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细胞胶质瘤到底什么
DNET与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大囊小结节型(多见)、实质型、单纯囊型。• 实性成分T1等或低,T2略高或高 ,DWI低信号。• 强化特点:壁结节显著强化,可见粗大引流血管。
女,23岁,双下肢肌无力1月余
少突胶质细胞瘤• 多发生于幕上半球脑表面, 以额叶多见。• CT以混杂密度多见,弯曲条带状钙化为其特点。• MRI长T1长T2信号,信号多样,水肿轻,强化程度轻。
血管母细胞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多形性星形细胞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
鉴别诊断
节细胞瘤• 分化良好,生长缓慢的良性神经上皮瘤,WHO Ⅰ级。• 好发于8-25岁儿童和年轻人。• 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 以颞叶多见。• MR: 多为长T1、长T2信号,常有囊变,钙化少见。• 病灶位于皮质, 可伴有硬膜尾征。
男 ,51岁 ,突发肢体抽搐4天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好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以癫痫为主。• 常发生于幕上大脑表浅部位,颞叶多见。• 囊性、囊实性、实性,边界清楚,瘤周常有轻度水肿。
• 典型表现为大囊伴显著强化的壁结节,邻近脑膜受侵出现异常强化,即脑膜尾征。
男性,24岁,反 复短暂性意识丧 失11月
DNET-小结• 颅内良性肿瘤,典型症状为药物难治性复杂部分性癫痫。• 好发于幕上皮质, 以颞叶最常见,边界清楚。• CT平扫多为皮层或皮层下低密度灶,钙化、出血少见。
• 典型表现为底部位于大脑表层、尖端指向大脑深部的楔形或倒三角 形改变,即“倒三角征”。• FLAIR上表现为典型的“环形征”,DWI呈低信号。• 增强多无明显强化, 多无瘤周水肿, 占位效应轻微。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肿瘤——分类
节细胞胶质瘤Gang liog lioma
概述• 是高分化、生长缓慢的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约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4%-2%。• 组织学分级WHOⅠ级,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为WHO Ⅲ级。• 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 以颞叶多见(>70%)。• 临床症状以癫痫多见,还可有头晕头痛、视力减退等。• 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院病理科 3 5例 G G临床资料 、 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结果
肿瘤大部分位于颞叶 , 组织学上表现为肿 瘤性胶质 细胞
G G为生 长缓慢 的 良性
和发育不 良的节细胞两种成分 , 伴微 钙化、 巴细胞浸润 和嗜酸小体形成 。免疫组化胶质 成分表 达 G A 、 l . S10, 淋 F P Oi 2和 - 而 g 0
p a t e rn l me t.T ee we e mo e mir c li c t n ,l mp o y i i f t t n,a d e sn p i c b d e .T e gilc mp n n l si n u o se e n s h r r r c o acf ai s y h c t n i r i c i o c la o n o io hl o is h la o o e t i s o e mmu o e cii t l lf r lr cd c p oen,O i一 n -0 r ti .Ne r n l i e e t t d c l e e i hw di n r a t t wi gi b i a y a i i rt i vy h ai l l 2 a d S 1 0 p o en g u o al d f rn i e e l w r mmu oa y f a s n l-
胶质瘤

第一节胶质瘤神经胶质瘤是由神经外胚叶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发生的一大类原发颅内肿瘤的总称,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从神经外胚叶中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有星形胶质细胞、少枝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等,它们都可以发生肿瘤。
尽管就胶质瘤的一般意义而言(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它仅指星形细胞来源的肿瘤;但“胶质瘤”一词通常用于指所有胶质细胞来源的肿瘤(如“低级别胶质瘤”通常用于指所有胶质细胞系来源的低级别肿瘤)。
为了更准确的命名和分类,鉴于此类肿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叶,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颅脑肿瘤分类中将其归入了神经上皮性肿瘤。
【分类】神经上皮性肿瘤(一)星形细胞→星形细胞瘤1.弥漫性侵润性星形细胞瘤(这些肿瘤有恶变倾向)⑴星形细胞瘤(IV级分类中的II级)。
变异类型有:a.纤维型;b.肥胖细胞型;c.原浆型;d.混合型⑵间变(恶性)星形细胞瘤(III级)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IV级):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瘤。
变异类型有:a.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b.胶质肉瘤2.更局限的病变(这些肿瘤无向间变星形细胞瘤及GBM发展的倾向)⑴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⑵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⑶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二)少枝胶质细胞→少枝胶质细胞瘤(三)室管膜细胞1.室管膜细胞瘤。
变异类型有:⑴细胞型;⑵乳头型;⑶明细胞型;⑷伸长细胞型2.间变(恶性)室管膜瘤3.粘液乳头状室管膜瘤4.室管膜下瘤(四)混合型胶质瘤1.少枝-星形细胞瘤,包括间变(恶性)少枝-星形细胞瘤2.其他(五)脉络丛1.脉络丛乳头状瘤2.脉络丛癌(六)未确定来源的神经上皮性肿瘤性母细胞瘤1.星形母细胞瘤2.极性成胶质母细胞瘤3.大脑神经胶质瘤病(七)神经细胞(及神经细胞-胶质细胞混合性肿瘤)1.神经节细胞瘤2.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3.婴儿促结缔组织生成性神经节细胞瘤4.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5.神经节胶质细胞瘤,包括间变(恶性)神经节胶质细胞瘤6.中枢神经细胞瘤7.终丝副神经节瘤8.嗅母细胞瘤(成感觉神经细胞瘤,嗅神经上皮瘤)(八)松果体细胞1.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瘤)2.松果体母细胞瘤3.混合型/过渡型松果体瘤(九)胚胎性肿瘤1.髓上皮瘤2.神经母细胞瘤其他类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3.视网膜母细胞瘤4.室管膜母细胞瘤5.原发性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⑴髓母细胞瘤。
脑神经节细胞性胶质瘤临床病理研究

发生于颜叶的脑神经节细胞性胶质瘤是一种 少见的以头痛、 癫痛发作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
化酶( + )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十 。 )
3 讨论
肿瘤川。国内 报道的发病率占 肿瘤( 包括节细 颅内
胞瘤和节细胞胶质瘤) 的0. 1% 一 0.4%。国外报道 的病例数只占颅内肿瘤的 0. 17% , 占神经上皮肿瘤
and NF. Conclusion Cer brum ganglioglioma is a rac tumor, characterized 场 hyperplastic neur ns and glial e e o
c e ll .
[ Key words ] Human cer brum saneliaalioma e
时易误诊为血管畸形。 3. 3 鉴别诊断 颅内的神经节细胞瘤的诊断比较 困难, 勿将胶质瘤细胞浸润区内的正常神经元误认
范娜娣, 王担 延肿启病理诊断学,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
B阁 D , J C~ 叱 M, l lhw. ite P , 目 Ta 一 o Gd r d 一u ~ j. 恤 份 吧 d a P
研究。
今考文献 p. ,旧RA, “ 灿~ ich CM G lo eumn目t 口 货h ~ .l n u o it r pil Iike
1. 恤 d二H幽 的 Pat 司, 幻, 11) :1435一 . h 2侧 31( 1438
状或不明 显的编席样结构, 其中的神经元成分变得 轮廓不清似梭形, 许多神经节细胞肿瘤基质内聚集 了由溶酶体产生的嗜酸性小球; 只有毛细胞性星形 细胞瘤和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与之一样出现此 种变性;第三, 间质血管明显, 并常发生硬化。 某些 神经节细胞肿瘤在血管造影和神经外科肉眼观察
节细胞胶质瘤

•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属于少见的肿 瘤,仅占颅内肿瘤的0.3%~1.3%。 • 最常见的混合性神经元胶质瘤 • 最常见的引起颞叶癫痫的肿物(40%) • 好发于大脑半球,尤以颞叶为好发部位,由神经 元和胶质细胞成分混合构成的新生肿物。 • WHO I-II级 • 外科全切预后好
• 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病程相对较长, 80%<30岁。 • 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症状和癫痫先兆症状为其主 要临床表现,与海马硬化引起的颞叶癫痫不同, 难产和高热惊厥病史少见。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
3.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
• • • •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多于20岁之前发病; 多表现为难治性癫痫,但无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 MRI:病变边界清楚,T1呈低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T2 显著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无扩散受限。 • 信号是否均匀主要取决于病变内囊变和黏液样物质聚集的 程度。 • 病变一般无明显的占位效应和周围水肿。 • 增强:多样,多无明显强化,少数呈结节样或点状强化。
鉴别诊断
1、少突胶质瘤 • 少突胶质细胞瘤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占胶质瘤的5%-10%,多见于成人。 肿瘤常位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其生长缓慢,半数以上位于额叶,其次为顶 叶与颞叶,无包膜,但与正常脑组织界限清楚,以膨胀性生长为主,生长缓 慢。钙化发生率高,为50%-80%。出血、囊性变少见。 • 好发于35-40岁。常见首发症状为局灶性癫痫,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则取决于病 变部位。晚期常出现颅内高压。 • CT表现: • ①为略高密度混杂的肿块,边缘清楚;囊变区呈低密度。 • ②瘤内有钙化,呈条状、斑点状或大而不规则,其中弯曲条带状钙化具 有特征性。 • ③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 • ④增强扫描示肿瘤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不强化;不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 质低密度,类似脑梗死灶。 • MRI表现: • ①大多数肿瘤轮廓可见,水肿轻微。 • ②肿瘤内部T1加权、T2加权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影(为钙化所致)。 • ③大多数肿瘤呈斑片状,不均匀轻微强化。 • ④恶性者水肿和强化明显,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不易区分。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诊断

梗死患者神经 功 能 的 影 响 [J ]畅 天 津 医 药 ,2013 ,41 (8 ) :744‐
746畅 [9 ] 邓远琼 ,邓远琪 ,刘伯胜 ,等 畅 高血压及叶酸 、维生素 B12 干预对
[2 ] 何晟 ,柯开富 畅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卒中 [J]畅 国际脑血管病 杂志 ,2012 ,20 (7 ) :532‐537畅
[3 ] 华敏 ,郝冬琳 ,沈华超 ,等 畅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的关系 分析 [J ]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 (22 ) :70‐71畅
显或中度强化 ,多呈结节状 。 (5 )瘤周水肿少见 ,常表现为 无或轻度水肿 ,本研究中 14 例无水肿 ,5 例轻度水肿 ,1 例出
现中度瘤周水肿 ,术后病理提示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 。 (6 ) 钙化也被认为是节细胞胶质瘤的特征性表现 ,呈结节状 、环 状 。 但 M RI 对肿瘤钙化的显示有其局限性 ,虽然随着磁共 振新技术的发展 ,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对钙化显示较常规 磁共振敏感 ,但与 CT 相比 ,不够直观 。 因此 ,必要时 CT 与 M RI 两种检查相结合 ,更有助于正确诊断节细胞胶质瘤[6] 。 在本研究中 ,未行 SWI 检察 ,在以后工作中 ,注意收集相关 SWI 资料 ,并与 CT 对照 ,统计分析其敏感性 。 3畅 3 节细胞胶质瘤的鉴别诊断 (1 )低级别胶质瘤 :幕上低
肿瘤的 M R 信号 :囊实性病灶囊性成分呈长 T1 、长 T2 信号 ,实性成分呈稍长 T1 、稍长或长 T2 信号 ;囊性病灶呈长 T1 、长 T2 信号 。 肿瘤增强 :16 例囊实性病灶的实性成分明 显或中度强化 ,囊性部分无或轻度强化 ,实性成分强化呈结 节状强化 。 囊性病灶可见囊壁轻度强化 。 瘤周水肿 :14 例 无水肿 ,5 例轻度水肿 ,1 例出现中度瘤周水肿 。 其他 :1 例 患者合并右侧颞叶发育不良 、右侧桥小脑角区及右侧岩尖区 脂肪瘤 。
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分析(附18例报告)

i u e at n r m a u r , 0 0 t e e e , 0 5 we e a ay e e rs e t ey n o rd p rme tf o J n ay 2 0 o D c mb r 2 0 r n lz d r t p ci l.Al te p t ns w r olwe p fo o 6 o v l h ai t e e f l e o d u r m 2 t
后复 发 , 次 手 术 后恢 复 正 常 。 论 神 经 节 细胞 胶 质 瘤 预后 相 对 良好 , 术 是 目前 其 主要 的治 疗 方法 , 二 结 手 早期 发 现 , 期 治 疗 , 助 早 有
于提 高 患 者 生存 质 量 和 减 少复 发 率 。
【 关键词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 ; 癫痫 显微外科 ; 治疗 【 文章编号】 1 9 13 (090 — 100 0 —5X 20 )305—3 0 【 文献标识码 】A 【 中图分类号】 R79 1R72 ; 1 3. ; . R6 . l 4 4 1 5 1
( p r f1 ss aRe o t 8 Cae ) o
Y U Jn y C IY u qag Z NGXi -ig D p r etfN uougr H si l a uSel i i dC roao, O -M , U o - i , E a yn. e a m n ersre u n n t o y, opt L i t mt o r i ao f w eL e p tn
ChnJC i uo ug Ma 0 9 Vo 4, o3 i l Ne rs r , r2 0 , l1 N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论
著 .
颅 内神经节 细胞胶质瘤 的临床表现 、 影像学特点及其 预后分析 ( 1 例报告 ) 附 8
胶质瘤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胶质瘤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胶质瘤是什么病?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起源于各种神经胶质细胞。
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位置,并且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前庭共济失调,视力障碍,轻瘫和麻痹,构音障碍,感觉障碍,癫痫发作等。
脑胶质瘤是通过脑部MRI的结果和肿瘤组织的形态学检查来诊断的。
Echo-EG,EEG,脑血管造影,EEG,检眼镜,脑脊液检查,PET和闪烁显像仪是次要的。
脑胶质瘤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疗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和化学疗法。
胶质瘤是什么病?脑胶质瘤发生在60%的脑肿瘤中。
之所以称其为“神经胶质瘤”,是因为该肿瘤是由围绕大脑神经元并确保其正常功能的神经胶质组织发展而来的。
脑胶质瘤主要是脑半球的原发性脑肿瘤。
它的外观为粉红色,灰白色,很少有轮廓模糊的深红色结。
在少数情况下,神经胶质瘤位于神经干中(例如,视神经胶质瘤)。
仅在特殊情况下才观察到脑神经胶质瘤发芽到颅骨的脑膜或骨头中。
脑胶质瘤通常为圆形或梭形,其大小范围从直径2-3毫米到大苹果的大小不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脑胶质瘤的特征是生长缓慢且没有转移。
然而,与此同时,其特征在于浸润性生长如此显着,以致即使借助显微镜也不能总是发现肿瘤和健康组织的边界。
通常,脑胶质瘤伴有周围神经组织的变性,这通常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与肿瘤大小之间的差异。
胶质瘤病因推测从1938年至今,有记录的报道中,只出现过约67例脑部胶质瘤和脑膜瘤同时发生的病例,在无既往放射治疗史或无晶状体眼混浊的患者中,这两种组织学上不同的肿瘤发生“碰撞”的情况极为罕见。
目前已知的脑部胶质瘤病因大部分来自于基因突变,在该病例中,遗传因素也被研究人员认为在碰撞脑膜瘤和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在14号染色体的长臂上发现了一个脑膜瘤相关的抑癌基因,这种基因在临床侵袭性脑膜瘤中通常是失活的,被鉴定为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
200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该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被抑制,但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细胞胶质瘤到底什么?
【临床概况】节细胞胶质瘤(ganglioglioma)是少见的神经元细胞肿瘤,但在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一神经胶质起源肿瘤中最常见,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
肿瘤生长缓慢,生物学行为为良性。
节细胞胶质瘤可发生于脑实质和脊髓。
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绝大多数发生在30岁之前。
临床表现为癫痫,是慢性颞叶癫痫相关的最常见的肿瘤;肿瘤生长时间较长,后期可出现高颅压症状。
【病理改变】节细胞胶质瘤分化较好,缓慢生长,大体上呈实性或囊性。
肿瘤通常边界清楚,常为单个大囊伴有壁结节钙化。
显微镜下既含有神经节细胞又含有胶质细胞,胶质细胞主要是星形细胞,偶尔可见少突胶质细胞。
WH0分级I~Ⅱ级。
有些节细胞胶质瘤含间变的胶质肿瘤成分,成为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anaplasticgangIioglioma)。
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呈弥漫性生长,边界不清,瘤内可见小囊变,可出血、坏死,钙化常见。
镜下可见细胞或核多形性,有丝分裂和血管增生常见,可有显著的瘤周水肿。
【MRI表现】肿瘤多位于幕上大脑半球,颞叶常见,其次为额叶和顶叶。
典型者影像上具有一定特征性,即单个大囊加壁结节钙化。
但囊变不明显或多发小囊变者一般无法与神经节细胞瘤区别。
肿块在T1wI 呈低信号,囊性部分更低,T2wI呈很高信号。
注射对比剂后,实性部分、囊壁及结节增强,增强程度可由轻度强化到明显强化。
一般无明显瘤周水肿或轻度水肿。
三分之一的病例可伴有钙化。
单纯依靠影像方法是难以区分神经节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及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的.它们之间的鉴别必须依靠组织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