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3.4.1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3.4.1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课时训练17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基础夯实

1.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gCl沉淀生成和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

C.升高温度,AgCl的溶解度减小

沉淀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固体,AgCl的溶解度不变

固体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当达到溶解平衡时,AgCl固体生成Ag+和Cl-的速率必然等于Ag+和Cl-结合成AgCl固体的速率,A项正确;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B项错误;一般说来,温度升高,固体的溶解度增大,C项错误,但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向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固体,增大了c(Cl-),平衡向左移动,AgCl的溶解度减小,D项错误。

2.在有固态CaCO3存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aCO3(s)Ca2+(aq)+C(aq),加入下列溶液能使CaCO3质量增加的是()

A.CaCl2溶液

B.KNO3溶液

Cl溶液 D.NaCl溶液

KNO3溶液和NaCl溶液相当于加入了H2O,使平衡向右移动,使CaCO3质量减少;加入NH4Cl溶液,由于N水解显酸性,消耗了C,使平衡向右移动,促进了CaCO3的溶解;而加入溶液,增大了钙离子的浓度,使平衡左移,使CaCO3质量增加。

3.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起始状态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A项起始状态时,各离子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B项正确;C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D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故平衡不发生移动,故正确答案为B。

4.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符合K sp=·c(B y-)的是()

A.AgCl(s)Ag+(aq)+Cl-(aq)

B.Na2S2Na++S2-

C.Ag2S(s)2Ag+(aq)+S2-(aq)

(s)Pb2+(aq)+2I-(aq)

K sp=[c(A x+)]2·c(B y-),即阳离子前的计量数为2;Na2S为可溶性盐不存在溶度积常数,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5.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石灰乳悬浊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OH)2(s)Ca(OH)2(aq)

Ca2+(aq)+2OH-(aq),当向此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Ca2+)增大

B.c(Ca2+)不变

-)增大 D.n(OH-)不变

解析:当向悬浊液中加入CaO,CaO+H2O Ca(OH)2,因为Ca(OH)2已达饱和,随着水的不断反应,还会有Ca(OH)2析出,溶液中Ca2+和OH-的物质的量会减少,但此时溶液依旧是饱和溶液,所以c(Ca2+)不变,B项正确。

答案:B

6.将一定量的硫酸钡放入水中,对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酸钡不溶于水,硫酸钡固体质量不会改变

B.最终会得到BaSO4的极稀的饱和溶液

C.因为Ba2++S BaSO4↓很容易发生,所以不存在BaSO4(s)Ba2+(aq)+S(aq)的反应

BaSO4难溶于水,所以改变外界条件也不会改变BaSO4的溶解性

解析:BaSO4不溶于水并不是绝对不溶,它存在溶解平衡,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得到了BaSO4的饱和溶液即建立了动态平衡BaSO4(s)Ba2+(aq)+S(aq),A、C两项错误,B项正确;升高温度,BaSO4的溶解度增大,D项错误。

7.Fe(OH)3难溶于水,在Fe(OH)3悬浊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后,可使溶液中的Fe3+浓度增大的是()

A.NaOH溶液

B.稀盐酸

D.水

项增大了OH-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Fe3+浓度减小;B项消耗OH-,使平衡正向移动,Fe3+浓度增大;C项虽消耗OH-,使平衡正向移动,但Fe3+与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Fe3+浓度减小;D项平衡尽管正向移动,但溶液被稀释,Fe3+浓度减小。

8.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gCl的溶解度增大

B.AgCl的溶解度、K sp均不变

C.AgCl的K sp增大

的溶解度、K sp均增大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和溶度积都为常数。

9.某温度下,Fe(OH)3(s)、

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导学号52110101)

A.K sp[Fe(OH)3]

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

D.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mol·L,c(OH)b=10 mol·L,则K sp[Fe(OH)3]=x×(10),K sp[Cu(OH)2]=x×(10),故

K sp[Fe(OH)3]K sp,沉淀要析出,故D项正确。

10.常温下,M(OH)2(s)M2+(aq)+2OH-(aq)K sp=a,c(M2+)=b mol·L-1时,溶液的pH等于()

A.lg()

B.lg()

D.14+lg()

K sp=c(M2+)·[c(OH-)]2=a,由此得出c(OH-)=(,则

c(H)=1.0×10-14÷c(OH-),pH=-lg c(H+),经过计算即可得到正确答案为C。

11.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 sp大于c点对应的K sp

项加入Na2SO4会使Ba2+的浓度减小;B项,蒸发时,Ba2+与S的浓度变化是一致的;D项,温度不变,K sp不变。

12.已知25 ℃时,AgCl的溶度积K sp=1.8×10-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52110102)

A.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 sp变大

B.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有c(Ag+)=c(Cl-)

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c(Ag+)·c(Cl-)=K sp时,此溶液中必有AgCl的沉淀析出

加入到较浓的KI溶液中,部分AgCl转化为AgI,因为AgCl的溶解度大于AgI的

项加入盐酸引起沉淀溶解平衡移动,K sp不变,故A项错误;B项由于不知道AgNO3和NaCl物质的量情况,不一定具有c(Ag+)=c(Cl-),故B项错误;C项当有c(Ag+)·c(Cl-)=K sp时,沉淀的溶解处于平衡状态,不一定有AgCl沉淀析出,故C项错误;D项由于AgCl转化为AgI,是因为AgCl的溶解度大于AgI的,故D项正确。

能力提升

13.已知25 ℃时BaSO4饱和溶液中存在BaSO4(s)Ba2+(aq)+S(aq),K sp=1.102 5×10-10,下列有关BaSO4的溶度积和溶解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25 ℃时,向c(S)=1.05×10-5 mol·L-1的BaSO4溶液中,加入BaSO4固体,c(S)增大

B.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NO3)2固体,则BaSO4的溶度积常数增大

C.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则该溶液中c(Ba2+)>c(S)

BaCl2固体,则该溶液中c(S)减小

的溶度积等于c(Ba2+)和c(S)的乘积,故饱和溶液中c(S)=1.05×10-5 mol·L-1,再加入

4

BaSO4固体不溶解,c(S)不变,A项错误;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B项错误;加入Na2SO4固体,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Ba2+)减小,C项错误;加入BaCl2固体,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S)减小,D项正确。

14.现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下列物质中,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①20 mL 0.01 mol·L-1 KCl溶液

②30 mL 0.02 mol·L-1 CaCl2溶液

③40 mL 0.03 mol·L-1 HCl溶液

④10 mL蒸馏水

⑤50 mL 0.05 mol·L-1 AgNO3溶液

解析:AgCl(s)Ag+(aq)+Cl-(aq),由于c(Ag+)·c(Cl-)=K sp,c(Cl-)或c(Ag+)越大,越能抑制AgCl

的溶解,AgCl的溶解度就越小。注意AgCl的溶解度大小只与溶液中Ag+或Cl-的浓度有关,

而与溶液体积无关。①中c(Cl-)=0.01 mol·L-1,②中c(Cl-)=0.04 mol·L-1,③中c(Cl-)=0.03 mol·L-1,④中c(Cl-)=0 mol·L-1,⑤中c(Ag+)=0.05 mol·L-1。Ag+或Cl-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④<①<③<

②<⑤,故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④>①>③>②>⑤。

答案:④>①>③>②>⑤

15.(1)在25 ℃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已知25 ℃时K sp[Mg(OH)2]=1.8×10-11,K sp[Cu(OH)2]=2.2×10-20。

(2)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K(AgBr)=5.4×10-13,K sp(AgCl)=2.0×10-10](导学号52110103)

由于K sp[Cu(OH)2]

所谓沉淀共存,就是AgCl、AgBr都有,=2.7×10-3。

答案:(1)Cu(OH)2Cu2++2NH3·H2O Cu(OH)2↓+2N(2)2.7×10-3

16.已知:Cu(OH)2(s)Cu2+(aq)+2OH-(aq),K sp=c(Cu2+)·[c(OH-)]2=2×10-20。

(1)某CuSO4溶液里c(Cu2+)=0.02 mol·L-1,如要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的pH大

于。

(2)要使0.2 mol·L-1 CuSO4溶液中的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

则应向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pH等于。

依题意,当c(Cu2+)·[c(OH-)]2=2×10-20时开始出现沉淀,则c(OH-)= mol·L-1=

mol·L=1×10-9 mol·L-1,由c(H+)= mol·L-1= mol·L-1=1×10-5 mol·L-1,pH=5。

(2)由于要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pH≥5,要使c(Cu2+)降至=2×10-4 mol·L-1,则

-L-1= mol·L-1=1×10-8 mol·L-1,此时溶液pH=6。

答案:(1)5(2)6

17.某温度时,Ag2S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表示Ag2SO4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B点对应的K sp(填“>”“<”或“=”)C点对应的K sp。

(3)现将足量的Ag2SO4分别放入

A.40 mL 0.01 mol·L-1 K2SO4溶液

B.10 mL蒸馏水

C.10 mL 0.02 mol·L-1 H2SO4溶液

则Ag SO4的溶解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填字母)。

A点没有达到平衡状态。

(2)K sp只与温度有关。

c(S)越大,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程度越大,Ag2SO4的溶解程度越小。

不饱和(2)=(3)B>A>C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Ksp计算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Ksp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Ksp表达式求离子浓度 2、能利用Ksp,判断生成沉淀的先后顺序 3、能利用Qc与Ksp关系,判断是否有沉淀生成。 过程与方法:1、培养规范答题意识 2、提高学生化学计算中的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Ksp表达式的应用,领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利用Ksp表达式求离子浓度并能判断生成沉淀的先后顺序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利用Ksp表达式求离子浓度 例1 :已知Ksp [Fe(OH)3]=4.0×10-38,向Fe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水,调节PH 为5,则此时c(Fe3+)= ,若将Fe(OH)3固体放入蒸馏水中形成饱和溶液(Fe3+与OH-浓度比为1:3),此时c(Fe3+)= 。 小结: 1、已知Ksp求浓度时,先正确书写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式和Ksp 表达式,再进行计算。 2、数据处理方法 阶段小测1: 1、【2011年全国高考】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________________mol·L-1(K sp[Cu(OH)2]=2.2×10-20) 2、已知289K时,Ksp(AgCl)=1.77×10-10 Ksp( Ag2CrO4)=1.12×10-12 AgCl饱和溶液和Ag2CrO4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为AgCl Ag2CrO4 (填“>”“<”或“=”) 环节二:利用Ksp,判断生成沉淀的先后顺序 例2:己知Ksp(AgCl)=1.56×10-10, Ksp(AgBr)=7.7×10-13, K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 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1·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 C1-、Br-、CrO42- B. CrO42-、Br-、C1- C. Br-、C1-、CrO42- D. Br-、CrO42-、C1- 先思考:向含有Cl-, Br-和CrO42-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需Ag+的量多的离子先沉淀,还是少的先沉淀? 小结:判断离子沉淀先后顺序时:需外加离子(或物质)少的离子先沉淀,题目转化为已知Ksp和离子浓度,求外加离子的浓度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 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3.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 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溶质溶解的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 ? ?? ??→<→=→>????→→晶体析出 溶解平衡固体溶解 结晶溶液中的溶质溶解固体溶质结晶溶解结晶溶解结晶溶解v v v v v v 2.沉淀溶解平衡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 AgCl(s) Ag +(aq)+Cl - (aq) 3.溶解平衡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 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 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即:AmBn(s) mA n+(aq)+nB m - (aq) Ksp =[A n+]m ·[B m - ]n 例如: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 +(aq)+Cl - (aq), Ksp(AgCl)=[Ag +][Cl - ] =1.8×10 -10 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 2CrO 4(s) 2Ag +(aq)+CrO 42-(aq), Ksp(Ag 2CrO 4)=[Ag +]2 [CrO2- 4] =1.1×10 -12 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 溶解 沉淀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习题及答案

专题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物质的溶解性 1.下列属于微溶物质的是( ) A.AgCl B.BaCl2C.CaSO4D.Ag2S 2.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①KNO3②Ca(OH)2③BaSO4④CO2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3.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4.除去NaCl中的FeCl3需加入的试剂是( ) A.NaOH B.石灰水C.铜片D.氨水 5.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1.0×1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B.在含有浓度均为0.001 mol·L-1的Cl-、I-的溶液中缓慢加入AgNO3稀溶液,首先析出AgI沉淀C.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 D.常温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1 1.8 ×10-11 mol·L-1 三、溶度积及其计算 6.下列有关溶度积常数K s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向B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BaCO3的K sp减小 B.溶度积常数K 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 sp减小 C.溶度积常数K 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 sp增大 D.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Mg(OH)2的K sp不变 7.在C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达到平衡时( ) A.c(Ca2+)=c(CO2-3) B.c(Ca2+)=c(CO2-3)=K sp(CaCO3) C.c(Ca2+)≠c(CO2-3),c(Ca2+)·c(CO2-3)=K sp(CaCO3) D.c(Ca2+)≠c(CO2-3),c(Ca2+)·c(CO2-3)≠K sp(CaCO3) 8. 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 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K sp[Fe(OH)3]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溶解平衡 1、难溶电解质的定义是什么?难溶物的溶解度是否为0?在20℃时电解质的溶解性 2、当 3 AgCl的饱和溶液? 3、难溶电解质(如AgCl)是否存在溶解平衡?仔细阅读、思考理解,并写出AgCl的 溶解平衡表达式。 4、特征:动、等、定、变 5、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①、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 ②、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 ③、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2)外因: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①沉淀生成的应用: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 常利用生成沉淀达到分离或某些离子的目的。 ②废水处理化学沉淀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③沉淀的方法 a调节PH法: b加沉淀剂法: 写出使用Na 2S、H 2 S作沉淀剂使Cu2+、Hg2+形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2)沉淀的溶解 ①沉淀溶解的原理: 例如CaCO 3 的溶解 ②沉淀溶解的实验探究(实验3-3)[讨论] a、为什么加入1ml盐酸沉淀溶解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为什么加入过量的氯化铵溶液,沉淀也可以溶解?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沉淀的转化 ①沉淀转化的实验探究(实验3-4) ③沉淀转化的应用 三、溶度积(K sp ) (1)概念: (2)表达式:对于沉淀溶解平衡M m A n Mm n+(aq)+Na m-(aq),K sp = (3) 溶度积常数的意义: ○1对于相同类型的电解质,K sp越大,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大。 ○2K sp 和S均可衡量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只有相同类型的物质,才有K sp 越大S 越大的结论。 ○3同一物质的K sp与温度有关,与溶液中的溶质离子浓度无关。 (4)溶度积规则:比较K sp 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 )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 c >K sp 时 Q c =K sp 时 Q c <K sp 时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 sp ) (13年新课标Ⅰ)11.已知K sp(AgCl)=1.56× 10-10,K sp(AgBr)=7.7×10-13,K sp[Ag 2(CrO 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 - 、Br -和CrO 42-,浓度均为0.010mol/L ,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 的AgNO 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 .Cl --、Br -、CrO 42- B .CrO 42-、Br -、Cl - C .Br -、Cl -、CrO 42- D .Br -、CrO 42-、Cl - (13年新课标Ⅱ)13.室温时,M(OH)2(s) M 2+(aq)+2OH -(aq) K sp=a , c(M 2+)=b mol·L -1时,溶液的pH 等于 A .11()2b g a B .11()2 a g b C .14+11()2a g b D .14+ 11()2b g a 基于这两道高考题的迁移提升训练: 1.25 ℃时,向含有Cl -和I -的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 3溶液,只生 成AgI 沉淀,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 .25 ℃时,Ksp(AgI)> Ksp(AgCl) B .原溶液中,> C .原溶液中,c (Cl -)<c (I -) D .原溶液中,c (Cl -)>c (I -) 2.已知:25 ℃时,K sp [Mg(OH)2]=5.6×10-12 K sp [Zn(OH)2]=1.0×10-17

K sp[Ca(OH)2]=4.0×10-6 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则: (1)25 ℃时,Ca(OH)2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25 ℃时,欲使0.1 mol/L ZnCl2溶液中的Zn2+沉淀完全,需调节溶液的pH至少为。 (3)向含有Mg2+和Zn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两种沉淀同时存在时,溶液中=。3.已知:常温下,K sp(Ag2SO4)=1.4×10-5,物质的量浓度为0.28 mol·L-1的Na2SO4溶液与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有沉淀析出,该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得低于______ mol·L-1。 4.已知:常温下,K sp(BaSO4)=1.1×10-10。向BaSO4悬浊液中加入硫酸,当溶液的pH=2时,溶液中c(Ba2+)=。5.下列对图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①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 2AB3(g)的△H>0 B.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B(g)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C.图③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2018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3.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2课时 沉淀反应的应用 含答案

第2课时沉淀反应的应用 1.了解沉淀反应的应用。 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1.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应用 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沉淀的方法 ①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Fe3+转变为Fe(OH)3沉淀而除去。反应如下:Fe3++3NH3·H2O===Fe(OH)3↓+3NH+4。 ②加沉淀剂法:如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也是分离、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反应如下:Cu2++S2-===CuS↓,Cu2++H2S===CuS↓+2H+;Hg2++S2-===HgS↓,Hg2++H2S===HgS↓+2H+。 ③同离子效应法:增大溶解平衡中离子浓度,使平衡向沉淀生成的方向移动。 2.沉淀的溶解 (1)沉淀溶解的原理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

(2)溶解沉淀的试剂类型 ①主要类型:用强酸溶解。例如:溶解CaCO3、FeS、Cu(OH)2等难溶电解质。 ②用某些盐溶液溶解。例如:Mg(OH)2沉淀可溶于NH4Cl溶液,化学方程式为Mg(OH)2+2NH4Cl===MgCl2+2NH3·H2O。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沉淀溶液中的Ba2+,加入的Na2SO4溶液浓度越大沉淀效果越好。( ) (2)可以使要除去的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 ) (3)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2+,先加入双氧水,再加入MgO即可。( ) (4)为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耗,最好选用稀H2SO4代替H2O来洗涤BaSO4沉淀。( ) (5)洗涤沉淀时,洗涤次数越多越好。( ) 答案:(1)√(2)×(3)√(4)√(5)× 2.(2017·九江高二月考)要使工业废水中的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 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的沉淀剂最好是( ) A.硫化物 B.硫酸盐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经典习题-

沉淀溶解平衡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在100 mL 0.01 mol L? KCI溶液中,加入1 mL 0.01 mol 的AgNO 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AgCI 的K sp= 1.8 10 mol2 L「2)( ) A .有AgCI沉淀析出B.无AgCI沉淀析出 C.无法确定 D.有沉淀但不是AgCI 2 .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 z 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 Na2CO3 主要:Cu2+ + CO「+ H2O===Cu(OH) 2 J+ CO2T 次要:Cu2+ + CO2—===CuCO3 J (2)CuSO4+ Na2S 主要:Cu2+ + S2「===CuS j 次要:Cu2+ + S2「+ 2H2O===Cu(OH) 2 J+ H2S T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 CuSCu(OH) 2>CuCO3 C. Cu(OH) 2>CuCO3>CuS D. Cu(OH)2 b>c B. a v b v c C. c v a v b D. a+ b = c 6.工业上采用湿法炼锌过程中,以ZnSO4为主要成分的浸出液中,含有Fe3*、Fe2+> Cu2 十、CI -等杂质,这些杂质对锌的电解工序有妨碍,必须事先除去。 现有下列试剂可供选择: ①酸性KMnO4溶液②NaOH溶液③ZnO ④H2O2溶液⑤Zn ⑥Fe ⑦AgNO 3 ⑧Ag2SO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酸性KMnO4溶液将Fe2+氧化成Fe= 再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 B .用ZnO调节浸出液的酸碱性,可使某些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C.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入Ag2SO4可除去CI -,是利用了沉淀转化的原理 D .也可以用ZnCO3代替ZnO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7.已知298 K时,Mg(OH) 2的溶度积常数K sp= 5.6 >10 ,取适量的MgCI 2溶液,加入 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 = 13.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13 —1 A .所得溶液中的c(H )= 1.0 >0 moI L + —13 —1 B .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 = 10 moI L

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常数

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和掌握溶度积K sp的概念,熟知溶度积常数的应用 2.能应用溶度积常数K sp进行相关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能应用溶度积常数K sp进行相关的计算。 【知识梳理】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 sp) 1.概念: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该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用表示。 2.表达式: 对于沉淀溶解平衡M m A n mM n+(aq)+nA m-(aq), 参照电离平衡原理得平衡常数:K sp = 3.影响因素: (1)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K sp。 (2)对于大部分溶解平衡,升高温度,平衡向移动,K sp,Ca(OH)2除外。4.意义: 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对越强,溶解度。但对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同的电解质,则不能直接由它们的溶度积来比较溶解能力的大小,必须通过具体计算确定。下表是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以及溶解能力的比较: 沉淀溶解平衡K sp(18~25℃)溶解能力比较 AgCl(s)Cl-(aq)+Ag+(aq) 1.8×10 -10mol2. L-2 AgCl> AgBr > AgI AgBr(s)Br-(aq)+Ag+(aq) 5.0×10 -13mol2.L-2 AgI(s)I-(aq)+Ag+(aq)8.3×10 -17mol2.L-2 Mg(OH)2(s)Mg 2+(aq)+2OH-(aq)1.8×10-11mol3.L-3Mg(OH) 2 > Cu(OH)2 Cu(OH)2(s)Cu 2+(aq)+2OH-(aq)2.2×10 -20mol3.L-3 5.应用—溶度积规则: 比较K sp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①Qc>K sp:溶液过饱和,有析出;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全面)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学习目标] 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2.了解溶度积的意义。3.知道沉淀生成、沉淀溶解、沉淀转化的本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重点·难点]重点:溶度积的意义,沉淀生成、溶解及转化的本质。难点:溶度积的应用。 一、对“Ag+与Cl—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的理解 1、不同电解质在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有的很大,有的很小。在20℃时电解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如下: 物质在水中“溶”与“不溶”是相对的,“不溶”是指“难溶”,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2、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 3、溶解平衡的建立 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4、沉淀溶解平衡 (1)定义: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以AgCl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s)Ag+(aq)+Cl-(aq)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建立起来的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一样,符合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 (2)特征:(与化学平衡相比较) 等: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沉淀_________速率的与沉淀__________速率相等 逆:沉淀生成过程与溶解过程时_________的 溶 沉

动:动态平衡,达沉淀溶解平衡时,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仍在进行,只是速率相等。 定:达沉淀溶解平衡,溶质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条件改变,平衡会破坏,后建立新的平衡。 (3)表达式:如:AgCl (s) Cl-(aq)+Ag+(aq) AgCl===Ag++Cl-与AgCl (s) Cl-(aq)+Ag+(aq)区别 [练习]书写碘化银、氢氧化镁溶解平衡的表达式 碘化银:氢氧化镁 (4)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 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例如AgCl和AgNO3。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g的称为难溶电解质。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0.01g是很小的,所以一般情况下,相当量的离子互相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就可以认为反应完全了。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沉淀就达完全。 4.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溶解的程度不一样,而且差别很. 注意:①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 ②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2)外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作为一种平衡体系,遵从平衡移动原理)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改变平衡体系中某离子的浓度,平衡向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也有少数电解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升高温度,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③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溶 解方向移动,但K sp不变。

难溶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表

难溶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表 难溶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18,25?) 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度积溶度积名称化学式名称化学式 -9-17氟化钙CaF 5.3×10 氢氧化锌Zn(OH) 1.2×10 22-9-14氟化锶SrF 2.5×10 氢氧化镉 Cd(OH)(新?) 2.5×10 22-6-31氟化钡BaF 1.0×10 氢氧化铬 Cr(OH) 6.3×10 23-5-13二氯化铅PbCl 1.6×10 氢氧化亚锰Mn(OH) 1.9×10 22-6-16 氯化亚铜CuCl 1.2×10 氢氧化亚铁Fe(OH) 1.8×10 2-10-38氯化银 AgCl 1.8×10 氢氧化铁Fe(OH) 4×10 3-18-9氯化亚汞HgCl 1.3×10 碳酸钡 BaCO 5.4×10 223-9-4二碘化铅PbI 7.1×10 铬酸钙CaCrO 7.1×10 24-9-5溴化亚铜CuBr 5.3×10 铬酸锶SrCrO 2.2×10 4-13-102)溴化银AgBr 5.0×10 铬酸钡BaCrO 1.6×10 4-23-13溴化亚汞HgBr5.6×10 铬酸铅PbCrO 2.8×10 22 4-5-12二溴化铅PbBr 4.0×10 铬酸银AgCrO 1.1×10 224-17-7碘化银AgI 8.3×10 重铬酸银AgCrO 2.0×10 227-122)-15碘化亚铜CuI 1.1×10 硫化亚锰 MnS 1.4×10 -29-44碘化亚汞HgI 4.5×10 氢氧化钴Co(OH) 1.6×10 223-28-16硫化铅PbS 8.0×10 Co(OH)(粉红) 2×10 2氢氧化亚钴 -25-15硫化亚锡 SnS 1.0×10 Co(OH)(新?) 1.6×10 2-22-312) 三硫化二砷AsS 2.1×10 氯化氧铋BiOCl 1.8×10 23-93-142)三硫化二锑SbS 1.5×10 碱式氯化铅PbOHCl 2.0×10 232)-97-15三硫化二铋BiS 1×10 氢氧化镍Ni(OH) 2.0×10 232-48-6硫化亚铜CuS 2.5×10 硫酸钙CaSO 9.1×10 24-36-8硫化铜CuS 6.3×10 硫酸锶 SrSO 4.0×10 4-50-10硫化银AgS 6.3×10 硫酸钡BaSO 1.1×10 24-24-8α-ZnS 1.6×10 硫酸铅PbSO 1.6×10 4硫化锌 -22-5β-ZnS 2.5×10 硫酸银 AgSO 1.4×10 24-27-14硫化镉CdS 8.0×10 亚硫酸银AgSO 1.5×10 23-53-7HgS(红) 4.0×10 硫酸亚汞HgSO 7.4×10 24硫化汞 -52-8HgS(黑) 1.6×10 碳酸镁 MgCO 3.5×10 3-18-9硫化亚铁FeS 6.3×10 碳酸钙CaCO 2.8×10 3-21-10α-CoS 4.0×10 碳酸锶SrCO 1.1×10 3硫化钴 -25-52)β-CoS 2.0×10 草酸镁 MgCO 8.6×10 24-19-9α-NiS 3.2×10 草酸钙CaCO?HO 2.6×10 242-24-7硫化镍β-NiS 1.0×10 草酸钡BaCO 1.6×10 24-252)-5 草酸锶SrCO?HO 2.2×10 2.0×10,-NiS 242-33-7氢氧化铝 Al(OH)(无定形) 1.3×10 草酸亚铁 FeCO?2HO 3.2×10 3242-11-10氢氧化镁Mg(OH) 1.8×10 草酸铅PbCO 4.8×10 224-6-41 氢氧化钙Ca(OH) 5.5×10 六氰合铁(?)酸铁Fe[Fe(CN)]3.3×10 2463 -14-16氢氧化亚铜CuOH 1.0×10 六氰合铁(?)酸铜Cu[Fe(CN)] 1.3×10 26铁(?) -20-8 氢氧化铜Cu(OH) 2.2×10 碘酸铜Cu(IO) 7.4×10 232(?) -8氢氧化银 AgOH 2.0×10

试验十一电导法测定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实验十二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目的要求】 1. 掌握根据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2.掌握浓度、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3.通过实验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的理解。 【基本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物质在溶液中得失电子的能力与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势有 关。电极电势越大,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弱,反之亦然。因此,根据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电对中氧化型物质或还原型物质的氧化能力或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也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电极电势的大小与物质的本性有关。温度、浓度、介质酸度等条件均可导致电极电势的变化。 当温度一定时(T 为298.15K ),浓度与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可采用能斯特(Nernst )方程式表 示: ] [][lg 0592.0还原型氧化型n +=θ?? 介质的酸碱性与某些氧化还原过程有密切关系。 【仪器和药品】 酸度计,锌片,铜片,碳棒,盐桥,0.1mol ·L -1KI , 0.1mol ·L -1FeCl 3, 0.1mol ·L -1KBr , CCl 4, 0.1mol ·L -1FeSO 4, 0.1mol ·L -1KSCN , 0.5mol ·L -1 CuSO 4, 0.5mol ·L -1 ZnSO 4, 3mol ·L -1H 2SO 4, 6mol ·L -1HAc ,0.01mol ·L -1KMnO 4,0.1mol ·L -1Fe(NH 4)2(SO 4)2,0.1mol ·L -1Na 3AsO 3, 0.1mol ·L -1Na 3AsO 4,0.01mol ·L -1I 2,10mol ·L -1NaOH ,3mol ·L -1NH 4F ,溴水,碘液,浓氨水,浓盐酸。 【实验步骤】 1.定性比较电极电势的高低 (1)在试管中加入10滴0.1mol ·L -1 KI 溶液和2滴0.1mol ·L -1 FeCl 3溶液,摇匀后加入 0.5mlCCl 4,充分振荡,观察CCl 4颜色有何变化?用0.1mol ·L -1KBr 代替KI 溶液进行同样的实验,记录现象,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在试管中加入10滴0.1mol ·L -1FeSO 4和数滴溴水,振荡后滴加0.1mol ·L -1KSCN 观察现 象并解释之。用碘液代替溴水进行同样实验,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定性比较-Br Br /2?、-I I /2?和++23/Fe Fe ?三者的相对高低,并指出最强氧化剂、 最强还原剂,说明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1. 浓度、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1)在两只50ml 烧杯中,分别加入30ml0.5mol ·L -1CuSO 4溶液和30ml0.5mol ·L -1ZnSO 4溶 液,向ZnSO 4溶液中插入锌片,CuSO 4溶液中插入铜片组成两个电极,通过电线把铜片和锌片分别与酸度计的正、负极相联接,插入盐桥沟通两溶液并测量两电极间的电势差。然后,向CuSO 4溶液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速率和生成沉淀速率相等的状态。 2、溶解平衡的建立 固体溶质溶解 沉淀溶液中的溶质 ①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 ②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 ③v溶解0为例 外界条 件 移动方 向 平衡后c(Ag +) 平衡后c(Cl -) K sp 升高温 度 正向增大增大增大加水稀正向减小减小不变

释 加入少 量 AgNO3 逆向增大减小不变通入HCl逆向减小增大不变 通入H2S正向减小增大不变 (5)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0℃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存在如下关系: 2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比较 1.从物质类别方面看,难溶电解质可以是强电解质也可以是弱电解质[如BaSO4是强电解质,而Al(OH)3是弱电解质],而难电离物质只能是弱电解质。 2.从变化的过程来看 溶解平衡是指已溶解的溶质与未溶解的溶质之间形成的沉淀与溶解的平衡状态;而电离平衡则是指已经溶解在溶液中的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3.表示方法不同:以Al(OH)3为例,Al(OH)3(s)Al3+(aq)+3OH -(aq)表示溶解平衡, Al(OH)33++3OH-表示电离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BaSO4(s)Ba2+(aq)+SO2-4(aq)表示BaSO4的溶解平衡,而BaSO4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因此电离方程式为:BaSO4===Ba2++SO2-4。 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都属于化学平衡,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将会发生移动。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溶度积 严格地说,在水中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通常将溶解度小于0.01 g/L的物质称为难溶电解质。例如,在一定温度下,将过量AgCl固体投入水中,Ag+和Cl-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会不断离开固体表面而进入溶液,形成水合离子,这是AgCl的溶解过程。同时,已溶解的Ag+和 Cl-离子又会因固体表面的异号电荷离子的吸引而回到固体表面,这就是AgCl的沉淀过程。当沉淀与溶解两过程达到平衡时,此时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溶解 AgCl(s) ==== Ag+ + Cl- (未溶解固体) 沉淀 (已溶解的水合离子) 根据平衡原理,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但因c(AgCl)为常数,a(Ag+) = c(Ag+), a(Cl-) = c(Cl-) 故上式可写成∴ a(Ag+) ´ a(Cl-) = c(Ag+) ´ c(Cl-) = K ? = Ksp ? 即为多相离子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可简称溶度积)。 对于一般的难溶电解质AmBn的沉淀溶解平衡 AmBn(s) ==== mAn+ + nBm- Ksp=c^m(An+)×c^n(Bm-) 上式的意义是: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严格地说,应该用溶解平衡时各离子活度幂的乘积来表示。但由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溶液的浓度很稀。一般计算中,可用浓度代替活度。 Ksp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Ksp越小,则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越小。 Ksp的物理意义; (1)Ksp的大小只与此时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表达式中的浓度是沉淀溶解达平衡时离子的浓度,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或准饱和溶液; (3)由Ksp的大小可以比较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的大小;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用Ksp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编辑本段溶解度和溶度积的相互换算 Ksp与S均可判断溶解度大小,二者有无关系? 根据溶度积常数关系式,可以进行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计算。但在换算时必须注意采用物质的量浓度(单位用mol/L)作单位。另外,由于难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详总以及典例导析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学习目标】 1、知道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3、知道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要点梳理】 要点一、沉淀溶解平衡 1.物质的溶解性 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仍有度。在20℃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如下: 2.难溶物的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离子进入溶液的速率和从溶液里转回到电解质固体表面沉积的速率相等,溶液里的离子处于饱和及固态电解质的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简称沉淀溶解平衡。例如: AgCl(s) Ag+(aq)+Cl―(aq) 未溶解的固体溶液中的离子 PbI2(s) Pb2+(aq)+2I―(aq) 未溶解的固体溶液中的离子 3.溶解平衡特征。 (1)“动”——动态平衡,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的速率都不为0; (2)“等”——v溶解=v沉淀; (3)“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4)“变”——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4.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强电解质A m B n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质的离子与该固态物质之间建立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这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叫做溶度积K sp。 (2)表达式: A m B n(s)m A n+(aq)+n B m―(aq) K sp=[c(A n+)]m·[c(B m―)]n 要点诠释:溶度积(K sp)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3)溶度积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 c>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要点诠释: (1)对同种类型物质,K sp越小其溶解度越小,越容易转化为沉淀。 (2)对于化学式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直接比较K sp的大小来确定其溶解能力的大小,需转化为溶解度来计算。 (3)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5.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专题12 难溶电解质之Ksp图像及计算

专题12 难溶电解质之Ksp图像及计算 学号姓名 1.(2019·全国II·12题)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sp的关系为:Ksp(m)=Ksp(n)

A .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 (AgCl)的数量级为10-10 B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 (Ag +)·c (Cl -)=K sp (AgCl) 4.(2018·海南·6)某温度下向含AgCl 固体的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AgCl 的溶解度、Ksp 均减小 B .AgCl 的溶解度、Ksp 均不变 C .AgCl 的溶解度减小、Ksp 不变 D .AgCl 的溶解度不变、Ksp 减小 5.(2017·海南·14(3))向含有BaSO 4固体的溶液中滴加Na 2CO 3,当有BaCO 3沉淀生成 时溶液中_____C C ) (SO ) (CO 2423=- - (已知Ksp(BaCO 3)=2.6×10-9,Ksp(BaSO 4)=1.1×10-10) 6.(2016·全国I ·27(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 2CrO 4为指示剂,以AgNO 3标准溶液滴定 溶液中的Cl ? ,利用Ag +与CrO 42? 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 ? 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 5 mol/L )时,溶液中c(Ag +)为__________mol/L ,此时溶液中c(CrO 42? )等于__________mol/L 。 (已知Ag 2CrO 4、AgCl 的Ksp 分别为2.0×10? 12和2.0×10? 10)。 7.(2015·全国I ·28(2))上述浓缩液中含有I ?、Cl ?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 3溶液,当AgCl 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l (c ) I (c --为:_____________。 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8.5×10-17。 8.(2015·山东卷·33(5))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 CaSO 4(s)+CO 32-?CaCO 3(s)+SO 42-。已知298K 时,Ksp(CaCO 3)=2.80×10-9,Ksp(CaSO 4)=4.90×10-5,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教案

《认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 饱和氯化 钠的沉淀 溶解平衡 1. NaCl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化学物质,来 自于大海,在水中的溶解状态是什么状态 呢? 回答:为什么晶体形状会改变? 2.从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提取NaCl的主要方 法有什么?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从实际问题出 发,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发现问 题的能力。 环节二: 难溶电解 质沉淀溶 解平衡的 建立 1.以Mg(OH)2为例,你支持以下三个同学 中谁的看法? 甲同学:Mg(OH)2不溶于水中,因此不存在 溶解的问题。 乙同学:Mg(OH)2在水中溶解度小,有极少 量的溶解在水中,形成Mg2+和OH-,但不 存在平衡。 丙同学:Mg(OH)2在水中溶解度小,很容易 达到饱和状态,未溶解的Mg(OH)2以沉淀 形式析出,该过程中也存在着平衡。 小结: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所以能够发生, 在于生成物的溶解度更小。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2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因素分析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方程式,请从平衡 移动的角度分析:Mg(OH)2能溶于HCl溶 液。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探 究能力,建立难 溶电解质沉淀 溶解平衡概念, 并能解释简单 问题。 环节三: 溶度积常 数的表达 与应用 Mg(OH)2(s)Mg2+(aq)+2OH-(aq) 平衡常数:K= 溶度积:Ksp= 1.写出下列物质的溶度积表达式: 3 SO4 CaCO3 学生讨论,展示理解溶度积概 念,掌握溶度积 的应用。

2.溶度积的应用 医学上救治可溶性银盐中毒,一般用NaCl 溶液给患者洗胃,使Ag+转化为不溶于酸的AgCl从而排出体外。 某工人误食浓度为c(Ag+)=1.8×10-4 mol/L 的工业原料,现场医生紧急救护,让患者服用下列哪种浓度的NaCl溶液可以起到缓解中毒的作用? 已知:K sp(AgCl)=1.8×10-10 环节四:随堂练习人体牙齿主要的无机成分是羟基磷灰石 Ca5(PO4)3(OH) ,其存在溶解平衡: Ca5(PO4)3(OH)(s)5Ca2+(aq)+3PO43- (aq)+OH-(aq) 如果我们吃过多甜食,口腔中残留的食物 在酶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酸性物质,易 导致龋齿的发生。 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原因。 【拓展】为预防龋齿采用含氟(F-)牙膏, 已知Ca5(PO4)3F的K sp更小,且比羟基磷灰 石更能抵抗酸的侵蚀。你能用化学用语描 述其中的转化关系吗? 学生思考,回答联系实际,强化 学生对所学知 识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