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代替河沙用于混凝土的研究

合集下载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机制砂是一种新型的人造骨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本文从机制砂的来源、制造方法以及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能力足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同时也能降低混凝土的掺量,因此机制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机制砂,混合凝土,强度,耐久性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其性能优良、耐久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然而,混凝土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天然骨料,这导致了自然骨骼材料资源的结局和环境问题的加剧。

因此,寻找一种新型的骨骼材料,既能足够满足混凝土的使用需求,又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成为了混合凝土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机制砂是一种人造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度稳定的特性、优异的抗裂性以及低吸水率等优点,近年来成了混凝土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1、机械砂的生产工艺机械砂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岩石破碎、筛分、清洗等环节。

首先,选择取优质的岩石或矿石进行粗碎、细化碎等破碎处理,得到不同粒状的骨料。

其次,对骨料进行筛分,按一定的颗粒范围分类,得到不同规格的机械砂。

然后,对机械砂进行清洗和干热处理,去除其中的泥土和水分。

最后,通过质量检测,保证机械制造砂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符合要求。

机械砂与传统骨料的差异及其影响1.1 物理性能差异与传统骨料相比,机械砂具有更高的密度、更低的吸水率和更小的孔隙率。

这些物理性能的差异使机械砂处于混合状态中能足够更好地填充空间,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1.2 化学性能差异机械砂中的石粉成分相对稳定,并且不含有害物质。

这些化学性质的优点使得机械砂在混凝土中不会产生影响混凝土的化学性能,也不会对混合凝土的使用寿命产生负效应。

2原材料2.1试验材料胶凝材料:深州金隅PO 42.5水泥;德州市华能电厂有限公司Ⅱ级粉煤灰;辛集市钢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S95级矿粉。

机制砂生产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剖析

机制砂生产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剖析

在当今基础建设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有可能会造成自然环境的破环,也会导致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施工材料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完成情况,砂石料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施工原料,但是天然砂和河砂的数量正在逐年减少,如果过度开发可能会出现竭泽而渔的局面。

为此,需要利用机制砂部分替代天然砂和河砂,以保障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及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机制砂与河砂、天然砂相比较,其在密度、抗渗性、强度等方面都有优势,所以机制砂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下工程项目中的一种比较广泛的选择。

机制砂具有可调节性,能够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商品混凝土的硬度、强度等性能调整,受到施工企业的青睐。

1机制砂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1.1机制砂对混凝土质量影响在商品混凝土的使用中,其强度一般在C15~C60,将石灰石机制砂和河砂进行对比,分析机制砂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影响。

1.1.1机制砂与河砂强度、坍落度对比砂石料的强度与坍落度,在混凝土质量影响中能够起到关键作用,是影响整个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

通过对比河砂与机制砂初始坍落度、3h坍损和28d强度,来分析河砂和机制砂对混凝土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在3h后的坍损方面,机制砂坍损程度要大于河砂,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可以满足施工项目的要求。

在强度方面,机制砂的强度要高于河砂,这也大大提升了混凝土的性能。

此外,机制砂的表面一般比较粗糙,这就使得在与胶凝材料混合的时候其粘结性更好,能够充分保障混凝土的强度符合施工要求。

通过河砂与机制砂的强度、坍落度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机制砂与河砂的差别不是很大,甚至在强度方面还优于河砂,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中,将机制砂替代河砂完全没有问题,可以保障商品混凝土的强度,保障施工质量。

1.1.2机制砂与河砂试块密度对比通过将机制砂和河砂分别进行合理配比,对成型混凝土试块进行密度的对比,有助于分析混凝土的强度。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摘要:伴随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城镇中进行的基础建设也越来越多。

砂是混凝土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它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效果。

此外,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扩大,在建设的时候也会使用到很多的建筑砂。

因为天然砂属于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果没有节制地进行挖掘,就会对自然生态的均衡造成破坏。

然而,伴随着对市场的不断要求,有关的科研人员通过对机制砂进行了探索,最终创造出了机制砂来代替天然砂,以此来缓解天然砂短缺等问题。

文章将从现实出发,探讨了机制砂的有关特征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字: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探索一、机制砂的相关特性由于机制砂是一种人造的建材,其具有多个棱角,所以其外表会较为粗糙,利用这一特性,在配制混凝土时,能够提高混凝土的真实强度。

为适应各种建设项目的特殊需要,在建设时,必须根据我国的规范和标准,对混凝土的配比和石粉的含量进行严格的管理。

同时,相对于在其它构造材料同样的情况下,使用机制砂的混凝土,相比于使用天然砂的混凝土,要高出2-3 MPa。

与天然砂比较,机制砂总体上会比较粗壮,而其表面的密度也会比较大,通常的表面密度为2700 kg/m3,其中石粉的比例为10%。

另外,在使用的时候,机制砂可以与碎石一同进行生产和制造,加之其来源比较广,所以不但能够提高矿物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其生产和运输的费用。

二、在混凝土中采用机制砂的实际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施工企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水泥产品就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所以,有必要让有关工作人员在水泥中使用机制砂,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水泥的有关技术和品质的标准。

与天然砂比较起来,将人工砂用于混凝土中,难以达到工程的要求。

要想要克服这个问题,就必须要通过持续的试验和研究,来提高人工砂的品质,并对其的生产模式进行优化和调节,这样就可以获得与项目要求相适应的混凝土配方。

随着建设工程的发展,部分区域出现了严重的河道砂石短缺现象,加之河道砂石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河道砂石资源的品质和数量的逐年下滑,这就造成了河道砂石资源的价格持续上涨。

机制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机制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10100 1130 关键词:制砂机 665 196 关键词:破碎设备 4000 604 关键词:磨粉设备 20 0 关键词:破碎机器 2 0 关键词:机制沙 433 365 关键词:郑州seo 1420 1221 关键词:seo论坛 325 488 关键词:网络推广 461 529 关键词:平面设计师 2 2 关键词:qq空间素材 219 292 关键词:淘宝大学1. 1 引言国内外应用机制砂的情况在美、英、日等工业发达国家使用人工砂(机制砂) 作为混凝土细骨料已有30 多年历史,在各种建筑工程中应用比较普遍,关于机制砂的材料与试验、使用标准已相当完善。

而我国在建筑方面采用机制砂从20 世纪60 年代已经起步,但河砂、江砂等天然砂的使用还比较普遍,1973 年国家建委在贵州省召开了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的论证会,通过建材业和建筑业的经验交流,肯定了研究成果,并制定了《机制砂混凝土技术规程》。

自此,机制砂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由建筑行业扩大到公路、铁路、水电、冶金等系统,由挡护工程扩大到桥梁、隧道及水工工程,从砌筑砂浆发展到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气密性混凝土及喷锚支护等工程。

但是由于试验标准与技术规范的不完善及试验材料的滞后,我国建筑业对天然砂还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在许多重要结构中对机制砂的使用还存在限制条件。

采用机制砂多数是在天然砂供应不足或经济比选相差悬殊时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案。

1. 2 在建筑施工中大量应用机制砂势在必行机制砂(译为Manufactured sand),属于人工砂的一种,是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的颗粒,用专门的制砂机生产,多数呈灰白色或黑色,一般含有10~15%左右的石粉(粒径小于75um的岩石颗粒),级配中大于2.36mm和小于0.15mm的颗粒偏多,细度模数普遍在3.0~3.7内,粒形多呈三角体或方矩体,表面粗糙。

浅析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关注点

浅析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关注点

浅析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关注点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日益增多,砂作为混凝土材料的重要组分,用砂量也逐年增长。

伴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落实,河道禁采,河砂供应量逐渐减少,机制砂代替天然河砂已是大趋势和现实。

目前,国内的机制砂五花八门,只要经过机器生产,都统称为“机制砂”,有些地方将碎石场下脚料作为机制砂出售。

国家标准GB/T14684-2011《建设用砂》把由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和混合砂都称人工砂,执行人工砂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关键词: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应用一、碎石场下脚料当机制砂的危害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机制砂是利用专业制砂设备通过装棒量、棒的级配、进料量、料浆浓度、进料粒径等参数的调整,按生产的需要,控制机制砂的粒形、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等,并配有整形设备生产出来的机制砂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饱满的颗粒粒形,这种机制砂往往是价格较高的精品砂。

专业生产出来的机制砂虽然质量优良,便于混凝土生产控制,但由于价格的原因,市场接受程度不高。

大量充斥着市场的是碎石场下脚料,这种所谓的“机制砂”往往是石粉含量高、颗粒级配差、含泥量大、颗粒粒形以针片状居多。

由于机制砂与河砂的形成方式的差异,造成机制砂与天然河砂最大的差别就是机制砂中含有一定量的石粉含量。

使用碎石破碎生产的机制砂中含有的石粉一般含泥量较小,但将碎石场下脚料直接作为机制砂出售的所谓“机制砂”,受生产碎石“毛料”(生产碎石的大块石头)质量的影响较大。

若“毛料”中含泥量、黏附的泥块含量较多,碎石生产过程中,筛分后的碎石场下脚料自然含泥量较高,这与碎石二道破碎专业生产机制砂所产生的石粉有着本质的区别。

精品的机制砂因价格原因不被市场接受,造成项目以考虑项目成本为借口,采购使用碎石场下脚料生产的含泥量波动较大的所谓“机制砂”,使得混凝土质量难以控制,集中体现在用水量居高不下,外加剂用了超量使用,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难以控制,有些混凝土企业通过增加水泥用量勉强控制住混凝土设计强度,但混凝土裂缝严重,裂缝出现时间提前(路面收光后就出现大面积开裂),甚至采用覆盖养护也难以有效控制裂缝。

机制砂代替河沙用于混凝土的研究

机制砂代替河沙用于混凝土的研究

机制砂代替河沙用于混凝土的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建设工程行业的混凝土用量越来越大。

做为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河沙也越来越受到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就开发了用机制砂代替河沙用于混凝土浇筑。

本文介绍了机制砂的性能特性,分析了机制砂代替河沙的原因。

关键词:机制砂;河沙;混凝土;性能特性引言:随着我国建设工程行业混凝土需求的增多,河沙资源也日益减少同时价格上升。

很多道路工程项目翻山越岭,山区交通极为不便,建设材料运输存在很大困难。

同时大量开挖河沙也对河道及周边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所以业内就开始应用机制砂替代河沙用于混凝土浇筑。

1.机制砂的性能特性1.1机制砂的特点定义根据国际标准规定,人工砂包括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和混合砂。

机制砂的定义是: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μ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

机制砂的自身主要特点是:砂的规格按细度模(mx)分为粗,中,细三种。

其中:粗砂的细度模数为 3.7~3.1中砂的细度模数为 3.0~2.3 细砂的细度模数为 2.2~1.6。

目前基本为中粗砂,细度模数在2.6-3.6之间,颗粒级配稳定、可调,含有一定量的石粉,除150μm的筛余有所增加外,其余筛余均能满足标准天然砂i区、ⅱ区要求,粒型多呈三角体或方矩体,表面粗糙,棱角尖锐。

但由于全国各地机制砂的生产矿源的不同、生产加工机制砂的设备和工艺不同,生产出机制砂粒型和级配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有些机制砂片状颗粒较多,有些机制砂的颗粒级配为两头大中间小,但只要能满足国标中对人工砂的全部技术指标,就可以在混凝土和砂浆中使用。

并且机制砂的粒型和级配都是可以调整和改进的。

在这一点上人工砂于天然砂有着本质的区别。

1.2机制砂的生产工艺石料由振动给料机均匀地输送到鄂式破碎机进行初破,粗破后的物料输送至反击破破碎机进行中破过程,物料经中破过程后进入制砂机进一步破碎,细碎后物料被输送至振动筛选进行筛分,达到成品粒径要求的物料进入洗砂机清洗,清洗后由成品输送带输出即为成品,未达到成品粒径要求的物料从振动筛返回制砂机重新加工,形成闭路多次循环。

机制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机制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机制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用机制砂取代天然砂配制水泥混凝土,采用正交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对不同强度等级配合比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机制砂配水泥混凝土路面合适的掺配比例。

关键词: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研究1.概述我市地处淮北平原,天然砂资源匮乏,建筑用砂均需远距离采购。

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砂用量激增,天然砂价格飙升,同时天然砂品质良莠不齐,给工程质量带来了隐患,寻求天然砂替代品成了当务之急。

我市机制砂母岩品质优良,机制砂颗粒规整、表面纹理丰富、粉尘含量低,可有效提高水泥混凝土品质;建筑工程采用机制砂,可减少天然砂开采,节约土地、稳定河流,有利环保。

因此,结合我市公路工程建设,开展机制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2.研究方法2.1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按照正交法进行。

正交试验的考核指标选用坍落度和28天强度,影响这些指标的因素主要为水泥用量C、用水量W、砂用量S。

研究中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件数量巨大,现以f5.0路面水泥混凝土为例论述:2.1.1 机制砂掺量和原材料a.机制砂掺量:10%、20%、30%、40%、50%、60%、70%、80%、90%、100%。

b.原材料:水泥采用P.O42.5;粗集料采用19-31.5mm、9.5-19mm碎石;细集料采用机制砂、天然砂。

2.2试验过程2.2.1原材料试验a.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

b.细集料:筛分、机制砂单粒级压碎指标、含泥量、泥块含量、亚甲蓝试验、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

c.粗集料:筛分、压碎指标、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岩石抗压强度、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

2.2.2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制件、养生;2.2.3水泥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试验。

2.3试验结果a.从上表和上图中可看出,随着机制砂掺量的逐步增加,则抗弯拉强度逐渐增大,当机制砂掺量在50%~60%区间时,抗弯拉强度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机制砂掺量的增加抗弯拉强度逐渐降低。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砂石作为现代建筑工程不可缺失的主要骨料,本文对机制砂的定义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阐述,并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制砂;定义;现状;存在问题引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土木建筑业的空前活跃,道路、桥梁、铁路、机场、水工建筑、城市建设、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建筑材料在质和量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其中占混凝土体积70%以上的砂石骨料的获得要开山采矿,挖掘河床,在自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少地方出现了违规掏河、毁地取砂的现象,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混凝土对砂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强度等级及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则更高,能满足要求的天然砂资源越来越少,一旦劣质砂应用到了工程中,既浪费了水泥资源又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给人民的生命安全蒙上了阴影。

在此背景下,机制砂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建筑市场,部分或全部取代天然砂,成为重要的砂资源。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加强,天然砂资源越来越匮乏,使用机制砂已成为必然趋势。

1 机制砂及相关技术指标定义机制砂是指由专门的机械破碎、进行筛分制成,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其中附加的配套设备还应涵盖洗砂机,除尘机等。

混合砂是由天然砂与机制砂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机制砂各项技术指标中泥块含量:机制砂中原粒径大于1.18 mm,经水浸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00μm的颗粒的含量;石粉含量: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亚甲蓝MB值: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颗粒含量主要是泥土还是与被加工母岩化学成分相同的石粉的指标;压碎指标:用于检验机制砂在自然风化和其它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碎的能力及控制其颗粒形状的技术指标。

2 研究现状国外关于机制砂的研究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提出大量关于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理论,如阿根廷学者Bonvetti认为石粉含量为20%时石粉的填充效应最佳;外国学者T.Ceilk等认为,机制砂的应用改善了混凝土的孔结构,降低了混凝土的含气量,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制砂代替河沙用于混凝土的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建设工程行业的混凝土用量越来越大。

做为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河沙也越来越受到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就开发了用机制砂代替河沙用于混凝土浇筑。

本文介绍了机制砂的性能特性,分析了机制砂代替河沙的原因。

关键词:机制砂;河沙;混凝土;性能特性
引言:随着我国建设工程行业混凝土需求的增多,河沙资源也日益减少同时价格上升。

很多道路工程项目翻山越岭,山区交通极为不便,建设材料运输存在很大困难。

同时大量开挖河沙也对河道及周边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所以业内就开始应用机制砂替代河沙用于混凝土浇筑。

1.机制砂的性能特性
1.1机制砂的特点定义
根据国际标准规定,人工砂包括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和混合砂。

机制砂的定义是: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μ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

机制砂的自身主要特点是:砂的规格按细度模(mx)分为粗,中,细三种。

其中:粗砂的细度模数为 3.7~3.1中砂的细度模数为 3.0~2.3 细砂的细度模数为 2.2~1.6。

目前基本为中粗砂,细度模数在2.6-3.6之间,颗粒级配稳定、可调,含有一定量的石粉,除150μm的筛余有所增加外,其余筛余均能满足标准天然砂i区、ⅱ区要求,粒型多呈三角体或方矩体,
表面粗糙,棱角尖锐。

但由于全国各地机制砂的生产矿源的不同、生产加工机制砂的设备和工艺不同,生产出机制砂粒型和级配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有些机制砂片状颗粒较多,有些机制砂的颗粒级配为两头大中间小,但只要能满足国标中对人工砂的全部技术指标,就可以在混凝土和砂浆中使用。

并且机制砂的粒型和级配都是可以调整和改进的。

在这一点上人工砂于天然砂有着本质的区别。

1.2机制砂的生产工艺
石料由振动给料机均匀地输送到鄂式破碎机进行初破,粗破后的物料输送至反击破破碎机进行中破过程,物料经中破过程后进入制砂机进一步破碎,细碎后物料被输送至振动筛选进行筛分,达到成品粒径要求的物料进入洗砂机清洗,清洗后由成品输送带输出即为成品,未达到成品粒径要求的物料从振动筛返回制砂机重新加工,形成闭路多次循环。

1.3机制砂的性能
机制砂颗粒多棱角,表面粗糙,有利于与水泥等胶结材料的粘结,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从表面看也带来了和易性差的缺点,而机制砂中的石粉恰好能弥补这一缺陷。

因为这种石粉是一种惰性掺和料,细度小,它不但补充了混凝土中缺少的细颗粒,增大了固体的表面积对水体积的比例,从而减少了泌水和离析,而且石粉能和水泥等胶结料与水形成柔软的浆体,即增加了混凝工的浆量,减少了砂石间的摩擦,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

但是机制砂中的石
粉含量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用水量增加,拌合物变得干稠,也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和强度的下降。

2.使用机制砂与天然砂对比试验结果
2.1坚固性与耐久性试验
机制砂的坚固性能比河砂稍差,但仍然达到gb/ t 141684293标准的优等品指标,在普通混凝土中使用不存在问题。

但在经常遭受摩擦冲击的混凝土构件中使用,除必须掺用外加剂,还应控制混凝土的灰砂比和砂的压碎指标与石粉含量。

2.2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水泥拌合物性能的影响
2.2.1砂浆试验
采用两种水泥在配合比相同条件下,掺入不同比例的石粉(颗粒粒径小于75μm)拌制砂浆,试验结果表明:有石粉的砂浆强度都要比无石粉者高。

石粉能充分填充颗粒间的空隙,提高拌合物的密实度,使砂浆容重随石粉的增加而变大。

石粉的存在加大了砂的比表面积,拌合物的需水量相应增多,故砂浆稠度随石粉增加而减少。

2.2.2混凝土耐久性试验
根据gbj 82285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抗压疲劳强度试验荷载采用受压稳定脉冲荷载试验荷载循
环次数为200 万次,下限应力与上限应力的比值称为荷载循环特征系数(p)为0.15。

在此条件能承受200 万次反复荷载不破坏,即可在桥梁等混凝土结构物使用。

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能够
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在自然条件的外力作用下影响混凝土建设物寿命的诸多因素,一般认为冻融交替是主要环节,机制砂混凝土能够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同时,机制砂密度大,空隙率小,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抗压弹模的受压徐变强度。

机制砂的收缩率比河砂混凝土略小,主要受石粉含量的影响。

根据国外有关资料介绍,混凝土的收缩率随集料小于75μm 粉尘含量的增加而变大,所以使用机制砂时(特别是高强混凝土)除掺用外加剂,降低用水量和加强搅拌捣振、养护外,还应适当限制75 μm 的粉尘用量。

2.2.3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除了和砂的强度有关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和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砂率等。

机制砂混凝土的实验表明,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强度的影响很大,石粉含量越高,混凝土的强度随之降低。

机制砂砂率在小于40%时,拌合物过于粘稠,砂率增大后,工作性能得到改善,砂率在42---46%时,强度趋于稳定。

砂率超过50%,不但强度有所下降,而且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显著降低。

3.结语
只要有效控制石粉含量和级配,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而且在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方面比河沙性能更好;外观问题可以通过捣固摸索,逐步掌握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性能,就能够有效控制。

因此机制砂在建设工程上得到了应用与推广,可以加快工程进度和降低工程造价方面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贤传,王安兴,曹海波.选择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的几点意见.辽宁建材.2006.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