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日月山
黄河的地理位置及历史重要地位

黄河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重要地位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高程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于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河道全长5464km,落差2280km。
黄河流域位于东经96°~119°,北纬32°~42°之间,东西长约1900km,南北宽约1100km,流域面积79.5万km(包括内流区4.2万km2),加上下游受洪水影响的范围共约91.5万km2。
地形地貌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北抵阴山,南达秦岭。
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四个地貌单元。
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个阶梯。
第一级阶梯是流域西部的青藏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高程3000~5000m,有一系列的西北—东南向山脉,山顶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
青海高原南沿的巴颜喀拉山绵延起伏,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
祁连山脉横亘高原北缘,构成青海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
黄河河源区及其支流黑河、白河流域,地势平坦,多为草原、湖泊及沼泽。
第二级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为东界,海拔高程1000~2000m。
本区内白于山以北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黄河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白于山以南为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及太行山地。
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托克托,长达900km,宽30~50km,海拔高程1200~900m。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溉发达,是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
河套平原北部的阴山山脉和西部的贺兰、狼山犹如一道屏障,阻挡着阿拉善高原的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等沙漠向黄河流域腹地的侵袭。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黄河河套以南,北、东、西三面为黄河环绕,南界长城,面积约为13万km2,海拔高程1000~1400m,是一块近似方形的台状干燥剥蚀高原。
高原内风沙地貌发育,北缘为库布齐沙漠,南部为毛乌素沙漠,河流稀少,盐碱湖众多。
中国地理分界线整理

中国地理分界线整理一、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渐减少,两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渐拉开距离,随着国家近几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使西部地区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一般比内陆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会更大,这些地方商业比较发达,人流量大,气候适宜。
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疏,大体有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昆仑山脉、青藏高原北部,这些地方有的是常年干旱,有些是终年积雪,环境相对比较恶劣。
二、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四、气候界线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PPT课件

PART 02
本章内容要点 六个特点:地形特点、地势特点、气
温时空分布特点、 降水时 空分布特点、气候主要特 点、河流水文特点。 七个分布:主要山脉的分布、主要地 形区的分布、温度带的分 布、干湿地区的分布、气 候类型的分布、内外流河 的分布、主要自然灾害的 分布。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专题一 我国的地理分界线
(3)c是 四川 盆地,它位于地势第 二 级阶梯。
(4)d是 长江中下游 平原。
(5)北方沙尘翻越c盆地北部山脉影响成都市,导致该市出现多次浮尘天气,沙
尘翻越的山脉是( A )
A、秦岭 B、南岭 C、横断山脉 D、巫山
例 下图是沿32°N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6)山脉H是 巫山 ,该山脉附近建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 工
区),以西半是干旱
区(填干湿地区)。
例 读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4)从图中河流可以看出,我国地势 西高东低, 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青藏高原位于第 一 级 阶梯,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 平原和丘陵 为主。
专题二 图解我国重要山脉的“骨架”作用
例 A、B、C、D四列山脉为我国地形区的天然 界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

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青海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片美丽的土地,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青海的地理知识点也是考生们必须熟悉的内容。
本文将对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环境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经89°30′至103°04′,北纬31°03′至39°20′之间。
东临甘肃,西毗新疆,南界西藏,北连内蒙古和宁夏。
全省总面积72.2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第四大的省份。
青海地势较高,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其境内有巍巍祁连山脉、雄伟的昆仑山脉、华丽壮观的神仙居、峻峭险奇的可可西里等地貌景观。
这些景观分布广泛,既是自然环境的宝藏,也是游客们向往的圣地。
二、气候特点青海属于高原性气候,呈现出寒冷干燥的特点。
由于地势高,高寒的气候对青海的气温、降雨等气候要素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年气温较低,冬季严寒,夏季凉爽,年均降水量不多。
青海气候的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与经济发展青海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有藏族、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和发展。
这里独特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此外,青海还是著名的宗教圣地,有许多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
在经济方面,青海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青海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盐、铝、铅、氟等。
同时,青海还发展了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四、生态环境与保护青海作为生态省份备受关注,青海湖、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之一,也是高原湖泊中最大的湖泊。
可可西里被誉为“藏羚羊的王国”,是我国稀有动物、野生植物物种的重要基地。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青海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注重可持续发展。
2020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常识:中国的四大高原

公共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常识:中国的四大高原一、四大高原及其特点(一)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
它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面为横断山脉,包括西藏,青海,川西。
约5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多平行、高大山脉,绝对高度高,但青藏高原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较小,“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库,水能资源丰富,是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多雪山、冰川,有我国数量最多的淡水湖群。
(二)内蒙古高原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长期遭受风力作用,也是最平坦的高原。
它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内蒙古自治区全部、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的广大地区。
地势平坦广阔,东部多草原,西部多沙漠戈壁。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场,草原面积约占高原面积的80%,属欧亚温带草原区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绵羊及山羊放牧区和中国骆驼主要产区之一。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海拔800~3000米,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
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沟壑纵横,山地与断谷、盆地相间分布。
地势起伏大,远看起来不平整,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严重,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云贵高原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东至雪峰山、四川盆地以南,包括云南东部和贵州大部分地区。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崎岖,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河,该区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广,经过地表和地下水溶蚀,形成落水洞,石林、漏斗、洼地等地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中国地理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复习目标:1、中国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复习方法:地图分析法复习过程与分析:一、中国的疆域(高考几次命题要求对中国疆域的感悟,地图、地球知识的结合。
)1、从世界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中国领土四端点:最北端: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135°E附近)西: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附近)(大致与北京同纬度)思考:①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距5500km 。
②我国跨经度60°多,跨5个时区,最大时差4小时。
③我国西端点日出比北京迟: 2小时52分钟。
3、中国濒临的海洋①东临西海一洋:(图中分析)北至南:渤海(我国内海)——120°E经线穿过,长芦盐场,海滨浴场,油气资源,海洋污染。
黄海——与渤海全是大陆架,朝鲜半岛东海——包括台湾海峡,油气与海洋渔业资源南海——油气资源,海洋渔业资源太平洋: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②中国的领海,内海,专属经济区。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1海里约 1.85千米)专属经济区:至200海里。
③海岸与岛屿: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
岛屿有台湾岛(最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
4、中国的陆界与邻国(中国非常重视与邻国的关系: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和平周边环境和加强经济贸易往来。
)①陆界长达2万多千米。
②陆上邻国15个:东:朝鲜(鸭绿江,图们江)北:俄罗斯、蒙古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西: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西南: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南:缅甸,老挝,越南③隔海相望的6国家:东:韩、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尼5、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纬度位置的优越性:a、光热充足,利于农业生产;b、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资料]黄土高原西北地区
![[资料]黄土高原西北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3d72790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8.png)
[资料]黄土高原西北地区中国地理——黄土高原西北地区(新疆)一、区域定位40?N依次穿过:塔里木盆地、罗布泊、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鄂尔多地高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80?E依次穿过: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西缘、昆仑山脉、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山脉90?E依次穿过: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东缘、天山山脉、吐鲁番盆地、罗布泊、阿尔金山、柴达木盆地西缘、昆仑山、藏北高原、唐古拉山脉、藏南谷地、喜马拉雅山脉黄土高原(成因:风力沉积)(一)位置(简图)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六盘山或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二)范围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
(三)自然条件1、主要地形区:(如图示)2、河流: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等)3、气候:属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
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降水稀少;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土壤:黄土,质地疏松,具有直立性(制造窑洞所利用的性质)并含有碳酸钙,遇水容易溶解、崩塌。
5、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十分脆弱。
(四)农业1、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谷子、苹果、枣——(暖温带,一年两熟)优势自然条件:热量充足、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限制因素:水源不足——措施:发展节水农业2、主要问题:水土流失、水旱灾害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1)地理背景:A、脆弱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原因:地理位置的过渡性;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如,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B、尖锐的人地矛盾: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2)发生原因:(比较南方低山丘陵)A、自然原因:?夏季暴雨集中,冲刷力强;?处于地形过度地带,坡度大;?半湿半干地区,植被稀疏;?黄土颗粒结构,土质疏松。
B、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转荒、灌溉制度;?露天开矿及城市建设。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西北地区

汇报人:
202X-01-06
• 西北地区概述 • 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 •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 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 • 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 • 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01
西北地区概述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北部,包括新疆、青海、 甘肃、宁夏和陕西五个省份。
西北地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 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 、蒙古等国接壤,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西北 地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 的重要通道。
近代以来,西北地区经历 了多次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变革。
民族文化
西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 居的地区,包括汉族、回 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等。
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融合 了中原文化、草原文化、 西域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 。
ABCD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 文化和传统。
民族文化在西北地区的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 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
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01
西北地区以能源、化工、农业等 为主导产业。
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 开发支持力度加大,西北地区的
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旅游业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 增长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前来观光旅游。
03
协调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包括农业用地、牧业用地、林业用地等。
土地质量
土地质量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而部分地区土地肥沃。
水资源
水量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 部分内陆河流域。
水质
部分地区的水质较好,但部分地区的水质较差,存在 污染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
区日月山
日月山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长
90公里,海拔最高为4877米,青藏公路通过的日月山口为
海拔3520米,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日月山不仅有恢
宏的历史意义,它还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义。它位于我国季
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
合区,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划分了农耕文明与
游牧文明。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
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日月山
外文名称
Riyue Mountain
适宜游玩季节
夏季最佳
建议游玩时长
2-4小时
地理位置
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
所属国家
中国 门票价格
40.00元
海拔
4877米
开放时间
08:00~17:00
著名景点
公主泉、唐蕃古道等
所属城市
青海省西宁市目录
1概述
2历史地位
3历史文化
4地理环境
5旅游景区
6旅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