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机制砂质量管理方案

合集下载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一、引言机制砂是一种常用的建造材料,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砂浆等工程中。

为了确保机制砂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制砂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包括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控制要求、质量控制方法等内容。

二、质量控制目标1. 保证机制砂的物理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2. 确保机制砂的化学成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3. 控制机制砂的颗粒大小分布,以满足工程需求;4. 提高机制砂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质量控制要求1. 物理性能要求:a. 砂粒形状:机制砂应具有均匀的砂粒形状,不得含有过多的细颗粒或者粗颗粒;b. 砂粒表面性质:机制砂的砂粒表面应干净、光滑,不得有粘结物或者污染物;c. 砂粒含水率:机制砂的含水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化学成份要求:a. 硅含量:机制砂的硅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b. 含泥量:机制砂的含泥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得超过标准要求;c. 含盐量:机制砂的含盐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颗粒大小分布要求:a. 机制砂的颗粒大小分布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b. 机制砂的颗粒大小分布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 强度和耐久性要求:a. 机制砂的强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b. 机制砂的耐久性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四、质量控制方法1. 采样和检测:a. 从生产线上随机采集机制砂样品;b.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物理性能和化学成份的检测;c. 对样品的颗粒大小分布进行测试。

2. 质量控制措施:a. 对生产线上的机制砂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砂粒形状、含水率等符合要求;b. 对生产线上的机制砂进行定期抽样检测,以确保化学成份符合要求;c. 对生产线上的机制砂进行颗粒大小分布测试,以确保符合工程需求;d. 对生产线上的机制砂进行强度和耐久性测试,以确保符合要求。

3. 质量控制记录:a. 对每批生产的机制砂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采样日期、样品编号、检测结果等;b. 对生产线上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记录,包括监测结果、调整措施等。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一、背景介绍机制砂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和工程领域的人工制造砂料,其质量对于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机制砂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质量控制目标1. 确保机制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2. 提高机制砂的强度和耐久性,确保其在工程项目中的稳定性;3. 降低机制砂的含水率,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变形和开裂;4. 减少机制砂中的杂质含量,确保其不对工程项目产生不良影响。

三、质量控制步骤1. 原料筛选:对机制砂的原料进行筛选,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原料应具有适当的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2. 破碎和磨制:将原料进行破碎和磨制,以获得符合要求的机制砂颗粒。

破碎和磨制过程中需要控制破碎度和磨制时间,确保机制砂的颗粒形状和大小符合要求。

3. 洗净和除尘:对破碎和磨制后的机制砂进行洗净和除尘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细粉。

洗净和除尘过程中需要控制水质和洗净时间,确保机制砂的干净程度。

4. 筛分和分级:对洗净和除尘后的机制砂进行筛分和分级,以获得符合要求的颗粒分布。

筛分和分级过程中需要控制筛孔大小和分级比例,确保机制砂的颗粒分布符合要求。

5. 干燥和贮存:对筛分和分级后的机制砂进行干燥和贮存处理,以降低其含水率,并确保其在贮存过程中不易受潮。

干燥和贮存过程中需要控制干燥温度和贮存条件,确保机制砂的含水率符合要求。

6. 检测和测试:对机制砂进行质量检测和性能测试,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检测和测试项目包括颗粒大小、颗粒形状、含水率、杂质含量、强度等。

7. 质量记录和分析:对机制砂的质量记录和分析,以便于对质量控制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质量记录和分析内容包括原料来源、加工过程、检测结果等。

四、质量控制措施1. 建立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2. 配备专业的质量控制人员,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3. 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机制砂的加工和检测效率;4. 加强原料供应商的管理,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稳定性;5.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性能测试,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6. 建立健全的质量档案和追溯体系,确保质量可追溯和追踪;7. 加强质量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一、引言机制砂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制作、道路建设、建筑工程等领域。

为了确保机制砂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制砂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

二、材料要求1. 砂石:机制砂的主要成分是石英砂,其颗粒应具有一定的角度和坚硬度,能够提供良好的力学性能。

砂石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的要求。

2. 粉状物:机制砂中的粉状物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砂浆的流动性和黏结性。

粉状物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的要求。

3. 水分含量:机制砂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水分含量都会对砂浆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水分含量的控制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的要求。

三、生产工艺1. 原料准备:选择符合要求的砂石和粉状物,并进行筛分、洗涤等处理,以去除杂质和调整颗粒大小分布。

2. 混合:将砂石和粉状物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充分的搅拌,以保证混合均匀。

3. 砂浆制备:将混合后的砂料进行砂浆制备,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或手工搅拌的方式,确保砂浆的质量。

4. 检测:对制备好的机制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颗粒分布、粉状物含量、水分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以确保机制砂的质量符合要求。

四、质量控制方法1. 原料检验:对进厂的砂石和粉状物进行抽样检验,包括颗粒大小、含量等指标的检测,以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生产过程监控:在生产过程中,对砂石、粉状物和水分含量进行定期抽样检测,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 砂浆质量检验:对制备好的机制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颗粒分布、粉状物含量、水分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以确保机制砂的质量符合要求。

4. 砂浆性能测试:对机制砂制备的砂浆进行性能测试,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黏结强度等指标的测定,以确保机制砂的性能符合要求。

五、质量控制记录1. 原料检验记录:记录进厂原料的抽样情况、检测结果和判定结果。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机制砂质量控制引言机制砂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公路和铁路工程等领域。

为了确保机制砂的质量满足工程要求,需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机制砂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相关标准,以确保机制砂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机制砂质量控制方法原材料选择选择适宜的原材料是机制砂质量控制的首要步骤。

常用的原材料包括石灰石、石英砂和水泥等。

在选择原材料时,需要考虑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颗粒大小分布等因素,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可靠。

生产工艺控制生产工艺控制是机制砂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原材料的配比、混合时间和混合速度等参数。

,还需要控制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护保养,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是机制砂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质量检验方法包括颗粒大小分析、强度和含水率等。

通过对机制砂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确保机制砂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相关标准GB/T 14684-2011 机制砂该标准规定了机制砂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根据该标准,机制砂应具有适当的颗粒大小分布、高强度和低含水率等特点,以满足不同工程的需要。

JGJ 52-2006 混凝土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规定了混凝土施工的要求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在混凝土工程中,机制砂被广泛应用作为制备混凝土的骨料材料。

根据该技术规程的要求,机制砂应具有适当的强度和颗粒大小分布,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结论机制砂质量控制是确保机制砂质量满足工程要求的关键步骤。

通过选择适宜的原材料、控制生产工艺和进行质量检验,可以有效提高机制砂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遵循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也是机制砂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一、引言机制砂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领域。

为了确保机制砂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制砂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背景机制砂是通过人工破碎岩石或矿石制成的颗粒状材料,具有坚硬、耐磨、抗压强度高等特点。

为了确保机制砂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三、质量控制目标1. 粒度分布: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性能。

2. 物理性能:机制砂的物理性能包括密度、吸水性、抗压强度等,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检验。

3. 化学成分:机制砂的化学成分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安全性。

四、质量控制流程1. 原料检验:对机制砂的原料进行检验,包括岩石或矿石的质量、成分等。

2. 破碎过程控制:在机制砂的破碎过程中,需要控制破碎机的参数,如进料粒度、排料粒度等,以确保破碎出的机制砂质量符合要求。

3. 筛分过程控制:机制砂的筛分过程中,需要控制筛网孔径、筛分时间等参数,以确保机制砂的粒度分布符合要求。

4. 检测和检验:对生产出的机制砂进行检测和检验,包括粒度分布、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测试。

5. 质量记录和追溯:对每批生产的机制砂进行质量记录和追溯,以便追溯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责任。

五、质量控制方法1. 粒度分布检测:采用筛分法、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方法对机制砂的粒度分布进行检测。

2. 物理性能测试:包括密度测试、吸水性测试、抗压强度测试等,可以采用相应的测试设备和方法进行。

3. 化学成分检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机制砂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如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

六、质量控制标准1. 粒度分布标准:根据工程需求和相关标准,确定机制砂的粒度分布范围。

2. 物理性能标准:根据工程需求和相关标准,确定机制砂的密度、吸水性、抗压强度等物理性能的要求。

3. 化学成分标准:根据环境和人体安全性的要求,确定机制砂的化学成分标准。

七、质量控制记录1. 原料检验记录:记录原料的质量、成分等检验结果。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标题:机制砂质量控制引言概述:机制砂是建造行业中常用的一种建造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造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对机制砂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质量检测、储存运输和使用环节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匡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控制机制砂的质量。

一、原材料选择1.1 选材原则:选择优质石料和矿石作为原材料,确保机制砂的质量。

1.2 原材料检测: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份、颗粒形状和粒度分布等多方面的检测,确保符合生产要求。

1.3 原材料存储:将原材料进行分类、标记和储存,避免混杂和受潮等情况影响质量。

二、生产工艺2.1 搅拌比例:严格控制水泥、石料和砂的比例,保证机制砂的强度和稳定性。

2.2 搅拌时间:控制搅拌时间,确保原材料充分混合,提高机制砂的均匀性。

2.3 生产设备检测: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生产过程正常运行。

三、质量检测3.1 外观检测:对机制砂的颗粒形状、颜色等进行外观检测,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3.2 物理性能检测:对机制砂的强度、密度等物理性能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3.3 化学成份检测:对机制砂的化学成份进行检测,确保不含有有害物质。

四、储存运输4.1 包装方式:采用适当的包装方式,避免机制砂受潮、污染等影响。

4.2 储存条件:选择干燥通风的仓库进行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等情况。

4.3 运输方式: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确保机制砂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挤压和震动等影响。

五、使用环节5.1 施工前检测:在施工前对机制砂进行检测,确保质量合格。

5.2 施工要求: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机制砂的使用效果。

5.3 使用后检测:在使用后对机制砂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结论:通过对机制砂质量控制的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希翼读者能够了解如何有效控制机制砂的质量,确保建造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机制砂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机制砂质量控制策略

机制砂质量控制策略

机制砂质量控制策略
背景
机制砂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用于制造混凝土和建筑砖块。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需要实施有效的机制砂质量控制策略。

策略一:原料质量控制
- 对机制砂的原料进行严格筛选和检测,确保原料质量符合要求。

- 对原料的颗粒粒径、含水率、硬度等进行全面检测,并建立
相应的检测标准。

- 定期检查供应商的原料质量,并与其保持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策略二:生产工艺控制
- 建立严格的生产工艺控制流程,确保机制砂的生产符合标准
要求。

- 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 设立生产工艺监控点,并实时监测关键参数,如进料速度、
排泥速度等。

- 对每批生产的机制砂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策略三:产品质量控制
- 对成品机制砂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颗粒粒径分布、含
水率、压缩强度等指标。

- 建立机制砂质量评定标准,并将其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对比,确保机制砂质量达到或超过行业要求。

- 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送检,并与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核对,以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策略四:人员培训和管理
- 对参与机制砂生产和质量控制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
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控制
工作。

- 加强团队沟通和协作,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论
通过实施上述机制砂质量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机制砂的质量和稳定性,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定期评估和改进这些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的需求。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标题:机制砂质量控制引言概述:机制砂是一种重要的建造材料,用于混凝土、水泥和其他建造工程中。

因此,控制机制砂的质量至关重要,以确保建造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质量检测、贮存运输和使用环节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机制砂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原材料选择1.1 石英砂的选择:石英砂是机制砂的主要原料,应选择颗粒均匀、硬度高、含杂质少的石英砂。

1.2 粘结剂的选择:粘结剂对机制砂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应选择适合的粘结剂,如树脂、水玻璃等。

1.3 矿粉的添加:适量添加矿粉可以提高机制砂的强度和耐磨性,但过量添加会影响机制砂的质量。

二、生产工艺2.1 搅拌比例控制:在生产机制砂时,要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的搅拌比例,确保机制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2 烧结温度控制:烧结温度是影响机制砂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不同原材料的性质和配比合理控制烧结温度。

2.3 粒度分布控制:机制砂的粒度分布直接影响其性能,应通过筛分等方法控制机制砂的粒度分布。

三、质量检测3.1 强度测试:机制砂的强度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应定期对机制砂进行强度测试。

3.2 吸水率测试:吸水率是衡量机制砂孔隙率和密实度的指标,应定期对机制砂进行吸水率测试。

3.3 粒度分析:粒度分析可以匡助了解机制砂的粒度分布情况,及时调整生产工艺。

四、贮存运输4.1 包装方式:机制砂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包装方式,防止受潮、受污染等影响。

4.2 贮存条件:机制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受高温影响。

4.3 运输方式:在运输机制砂时,应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避免振动和碰撞造成机制砂质量下降。

五、使用环节5.1 施工操作:在使用机制砂进行建造工程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因施工不当而影响机制砂的质量。

5.2 水泥搅拌比例:机制砂与水泥的搅拌比例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搅拌比例。

5.3 施工环境:施工环境对机制砂的使用也有一定影响,应选择干燥通风的环境进行施工,避免受潮和受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工程机制砂质量管理方案
1 总则
1.1 为了最大限度减小环境破坏、降低工程造价,合理利用机制砂资源, 规范机制砂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活动,实现标准化要求;确保机制砂及用其配置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和标准要求,特编制《机制砂质量管理方案》(以下简称本方案)。

1.2 根据《建筑用砂》(GB/T14684)、《铁路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国家和铁路总公司相关标准规范,以及公司《质量管理办法》等文件,编制本细则。

1.3 机制砂除应满足本细则要求外,尚应遵守国家和铁路总公司现行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1.4本方案适用于公司范围内铁路工程及机制砂生产厂家的质量管理活动。

如国家或铁路总公司另有要求的,从其规定。

1.5机制砂厂必须通过建设单位的评估验收后,方可正式生产。

2.管理程序
2.1 公司安质部负责机制砂厂的建设方案核准和正式评估验收工作,以及机制砂及其混凝土质量的归口管理和监督、检查、指导工作。

2.2 公司建设指挥部负责机制砂厂的初步评估验收工作,以及机
制砂及其混凝土质量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指导工作。

2.3 监理单位负责机制砂厂的评估验收申请的复核确认工作,以及机制砂及其混凝土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和监督、检查、指导工作。

2.4 施工单位负责机制砂厂的建设、机制砂及其混凝土质量的面管理工作。

3 技术要求
3.1 定义
3.1.1 机制砂: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
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的颗粒。

3.1.2机制砂混凝土:用机制砂作为细集料配制的混凝土。

3.2应用范围:机制砂可应用于除预应力混凝土以外的铁路混凝土工程。

但用于配置C5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应组织专家进行专项技术评估后方可使用。

3.3质量标准:机制砂的质量必须在满足《建筑用砂》(GB14684)的规定的基础上,同时满足下列具体要求。

3.3.1 母岩:用于生产机制砂的母岩应为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石英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等洁净、质地坚硬、无软弱颗粒及无风化石的岩石;不能使用泥岩、页岩、板岩等软质岩或风化的岩石用来生产机制砂;夹层多,岩性多变的矿山也不宜用来生产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不应小于所配置混凝土设计强度的2倍,且不宜低于80MPa。

3.3.2 碱集料反应:用于加工机制砂的母岩,不应具有潜在的
碱集料反应活性。

3.3.3 分级与规格:用于混凝土中的机制砂应为I类或II类中砂。

不得使用粗砂、细砂或Ⅲ类砂。

3.3.4 颗粒级配:应结合粗集料的级配情况,通过试验确定机制砂的最佳级配(标配曲线);实测颗粒级配累计筛余量与最佳级配的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颗粒级配累计筛余允许偏差
3.3.5 细度模数: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3~3.0之间。

3.3.6 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和空隙率:机制砂的表观密度不小于2 500 kg/ m3;松散堆积密度不小于1 400kg/m3;空隙率不大于44%。

3.3.7 亚甲蓝(MB)值:不大于1.0。

3.3.8 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不得大于10%。

3.3.9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不得大于1.0%。

3.3.10 坚固性:硫酸钠溶液法试验时,砂的质量损失不大于8%。

3.3.11 压碎指标:在坚固性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单级最大压碎指标不得大于25%。

3.3.12有害物质:机制砂中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化物、放射性等有害物质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有害物质限量
3.3.13含水率:机制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其含水率不得大于1%(按质量计)。

3.3.14 饱和面干吸水率:机制砂应进行机制砂饱和面干吸水率检测,检测结果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作为选取混凝土用水量的参考指标;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实测值和配合比设计时采用的检测值之差适当调整混凝土用水量。

4 生产管理
4.1 砂厂建设
4.1.1标准化要求:机制砂厂应严格按照建设单位核准后的方案进行建设;总体应满足工厂化、标准化要求;原料开采区、机制砂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布局合理;制砂机安装应离采石场爆破区200m 以外,确保开采与制砂作业的安全;制砂场的生产场地和堆料场地必须硬化;工艺流程先进,安全和环保设施和管理符合相关规定,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