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用机制砂石料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9.0
155
31.0
0.2
499
99.8
累计筛余/% 5.4 14.6 23.6 54.6 94.6 99.6 99.8
细度模数:
β2+β3+β4+ β5+ β6 -5β1
μf=
—————————————— 100-β1
14.6+23.6+54.6+94.6+99.6-5×5.4
,其所使用的碎石或卵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快速法 试样缩分成约5kg,然后把试样破碎后筛
分成6.20.3中要求的级配及比例组合,
再见
Add the author and the accompanying title
细度模数:
β2+β3+β4+ β5+ β6 -5β1
μf=
—————————————— 100-β1
12.8+20.2+77.6+97.2+99.6-5×4.2
= ———————————————
100-4.2
= 307.4-21 /95.8
= 3.0
中砂
筛孔直径 4.75mm 2.36mm 1.18mm 600μm 300μm 150μm
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
1、试样制作 边长50m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 高度为50mm ;至少制作6块,
2、尺寸测量 3、浸泡水中48h,水面高出试件顶面20mm, 4、加荷 0.5~1.0MPa,应在有防护网的试验
机上进行,
5、计算 6、评定
3.2.8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结构混凝土
筛底 合计
圆孔筛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三、砂的质量
{释义} 有害物质:有机杂质(腐烂的动植物的产物)、 轻物质(煤、贝壳、木块、树叶)、云母、硫化 物及硫酸盐等。 云母对混凝土的影响;
–
–
云母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云母含量越大和易性越 差。 云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云母含量越大混凝土的强 度、抗渗性、抗冻性越差。
三、砂的质量
三、砂的质量
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砂。当选择Ⅰ区砂时, 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 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降低砂率; 当采用特细砂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泵送混凝土,宜选择中砂。
三、砂的质量
{释义}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三个级配区的划分原则:①不 同级配的砂子,就具有本区给定的性质,也就是 混凝土配合比相同时,采用不同的级配区砂配置 的混凝土,其性质应不相同;②三个级配区,应 是我国常见的砂,各区的范围对砂来说,只能划 入某区,而不能同时划入两个区。
三、砂的质量
3.1.6砂的坚固性应用硫酸钠溶液检验,试样5次循环后, 其质量损失符合表3.1.6的规定 表3.1.6砂的坚固性指标
混凝土所处的环境及性能要求
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室外使用并 经常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状态 下的混凝土用砂,对有抗疲劳、 耐磨、抗冲击要求的混凝土用砂 或有腐蚀介质作用或经常处于水 位变化的地下结构混凝土用砂 其他条件的混凝土
三、砂的质量
3.1.11海砂中贝壳含量应符合表3.1.11的规定。 表3.1.11海砂中贝壳含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C40 C35~C30 C25~C15 贝壳含量(按质量计%)≤3 ≤5 ≤8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混凝土用砂, 其含泥量不应大于5% {释义} 本标准中贝壳指公称粒径5.0mm以下的被破碎了的贝壳。海砂中的 贝壳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及耐久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 时C40以上的混凝土,两年混凝土强度会产生明显下降,对低等级 混凝土影响较小,因此C10混凝土不予规定。
44编号《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一、总则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
适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要求和检验。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天然砂:自然形成,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碎石:岩石破碎后公称粒径大于5.00mm的岩石颗粒。
含泥量: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0.080mm的含量。
砂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630 mm的含量。
石泥块含量: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00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mm的含量。
表观密度: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紧密密度:骨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骨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坚固性:骨料在气候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压碎指标:人工砂、碎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针片状颗粒含量:凡岩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凡岩石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
平均粒径指该粒径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例:5~10的石子:计算:5+10=15/2=7.5碱活性骨料: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
二、砂的质量要求1、砂的细度模数μf:粗砂中砂细砂特细砂3.7 ~ 3.1 3.0 ~ 2.3 2.2 ~ 1.6 1.5 ~ 0.72、砂的颗粒级配区:级配Ⅰ区级配Ⅱ区级配Ⅲ区公称粒径(mm)累计筛余(%)5.0010 ~ 010 ~ 010 ~ 02.5035 ~ 525 ~ 015 ~ 01.2565 ~ 3550 ~ 1025 ~ 00.63085 ~ 7170 ~ 4140 ~ 160.31595 ~ 8092 ~ 7085 ~ 550.160100 ~ 90100 ~ 90100 ~ 90注:1、除特细砂外,砂的颗粒级配按公称直径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分成三个级配区,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其中的某一区。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而混凝土中的砂石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标准。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砂石应符合一定的物理性能指标,包括颗粒分布、含泥量、含水量、坚固度等。
这些指标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因此在选材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筛选和检验。
其次,对于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检验方法,我们需要了解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
在进行砂石的检验时,需要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以及实验室测试的操作规范和数据处理方法。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验,才能确保砂石的质量符合要求,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在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的砂石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确保施工过程中砂石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对于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确保砂石质量符合要求,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
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为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材料,而混凝土中的砂石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的标准,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讨。
首先,砂石是混凝土中的主要骨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普通混凝土中,砂石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颗粒形状、颗粒大小、含泥量、含水量等指标。
其中,颗粒形状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有着重要影响,颗粒大小则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而含泥量和含水量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其次,针对砂石质量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查、颗粒形状分析、颗粒大小分析、含泥量和含水量的测定等步骤。
外观检查可以初步判断砂石的质量,颗粒形状分析和颗粒大小分析则可以通过筛分和显微镜等方法进行,而含泥量和含水量的测定则需要借助化学分析和干燥方法进行。
这些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对于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的标准,我们需要充分重视砂石的质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和控制,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相关标准,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工程的需要,推动混凝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砂石材料,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和控制,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推动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的标准对于建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并不断完善相关标准,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推动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标准。
砂石作为混凝土的骨料,
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应符合国家标准
GB/T 14684《混凝土用砂石》中的相关规定。
该标准规定了砂石的物理性能、化
学性能、颗粒形状和含泥量等指标,以及相应的检验方法和评定要求。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砂石才能用于混凝土的配制。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检验方法。
对砂石的质量进行检验是
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砂石的检验时,需要对其进行颗粒分析、含泥量测定、坚固度检验、吸水率测定等一系列检测项目。
这些检测项目可以有效地评定砂石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搅拌站和施工
现场,需要建立健全的砂石质量控制体系,对砂石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这包括对原材料的来源、运输、储存等环节进行监控,确保砂石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的要求。
总之,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混凝土工
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和可靠,从而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砂石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为建设更加安全可靠的工程作出贡献。
机制砂质量标准

Ⅲ区
0 10~0 15~0 25~0 40~16 85~55 100~75
对表1的补充说明: (1)当采用机制砂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表1的要求 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 质量的前提下,经监理和指挥部认可后方允许使用。 (2)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当采用Ⅰ 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 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3)对于泵送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
机制砂母岩强度首先应由生产单位提供,火成岩不 宜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宜小于80MPa, 水成岩不宜小 于60MPa。对配制C60及以上混凝土的机制砂,其母岩抗 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宜小于1.2。
5.6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机制砂的表观密度、 堆积密度、空隙率应 符合如下规定: 表观密度大于2500 kg/m3、松 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 kg/m3、空隙率小于47%。
5.7 磨光值
路面和桥面混凝土所用机制砂,还应检验 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 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品 种生产机制砂。
5.8 碱集料反应
对重要结构部位及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工 程,应采用砂浆棒快速法或砂浆长度法进行集料的碱 活性检验。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机制砂制备的试 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 的膨胀率小于0.1%,判定为无潜在碱活性危害。反之 ,判定为有潜在碱活性危害。经上述检验判断为有潜 在碱活性危害时, 应 控 制 混 凝 土中的碱含量在3 以内。对重大工程,还需进行专门的试验论证,确认 能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时,方能使用。
(2)石料场确定后,应人工或机械清除表 面覆盖土层或软弱风化层,使岩层裸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用机制砂石料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混凝土用机制砂石料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2011年05月13日人工砂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量的石粉。
一些人将人工砂混凝土的大用水量归咎于石粉,认为石粉对混凝土是有害的,其实这是错误的。
人工砂尖锐的颗粒形状对混凝土和砂浆的和易性是很不利的,尤其是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和砂浆的和易性很差,而适量石粉的存在便弥补了这一缺陷。
我们应该改进对石粉的认识,更好地利用其配制良好的混凝土和砂浆。
石粉的定义标准石粉的定义是:加工前经除土处理,加工后形成粒径小于75μm,其矿物质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物质。
GB/T14648-1993将0.08mm以下颗粒含量划分为“泥”,这一方法用于天然砂尚可,石粉的粒径虽然小于0.08mm,但是石粉与天然砂中的泥成分不同,粒径分布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天然砂中的泥土对混凝土和砂浆是有害的,必须控制其含量,而适量的石粉对混凝土和砂浆是有利的,人工砂在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或多或少会掺入泥土,而这又是目测和传统含泥量检测所不能区分的,国外许多国家都用亚甲蓝实验评定黏土成分含量,我国新标准中也特别规定了测人工砂石粉含量必须先进行亚甲蓝MB值的检验或快速检验,这样就避免了因人工砂石粉泥土含量过高而给混凝土及水泥制品带来的负作用。
干法机制砂中石粉的作用机理混凝土中若存在大量的孔隙,这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抗冻、抗渗等方面是不利的。
石粉不具有活性,但是石粉的粒径一般在75μm以下,从而具有微集料填充效果。
在人工砂混凝土中,石粉填充了其中的孔隙,可以较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特征,改善浆——集料界面结构。
资料表明,石粉在水泥水化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晶核作用,诱导水泥的水化产物析晶,加速水泥水化,并参加水泥的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碳铝酸钙,并阻止钙矾石向单硫型的水化硫铝酸钙转化。
而粒径在0.08mm以下的石粉可以与水泥熟料生成水化碳铝酸钙,从而导致混凝土晶相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提高水泥水化产物的结晶化程度,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使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得以改进。
石粉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泵送混凝土用砂石粉含量宜控制在8%~15%左右,级配越合理,石粉含量越高,混凝土和易性越好,沁水率越低,尤其是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更为明显,混凝土刚出机时看上去略有“蓬松”的感觉,流动度扩展时间较天然砂拌制的混凝土略长。
石粉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据有关试验表明:(1)机制砂制成的混凝土中小于0.075mm骨料(石粉)含量在特定范围内提高时会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而用天然砂制成的混凝土中小于0.075mm骨料含量则对抗压强度无明显改善;(2)当配合比、石粉含量相同时机制尾矿砂较天然砂早期、后期强度均有明显提高。
含有石粉的机制砂对混凝土耐久性、渗透性的影响机制砂粒形越方正,级配越好,在一定范围内石粉含量越高,就可以保证骨料能够被有效压实,混凝土拌合物更黏稠。
混凝土破型后显示砂浆部分水化反应充分,胶结状态优于天然砂,特细颗粒有效填充空隙,能阻止液体的流动、减少渗透。
同时,由于防止了化学物质和液体侵入混凝土中,提高了其耐久性。
石粉在机制砂中的含量人工砂中石粉含量的限值规定是争议较大的问题,很多学者都致力于石粉含量的试验与研究。
国标中对石粉含量严格限制为3%、5%、7%,比天然砂含泥量相对放宽2%,但实际生产中可以再进一步放宽这种限制,很多研究表明,在低标号混凝土中石粉含量高达15%~18%时混凝土仍然具有很好的性能,并且在碾压混凝土中,只有高石粉含量才能满足工作性的要求。
但在高标号混凝土中,对人工砂中的石粉应进行严格的限制,因为在高标号混凝土中水灰比较小,石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工作性,一般人工砂石粉含量限制在5%以下。
用石灰石生成的人工砂,按不同的石粉掺量配制等水灰比的混凝土,配制低标号混凝土的石粉掺量可以放宽限定,高含量石粉配制混凝土是可行的,并且能够得到工作性好、综合性能高的混凝土。
目前,人工制砂工艺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而湿法制砂通过水洗,不仅使石粉含量很难控制,而且洗走的并非只是75μm以下的颗粒,同时,还洗走了包括150μm、300μm,600μm的颗粒。
所以说,水洗的结果一是浪费,二是破坏了人工砂的自然级配,不利于达到骨料的最大密实。
而干法制砂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通过选粉机对砂进行分选,能有效控制石粉的含量,使得砂的细度模数达到最佳。
另外所分离出来的石粉还可用于公路改性沥青或路基垫层,使资源得到高效综合利用,实现零排放。
1 总则1.0.1 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2.1.11 紧密密度 tight density骨料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2 堆积密度 bulk density骨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3 坚固性 soundness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2.1.14 轻物质 light material砂中表观密度小于 2000kg/m3 的物质。
2.1.15 针、片状颗粒 elongated and flaky particle凡岩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2.1.16 压碎值指标 crushing value index人工砂、碎石或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2.1.17 碱活性骨料 alkali-active aggregate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
2.2 符号——碎石或卵石的压碎指标值。
δsa——人工砂压碎值指标;——试件在 t 天龄期的膨胀率;——试件浸泡 t 天的长度变化率;——细度模数;——表观密度;c ——紧密密度;L——堆积密度;ωb ——贝壳含量;ωc ——含泥量;ωc,L ——泥块含量;ωcl ——氯离子含量;ωf ——石粉含量;ωl——轻物质含量;ωm ——云母含量;ωp ——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ωwa ——吸水率ωwc——含水率;mt——试样在一个筛上的剩留量;MB——人工砂中亚甲蓝测定值。
3 质量要求3.1 砂的质量要求3.1.1 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 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其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粗砂:μf =3.7~3.1中砂:μf =3.0~2.3细砂:μf =2.2~1.6特细砂:μf =1.5~0.73.1.2 砂筛应采用方孔筛。
砂的公称粒径、砂筛筛孔的公称真径和方孔筛筛孔边长应符合表3.1.2-1的规定。
表3.1.2-1 砂的公称粒径、砂筛筛孔的公称直径和方孔筛筛孔边长尺寸砂的公称粒径砂筛筛孔的公称直径方孔筛筛孔边长5.00m5.00mm4.75mm2.50mm2.50mm2.35mm1.25mm1.25mm1.18mm630μm630μm500μm315μm315μm300μm160μm160μm150μm80μm80μm75μm除特细砂外,砂的颗粒级配可按公称直径630μm 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质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三个级配区(见表3.1.2-2),且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表 3.1.2.2 中的某一区内。
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 3.1.2-2 中的累计筛余相比,除公称粒径的5.00mm 和 630μm(表3.1.2-2斜体所标数值)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 5%。
当天然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方允许使用。
表 3.1.2-2 砂颗粒级配区累级计配筛区余(%)公称粒径Ⅰ区Ⅱ区Ⅲ区5.00mm 10~0 10~0 10~0 2.50mm 35~5 25~0 15~0 1.25mm 65~35 50~10 25~0 630μm 85~71 70~41 40~16 315μm95~8092~7085~55160μm100~90100~90100~90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
当采用 I 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当采用特细砂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配制泵送混凝土,宜选用中砂。
3.1.3 天然砂中含泥量应符合表 3.1.3 的规定。
表 3.1.3 天然砂中含泥量混凝土强度等级≥C60C55≈C30≤C25含泥量(按重量计%)≤2.0≤3.0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 3.0%。
3.1.4 砂中的泥块含量应符合表 3.1.4 的规定。
表 3.1.4 砂中的泥块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C60C55≈C30≤C25含泥量(按重量计%)≤0.5≤1.0≤2.0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不应大于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