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乳颗粒联合推拿治疗气血虚弱型缺乳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的临床观察

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的临床观察

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的临床观察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的临床观察引言: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房分泌乳汁不足,无法满足宝宝的需求。

其主要原因是产后妈妈的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导致乳房功能受到影响。

传统中医认为,补益气血、通络是产后缺乳的关键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观察一种补益气血通络的中药方对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的治疗效果。

材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经产后3-6个月出现缺乳(气血虚弱型)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治疗组接受补益气血通络的中药方,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补益治疗。

观察治疗组产妇的临床疗效、乳房乳汁分泌情况以及产后恢复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0例产妇中有38例(95%)乳汁分泌明显增加,恢复良好。

对照组中,31例(77.5%)产妇乳汁分泌有所增加,恢复情况一般。

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中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和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讨论:传统中医认为,气血虚弱是产后缺乳的主要病机。

本研究所用的补益气血通络中药方具有活血化淤、滋养气血的作用,可明显改善产妇气血虚弱状况。

此外,该中药方还具有调节内分泌、促进产后恢复的作用,有助于缺乳产妇全面康复。

结论:补益气血通络的中药方对治疗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提高产妇乳汁分泌量和质量,促进产后恢复。

该中药方在临床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强调产后妈妈的合理营养摄入和身体锻炼,以达到更好的产后康复效果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补益气血通络的中药方在治疗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效果。

该中药方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和质量,促进产后恢复。

传统中医认为,气血虚弱是导致产后缺乳的主要病机,而该中药方具有活血化淤、滋养气血的作用,改善了产妇的气血虚弱状况。

补血生乳颗粒联合乳房按摩对催乳效果的影响

补血生乳颗粒联合乳房按摩对催乳效果的影响

(38.65±2.18)
轻度12例,中度20例,重度28例
1.2 诊断标准 1.2.1 缺乳程度判断标准 轻度缺乳:在日常喂养婴儿时,能满足婴儿每日需乳 量的2/3以上。中度缺乳:能满足婴儿每日需乳量的1/3;重 度缺乳:几乎没有乳汁,不能喂养婴儿[4]。 1.2.2 缺乳病气血亏虚证的中医诊断 产妇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或逐渐减少甚至全无,乳汁清 稀,乳房柔软无胀感,挤压乳汁点滴而出;面色少华,神 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花,心悸,食欲不振等症状[5]。 1.3 方法 1.3.1 联合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基础上,采用补血生
疗效。结果 三组泌乳量和催乳素均增加,且联合治疗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治疗组和用药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按摩对照组未见明显升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治疗组和用药对照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按摩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8.3%,用药对照组总有效率91.7%,均优于按
摩对照组 78.3%;三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临床中应用补血生乳颗粒联合乳房按摩进行产后催
乳,效果明显,还可帮助改善产后贫血体虚等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补血生乳颗粒;催乳;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84.153.03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其中含有的丰富营养 物质完美契合婴儿生长发育,且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 白、补体、溶菌素等,可以提高宝宝免疫力,预防腹泻、 呼吸道感染等[1]。
近年来,由于产妇高龄化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生活压 力大、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导致产后缺乳的比例越来 越高,据2014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数据显 示,我国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27.8%[2]。调查结果 显示,大部分妈妈放弃母乳喂养的原因主要是担心奶水不 足[3]。基于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如何有效治疗产后缺乳具有 重要意义。

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分析

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分析

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方法以产后缺乳者9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分为参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参照组实施穴位按摩,研究组实施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泌乳量、补乳量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产后缺乳者采用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有效增加泌乳量,应用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产后缺乳;催乳汤;穴位按摩母乳喂养为临床推荐喂养方式,产妇在产后分泌乳汁中包括多种营养成分,如矿物质、维生素、乳糖、蛋白质、脂肪等,为新生儿发育重要事食物。

产后缺乳表示产妇哺乳期中,无乳汁分泌或者乳汁分泌少,无法满足新生儿需求[1]。

中医理论认为,产后缺乳的主要病因为气血亏虚,当以疏通经络、益气养血方法治疗。

本文将以9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因此需加强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

本文将以9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和用药安全性,详细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产后缺乳者9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分为参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

参照组,年龄为19~37岁,平均年龄为(31.86±3.79)岁;初产妇与经产妇分别为22例与23例。

研究组产妇中,最小年龄是21岁,最大年龄是37岁,平均(31.56±3.64)岁;21例为初产妇,24例经产妇。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具体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产妇均实施健康宣教,指导产妇正确母乳喂养方式,包括早接触、吸吮、开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等;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树立母乳喂养自信心。

产妇在产后应当加强营养。

参照组实施穴位按摩:在早上10点,指导产妇保持卧位或者坐位,在按摩前使用温毛巾对乳房进行热敷,持续5分钟,五指由乳房周缘至乳头方向进行按摩,持续3分钟,交替左右乳房。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4年01月~12月198例缺乳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对照组101例,观察用药前后产妇的乳房充盈、乳汁分泌、纯母乳喂养率、子宫复旧情况。

结果治疗组产妇其乳房充盈、乳汁分泌量优于对照组。

结论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能明显提高产后泌乳量,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同时有效促进产后子宫复旧。

标签:产后缺乳;中医治疗;通乳颗粒;乳房手法按摩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称”缺乳”[1]。

产后缺乳是产科常见病,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及产妇的产后恢复。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倡议婴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是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并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坚持哺乳24 个月及以上,除有明确医学指征者外都必须实施母乳喂养[2]。

近年我国产妇由于年龄趋于两极化、剖宫产率上升、孕期营养过盛、产妇心理紧张等因素,产后缺乳发生率明显上升。

我国目前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仅为16.0%~34.4%,母乳喂养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是乳量不足[3]。

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且哺乳期用药存在安全问题,因此中医药治疗成为治疗产后缺乳的主要方法,结合乳房手法按摩、穴位敷贴、药膳等辅助治疗,则疗效更佳。

本院自2014 年01月以来使用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临床资料198例均为本院2014年01月~12月住院分娩产妇,治疗组97例,年龄22~36 岁,平均年龄:(28.07±3.14)岁;孕周37+1 w~41+2 w;缺乳程度轻度6例,中度89例,重度2例。

对照组101例,年龄23~36岁,平均(28.62±3.08)岁;孕周37+1 w~41+3 w;缺乳程度轻度7例,中度93例,重度1例。

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穴位按摩配合中药治疗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配合中药治疗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疗效观察
通草6g。每 日1剂 ,分2次 口服 ,以黄酒 1杯为引 。并充 分哺 乳 ,服 药 3天为 一 疗 程 。
对照组单服 中药 ,方法 同治疗组 。 两 组 均 治 疗 3天 后 评 价 疗 效 。 3 疗 效 标 准 参照 《中医病证 诊 断疗效标 准 》 。治愈 :乳 汁分 泌正 常 ,能正 常哺乳 。好转 :乳 汁分泌增 多 ,或 乳汁分 泌 正 常但 量 少 不 够 喂 养 婴 儿 。未 愈 :乳 汁 分 泌 无 明显 改 变 。
用SPSS16.0统计 软件分析处 理 ,计数数 据用 x 检验 ,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4 治 疗 结 果
两组 临床疗效 比较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 比较 例 (% )
吮 的畸形发育 。随机 分为治 疗组 和对 照组 各28例 ,两组 一 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 可比性 。
2 治 疗 方 法 两组均 由中医师 、专 业催乳 师进行 专业指导 喂养 ,母
婴 同室 、早接触 、早开奶 。 治 疗 组 :① 按 摩 。a.产妇 仰 卧位 或 坐位 ,清 洁 乳 房
后 ,三指按揉膻 中lmin。h.同样 的方法按揉乳 中 、乳根 、天 池 、天溪 、渊腋 、屋翳 、鹰窗5min。c.轻轻拿捏乳 头2min。 d.梳乳 :一 只手拖 住乳房 ,另一只手除拇指外 ,其 它四指用 指 腹在乳 房上从 远处 向乳晕 、乳 头方 向轻轻梳 乳房5min。
实 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6月 第34卷6期 (总第305期 )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Vol-34 No.6
穴位 按摩配合 中药治疗产后缺 乳气血虚 弱型疗 效观察

催乳汤治疗产后少乳症疗效观察

催乳汤治疗产后少乳症疗效观察

催乳汤治疗产后少乳症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催乳汤在治疗产后少乳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产后少乳症患者共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催乳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按摩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

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用催乳汤对产后少乳患者进行治疗,相对于传统的按摩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能够更好地刺激乳汁分泌,值得推广运用。

标签:催乳汤;少乳症;疗效观察少乳症是指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在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1]。

这种病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妇体内营养物质缺乏、情绪波动大等。

因此产妇应随时注意休息,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劳累,同时产妇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喝鸡汤、鱼汤、肉汤等高汤类食物。

产妇出现缺乳的症状,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会直接影响母婴之间的感情培养。

本次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产后少乳症患者共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催乳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按摩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得到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产后少乳症患者共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催乳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按摩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30例观察组患者中,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5±4.6)岁,剖宫产产妇12例,自然分娩产妇18例;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6.8±5.1)岁,剖宫产产妇13例,自然分娩产妇17例。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排除以下患者:乳房畸形患者、过于肥胖患者、产后大出血患者等。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观察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观察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11-19T08:35:34.3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4期作者:宋登婷[导读] 通过探讨案例分析穴位按摩治疗方法结合中药方剂医治妇女产后缺乳的临床应用疗效。

宋登婷海子滩镇中心卫生院??甘肃省武威市?733110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案例分析穴位按摩治疗方法结合中药方剂医治妇女产后缺乳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选择我单位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前来就诊的的86名产后缺乳病人,将所有人员根据就诊的时间顺序设为对照组43人和参考组43人。

其中对照组病人实施日常规范催乳方法开展催乳;参考组病人实施以穴位按摩治疗方法结合中药方剂方案开展催乳。

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血清泌乳素(PRL)的分泌水平。

结果:两组病人在经过治疗后,参考组病人治疗效果的有效率有效好于对照组病人。

在实施治疗之前,对比两组病人在治疗前的血清PRL分泌水平,在实施治疗之后,参考组病人血清PRL分泌水平大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运用穴位按摩治疗方法结合中药方剂医治产后妇女缺乳的疗效显著,能够增加病人乳汁分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按摩;中药汤剂;产后缺乳;效果妇女产后缺乳主要为产妇通过分娩之后,出现乳汁分泌量不足或都无法正常分泌乳汁。

此病为妇产科就诊中的较为常见的疾病,而产妇发生精神紧张、出血量大等因素都会引发缺乳,近年来二胎政策放开,高龄产妇也是缺乳的主要群体之一,据国内有关医疗机构统计发现,产后缺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生率达到30%以上。

在当前,对于产后缺乳病人的治疗中一般运用催乳技术,主要应运服用中药、穴位针灸按摩等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但其治疗作用和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为了能够让新生儿的食用优质的营养奶源,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保障母乳的充足和安全,通过有效的治疗方式促进乳汁分泌,为此,我单位就实际就诊的86名病人运用单一的治疗方法和联合治疗方法开展研究分析,现做出的报告如下。

探讨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观察

探讨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观察
联合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以穴位按摩进行联合治疗。联合组使用的催乳汤与单一组相同,同时,给予穴位按摩进行联合治疗。协助患者呈现仰卧体位,操作者使用一手托起患者乳房,并且使用另一只手由外向内进行画圆按摩,按摩持续5~6min后,交换另外一面,随后适当按摩患者的少泽、干俞、乳根以及胃俞等穴位,持续1~2min。在按摩期间,需要询问患者的实际感受,并且以患者的耐受能力作为用力标准,每天分别于早晚各按摩一次。
1.2护理方法
单一组仅采取催乳汤进行治疗。将250~300g新鲜的鲫鱼放入砂锅当中,同时,适当加入少量的黄酒、食盐以及饮用水等,采取文火进行熬制,于进食过程中饮用。同时,将9g通草、9g桔梗、15g当归、15g白术、10g黄芪、6g甘草、10g漏芦、11g白芍、10g麦冬以及两只猪蹄制成催乳汤,每天一剂,分别早晚服用。值得注意的是,可以针对患者的个人体质不同,适当增加其他中药制剂,如:对于痰湿的患者而言,可以加入10g神曲、10g鸡内金以及15g瓜络;对于气血虚弱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加入19g党参;对于肝气郁结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加入10g柴胡以及10g青皮。
4.结语
总而言之,对产后缺乳患者采取催乳汤+穴位按摩进行联合治疗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泌乳量。
【参考文献】
[1]张彤.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7):788-789.
[2]谭美霞.手法催乳、穴位按摩配合催乳汤促进产后乳汁分泌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7,14(14):131-132.
探讨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后缺乳患者采取催乳汤+穴位按摩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2018年6月所接收的300例产后缺乳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主体,将其按照所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分别为150例。单一组仅采取催乳汤进行治疗,联合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以穴位按摩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治疗前后的乳汁分泌量。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144例(96.00%)显著高于单一组98例(65.33%),两组治疗前的乳汁分泌量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乳汁分泌量(637.85±131.32)ml显著高于单一组(411.52±120.01)ml,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产后缺乳患者采取催乳汤+穴位按摩进行联合治疗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泌乳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乳颗粒联合推拿治疗气血虚弱型缺乳疗效观察标签:催乳颗粒;推拿;催乳;泌乳障碍
缺乳是指产后乳汁分泌不足,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需要,或产后乳汁分泌甚少甚至全无。

近年来,剖宫产率增加,因产妇精神紧张、术后伤口疼痛等因素导致泌乳障碍。

笔者采用催乳颗粒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剖宫产后缺乳12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剖宫产后缺乳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

治疗组年龄20~35岁,平均(28.5±5.51)岁;孕周37~41周,平均(38.4±1.40)周;孕次1~3次,产次1次;新生儿体质量2500~4000 g,平均(3168.6±423.1)g。

对照组年龄20~35岁,平均(29.0±5.03)岁;孕周37~41周,平均(38.4±1.40)周;孕次1~3次,产次1次;新生儿体质量2500~4000 g,平均(3157.7±437.6)g。

2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新生儿体质量等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1]诊断为缺乳,辨证属气血虚弱证。

孕足月单胎剖宫产术后3 d无乳或乳汁量甚少,面色萎黄或淡白或苍白、无光泽,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心悸,头晕,失眠,多汗,下腹隐痛,恶露量多、色淡红,舌淡,苔薄白或少苔,脉细。

1.3 纳入标准
①宫内孕单胎、剖宫产分娩,孕周37~42周,新生儿体质量2500~4000 g;
②年龄20~35岁,乳房发育正常;③产后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按需哺乳,至产后3 d乳汁少或全无;④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

1.4 排除标准
①孕周<37周;②因其他合并症不宜母乳喂养者;③乳房发育异常,如不可纠正的乳头凹陷等。

1.5 治疗方法
2组均母乳喂养,2~3 h哺乳1次,按需哺乳,夜间充足睡眠,饮食合理。

治疗组产后第3日开始予催乳颗粒(含黄芪、党参、白术、炒王不留行、当归、川芎、柴胡、漏芦、萱草根。

安徽丰原药业涂山药厂,批号130616,20 g/袋),每次1袋,每日3次,冲服,用4 d。

并推拿催乳:①产妇仰卧,医者洗手,温湿毛巾擦拭双乳,医者坐其右侧揉乳房及周围的乳根、天溪、食窦、屋翳、膺窗、膻中,约10 min。

按揉中脘、气海、关元各2 min,顺时针揉摩胃脘部及下腹部各5 min。

②产妇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一侧或后方,拇、食指按揉肝俞、脾俞、胃俞各2 min,用小鱼际擦法擦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第1、2侧线,以透热为度。

③产妇坐位,按揉内关、合谷、血海、足三里、悬钟、三阴交、太冲各0.5 min。

推拿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日1次,连续4 d。

1.6 观察指标
1.6.1 泌乳量观察患者产后3 d泌乳量并计分。

泌乳量完全满足婴儿需要量,不添加代乳品计6分;新生儿进食量的2/3由母乳提供,余用代乳品计4分;新生儿进食量的1/3由母乳提供,余用代乳品计2分;几乎没有乳汁、不能喂养婴儿,无完全人工喂养计0分。

疗效评价:显效:≥4分;有效:2分;无效:0分。

1.6.2 乳房饱满度观察治疗后产妇乳房饱满度。

乳房饱满有明显充盈感,乳汁自溢计6分;有轻度充盈,用力挤压乳汁即出计4分;有充盈但不胀满,用力挤压乳汁方出计2分;无充盈及胀满感,用力挤压无乳汁溢出计0分[2]。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缺乳患者泌乳量比较见表1。

治疗后2组泌乳量疗效比较见表2,乳房饱满度评分比较见表3。

治疗组无乳房肿胀发生,服药过程中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孕育胎儿需要消耗能量和营养,加之剖宫手术伤及气血,故产妇常表现为气血两亏。

气血虚弱是导致产后缺乳的原因之一。

《百灵妇科·产后缺乳》云:“产妇产后乳汁不通原因有二:一者平素气血不足,产时耗气损血,气虚血少,不能蒸化乳汁而致缺乳;二者性躁多怒,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脉络不畅而致乳汁不通。

”《傅青主女科·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曰:“妇人产后绝无点滴之乳,人以为乳管之闭也。

谁知是气与血之两涸乎!”
笔者选用催乳颗粒及推拿疗法益气补血以补产妇之虚,患者泌乳量及乳房饱满度均优于对照组。

方中当归滋阴养血,党参、黄芪补气,川芎补血活血行气,
白术健脾益气,漏芦、王不留行通络下乳,柴胡疏肝散结。

全方共奏益气养血、通络下乳之功。

推拿催乳按摩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开窍通乳的作用。

乳头、乳房分别属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故按摩乳房、刺激周围穴位可疏肝解郁通乳。

《千金翼方》云:“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远入抽病也。

”故按摩肝、脾、胃之背俞穴可“引气远入”疏肝健脾。

另按摩中脘、关元、气海有补益脾胃之功。

参考文献:
[1]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95-598.
[2] 周海燕,李力,谢沛霖,等.耳穴贴压联合催乳颗粒口服治疗产后气血虚弱型缺乳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1,28(5):389-3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