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五代两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合集下载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一、课标要求认识两宋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二、教材分析1、单元分析第三单元展现了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辽宋夏金元时期。

共包含三课(9课、10课、11课)内容,共同体现的时代特征为:民族大交融、政权大交流、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化、思想大繁荣。

2、本课地位分析首先,在“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方面,本课上承隋唐时期的经济与社会,下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辽宋夏金元这一特定时段”方面,本课内容对理解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3、本课主题分析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繁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方面,而经济的变化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的变化、文化的发展。

根据单元引言以及课标要求,本课教学主旨是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

4、本课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三单元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从内容上看,本课上承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的政治与民族状况,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

本课通过四个子目(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和科技)讲述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概况,从而认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变化特征。

本课每一子目内容包含一个学习聚焦,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每一子目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内容的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关于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的能力,能从教材和史料中大致了解到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但高一学生还没有形成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系统思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知识整合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知识整合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知识整合【阶段特征】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成熟、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交融的新高潮。

1.政治上: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宋朝重文轻武,并不断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体现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发展;政治中心东移格局确立;2.经济上:南宋时,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租佃制度发达,土地兼并盛行;宋代出现商业革命;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3.思想文化上:儒学发展到理学,逐渐哲学化、思辨化、世俗化;传统科技发展领先世界;市民化和多元化成为文化发展的新特点;4.民族关系上: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边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融合,形成新的民族;5.对外关系上: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展超过了前代水平,大都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范围扩大,东至朝鲜、日本,西到东欧和西非。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四大发明也使中国科技走向世界,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6.社会层面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趋向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放松平民社会到来。

主干1:经济新发展(一)农业的发展1.表现:(1)耕种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2)经济结构: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茶树、甘蔗和棉花)的农户;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

(3)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4)边疆农业: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5)土地经营:①田制不立,不抑兼并;②租佃制盛行【考点】“田制不立,不抑兼并”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商品化程度更高;宋朝政权为了取得地主阶级的支持。

2.本质:就是授田制基本被废弃,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甚至国家也参与其中。

【免费下载】943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免费下载】943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国古代史》科目大纲(科目代码:943)学院名称(盖章):历史文化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 2014年9月18日《中国古代史》科目大纲(科目代码:943)一、考核要求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二、考核评价目标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

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突出强化基础知识中的重点知识,对一些重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注重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

能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评价和比较,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理性揭示。

对既有知识进行有效迅速的归纳总结,提取知识要点,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判断和分析。

3.注重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能够对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论断,在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一些基本观点和原理基础上,能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三、考核内容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开端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节 夏王朝的建立与灭亡第二节 商代奴隶制国家的发展第三章 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第一节 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化第二节 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第三节 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和西周的衰亡第四章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第一节 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第三节 下层民众的反抗和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文化第五章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第一节 各国封建政权的建立和变法运动第二节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节 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第六章 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起义第一节 秦帝国的建立第二节 秦代社会主要阶级构成第三节 秦末农民起义第七章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一节 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发展第二节 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节 西汉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第八章 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第一节东汉前期政治第二节东汉社会经济第三节东汉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第四节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和黄巾军起义第五节东汉文化和社会生活第九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第一节三国鼎立第二节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第三节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第四节南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南方经济的发展第五节北朝经济的缓慢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文化和社会生活第七节魏晋南北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十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一一隋朝前期的政治一一一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一一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一一一农民起义和隋朝的灭亡第十一章 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第二节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第三节唐代的民族关系第四节唐末农民大起义第五节唐代的文化和社会和生活第六节唐代的中外关系第十二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第一节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第二节北宋建立和社会矛盾的发展第三节辽、西夏及其他边疆各族与北宋的关系第四节王安石变法和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第五节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第六节金朝的建立与辽、北宋的灭亡第七节南宋的建立与宋金和战第八节宋金对峙时期南北方的社会经济第九节南宋的灭亡第十节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第十一节五代两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第十三章元朝的大一统第一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第二节元朝的政治第三节元朝的社会经济第四节元朝的衰落和灭亡第五节元朝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第十四章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第一节明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第二节第二节明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第三节第三节明代边疆地区各族社会经济的发展第四节第四节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明末农民战争第五节第五节明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第六节第六节明代中外关系和中西文化交流第十五章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進一步发展第一节清军南下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第二节清代的政治第三节统一形势的发展和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第四节清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第五节清代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第六节清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第七节清代中外关系和中国人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考试参考书目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版。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共18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共18张ppt)
材料4:苏轼宦海见闻 定州:小甑短瓶良具足,稚儿娇女共燔煨。 ———《寄馏合刷瓶与子由》 徐州: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石炭》 1089年,苏辙出使辽国,看到翻刻的《眉山集》。写信给苏轼:“谁将家集过幽都? 逢见胡人问大苏。”————苏辙:《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
思考:结合图文史料,指出宋代商业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结合 教材加以说明,这些变化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农商社会的初步成型”:市场的扩大(基层市场、边境榷场、市镇贸易、 海外市场);商业城市化进程加速,各种市场和交换活动增加、交换手段 出现了纸币。 商业繁荣带来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的流动
材料2: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 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高仰者莳之,盖旱稻也。” ———《宋史》卷173《食货上一》 种植技术的巨大进步.....复种指数显著提高,从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发展到
比较普遍的一年两熟——二作制,宋代“稻麦复种”有明显的发展.....另外,棉花 农业栽耕培作技水术平在提宋高金,时高期产从作岭物南的、引新入疆促扩使展—粮到—食长—产江姜量流锡大域东幅和:提黄《升河宋,流代对域生农。产村力经的济发结展构水变平动》带来影响; 诗文中出福现建的路茶植、棉吉,贝宋布人等记可载以得说最明多,..北..宋彭时乘期指农出村:经“济闽中岭的以非南农多产木业棉已,有土明人显竞增植长之,,随着 种茶有、至养数蚕千、株缫者丝,、采棉其纺花等为生布产,项号目吉的贝扩布展。,”此时的农村经济已包括种植业、手工业、商业 等,与单一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结构相区别—。——漆侠:《宋代经济史》
【读图释史】:宋代商业的新变化 汴京城布局图
宋代的榷场分布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二程遗书》
4.历史影响:
【课堂笔记】
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②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心反省,强调人的社
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
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局限:维护尊卑等级观念,形成重男轻女、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
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①宋:出现“五大名窑”;
②元:青花瓷和釉里红;
定窑
划花萱草
③宋元时,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 葵瓣口碗
哥窑 葵口盘
钧窑 玫瑰紫大花盆
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
①(北宋)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
汝窑 洗
官窑 贯耳瓶
元釉里红转把杯
和质量。 3.印刷业: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推动了文 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交子出现是商业发 定作為保障;紙幣發 展的表现。它的使 行權專屬於中央政府, 用便利了商业活动,由和中管央理統制一度規。定發行 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 失事的南宋古船——南海Ⅰ号
◎宋代对外贸易路线图
南海一号
广东省阳江海域的宋代商船, 30米长10米宽, 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小规模试掘 后打捞出文物4000余件,而根据探测情况估 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万件。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体现在人类社会就是儒家 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文公文集》
人生观:“存天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 理,灭人欲”。
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各朝代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提供丰富的史料,如古籍、文献、图片等,让学生在分析史料中深入了解历史。
1.教师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特点。
-辽:经济发展,重视农业与手工业;社会风气开放,文化交流频繁;佛教盛行。
-宋:经济繁荣,商业兴起;社会风气保守,重视儒家文化;科技发展,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
-夏: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发展;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如西夏文、建筑艺术等。
1.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提醒学生注意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各朝代之间的联系。
六、课后作业
1.复习本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下一课内容,为学习做好铺垫。
七、板书设计
1.板书课题: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2.板书内容:经济、社会、文化特点,各朝代关系及影响。
二、学情分析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总结。
三、课堂讲解
1.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特点。
2.分析各朝代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四、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某一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展开讨论,分析其特点及成因。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再现历史场景,感受历史氛围。
五、课堂小结
3.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