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种立体农业的模式共25页
我国的三种立体农业模式

我国的三种立体农业模式目前我国的立体农业分为三种农业模式:(1)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2)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3)黄淮海平原:鱼塘-台田模式;千烟洲立体农业千烟洲的立体山区农业农业模式属于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的一种。
针对地形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特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立体气候”,依据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空间的多层次性,合理布局农、林、牧、渔、副业的农业模式。
千烟洲气候湿润,降水多。
丘陵山区耕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人工草地;缓坡和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种业。
地势低洼处,易积水,出现洪涝,适合养鱼。
由山顶至山谷依次为“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
这种“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一种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珠三角基塘农业而我们熟悉的珠三角的基塘农业是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典型的代表。
针对地势低洼,水分充足。
挖洼地为鱼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塘中养鱼,基上种桑、甘蔗、果树和花卉,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这种模式起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避免洪涝灾害的作用。
鱼塘-台田模式对华北地区的地势低洼,渍涝严重,土壤盐碱化现象,开挖鱼塘积水发展渔业;同时挖出来的土堆积到田面而抬高地势,在台田里种粮、果、棉和饲料作物,又能降低台田地下水位,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降低台田地表的盐度,以达到改良华北地区的中低产田的效果。
立体农业的作用立体农业具备高效、集约、持续和安全的特点,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潜力,缓解人地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压力,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立体栽培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立体栽培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蔬菜的概念设施蔬菜设施蔬菜是设施农业中的一个类别。
设施农业就是指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利用一些技术工程对一些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控制,从而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其实,设施农业还包括其他几种类别,如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
这些新的种植方法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而且发展趋势较好,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设施蔬菜就是在环境相对可以控制的环境中种植蔬菜,利用这种种植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设施蔬菜的特点能够合理利用各种光线对于蔬菜的生长而言,光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一种蔬菜的日照时间都应该进行合理安排。
在以往的种植过程中,不会对各种蔬菜进行测定,因为都处于同一光线下,而且日照时间也都是一样的,所以各种蔬菜最后生产出来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质量比较好产量也很高,有的产量则很低。
而利用设施蔬菜能够根据每一种蔬菜的特性去确定每一种蔬菜的日照时间,从而能够保证充足的光合作用时间。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蔬菜,一定是高质量、高产量的。
设施蔬菜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设施蔬菜具有技术含量高、效益高的特点,整个产业发展基础是比较规范的,而且它的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因此设施蔬菜正在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转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是传统种植技术无法比拟的。
因此,与传统种植办法相比,设施蔬菜的培养方式更加自由,没有太多的约束条件。
此外,这种技术能够使蔬菜生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而且可以作为部分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设施蔬菜抗灾能力强的优势显现近年来,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而且不少地区常常会遭到一些恶劣天气的影响。
例如,最大的蔬菜输出地区寿光县在2018年便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大量的蔬菜被破坏,既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带来了经济损失。
这就是传统种植模式的缺陷之一,而设施蔬菜则拥有较强的抗灾能力。
第一章 立体农业(复)2012.2.14

• 2、生态效益:立体农业的生态效益主要是 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改良了农田小气候, 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强了生物的抗逆性。
• 3、社会效益:立体农业不仅吸收了社会过 剩的劳力,而且又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 副产品,因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
第四节 立体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
1、旱地立体农业 粮粮型 粮经型 粮菜型 菜菜型
第四节立体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1旱地立体农业菜菜型2稻田立体农业稻鱼立体种养模式稻蟹立体种养模式稻鸭立体种养模式稻萍鱼蛙立体种养模式稻萍蟹立体种养模式3庭院立体农业庭院立体种植庭院立体养殖庭院立体种养庭院立体种养加4保护地立体种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四在1300余亩蔬菜大棚中推行蔬菜高矮疏密立体化种植取得新成效棚均纯收入达24万余元
二、立体农业的特点 • • • • • 综合集约性 多样性 内循环与外开发的统一 整体协调 技术密集
(一)综合集约性 即集约经营土地,表现为各种类型种植业与各种类 型的畜牧业、渔业、林业的综合经营,是一种巧妙 地利用生物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关系取得的一种 综合集约的经营方式,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 资金整体综合效益;
5、丘陵山区立体农业综合开发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6、农林间作、林胶茶立体种植
2008年,湖南湘阴县石塘乡新农村村民在该县中南桐木发展 股份有限公司承包的农林间作地里除草。该基地是湖南全省 最大泡桐树基地,栽有泡桐树三千五百亩,农林间作了红薯、 花生、玉米等经济作物,让山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一、土地当量比(LER) 是指立体种植中不同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P1 、P2 、P3…)与相应单作的单位面积产 量(M1 、M2、 M3…)的相对比值之和, 即: IER=P1/M1+P2/M2+ P3/M3 这公顷土地能获60 吨的林木产量和150公斤的油菜产量,而在单 作条件下,每公顷土地的林木产量为80吨, 每公顷的油菜产量为300公斤,请评价其立体 种植的效果。 P1=60吨/公顷, P2= 150公斤/公顷, M1 = 80吨/公顷,M2= 300公斤/公顷 土地当量比= P1/M1+P2/M2 =60/80+150/300=0.75+0.5=1.25 LER﹥1,立体种植优于单作
立体农业

第一章立体农业的概述第一节立体农业的定义一、立体农业=立体种植=复种、间种、套种定义:利用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科学配套,形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生产系统。
1复种:指在一块地一年内种植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意义:a充分利用光能b均衡利用土壤养分c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2间种:在同一田块上同一生长期内进行的几种作物相间种植的方式。
意义:a充分利用光能b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套种:在前一茬作物即将收获之前就将后一作物种入其行间、株间的种植方式。
意义:a提高种植复数b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光能利用率c避开灾害性气候d有效调节双抢季节劳力过分紧张的矛盾。
二、立体农业: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空间差、时间差和生物差特点,在一定地域(或水域)或一定区域内建立起来的多种作物共处,多层次配置,多级质能循环利用的新型农业生产结构。
三、立体农业=集约农业:在一定的区域(或水域)内,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热、水等条件,建立多层次配置,多物种共处的一种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相结合的高产、高效、集约的农业生产形式。
四、立体农业=开发农业=农业综合开发主要内容: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实现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节立体农业的效益一、经济效益增加单位面积上获得各种农产品的总产量,同时也部分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麦/棉,大麦/凤尾菇二、生态效益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了农业的生态效益;改良了农田小气候,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强了生物的抗逆性。
如云南的橡胶/肉桂/茶树/砂仁三、社会效益吸收了社会的剩余劳动力,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
第二章立体农业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立体农业的结构1、物种的结构指立体农业模式内农业生物种类的组成,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植物——初级生产者——作物产品动物——次级生产者——畜产品微生物——分解者——食用菌理想的结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稻田立体种养的五种模式

稻田养鸭的益处与优势
益处
稻田养鸭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产值和效益,还可以减少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农田的生态 效益和社会效益。
优势
稻田养鸭模式具有投资少、易操作、适应性广、效益高等优 点,尤其适合于南方水网地区和丘陵山区。
稻田养鸭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方法
选择适宜的品种和规格的鸭子,在稻田中选择合适的位置建设鸭舍,根据季节和水稻生长情况确定放鸭时间,合 理控制放鸭数量和频率。
方法
选择适宜的稻田,进行田间改造和设施建设,如修建防逃墙、投放饲料和建造 龙虾栖息场所等;在稻田中投放适量的龙虾苗,进行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注意 水质管理、饲料投喂和疾病防治等。
步骤
选择适宜的稻田;进行稻田改造和设施建设;投放龙虾苗;进行养殖管理,包 括水质管理、饲料投喂和疾病防治等;适时收获龙虾和水稻。
步骤
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稻田和河蟹品种,并进 行田间规划。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 的饲养管理,包括投喂饲料、水质管理、疾 病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在螃蟹生长过程中, 需要适时进行分养和轮捕,保证螃蟹的生长 和品质。最后需要对稻田进行收割和晾晒, 并对稻谷进行加工和销售。
04
稻田养泥鳅模式
稻田养泥鳅的定义与特点
THANK YOU
感谢观看
02
稻田养鸭模式
稻田养鸭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稻田养鸭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鸭养殖相结合的立体农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幼 鸭在稻田中自由活动,觅食田中的昆虫、杂草和稻田中的落粒,同时为水稻提供 肥料,而水稻则为鸭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特点
稻田养鸭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的空间和资源,实现了动植物间的互补和优化,具 有生态、环保、高效的特点。
新型农业:最新的5大经营模式

新型农业:最新的5大经营模式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
一、投资最小的农业模式生态休闲农庄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中国目前休闲农业发展的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连片开发模式、“农家乐”模式、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等。
开办生态休闲农庄一是要选好地方。
这直接决定着今后的客源。
首先交通要便利,最好能有公交车直接抵达;其次环境要好,最好是依山傍水处;另外,田地的土壤要肥沃,这关系到你的收成。
二是要安排好活动项目。
可以留五六分地,搭上几个简易的塑料大棚,一半种上鲜花、另一半种些时令蔬菜,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新手体验播种、浇灌、翻地、除草、收获的滋味。
再用五六分地挖一个鱼塘,套养一些鱼、虾、鳖、蟹之类,鱼塘边种些葡萄、橘子、梨子等水果,让游客在这里钓钓鱼、网网虾、修修枝、摘摘果,另外,还可以再养一些猪、羊、鸡、鸭、鹅之类的畜禽,安排一些诸如烧柴做饭等农家特色项目,尽量使活动内容丰富些。
二、最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的农业模式生态循环农业核心理念是把传统“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单环式”的线性农业,改造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向多环式”与“多向循环式”相结合的农业综合模式。
循环农业是一种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达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减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很小的农业,即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农业。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首先要因地制宜。
农业经济学--立体农业

评述
3、
2、
1、
千烟洲立体农业 模式为发展多种经营, 增加农民收入,防止 水土流失和保持生态 平衡提供有力的指导。
为实现深度开发有 限的耕地资源,广度开 发闲置的非耕地资源, 实施开发性农业,从单 一种植业向大农业和农 业立体型产业转变,并 逐步趋向农--工--商综 合发展提供思路。
“千烟洲立体农 业模式”不仅在理论 方面已经成熟,在实 施现状上也很成熟, 它已是农业因地制宜 发展重要的生产模式。
3、着眼于整个大农业系统,
它包括农业的广度,即生物 功能维;农业的深度,即资 源开发功能维;农业的高度, 即经济增值维。它不是通常 直观的立体农业,而是一个 经济学的概念。
4、立体农业是种植和养殖
结合的生态农业系统,是一 种比较理想的立体农业。但 对中国立体农业的研究仅10 多年历史,其理论还处于探 索阶段,未大规模应用,应 加强对它的研究,因地制宜 地加以推广与利用。
3、
要调整传统基塘生 态系统比如调整产业 结构,使其产品多样 化发展,注重清洁生 产,创造更多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否 则社会将选择性淘汰 传统的基塘生态系统。
三、千烟洲立体山区农业
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即由山顶至山谷依次为“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 —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这种“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 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一种建立在生态良性 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农业经济学文献综述
我国立体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立体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特殊经营模式,在国民经济特别是农 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有三种立体农业模式:1、黄淮海平原:鱼 塘-台田模式;2、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3、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丘上 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立体农业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环境方面 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侧重论述立体农业三种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 并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立体农业三种模式作出一些评述。
立体农业

•
总之,开发立体农业、发挥其独特作用, 总之,开发立体农业、发挥其独特作用, 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 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 自然资源的潜力, 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 率和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 率和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缓解粮食 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 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等相互争 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 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 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 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 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 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 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 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 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 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 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 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 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压力, 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压力,坚持环境与发 双赢” 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 立体农业的特点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 立体农业的特点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 • (1):“集约”,即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 ):“集约” 即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 ): 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 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 • (2):“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 ):“ ): 高效” 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 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 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同时提高人工辅助 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 (3)“持续”,即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农 ) 持续” 即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 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 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不断 提高土地(水体 生产力; 水体)生产力 提高土地 水体 生产力; • ( 4)“安全”,即产品和环境安全,体现在利 ) 安全” 即产品和环境安全, 用多物种组合来同时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农业 发展,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发展,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