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网络质量分析报告
GSM网络测试及数据分析报告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GSM网络测试及数据分析系别:通信工程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提交时间:2013年11月20日GSM是一个开放的标准系统,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GSM系统已经成为最成熟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全球绝大多数移动运营商都采用了这种系统。
到目前为止,GSM网络已经覆盖近300个国家,有500多家运营商经营GSM网络,总用户数超过12亿。
同时随着GPRS的开通和大力发展,GSM网络已经平划渡到2.5G移动通信系统。
而且有85%的GSM移动通信运营商选择GSM~GPRS~3G 的发展之路。
根据欧洲计划,GSM将进一步过渡到WCDMA,这是目前较成熟,也是今后主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我国从1992年在嘉兴建立和开通第一个G S M演示系统,并于1993年9月正式开放业务以来,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目前我国的GSM用户突破5亿,中国移动通信也成为世界上用户最多、网络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自投入商用以来,GSM标准得到不断验证,而且稳步发展。
现在的核心问题就是数据通信,包括承载业务和115kbit/s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另外,GSM 将成为最复杂的移动电话系统——覆盖整个地球的卫星系统的基础。
GSM正在不断进入新的应用领域,如开发微蜂窝、微微蜂窝基站,为室内商业环境提供无缝无线接入。
对于GSM通信系统和移动网络,在论文中都将得到详细和完整的介绍。
由此可见,GSM网络正在处于飞速发展阶段。
因此加强网络优化,搞好运行维护是提高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关键。
一个完善的网络往往需要经历从最初的网络规划、工程建设投入使用,到网络优化的历程,并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字:GSM网络及移动通信。
第一章设计目的 (1)第一章设计目的 (1)第二章设计要求及设计指标 (2)第三章设计内容 (3)3.1GSM网络分析 (3)3.1.1GSM网络的基本原理 (5)3.1.2GSM网络分析 (5)3.2网络优化的设计方案 (5)第四章本设计及改进方案 (7)第五章总结 (8)第六章参考文献 (9)附录: (I)第一章设计目的随着社会经济得法展,人类交往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迫切需要交往中的各种信息,而移动通信则是达到通信最终目的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从18世纪末以来,移动通信技术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蜂窝移动分析报告

蜂窝移动分析报告引言蜂窝移动通信是一种基于蜂窝结构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将通信网络划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包含一个基站。
蜂窝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人们在移动状态下进行语音、数据和多媒体通信。
本报告将对蜂窝移动通信进行分析,探索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1.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最早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模拟技术,并在1979年问世。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也逐渐从2G发展到了4G和5G。
不同的蜂窝移动通信标准包括GSM、CDMA、WCDMA、LTE等,每一代标准都带来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通信质量。
2. 蜂窝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分布式的基站布局,每个基站负责覆盖一个小区。
当移动用户进入一个新的小区时,移动设备会通过无线信号与新的基站建立连接,并通过基站之间的切换来实现移动通信的无缝切换。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设备和基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主要技术包括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码分多址等。
3.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演进,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5G技术的商用化目前,5G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商用化,并通过较高的传输速率、低延迟和大容量等特点,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
未来,5G技术将进一步优化网络架构和用户体验,支持更多的智能设备和应用场景。
3.2 蜂窝移动通信与物联网的结合蜂窝移动通信和物联网的结合将为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应用机会。
通过物联网技术,各种智能设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
3.3 边缘计算的应用边缘计算是一种将计算和数据处理推到网络边缘的技术,可以实现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数据安全性。
蜂窝移动通信与边缘计算的结合将为移动应用提供更好的性能和体验。
4. 蜂窝移动通信的应用场景蜂窝移动通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4.1 移动通信蜂窝移动通信是人们进行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的主要方式,支持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通信。
信阳固始县扫频分析报告(GSM)

信阳市移动(固始县城)T+G扫频仪网优场景分析与优化报告(GSM)武汉虹翼信息有限公司2014年03月目录1概述 (1)2路测情况总揽 (1)2.1GSM网络覆盖图 (1)2.2根据数据发现场景 (2)2.3背向覆盖专题 (3)2.4室分外泄专题 (3)2.5过覆盖专题 (3)2.5.1204省道中山大街交叉口附近 (4)2.5.2204省道成功大道交叉口附近 (5)2.6同频干扰专题 (5)2.7弱覆盖隐患专题 (6)2.8GSM无主控小区隐患场景 (6)2.8.1无主控小区场景1 (6)2.8.2无主控小区场景2 (7)3路测情况总揽 (8)3.1GSM网络覆盖图 (8)4道路覆盖重叠度评估 (9)4.1评估方法 (9)4.2道路覆盖重叠度评估(GSM900) (10)4.2.1204省道北二环交叉口附近 (11)4.2.2204省道黄河路交叉口北侧附近 (12)4.2.3北二环中原大道交叉口西侧附近 (13)4.2.4黄河路王审知大道交叉口附近 (14)4.2.5中山大街中原大道交叉口附近 (15)4.2.6中山大街蓼城大道交叉口西侧 (17)4.2.7桃花坞路踏月寺街附近 (18)4.2.8黄河路王审知大道交叉口南侧附近 (19)4.2.9204省道中山大街交叉口附近 (20)4.2.10黄河路红苏大道交叉口附近 (21)4.3道路覆盖重叠度评估(GSM1800) (22)4.3.1桃花坞路蓼城东路交叉口附近 (23)4.3.2中山大街隆兴街交叉口附近 (24)4.3.3蓼城大道北二环交叉口附近 (25)4.3.4蓼城大道中山大街交叉口附近 (26)1概述本次对固始县城网格进行扫频测试,利用虹翼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分析优化系统的专项分析功能,分析网格内道路覆盖情况并提出网络优化方案,最终解决网络中存在的隐性问题,提升用户感知度和网络服务质量。
此次测试中,使用的测试硬件设备包括:◆烽火T+G双模扫频仪◆虹翼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分析优化系统◆笔记本电脑2路测情况总揽2.1GSM网络覆盖图固始县城区GSM网络整体覆盖情况良好对固始县城网格GSM测试数据一强信号进行统计,信号强度大于-95dbm的占比为100%,信号强度大于-90dbm的占比为99.91%,信号整体分布较强。
GSM爱立信KPI指标优化

前言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爱立信关键指标 的定义和优化方法,学完本课程, 学员将会懂得撰写简单的指标优化 分析报告。
目标
课程的基本要求: ①掌握爱立信各项KPI指标定义方法; ②掌握各KPI优化分析思路和方法;
课程的提高要求: ①掌握简单的分析报告撰写能力。
2
总述
• 网络的关键指标(KPI指标),不仅直接反映着网络的性能,而且也是反映客户感知 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因此,提升网络的KPI指标至关重要。
TA分布图
60.00%
40.00%
20.00%
TA
0.00% 0 3 6 9 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5154576063
▪ 看是否有直放站信源不合理,选择了过远的 信源造成TA值过大;或者是宽带直放站将其
收到的信号全部放大,造成部分小区信号辐 射TA值过远的现象。如下图所示的小区TA分 布图,因小区下带有直放站系统,故TA分布 较大。
分析处理方法: • 更换干扰频点; • 局部变频或全网变频; • 利用NCS、MRR检查存在信号越区覆盖的小区,通过天
线下压调整等手段合理控制小区覆盖范围; • 检查小区功控参数设置;相关BSC操作指令:
RLBCP:CELL=XX(如右图); • 检查基站载波硬件。
第一章 降低掉话率
掉话类型一 掉话类型二 掉话类型三 掉话类型四 掉话类型五 掉话类型六 掉话类型七 其他类型
上行质量掉话
成因: ➢某频点或某频段受到外部的干扰造成的上行干扰,这可 以通过ICM和FAS功能找出干扰频段(如右图所示); ➢直放站造成的上行干扰; ➢手机动态功率参数设置不合理:对上行信号强度和信号 质量的期望值过高,功控的范围过小基本以满功率发射 上行干扰严重; ➢硬件故障造成上行干扰。
MR(测量报告)

MR(测量报告)基本原理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
MR是评估无线环境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
MR 是指信息在业务信道上每480ms(信令信道上470ms)发送一次数据,对于GSM系统来说,MR是网络侧获得终端无线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上行信号信息以及下行信号信息。
其中:•下行信号信息由网络终端测量采集,通过Um口的Measurement Report 信令上报给网络;•上行信号信息由网络侧的BTS测量采集,BTS汇总上下行测量信息后通过MR上报给BSC。
主要内容•下行测量报告中应该包含:服务小区的电平强度、质量,手机当前的发射功率,DTX使用状况,最强的六个邻区的信号强度和BSIC等;•上行测量信息中应该包含:手机上行的电平强度、质量,BTS当前的发射功率,DTX使用状况,TA值。
可实现功能•覆盖评估分析:通过上下行信号强度分布渲染,呈现网络覆盖弱盲区,不但客观准确,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能有效及时地发现出网络覆盖问题。
•网络质量分析:在海量数据支撑下,能够完成上下行无线网络的质量分析,能够反映出本地区全网通话质量的真实情况。
•越区覆盖分析:可以直观地发现小区的覆盖边界来对越区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防止对其它小区造成了信号干扰,影响了其它小区用户的通话质量,有效地优化本地区的无线网络结构。
•网络干扰分析:根据收集到的网络干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后续网络调整,包括功率控制参数以及频率优化、邻区优化、覆盖优化等提供支撑。
•话务热点区域分析:可以对话务密度、话务分布和资源利用率等指标进行关联性的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容量站点和扩容站点的精确规划。
•隐性故障分析:通过MR数据分析,能够搜索发现出网络中存在隐性故障的在用载波,为网络优化提供明确的目标。
无线网络测试报告模板

×××GSM900 无线网络测试报告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22年4月27日目录第1章网络测试概述 (3)1.1网络测试主要指标列表 (3)1.2测试方法 (3)1.3本次网络测试总结 (4)第2章DT测试统计与分析 (5)2.1XX移动/联通DT整体测试指标 (5)2.2测试概况 (6)2.3××县城DT测试主要指标 (7)2.3.1 ××县城DT测试接入统计 (7)2.3.2 ××县城移动联通信号场强对比分析 (7)2.3.3 ××区城双频网移动联通通话质量对比分析 (9)2.3.4 ××县城双频网主小区覆盖区域及BCCH分布情况 (10)2.3.5 ××县城切换统计图 (10)2.4××董家方向主要公路DT测试网络指标分析 (11)2.4.1 ××董家方向主要公路DT接入统计 (11)2.4.2 ××董家方向主要公路移动联通信号场强对比分析 (11)2.4.3 ××董家方向主要公路移动联通通话质量对比分析 (12)2.5××龙头方向主要公路DT测试网络指标分析 (13)2.5.1 ××龙头方向主要公路DT接入统计 (13)2.5.2 ××龙头方向主要公路移动联通信号场强对比分析 (14)2.5.3 ××龙头方向主要公路移动联通通话质量对比分析 (15)第3章XX CQT测试 (17)3.1××CQT移动联通测试指标对比 (17)3.2××联通CQT测试分析 (17)3.2.1 ××县城CQT测试分析 (17)3.2.2 ××郊区CQT测试分析 (21)第4章致谢 (24)说明:无线网络测试报告模板主要针对辖区特别多的网络优化合同而设置的,需要体现出每条DT路线和每个CQT测试点的情况,避免评估和优化报告内容过于庞大而重点不突出现象,如重庆移动的网络优化。
GSM网优分析报告GCGS

问题点描述:在直放站天线底下测试时,强信号质差调整前测试数据回放图:调整后测试数据回放图:现场调整情况:将直放站厂上行增益上调6db以后,在天线底下测试没有问题。
实例2:问题点:强信号质差(调整动态功率控制可取作用)测试数据回放图:1、调整前2、调整后:调整情况:该小区动态功率控制范围在-20db左右,空闲时信号强度在-40db左右,一通话信号衰弱20db左右,从而造成质差严重,主要是由于C/I值不够,将该小区的LCOMPDL原值为30,QCOMPDL原值为50,反复调整这两个参数,现场测试结果,理想值为LCOMPDL为20,QCOMPDL为20。
实例3:问题点描述:强信号质差1、调整前:2、调整后:调整情况:该测试点基站较为密集,动态功率控制范围在15db左右,空闲时信号强度在-40db左右,一通话信号衰弱15db左右,从而造成质差严重,主要是由于C/I值不够,该小区的LCOMPDL原值为30,QCOMPDL原值为50,反复调整这两个参数,现场测试结果,理想值为LCOMPDL值为10,QCOMPDL值为30。
实例4:测试描述:在直放站覆盖区域内存在2-级不连续的质差,影响整体通好率。
调整前测试回放图:调整后测试回放图:问题分析:发现在直放站覆盖存在质差后,关掉施主小区DGRTXA3(R1塘厦3)下行动态功控后发现效果明显,可以看出下行动态功控对该点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调整下行动态功控的深度,在经过反复调整后,最终把LCOMPDL从30改为20,QCOMPDL从QCOMPDL 从50改20。
实例4:高速移动下的MS切换问题示例1a)调整前:从上图中可以看到,由于该DSC1800小区(BCCHNO=519)为最优先级小区(LAYER=1),同时MS在广深铁路上移动速度很快,导致MS在该路段来不及切换到信号较强的GSM900小区(LAYER=2),而出现严重的弱信号覆盖及通话质差。
b)调整后:开始时我们尝试把该DCS1800小区(BCCHNO=519)的SSLENSD由8调整为4、SSRAMPSD 由5调整为3,同时把该小区的PSSTEMP由0调整为5、PTIMTEMP由0调整为10以及LAYERTHR 由77调整为72,但效果不明显,上述问题仍然存在。
GSM网络质量分析报告

GSM网络质量分析报告一、引言GSM 网络作为全球应用广泛的移动通信技术之一,其网络质量直接影响着用户的通信体验。
为了深入了解 GSM 网络的运行状况,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特进行本次 GSM 网络质量分析。
二、GSM 网络概述GSM 网络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简称,它是一种基于时分多址技术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标准。
GSM 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通话质量稳定、支持漫游等优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GSM 网络质量评估指标1、信号强度信号强度是衡量 GSM 网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使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来表示。
信号强度越强,通信质量越稳定。
2、信号质量信号质量主要通过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和帧擦除率(Frame Erasure Rate,FER)来评估。
误码率和帧擦除率越低,信号质量越好。
3、通话清晰度通话清晰度是用户直接感受网络质量的重要方面,包括语音清晰度、杂音和回声等。
4、掉话率掉话率是指通话过程中非正常中断的比例。
掉话率越低,网络稳定性越高。
5、切换成功率切换是指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从一个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
切换成功率越高,用户在移动中的通信连续性越好。
四、GSM 网络质量问题分析1、覆盖盲区在一些偏远地区、建筑物内部或地下室等场所,可能存在 GSM 网络信号覆盖不足的情况,导致无法正常通信。
2、干扰问题来自其他无线通信系统或电子设备的干扰可能会影响 GSM 网络的信号质量,导致通话中断、杂音等问题。
3、容量不足在人员密集的区域,如商业区、学校等,由于用户数量众多,可能会出现网络容量不足的情况,导致通话拥堵、数据传输速度慢等问题。
4、设备老化GSM 网络中的基站设备和传输设备经过长时间运行后,可能会出现老化、性能下降等问题,影响网络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SM网络质量分析报告2014-11-02一、概述近月来,随着XX县城区建设的日夜发展,一栋栋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高高耸立大楼,势必造成了移动通信无限环境的巨大变化,对移动信号的传播带来了严重挑战;从而引起网络的覆盖率、话音质量下降,使用户感知度恶劣。
本次主要针对XX城区、YY工业区、乡镇及主要交通干线等区域,对网络覆盖率、站点的越区覆盖、高业务小区等方面进行网络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分析处理方案。
二、XX城区网络质量分析2.1 城区高站搬迁、越区覆盖小区调整及搬迁补点情况4PP_Wwww26D_234117_526124PP_毛坡4PP_MaoPo_133856_21761 4PP_MaoPo_233856_21762 4PP_MaoPo_333856_21763结合城区拉网扫频数据,对存在有“越区采样点(距离>=900且电平>=-72)”的采样高站有7个,共19个小区,做出搬迁的处理方案(如上表);28个越区覆盖小区,通过调整小区的天线下倾角来控制覆盖范围;并已操作完成;完成后有效控制基站覆盖范围,对城区话音质量指标有了整体的提升;但同时因高站(XX7站、XX26站、XX茅坡基站)搬迁后对原覆盖区域形成的覆盖盲点,已提出了补点需求,现目前只完成XX7站搬迁后新消防队路段区域的补点。
2.2 城区现网指标整体情况城区整体的测试指标统计:移动GSM(主叫)测试路段总里程(公里)57.22测试总时间2:41:03试呼次数67接通次数67掉话次数主叫3切换尝试次数308切换失败次数19覆盖率95.76%接通率100.00%切换成功率93.38%掉话率 4.48%里程掉话比19.07全程呼叫成功率95.52%话音质量 RxQual95.67%900频段所占比例58.00%SQI平均值24.52C/I WORST平均值20.54电平平均值-72.57第一邻区电平平均值-66.04TA平均值 1.98占用基站总数62占用小区总数111下行覆盖电平采样图:下行覆盖质量采样图:本次针对城区(南至XX复烤厂,北至XXYY十字口红绿灯,东至XX水饺寨)区域优化测试,测试指标整体较差;覆盖率为:95.76%、全程呼叫成功率(%)为95.5204%、RxQuality质量0-5(%)为95.67%、接通率(%)为100.00%;测试中出现了3次掉话事件;掉话主要弱覆盖质差导致,测试中出现了9个弱覆盖路段,需要补点加强覆盖。
需补点资源需求列表:序号覆盖路段问题类型解决方案基站类型经纬度经度(X)纬度(Y)1XX水饺寨过往草堂老路的上坡路段弱覆盖新建基站拉远(900M)107.4896427.1038222XX富水桥路段弱覆盖新建基站宏站(900M)107.4661827.0426253XX戒毒所区域路段弱覆盖新建基站宏站(900M)107.472927.0480134XX新区北部新城路段弱覆盖新建基站宏站(900M)107.4690927.0896535XX梅子树台子坡路段弱覆盖新建基站宏站(900M)107.4734227.0606586XX高家坳加油站及过往都匀方向的路段弱覆盖新建基站宏站(1800M)107.4670927.0500157XX乌江路段入口100M路段弱覆盖新建基站宏站(1800M)107.4744927.0815028XX南门三岔口路段弱覆盖新建基站宏站(1800M)107.4693127.0613259XX江丰汽修厂、茶业公司路段区域弱覆盖新建基站宏站(900M)107.4657927.0373172.3 总结从XX城区整体的测试指标分析看出,城区网络质量较差导致的主要原因为覆盖率较低,引起弱覆盖、无主覆盖质差,由于城区发展建设,计划新建基站建设不及时导致城区存在多个覆盖不足点。
三、XXYY工业区网络质量分析XX工业区位于XXYY镇的尖山至石林(某某水溶肥公司)片区,该区域占用面积较大,区域内除工业厂区还存在有YY镇政府,学校、卫生院、移民安置区等重要场所,使得区域内人口聚集较多,不仅对现有的基站配置带来了巨大负荷,而工业区的建设导致该片区形成了多个覆盖的点;为保障该区域良好的通信需求,结合现场覆盖测试情况提出了补点计划。
3.1 YY工业区覆盖、资源需求情况YY工业区下行覆盖电平采样图下行覆盖电平采样图YY工业区覆盖补点资源需求序号补点区域/路段新建基站类型建议天线放置类型经度(X)纬度(Y)备注1YY安置B区2G/3G共站10M增高架107.476027.10142已新建,开考虑到基站新建后对基站小区配置的负荷压力,对此已做了在补点站点上同时新增3G站点分担业务量。
3.2 YY工业区补点基站完成情况为满足YY工业区的通信需求保障,早在工业区建设初成的前期(2014年6月份)已对该区域提出资源补点需求,至现在目前共完成了2点的补点需求。
4PP_MaAnShanAnQuanQu_3乡镇宏站900M33856_38413107.482427.143384PP_YinZhanA nZhiQu14PP_YinZhanAnZhiQu1_1YY安置B区乡镇宏站900M33856_38421107.476046727.10142667满足覆盖要求4PP_YinZhanAnZhiQu1_2乡镇宏站900M33856_38422107.476046727.101426674PP_YinZhanAnZhiQu1_3乡镇宏站900M33856_38423107.476046727.10142667补点后对覆盖点的覆盖效果较为理想,同时也达到了业务量的吸收。
3.3 YY工业区现网的网络情况整体的测试指标:话音DT移动GSM(主叫)测试路段总里程(公里)38.27测试总时间1:38:26试呼次数39接通次数39掉话次数主叫5切换尝试次数88切换失败次数 5覆盖率95.67%接通率100.00%切换成功率94.32%掉话率13.51%里程掉话比7.627823238全程呼叫成功率86.49%话音质量 RxQual87.85%900频段所占比例98.28%SQI平均值18.56C/I WORST平均值16.60电平平均值-67.99第一邻区电平平均值-67.80TA平均值 2.59占用基站总数24占用小区总数43下行覆盖电平采样图:下行覆盖质量采样图:本次对YY及YY工业区主干道语音优化测试整体指标较差;全程呼叫成功率:86.49%,话音质量 RxQual (0-5):87.85%,掉话率:13.51%,覆盖率:95.67%;主要由于补点不及时,存在较多的覆盖盲点、同时对现有的基站小区配置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导致频点资源缺乏,频点干扰严重,且又不能将现有的基站小区做覆盖调整,势必会造成更多的覆盖盲点。
3.4 YY工业区高业务小区分析处理现网统计到YY高业务基站6个,共7个小区,基站小区配置均在7块载频以上,日均有效流量最高可达到6999.48MB,日均话务量最高可达到501.57爱尔兰;现场覆盖测试分析:导致高业务的主要原因是覆盖区域固定用户过多,且无其他基站小区,进行业务分担,引起本身覆盖基站小区覆盖范围相对较大。
结合现场覆盖分析4PP_ChuanDong_2、4PP_MaChang_1、4PP_ZhuChangBa_2小区可适当调整天线倾角度数,控制覆盖范围,降低业务量;4PP_YangZiPing_2小区,覆盖区域用户业务量太多,已超过基站小区负荷范围,需在覆盖区域新增1800M 基站小区进行业务分担(X: 107.47640;Y: 27.1483667)。
针对YY工业区高业务小区覆盖区域,均提出了新建小区加强深度覆盖,同时进行分担,待计划新基站建设完成后,可将高业务小区的天线倾角度数加最大,控制覆盖范围,将有效降低基站小区负荷。
3.5 总结:综上述,目前YY工业区网络质量较差,导致的原因补点基站新建不及时,使区域存在较多的覆盖盲点,同时由于用户较多,对现有的覆盖基站小区配置负荷压力过大,频点资源缺乏,加大了频点碰撞的机会,引起严重频点干扰、造成覆盖基站小区下行严重的质量,导致话音质量较差,用户感知恶劣。
四、XX日常投诉处理覆盖问题类资源统计序号问题路段问题类型问题点经度问题点纬度处理方案基站类型是(否)为新增点1PP榕园村弱覆盖107.27958627.4063216新建宏站GSM900是2XXCC小学片区弱覆盖107.38637827.1491016新建宏站GSM900是3XXUUU村弱覆盖107.19010527.271325新建宏站GSM900是4SS坎至QQ路段弱覆盖107.52012327.069963新建宏站GSM900是5NN至OO(Z组)弱覆盖107.5810827.068998新GSM900是根据日常XX区域投诉处理,覆盖类问题点需补点加强覆盖的共统计15点。
五、XX网络质量分析总结总上述,结合对XX城区、重点乡镇、工业区的网络质量分析,引起网络质量较差主要有两大方面,1、覆盖问题:XX区域存在较多覆盖盲点2、用户集中区、重点工业区基站建设不及时,造成现有基站小区业务量过大、配置过高,引起频点资源贫乏,频点干扰,造成覆盖小区下行质差严重,用户感知度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