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文化研究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

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的保护!

关于民俗的围与分类,不同的民俗学家由于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特定的课题需要,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划分民俗的围和类别的原则总是与民俗的定义联系在一起的,既然我们把民俗定义为群体模式化的

生活文化,那么,我们就以民俗事象所归属的生活形态为依据来进行逻辑划分,于是,我们得到三大类八小类的民俗:

1.物质生活民俗

(1)生产民俗

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社会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里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像。生产民俗的特征包括(一)地域性和季节性.;(二)功利性.;(三)技艺性.;(四)保守性与稳定性.;(五)经验性.;(六)田园性.。生产民俗的类型包括种植业民俗、渔业民俗、林业民俗、畜牧业民俗、采集与狩猎民俗与副业民俗

(2)工商业民俗

包括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

(3)生活民俗

生活民俗包括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与行旅民俗。它最先是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的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的复杂化,等级身份的严格化、生产条件的差异、人生仪礼的繁复,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以及信仰、审美观点、政治观念、社会心理的差异等,各民族生活民俗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它所满足得已不仅是胜利的需要,同时也包含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更高层次的需要。

2.社会生活民俗

(1)社会组织民俗

社会组织这一概念通常指有意识地建立,以便达到特定目标的社会单元,如军队、企业。社会组织民俗也就是指人们在建立并沿袭群体的互动关系,推动群体事件的时候所形成的习俗惯制。社会组织民俗主要存在的三种形式是:①组织民俗②地缘组织民俗③会社组织民俗

(2)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容的特定节日。不同的

时节,有不同的民俗活动,且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常建华先生的《岁时节日里的中国》(2006年版,中华书局),为我们展现了古老中国的二十二个岁时节日,展示了岁时节日作为平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体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平民文化。这二十二个民俗节日包括元旦(春节)、人日、立春、上元、天穿与填仓、晦日·中和·二月二、花朝(花神节)、诞、上巳、寒食与清明·浴佛·端午·夏至与天祝、七夕·中元·中秋·重阳。

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老就有关于春节的顺口溜:

老婆老婆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人是最幸福的,一直能玩到农历正月二十。地区的年谣这么说:初一早初二早,

初三困够饱,

初四豆干炒,

初五假开,

初六拍囡仔尻穿,

初七平宵,

初八摸,

初九敬天公初十地公生,

十一有食福,

十二转去拜,

十三人点灯,

十四结灯棚,

十五元宵暝,

十六倒灯棚,

十七人相找,

十八打瞌睡,

十九买物配,

二十做功课。

(2)人生礼俗

一个人从生到死,须经历多熏社会礼俗的熏染,而最具人生阶段特征和象征性礼仪特征的民俗事象是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这四种礼仪习俗构成了人生礼俗的主要容。作为社会民俗文化,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形成了一套极具民族特色的礼俗惯制,千百年的传承,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规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下面以彝族为例解释:

彝族的诞生礼较为简单,不同地方的礼仪习俗不尽相同。就一般情况而言,产妇临产时,孩子的父亲须离家回避,由亲戚或邻居家妇女照顾产妇。婴儿出生后,在其尚未便泄之前,接生者将一枚煮熟的鸡蛋让产妇吞食,以示吉祥。随即将新生婴儿置一木槽中用冷水洗浴,是为洗礼。婴儿出生后3天,宴请亲朋,延请毕摩诵经驱邪后,剪去婴儿后脑胎发,为之命名。或由孩子父亲及其他长辈给婴儿剪发、命名。

举行成年礼,意味着被施礼者从孩童长大成人。彝族的成年礼主要是为女性举行的,以女孩的换裙仪式最具代表性。换裙,凉山彝语称“沙拉尔”意即换去童裙。女孩家要宴请亲朋近邻,请一位健康多子的妇女为女孩换上成年妇女穿的红、黑(或蓝)、白三截相连的百褶裙,以换下女孩原先所穿的红白两色的两截童裙。随即要将女孩原先脑后的独辫从头顶中际分开,梳成双辫,戴上头帕;再将女孩原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