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地基的地层为淤泥质粘土
土力学(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课后题答案(全)

2-10章第二章2-2、有一饱和的原状土样切满于容积为21.7cm 3的环刀内,称得总质量为72.49g ,经105℃烘干至恒重为61.28g ,已知环刀质量为32.54g ,土粒比重为2.74,试求该土样的湿密度、含水量、干密度及孔隙比(要求汇出土的三相比例示意图,按三相比例指标的定义求解)。
解:3/84.17.2154.3249.72cm g V m =-==ρ %3954.3228.6128.6149.72=--==S W m m ω 3/32.17.2154.3228.61cm g V m S d =-==ρ 069.149.1021.11===S V V V e 2-3、某原状土样的密度为1.85g/cm 3,含水量为34%,土粒相对密度为2.71,试求该土样的饱和密度、有效密度和有效重度(先推导公式然后求解)。
解:(1)VV m WV s sat ρρ⋅+=W S m m m += SW m m =ω 设1=S m ρω+=∴1VW S S S V m d ρ=WS W S S S d d m V ρρ⋅=⋅=∴1()()()()()()3W S S WS SW W satcm /87g .1171.20.341171.285.1d 11d 11d 111d 11111=+⨯+-⨯=++-=+++⎪⎪⎭⎫ ⎝⎛-=+-++=+⎪⎪⎭⎫ ⎝⎛⋅-++=∴ρωρωρωρωρρωρρωρρρωρW S d 有(2)()3'/87.0187.1cm g VV V V V V V m V V m W sat W V Ssat WV W V W S S W S S =-=-=+-=-+-=-=ρρρρρρρρρ (3)3''/7.81087.0cm kN g =⨯=⋅=ργ 或3'3/7.8107.18/7.181087.1cmkN cm kN g W sat sat sat =-=-==⨯=⋅=γγγργ2-4、某砂土土样的密度为1.77g/cm 3,含水量9.8%,土粒相对密度为2.67,烘干后测定最小孔隙比为0.461,最大孔隙比为0.943,试求孔隙比e 和相对密实度Dr ,并评定该砂土的密实度。
地基与基础题库2009~2010版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地基与基础》试题库一、填空题1、桩土共同作用时,若桩侧土的沉降量大于桩身沉降量,即桩侧土相对于桩向下移动,则土对桩会产生力,该力的出现,对桩的承载极为不利。
(负摩阻)2、基础根据埋置深浅可分为和。
(深基础,浅基础)3、说出三种深基础类型:、、。
(桩基础、沉井基础、箱形基础)4、地基基础设计时应满足的两大要求是、。
(强度、变形)5、桩基础按受力条件可分为端承桩和,其中,群桩效应显著的是。
(摩擦桩,摩擦桩)6、当偏心荷载作用在基础上时,基底压应力图形为或。
(梯形,三角形)7、基础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值一般取KN/m³。
(20)8、在设计偏心受压基础时,一般令偏心距e不大于。
(L/6))9、写出基础和其上回填土重的计算公式G k= 。
(AdG10、基础底面抵抗矩W=bl2/6,其中b、l分别表示基础底板、的尺寸。
(宽度,长度)11、挡土墙后面的填土压力可以分为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静止土压力)12、写出挡土墙的四种类型:、、、。
(重力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锚杆式挡土墙,板桩挡土墙)13、土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一部分土相对另一部分土滑动的现象,称为。
(滑坡)14、浅基础按受力性能分为和。
(刚性基础,柔性基础)15、桩基础按承载性状分类时,可分为和。
(端承桩,摩擦桩)16、浅基础根据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独立基础)17、当基础长度大于或等于10倍基础宽度时,称为。
(条形基础)18、基坑开挖时的排水方法主要有和两类,当地基可能发生流砂现象时,可采用法降低地下水位。
(集水坑排水法,井点)19、桩基础按承台下的桩身多少,可分为和。
(单桩,群桩)20、钻孔灌注钻施工时,成孔完毕后应进行,再吊装钢筋笼。
(清孔)21、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 m 。
(0.5)22、深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大于 m 。
(5)23、桩基础按施工方法可分为 和 。
地基基础试题

地基基础部分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些基础形式属浅基础()A沉井基础B扩展基础C地下连续墙D地下条形基础E箱形基础答案:BDE2 下列钢筋混凝土基础中,抗弯刚度最大的基础形式是()A柱下条形基础B十字交叉基础C箱形基础D筏板基础答案:C1、以下基础形式中不需要按刚性角要求设计的是()。
A. 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B. 墙下条形砖基础C. 毛石基础D.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2、以下属于扩展基础的是()。
A.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B. 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C. 毛石基础D. 墙下条形砖基础3、对无筋扩展基础要求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是因为()。
A.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B.限制基础底面宽度要求C.地基承载力低D.材料的抗弯抗拉强度较低4、柱下条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与()因素无关。
A.柱网布置B.边跨跨距C.地基承载力D.基础底板厚度5、柱下条型基础梁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计算,高度宜为柱距的()。
A.1/6 B.l/3 C.l /10 D.l /26、各种型式的刚性基础的共同点在于()。
A.均为墙下条形基础B.均为柱下独立基础C.均由砖、毛石砌筑而成D.均由脆性材料组成8、柱下独立基础发生冲切破坏是由于()。
A.柱周边处基础高度不足B.地基承载力不足C.基底面积过小D.基础材料抗压强度不足9、以下破坏现象中,由于冲切而破坏的现象是()。
A.基础底板被拉裂B.柱子周边沿45 。
斜面拉裂C.基础台阶处出现竖向裂缝D.柱子与基础接触面被压坏10、在计算()时采用地基净反力。
A.基础底面尺寸B.验算地基承载力C.基础底板配筋D.地基变形11、对于p~s曲线上存在明显初始直线段的载荷试验,所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D(A) 一定是小于比例界限值;(B) 一定是等于比例界限值;(C) 一定是大于比例界限值;(D) 上述三种说服都不对12、某建筑物基础底面尺寸为3m×4m,基础理深d=1.5m,拟建场地地下水位距地表1.0m,地基土分布:第一层为填土,层厚为1米,γ=18.0kN/m3;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层厚为5米,γ=19.0kN/m3,φk =22º,C k=16kPa;第三层为淤泥质粘土,层厚为6米,γ=17.0kN/m3,φk=11º,C k=10kPa;。
地基基础复习题

选择题1、当地基中附加应力曲线为矩形时,则地面荷载的形式为( D )。
A、圆形均布荷载;B、矩形均布荷载;C、条形均布荷载;D、无穷均布荷载。
2、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时,所对应的含水量为( A )。
A、最优含水量B、天然含水量C、最小含水量D、最大含水量3、堆载预压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时,砂井的主要作用是( D )。
A、改变地基土级配B、置换C、挤密D、加速排水固结4、下列哪一种土样更容易发生流砂?( B )。
A、砾砂或粗砂;B、细砂或粉砂;C、粉质粘土;D、粘土。
5、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如在中部出现水平段,表明土( D )。
AA.级配较好B.颗粒均匀C.主要由粗颗粒组成D.缺失了中间组分6、用粒径级配曲线法表示土样的颗粒组成情况时,若曲线越陡,则表示土的( B )。
A.颗粒级配越好B.颗粒级配越差C.颗粒大小越不均匀D.不均匀系数越大7、判别粘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是( B )。
A.塑性指数B.液性指数C.压缩系数D.压缩指数8、在均质土层中,土的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是( D )。
A.均匀的B.曲线的C.折线的D.直线的9、表示该点土体处于稳定状态的是( C )。
A、τ>τfB、τ=τfC、τ<τfD、不确定10、在工程上,岩石是按什么进行分类( D )。
BA. 成因和风化程度B. 坚固性和成因C. 成因D. 坚硬程度和完整程度11、控制填土施工质量的密度指标是( B )。
A、土的饱和密度B、土的干密度C、天然密度D、土的浮密度12、土的压缩试验中,压缩仪(固结仪)中的土样在压缩过程中( C )。
A、条件不足,无法判断B、同时发生竖向变形和侧向变形C、只发生竖向变形D、只发生侧向变形13、堆载预压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时,砂井的主要作用是( A )。
A、加速排水固结B、置换C、改变地基土级配D、挤密14、土的压缩系数越(A )、压缩模量越( C ),土的压缩性就越大。
A、低,低B、高,高C、高,低D、低,高14、土压力是指( C )。
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地基处理下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_真题-无答案

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地基处理)下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72,考试时间90分钟)1.以下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给出主要案例分析或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
请在30道题中选择25道题作答,如作答的题目超过25道题,则从前向后累计25道题止。
1. 为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多桩复合地基静载实验,桩径500mm,正三角形布置,桩中心距1.20m,试问进行三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圆形承压板直径。
应取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A. 2.00mB. 2.20mC. 2.40mD. 2.65m2. 对于某新近堆积的自重湿陷件营土地基,拟采用灰土挤密桩对柱下独立基础的地基进行加固,已知基础为1.0m×1.0m的方形,改层黄土平均含水量为10%,最优含水量为18%,平均干密度为1.50t/m3。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一2002),为达到最好加固效果,拟对该基础5.0m深度范围内的黄土进行增湿,试问最少加水量取下列何项数值合适?( )[2010年真题]A. 0.65tB. 2.6tC. 3.8tD. 5.8t3. 某黄土场地,地面以下8m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其下为非湿陷性黄土层。
建筑物采用筏板基础,底面积为18m×45m,基础埋深3.00m,采用灰土挤密桩法消除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灰土桩直径φ00mm,桩间距1.00,等边三角形布置。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规定,处理该场地的灰土桩数量(根)为下列哪项?( )[2010年真题] A. 936 B. 1245C. 1328D. 15924. 某填海造地工程对软土地基拟采用堆载预压法进行加固,已知海水深1.0m,下卧淤泥层厚度10.0m,天然密度ρ=1.5g/cm3,室内固结试验测得各级压力下的孔隙比如表5—1所示,如果淤泥上覆填土的附加压力p0取125kPa,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该淤泥的最终沉降量,取经验修正系数为1.2,将10m的淤泥层按一层计算,则最终沉降量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 )[2010年真题]A. 1.46mB. 1.82mC. 1.96mD. 2.64m5. 拟对厚度为10.0m的淤泥层进行预压法加固。
建筑地基工程施工案例(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某高层住宅项目位于我国某大城市,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00米,共30层。
该项目地基基础设计采用桩基础,主要地质条件为粘性土和砂土。
为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二、施工难点1. 地质条件复杂:该项目地质条件复杂,粘性土和砂土层厚度不均,给桩基础施工带来了较大难度。
2. 施工周期紧张:该项目工期紧,施工进度要求高,对施工组织和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
3. 施工安全风险大: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存在桩身倾斜、断桩、地面塌陷等安全风险。
三、施工方案1. 地质勘察:在施工前,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分布、土层性质、地下水情况等,为桩基础设计提供依据。
2. 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资源配置等。
3. 施工技术措施:(1)桩基础施工:采用旋挖钻机成孔,然后进行钢筋笼制作、混凝土灌注等工序。
为确保桩身质量,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0%。
(2)地基处理:针对粘性土和砂土层,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
(3)基坑支护:采用钢板桩围护结构,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
4. 施工质量控制:(1)材料检验:对桩基础施工所需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2)施工过程控制:对成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灌注等工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3)质量验收: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对桩基础、地基处理、基坑支护等工序进行质量验收。
四、施工效果1. 施工进度: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资源,确保了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
2. 施工质量: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和标准,确保了桩基础、地基处理、基坑支护等工序的质量。
3. 安全生产:通过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4. 社会效益: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我国高层住宅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提高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
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单项选择题]1、有一场地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260kPa,拟采用桩径0.5m喷射桩,桩身试块抗压强度标准值fcu=6MPa,强度折减系数η=0.33,已知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120kPa,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0.9,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0.7,若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计算喷射桩的桩间距(假设由土提供的单桩承载力大于由桩身强度计算的单桩承载力),其值大小与()数值最为接近。
()A.1.02mB.1.12mC.1.44mD.1.78m。
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某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采用强夯密实法进行加固,夯锤重量20t,落距20m,该方法的有效加固深度为()。
A.6~7mB.7~8mC.8~9mD.9~9.5m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3、某黏土场地中采用砂石桩处理,天然地基承载力为90kPa,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为150kPa,砂桩桩体承载力为300kPa,如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径为0.8m,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砂桩间距宜为()。
A.1.23mB.1.43mC.1.63mD.1.83m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4、某黄土场地中采用碱液法处理,灌注孔深为4.0m,有效加固半径为0.5m,碱液充填系数为0.6,工作条件系数为1.1,土体天然孔隙率为0.45,处理该场地时,单孔碱液灌注量为()。
A.1000LB.1050LC.1100LD.1150L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5、某粉土地基地下水位埋深12m,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处理,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380kPa,水泥土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600kN,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采用正三角形布桩,桩径为500mm,桩间土折减系数取0.95,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要求,桩间距宜为()。
第五章 排水固结

井阻和涂抹作用
在实际砂井施工中,由于沉管对周围土体 的扰动和重塑作用,在砂井周围形成了一个“涂 抹区”,使该区内土渗透性降低,压缩性增大。 在土中水向砂井渗流过程中,砂料对渗流产 生的阻力也会影响土层的固结速率。 井阻和涂抹作用对固结速率的影响有时十分 显著。比如宁波机场袋装砂井场地,在堆载205天 后,考虑井阻与涂抹作用影响的地基实际平均 固结度仅为按理想砂井地基计算的固结度0.81倍。
1.00 1.5 3.0 6.0 10.0 30.0 100.0
1.12 1.36 1.78 2.23 2.53 3.23 4.00
0.56 0.68 0.89 1.12 1.27 1.62 2.00
0.95 1.15 1.52 1.96 2.25 2.88 3.70
0.88 1.08 1.44 — 2.12 — —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5.1 概述 5.2 加固原理 5.3 排水固结法的设计与计算 5.4 施工工艺 5.5 加固效果检验 5.6 工程实例
5.1 概 述
排水固结法能解决软粘土地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可使 地基的沉降在预压期间基本完成或大部分完成,使用期间 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和沉降差。同时可增加地基土的抗剪 强度,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n
q1 t t1 t 0 (t1 t0 ) e (e e ) p q2 t t3 t 2 (t3 t 2 ) e (e e ) p 6 0.081 0.0251120 0.025110 0 ( 10 0 ) e ( e e ) 100 0.0251 4 0.081 0.0251120 0.025140 0.025130 (40 30) e (e e ) 100 0.0251 0.9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建筑地基的地层为淤泥质粘土,固结系数为C h=C v=1.8×10-3cm2/s,粘聚力c=18kPa,内摩擦角φ=5︒,受压土层厚20m,袋装砂井直径d w=700mm,袋装砂井按等边三角形布置,间距l=1.4m,深度H=20m,砂井底部为不透水层,砂井打穿受压土层。
预压荷载总压力P=100kPa,分两级等速加载,如图所示,计算地基堆载120天后,地层的平均固结度(不考虑竖井井阻和涂抹的影响),并判断在建筑荷载(假设为条形基础,基础埋深为0m)为150kPa 时,地基中各点是否破坏?
C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math.h>
void main()
{
double a,b,c,f,d,g,Fn,D,l,C1,C2,B,m,n,w,x,temp1,temp2;
int t,H;
double T[20],r[10],Q[10],p[10],U[10],o[10];
double sum=0;
int q[10];
int i,j;
printf("请输入砂井直径、间距、固结系数、深度\n");
scanf("%lf,%lf,%lf,%lf,%d",&w,&l,&C1,&C2,&H);
D=1.05*l;
x=D/w;
a=x*x;
b=x*x-1;
c=a/b;
f=log(x);
d=c*f;
g=(3*a-1)/(4*a);
Fn=d-g;
temp1=(3.14*3.14*C1)/(4*H*H);
temp2=(8*C2)/(Fn*D*D);
B=(temp1+temp2)*86400;
m=exp(-120*B);
n=0.81/B*m;
printf("请输入加载次数\n");
scanf("%d",&t);
printf("请输入加载时间\n");
for(i=0;i<20;i++){
scanf("%lf",&T[i]);
if(i>=(2*t-1))
break;
}
printf("请输入加载数\n");
for(j=0;j<10;j++){
scanf("%d",&q[j]);
if(j>=(t-1))break;}
for(i=0,j=0;i<20,j<10;i++,j++)
{
if(j>=t&&i>=2*t)break;
r[j]=T[i+1]-T[i];Q[j]=q[j]/r[j];o[j]=exp(B*r[j]);
p[j]=exp(B*T[i])*(o[j]-1);
U[j]=Q[j]/100*(r[j]-n*p[j]);
sum=sum+U[j]; printf("%lf",sum);
i++;
}
}
加载
次数
每次加载数及各次加载起止时间固结度
1 100
0.9483 0 20
2
30 70
0.9162 0 6 30 44
3
40 30 30
0.9098 0 8 30 36 50 56
4
30 30 30 10
0.8908 0 6 30 36 50 56 70 72
5
30 20 20 20 10
0.8523 0 6 30 34 50 54 70 74 90 92
结论:固结度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大而减小。
60 40 加载速
率
固结度
0 5 30 33.3 12 0.9393
0 10 30 36.6 6 0.9361
0 15 30 40 4 0.9325
0 20 30 43.3 3 0.9288
0 25 30 46.6 2.4 0.9248 结论:固结度随着加载速率的减小而减小。
Cv Ch 固结度
0.0018 0.0001 0.3047 0.0011 0.8293 0.0021 0.9562 0.0031 0.9883 0.0041 0.9967
结论:固结度随着水平固结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间距固结度
100 0.9968
130 0.9593
150 0.9045
170 0.8355
190 0.7631
结论:固结度随着井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井径固结度
10 0.7976
60 0.9237
110 0.9631
160 0.9819
210 0.9914
结论:固结度随着井径的增大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