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周周末作业

第十一周周末作业:材料探究专题及阅读训练

一、【重庆市A卷】.综合性学习(10分)

今年2月,我市“逐梦他乡重庆人”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拉开序幕,请你作为一名小记者参加本次活动。

1、阅读下面材料,请你说说“逐梦他乡重庆人”这一活动有哪些意义。(3分)

材料一:“‘逐梦他乡重庆人’的活动把我们身处各地的重庆人凝聚在一起,让我很感动!”身在北京的重庆妹子刘雨鑫了解了这次活动后感慨地说,“这是来自家乡的关怀,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家乡带来的亲切与温暖。”

材料二:“我们希望通过走出去的重庆人在异地他乡奋斗拼搏的点点滴滴,与家乡人产生共鸣,为3300万重庆人民注入一点心灵鸡汤,来一场心灵互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波说。

材料三: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蔡敏院长说:“很多在外地打拼的重庆人身上显露出敢干、吃苦、耿直等优秀品质。”他认为,此次活动对重庆人精神品质的宣传,将极大地激发重庆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将直接提升重庆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2、主办方拟将前期采访到的“逐梦故事”编辑成册,请你完善下面的编写提纲。(3分)

二、【福建省莆田市】综合性学习(8分)

今年三月份,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学校决定开展以“尚阅读·扬正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3、班级举行“全民阅读”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2分)

材料一: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众多民间阅览室、图书馆建成,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材料二: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3112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5册,这和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读书无用论”等错

误思潮依旧蔓延,一些书店生存艰难。

探究结论:。

三、【广西柳州市】综合实践(共10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任务。

【材料一】西江是珠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接云贵,贯穿广西,东接粤港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实施“双核驱动”站略,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得战略支点。柳州—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和西江经济带重要的中心城市—再次面临发展良机。

【材料二】在柳州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委书记郑俊康介绍了柳州市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自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以来,柳州市积极探索新常态下促进发展的新办法、新动力和新的增长点,取得了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良好开局。柳州已成为国内第五个汽车年产量突破200万辆的城市,汽车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13.7%。另外,柳州市新增自治区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4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8.3%.

【材料三】从各方面的优势来看,柳州市都具备成为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条件,以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柳州工业对周边城市有着重要影响力。毗邻柳州的来宾、河池两市期望与柳州“老大哥”开展全面合作,建立“柳来河”一体化经济区,整合三市资源,优势互补,组团发展,比翼齐飞。贵港市也希望与柳州仔交通的互联网、港口的联系对接方面加强合作,让两地经济扩面提质,互利共赢。

4、【为区域合作点赞】下面是关于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一条宣传标语,请你将它补齐,每个方框填写一个字。(2分)

四、【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材料一:2014年9月25日至28日,希腊爱琴海的罗德岛,汇集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同参加“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的第十二届年会。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团结起来避免重导一战的覆辙”。

材料二: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强调指出:和平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只有人人珍惜和平,维护和平,人人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材料三: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政府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表明中国人热爱和平的愿望。

5.探究以上三则材料,请写出它们表达了世界人民怎样的共同心愿?(2分)

6.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维护的。作为和平年代的青少年,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和平呢?(2分)

五、结合材料,综合探究。

【材料一】2014年12月7日,燕山大学23名大学生在海边玩雪时,发现一名女子向海中走去。情况危急!他们不顾天气寒冷、海水刺骨,冒着生命危险陆续下海,手拉手结成一条冰海救人的“生命链”,救回跳海女子。

【材料二】助人为乐“中国好人”——早热古丽·依米提,10余年照顾22个维汉脑瘫孩子的“爱心妈妈”。她这样说:“不管是维吾尔族还是汉族的孩子,他们都需要妈妈的爱。只要他们来到我这里,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

【材料三】2015年5月12日,曾鹏宇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名为《被遗忘的承诺者》的文章。讲述了他和一位大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三年前来自天津的许涛为救患病父亲在微博募捐,并承诺3-5年内还款。他得到了曾鹏宇等好心人的帮助。时隔3年,许涛兑现承诺开始还款,并附上了利息。

【材料四】2015年5月12日,尼泊尔再次发生强烈地震。当地商人扎法尔接受记者采访时情绪激动地说:“中国来了很多救援队,有政府的,有民间的,为我们提供药品、医疗设备,并帮助抗震救灾,搜寻遇难者,后来还不断加大防疫的力度。”

7.仔细探究这四则材料,请提炼出你所获得的信息。

8.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纴(rèn)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与其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②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③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shuì)④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jī)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也。”(选自《战国策》)【注释】①纴:织布机。②发:打开。③简练:挑选。④说:游说,劝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安.有说人主②是.皆秦之罪也③归至家

④妻不下纴⑤嫂不为炊妻⑥不以我为夫

⑦伏而诵之⑧简练以为揣摩⑨引锥自刺其股⑩期年

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3、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翻译:

②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翻译:

4.请概括苏秦在学习方面的特点。(2分)

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

天来

..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我一听,就有点蒙。

?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不不不,”他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⑴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⑵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⑶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放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廉价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⑷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⑸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⑹“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

起来学校!”

⑺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长的长度。

⑻“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选自葛闪新浪网博客,有删改)1.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2.文章第?段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您是几天来

...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4.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4分)

5.“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