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橘颂》看屈原的思想品格
橘颂文学作品赏析论文范文

橘颂文学作品赏析论文范文橘颂文学作品赏析论文篇1:浅谈感悟《橘颂》的爱国情怀论文关键词:屈原橘颂人格理想论文摘要: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人物,屈原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本文主要从终其一生的美政理想和巍巍人格的世界影响两大方面走近屈原,着重分析了《橘颂》的内涵意蕴,深入挖掘了诗人在文本中托物言志所寄托的高尚人格理想。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楚辞体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后人常常将《诗经》与《楚辞》并举,将它们并称为风骚,分别代表了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创作传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让我们走近爱国诗人屈原,通过对诗歌《橘颂》的感悟,来深入解读诗人内心矢志不渝的人格理想。
一、走近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重要的政治家、杰出的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
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一)美政理想纵观屈原的一生,了解他的政治活动经历,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文学成就的重要前提。
作为战国时期楚国一位重要政治家,屈原的一生一直都在追寻美政的理想,就是要实现圣君贤相的理想,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在战国七雄激烈争斗之时。
屈原起初很受怀王信任重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在内政方面,楚怀王曾让他参与图议国家大事,造为宪令,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推行变法等事宜。
然而屈原的改革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贵族子兰和南后郑袖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不加明辨是非的楚怀王便怒而疏屈原,这使得怀有美政理想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内心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屈原《九章·橘颂》诗歌鉴赏

屈原《九章·橘颂》诗歌鉴赏《九章·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作品。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屈原《九章·橘颂》诗歌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屈原《九章·橘颂》原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九章·橘颂》注释: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
徕,通“来”。
服,习惯。
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生在南方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一。
壹,专一。
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⑷素荣:白色花。
这两句是说橘树绿叶白花,长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又一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方言。
这两句是说橘树枝条重重,刺儿尖尖,果实圆圆。
⑹文章:花纹色彩。
烂:斑斓,明亮。
这两句是说橘子皮色青黄相杂,文采斑斓。
⑺精色:鲜明的皮色。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类,像。
任,抱。
这两句是说橘子的表皮颜色鲜明,内瓤雪白莹洁,好似可以赋予重任的人。
⑼嗟:赞叹词。
这两句的意思是:可叹的是你从小就有志向,与众不同。
⑽“独立”二句:意思是说: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⑾廓:胸怀开阔。
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⑿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
从《橘颂》看屈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从《橘颂》看屈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张小景 中共汝州市委党校摘 要:屈原的《橘颂》是我国咏物诗的开山之作。
全诗托橘言志、借橘抒情,是诗人对理想人格和人生追求的自白,是屈原精神的生动写照。
分析《橘颂》中所蕴含的屈原精神的内涵,重新审视屈原的精神人格,弘扬屈原精神,对于今天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意义重大。
关键词:《橘颂》;屈原精神;人文精神;重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84-02伟大诗人屈原以其卓绝的人格魅力—屈原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砥砺前行,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
千古名篇《橘颂》作为我国咏物诗的开山之作,既是屈原辞赋作品中最特别的,也是最能反映屈原精神的一篇。
全诗托橘言志、借橘抒情,名为颂橘,实为颂人,是诗人对自己理想人格和人生追求的自白,是诗人的自题画像,深刻地透视出了屈原之魂。
分析《橘颂》中所蕴含的屈原精神的内涵,重新审视屈原的精神人格,弘扬屈原精神,对于今天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意义重大。
一、了解屈原屈原名平,字原,自名正则,字灵均,政治家、诗人,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发源地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乐平里),公元前278年自沉于汨罗江,终年六十二岁。
感悟屈原精神,了解其政治经历是前提。
屈原出身贵族,历经楚威王、怀王、襄王三个时期,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值战国七雄争斗最激烈、中国即将大一统之时,改革、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各诸侯国是否具备竞争力的关键。
当此之时,秦、楚最强,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非秦即楚,所谓“横则秦帝,纵则楚王”[1]。
洞察天下局势的屈原,主张对内“彰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起初屈原很受怀王重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P3009在他的努力下,楚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天下局势为之一变。
屈原《橘颂》赏析

屈原《橘颂》赏析橘颂屈原原文:译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啊。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啊。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啊。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啊。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啊。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啊。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啊。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啊。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啊。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啊。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啊。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啊。
【注释】〔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
徕,通“来”。
服,习惯。
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壹志}志向专一.壹,专一.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素荣〕白色花。
〔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
〔文章〕花纹色彩。
〔烂〕斑斓,明亮。
〔精色〕鲜明的皮色。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类,像。
任,抱。
〔纷缊宜修〕长得繁茂,修饰得体。
〔姱(kuā)〕美好。
〔嗟〕赞叹词。
〔廓〕胸怀开阔。
橘颂的主题探讨

橘颂的主题探讨
《橘颂》的主题是对屈原高洁人格和爱国精神的赞颂。
通过描绘橘树的外形和内在特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崇敬和敬仰。
在诗中,橘树被描绘为生长在南方的一种美丽树木,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可动摇的品质。
诗人通过强调橘树的坚定、贞洁、独立、适应性强等特点,展现了屈原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仰。
诗中还通过描绘橘树的形态和颜色,表达了屈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橘树的绿叶和黄果,象征着屈原对祖国的忠诚和献身精神。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屈原对父母之邦的深厚感情。
橘树作为南方特产,与屈原的家乡和出身地密切相关。
诗人通过描绘橘树,表达了屈原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国家的热爱。
总之,《橘颂》是一首赞美屈原高尚人格和爱国精神的诗歌,通过对橘树的描绘,展现了屈原坚定信仰、高尚品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

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橘颂》本诗托物言志,以物写人,句句是颂橘,句句又不是颂橘,所托之物与所抒之情有机结合,彼此相映,有镜花水月之妙。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诗】: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⑴。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⑵。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⑶。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⑷。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⑸。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⑹。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⑼。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⑽。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⑾。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⑿。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⒀。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⒁。
原岁并谢,与长友兮⒂。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⒃。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⒄。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⒅。
【注释】: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
徕,通“来”。
服,习惯。
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生在南方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一。
壹,专一。
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⑷素荣:白色花。
这两句是说橘树绿叶白花,长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又一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方言。
这两句是说橘树枝条重重,刺儿尖尖,果实圆圆。
⑹文章:花纹色彩。
烂:斑斓,明亮。
这两句是说橘子皮色青黄相杂,文采斑斓。
⑺精色:鲜明的皮色。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类,像。
任,抱。
这两句是说橘子的表皮颜色鲜明,内瓤雪白莹洁,好似可以赋予重任的人。
⑼嗟:赞叹词。
这两句的意思是:可叹的是你从小就有志向,与众不同。
⑽“独立”二句:意思是说: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⑾廓:胸怀开阔。
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⑿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
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
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
简要赏析屈原的橘颂

简要赏析屈原的橘颂
《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是《楚辞》中的一篇。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
《橘颂》可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缘情咏物,以描写为主;后半部分缘物抒情,以抒情为主。
两部分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好形象,从各个侧面描绘和歌颂橘树的美,以表达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
此诗与《离骚》的写作时间相近,可看作是《离骚》的姊妹篇。
《橘颂》在中国诗歌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咏物诗之祖。
从《橘颂》看屈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从《橘颂》看屈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作者:张小景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4期摘要:屈原的《橘颂》是我国咏物诗的开山之作。
全诗托橘言志、借橘抒情,是诗人对理想人格和人生追求的自白,是屈原精神的生动写照。
分析《橘颂》中所蕴含的屈原精神的内涵,重新审视屈原的精神人格,弘扬屈原精神,对于今天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意义重大。
关键词:《橘颂》;屈原精神;人文精神;重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2伟大诗人屈原以其卓绝的人格魅力—屈原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砥砺前行,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
千古名篇《橘颂》作为我国咏物诗的开山之作,既是屈原辞赋作品中最特别的,也是最能反映屈原精神的一篇。
全诗托橘言志、借橘抒情,名为颂橘,实为颂人,是诗人对自己理想人格和人生追求的自白,是诗人的自题画像,深刻地透视出了屈原之魂。
分析《橘颂》中所蕴含的屈原精神的内涵,重新审视屈原的精神人格,弘扬屈原精神,对于今天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意义重大。
一、了解屈原屈原名平,字原,自名正则,字灵均,政治家、诗人,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发源地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乐平里),公元前278年自沉于汨罗江,终年六十二岁。
感悟屈原精神,了解其政治经历是前提。
屈原出身贵族,历经楚威王、怀王、襄王三个时期,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值战国七雄争斗最激烈、中国即将大一统之时,改革、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各诸侯国是否具备竞争力的关键。
当此之时,秦、楚最强,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非秦即楚,所谓“横则秦帝,纵则楚王”[1]。
洞察天下局势的屈原,主张对内“彰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起初屈原很受怀王重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P3009在他的努力下,楚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天下局势为之一变。
然而他的忠直磊落、超群能力以及改革举措,却遭到嫉贤妒能、奸诈卖国的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大臣的憎恶、反对甚至诬陷,加上秦的刻意欺诈哄骗,更由于楚怀王、顷襄王的目光短浅、是非不辨,屈原被疏远乃至流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 贞 不渝 、绝 不 同流 合 污 的精 神 。屈 原 坚信 “ 与泽 其 杂糅 芳
这也是屈原在其作品中屡次表明他不愿远走 的原因 也正由 兮 ,羌芳华 自中出。纷郁郁其远蒸兮,满 内而外扬 。情与质
信 可 保 兮 ,羌 居 蔽而 闻章 ” (《 美人 》 ) ,即使 芳 草 与污 思
的富强努力 。 《 橘颂》作者借歌咏橘树故土难离之天性 ,鲜 秽 混 杂在 一 起 ,芳 香 的花 也 自能 从 中显 出 。 三 、信念坚定 ,乐观开朗,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 《 橘颂》全篇 以乐观开朗、昂扬奋发的格调,表现出对
屈 原在 《 骚 》 中 , 曾 以 “ 离 羌无 实 而 容 长 ” ,表 达过 对 现 实 自足 、对 未来 自信 的饱 满 积 极 的情 绪特 征 。全 篇通 过 咏
了哪 些 思 想 品格 ?
一
流 ”,这种 品格 是 屈 原 一生 的信 仰和 精 神 支柱 。 《 颂 》是 橘
身 的品质相符 橘树成了诗人 的化身 。那么,诗人借橘颂扬 剧原高 尚人格和个性的一个缩影。屈原不随波逐流,始终坚
-
持 自己正确 的人生方 向,克服 常人难 以克服的压力不 断求 索 ,去实现 自己助君强国的伟大抱负 。正如其在 《 离骚》 中 所言 “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 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 兮 ,岂余心之可惩 ”,意思是说 ,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爱好,
的,作者既是写橘 ,又同时写 自己的宗国之情和乡土之恋 ,
于 秉承 天 地 所 赐 的重 任 ,他 恪尽 职 守 ,忠 实于 楚 国 , 为 楚 国 明 、生 动地 表 达 了 自 己热 爱祖 国绝 不 远逝 的坚 定 志 向。 二 、 理 想远 大 ,崇 尚 “ 立 ” ,坚 定 不屈 的人 格 追 求 独
之妙 。”屈原 自比于橘的这一特性也就鲜 明地表现 出来 了。
这 首诗 是 围绕 着 橘 树 写 的 ,但 又 处 处 体现 着 诗 人 自己 的精 神 诸 侯 服 务 ; 而 屈原 则 是 乡土 观 念 、 国家 观 念 极重 的人 ,所 以
品格 ,把橘树与诗人融为一体 ,既颂橘 ,又颂人,体现 了橘 特 别 重视 “ 命 不迁 ”,强调 “ 受 苏世 独立 ”、 “ 而 不 横 树和诗人光辉灿烂 的艺术形象 。橘所特有 的品质正和屈原 自
一
根本习性便成为一种人格的象征。屈原生于楚,长于楚,
情 的 赞 美 ,但 诗 人 最看 重 的 还是 其 “ 立 ” 的节操 ,表 现 了 独
对楚国有着深厚的感情 ,不忍离开楚国,而且他把这一信念 屈原对 “ 独立不迁”、 “ 深同难徙 ”、 “ 苏世独立”、 “ 横
铭 记 于 心 ,从 不 变 更 。屈 原 正 是 以橘 树 来 自 比 自己 的 品 质 而不流”品德精神 的敬仰和爱慕 ,充满着热爱祖 国的情怀和
一
句 , 乃是 沟 通 “ 我 ”的神 来 之 笔 。顿 使 傲 霜 斗雪 的橘 树 物
心态和个性 。王逸 《 楚辞章句》注 《 橘颂》云: “ 美橘之有 形象,与遭谗被废 、不改操守的屈原 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
是德,散 目颂 ”但橘只是 自然界的一种植物 ,说橘有德而 后再以 “ 比伯夷 ,置 以为像兮 ”收束全篇,在 古今志士的 行
颂 橘 ,但 见 原 与橘 分 不 得 是一 是 二 , 彼此 互 映 ,有 镜 花 水 月 怀 抱远 大 理 想 ,追 求 高 尚人 格 ,是 屈 原精 神 之精 华 。在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 , 以道 自任 ,重 人格 修 养 是 一种 精 神 。战 国 时 期 多游 说 之 士 ,他 们 朝秦 暮 楚 ,可 以为 任 何 肯任 用 他们 的
、
受命于天,故土难离 ,恪尽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使命感
橘 “ 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 《 晏子春秋六杂下》载 : “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 ,
其实味不同,所 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可见橘忠于生养它 我则喜欢以加强 自身修养为乐。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动摇 ,难
的土 地 ,具 有 不 可 迁 移 的本 性 , 橘 生于 江 南 , 不可 迁 徙 ,是 道 我 的 心 会害 怕 受 到 惩 罚而 改变 ?屈 原 总是 时时 鼓励 自己, 因为 它 受命 于天 的 固有 本 性 , 扎 根深 厚 ,不 可移 易 ,橘 的这 相 信 自 己的选 择 与 未来 。诗 人对 橘 树 由外貌 到 内质 进 行 了热
从
橘 颂
看 屈 原 思 想 格 的 品
。李 醍
摘 要: 橘颂》借橘写人 ,颂扬 了诗人独立 不迁的精神 品格 ,横 而不流、坚定不屈 的人格 ,坚守信念 、乐 开 观 朗、 扬奋发的精神 。 昂
关键词: 《 橘颂》 屈原 人格 精神
屈原是伟大 的爱 国诗人 ,人们把他 身上所体现 出来 的人 如 此 , 它年 岁 虽 少 , 即 已抱 定 了 “ 立不 迁 ”的 坚定 志 向; 独 格光辉 称为 “ 屈原精神 ”或 “ 屈子精神 ”,视 为中华民族宝 它 长 成 以后 ,更 是 “ 而 不 流 ” 、 “ 离 不 淫 ”,表 现 出梗 横 淑 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 橘颂 》是屈原早期 的作品, 是 中国文 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 “ 并谢 ”的岁暮,它也依 学史上第一篇咏物言志诗, 南宋诗人刘辰翁称之为 “ 咏物之 然郁郁 葱葱 ,绝不肯向凛寒屈服 。 “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祖”。它 以橘树 比人 ,又将橘树人格化,反映 了青年屈原的
颂 ,显 然 表 明 “ 颂 ”实 际上 是 颂 人 ,是 诗 人 的 自喻 。清 代 遥 相辉 映 中 , 前文 所 赞 美 的橘 树 精神 ,便 成 了 身处 逆 境 、不 橘
王夫之 《 楚辞通 辞》评日: “ 因比物类志,为之颂,以 自旌 改 操 守 的伟 大 志 士 精神 之 象 征 。 焉。”林云铭在 《 楚辞灯》中说 : “ 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