物体的加速度为22 2 ωA 。 2、 一质点沿x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cos(x ππ312 t 2104+?=-(SI ) 。求:从t=0时刻起,到质点位置在x=-2cm 处,且向x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 解:用旋转矢量图求解,如图所示 t=0时刻,质点的振动状态为: 3sin 08.0)3 2sin(204.002.0)30cos(04.0)3 2cos(04.000<-=+?-===+=+=ππππππ ππt dt dx v m t x 可见,t=0时质点在cm x 2=处,向x 轴负方向运动。 设t 时刻质点第一次达到cm x 2-=处,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0>v 。 则: π?=?min 5.02min ===?π πωπt (s ) 3、一物体作简谐振动,其速度最大值s m v m 2 103-?=,其振幅 m A 2102-?=。 若t=0时,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x轴的负方向运动.求: (1)振动周期T ; (2)加速度的最大值m a ; (3)振动方程的数值式。 解:设物体的振动方程为 ) cos(?ω+=t A x

则 ) c o s ( ) s i n ( 2 ?ωω?ωω+-=+-=t A a t A v (1) 由, ωA v m =及s m v m 2 103-?= 得 物体的振动周期:πππωπ34 10 31022 222 2=???===--m v A T (s ) (2) 加速度最大值: )(105.410 2)103(222222 2 s m A v A a m m ---?=??===ω (3) 由t=o 时,0 , 0<=v x 得 )0sin( 02.00 )0cos(02.000<+?-==+=?ω?v x 解之得:2 π ?= 质点的振动方程为:)2 23cos( 02.0π+=t x m 4、两个物体作同方向、同频率、同振幅的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每当第一个物体经过位移为2/A 的位置向平衡位置运动时,第二个物体也经过此位置,但向 解:设两物体的振动方向为X 轴正向,频率为ω某时刻两物体处于如图所示振动状态,由图可见,X 1比X 2超前 2 π ?= ? 5、二小球悬于同样长度l 平衡位置移开,使悬线和竖直线成一小角度θ,如图.现将二球同时放开,振动可看作简谐振动,则何者先到达最低位置? 解:第一球达最低位置需时:g l t 21 = 设第二球达最低点(平衡位置)需时: g l g l T t 424 14122ππ =?== 显然 24 2 >π 所以 12t t > 第一球先 到达最低位置。 6、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求:当位移为振幅的一半时,其动能与总能量的比。 解:设振子振动方程为:) cos(?ω+=t A 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第1节 曲线运动 1. 答:如图6-12所示,在A 、C 位置头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 方向相同;在B 、D 位置头 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 方向相反。 2. 答:汽车行驶半周速度方向改变180°。汽车每行驶10s ,速度方向改变30°,速度矢量示意图如图6-13所示。 3. 答:如图6-14所示,AB 段是曲线运动、BC 段是直线运动、CD 段是曲线运动。 第2节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1. 解:炮弹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是v x =800×cos60°=400m/s;炮弹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是v y = 800×sin60°=692m/s 。如图6-15。 2. 解:根据题意,无风时跳伞员着地的速度为v 2,风的作用使他获得向东的速度v 1,落地速 度v 为v 2、v 1的合速度,如图6-15 所示, 6.4/v m s ===,与竖直 方向的夹角为θ,tanθ=0.8,θ=38.7° 3. 答:应该偏西一些。如图6-16所示,因为炮弹有与船相同的由西向东的速度v 1,击中目 标的速度v 是v 1与炮弹射出速度v 2的合速度,所以炮弹射出速度v 2应该偏西一些。 4. 答:如图6-17所示。 第3节 抛体运动的规律 1. 解:(1)摩托车能越过壕沟。摩托车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 =1.5m =2 12 gt 经 历时间0.55t s = ==在水平方向位移x =v t =40×0.55m =22m >20m 所以摩托车能越过壕沟。一般情况下,摩托车在空中飞行时,总是前轮高于后轮,在着地时,后轮 先着地。(2)摩托车落地时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 y =gt =9.8×0.55m/s =5.39m/s 摩托车落地 时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 v x =v =40m/s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 度 /40.36/v s m s ===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为θ,tanθ=vx /v y =405.39=7.42 2. 解:该车已经超速。零件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 =2.45m =2 12 gt 经历时间 0.71t s = == ,在水平方向位移x =v t =13.3m ,零件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x /t =13.3/0.71m/s =18.7m/s =67.4km/h >60km/h 所以该车已经超速。 答:(1)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与桌子边沿的水平距离x ;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与小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球心的竖直距离y 。小球 离开桌面的初速度为v = 第4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 答: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 实验步骤: (1)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小球离开水平桌面时的球心的距离为某一确定值y ; (2)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 (3)测量小球在木板上的落点P1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 1; 2 v 1 v B C D v x v v

高中物理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精心整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Ⅱ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曲线运动 第1节曲线运动 1.答:如图6-12所示,在A、C位置头部的速 度与入水时速度v方向相同;在B、D位置头 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方向相反。 图6-12 2.答:汽车行驶半周速度方向改变180°。汽车 每行驶10s,速度方向改变30°,速度矢量示 意图如图6-13所示。 图6-13 3.答:如图6-14所示,AB段是曲线运动、BC 段是直线运动、CD段是曲线运动。 图6-14 第2节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1.解:炮弹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是v x=800× cos60°=400m/s;炮弹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 是v y=800×sin60°=692m/s。如图6-15。 图6-15 2.解:根据题意,无风时跳伞员着地的速度为v2, 风的作用使他获得向东的速度v1,落地速度v 为v2、v1的合速度(图略),即: 6.4/ v m s ===,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tanθ=0.8,θ= 38.7° 3.答:应该偏西一些。如图6-16所示,因为炮 弹有与船相同的由西向东的速度v1,击中目标的速度v是v1与炮弹射出速度v2的合速度,所以炮弹射出速度v2应该偏西一些。 4.答:如图6-17所示。 图6-17 第3节抛体运动的规律 1.解:(1 )摩托车能越过壕沟。摩托车做平抛运 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1.5m=2 1 2 gt经历 时间0.55 t s ==在水平方向位 移x=v t=40×0.55m=22m>20m所以摩托车 能越过壕沟。一般情况下,摩托车在空中飞行 时,总是前轮高于后轮,在着地时,后轮先着 地。(2)摩托车落地时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 y =gt=9.8×0.55m/s=5.39m/s摩托车落地时 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v x=v=40m/s摩托车落 地时的速度: /40.36/ v s m s ===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tanθ=vx/v y=405.39=7.42 2.解:该车已经超速。零件做平抛运动,在竖直 方向位移为y=2.45m=2 1 2 gt经历时间B D 1 v D y v x v v

物理实验教材习题答案

练习(教材30页) 一.按照不确定度及有效数字规定,改正以下错误,并指出各为几位有效数字? (1)0025.00001.1± 改为;1.000±0.002 4位 (2)045.0575.2± 改为:2.58±0.04 3位 (3)mm cm 28028= 改为:28cm=2.8×10 2mm 2位 (4)149917501± 改为:(1.8±0.1)×10 4 2位 (5)5310510840.1--?±? 改为:(1.84±0.05)×10-3 3位 注意:1、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测量不确定度一般取一位有效数字,且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应与测量不确定度所在位对齐(如上题(1)改正后的表示) 2、有效数字位数取舍时遵循:“四舍五入,尾数凑偶”的原则(如(2)改后表示)。 3、有效数字位数与十进制单位无关,,故(3)题转换单位后仍为2位有效数字。 4、除测量结果正确表示之外,对较大、较小得数采取科学计数法。 二.按有效数字运算法则,计算下列各题。 3.175 4.98)1(+ 5.250.107)2(- 5.6799)3(? 30.11956.02598 ) 4(? 65 .41815sin ) 5(/ 000.10)00.7700.78()412.46.5(0.100) 6(?-+? 解:有效数字运算规则:间接测量量结果的有效数字最终应由测量不确定度的所在位来决定。这是有效数字运算的基本原则。若进行有效数字的简化运算,其规则见课本23页,若不进行简化运算,按基本原则运算,则应如下进行: (1)令x=98.754,y=1.3 则u x =0.001,u y =0.1 N=x+y 故: 1 .01.0001.0222 2≈+=+=y x N u u u ∴98.754+1.3=100.1 (2)107.50-2.5=105.0 过程同(1) (3)令x=799,y=6.5,N=xy 则u x =1,u y =0.1 015.0)()(22=+=y u x u N u y x N u N =N ×0.015=8×10 故799×6.5=5.19×103 (4) 过程同(3)z y x N ?= 008.0)()()(222=++=z u y u x u N u z y x N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汇编 ok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汇编 答案包括: 目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课后习题答案 (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Ⅱ课后习题答案 (12) 高中物理选修3-1课后习题答案 (28) 高中物理选修3-2课后习题答案 (48) 高中物理选修3-3课后习题答案 (58) 高中物理选修3-4课本习题答案 (68) 高中物理选修3-5课本习题答案 (8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课后习题答案 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 第2节:时间和位移 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 第3

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 (2)需要时间为16 15 4.010 4.29.510?=?年 2.(1)前1 s 平均速度v 1=9 m/s 前2 s 平均速度v 2=8 m/s 前3 s 平均速度v 3=7 m/s 前4 s 平均速度v 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5=5 m/s v 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v 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 ,0 3.(1)24.9 m/s ,(2)36.6 m/s ,(3)0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 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 =7.0×10-3 m ,时间Δt=0.02 s ,Δt 很小,可以认为A 点速度v =x t ??=0.35 m/s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 (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100 km/h=27.8 m/s 2.A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B .列车启动慢慢到达最大速度50 m/s ,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 ,则加速度为0.42 m/s 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 C 、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 D .汽车启动加速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3.A 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a A =0.63 m/s 2,a B =0.083 m/s 2,a C =-0.25 m/s 2 a A 、a B 与速度方向相同,a C 与速度方向相反。 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1 3.0/10/0.29 v cm s cm s ==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2 3.0/27/0.11 v cm s cm s == 滑块加速度2 2710/3.57 v a cm s t ?-==?

大学物理教材习题答案

第一章 质点运动 习题解答 一、分析题 1.一辆车沿直线行驶,习题图1-1给出了汽车车程随时间的变化,请问在图中标出的哪个阶段汽车具有的加速度最大。 答: E 。 位移-速度曲线斜率为速率,E 阶段斜率最大,速度最大。 2.有力P 与Q 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由于摩擦力F 的存在而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请分析习题图1-2中哪个可以正确表示这三个力之间的关系。 答: C 。 三个力合力为零时,物体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只有(C )满足条件。 3.习题图1-3(a )为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请问习题图1-3(b )中哪个图可以正确反映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答:C 。 由v-t 图可知,速度先增加,然后保持不变,再减少,但速度始终为正,位移一直在增加,且三段变化中位移增加快慢不同,根据v-t 图推知s-t 图为C 。 三、综合题: 1.质量为的kg 50.0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习题图1-4所示。问:(1)设s 0=t 时,物体在cm 0.2=x 处,那么s 9=t 时物体在x 方向的位移是多少?(2)在某一时刻,物体刚好运动到桌子边缘,试分析物体之后的运动情况。 解:(1)由v-t 可知,0~9秒内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为: 220.8cm/s 0.2cm/s 4 a == 由图可得:0 2.0cm s =,00.8cm/s v =, 1.0cm/s t v =-,则由匀减速直线运动的

位移与速度关系可得: 22002() t a s s v v -=- 2200 ()/2t s v v a s =-+ 22[0.8( 1.0)]/20.2 2.0cm =--?+ 1.1c m = (2)当物体运动到桌子边缘后,物体将以一定的初速度作平抛运动。 2.设计师正在设计一种新型的过山车,习题图1- 5为过山车的模型,车的质量为0.50kg ,它将沿着图示轨迹运动,忽略过山车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图中A 点是一个坡道的最高点,离地高度为1.9m ,该坡道的上半部分为一半径为 0.95m 的半圆。 若车从离地2.0m 的轨道最高点除出发,初始速度为m/s 510.v =,(1)试求过山车到达A 点的速度;(2)计算在A 点时,轨道对过山车的作用力;(3)如果要使车停在A 点,就必须对车施加某种摩擦力,试求摩擦力应该做多少功,才能使车静止在A 点;(4)假设要让过山车在A 点沿轨道下降之前,刚好能实现与轨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请设想该如何对轨道的设计进行修改,并加以证明。 解:(1)在过山车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过山车离地最高点的机械能与A 点机械能相等,则 22001122 A mv mgH mv mgH +=+ A v = 1. 5m /s 2.06m /s =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A v m g N m r -=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如图所示,测硬币的直径应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将硬币夹住,使两三角板的直角边垂直于刻度尺,两直角边的间距就是硬币的直径,测量硬币的周长可采用化曲为直法(用一根线绕硬币一周,在相交处作一记号,将线拉直,两记号间距即为硬币周长)或重合法(在硬币上画一起点,将起点对齐刻度尺的零刻线,然后将硬币在刻度尺上滚一周,从刻度尺上读出长度值);测铜丝的直径:可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量出线圈长度L,数出圈数n,铜丝直径为d=L/n;测一页纸的厚度可用累积法,即取几十张相同的纸,测出总厚度,然后除以张数. 2.根据自己穿鞋子的尺码估计自己的脚长为d,测身高为7d. 3.一天有24 h,24×3 600 s=86 400 s. 4.测出小铁块摆动若干次(比如10次)所需的时间t,然后除以摆动次数,这样的测量结果比较准确(实质采用了累积的测量方法).做周期为1 s 的摆要用上述方法测出周期,若测出周期不是1 s,应调节摆的长度,使

摆的周期为1 s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路边的树木、房屋是运动的,相对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是静止的. 2.B 3.因为我们选择了跑道或跑道周围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运动员相对这些物体的位置是变化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可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但是不方便,例如飞机、光等运动速度快的物体通过1 m 所用的时间太短,光通过1 m 所用的时间只有0.00000033 s ,以这样的方式表示速度时多以小数形式出现,不方便,也不符合人们的习惯. 2.用手表测出自行车通过两个相邻的里程碑(或若干个里程碑)所用的时间t ,则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用公式可求得. 3.根据v =s t ,前50 m 的平均速度为: v 前=s 前t 前=50 m 6 s =8.33m/s. 后50 m 的平均速度为v 后=s 后t 后=50 m 7 s =7.14m/s. 百米的平均速度为v 总=s 总t 总=100 m (6+7) s =7.69m/s.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全册)

《大学物理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 题1 1-1. 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函数形式为 )ωt sin ωt (cos j i +=R r 其中ω为常量.求:(1)质点轨道;(2)速度和速率。 解:1) 由)ωt sin ωt (cos j i +=R r 知 t cos R x ω= t sin R y ω= 消去t 可得轨道方程 222R y x =+ 2) j r v t Rcos sin ωωt ωR ωdt d +-== i R ωωR ωt ωR ωv +-=2 cos ()sin [( 1-2. 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j i r )t 23(t 42++=,式中r 的单位为m , t 的单位为s .求:(1)质点的轨道;(2)从0=t 到1=t 秒的位移;(3)0=t 和1=t 秒两时刻的速度。 解:1)由j i r )t 23(t 42++=可知 2t 4x = t 23y += 消去t 得轨道方程为:2)3y (x -= 2)j i r v 2t 8dt d +== j i j i v r 24)dt 2t 8(dt 1 1 +=+==??Δ 3) j v 2(0)= j i v 28(1)+= 1-3. 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j i r t t 22+=,式中r 的单位为m ,t 的单

位为s .求:(1)任一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2)任一时刻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解:1)j i r v 2t 2dt d +== i v a 2dt d == 2)21 22 12)1t (2] 4)t 2[(v +=+= 1 t t 2dt dv a 2 t +== 2221 n t a a a t =-= + 1-4. 一升降机以加速度a 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一螺钉从天花板上松落,升降机的天花板与底板相距为d ,求螺钉从天花板落到底板上所需的时间。 解:以地面为参照系,坐标如图,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 2012 1 at t v y += (1) 图 1-4 2022 1 gt t v h y -+= (2) 21y y = (3) 解之 2d t g a = + 1-5. 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高度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求: (1)小球的运动方程; (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 (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t d d r ,t d d v ,t v d d . 解:(1) t v x 0= 式(1) 2gt 2 1 h y -= 式(2) j i r )gt 2 1 -h (t v (t)20+= (2)联立式(1)、式(2)得 2 02 v 2gx h y -= (3) j i r gt -v t d d 0= 而 落地所用时间 g h 2t =

大学物理学 第三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 题 1 1.1选择题 (1)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A)dt dr (B)dt r d (C)dt r d | | (D) 22)()(dt dy dt dx [答案:D] (2)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s m v /2 ,瞬时加速度2/2s m a ,则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 (A)等于零 (B)等于-2m/s (C)等于2m/s (D)不能确定。 [答案:D] (3)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其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A) t R t R 2, 2 (B) t R 2,0 (C) 0,0 (D) 0,2t R [答案:B] 1.2填空题 (1) 一质点,以1 s m 的匀速率作半径为5m 的圆周运动,则该质点在5s 内,位移的大小是 ;经过的路程是 。 [答案: 10m ; 5πm] (2) 一质点沿x 方向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a=3+2t (SI),如果初始

时刻质点的速度v 0为5m ·s -1,则当t 为3s 时,质点的速度v= 。 [答案: 23m ·s -1 ] (3) 轮船在水上以相对于水的速度1V 航行,水流速度为2V ,一人相对于甲板以速 度3V 行走。如人相对于岸静止,则1V 、2V 和3V 的关系是 。 [答案: 0321 V V V ] 1.3 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你认为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中哪个因素决定: (1)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2) 物体的内部结构; (3) 所研究问题的性质。 解:只有当物体的尺寸远小于其运动范围时才可忽略其大小的影响,因此主要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 1.4 下面几个质点运动学方程,哪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x=4t-3;(2)x=-4t 3+3t 2+6;(3)x=-2t 2+8t+4;(4)x=2/t 2-4/t 。 给出这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3s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并说明该时刻运动是加速的还是减速的。(x 单位为m ,t 单位为s ) 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不等于零的常数时的运动。加速度又是位移对时间的两阶导数。于是可得(3)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其速度和加速度表达式分别为 t=3s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v =20m/s ,a =4m/s 2。因加速度为正所以是加速的。 1.5 在以下几种运动中,质点的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以及加速度哪些为零哪些不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