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与应用综述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脂肪酸和甘油的性质与应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脂肪酸和甘油的性质与应用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脂肪酸和甘油的性质与应用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众多的化学知识点,其中包括了脂肪酸和甘油的性质与应用。
脂肪酸和甘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化学物质,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脂肪酸和甘油的性质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脂肪酸的性质与应用脂肪酸是一类长链羧酸,其中包含有2个以上的碳原子。
根据脂肪酸分子中的双键数目,可将其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种类型。
1. 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分子中没有双键,其化学结构比较稳定。
饱和脂肪酸常见的来源有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脂,如牛油、猪油等。
2. 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使其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发生一些化学反应。
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植物油脂中,如橄榄油、花生油等。
脂肪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其中几个方面:1. 食物中的脂肪酸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主要成分,而我们的日常食物中一般都含有脂肪。
通过合理的膳食安排,可以摄入适量的脂肪酸,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 皂的制备脂肪酸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双重性质,可以被碱水解生成盐酸盐,就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肥皂在日常生活中用于清洁、洗涤和去除油污等工作。
3. 化妆品中的脂肪酸脂肪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作为乳液和面霜的基础成分,用于保湿、滋润和调节皮肤的功能。
二、甘油的性质与应用甘油,也称为丙三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典型的三元醇结构。
甘油在水中溶解性良好,同时也能溶解一些有机物。
甘油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如下的性质与应用:1. 食品添加剂甘油可以作为食品的保湿剂和甜味剂,增加食物的口感和口味。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甘油可以用于蛋糕、饼干、糖果等食品的制作中。
2. 医药工业中的应用甘油在医药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作为制药工艺的溶剂、保湿剂和降血压药物的辅助成分。
3. 香水和化妆品中的应用甘油是香水和化妆品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保湿、柔软和润滑作用。
代谢工程改造酵母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第3期庄森炀等:磷酸锆辅助催化水解菌糠制备纳米纤维素晶体的性能·871·简便高效、设备腐蚀性小等优点,同时以食用菌产业的废弃物菌糠为原料制备高附加值的纳米纤维素,不仅能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提高菌糠的利用率,从而提高食用菌生产的效益,而且实现废物再利用,变废为宝,形成农业循环经济,从而净化生产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1)通过单因素探索实验及正交实验得较优工艺条件:超声时间5h、温度75℃及稀硫酸浓度为12.269%,CNCs的得率为42.80%。
(2)菌糠纳米纤维素晶体呈棒状,直径10~30nm。
与天然纤维素相比,菌糠纳米纤维素晶体的FTIR谱图的特征峰无明显变化,说明CNCs基本化学结构未改变。
菌糠纳米纤维素晶体仍属于纤维素Ⅰ型,结晶度由63.79% 增加到81.04%。
参考文献[1] TANG L,HUANG B,LU Q,et al. Ultrasonication-assistedmanufacture of cellulose nanocrystals esterified with acetic acid[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3,127:100-105.[2] LU Q,TANG L,LIN F,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cellulose nanocrystals via ultrasonication-assisted FeCl3-catalyzedhydrolysis[J]. Cellulose,2014,21(5):3497-3506.[3] TORVINEN K,SIEVÄNEN J,HJELT T,et al. Smooth and flexiblefiller-nanocellulose composite structure for printed electronics applications[J]. Cellulose,2012,19(3):821-829.[4] OKAHISA Y,ABE K,NOGI M,et al. Effects of delignification inthe production of plant-based cellulose nanofibers for optically transparent nanocomposites[J].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1(10):1342-1347.[5] ZAMAN M,LIU H,XIAO H,et al. Hydrophilic modification ofpolyester fabric by applying 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 containing surface finish[J]. Carbohydrate Polymers,2013,91(2):560-567.[6] GAO W,LIANG J,PIZZUL L,et al. Evaluation of spent mushroomsubstrate as substitute of peat in Chinese biobeds[J]. International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2015,98:107-112.[7] 汪水平,王文娟. 菌糠饲料的开发和利用[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3(6):37-39.[8] 李加友,苗淑杏,姚祥坦. 蘑菇菌糠二次增效发酵及其作物栽培应用[J]. 食用菌学报,2008,15(3):75-79.[9] BAHETI V,ABBASI R,MILITKY J. Ball milling of jute fibrewastes to prepare nanocellulose[J].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2012,9(1):45-50.[10] 刘鹤,王丹,商士斌,等. 纤维素纳米晶须与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性能[J]. 化工进展,2010,29(s1):236-239.[11] NIDETZKY B,STEINER W. A new approach for modelingcellulase-cellulose adsorption and the kinetics of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J].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1993,42(4):469-479.[12] 饶小平. 晶态混合磷酸锆的超分子插层组装[D].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13] 李颖,刘可,华伟明,等. 苯磺酸修饰的层柱磷酸锆的制备及催化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32(3):731-737. [14] 卢麒麟. 巨菌草制备纳米纤维素的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15] ALEMDAR A,SAIN M.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fibersfrom agricultural residues-wheat straw and soy hulls[J]. BioresourceTechnology,2008,99(6):1664-1671.[16] OH S Y,YOO D I,SHIN Y,et al. Crystalline structure analysis ofcellulose treated with sodium hydroxide and carbon dioxide by meansof X-ray diffraction and FTIR spectroscopy[J]. Carbohydrate Research,2005,340(15):2376-2391.[17] QUA E H,HORNSBY P R,SHARMA H S S,et al. Preparation andcharacterisation of cellulose nanofibr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11,46(18):6029-6045.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6年第35卷第3期·872·化工进展代谢工程改造酵母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孙美莉,刘虎虎,邬文嘉,任路静,黄和,纪晓俊(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1816)摘要:多不饱和脂肪酸因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广泛作用而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当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诸多优点,由于酵母生产迅速且生物量较高,利用酵母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脂肪酸的化学性质与应用

脂肪酸的化学性质与应用脂肪酸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脂肪酸的化学性质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探讨脂肪酸的化学性质以及常见的应用领域。
一、脂肪酸的化学性质脂肪酸是由长链烷基与羧基组成的羧酸,其化学式通常为R-COOH (R代表烷基)。
脂肪酸根据酸链长度以及结构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
1. 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烷基链上的碳原子全部以单键连接,其中较常见的饱和脂肪酸有硬脂酸、棕榈酸等。
由于饱和脂肪酸链中没有双键,因此在化学性质上相对较稳定。
2. 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烷基链上存在一个或多个双键,其中最为广泛的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使得分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容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
二、脂肪酸的应用脂肪酸在食品、制药、化妆品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就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进行介绍。
1. 食品工业脂肪酸在食品工业中扮演着油脂的主要成分。
脂肪酸可以通过水解或酯化反应从植物或动物油脂中提取得到。
它们可以作为食品加工中的催化剂、溶剂以及增加食品口感的添加剂等。
2. 制药工业脂肪酸在制药工业中具有多个应用方面。
首先,脂肪酸可以用作药物的载体,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其次,脂肪酸可以用于合成药物的中间体。
在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和溶解性改善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3. 化妆品工业脂肪酸在化妆品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各种护肤、美容产品中。
脂肪酸可以作为乳化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增稠剂等。
此外,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保湿、抗氧化等功能,对护肤品牌具有一定的价值。
4. 可再生能源脂肪酸可以通过酯化或氢解反应转化为生物柴油,成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
生物柴油具有环保、可降解等优点,因此在替代传统石油燃料方面具有潜力。
总结脂肪酸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具有较为复杂的特征,根据酸链长度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甲酯

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不饱和脂肪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从定义、特性、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综述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相关知识。
一、定义不饱和脂肪酸甲酯是指由甲酸酯化不饱和脂肪酸而得到的化合物。
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在生物医药、食品、化妆品、能源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特性1. 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易于挥发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2. 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化学反应活性,可以通过调整不饱和度和链长来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
3. 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对环境友好。
三、制备方法1. 传统方法:通过将不饱和脂肪酸与甲醇进行酯化反应来制备不饱和脂肪酸甲酯。
该反应通常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
2. 酶催化法: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可以高效地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甲酯。
这种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温和反应条件、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四、应用领域1. 生物医药领域: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 食品工业: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增加食品的风味和口感,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
3. 化妆品工业: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可以作为化妆品的基础原料,用于调整化妆品的质地和稳定性,增强其保湿和滋养效果。
4. 能源领域: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可以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具有可再生、环保和可降解的特点。
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关注,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理功能的研究概况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理功能的研究概况
钟宇
【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0(031)010
【摘要】随着人们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功能.它能调节人体的脂质代谢,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和三酰甘油水平,促进生长发育.此外在抗癌、免疫词节、精神疾病治疗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本文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1137-1139)
【作者】钟宇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湛江,52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47%R33
【相关文献】
1.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及生理功能研究 [J], 靳革;李娟;齐悦;杨勇
2.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奶牛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黄国欣;张养东;郑楠;王加启
3.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J], 杨敏; 魏冰; 孟橘; 沈雷雷; 陈文; 李婷婷; 陈琛
4.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畜禽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J], 薛永强;余
苗;马永喜;杨博
5.功能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J], 吴洪号;张慧;贾佳;崔琦;郑丽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橄榄油化学组成及应用综述

橄榄油化学组成及应用综述橄榄油是从橄榄果实中提取出的一种天然植物油,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化学组成。
下面是对橄榄油的化学组成和应用进行的综述。
橄榄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约9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据了绝大多数。
橄榄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约70-80%)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约9-15%)。
其中,主要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油酸(约55-83%),主要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亚油酸(约3.5-21%)。
橄榄油中还含有一些饱和脂肪酸(约8-20%),主要成分是棕榈酸和硬脂酸。
此外,橄榄油还含有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K,以及一些抗氧化物质,如酚类化合物和类胡萝卜素。
橄榄油具有多种应用。
从食品方面来看,橄榄油是一种健康的食用油,被广泛用于油炸、烹调、调味和食品加工中。
橄榄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调节血糖和血压。
同时,橄榄油中的抗氧化物质也有助于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
橄榄油还可以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
橄榄油具有很好的润肤和保湿效果,可以滋养和保护皮肤,使其柔软和光滑。
因此,橄榄油常被加入护肤霜、面霜、洗发水、护发素等产品中,并被广泛用于护肤和头发护理。
此外,橄榄油还可以用于制作肥皂和香皂,具有温和的清洁和护肤效果。
此外,橄榄油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
橄榄油可以用于制作药物胶囊,作为药物的载体和辅助成分。
橄榄油中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物质也可以用于保健品的制备,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衰老等保健效果。
此外,橄榄油还可以用于生物燃料的制备,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总之,橄榄油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化学组成。
在食品、化妆品、药物和生物燃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橄榄油以其健康和环保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了一种备受推崇的植物油。
不饱和脂肪酸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不饱和脂肪酸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姚朝辉;刘凯珍;虎业浩;高腾云
【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
【年(卷),期】2024(36)2
【摘要】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植物油及含油量多的海鱼中,在自然界含量丰富,对人体具有补脑健脑、调节免疫功能、抵抗心血管疾病等重要作用。
在反刍动物生产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饲粮具有改善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减少甲烷排放和改善产品质量的功能。
本文主要针对不饱和脂肪酸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瘤胃发酵、甲烷排放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不饱和脂肪酸在反刍动物营养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8页(P708-715)
【作者】姚朝辉;刘凯珍;虎业浩;高腾云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
【相关文献】
1.酵母培养物在反刍动物高精料饲粮条件下的应用研究进展
2.谷物不同加工处理方式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的应用
3.菊芋资源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的应用现状
4.乳酸处理谷物饲粮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及其调控机制
5.谷草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饱和脂肪酸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不饱和脂肪酸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晏四平;苏德森
【期刊名称】《辽宁药物与临床》
【年(卷),期】2000(003)001
【摘要】目的;介绍近年来不饱和脂肪酸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情况。
方法;通过检索近几年国内外文献,综述不饱和脂肪酸抗肿瘤作用的构效关系。
体内外抑瘤作用,抑瘤机理,金属元素等对抑瘤作用的影响,分布与开发等。
结果:某些不饱和脂肪酸的抗肿瘤作用明显。
结论:不饱和脂肪酸作为抗肿瘤药物前景广阔。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晏四平;苏德森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1
【相关文献】
1.不饱和脂肪酸的抗肿瘤作用 [J], 郭传瑸;马大权
2.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抗肿瘤作用 [J], 王生林
3.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J], 严毅梅
4.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卵母细胞质量相关性研究进展 [J], 郭子瑜;钱云
5.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预防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J], 王金萍;李汶罡;陆金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食品分离技术(综述)题目: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与应用综述食品学院营养与卫生学专业班级食硕1005学号s100109030学生姓名张锦二〇一一年一月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与应用综述摘要:概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来源、营养和生理功能的相关研究,包括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
阐述了膳食合理比例的n-6/n-3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关键词: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生理功能Abstract:The kinds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including n-6 and n-3 fatty acids, nature resources, nutrition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are summarized. The balance intake n-6 and n-3 PUFA is important for keep health but not absolute amounts of PUFA.Key words: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nutrition; biological functions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是指有2个或2个以上不饱和双键结构的脂肪酸,也称多烯脂肪酸。
根据第一个不饱和键位置不同,可分为n-6、n-3两大类。
n-6 PUFA包括亚油酸(linoleic acid C18: 2n-6, LA) 、γ-亚麻酸(gamma-linolenic acid C18:3 n-6 ,GLA)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C20:4 n-6, AA)等,n-3 PUFAs除α-亚麻酸(alfa-linolenic acid C18:3 n-3 ,LNA)外主要有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C20:5 n-3, 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C22:6n-3,DHA)等长链PUFA。
由于人类与其它哺乳类动物自身不能合成这些脂肪酸,必需由食物提供,所以称为必需脂肪酸。
脊椎动物不能在离甲基端7 个碳原子之内形成双键。
所以,动物体内所有的代谢转化不能改变n-6 或n-3 双键的甲基末端的分子数。
因此一旦被消化,n-3 和n-6 脂肪酸不能相互转化这些脂肪酸是不可变的并且有不同的生物化学作用。
PUFA 对人体生理作用的研究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必需脂肪酸缺乏症的研究,其后沉寂了多年。
五、六十年代以后,随着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PGE)、白细胞三烯(leukotrienes LTB0、血栓烷素(thromboxanesTXB)等一系列PUFA代谢产物的研究取得极大的进展,PUFA 得到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其作用和功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PUFA 摄入量呈负相关的现象,PUFA 开始成为以功能性食品为首的许多领域的热点,PUFA 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研究发现AA 和DHA 等长链PUFA 在脑功能、婴幼儿智力及视功能发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为PUFA 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目前PUFA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饲料等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发展极为迅速,已受到越来越多行业人士的关注。
1.PUFA的分类PUFA按照n编号系统(也ω编号系统),即从甲基端开始第1个双键的位置不同,可分为n-3组、n-6组、n-7组、n-9组。
每一组成员都可转化为多不饱和或链更长的脂肪酸,其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是n-3组、n-6组。
α-亚麻酸和亚油酸分别是n-3组、n-6组PUFA 的前体,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碳链延长和脱饱和作用衍化生成其它的PUFA。
n-3 PUFA同维生素、矿物质一样是人体的必需品,摄人不足容易导致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障碍。
n-3 PUFA中对人体最重要的两种PUFA是EPA和DHA。
EPA具有清理血管中的垃圾(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功能,俗称“血管清道夫”;DHA具有软化血管、健脑益智、改善视力的功效,俗称“脑黄金”。
这两种必需脂肪酸对所有组织的正常功能运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n-6 PUFA不仅可以通过食物摄取,也可以在人体内合成,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2.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来源2.1 n-3 PUFA的主要来源蔬菜油是LNA的主要来源,存在于绿色叶菜的叶绿体中,例如:马齿苋、菠菜、亚麻的种子、亚麻仁以及胡桃等,其中以亚麻籽油最富含α-亚麻酸(高达57%) ,其次是菜籽油、大豆油、小麦胚芽油(7% ~13%) 。
其它来源包括一些坚果、种子、蔬菜和水果、蛋黄、禽肉[ 1 ]。
鱼是主要的EPA 和DHA 来源。
在鱼肝与鱼体的脂肪中,n-3 PUFA 含量明显不同,例如鲤肝油中主要含维生素A 和D,含n-3 PUFA 较少(13%~ 22%) ,而鱼体脂肪中含n-3 PUFA 较多(25% ~59%)[ 2 ]。
海洋微生物以及一些藻类植物也是PUFA 的良好来源。
用于生产PUFA 的藻种主要有: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紫球藻(Porphyridium) 、盐生微小绿藻(Nannochloropsis salina)、球等边金藻(Isochrysis) 、硅藻( Niatom )及异养的小球藻( Chlorella )、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菱形藻(Nitzschia)、卡德藻(Tetraselmis)和单衣藻(Chlamydomonas)等[ 3 ]。
2.2 n-6 PUFA的主要来源蔬菜是重要的n-6系列脂肪酸的来源。
在玉米、红花、大豆和葵花油中含有大量的最重要的n-6 脂肪酸LA,LA 在自然界中存在丰富,除了棕榈和可可种子之外,其他植物中的种子中都含有[ 4 ]。
3.PUFA的主要营养功能3.1防治心血管疾病在现代社会,以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日趋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但是在国外[ 5 ]和中国[ 6 ]流行病学都已证实鱼或P U F A的摄食可以促进人体胆固醇代谢、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防止脂质在肝脏和动脉壁沉淀和堆积,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来自护士健康研究所的数据也显示摄食鱼类和PUFA能减少冠心病的风险以及致命冠心病等病症的发生[ 7 ]。
此外,Philippe Delerive[ 8 ]等研究了花生四烯酸(AA)和DHA对体外培养的心脏细胞的一些有益作用;Alexander Leaf[ 9 ]等研究了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阻止心脏猝死方面的作用;而Vittorio Schiano[ 10 ]等则研究了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末梢动脉疾病的影响。
3.2 抵抗炎症血管在发生炎|生反应后会促使脂质在动脉壁上的沉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为炎症介质前列腺素(PG)和血栓素(TxA2)主要来自体内组织细胞膜磷脂。
在致炎因子刺激下,细胞膜磷脂分解生成花生四烯酸(AA),AA通过环加氧酶的作用生成PG和TxA2,通过脂加氧酶的作用生成羟基廿碳四烯酸和白三烯。
这些炎症介质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吸收炎|生细胞,引起炎症反应。
而n-3 PUFA能在血管的损伤面加强白细胞的作用,延缓血管损伤部位血管硬化的进程,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11 ]。
3.3 抵抗癌症许多文献指出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可能导致肿瘤发病率的提高,食物中脂肪的摄取与乳腺癌和结肠癌患者的死亡率呈高度正相关[ 12 ],相似结果亦在动物模型上体现。
动物实验"表明,饱和脂肪酸(SFA)可刺激癌症发生的起始阶段,而PUFA以剂量相关的方式作用于促癌生成期。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海洋鱼油为主要脂肪来源的格陵兰爱斯基摩人,其癌症发病率却明显低于其他人群,其原因认为是与食物中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有关。
有建议指出,当n-6:n-3 PUFA<2:1时,n-3 PUFA有治疗乳腺癌的潜在性[ 13 ]。
Noguchi等认为n-6 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可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并通过增加环氧酶和脂氧酶的催化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动物实验表明富含n-6 PUFAs的玉米油可促进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生[ 14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EPA 和DHA 则可以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和癌细胞的增殖,二者还有抑制直肠癌的作用,DHA 的抗癌作用更强。
二者还可降低治疗胃癌、膀胱癌、子宫癌等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在高浓度时可抑制大肠膜上产生异常腺窝并抑制其生长。
可见DHA 和EPA 对抑制肿痛的发生、转移及降低其生长速度均有重要作用。
n-3 PUFA可能通过改变肿瘤细胞膜磷脂的组成,间接改变细胞内脂质第二信使的产生抑制n-6 PUFA在体内的代谢;同时改变了细胞表面的抗原性,使肿瘤细胞丧失免疫逃逸机制;并使化疗药物易于在肿瘤细胞内聚集,起到化疗增敏作用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至于n-3 PUFA是通过第二信使途径,还是其他通路调节肿瘤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尚有待于研究。
在国外,Isabelle M. Berquin[ 15 ]等研究了n-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癌症的多靶向理论,David P. Rose[ 16 ]等认为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作为化学防癌物。
3.4 抗氧化近年来在牛乳的脂肪中发现亚油酸的同系列物中有共轭不饱和键的结构,称为共轭亚油酸(CLA),这种脂肪酸的抗氧化功能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了正面效应。
n-3 PUFA中的EPA 和DHA,前者除了具有降血脂、抗血栓及免疫调节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作用,n-3 PUFA 可显著降低使用环孢素A (CsA) 时肾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MDA是反映组织中氧自由基生成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3.5免疫调节作用近几年研究发现,PUFA对淋巴系统和免疫功能都有影响。
与淋巴系统相关的器官如脾脏、胸腺和肝脏的重量,明显受到日粮脂肪酸的饱和度以及浓度的影响。
n-3与n-6 PUFA 在影响机体免疫机制方面发生竞争效应,日粮中n-3与n-6 PUFA比例也可能通过对免疫细胞和体液的调节来影响机体免疫反应。
研究发现,免疫功能与日粮中的PUFA的含量呈二次曲线上升趋势,即在PUFA含量过高或过低时,免疫功能有所下降,只有适量的供给才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17 ]。
此外,Cristina Lecchi[ 18 ]等研究了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山羊单核白细胞的体外免疫调节功能;James J. Pestka[ 19 ]等研究了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肾小球性肾炎的免疫介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