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种立体农业模式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十大生态农业模式

中国生态农业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它兼顾快速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双重目标,力求避免常规现代农业方式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和资源破坏的问题,是新兴的生态经济学在农业上应用的体现。
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
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立体农业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立体农业方案# 立体农业方案## 1. 引言立体农业方案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使用立体层叠的种植系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效的农作物生产。
这一方案可以充分利用垂直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立体农业方案的原理、技术及应用。
## 2. 原理立体农业方案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垂直叠层的种植系统,将农作物种植于空中,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
立体农业系统通常由多层植物种植架构、灌溉系统、光照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组成。
这些系统相互配合,确保农作物在垂直空间内得到适宜的生长条件。
## 3. 技术### 3.1 多层植物种植架构立体农业方案中的多层植物种植架构是实现垂直种植的关键。
通常使用透明的塑料模块制作种植台,每个种植台上可以种植多行农作物。
这种架构既能抵御风雨,又可以提供适宜的光照和通风环境。
### 3.2 灌溉系统立体农业方案中的灌溉系统需要确保每个种植台上的农作物都能获得适量的水分。
可以采用滴灌系统或者喷雾系统进行灌溉,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频率,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 3.3 光照系统由于立体农业方案中的农作物种植于室内,需要通过光照系统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
可以使用LED灯光源,控制光照的强度和波长,以满足不同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 3.4 环境控制系统立体农业方案中的环境控制系统负责调节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生长条件。
可以使用空调系统、加湿器和二氧化碳供给设备等进行控制。
## 4. 应用### 4.1 城市农业立体农业方案可以在城市中实现农作物的大规模种植,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
由于垂直空间的利用,立体农业可以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实现高产量的农作物生产。
### 4.2 恶劣环境种植立体农业方案可以在恶劣环境条件下进行农作物种植,如沙漠地区或者寒冷地区。
我国的三种立体农业模式

我国的三种立体农业模式目前我国的立体农业分为三种农业模式:(1)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2)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3)黄淮海平原:鱼塘-台田模式;千烟洲立体农业千烟洲的立体山区农业农业模式属于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的一种。
针对地形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特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立体气候”,依据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空间的多层次性,合理布局农、林、牧、渔、副业的农业模式。
千烟洲气候湿润,降水多。
丘陵山区耕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人工草地;缓坡和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种业。
地势低洼处,易积水,出现洪涝,适合养鱼。
由山顶至山谷依次为“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
这种“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一种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珠三角基塘农业而我们熟悉的珠三角的基塘农业是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典型的代表。
针对地势低洼,水分充足。
挖洼地为鱼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塘中养鱼,基上种桑、甘蔗、果树和花卉,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这种模式起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避免洪涝灾害的作用。
鱼塘-台田模式对华北地区的地势低洼,渍涝严重,土壤盐碱化现象,开挖鱼塘积水发展渔业;同时挖出来的土堆积到田面而抬高地势,在台田里种粮、果、棉和饲料作物,又能降低台田地下水位,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降低台田地表的盐度,以达到改良华北地区的中低产田的效果。
立体农业的作用立体农业具备高效、集约、持续和安全的特点,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潜力,缓解人地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压力,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高中地理中的三种基塘农业模式

高中地理中的三种基塘农业模式高中地理中的三种基塘农业模式地理百科“桑基鱼塘”农业模式基塘式水陆结合模式以我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典型代表。
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常闹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在一些低洼的地方,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
这种塘基的修筑可谓一举两得,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在基上种果树、蔬菜、甘蔗,分别称为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蔗基鱼塘。
后来由于国际贸易对丝绸需求的扩大,种桑养蚕的获利大大超过了水果的收益,果基鱼塘的生产方式,逐渐演变为鱼塘里养鱼,塘基上种桑树的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基上的桑树是生产者,蚕以桑叶为食,是第一级消费者,生产丝、茧、蛹,排出蚕粪。
塘里的鱼是第二级消费者,为充分利用各种饲料和立体空间,施行不同鱼种分层放养,上层鱼吃剩的残余物及粪便成为下层鱼的饲料,鱼类的排泄物和其他动植物的残骸又被微生物分解为含氮、磷、钾的简单物质,混入塘泥。
这种塘泥肥力高、肥效长,又有抗旱和防止杂草滋生的作用,是施用于桑基的好肥料,从而进入新的循环。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水陆相互联系、动植物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层层利用的农业生态系统,形成“桑茂、蚕壮、鱼肥大,鱼肥、泥好、桑茂盛”的有机联系。
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帮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洼地水涝之憋,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低洼地积水内涝的问题,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台田—鱼塘”模式台田—鱼塘系统是水陆复合人工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进行规划、实施和建设的。
黄淮海平原低湿地区,地势低平,渍涝严重,科技工作者“因洼制宜”摸索出了低湿地的治理模式,即台田—鱼塘模式。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立体栽培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立体栽培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蔬菜的概念设施蔬菜设施蔬菜是设施农业中的一个类别。
设施农业就是指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利用一些技术工程对一些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控制,从而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其实,设施农业还包括其他几种类别,如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
这些新的种植方法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而且发展趋势较好,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设施蔬菜就是在环境相对可以控制的环境中种植蔬菜,利用这种种植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设施蔬菜的特点能够合理利用各种光线对于蔬菜的生长而言,光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一种蔬菜的日照时间都应该进行合理安排。
在以往的种植过程中,不会对各种蔬菜进行测定,因为都处于同一光线下,而且日照时间也都是一样的,所以各种蔬菜最后生产出来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质量比较好产量也很高,有的产量则很低。
而利用设施蔬菜能够根据每一种蔬菜的特性去确定每一种蔬菜的日照时间,从而能够保证充足的光合作用时间。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蔬菜,一定是高质量、高产量的。
设施蔬菜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设施蔬菜具有技术含量高、效益高的特点,整个产业发展基础是比较规范的,而且它的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因此设施蔬菜正在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转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是传统种植技术无法比拟的。
因此,与传统种植办法相比,设施蔬菜的培养方式更加自由,没有太多的约束条件。
此外,这种技术能够使蔬菜生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而且可以作为部分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设施蔬菜抗灾能力强的优势显现近年来,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而且不少地区常常会遭到一些恶劣天气的影响。
例如,最大的蔬菜输出地区寿光县在2018年便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大量的蔬菜被破坏,既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带来了经济损失。
这就是传统种植模式的缺陷之一,而设施蔬菜则拥有较强的抗灾能力。
第一章 立体农业(复)2012.2.14

• 2、生态效益:立体农业的生态效益主要是 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改良了农田小气候, 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强了生物的抗逆性。
• 3、社会效益:立体农业不仅吸收了社会过 剩的劳力,而且又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 副产品,因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
第四节 立体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
1、旱地立体农业 粮粮型 粮经型 粮菜型 菜菜型
第四节立体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1旱地立体农业菜菜型2稻田立体农业稻鱼立体种养模式稻蟹立体种养模式稻鸭立体种养模式稻萍鱼蛙立体种养模式稻萍蟹立体种养模式3庭院立体农业庭院立体种植庭院立体养殖庭院立体种养庭院立体种养加4保护地立体种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四在1300余亩蔬菜大棚中推行蔬菜高矮疏密立体化种植取得新成效棚均纯收入达24万余元
二、立体农业的特点 • • • • • 综合集约性 多样性 内循环与外开发的统一 整体协调 技术密集
(一)综合集约性 即集约经营土地,表现为各种类型种植业与各种类 型的畜牧业、渔业、林业的综合经营,是一种巧妙 地利用生物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关系取得的一种 综合集约的经营方式,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 资金整体综合效益;
5、丘陵山区立体农业综合开发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6、农林间作、林胶茶立体种植
2008年,湖南湘阴县石塘乡新农村村民在该县中南桐木发展 股份有限公司承包的农林间作地里除草。该基地是湖南全省 最大泡桐树基地,栽有泡桐树三千五百亩,农林间作了红薯、 花生、玉米等经济作物,让山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一、土地当量比(LER) 是指立体种植中不同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P1 、P2 、P3…)与相应单作的单位面积产 量(M1 、M2、 M3…)的相对比值之和, 即: IER=P1/M1+P2/M2+ P3/M3 这公顷土地能获60 吨的林木产量和150公斤的油菜产量,而在单 作条件下,每公顷土地的林木产量为80吨, 每公顷的油菜产量为300公斤,请评价其立体 种植的效果。 P1=60吨/公顷, P2= 150公斤/公顷, M1 = 80吨/公顷,M2= 300公斤/公顷 土地当量比= P1/M1+P2/M2 =60/80+150/300=0.75+0.5=1.25 LER﹥1,立体种植优于单作
十八种农业类型,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十八种农业类型,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一、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立体农业最早产生于农作物的间作套种。
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
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地理教材上通常所指的立体农业)。
如云贵高原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区水田以冬作物—水稻一年两熟为主,旱地以小麦一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或两熟为主,还可种植热带、亚热带瓜果。
半山区以一年一熟水稻或一年二熟旱作物为主;高山区只种玉米、马铃薯、荞麦等一年一熟旱粮;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属微观异基面立体农业。
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
如林粮或粮菜间作、稻田养鱼、农田插种食用菌等。
合理的立体农业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
在其他国家,如坦桑尼亚、斯里兰卡等也常见立体种植,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正在兴起与中国立体农业相类似的混合种植、多层利用和农林牧渔结合的种植、养殖业。
二、鱼菜共生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利用鱼的排泄物,经由抽水机送到有硝化作用的蔬莱水耕池,其中的水中题浮物舆有害元素(有机大分子),经硝化菌等益菌的转化为营养小分子(氮、磷、钾、镁、……等)後,供给植物的水根吸收,经光合作用促使植物成长同时也净化了水质,循环回鱼池提供鱼类健康的生长环境,利用水循环交换的设备,让两种生物互惠合作生长。
三、观光农业观光农业的核心在于农业,通过引入旅游功能,实现农业与旅游的功能性渗透和延伸,两者的结合既实现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一种新型的途径与方式。
四、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业(Internetagriculture)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方式。
本质是互联网+农业。
【农业新模式】十八种农业类型,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农业新模式】十八种农业类型,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一、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立体农业最早产生于农作物的间作套种。
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
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地理教材上通常所指的立体农业)。
如云贵高原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区水田以冬作物—水稻一年两熟为主,旱地以小麦一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或两熟为主,还可种植热带、亚热带瓜果。
半山区以一年一熟水稻或一年二熟旱作物为主;高山区只种玉米、马铃薯、荞麦等一年一熟旱粮;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属微观异基面立体农业。
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
如林粮或粮菜间作、稻田养鱼、农田插种食用菌等。
合理的立体农业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
在其他国家,如坦桑尼亚、斯里兰卡等也常见立体种植,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正在兴起与中国立体农业相类似的混合种植、多层利用和农林牧渔结合的种植、养殖业。
二、鱼菜共生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利用鱼的排泄物,经由抽水机送到有硝化作用的蔬莱水耕池,其中的水中题浮物舆有害元素(有机大分子),经硝化菌等益菌的转化为营养小分子(氮、磷、钾、镁、……等)後,供给植物的水根吸收,经光合作用促使植物成长同时也净化了水质,循环回鱼池提供鱼类健康的生长环境,利用水循环交换的设备,让两种生物互惠合作生长。
三、观光农业观光农业的核心在于农业,通过引入旅游功能,实现农业与旅游的功能性渗透和延伸,两者的结合既实现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一种新型的途径与方式。
四、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业(Internetagriculture)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方式。
本质是互联网+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我国黄淮海平原的“鱼 我国黄淮海平原的“ 台田” 塘—台田”模式农业
返回
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
返回
4、我国三种立体农业模式: 、我国三种立体农业模式: (1)鱼塘 台田模式: 鱼塘—台田模式 鱼塘 台田模式: a、是针对黄淮海平原地势低洼,渍涝严重的状况, 、是针对黄淮海平原地势低洼,渍涝严重的状况, 因地制宜” 摸索出来的低湿地治理模式 低湿地治理模式。 “因地制宜”,摸索出来的低湿地治理模式。 b、低湿地,地下水位高,挖沟困难,排水不畅。 、低湿地,地下水位高,挖沟困难,排水不畅。 c、变挖沟为挖鱼塘,筑台田;变排水为蓄水,台 、变挖沟为挖鱼塘,筑台田;变排水为蓄水, 挖鱼塘 田地势增高,有利于农林果鱼牧业的发展。 田地势增高,有利于农林果鱼牧业的发展。 d、模式细分为:鱼—果—粮、鱼—果—棉、 、模式细分为: 果 粮 果 棉 饲料) 鱼—果—菜、鱼—果—草(饲料 果 菜 果 草 饲料 四种立体种养模式。 四种立体种养模式。 e、典例:辛店洼实验区 、典例:
3、绿洲(灌溉)农业: 绿洲(灌溉)农业: (1)主要分布在新疆内陆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1)主要分布在新疆内陆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陆盆地 河套平原等地 等地。 河套平原等地。 (2)在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或山麓带与冲积扇有 (2)在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或山麓带与冲积扇有 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因有灌溉水源而成为荒漠地 区发展农业的理想场所。 区发展农业的理想场所。 (3)绿洲农业多呈“孤岛状、带状或串珠状” (3)绿洲农业多呈“孤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 绿洲农业多呈 于荒漠地区。 于荒漠地区。
4. 世界主要的牛肉出口国是( ) 世界主要的牛肉出口国是( A. 澳大利亚 B. 蒙古 C. 新西兰 D. 阿根廷 5. 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 ) 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 A. 南非、荷兰 南非、 B. 阿根廷、美国 阿根廷、 C. 澳大利亚、新西兰 D. 丹麦、英国 澳大利亚、 丹麦、 6. 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征是( ) 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征是( A. 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B. 只出现在发达国家 分布在干旱、 C. 牧牛业占重要地位 D. 属密集商品农业 二、综合题 1. 下图中ABC三图是“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 下图中 三图是“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 三图是 读后分析: 读后分析:
(2)基塘农业: 基塘农业: 基塘农业 a、是针对珠江三角洲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特点创造的 、 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b、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水热资源充足,地势低, 、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水热资源充足,地势低, 洪涝灾害严重。 洪涝灾害严重。 c、挖洼地为鱼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 、挖洼地为鱼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 可减轻水患,塘中养鱼,基上种桑 甘蔗、 种桑、 可减轻水患,塘中养鱼,基上种桑、甘蔗、果 树和花卉,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树和花卉,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d、模式细分:果基鱼塘、菜基鱼塘、蔗基鱼塘。 、模式细分:果基鱼塘、菜基鱼塘、蔗基鱼塘。
(3)千烟洲立体山区农业: 千烟洲立体山区农业: 千烟洲立体山区农业 a、针对地形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山区创造的 、针对地形变化大, 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立体气候” 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立体气候”, 依据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空间的多层次性, 依据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空间的多层次性,实行 多种生物结构有机结合,合理布局农、 多种生物结构有机结合,合理布局农、林、牧、渔、 副业的农业模式。 副业的农业模式。 b、变以“粮食”为主成以“林果”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 、变以“粮食”为主成以“林果”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 c、例如: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 、例如: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d、从丘上到丘下,农业布局大体为: 、从丘上到丘下,农业布局大体为: 用材林—经济林 毛竹—果园 人工草地—农田 经济林/毛竹 果园/人工草地 农田—鱼塘 用材林 经济林 毛竹 果园 人工草地 农田 鱼塘
(六)我国某些特殊的农业称谓: 我国某些特殊的农业称谓:
1、河谷农业: 河谷农业: (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青海的黄河谷地、 (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黄河谷地、 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为典型。 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为典型。 最为典型 (2)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气温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 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又有河水灌溉,土肥, 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又有河水灌溉,土肥, 因此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形成河谷农业。 因此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形成河谷农业。 坝子农业: 2、坝子农业: (1)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 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 (1)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 (2)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流水的冲帅使地表土层变薄, (2)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流水的冲帅使地表土层变薄,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 地下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 地下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而那些被当地人称为 坝子”的山间盆地内小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好, “坝子”的山间盆地内小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好,利于 发展农业,故称为坝子农业。 发展农业,故称为坝子农业。
为主, (1)A阶段农业生产以_____为主,B阶段农业生产是种 种植业 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为主。 植业和畜牧业并重,C阶段则以_____为主。 乳畜业 阶段的生产对象是______; 市场 和______是影 (2)C阶段的生产对象是 奶牛 ;______和饲料供给 ) 阶段的生产对象是 是影 响其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 响其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 (3)欧洲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 )欧洲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天然蓄水池”,可见种植牧草越来越受重视,试比较我 天然蓄水池” 可见种植牧草越来越受重视, 国西部畜牧业与西欧乳畜业的差异: 国西部畜牧业与西欧乳畜业的差异: 西欧的牧草大部分分布在________气候区,这种气候的 气候区, ①西欧的牧草大部分分布在 气候区 特点是______,很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特点是 ,很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我国西部的牧草分布在_______气候区和 气候区和______气候区 ②我国西部的牧草分布在 气候区和 气候区 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是因为西欧____,对乳 ③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是因为西欧 , 产品的需求量大。 产品的需求量大。 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 ④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是因为西部种植牧 草具有___作用 草具有
(4)我国三种立体农业模式的异同点: 我国三种立体农业模式的异同点: 我国三种立体农业模式的异同点 a、相同点: 、相同点: 都是立体生态农业(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环境效益) 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环境效益) 都是因地制宜, 都是因地制宜,合理 开发利用当地地形 b、不同点: 、不同点: 农作物和农业结构不同 利用的具体目的不同 鱼塘的功能不同 功能效益不同
例题1. 下图是“水稻的主要分布区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例题1. 下图是“水稻的主要分布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南亚 东南亚 C.___ 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 东亚 (1)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A._____ B.____ 三地均为_______气候区,_________资源丰富 _______气候区 (2)A、B、C三地均为_______气候区,_________资源丰富, 季风 水 资源丰富, 河流下游冲积平原_和_____ _地区。 从地形看, 从地形看,水稻田多分布在__ _ 三角洲 地区。 本地区_____稠密, 劳动力 丰富, _____稠密 ___丰富 (3)本地区_____稠密,__ ___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 人口 供了有利条件。 供了有利条件。 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4)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精耕细作 耕种规模小 _________________ 传统观念制约及经济水平制约 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5)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 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图中所示地区, (6)除图中所示地区,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和地区也有 水稻种植业的分布? 水稻种植业的分布? 美国、巴西、埃及、尼日利亚、意大利、西班牙等 美国、巴西、埃及、尼日利亚、意大利、____ 。 ________________ _
A
(2)关于立体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关于立体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多种自然资源 . B.有利于某一种农产品多方面、多层次地利用 .有利于某一种农产品多方面、 C.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压力和增加农民收入 . D.有利于建立良性生态系统 . (3)图中用材林和竹林的环境效益是( ) )图中用材林和竹林的环境效益是( A.增加农民收入 B.防风固沙、防治土地荒漠化 . .防风固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为农民提供生活燃料 .涵养水源、 . (4)图中农田种植的油料作物主要是( )图中农田种植的油料作物主要是( A.水稻 B.花生 C.油茶 D.油菜 . . . .
回答下列各题。 [例3]读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图(如图6),回答下列各题。 ]读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图(如图6),回答下列各题
分别是(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图中① ) A.用材林、经济林、果园、农田 .用材林、经济林、果园、 B.农田、毛竹、果园、用材林 .农田、毛竹、果园、 C.农田、毛竹、果园、落叶松 .农田、毛竹、果园、 D.果园、毛竹、农田、马尾松 .果园、毛竹、农田、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 选择题( 题为单选题, 题为双选题) 一、选择题(第1-4题为单选题,第5-6题为双选题) 题为单选题 题为双选题 1. 下列不是世界水稻主产区的是( ) 下列不是世界水稻主产区的是( A. 东亚 B. 南亚 C. 东南亚 D. 美国 2. 以下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下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单产低 B. 商品率高 C. 实现规模经营 D. 劳动密集型农业 3. 亚洲水稻种植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主要限制条件 是( ) A. 田地规模小 B. 资金投入太多 C. 降水量太小 D. 科技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