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1例报道
卟啉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卟啉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卟啉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卟啉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卟啉病如何诊断鉴别,卟啉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卟啉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血液生化六项检查*一、检查卟啉病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
某些实验室检查对诊断卟啉病敏感且特异,疾病发作时实验结果明显异常。
当怀疑卟啉病存在时,必须合适选择实验检查项目,以提供特异性诊断信息。
最好依靠少数敏感和特异的试验来进行筛查.大多数情况下,急性卟啉病的筛查试验仅仅是检测尿中ALA及PBG含量。
Watson-Schwartz试验是定性试验,已被广泛用于检测尿中过多PBG。
更受欢迎的快速检测尿PBG的方法是使用试剂盒,常用离子交换树脂塑料筒。
Mauzerall和Granick定量检测法用于证实PBG和ALA筛选试验的阳性结果。
疑诊皮肤性卟啉病时应检测血卟啉。
红细胞酶测定是第二线试验,平常不作,只在相关筛查试验异常时才作。
测定尿,粪和红细胞卟啉也是第二线试验,因为缺乏特异性(如其他情况下,它们亦可异常),故不适合作筛查试验。
中医认为,卟啉病的腹痛原因早期多与气郁有关,进一步发展由气及血,可由出血、瘀血引起剧烈腹痛,后期因气血耗伤而出现气血亏虚之象。
*以上是对于卟啉病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卟啉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卟啉病易混淆疾病。
*卟啉病如何鉴别?:*一、鉴别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一、迟发性皮肤性卟啉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多于女性,多40岁以后发病。
肝中尿卟啉原脱羧酶缺乏,可能还有尿卟啉原辅合成酶的缺陷。
尿中有较多的尿卟啉排出,使尿液呈红色,并出现光敏感现象,造成皮肤损害。
多数患者伴有肝脏疾病,但肝病与尿卟啉增多之间的关系尚不明。
尿中尿卟啉,尤其是尿卟啉明显增多。
尿中粪卟啉可稍有增多。
治疗应注意保护皮肤。
对伴有肝内铁负荷过多者反复静脉放血可使肝内铁贮量减少,症状得以改善。
酗酒者必须戒酒。
可试服氯喹以与肝内尿卟啉结合成水溶物促其从尿中排出。
肝性血卟啉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3例临床分析

肝性血卟啉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3例临床分析
朱礼尧;费树芬;李亚峰
【期刊名称】《南通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16)4
【摘要】肝性血卟啉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组3例因临床表现酷似病毒性肝炎而误诊。
皮肤病损部位病检表皮增生、角化、真皮有均质沉定,尿粪卟啉阳性及尿PBG定性试验阳性有利于本病的确诊。
【总页数】1页(P587-587)
【关键词】肝性;血卟啉;病;遗传性疾病;卟啉代谢;误诊
【作者】朱礼尧;费树芬;李亚峰
【作者单位】淮阴市传染病防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9.804;R447
【相关文献】
1.肝性血卟啉病(急性间歇型)误诊病毒性肝炎一例 [J], 张守省
2.肝性血卟啉病误诊分析 [J], 杨建功;焦永盛
3.肝性血卟啉病误诊分析 [J], 朱先女;曾丽霞
4.急性间歇性肝性血卟啉病误诊分析 [J], 曲福英;刘仲华
5.肝性血卟啉病误为病毒性肝炎3例临床分析 [J], 朱礼尧;费树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1例

S a z 认 为 是 A P 累 及 下 丘 脑 引 起 ur 等 e I
卟 胆原 ) 性 。 最 后 诊 断 : 性 间 歇 性 阳 急 血 卟 啉 病 ( I 。遂 予 静 脉 维 持 滴 注 AP) 20g L葡 萄糖 , 5 / 患者 腹 痛 逐 渐 缓 解 , 复 查尿卟啉定性 试验 阴性 , 解质 正常 , 电 血 压 恢 复正 常 , 好转 出院 。 讨 论 急 性 间 歇 性 卟 啉 症 ( ct au e it mt n prhf ,AP)是 一 种 常 ne iat op y a I r t i 染 色体 显 性 遗 传 性 疾 病 。其 发 病 率 很 低 , 1~ / 0万 , 见 的 临 床 表 现 是 约 51 常 腹 痛、 皮肤 损 害 和 神 经 精 神 症 状 。其 发 病 机 制 主 要 是 由于 在 卟 啉 代 谢 合 成 胆 红 素 过 程 中 , 胆 原合 成 酶 缺 乏 , 卟 卟 使 胆原体内积聚; 红素合成减少 , 胆 又反 馈 作 用使 8一 氨 基 酮 戊 酸 合 成 酶 活 性 增 加 , 果 8一 氨 基 酮 戊 酸 ( I )和 结 AA 卟胆原( B P G)产 生 增 多 ,它 们 的 增 多 可 通 过 直 接 或 间 接 机 制 在 神 经 传 递 功 能 中起 毒 性 作 用 , 而 引 起 本 病 的 发 进 作 。A P发 作 常 常 有 明 确 的诱 因 , 见 l 常 的诱 因有 口服 雌 激 素 、 性 排 卵 期 、 女 使 用 地 西 泮 等 。部 分 病 例 发 作 与 月 经 周
n n a o o n ip a i n a o ttci d cin o u n h p t ma i gp e n l d cs ltn o p p o i n u t fh ma e ao a o
小儿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小儿急性间歇性卟啉病一概述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1911年,由Gunther首先报道,Waldenstrom在1937年广泛家族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描述了本病。
临床特征为阵发性腹部绞痛、神经系统症状和尿中排泄大量-氨基--酮戊酸(ALA)及胆色素原(PBG)。
二病因此病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有不同的外显率,即使在一个家族中,基因携带者可终身不显症状,但可于青春期以后其尿中排泄PBG增多而被证实,大约80%的基因携带者一生中皆可不发病。
尿卟啉原I合成酶缺乏,是本病的原发缺陷。
患者及基因携带者此酶活性大约只有正常人的50%,由于负反馈作用,激发肝ALA合成酶增多,致卟啉前身物质ALA和PBG合成过多,体液中的浓度增高,大量由尿中排除本病常在青春期发病,月经期易诱发发作,故男性和儿童很少发病。
某些药物如巴比妥类、磺胺类、氨基比林和类固醇类如孕烷醇酮能促进肝脏中ALA合成酶的作用,故可诱发本病发作或使病情加重。
糖类和高铁血红素对ALA合成酶有暂时的抑制作用。
神经系统症状产生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三临床表现青春期前很少发病。
发作呈间歇性,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程度不同的腹部绞痛。
疼痛部位不定,可放射至背部、膀胱或外生殖器。
病儿常因剧烈腹痛而坐立不安甚至大声哭叫。
发作持续时间自数小时至数天甚至数周不等,常伴恶心、呕吐和便秘。
可因呕吐而发生脱水和少尿。
严重的腹痛常被误诊为急腹症而手术。
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虽有广泛压痛,但与疼痛程度不成比例,无腹肌紧张。
白细胞数多不增高。
易误诊为腹型癫痫或癔病。
X线检查可见小肠充气或液平面。
约有20%病人发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常见的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除肠痉挛外,心率快,血压增高,并可出现尿潴留。
一小部分病儿可有癫痫发作,发作时脑电图可有改变,症状缓解后恢复正常。
周围神经受累的可出现肢体疼痛,面神经麻痹,呈一肢或多肢体弛缓性麻痹。
亦有出现四肢麻痹和呼吸肌麻痹,腱反射减弱或不能引出。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㊃病例报告㊃通信作者:张松筠,E m a i l :2574459696@q q.c o m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胡远想,康宁琳,吴佳宏,刘现涛,张晓宁,张松筠(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河北石家庄050000)关键词:卟啉病,急性间歇性;羟甲基胆色烷合酶;氨基酮戊酸;胆色素原中图分类号:R 589.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583X (2018)06-0536-04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583X.2018.06.018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 c u te i n t e r m i t t e n tp o r p h y r i a ,A I P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于编码血红素合成途径中第3个酶-胆色素原脱氨酶(p o r p h o b i l i n o ge nd e a m i n a s eP B G D )发生基因突变,致使P B G D 活性下降,前体物质堆积,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累及脑脊髓交感神经系统㊂截至2015年6月已报道391种P B G D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A I P [1]㊂血红素合成的具体步骤见表1㊂表1 血红素合成途径底物 酶 疾病名称甘氨酸+琥珀酰C o Aˌѳ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A L A S )ңX -染色体相关原卟啉病(X L P )δ氨基γ酮戊酸(A L A ) ˌѳ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 L A D )ңA L A 脱水酶缺陷性卟啉病(A D P )胆色素原(P B G ) ˌѳ胆色素原脱氨酶(P B G D )ң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 I P )羟甲基胆素(HM B ) ˌѳ尿卟啉原Ⅲ合成酶(U R O S )ң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C E P )尿卟啉原Ⅲ ˌѳ尿卟啉原Ⅲ脱羧酶(U R O D )ң迟发性皮肤性卟啉病(P C T )粪卟啉原Ⅲ ˌѳ粪卟啉原Ⅲ氧化酶(C P O X )ң遗传性粪卟啉病(H C P )原卟啉原Ⅸ ˌѳ原卟啉原Ⅸ氧化酶(P P O X )ң变异性卟啉病(V P )原卟啉Ⅸˌѳ亚铁螯合酶(F E C H )ң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 P P )血红素(H e m e)1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未婚,主因发作性腹痛2年,加重伴四肢软瘫2天入院㊂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全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就诊于当地医院急诊科㊂入院后查体: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㊂生化全项提示:血钠126mm o l /L (低于正常)㊂腹平片可见液气平㊂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㊂给予保守治疗1周后,病情缓解出院㊂2年间患者间断出现上述症状8次,其中6次存在低钠血症(血钠:124~132mm o l /L )㊂每次发作于月经来潮前3~7天,缓解于月经来潮后2~3天,持续1周左右㊂发作时尿色发红,严重时呈葡萄酒色㊂发作频率逐渐增加(6个月ң2个月ң1个月)㊂每次发作给予针灸㊁中药灌肠㊁补液,病情严重时行胃肠减压后症状好转出院㊂两年间体重下降10k g ㊂患者于2天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并伴四肢软瘫㊁麻木,不能行走,上肢颤抖,声音发颤,遂就诊于我院㊂入院查体:体温36.8ħ,脉搏112次/m i n ,呼吸22次/m i n,血压108/80mmH g (1mmH g =0.133k P a ),腹软㊁上腹部轻压痛㊁无反跳痛及肌紧张㊂四肢肌力3级,肌张力减低,双侧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㊂生化全项示:肝肾㊁甲状腺㊁肾上腺功能均正常㊂血钠:129.1mm o l /L ,血钾:3.02mm o l /L ,血氯:87.5mm o l /L ,血镁:0.60mm o l /L ㊂患者住院期间2次血钠㊁尿钠及血㊁尿渗透压结果提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 y n d r o m e o f i n a p p r o pr i a t e s e c r e t i o n o f a n t i d i u r e t i c h o r m o n e ,S I A D H ),见表2㊂肌电图示:①右侧第一骨间肌㊁右拇短展肌㊁右肱二头肌呈神经源性损害;②双胫前肌㊁双股四头肌㊁左侧腹直肌可见纤颤电位,正向尖波,神经源性可能不除外㊂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㊂余辅助检查均正常㊂根据该患者腹痛症状与体征不符,与月经相关,发作时尿色发红伴S I A D H ,考虑A I P ㊂进一步行尿曝光试验提示阳性,行尿P B G 试验阳性,P B G D /羟甲基胆素合成酶(h y d r o x y m e t h y l b i l a n c es y n t h a s e ,HM B S )基因检测提示1个错意突变c .806C>G (p .T 269R ,H e t ),见图1㊂由此确诊A I P ㊂遂给予葡萄糖负荷治疗(每日葡萄糖400g ),病情好转出院㊂出院后规律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 o n a d o t r o p h i n r e l e a s i n g h o r m o n e a n a l o gu e ,G n R H -a )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注射液阻断月经,预防发作㊂㊃635㊃‘临床荟萃“ 2018年6月5日第33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n e 5,2018,V o l 33,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2 患者住院期间2次血钠㊁尿钠及血㊁尿渗透压结果时间血钠(mm o l /L )尿钠(mm o l /L )血渗透压[m O s m /(k g ㊃H 2O )]尿渗透压[m O s m /(k g㊃H 2O )]第一次129ˌ131ʏ275ˌ428ʏ第二次133ˌ131ʏ279ˌ501ʏ注:临床特点是低血钠㊁高尿钠㊁血浆渗透压降低㊁尿渗透压升高,且心肝肾㊁甲状腺㊁肾上腺功能正常,诊断S I A DH图1 H M B S /P B G D :c .806C >G (p.T 269R )错义突变2 讨 论2.1 流行病学 A I P 是一种罕见病,各种族均可发病,以北欧发病率最高,达5/10万㊂编码P B G D 基因的突变率男女无差异,但因月经周期中激素明显变化使得女性更容易发病,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ʒ1.5㊂因A I P 常以月经诱发,因此通常成人发病,以20~40岁多见,青春期前及更年期后少见㊂2.2 遗传学 P B G D 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由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组成㊂P B G D 存在两种形式:①红系特异性:只存在于红细胞前体细胞,用于合成红细胞内血红素;②非红系特异性:存在于所有类型的细胞,包括肝细胞(用于合成细胞色素P 450等)以及一些红系细胞㊂两种不同P B G D 由两种不同启动子启动,形成两种不同的m R N A ,进而编码两种不同形式的P B G D ㊂非红系特异性P B G D 从第1个外显子开始编码,经过选择性剪接后与第3个外显子相连,而红系特异性P B G D 从第2个外显子开始编码,经过选择性剪接后与第3个外显子相连,因而第3~15个外显子属两种P B G D 共同序列,此处发生突变,两种酶活性均降低[2]㊂当突变发生于第1个外显子或第1个内含子时只引起非红系特异性P B G D 活性缺陷,红系特异性P B G D 活性正常,临床上只出现A I P 临床表现而红细胞内P B G D 活性不变[3]㊂人类发现的第一个P B G D 基因突变即发生于第1个内含子(G 突变为A ),该患者红系特异性P B G D 活性正常[4]㊂目前认为,肝细胞内(非红系特异性)P B G D 酶活性降低是引起A I P 患者发病的主要机制㊂2.3 诱发因素 A I P 外显率低,通常突变基因携带者P B G D 酶活性为正常人50%左右,此时并无症状出现,只有当诱发因素诱导血红素合成限速酶A L A S 1活性增强时才表现出临床症状[5]㊂血红素主要在骨髓和肝脏中合成,骨髓中血红素主要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而肝脏中血红素大部分与硫醇盐蛋白结合形成细胞色素P 450(C Y P S ),C Y P S用于某些药物及类固醇激素等的代谢,因此应用一些药物或类固醇激素可促进C Y P S 合成,进而耗竭血红素池,诱导A L A S 1活性增强㊂常见的诱导A L A S 1活性增强的因素包括:①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②代谢应激,可诱导肝血红素加氧酶,进而促进血红素的分解;③某些药物,如巴比妥㊁苯妥英钠㊁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硫喷妥钠㊁依托咪酯㊁戊唑新等麻醉类药物,磺胺类㊁利福平㊁氯霉素等抗生素;④性激素,特别是孕激素,如女性月经周期中的黄体期孕激素水平升高;⑤吸烟㊁饮酒㊂2.4 发病机制 A L A 是引起A I P 急性症状的主要物质㊂研究表明,A I P 患者因P B G D 缺陷导致血A L A ㊁P B G 显著增高,给予重组人P B G D 后,血P B G水平显著下降并很快恢复正常,但A L A 水平并无下降,患者腹痛㊁恶心呕吐等症状亦无缓解[6]㊂相反,A I P 患者肝脏移植后,A L A 及P B G 水平均迅速降至正常,急性症状亦很快缓解,提示A L A 来自肝脏且是引起A I P 急性发作的主要物质[7]㊂另外,铅中毒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时,铅及结构类似于A L A 的中间代谢产物琥珀酰丙酮均可有效抑制A L A D ,进而导致P B G 合成受阻,A L A 积聚,产生神经毒性,引起A I P 样临床症状,且血红素治疗有效[8]㊂这也说明A L A 是引起A I P 急性症状的主要物质㊂关于A L A的致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㊂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A L A 具有直接的神经毒性作用㊂S i m o n 等[9]发现A L A 在适合条件下可发生自氧化,产生氧自由基,从而诱导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肝脏线粒体引起肝功能异常,A L A 可抑制少突胶质细胞产生髓鞘,导致神经元脱髓鞘损伤,进而引起脑脊髓交感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㊂另外,已知一氧化氮(n i t r i c o x i d eN O )是重要的血管舒张剂,而一氧化氮合酶(n i t r i co x i d es yn t h a s e N O S )是一种细胞色素P 450型血红素蛋白,由于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相关代谢酶的缺乏而导致血红素合成减少,N O S 缺乏,N O 生成减少,导致血管收缩,血管源性水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细胞能量来源减少进而导致轴突退化,最终引起神经系统表现[10]㊂A I P 患者继发低钠血症的原因主要是具有神经毒性的A L A 积聚,作用于无血脑屏障保护的下丘脑,导致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从而使体内水钠潴留,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即S I A D H ㊂另外,A I P 患㊃735㊃‘临床荟萃“ 2018年6月5日第33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n e 5,2018,V o l 33,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者急性发作时呕吐㊁腹泻等表现使得电解质丢失也是引起低钠血症的一个原因㊂2.5临床表现 P B G D缺乏导致具有神经毒性的A L A增多㊂作用于植物神经表现为消化系统的腹痛㊁恶心㊁呕吐,肠梗阻;泌尿系统的排尿困难㊁排尿踌躇㊁尿潴留㊁尿失禁;心血管系统的心动过速㊁高血压等㊂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可引起肢端麻木㊁感觉异常及运动功能减退(一般从上肢发展至下肢及足端,严重者引起呼吸肌麻痹㊁呼吸衰竭甚至死亡)㊂病情迁延可引起颅神经受损,重者延髓麻痹[11]㊂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引起震颤㊁定向障碍,另有失眠㊁焦虑㊁恐惧㊁抑郁等㊂如累及下丘脑可发生S I A D H,继发低钠血症进而引起癫痫发作㊂A I P患者尿色发红,阳光照射下尿色加深变成深红㊁棕红甚至发黑,原因是卟啉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吸收日光后被激活发出红色荧光,以尿卟啉最强㊂2.6诊断标准临床上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诊断A I P:①典型临床表现,即急性腹痛㊁神经精神异常和红褐色或黑色尿等㊂②生化检查异常:尿PB G水平显著升高,包括定性㊁定量诊断,尿A L A升高㊂③基因检测:P B G D基因发生突变㊂2.7鉴别诊断本病临床罕见,误诊率高达73%㊂本例患者以腹痛㊁软瘫㊁低钠血症为主要表现,应与以下疾病鉴别㊂2.7.1症状与体征不符的腹痛 ①铅中毒:铅可抑制A L A D,使A L A合成P B G过程受阻,A L A在体内积聚,引起类似A I P症状㊂铅中毒时有铅接触史,尿中A L A显著升高,P B G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且血铅㊁尿铅升高㊂②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形成:常见于老年人,有心脏及血管病史,多伴腹泻及血便㊂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糖尿病史,血糖和血酮显著增高㊂2.7.2神经系统病变 ①吉兰巴雷综合征:有前驱感染史,并且仅表现为周围神经系统损害[12]㊂②重症肌无力:因肌肉连续收缩后出现严重无力甚至瘫痪,但具有波动性,呈 晨轻暮重 特点㊂③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a c u t e d i s s e m i n a t e d e n c e p h a l o m y e l i t i s,A D E M):A D E M常于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发作,C T或M R I常提示脑脊髓内多发散在病灶㊂该患者无感染或疫苗接种史,头颅M R I正常可排除㊂另外,有些A I P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此时应与单纯性癫痫鉴别,因广泛用于临床的抗癫痫药物如巴比妥㊁苯妥英钠等会加重A I P患者病情,因此鉴别二者至关重要㊂癫痫发作时存在脑电活动异常,所以脑电图是诊断癫痫重要的方法,且癫痫患者发作时尿色正常,P B G试验阴性有助于鉴别㊂2.7.3其他常见急性卟啉病①遗传性粪卟啉病(H e r e d i t a r y c o p r o p o r p h y r i a H C P):H C P患者尿P B G升高幅度与持续时间低于A I P患者,且H C P 患者常有典型疱型皮肤光过敏的表现,尿液及粪便中卟啉化合物以粪卟啉Ⅲ显著升高为主㊂②变异性卟啉病(v a r i e g a t e p o r p h y r i a,V P):V P患者尿P B G 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亦低于A I P患者,而且V P患者常伴有起疱型光过敏,尿中P B G㊁A L A及卟啉化合物(以粪卟啉为主)升高,粪便中粪卟啉和原卟啉显著升高,在缓解期,尿中P B G㊁A L A及卟啉化合物可恢复正常,但粪便中的原卟啉和粪卟啉仍高于正常值㊂另外,在405n m激发光照射下,V P患者血浆荧光峰值在624~627n m,而A I P患者血浆荧光峰值在615~620n m,这可将V P于A I P区分开来㊂2.8治疗目前尚无A I P的根治办法,治疗关键在于去除诱发因素和对症治疗㊂①对于剧烈腹痛者可给予吗啡等阿片类止痛药物,应避免使用哌替啶(度冷丁),因为它可能会降低癫痫发作阈值㊂②对于高血压㊁心动过速者可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㊁富马酸比索洛尔等以预防心律失常㊂严重恶心㊁呕吐者可给予多潘立酮㊁吩噻嗪(如氯丙嗪㊁异丙嗪)㊁昂丹司琼等止吐㊂③对于癫痫患者,纠正低钠血症后癫痫可有所改善,但对于A I P患者,常用抗癫痫药如巴比妥㊁苯妥英钠会加重A I P,因此禁用此类药物[13]㊂根据美国卟啉病协会(T h e A m e r i c a n P o r p h y r i a F o u n d a t i o n,A P F)和欧洲卟啉病网站(E u r o p e a n P o r p h y r i aN e t w o r k,E P N E T)列出急性卟啉病患者安全用药以及相关文献报道,左乙拉西坦㊁加巴喷丁㊁氯硝西泮㊁拉莫三嗪等可用于A I P癫痫发作患者[14-15]㊂④通过限液量及应用托伐普坦治疗S I A D H;⑤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可通过机械通气改善症状㊂⑥高糖可通过抑制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 G C-1α)而下调A L A S1,进而减少A L A和P B G合成,缓解症状,因此高糖饮食或静脉输注高糖溶液可缓解A I P症状较轻(无轻瘫及低钠血症)的急性发作㊂⑦A L A S1受肝脏血红素调节池的反馈性调节,当外源性血红素增多时可反馈性抑制A L A S1活性,进而减少A L A及P B G合成,从而迅速缓解症状,因此静脉应用血红素制剂(精氨酸血红素和氯高铁血红素)可迅速改善症状㊂A I P急性发作时应尽快静脉输注血红素制剂,标准方案是3~4m g/k g,持续4天,临床症状一般于48小时内改善㊂然而,长期血红素应用存在许多弊端,包括对外源性血红素依赖性增强以至于因严重的卟㊃835㊃‘临床荟萃“2018年6月5日第33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8,V o l33,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啉病症状而不能停用,最终导致体内铁负荷增加以及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导致的多脏器损害[16]㊂另外,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并影响以后肝移植手术的进行㊂⑧研究表明肝脏移植可迅速纠正A L A水平至正常范围,这意味着肝脏是A L A的主要来源,因此肝移植是反复急性发作的一个重要的选择[17-18]㊂2002年对一例19岁的A I P反复急性发作的患者进行肝移植,成功缓解了A I P反复发作症状[19]㊂另外,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对10例反复急性发作的A I P患者进行肝移植后有效的缓解了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其P B G和A L A水平在术后2~3天内恢复正常㊂然而,即使肝移植纠正了血红素合成过程中酶的缺陷,其对移植前已存在多年的运动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是无法完全恢复的㊂而且肝移植存在许多并发症,包括术后免疫抑制期发生的感染,术后发生出血㊁胆漏以及肝动脉血栓形成,甚至死亡[20]㊂因此,在肝移植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是非常必要的㊂2.9预防明确诱发因素对预防A I P急性发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㊂因此,患者及家属必须熟悉上述诱因,以及A P F和E P N E T所列出的药物安全与否,积极控制感染,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足够能量摄入,戒烟酒,尽量避免情绪激动㊂对于治疗肥胖的患者,饮食中要加入一定量碳水化合物,以相对缓慢的速度减轻体重㊂因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G n R H-a如醋酸曲普瑞林可预防发作㊂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诱发A I P急性发作,而且A L A可通过胎盘对胎儿大脑产生毒性,因此,A I P患者在缓解期至少2年以上才建议怀孕㊂同时对于未成年的家属应积极做相关的基因诊断,因为它可以使在无症状阶段已诊断A I P的患者急性发作的概率降低至5%㊂因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掌握相关加重因素,尽量避免A I P急性发作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㊂参考文献:[1] T h e H u m a n G e n e M u t a t i o n D a t a b a s e[d a t a b a s e o n t h eI n t e r n e t].C a r d i f f,U K:I n s i t u t e o fM e d i c a l G e n e t i c s i nC a r d i f f,C a r d i f fU n i v e r s i t y[E B/O L].h t t p://w w w.h g m d.c f.a c c.u k/a c/g e n e.p h p?g e n e=HM B S.A c c e s s e d J u n e13,2015.[2] C h r e t i e n S,D u b a r t A,B e a u p a i n D,e t a l.A l t e r n a t i v e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n d s p l i c i n g o f t h e h u m a n p o r p h o b i l i n o g e nd e a m i n a s e g e n e r e s u l t e i t h e r i n t i s s u e-s p e c i f i c o r i nh o u s e k e e p i n g e x p r e s s i o n[J].P r o cN a t l A c a d S c i USA,1988,85(1):6-10.[3]S z l e n d a kU,L i p n i a c k aA,B i a n k e t t i J,e t a l.P o r p h o b i l i n o g e nd e a m i n a s e g e n e m u t a t i o n s i n P o l i s h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n o n-e r y t h r o i d a c u t e i n t e r m i t t e n t p o r p h y r i a[J].A d vC l i nE x p M e d,2015,24(1):63-68.[4] G r a n d c h a m p B,P i c a tC,M i g n o t t e V,e ta l.T i s s u e-s p e c i f i cs p l c i n g m u t a t i o ni n a c u t ei n t e r m i t t e n t p o r p h y r i a[J].P r o cN a t t lA c a dS c iU S A,1989,18(2):661-664.[5] C h e nB,S o l i s-V i l l aC,H a k e n b e r g J,e t a l.A c u t e i n t e r m i t t e n tp o r p h y r i a:p r e d i c t e d p a t h o g e n i c i t y o fHM B Sv a r i a n t s i n d i c a t e se x t r e m e l y l o w p e n e t r e n c eof t h ea u t o s o m a ld o m i n a n td i s e a s e[J].H u m M u t a t,2016,37(11):1215-1222.[6]S a r d h E,R e j k j a e r L,A n d e r s s o n D E,e t a l..S a f e t y,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a n d p h a r m o c o d y n a m i c s o f r e c o m b i n a n th u m a n p o r p h o b i l i n o g e n d e a m i n a s ei n h e a l t h y s u b j e c t s a n da s y m p t o m a t i c c a r r i e r s o f t h e a c u t e i n t e r m i t t e n t p o r p h y r i a g e n ew h oh a v ei n c r e a s e d p o r p h y r i n p r e c u r s o re x c r e t i o n[J].C l i n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2007,46(4):335-349.[7]S i n a g a lA K,P a r k e rC,B o w e dC,e t a l.L i v e r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i n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o f p o r p h y r i a[J].H e p a t o l o g y,2014,60(3):1082-1089.[8] K o s n e t t M J,W e d e e n R P,R o t h e n b e r g S J,e t a l.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s f o r m e d i c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a d u l t l e a de x p o s u r e[J].E n v i r o n H e a l t h P e r s p e c t,2007,115(3):463-471.[9]S i m o nN G,H e r k e sG K.T h en e u r o l o g i c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o f t h ea c u t e p o r p h y r i a[J].C l i nN e u r o s c i,2011,18(9):1147-1153.[10] K u p f e r s c h m i d t H,B o n t A,S c h n o r f H.T r a n s i e n tc o r t i c a lb l i n d n e s sa n d b i oc c i p i t a lb r a i nl e s i o n si nt w o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 i n t e r m i t t e n t p o r p h y r i a[J].A n n I n tM e d,1995,123(8):598-600.[11] M e n e g u e t iM G,G i lC e z a r A T,C a s a r i n i K A,e ta l.A c u t ei n t e r m i t t e n t p o r p h y r i a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r e s p i r a t o r y f a i l u r e:am 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a p p r o a c h[J].C r i tC a r e R e sP r a c t,2011: 283690.[12] P a t i lA D,K a r n i k N D,N a d k a r MY,e ta l.G u i l l a i n b a r r es y n d r o m e,s y s t e m i c l u p u s 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 a n d a c u t ei n t e r m i t t e n t p o r p h y r i a-ad e a d l y t r i o[J].J A s s o c P h y s i c i a n sI n d i a,2015,63(11):60-63.[13] P i s c h i kE,K a u p p i n e nR.A nu p d a t eo f c l i n i c a lm a n a g e m e n t o fa c u t e i n t e r m i t t e n t p o r p h y r i a[J].A p p lC l i n G e n e t,2015,8:201-214.[14]S t e i nP,B a d m i n t o n M,B a r t h J,e t a l.B e s t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so n c l i n i c a lm a n a g e m e n t o f a c u t e a t t a c k s o f p o r p h y r i a a n d t h e i rc o m p l i c a t i o n[J].A n nC l i nB i o c h e m,2013,50(3):217-223.[15] B a i J,W a n g Z H.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c u t e i n t e r m i t t e n tp o r p h y r i a[J].Z h o n gg u oY i X u eK eX u eY u a nX u e B a o,2017, 39(6):836-840.[16] W i l l a n d tB,L a n g e n d o n k J G,B i e r m a n nK,e t a l.L i v e r f i b r o s i s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i r o n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d u et ol o n g-t e r m h e m e-a r g i n a t et r e a t m e n ti n a c u t ei n t e r m i t t e n t p o y p h y r i a:A c a s es e r i e s[J].J I M DR e p o r t s,2016,25:77-81.[17] F r e iP,M i n d e r E I,C o r t i N,e t a l.L i v e r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b ec a u s e o f a c u t e l i v e r f a i l u r ed ue t o h e m e a r g i n a t e o v e r d o s e i n ap a t i e n t w i t h a c u t e i n t e r m i t t e n t p o r p h y r i a[J].C a s e R e p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2,6(1):190-196.[18]S t e i nP,B a d m i n t o n M,B a r t h J,e t a l.B e s t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so n c l i n i c a lm a n a g e m e n t o f a c u t e a t t a c k s o f p o r p h y r i a a n d t h e i r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J].A n n C l i n B i o c h e m,2013,50(P t3):217-223.[19]S o o n a w a l l a Z F,O r u g T,B a d m i n t o n MN,e t a l.L i v e r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a s ac u r e f o r a c u t e i n t e r m i t t e n t p o r p h y r i a[J].L a n c e t,2004,363(9410):705-706.[20] D o w m a n J K,G u n s o n B K,M i r z a D F,e t a l.L i v e r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f o r a c u t e i n t e r m i t t e n t p o r p h y r i a i s c o m p l i c a t e db y ah i g h r a t eo fh e p a t ic a r t e r y t h r o m b o s i s[J].L i v e r T r a n s p l,2012,18(2):195-200.收稿日期:2018-01-22编辑:张卫国㊃935㊃‘临床荟萃“2018年6月5日第33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8,V o l33,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儿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有哪些症状?

小儿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症状,尤其是小儿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的早期症状,小儿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有什么表现?得了小儿急性间歇性卟啉病会怎样?以及小儿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有哪些并发病症,小儿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急性间歇性卟啉病常见症状:坐立不安、恶心、腹痛、肠痉挛、少尿*一、症状急性间歇型血卟啉病发病年龄23~58岁,文献报道青春期以前及60岁以后发病者极少。
腹痛及(或)神经精神症状为本病特征,由于体内卟啉不增加,故无光感性皮肤损害。
腹痛突然发生,程度轻重不一,一般为中度以至重度绞痛或仅有重压感。
疼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加重,常泛发于全腹,有时痛虽局限,但无固定位置。
腹软,无固定压痛点。
常伴恶心、呕吐和便秘。
有时在腹部可触及肠环,肠蠕动音正常或减弱。
X线腹部平片见扩张的肠环;钡餐胃肠道检查则可见小肠痉挛,在小肠痉挛的近侧端可见扩张的肠环。
可有发热,白细胞数增高。
曾有报道因此误诊为急腹症而进行剖腹探查。
有时腹痛在一侧涉及背部并向膀胱、外生殖器放射,而与肾绞痛类似。
腹痛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频度亦不一定,缓解期可长可短。
有些病人只发作1~2次后即终身不发,但亦有每年皆发作一二次,甚至多次者。
一般认为腹痛的病因系由于自主神经病变使小肠肌的神经支配不平衡,或卟啉前体的毒性作用,引起肠痉挛所致。
神经精神症状多种多样,常在腹痛后或与腹痛同时出现,亦可先于腹痛或单独出现。
周围神经受损表现为肢体上行性瘫痪,感觉异常,腱反射消失,有时可出现踝阵挛阳性而跟腱反射消失的异常表现,12对脑神经均可受累,以面神经瘫痪为多见,自主神经受累可有多汗,心动过速,血压波波动甚至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窦性心动过速每于发作时出现,缓解时消失,可作为疾病活动的一个指征。
脑干受累可出现吞咽障碍,声带麻痹和呼吸中枢麻痹,声音嘶哑甚至失声常为呼吸中枢麻痹的先兆。
下丘脑受损可出现利尿激素不能正常分泌综合征;并由此引起抽搐、谵妄以至昏迷。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2岁。
因反复腹痛、排气排便停止3个月于2010年9月13日入院。
2010年5月底患者进食凉面后突发剑突下烧灼样痛,逐渐加重为绞痛,疼痛无放射,伴呕吐、排便排气停止,无发热。
2010年6月就诊于当地医院,体检:P 78次/min,BP 13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急性痛苦面容,中上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
血常规正常;腹部B超未见异常;多次立位腹部X线平片:下腹部小气液平,肠管积气扩张;腹部CT:轻度脂肪肝,结肠扩张;结肠气钡造影:结肠扩张;结肠镜: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
心肌酶:肌酸激酶(CK)1007 U/L(正常值30~17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8l U/L (正常值0~24 U/L),乳酸脱氢酶(LDH)428 u/L(正常值97~270 U/L);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左室偏大,左室前壁运动幅度减低,考虑心肌缺血。
患者觉乏力、头晕、困倦明显,查血电解质:Na+103 mmol/L(正常值135~145 mm l/L),Cl—86.8 mmoL/L (正常值96~111 mmol/L),K+3.6mmol/L。
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3 d后复查血电解质,恢复正常。
当地医院考虑为“肠梗阻”,予禁食水、胃肠减压、通便、促胃肠动力、抗感染、补液等治疗,间断灌肠排出硬球样大便后腹痛好转,可进半流食,每日正常排便。
此后患者分别于2010年7月12日、8月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症状再发,予禁食、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数日后症状缓解。
2010年8月19日患者再次出现腹痛,程度较前为轻,可进流食,每日可解出少量硬球状粪便。
但出现四肢麻木、剧烈疼痛以及前胸部疼痛,影响睡眠和进食,同时出现双手震颤及口角流涎等,为进一步明确诊治收入我院。
发病以来,食欲、精神、睡眠差,无关节肿痛、口腔溃疡、皮疹、光过敏、雷诺现象等,3个月体重下降16 kg。
低钠血症病例

恶 性 肿 瘤
SIADH
恶性肿瘤
癌 肺—小细胞肺癌(燕麦细胞癌)(11-33%)、支气管类癌、间皮瘤 口咽癌 胃肠道—胃、十二指肠、胰腺 生殖泌尿系统—尿道、膀胱、前列腺、子宫内膜 内分泌胸腺
肉瘤 Ewings肉瘤 其他 淋巴瘤、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
肺
感染
脑膜炎、脑炎、脓肿、AIDS
婚育史: 家族史:
体查
体温36.2℃,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mmHg, 身高163cm,体重67kg,体重指数25.21kg/㎡,腰围87cm 臀围 90cm 腰臀比0.96 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可,言语流利,自 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 未触及肿大。伸舌居中,颈软,双侧甲状腺未见明显肿大及结 节。
脏
水钠平衡影响因素
肾
心脑
上
钠钠
腺
肽肽
皮
质
激
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低钠血症发病机制—血浆渗透压/有效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
2×[Na+](mmol/L)
Glu(mg/dl)/18
有效血浆渗透压 生理状态下血浆渗透压
280-295 mOsm/kg·H2O 测定方法 freezing—point depression vapor pressure of pleasure Ion—selective electrodes(ISE)
慢性胃炎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外院病理结果
肿瘤医院病理结果:组织形态符合小细胞癌,肿瘤最大径为 1.5cm,支气管周围淋巴结未见肿大。
低钠血症概述
水钠电解质代谢失常可表现为低钠血症,抗利尿激素不适当 分泌综合征、高钠血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1例报道
目的:报道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患者1例。
方法:2008年7月11日患者1例,因不明原因反复出现腹部疼痛,并发精神症状2 d入院。
初步诊断为肠梗阻,治疗无明显好转。
入院2 d患者尿为浅咖啡色,实验室检查尿卟胆原为阳性,确诊为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结果:0.1%普鲁卡因500 ml静脉滴注,肌注氯丙嗪缓解腹痛和精神症状,并针对其他症状做相应对症治疗,住院14 d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结论: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通常神经、精神症状出现在腹痛之后或同时,但亦有时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或唯一症状,易误诊,尿卟胆原定性试验对本病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
标签:血卟啉病;急性间歇性;肝性血卟啉病
血卟啉病是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卟啉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病,临床表现多变化,又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易误诊。
2008年笔者接诊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患者l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1岁,以不明原因反复出现腹部疼痛,并发精神症状2d,于2008年7月11日入院。
患者伴有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腹疼局限于上腹部及脐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严重时为绞窄样疼痛。
体格检查:T36℃P 80/min,R 20/min,BP 150/90 mmHg。
精神差,急性痛苦面容,蜷卧位。
皮肤无破损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HR 80/rain。
律整,心尖区闻及SlVIII/VI杂音。
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膝踝关节无红肿,有触疼。
初步诊断为肠梗阻,予胃肠减压、抗感染、护胃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入院2 d患者尿为浅咖啡色。
实验室检查尿卟胆原为阳性,无家族史。
其他病史:2003年2月至今曾多次因严重精神症状人精神病院治疗,治疗情况不祥。
确诊为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2治疗方法
O.1%普鲁卡因500 ml静脉滴注,轮流应用维生素K、高乌甲索、布桂嗪肌注,肌注氯丙嗪缓解腹痛和精神症状,并针对其他症状做相应对症治疗。
住院14 d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3讨论
血卟啉病是临床少见代谢紊乱病变,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卟啉和(或)卟啉前体的产生和排泄增多,并在体内积聚而引起毒性反应的一组疾病,多有遗传因素。
根据代谢紊乱发生的部位可分为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和肝性血卟啉病。
前者属先天性,仅见于幼儿,较罕见;后者又分为急性间歇型、迟发性皮肤型、混合型和遗传性粪卟啉型,J临床表现主要有易感性皮肤损害、腹痛及神经精神等3大症
状群,其中以急性间歇性型最多见。
此病易反复发作,预后欠佳,且多有诱发因素。
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通常神经、精神症状出现在腹痛之后或同时,但亦有时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或唯一症状,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正是如此。
诊断本病,首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原因不明腹痛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询问病史要详细,注意腹痛发作时尿色是否异常。
尿卟胆原定性试验对本病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
对久治不愈的阵发性精神异常者也应查尿卟胆原,以除外血卟啉病的可能。
一旦神经、精神症状和无明显体征的腹痛同在一患者身上先后或同时出现,即应想到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的可能。
诊断时应注意与铅中毒、急腹症、脑炎、精神分裂症等相鉴别。
本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常采用对症治疗和预防复发。
氯丙嗪可缓解腹痛及精神症状,也可临时应用布桂嗪或哌替啶缓解腹痛。
高糖摄人提高患者热卡,常可取得疗效,治疗中除加强对症,还应注意保护肝、肾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加强护理和呼吸监护。
因巴比妥类、磺胺类、灰黄酶类、眠尔通等药物可诱发神经症状,诱发卟啉病的发生,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等药物。
同时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劳累、饥饿、精神刺激及感染,以避免诱因、减少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