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合并版)
2023年非奈利酮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深入研究非奈利酮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和生存率,以更全面评估其 长期疗效。
非奈利酮在其他肾脏疾病中的应用可能性
01
02
03
肾病综合征
探讨非奈利酮在肾病综合 征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为拓宽其临床应用范围 提供依据。
肾小球肾炎
研究非奈利酮对肾小球肾 炎的治疗效果,观察是否 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保护 肾功能。
稳定血压波动
非奈利酮能够减少血压的波动性,使血压更加稳定,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03 非奈利酮的安全性和耐受 性
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数据
总体安全性良好
根据多项临床试验的结果,非奈利酮在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显示出良 好的安全性。
VS
无严重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中未发现非奈利酮导致严重不良 反应的情况,说明其安全性较高。
2023年非奈利酮在糖尿病合并慢 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 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1-11
目录
• 引言 • 非奈利酮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疗效 • 非奈利酮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非奈利酮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建议 •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源自01 引言非奈利酮简介
新型药物
非奈利酮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药物,具有多种潜在的治疗 作用。
肾移植患者
探讨非奈利酮在肾移植患 者中的应用,以预防或延 缓移植肾的慢性排斥反应 。
提高非奈利酮治疗效果的潜在策略
联合用药
研究非奈利酮与其他降糖 、降压药物联合应用的可 能性,以提高治疗效果和 患者生活质量。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特点,制定 个体化的非奈利酮治疗方 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 少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
2型糖尿病CKD患者口服降糖药的选择

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
› 没有特定的器官被确定为主要的消除途径 › 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分泌的调节均呈葡萄糖浓度依赖性 › 2-3期,无需调整剂量 › 4-5期,证据有限,禁用。
.
25
what we should know about newer therapies .Clin Pharmacol.2016 jun 23;8;61-81
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
› 艾塞那肽经肾小球滤过 › 2期不需要调整剂量 › 如果患者的GRF在30-50ml / min范围内,则需要进行剂量调
整 › 4-5期,禁用。
.
24
what we should know about newer therapies .Clin Pharmacol.2016 jun 23;8;61-81
DPP-4抑制剂类
› 沙格列汀
– 通过肾和肝排泄 – 中或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将剂量调整为 2.5 mg,qd – 在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用药经验非常有限,使用应谨慎 – 本品不推荐用于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
› 利格列汀——经肝代谢,全期无需调整剂量。
.
22
what we should know about newer therapies .Clin Pharmacol.2016 jun 23;8;61-81
›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能太极端,如 HbA1c<6.5%或者and >11%,都会增加死亡风险的【2】
› 中外共识意见均认为透析患者的控制目标HbA1c7.0%~9.0%。
Upda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Dialysis Patients. Semin Dial. 2014 .March ; 27(2): 135–145
《非奈利酮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水肿、贫血等 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糖尿病病史、肾功能检查( 如血肌酐、尿素氮等)、尿液检查( 如尿蛋白定量等)以及肾脏影像学检 查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现状及挑战
治疗现状
目前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控 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保 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高钾血症
非奈利酮可能导致血钾水平升 高,需密切监测血钾浓度。
血压降低
部分患者使用非奈利酮后可能 出现血压下降,尤其是与降压 药物合用时。
肾功能恶化
在少数情况下,使用非奈利酮 可能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其他不良反应
包括头痛、乏力、腹泻等,一 般较轻微且发生率较低。
预防措施和监测建议
严格掌握适应症
确保患者符合非奈利酮的使用标准,避免滥 用。
禁忌症
对非奈利酮或其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此外,由于非奈利酮可能增加血清 钾浓度,因此高钾血症患者以及有严重肾功能损害(eGFR < 15 ml/min/1.73 m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
治疗方案及剂量调整原则
治疗方案
非奈利酮通常作为口服药物治疗,每日一次。建议起始剂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设定。在治疗过程中 ,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血清钾浓度和血压等指标,并 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药指征。
药物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 重、肾功能等,合理调整非奈利酮 的用药剂量,以保证疗效的同时降 低不良反应风险。
不良反应监测
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可 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高钾血症、 低血压等,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 行处理。
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预测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14-04-20 国际糖尿病——2014年第四届早相胰岛素分泌论坛纪要编者按:观点的交汇总能迸发出新的火花,多元的视角定会拓展思维的疆界。
今日在风筝之都潍坊,内分泌科、肾内科、心内科专家齐聚早相胰岛素分泌论坛。
现场由郭晓蕙教授、侯宁宁教授、刘长山教授、王颜刚教授担任大会主席,谌贻璞教授、裴馰教授、姚斌教授和李建军教授发言。
“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合并心肾疾病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早相胰岛素分泌测量与治疗”,这些临床上备受关注的问题有哪些新进展?专家们怎么看?精彩内容绝对值得期待。
这里,我们为您奉上有关2013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的相关内容,袁琳教授、郭晓蕙教授在会上对《共识》进行了精彩解读。
《共识》制定背景●我国T2DM患者的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高:胡仁明教授研究显示,上海市区30岁以上T2DM患者中CKD患病率可达64%。
●CKD为T2DM治疗带来严峻挑战,药物选择更需注意有效性和安全性,尤其是低血糖风险。
●中国当前缺乏关于T2DM合并CKD患者治疗的指南/共识。
《共识》制定目的●关注肾功能不全对降糖药物选择的影响●促进临床依据规范和循证证据选择药物●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共识》制定过程历经半年的准备,《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于2013年组织制定,全国19位内分泌科和肾内科专家参与。
《共识》制定充分参考国内外指南,历时半年多,几易其稿后正式公布。
对于口服降糖药物在T2DM合并CKD患者的应用,参考说明书、指南及经典专著(例如the Kidney),若缺乏用药经验,则依据从严原则,以保护医患利益。
《共识》对口服降糖药物选择的部分建议口服降糖药物种类繁多,各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显著。
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确保在有效降糖的同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非奈利酮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DKD的诊断主要基于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ACR)、血肌酐等指标。此外,肾脏超声检查、肾活检等也有助于DK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04
非奈利酮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 病治疗中应用
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患者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血糖控制情况、慢性肾脏病的分 期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 ,确定是否适合使用非奈利酮进行治疗。
次要疗效指标
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的控制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发 生率等,用于全面评估非奈利酮对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评价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等严谨的研究设计,通过统计分析比较非 奈利酮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指标上的差异。
安全性监测结果反馈
常见不良反应
01
包括高钾血症、男性乳房发育等性激素相关异常以及胃肠道反
剂量调整时机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 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联合用药考虑
如患者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应考虑药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处理
01 02
注意事项
在使用非奈利酮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用药史,了解是否存在禁 忌症;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于改善肾脏功能和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04
药物代谢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产物无活性,对肝 肾功能影响较小
03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 现状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DKD)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较 高,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和血糖控制不佳而增加。具体 发病率因地区、人种和诊断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何评估和管理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及其风险

如何评估和管理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及其风险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通常是根据白蛋白尿和/或 eGFR降低的存在,在没有其他主要肾脏损害原因的体征或症状的情况下做出的临床诊断。
糖尿病肾病的典型表现被认为包括长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肉眼血尿的白蛋白尿,以及渐进性eGFR 下降。
然而,2 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可能存在糖尿病肾病征象,或没有视网膜病变。
eGFR 降低但无白蛋白尿在1型和2型糖尿病中经常被报道,而且随着美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eGFR 降低也越来越普遍。
活动性尿沉渣(含红细胞或白细胞或细胞管型)、蛋白尿快速增加或肾病综合征、eGFR快速降低或无视网膜病变(1型糖尿病),对于具有这些特征的患者,应考虑转诊至肾病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包括肾活检的可能性。
1型糖尿病患者很少发生无视网膜病变的肾脏疾病。
在2型糖尿病,如肾活检所证实,视网膜病变对糖尿病引起的CKD仅具有中度敏感性和特异性(20)。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1-2期CKD定义为eGFR ≥60 mL/min/1.73 m2的高蛋白尿证据,而3-5期CKD定义为eGFR范围逐渐降低(21)(图 11.1 )。
在任何eGFR水平下,蛋白尿程度与心血管疾病(CVD)、CKD进展和死亡率的风险相关(7)。
因此,KDIGO(肾病:改善全球结局)建议采用更全面的CKD分期,纳入eGFR所有阶段的蛋白尿;该系统与风险更密切相关,但是也更复杂并且不直接转化为治疗决定(2)。
因此,根据当前的分类系统,必须对eGFR和蛋白尿进行量化,以指导治疗决策。
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eGFR水平对于调整药物剂量或限制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白蛋白尿的程度应影响降压药物选择或降糖药物的选择。
观察到的 eGFR 损失病史(这也与 CKD 进展和其他不良健康结局风险有关)和肾脏损害的原因(包括糖尿病以外的可能原因)也可能影响这些决定。
急性肾脏损伤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诊断标准是血清肌酐在短时间内持续增加 50%或更多,这也反映为 eGFR 的快速下降(25,26)。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评估和管理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评估和管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营养评估和管理是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评估1、饮食史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包括食物的种类、摄入量、饮食规律等。
这对于发现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和不良饮食习惯至关重要。
2、身体测量包括体重、身高、BMI(身体质量指数)、腰围等。
体重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尤其是在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可能提示营养不良。
3、生化指标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是反映蛋白质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此外,血肌酐、尿素氮、血钾、血钙、血磷等指标也能反映患者的肾功能和矿物质代谢情况。
4、主观综合评估(SGA)通过询问患者的饮食摄入、消化功能、活动能力、肌肉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身体检查,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二、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需求1、蛋白质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患者的蛋白质代谢会发生紊乱。
一般来说,未进行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但过度限制蛋白质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因此需要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进行适量控制。
对于透析患者,则需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补充透析过程中丢失的蛋白质。
2、能量充足的能量供应对于维持患者的体重和营养状况非常重要。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能量需求通常根据其年龄、性别、身体活动水平、体重等因素进行计算。
3、矿物质(1)钾:高钾血症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需要限制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等。
(2)钙和磷:肾脏功能受损会影响钙磷代谢,导致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患者需要合理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同时限制含磷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
必要时,可能需要补充钙剂和磷结合剂。
(3)钠:限制钠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和水肿。
糖尿病合并肾病护理查房PPT

病例分析
查体:T 36.℃ P92次/分 R20次/分 Bp162/86mmHg 阳性体征:眼睑及双下肢浮肿,视物模糊,四肢麻木及针刺 样疼痛。随机血糖22.4mmol/l. 辅助检查:1)24小时尿蛋白:4111mg/24h(28-141)
2)尿常规:GLU:+++,尿蛋白:++ 3)肾功:尿素(Urea)10.10mmol/l(2.86-8.2)
或水肿)
②出血倾向:③白细胞异常: ⑶神经、肌肉系统表现:早期表现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 症状,后期会出现性格改变、抑郁、谵妄等。 ⑷胃肠道变现:食欲不振是常见的最早期表现,晚期病人呼气中可有 尿味。 ⑸皮肤表现:常有皮肤瘙痒、面色深而萎黄,轻度浮肿,呈尿毒症面 容。 ⑹内分泌失调 ⑺感染:是主要死因之一,最常见的感染为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 ⑻代谢失调:可有体温过低、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和脂 肪代谢异常等。
脂肪:体内脂肪过多可导致动脉硬化,所以要限制脂肪的摄入,最好选 用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如橄榄油、花生油中含有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 酸,也可以作为能量的来源。 盐:低盐饮食不仅有利于血压的控制,更有力于早期肾病的控制及减轻 水肿。每日食盐用量最高控制在5g以内。除此之外,还应少食用含有钠 盐丰富的食物,如各种酱腌菜、虾皮、腐乳、豆制品等。
糖尿病肾病分期
主要分5期:
Ⅰ 期: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也就是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尿蛋白排泄率
20-200g/mm或30-300mg/24h)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排泄率持续200g/mm或尿蛋白>
0.5g/24h) Ⅴ期:末期肾衰竭期即尿毒症期(肌酐、尿素伴严重高血压低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