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策展人_一半是商人_一半是艺术家
热议是什么意思_热议

热议是什么意思_热议波兰艺术家的梦幻国度波兰艺术家 Dariusz Klimczak出生于1967年,他具有多重身份:独立记者,画家和摄影家。
他的摄影作品风格独特,带有荒诞、超现实的意味。
Dariusz Klimczak的摄影生涯已经有25年,他拍了无数精彩的黑白影像作品,但他的彩色作品也非常精彩。
这些充满着想象力的作品,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奇异怪诞的世界。
那是艺术家营造出的一个幻想中的大陆,那里的人就是那样存在的。
他们孤独,但对美和自由有着自己的见解。
Dariusz Klimczak以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和完美的摄影技巧,建造了一个梦幻中的国度,他的作品好似一幅幅唯美细腻的油画,诗意盎然,令人不禁神往。
(王宏州)荒木经惟:真实而感伤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最近展出了选自荒木经惟的《感伤之旅》、《春之旅》和《冬日之旅》的110幅原作照片(作品由兰州谷仓当代影像馆王西野先生收藏),同时展出40幅新作,并选播荒木经惟自创的作品展示形式Arakinema。
著名摄影家荒木经惟是日本摄影界的一位奇才,因为他拍摄对象和拍摄方式的情色暗示而颇具争议,然而在那些香艳欲滴的鲜花和色彩炫目的激情背后,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更多的还是荒木内心的难以言表的孤寂与无尽的忧伤和感叹。
1971年,荒木携妻子青木阳子旅行结婚,途中拍下了《感伤之旅》,以“私写真”的姿态确立了他的个人摄影宣言。
“《感伤之旅》是我的爱,也是我作为摄影师的决心。
我拍摄自己的新婚旅行,所以是真实的摄影”。
可以说,荒木从这本自叙体摄影集开始,踏上了艺术的旅程。
其后的《春之旅》和《冬日之旅》又以忧伤和叹息拍摄了阳子的故去和爱猫奇洛的离世,以看似平淡的视角和手法展示了荒木在充满争议的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情感经历和隐痛。
20年,作为对311地震的深思和哀叹,荒木以《堕乐园》为题,创作了一系列以花卉和玩偶为主题的作品,这是迄今为止荒木最新的作品。
看荒木的作品,无论你是否认可,它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官的震撼始终是不可否认的。
我是策展人作文

我是策展人作文随着社会的进步,艺术市场也日益活跃,画廊、展览、拍卖会开始频频出现。
独立策展人已经成为艺术生态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关注。
当灵感乍现或创意迸发时,独立策展人可以凭借自身敏锐的文化意识猎取与其相符的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品策展,对作品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入挖掘与表达,赋予艺术品更多的内涵和价值。
由此可见,能否精准遴选出合适的艺术作品,并深入挖掘、表达出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清晰地呈现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而引发受众的共鸣,是衡量艺术策展是否成功的核心指标,也是对策展人策展能力、文化修养的考量。
策展人在整个策展工作中,承担着传达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形象的职责。
优秀的策展人只具备创新能力是不够的,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甚至要具备与艺术家相似的创作经历,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作品。
同时,还要坚持以观者为本,让他们在充分感受展览现场独特氛围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展览的主题内涵和文化意义。
展览是否成功,除了体现在学术意义方面以外,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教育意义方面。
成功的展览是具有开创性和时代性的,并非简单地搜罗与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就可以。
独立策展人是当代艺术的领军者,扮演着负责人的角色,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实现了对艺术市场的整合,推动了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独立策展人在艺术展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独立策展人已经成为艺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策展人不仅要遴选、收集与主题相符的艺术作品,更要在深入挖掘艺术作品背后意义的基础上研究相关的艺术问题,提高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文化品位,有效解决艺术家与艺术市场之间的需求关系,实现中国当代艺术更为有效的策展传播,推动艺术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性大展中,成功的策展不仅能够充分彰显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而且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加强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传播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独立策展人已经成为艺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策展人不仅要遴选、收集与主题相符的艺术作品,更要在深入挖掘艺术作品背后意义的基础上研究相关的艺术问题,提高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文化品位,有效解决艺术家与艺术市场之间的需求关系,实现中国当代艺术更为有效的策展传播,推动艺术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晚晚是谁微博个人资料身高体重_扒皮黑历史怎么回事

晚晚是谁微博个人资料身高体重_扒皮黑历史怎么回事晚晚雷宛萤今天上了微博热搜,晚晚究竟是谁,晚晚真实的姓名又是什么,有没有晚晚的个人资料信息,晚晚的身高体重又是多少,晚晚扒皮的黑历史又是怎么回事?晚晚雷宛萤是什么人物?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晚晚是谁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晚晚是谁晚晚微博个人资料身高体重晚晚真实姓名晚晚扒皮黑历史怎么回事晚晚是谁个人资料雷宛萤(晚晚),1987年出生在香港,因为母亲是北京人,7岁时她回到了北京生活。
父母工作忙,晚晚都是由姥姥带大的。
姥姥是教世界历史的老师,并爱好文学,常给晚晚讲历史、讲唐诗宋词,还教她写毛笔字。
当时晚晚在国际学校读书,美术教室里的海报都是毕加索、安迪·沃霍尔和蒙克这样的大师,这让她爱上了美术课。
姥姥知道后,送给她一本《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她尤其喜爱里面的画,翻来覆去地看,一遍遍地临摹。
在这样的熏陶下,晚晚幼小的心里就种下了艺术的种子。
16岁晚晚时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史专业和艺术管理专业,之后又顺利地申请到美国常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所,继续攻读艺术管理专业硕士。
后来17岁的晚晚来到纽约的DavidZwirner画廊实习,踏进的第一家画廊是北京最早的外资画廊之一,来自德国的“空白空间”画廊。
在最初的这段历练中,她什么都尝试做,从接电话到搬运画册等各类简单琐碎的工作。
开始接触和管理艺术家档案资料,并参与国际市场的推广及面对各大藏家的工作,画廊为她安排的实际工作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一般实习生的工作范围。
期间协助一家名为1301PE的美国画廊到香港艺博会参展的经历,成为了她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新起点。
在与各类画廊与收藏家越来越多的接触过程中,晚晚渐渐觉得策展人兼艺术顾问这个身份与她希望服务于艺术家的理想不谋而合。
2007年,晚晚开始玩豆瓣,在上面分享生活,发表文章,并做一些线上展览,介绍自己喜爱的艺术家,也推荐身边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策展人的角色及责任

策展人的角色及责任艺术策展人是当代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在艺术展览的策划和组织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策展人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艺术知识和审美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沟通能力,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敏感度。
本文将探讨策展人的角色及责任,并分析他们在艺术职业中的重要性。
一、策展人的角色策展人是艺术展览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他们负责选择艺术品,确定展览主题,并安排展览的布局和展示方式。
策展人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艺术家的作品,从中发现并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思想和表达方式。
他们还需要与艺术家、画廊、博物馆等各方面进行合作,确保展览的顺利进行。
策展人还扮演着艺术教育者的角色,通过展览和解说,向观众传达艺术的内涵和意义。
他们致力于将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建立起联系,引导观众思考和感受艺术所传达的信息。
策展人的目标是通过展览创造出一个启发思考和交流的空间,提供观众与艺术互动的机会。
二、策展人的责任1. 保护艺术家的创作权益作为策展人,他们需要尊重艺术家的创作权益,确保艺术家的作品在展览中得到适当的呈现和保护。
策展人应该与艺术家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创作理念,同时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
2. 传递文化和社会信息策展人应该关注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通过艺术展览传递相关的信息和观点。
他们可以选择与时俱进的主题,通过艺术作品呈现社会问题、文化变迁等议题,引发观众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思考。
3. 培养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展览不仅是展示艺术作品的场所,更是培养观众艺术鉴赏能力的机会。
策展人应该通过展览的设计和解说,帮助观众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引导观众培养独立的艺术鉴赏能力。
4. 促进艺术市场的发展策展人在艺术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策划和组织艺术展览,推动艺术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艺术展览不仅是艺术家展示作品的平台,也是艺术市场进行交流和交易的场所。
策展人需要与画廊、博物馆等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购买者参与到艺术市场中。
策展人的任务是向公众传达艺术观念

考 察 的 完 成 与 艺 术 家 的 作 品选 择 。 献 征 集 与 图 录编 纂 . 文 展 览 主 题 与 展 场 设 计 . 展 指 导 与 开幕 式 程 序 . 体 传 播 布 媒 计 划 包 括 安 排 艺 术 家 现 场 解 说 . 助 主 持 学 术 研 讨 . 将 协 并 研 讨 结 果 在 艺 术 专 业 媒 体 与 大 众 媒 体 发 表 因 此 .那 些 仅 仅 把 艺 术 家 召 集 起 来 的 人 不 是 策 展 人 而 是 召 集 人 .那 些 仅 仅 出 资 赞 助 艺 术 展 览 的 人 不 是 策 展 人 而 是 资 助 人 .那些 仅 仅 在 艺 术 展 览 中 摄 影 摄 像 的人 不
的 工 作 让 位 于 “ 术 主 持 ” 那 么 . 策 展 人 在 此 的 责 任 主 学 . 要 限 于 邀 请 新 闻 媒 体 的 编 辑 、记 者 .促 使 他 们 有 效 地 推
广展览。 这 样 , 展 人 的 工 作 内 容 可 以 总 结 如 下 : 览 资 金 的 策 展 筹 集 与 分 配 计 划 . 织 委 员 会 与 学 术 委 员 会 的设 立 . 野 组 田
策 展 人 与 艺 术 家 的 关 系 :策 展 人 不 是 艺 术 家 的 推 销 员 而 是 他 们 的 推 荐 者 .他 不 只 是 艺 术 作 品 的 组 织 者 更 是
如 何 展 示 它 们 的 定 位 者 策 展 人 与 批 评 家 的 关 系 : 展 人 策
可 以 不 是批 评 家 . 他 需 要具 备批 评 家 敏 锐 的 学术 眼 光 . 但 . 他 向 艺 术 界 报 告 他 的 策 展 理 念 、 成 措 施 , 是 , 不 能 完 但 他 为 自 己 策 划 的 展 览 做 出 任 何 评 论 因 为 基 于 人 的 自 我 中 心 . 样 的 评 论 最 后 都 会 成 为 对 自 己 这
艺术家跨界做策展人 策展人艺术家最要紧是活得长,死得慢

艺术家跨界做策展人策展人艺术家最要紧是活得长,死得慢艺术家跨界做策展人策展人艺术家最要紧是活得长,死得慢策展是艺术也是赚钱策展,在赵丹虹看来,花费多少很重要,最好超值,即花最少的钱把事做成,如此,即使有点什么不完美的地方,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宽容。
策展人永远是风光的,几次展览下来,就会有人主动来找,名气就慢慢有了,“‘名’这种老本是很值钱的,‘利’只是产物”。
赵丹虹说自己年轻时身体顶得住,上半天是为布展而爬上爬下的小工,下半天则是身着华服、手持红酒、笑容可掬周旋于宾朋之间的策展人。
赵丹虹喜欢制定规则,比如她策划的展览不收艺术品场地费,押金还要自己垫付,比如她借鉴“艺术基金会”的做法,请艺术家拿作品做为回报而不是拿钱。
规则靠的是坚持,是不变,变来变去就失去价值了。
结果是,赵丹虹做出了口碑,去年她在虹庙策划了一场“记忆上海”摄影展,圈电话,通知每人拿两幅作品,谁早到谁先占位置,3天就号召了60位中外艺术家。
“不要钱,乃至贴钱赚经历是值得的,因为机会无价。
一次大型群展办下来,众人都夸好――这就是艺术。
有了知名度,艺术家会前赴后继把作品送来。
我轻易不卖,专门用两个仓库来安置它们,平日注意保养,保证它们不坏。
如果卖掉,钱全给艺术家。
再问他们要一张别的作品,等于做公益。
久而久之,艺术家都说,放我这没用,不如放你那,不停参展,帮忙炒热,能卖就卖。
”前不久赵丹虹去了平遥,带了艺术家们300多幅作品去参展,意外发现有一幅10年前价值1000美金的画,如今已变成43万港币。
了解艺术家比了解艺术重要赵丹虹是因为喜欢艺术家才喜欢上艺术的。
自大学期间谈了个艺术家男友,她就对艺术家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发觉自己对付艺术家特有办法。
赵丹虹念教育系,喜欢研究儿童心理,她认为艺术家基本是儿童,对付他们的妙招就是“部分满足”。
“艺术家全无章法,人家看他们是怪胎,我看着很正常,”赵丹虹行事虽谨慎,思想却大胆,“刚开始对艺术一头雾水,酒喝多了瞎聊,凭感觉乱讲,艺术家觉得我懂他们。
当代艺术空间策划与运营模式探索考核试卷

6.当代艺术空间的运营管理中,____环节是最重要的。()
7.当代艺术空间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门票收入、艺术品销售和____等。()
8.当代艺术空间在策划公共艺术项目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____、社区参与度等因素。()
A.门票收入
B.艺术品销售
C.广告赞助
D.政府补贴
11.当代艺术空间在举办艺术家讲座时,以下哪个目的最为重要?()
A.提高艺术家知名度
B.增加艺术空间收入
C.促进观众与艺术家的互动
D.展示艺术空间实展览活动
B.开设艺术课程
C.举办拍卖会
D.降低展览质量
B.主题性展览
C.新兴艺术家作品展
D.经典艺术品展
13.当代艺术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以下哪些因素?()
A.稳定的资金来源
B.高质量的艺术展览
C.专业的人才队伍
D.广泛的合作伙伴
14.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提升当代艺术空间的服务质量?()
A.培训员工
B.改善硬件设施
C.收集观众反馈
D.提高票价
15.当代艺术空间在策划展览时,以下哪些策略有助于吸引赞助商?()
9. ABCD
10. ABCD
11. ABCD
12. ABCD
13. ABCD
14. ABC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D
19. ABC
20. ABCD
三、填空题
1.当代
2.展览主题的创新性
3.市场化运作
4.提高服务质量
5.丰富的市场运营经验
关于策展的资料

关于策展的资料策展是一种将艺术作品进行组织、展示和解读的活动。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作品陈列在一起,更是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安排,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策展旨在为观众创造一个具有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展览空间,引导观众去思考、感受和体验艺术。
策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主题选定,策展人需要确定一个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的主题,以便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确定主题之后,策展人需要进行艺术作品的选择和收集。
这一过程需要对各种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以便能够选择出最具代表性和丰富性的作品。
同时,策展人还需要与艺术家和收藏家进行沟通和合作,以确保能够获得合适的作品。
策展的下一个阶段是展览设计和布局。
在展览设计中,策展人需要考虑展览空间的大小、布局和灯光等因素。
他们需要设计展览的整体风格和氛围,以及每件作品的陈列方式。
同时,策展人还需要考虑观众的体验和参与度,通过布置展览空间和增加互动元素,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策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解读和教育。
策展人需要为观众提供艺术作品的解读和背景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可以通过展览解说、讲座和导览等方式,向观众介绍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创作理念。
通过这样的解读和教育,策展人可以引导观众去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激发观众的艺术欣赏和思考能力。
策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不仅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还可以促进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通过策展,艺术作品可以在一个专业和有序的展览空间中得到展示,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艺术的力量和美感。
策展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需要策展人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策展人可以创造一个具有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展览空间,为观众提供一次全面的艺术体验。
同时,策展也是一种艺术的创作过程,通过将不同的艺术作品组织在一起,策展人可以创造出独特而有意义的展览,为观众带来一次视觉和思想上的盛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经济
深圳商报/2003年/08月/28日/第C08版/
“策展人”:一半是商人,一半是艺术家
访国际知名的独立艺术策展人侯瀚如
深圳商报记者单中桂
如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在深圳路边的草地和宽阔的广场上,到处都可以看见很多富有生机的雕塑。
这些雕塑与整个城市融为一体,成为这个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侯瀚如,一位生于广州后移居巴黎的艺术批评家,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部分,便是将雕塑等艺术家的作品有组织地融入一个城市的景观和公众中。
这是一个模糊的说法。
准确地说,他是一位独立的艺术展览策划人。
策展人,这一独特的职业,兴起于西方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内也出现了众多或职业或半职业的策展人。
侯瀚如在这一行里已经滚打摸爬了十几年,从国内到国外多年的经历使他成为艺术圈里面知名的人物。
1990年以后侯瀚如移居巴黎。
目前他是美国密苏里州沃克艺术的国际艺术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阿姆斯特丹的皇家美术学院教授展。
这些年来,他策划的展览如芬兰的“从中心出走”、伦敦的“巴黎人”、墨西哥的“世界摄影双年展”、上海的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1997年他和汉斯策划了名为“移动中的城市”展览,该展览历时3年,分别在7个国家(奥地利、法国、美国、丹麦、英国、泰国、和芬兰)展出,世界上有超过140个艺术家参与了这个展览。
近日,侯瀚如来到深圳,应邀参加由何香凝美术馆主办的第五届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的策划。
这个雕塑展将邀请国内外十多位艺术家,在华侨城生态广场及其他一些户外公共场地上,进行现场雕塑艺术创作。
趁此机会,记者对侯瀚如进行了专访。
展览是表演的场所
记者:今天的艺术展览和传统展览已有了很大的不同。
作为一个独立策展人,在你心中,展览是一个什么样概念?
侯:随着社会的变化,艺术创作方式和语言的变化,今天的展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展览了。
站在今天的角度上来说,一个展览已经不是简单地陈列一些艺术品。
在我看来,展览不是一个展示物品的地方,它是一个活动的地方和表演的场所,是艺术家之间进行交流以及公众和艺术家之间进行交流的活的空间。
所以对我来说,展览决不是把一个东西挂好,让一个东西很好看就行了的。
记者:这也就是你近年来集中探讨城市空间中艺术形态和可能性,并策划了一系列公共艺术计划的原因吧。
一个成功的策展人,总有些理念区别于其他策展人。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你对于展览的观点,那么,你对于传统的个展,传统的国家馆的展览方式,比如很多国家馆只展览一个艺术家,把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展得很透,你觉得这样的展览方式和你的展览方式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侯:我觉得艺术家虽然有很强的独立性,但他在今天也是全球艺术圈里的一部分,一个人怎么可能代表一个国家呢?但因为以国家为单位的展馆是一种传统所形成的惯性的东西,所以它们还存在于威尼斯双年展中。
至于这种展览方式,我对这种十九世纪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示怀疑,当然,一个好的艺术家如果能充分表
达那当然很好。
但我现在越来越对这种个人的独立性自治性觉得不是那么可靠。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只有在和别人发生关系的时候才能生存。
所以我的展览强调公众的开放性,它提供给艺术家一个机会,一个艺术生长的空间,同时吸引公众的参与,一起完成艺术创作。
策展人是一个矛盾的角色
记者:在一个大型的艺术展览中,策展人担当的是一个什么角色呢?
侯:在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有自己的展览策划人。
但是这种展览策划人还只是一个简单层面上的策展人,是一个相对比较单一的角色,承担的主要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展览。
而作为一个职业化的策展人,它是一个多样的角色,也是一个矛盾的角色。
一方面,在一个展览中他要起组织的作用,将一批艺术家临时组织起来,同时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技术上和物质上的便利条件。
另一方面,他要承担一个艺术批评家的工作。
通过他与艺术家们的讨论和交流,一起制定创作计划,确定创作主题,将双方的艺术观点、创作方式等达成一个平衡点,然后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
这一点是很微妙的,作为策展人,他看艺术的角度是不同于艺术家的,他主要是为艺术家服务,因此在交流中他对艺术家的创作不能参与太多,把艺术家的创作变成自己思想的“插图”,也不能参与太少。
总之,这种关系很微妙,也很矛盾。
此外,策展人承担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在艺术家与观众之间搭一座桥,将观众与艺术家的作品有机地联系起来。
总的来说,一个策展人的工作,不仅是策划展览,也包括很大一部分艺术评论的成分在里面。
记者:“策展人”作为一个名词也好,一种身份也好,一个职业也好,是怎样兴起的呢?
侯:在西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有一批艺术批评家在从事自己工作的同时,感觉传统的展览已经不能承担新的艺术观念的发展,于是他们突破传统,组织起一些新型的展览,在这些展览中将自己的艺术思想也融合了进去。
慢慢就出现了现在我们谈的策展人。
国内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也开始出现,那时候也主要还是停留在简单策划阶段,即组织起一个简单的画展什么的。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威尼斯双年展的进入,像这样大型的国际性的展览,已经不是传统的策划人能担当的,需要独立的策划人。
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内迅速出现了很多独立策划人。
策展人成功不容易
记者:策划一个大型的展览,有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运作模式?
侯:策展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首先作为一个策展人,他要了解国内以及全球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特点和趋势。
要与国内和国际的艺术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他们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有比较多的认识。
其次,在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展览上时,策展人必须进行构想,他要考虑这个展览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展览?确定一的展览主题。
当然这不是凭空想像的,它要充分考虑到展览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这样的构想才会生动。
接下来,便是依据展览主题选择艺术家,组织艺术家来考察场地、与他们一起讨论和制定创作计划。
如这次即将在华侨城举行的第五届深圳国际雕塑展,今年12月开展前,被邀请的国内和国外艺术家都将陆续来华侨城进行实地考察一到两次。
他们的考察,不仅是对创作场地的了解,甚至还会与周围居民进行交流,以确定他们的创作方案。
最后的一个环节就是展览的实地创作和布置,以及宣传工作等。
记者:被邀请参加展览的中外艺术家,要付给他们一定的报酬吗?
侯:当然,艺术家也要生活呀。
邀请一个艺术家至少要给他们提供一些基本的生存条件,包括机票呀,住宿费呀。
许多艺术家其实是很清贫的,尤其像那些从事公共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很多是不能为私人收藏的,他们没有多少经济来源,需要有热心人士来赞助。
这一点,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还不一样,在国外,像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艺术家常常有私人赞助为他们的创作提供资金。
在法国,国家的
很多税收也用来赞助文化和艺术。
记者:那么,你作为策展人,是不是也有一定的报酬呢?
侯:当然我也要拿一笔策展费,我这也是一种工作。
策展费由主办单位提供,比如说这次来策划深圳国际雕塑展,就由主办单位何香凝美术馆提供。
而这次整个展览的经费则是由房地产等一些大企业提供赞助,还有政府的部分拨款。
记者:能透露一下参加深圳这次雕塑展的策展费吗?你不必提供一个具体数字,只需高、中或者低的一个定性说明。
侯:当然不便说出来。
但有一点我可以说的是,策展人这种职业是很辛苦的,面临的压力很大。
很多博物馆、美术馆都有自己的专职策展人,只有当要举办一些规模或者难度很大的展览时,他们才会邀请我们。
近几年来我在这一行还算是幸运的,靠策展、靠写作还能活下去。
而能达到像我这样状况的策展人还是很少。
策展人职业将兴起
记者:许多策展人,像这次与你一起来的国内的皮力先生,除了策展外,他其实还从事着中央美院的教学工作。
侯:是的,我也有教学和写作,靠它们挣得一部分生活来源。
记者:你对策展人这一职业的前景会不会感到忧虑?
侯:不会,相反我想今后还会兴起更多。
当然,策展人这种工作的界定到现在也还是很模糊的,而将来肯定也会随着艺术的变化而变化。
记者:最后问一个问题,在从事这种工作的经历中你感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没有遗憾?
侯:困难肯定是有很多的,遗憾倒是没有,过去了的就过去了。
最大的困难是有时找不到让人满意的想法、思想,有时是艺术家的质量不太高,对艺术家的选择限制很大,这些都令自己特别痛苦。
而当艺术家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被人理解时,尤其是在策展中遇到一些社会条件和经济上的障碍时,就会让人感到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