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无创通气ppt课件

BiPAP通气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无创通气的应用程序
准备阶段
---
具备的条件:
↓ 选择适应症.禁忌症 ↓ 患者教育:重要性,放慢呼吸,少说话 ↓ 摆好体位:半卧位 ↓ 佩戴面罩吸氧:先适应面罩。
无创通气的应用程序
上机
调整机器:S/T模式:低IPAP+Ramp
---
CPAP
初始报警参数
High pressure高压:40cmH2o Low pressure低压:10cmH2o Low p Time低压延迟报警:60秒 Apnea 窒息时间:20秒 Low Min Vent低分钟通气量:3L High Rate高呼吸频率:35次/分 Lou Rate低呼吸频率:8次/分 Disconnection面罩脱落:on
有创通气VS无创通气
有创通气
连接方式 人工气道并发症
(出血、感染、气管坏死、
喉头水肿)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VS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有创通气与 无创通气 无创通气不 鼻(面)罩 是替代而是 互相补充 无 无 方便可家庭使用 慎用 必须配合 困难 有
↓ 连接患者:尽量减少面罩漏气! ↓ 疗效判定并调整参数 ↓ 制定疗程及应用时间:休息1-2小时,主张夜间佩戴 ↓ 并发症处理 ↓ 辅助治疗:湿化.排痰.支持
主要内容
无创通气基本知识 无创呼吸机通气模式及参数设定 无创通气的操作步骤 无创通气的护理
BiPAP通气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Ti:1.5秒
BiPAP通气参数调节
IPAP:范围:5~25cmH2O
EPAP:范围: 4~25cmH2O
无创辅助通气(共21张PPT)

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时机
原则:先无创,后有创,再无创;
尽早、尽快、足够疗程
对所有胎龄30-35周的早产儿均适用
应用过程中严密监视呼吸状况
无创/有创通气的区别
无创通气 优点: 1.适用简单 2.对患儿影响小 3.并发症少 4.易脱机 缺点:
1.易漏气 2.通气效果不佳
有创通气
优点:
1.通气效果肯定
无创辅助通气
内容概述
无创机械通气的基本概念
无创机械通气的分类 无创机械通气的工作原理
无创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无创/有创机械通气的比较
前言
随诊医学科学和其他相关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
展,各种先进的治疗理念、手段与方法被引入临床
治疗,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快的治疗效果。其 中,无创性(非侵袭性)治疗方法已越来越受到人
对所有胎龄30-35周的早产儿均适用
尽可能减少肺损伤 作用:可以抵抗上气道塌陷,保持气道通畅,减少阻塞性呼吸暂停的发生和持续时间;
以最小的伤害代价获取满意的治疗效果。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 是在呼吸周期中提供吸、呼气相2个不同水平的压力支持。
尽可能减少血流动力学变化 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改善肺部氧合,降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如: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心源性肺水肿、肺炎及哮喘所致呼吸衰竭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 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估计短期可恢复者
2.有创通气撤机过程中 有创通气拔管后再发呼吸衰竭,估计NIV能
渡过呼吸衰竭,可不再重新插管者。
呼吸道疾病,接卸通气撤机拔管后因肺泡轻 度塌陷和呼吸道较轻的不完全阻塞导致呼吸
气功能不全,PO2偏低,CO2储留者。
无创通气连接方式 鼻塞
《无创通气研读》课件

呼吸循环的改变
无创通气可以降低患者的呼吸 肌负荷,减轻呼吸肌疲劳,从 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状态。
无创通气可以增加肺泡通气量 ,降低二氧化碳潴留,改善氧 合,从而减轻酸中毒和肺动脉 高压等并发症。
无创通气还可以降低患者的气 道阻力,减少呼吸功的消耗, 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 。
无创通气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面罩清洁与消毒
每次使用后对面罩进行清 洁和消毒,以备再次使用 。
评估通气效果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通气效 果,评估无创通气的疗效 ,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01
无创通气并发症及 处理
常见并发症
01
02
03
04
皮肤破损
由于面罩长时间压迫,可能导 致皮肤受损。
眼睛干涩
无创通气过程中,患者可能会 出现眼睛干涩的症状。
选择合适的面罩和连接方式
根据患者的脸型、舒适度和通气需求 选择合适的面罩,并确定合适的连接 方式。
准备呼吸机
检查呼吸机的功能,确保正常运行, 并设置适当的参数。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无创通气的原理、 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获得患者的 配合。
操作步骤
面罩佩戴
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面罩,确保 密封良好,防止漏气。
总结词
患者依从性好
详细描述
无创通气方式舒适度高,患者易于接受,且操作简便,患 者依从性好,长期使用效果更佳。
案例二: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
总结词
及时抢救患者生命
详细描述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能够及时给予呼吸支 持,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状况,为患者的抢救赢得 时间。
总结词
减少有创通气并发症
适应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 正确的操作程序和逐渐适应过程; • 选用合适的模式和参数改善人机同步性; • 严密监护; • 患者的心理和经济因素:加强教育与沟通。
39
面罩幽闭恐惧症
• 合适的教育和解释通常能减轻或消除恐惧; • 口鼻面罩者可换用鼻罩; • 观察其他患者成功的应用NIPPV治疗,有利于增
强患者的信心和接受性。
29
疗效判断标准
• 临床表现:气促改善、辅助呼吸肌运动减轻和反 常呼吸消失、呼吸频率减慢、血氧饱和度增加及 心率改善等
• 血气标准:PaCO2、PH值和PaO2改善
30
NPPV的治疗时间和撤除
• 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标准,也与基础疾病的性质和 严重程度有关
• AECOPD的治疗时间每次3~6h,每天1~3次续气道正压通气) • S (自主) • T(时间) • S/T(自主/时间)
4
无创通气的优点
NPPV的最大优点是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 道。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辅助通气技术。
5
NPPV的临床应用
◆ NPPV的临床应用是近十余年机械通气领域的重要进步之一,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临床作用: ① 使慢性疲劳的呼吸肌得到休息 ② 改善肺功能和气体交换 ③ 改善夜间低通气
12
NPPV在稳定期COPD中的应用
应用指征: ①伴有乏力、呼吸困难、嗜睡等症状 ②血气分析异常:PaCO2≥55mmHg 或在低流量吸氧情况
下PaCO2为50-55mmHg,伴有夜间SaO2<88% 的累积 时间占监测时间的10%以上 ③对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氧疗等内科治疗无效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
1
主要内容 • 无创通气的定义 • 应用指征 • 禁忌症 • 无创通气的具体实施 • 不良反应
39
面罩幽闭恐惧症
• 合适的教育和解释通常能减轻或消除恐惧; • 口鼻面罩者可换用鼻罩; • 观察其他患者成功的应用NIPPV治疗,有利于增
强患者的信心和接受性。
29
疗效判断标准
• 临床表现:气促改善、辅助呼吸肌运动减轻和反 常呼吸消失、呼吸频率减慢、血氧饱和度增加及 心率改善等
• 血气标准:PaCO2、PH值和PaO2改善
30
NPPV的治疗时间和撤除
• 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标准,也与基础疾病的性质和 严重程度有关
• AECOPD的治疗时间每次3~6h,每天1~3次续气道正压通气) • S (自主) • T(时间) • S/T(自主/时间)
4
无创通气的优点
NPPV的最大优点是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 道。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辅助通气技术。
5
NPPV的临床应用
◆ NPPV的临床应用是近十余年机械通气领域的重要进步之一,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临床作用: ① 使慢性疲劳的呼吸肌得到休息 ② 改善肺功能和气体交换 ③ 改善夜间低通气
12
NPPV在稳定期COPD中的应用
应用指征: ①伴有乏力、呼吸困难、嗜睡等症状 ②血气分析异常:PaCO2≥55mmHg 或在低流量吸氧情况
下PaCO2为50-55mmHg,伴有夜间SaO2<88% 的累积 时间占监测时间的10%以上 ③对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氧疗等内科治疗无效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
1
主要内容 • 无创通气的定义 • 应用指征 • 禁忌症 • 无创通气的具体实施 • 不良反应
无创通气PPT精选课件

PaCO2 (mmHg) PaO2 (mmHg) PaO2/FiO2 ratio FVC (ml)
64.9±11.4 55.6±18.5 253±75 1283±610
67.2±13.7 58.6±21.3 252±67 1258±583
0.113 0.198 0.810 0.741
FEV1 (ml) APACHE II
这是正确理解和掌握无创通气的基本点
7
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优劣的比较
无创通气不建立有创人工气道
•呼吸机相关肺炎等严重并 发症明显减少
•患方易于接受 •上、停呼吸机调节余地大
•无法提供有效的气道管理 •不能确保高度的、精确的 通气支持水平
8
无创通气的指征问题
9
无创通气应用时机的把握(1)
• 患者需要正压通气 • 不太需要有创人工气道的保护和支持时
• 规范的无创通气操作
25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 究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无创机械通气协作组
序贯通气组与对照组患者基础情况
组别 序贯通气组 常规通气组
例数 47 43
年龄 (岁)
67.6±10. 4
*姜超美, 白淑玲, 孙继红,等. 建立人工气道后痰液粘稠度的判别方法及临床意义. 中华护理杂志, 1994,29:434.
24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 为切换点行序贯通气的要点
• 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的气道管理 • “朝思暮想”地去发现PIC窗
• 细致的临床观察
• 在“窗”出现的早期拔管
• 拔管后立即使用无创通气
• 出窗后继续有创通气可能招致VAP
《新生儿无创通气》课件

研究成果与突破
无创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研究发现,无创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症状,降低气管插管率 和病死率。
无创通气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疗效观察
研究结果显示,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新生儿的氧合功能和呼吸状况,降低机械通气的 需求。
无创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预后分析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无创通气操作技能 和经验。
严格掌握适应症
确保只对符合无创通气适应症的患儿进行通 气治疗。
加强监测与护理
对患儿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 症。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加强儿科、新生儿科、呼吸科等多学科协作 ,共同管理患儿。
06
CATALOGUE
新生儿无创通气研究进展与展 望
当前研究热点
鼻罩无创通气
面罩无创通气
通过鼻罩连接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适 用于病情较轻的新生儿。
通过面罩连接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适 用于病情较重的新生儿。
无创通气设备
呼吸机
用于提供无创通气的呼吸 机应具备适当的压力调节 和流量控制功能,以确保 安全有效的通气支持。
湿化器
湿化器用于提供适当的湿 度,以减少呼吸道干燥和 痰液黏稠度。
02
CATALOGUE
新生儿无创通气技术
无创通气的原理
01 02
原理概述
无创通气是一种通过口鼻面罩或鼻罩等无创方式给新生儿提供呼吸支持 的技术。通过减少呼吸做功,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从而改善氧合和 通气,缓解呼吸困难。
生理机制
无创通气通过提供一个正压支持,帮助新生儿呼吸,减少呼吸肌的负担 ,同时改善肺泡通气和换气。
03
适用情况
无创通气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如早产
无创正压通气常见模式PPT课件

04
无创正压通气模式的比较与选 择
不同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提供持续的气道压力,有助于改善氧合和减少呼吸功。
缺点
不提供呼吸支持,患者需自己触发呼吸。
不同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在两个压力水平之间切换,提供呼吸 支持和减少呼吸功。
缺点
需要患者触发呼吸,且可能不适用于 所有患者。
不同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优点
可根据患者需求调整吸气 相和呼气相的压力,提高 通气效率,减少呼吸肌疲 劳。
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uto-CPAP)
原理
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气道阻力 ,自动调节提供的正压水平,以 保持气道开放和减少呼吸做功。
适应症
适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
优点
可自动调节压力,提高患者的舒适 度和治疗效果,减少医护人员的工 作量。
临床应用广泛
无创正压通气已广泛应 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呼吸 衰竭、心源性肺水肿等 多种疾病的治疗。
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无创正压通气的设备性 能不断提高,患者舒适 度和治疗效果也得到了 显著提升。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个性化治疗
未来,无创正压通气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 和需求,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其他模式
适应性支持通气(ASV)
01
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和通气需求,自动调节呼吸机参数,提供
个性化的通气支持。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
02
通过监测患者的膈肌电活动,实时调节呼吸机输出,实现与患
者自主呼吸的同步。
高频振荡通气(HFOV)
03
无创通气基本模式护理课件

呼吸道管理与清 洁
呼吸道湿化
使用加湿器或加热管,保持吸入气体 的湿度,防止呼吸道干燥。
呼吸道清 洁
定期为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痰液阻塞。
面罩的选择与调整
面罩类型
根据患者的脸型、舒适度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类型的面罩。
面罩调整
根据患者的面型和舒适度,调整面罩的位置和紧松度,确保 密封性和舒适性。
通气参数的调整与优化
通气模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如S/T模式、CPAP模式等。
参数调整
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状况,调整通气参数,如压力、流量、氧浓度 等,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04
无创通气常见问题与处理
面罩漏气问题
总结词
面罩漏气是常见的无创通气问题,可 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详细描述
在SIMV模式下,患者 可以自主呼吸,并在每 次吸气时触发呼吸机送 气。同时,呼吸机按照 预设的通气参数进行间 歇性的强制通气,以提
供足够的通气量。
总结词
SIMV模式的参数设置 包括自主呼吸频率、潮 气量、吸呼比等,需要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
整。
详细描述
合适的参数设置能够保 证患者的舒适度和通气 效果,同时避免过度通
04
详细描述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使用无 创通气可以避免紧急插管,降低插管 相关的并发症和风险。
06
详细描述
通过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 得到控制,住院时间缩短,康复进程加快。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患者应用案例
总结词
改善睡眠质量
详细描述
无创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症(SAS)的主要目标 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 少夜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8±432 10.7±3.5
622±426 11.2±3.8
0.911
0.236
15
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无创机械通气协作组
气管插管率在A组和B组之间的比较
A组(对照组) B组(无创组) P值
汇总分析 15.2%(26/171) 4.7%(8/171)
70.3±7.6
69.2±9.6
0.272
COPD history (yr) 21.8±11.5
19.9±11.1
0.134
RR (bp1
HR (bpm)
96.7±12.5
99.1±15.7
0.135
pH
7.349±0.056
7.338±0.054
0.082
0.002
分层分析
pH<7.30 pH≥7.30
26.7%(8/30) 7.0%(3/43) 12.8%(18/141) 3.9%(5/128)
0.042 0.015
16
序贯机械通气的理论
17
序贯机械通气的概念
• 概念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 以两In种v方a式si实ve施M正V压通气
• 缩短有创通气时间 • 无创向有创的切换点是关键
Noninvasive MV
• 欲行序贯通气,需有无创通气
18
序贯通气的应用范围
•在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特别是 COPD中取得良好效果
Nava S, Ambrosino N, Clini E, et al.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weaning of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n Intern Med, 1998,128:721-728.
——应用无创通气
10
无创通气应用时机的把握(2)
非机械通气
无创通气
有创通气
11
行无创通气的基本条件
• 行无创通气时要求患者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 神志清楚,合作治疗 • 无需人工气道保护(气道分泌物、误吸) • 血流动力学稳定 • 无影响使用鼻/面罩的面部损伤
12
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对COPD急性加重的治疗最富于成功经验 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
PaCO2 (mmHg) PaO2 (mmHg) PaO2/FiO2 ratio FVC (ml)
64.9±11.4 55.6±18.5 253±75 1283±610
67.2±13.7 58.6±21.3 252±67 1258±583
0.113 0.198 0.810 0.741
FEV1 (ml) APACHE II
19
序贯通气在其他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研究较少 •两项RCT得出不利结论
•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postextubation respiratory distr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Keenan SP , et al. JAMA. 2002 , 287:3238-44.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respiratory failure after extubation. Esteban A, 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0:2452-60.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无创机械通气协作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 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多中心前瞻 性随机对照研究.
Ferrer M, Esquinas A, Arancibia F, et al.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during persistent weaning failur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3;168:70–76.
无创机械通气
(NIPPV)
1
2
近10余年来NIPPV 成功用于治疗急性呼吸衰竭
用面(鼻)罩压力支持辅助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 陈荣昌,曾运祥,黎毅敏,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2,15:285-287.
3
成功应用NIPPV
•无创-有创通气的关系问题 •无创通气的指征问题 •无创通气的操作问题 •无创通气时的特殊问题
4
无创-有创通气的关系
5
无创、有创通气具有相同的正压通气原理
肺内压
呼气
呼气
呼气
正
0
负
吸气
吸气
吸气
肺内压
呼气
呼气
呼气
正
0
负
吸气
吸气
吸气
6
无创、有创通气的区别 ——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式
两者的根本区别:
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式不同
• 无创通气:以口/鼻面罩和患者相连
• 有创通气: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 COPD急性加重早期 • 插管上机后行序贯通气策略
14
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无创机械通气协作组
无创通气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础状况
Control group(n=155)
NIPPV group(n=155)
P
Age (yr)
在ALI / ARDS中的应用 ——早期有限使用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是较好的适应证
……
13
COPD急性加重应用无创通气
• COPD并呼吸衰竭的原因
• 根本原因:气流受限 • 可 导 致:肺过度充盈、PEEPi • 常 并 存:呼吸肌疲劳-耗竭 • 常见诱因:支气管肺部感染-痰液引流不畅 • 何时使用无创通气?
Girault C, Daudenthun I, Chevron V, et al.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as a systemic extubation and weaning technique in acute-on-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Am J Respir Cri Care Med, 1999,160:86-92.
这是正确理解和掌握无创通气的基本点
7
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优劣的比较
无创通气不建立有创人工气道
•呼吸机相关肺炎等严重并 发症明显减少
•患方易于接受 •上、停呼吸机调节余地大
•无法提供有效的气道管理 •不能确保高度的、精确的 通气支持水平
8
无创通气的指征问题
9
无创通气应用时机的把握(1)
• 患者需要正压通气 • 不太需要有创人工气道的保护和支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