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力侵蚀模拟试验设计与验证
黄土高原小流域坡面水沙运移模拟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小流域坡面水沙运移模拟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黄土高原小流域坡面水沙运移模拟试验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黄土高原是我国范围最大的土地退化区,其中土地水土流失是其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文循环和土壤水分分布非常不均匀,地形复杂,坡面流和沟谷流相互作用,使得水沙运动十分复杂。
因此,对黄土高原小流域坡面水沙运移进行模拟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模拟试验,可以深入探究坡面水沙运动过程中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机制,为土地利用规划、水源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黄土高原小流域坡面水沙运移过程中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坡面径流和输沙特征,并探究其与坡度、土壤类型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2. 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对坡面水沙运移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建立坡面水沙运移的模拟试验装置和相关分析算法,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本研究旨在为深入探究黄土高原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并对黄土高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坡面径流和输沙过程,并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人工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坡面径流和输沙过程,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其中,坡度、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等环境因素将被考虑在内。
其次,将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等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不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建立相应的模拟试验算法,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将掌握黄土高原小流域坡面水沙运移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深入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坡面水沙运移的影响机制,建立相应的模拟试验装置和算法,并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预期成果如下:1. 研究报告:对研究内容、方法、结果以及结论进行全面和准确的论述。
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预测与景观虚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预测与景观虚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黄土高原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农业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长期面临着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等严重问题,对该地区的研究和保护意义重大。
作为黄土高原中的一个典型小流域,对该区域的研究可以为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将运用景观虚拟技术和SWA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气象数据等相关参数,对黄土高原小流域的侵蚀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研究黄土高原小流域的侵蚀情况和景观变化情况。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小流域的地理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获取地形、土壤、植被等方面的数据;(2)利用SWAT模型,对小流域的水文、氢离子、物理侵蚀等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3)利用景观虚拟技术,模拟小流域景观变化情况,以期从微观角度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4)分析小流域的景观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保护措施。
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SWAT模型:该模型基于地理信息和气象数据,对流域内水文循环和土壤侵蚀进行模拟和预测,是有效的流域管理和水资源保护工具。
(2)景观虚拟技术:景观虚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计算机中构建出真实的景观,对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分析,可以有效地了解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3)统计分析:通过采集和统计数据,运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期得出有效的结论。
三、研究计划和进度1. 研究计划本研究共计三个阶段:(1)调查和数据收集:包括采集小流域的地形、土壤、植被等数据,并获取相应的环境和气象数据。
(2)模型建立和数据分析:在收集好相应的数据后,利用SWAT模型和景观虚拟技术构建流域模型,对小流域的侵蚀情况和景观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3)分析和措施提出:在对小流域的侵蚀情况和景观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后,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对其进行实践。
黄土地区小流域坡面侵蚀研究

在降雨试验 中, 进行试验检测 的项 目有 : 坡 面土壤物 理性质 、 降雨前 后土壤含水量 、 降雨初损历 时、 降雨后 损历 时 、 降雨过程 中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以小流域作 为单元体 , 以小 流域生态 经济 不同时刻的径流量 、 含 沙量 、 坡面 流速 、 降雨 器工 作压 力 , 降雨 后
a 4 b 3
a 5 b 2
a 5 b 3
项综合治理开发的生态环境建设 工程——水 土保持 工程建设 。
. 2 试验检 测 项 目 其主要指导思想是 以水土流失重点 病害地 区治理为依 托 , 以小流 1 在进行人工 降雨试 验前 , 需要 对所 选 试验 用 地 进行 详 细 调 域形式为单元体 , 借鉴 户包 治理 的方法 , 紧 紧围绕 以经济 建设 为
为小流 域坡 面侵蚀 的下一 步研 究工作提供基 础。
降雨均匀度分别是 0 . 9 3和 0 . 8 4 ; 根据 已有研 究结果可 知 , 人 工降 雨雨滴平均直径和 中数直径与降雨 强度均呈幂 函数关 系 , 二 者关 系式为 : d=1 . 6 1 7×1 o . , d s o= 6 . 6 4 9× 1 o 锄; 从 关 系式得 出 , 对 于 同一降雨强度 , 天然降雨 雨滴 直径 的分布 范 围宽 , 而人 工 降雨 雨
黄 土 地 区 小 流 域 坡 面 侵 蚀 研 究
叶有 烽
摘
王
英
7 2 6 3 0 0)
( 商 南县水务局 , 陕西 商南
要: 针对黄土地 区小流域坡面侵蚀 的特点 , 分析 了土壤、 土地 类型 、 坡度等对其的影响 , 并通过 野外 大型降雨装置 , 依据 坡面径
流理论 , 模拟分析 了不 同土地类型 下坡 面的产流过 程 , 为小流域坡面侵蚀 的进一步研究 工作提供参考 。 关键 词 : 黄土地 区 , 小流域 , 坡面侵蚀
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长系列水沙运动模拟

随着近期黄土高原地 区大 规模 以拦 泥 淤地 为主要 目的 的 淤地 坝建设的开展 , 研究小流域 内部的水 沙运动规律 不仅对水 土保持措 施减水减沙效 益的科学计算有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 , 而 且对综合治理小流域具 有较 强 的指 导作 用。笔者 开发建 立 的
T I Ms— S ( s g u n ga d H dooia Moes— f HH W Ti H a It rt yrl cl dl n e e g o r
地 区的主要侵蚀形式。因此 , 采用简化 的网格产沙计算 公式 :
M =kP / () 1
限差分法 在垂 向上 求解 R h d 方程 , ias cr 对多 沙 粗沙 区 面 积为
17k 的岔 巴沟流域进 行 了连续 2年 ( 90~16 年 ) 8 m 16 91 的降 雨径 流模 拟 , 取得 了较高 的精度 。随着研 究 的进一步 深入 , 笔 者在 借鉴前 人成 果的基 础上 , T I Ms—S 模型进 行 了改 对 HH W 进, 实现 了网格尺度上的长系列径流泥沙耦合计算 。
密度 , 并作为产沙预 报的指 标 , 立 了岔 巴沟 流域 次暴雨产 沙 建
的统计模型。经检验 , 该预报公式具有一定的精度 。
现有 的侵蚀模型及计 算公式 大 多是基 于各个 径流小 区的 试验数据 , 黄土丘 陵沟壑 区小流 域尺 度上研究 分析建 立 的, 在 并认为下垫面 比较均一 , 或者将沟谷 、 沟坡 、 沟道区分后分别研 究, 而基 于网格尺度 的产沙研究较少 。笔 者在借鉴前人成 果的 基础上 , 结合本模型 的计算 方法和 原理 , 网格的产 流计算 中 在
收 稿 日期 :0 5 2 1 20 —1— 5
简化的坡 面薄层水流侵蚀 产沙计 算公 式估 算 了黄土高 原多沙
黄土高原流域生态水文模拟和植被生态用水计算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黄土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有代表性的半干旱地区之一,其复杂的地形和 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研究生态水文问题的热点区域。泾河流域作为黄土高原 的主要河流之一,其流域内的生态水文效应对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 响。因此,对泾河流域的生态水文效应进行评价,并优化调控流域内的植被分布, 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黄土高原流域生态水文模拟和植被 生态用水计算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生态水文模拟
黄土高原流域生态水文模拟与植 被生态用水计算
引言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具有独特自然环境的区域。该地区的土壤侵 蚀和水土保持问题备受。为了更好地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开展生态水文模 拟和植被生态用水计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 方法和结果,为黄土高原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3、气候调节:泾河流域的植被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气候。蒸腾作用可以降低 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对当地的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三、植被适水格局优化调控研究
为了应对泾河流域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优化调控植被分布的策略。首先, 需要了解不同植被类型的需水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泾河的水资源情况,制定 出不同的植被适水格局方案。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和对比分析,选出最优的方案。
结论
本次演示对黄土高原流域生态水文模拟和植被生态用水计算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了解该地区自然环境和水文特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当地的生态环 境。植被生态用水计算在维持植被正常生长、防止土壤侵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仍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现有的计算方法和模型参数,以更好地应用于 实际环境。总的来说,本次演示的研究成果为黄土高原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有 益的参考,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前景提供了重要思路。
《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的实验》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实例)

《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的实验》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实例)《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的实验》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实例)一、实验背景与意义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敏感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资源退化、自然灾害加剧等问题。
为了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机理和治理方法,我们设计了一项实验,通过对土壤侵蚀过程的模拟,分析不同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二、实验目标1. 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及其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掌握水土流失的实验方法和观测指标。
3. 探讨不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和坡度条件下水土流失的特点和规律。
4. 提出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建议。
三、实验原理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和风力作用下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地形陡峭、土壤松散、植被稀少,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条件下的土壤侵蚀过程,研究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植被(草本、灌木、乔木)、水、尺子、铲子等。
2. 实验设备:试验箱、水流发生器、风力发生器、观测台、摄影机、数据采集器等。
五、实验步骤与方法1. 实验准备:在试验箱内铺设一定厚度的黄土高原土壤,设置不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和坡度条件。
2. 模拟降雨:利用水流发生器模拟不同强度和持时的降雨过程,观察土壤侵蚀情况。
3. 观测与记录: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摄影机记录土壤侵蚀过程,同时用尺子测量土壤侵蚀量和泥沙产量。
4. 数据采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导入数据采集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特点和规律。
5.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探讨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和坡度等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提出治理建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表明,植被覆盖度越高,水土流失程度越低。
草本植被对土壤侵蚀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灌木和乔木植被对土壤侵蚀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基于物理机制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水沙模型构建与模拟研究

基于物理机制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水沙模型构建与模拟研究龚志惠;李红霞;王金星;刘超【期刊名称】《中国防汛抗旱》【年(卷),期】2022(32)8【摘要】水沙模型是计算和评估水土流失和泥沙侵蚀的重要工具。
黄土高原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沙特点,耦合降雨径流模块、土壤侵蚀模块和泥沙输移模块,构建了基于物理机制的水沙模型,其中降雨径流模块采用水箱模型,土壤侵蚀模块包括降雨溅蚀、梁峁坡侵蚀、沟谷坡侵蚀、沟道侵蚀,泥沙输移模块采用泥沙平衡方程与蓄泄方程联合方法。
以黄河支流无定河的西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作为典型代表进行水沙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MUSLE(Modifi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模型进行对比,探究不同的水沙模型对于模拟结果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1)构建的水沙模型详细考虑黄土高原侵蚀过程特点,物理机制更明确,侵蚀计算更加全面。
(2)构建的水沙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优于基于经验公式MUSLE模型,其模型平均纳什效率系数NSE为0.722,平均沙量相对误差绝对值为21.3%;基于MUSLE的模型平均NSE为0.576,平均沙量相对误差绝对值为32.8%。
该研究成果为黄土高原地区泥沙侵蚀过程研究和水沙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总页数】7页(P8-14)【作者】龚志惠;李红霞;王金星;刘超【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信息中心(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4【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长系列水沙运动模拟2.黄土高原小流域水沙关系空间变异研究3.中大流域水沙耦合模拟物理概念模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坡面水力侵蚀比尺模拟试验设计与验证------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water erosion scale sim ulation experiment on the loess slop , further verifying experim ents were conducted on the sim ilarities of the runoff and erosion p rocesses. B ased on the theories of the small watershed sim ulation experiment, a design method and verification of water erosion simulation experim ent were give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ndistorted slop ing model was sim ilar to the antetype in the rainfall, the flow rate p rocesses, m ean velocity, runoff dep th, drag coefficient, sediment p roduction and sediment transport and bed deformation under comp lying w ith the sim ilarities of geometric, rainfall, flow, erosion p roduction, sediment transport and bed deformation etc. , in desp ite of som e difference of flow patterns in model and antitype experiment. So it can be app lied as a tool in soil erosion control p lan, op tim izing conservation measures and utilizing water and soil resource efficiently. Key words ater erosion; sim ilarity scale; Sim ulation experiment;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风吹外主要考虑水流通过悬浮推移搬运, 而在黄土高 原, 暴雨相对土壤来说, 击溅分散泥沙能量很大, 通过暴 雨击溅水流泥沙含量可达 400 kg m 3[12]。 因此, 侵蚀产 沙运动首先应该满足悬浮、起动及挟沙相似即
Κu = Κuc = Κu3 = ΚΞ
(7)
式中 Κuc, Κu3 , ΚΞ—— 分别为泥沙起动流速比尺、摩阻 流速比尺和沉速比尺。
图 2 H azen 起动流速与粒径关系曲线 F ig. 2 R ela tion sh ip cu rve of H azen’ sta rting
velocity and gra in size
1. 4. 3 挟沙相似
挟沙相似要求含沙量比尺 Κs 应与水流挟沙能力比
尺 Κs3 相等。即
Κs = Κs3
1. 4. 1 土壤悬浮相似问题 土壤悬移相似条件在有悬移质的动床模型试验中,
主要用来控制对模型床沙的选择。 燕沟泥沙较细, 中径 0. 025 左右, 98% 泥沙小于 0. 1 mm , 可选 STO R KS 滞 流区的静水沉降公式[1 ]
Ξ=
0.
039
ΘS
Θ
Θ
g
d2 v
式中 Ξ, ΘS , Θ, g , d , v —— 分别为泥沙沉速、密度, 水的
的 浮重比尺。采用原型砂, 几何比尺为 100, 则 Κd =
3. 16。dm 50 =
0. 3.
025 16
=
0. 008 mm。式 (9) 为模型选沙依
据。图 1 为燕沟康家圪崂小流域模型当选择天然土为模
型沙, 且比尺为 100 时根据原型沙求得模型沙级配及实
际应用模型土壤级配。
图 1 模型与原型土壤颗粒组成曲线 F ig. 1 So il gra in s grading of m odel and a rchetyp e
1. 4 床面侵蚀产沙及泥沙运动相似
土壤由固体、液体及气体三相组成, 不同直径的土
42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年
壤颗粒是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 也是侵蚀搬运土壤的主 要物质。 总结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12], 依据降雨、径流 侵蚀的动力机制, 我们可将黄土高原小流域降雨径流侵 蚀分解为两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亚过程, 即土粒与土 体的分离, 及被分离的土粒经搬运而流失这样一种物理 过程。 所谓分离除了雨滴击溅外, 还有其他外营力如冰 雪消融、风吹日晒及人畜践踏等。 大尺度自然搬运形式
0 引 言
利用室内小流域模型研究小流域水力侵蚀运动, 其 本质是通过室内模拟试验, 预测实际流域降雨径流侵蚀 泥沙来源, 优化治理措施, 通过合理调控, 控制水土流 失, 达到小流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 模拟试验要 达到定量预测, 模型与原型就必须相似, 这要求模型除 了必须满足正确的相似比尺要求外[1], 设计理论还必须 正确, 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得到原型资料的验证。
流域面积为 0. 3417 km 2, 沟壑密度 3~ 4 km km 2, 流域 长度 0. 903 km , 流域最大宽度 0. 723 km , 平均宽度 0. 52 km , 流域形状系数 0. 52, 高差 189. 7 m。该小流域 土壤侵蚀自成系统, 生态经济系统适于调控[1], 且有较 丰富的实测资料以供对比。
高建恩, 吴普特, 牛文全, 等.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力侵蚀模拟试验设计与验证[J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21 (10) : 41- 45. Gao J ian’en, W u Pu te, N iu W enquan, et a l. Sim u la tion exp erim en t design and verifica tion of con tro lling w a ter ero sion on sm a ll w a tershed of loess p la teau [J ]. T ran saction s of the CSA E, 2005, 21 (10) : 41- 45. (in Ch inese w ith English ab stract)
摘 要: 针对目前黄土高原小流域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结论不能很好地定量推广到野外实际流域开发工作中去的问题, 该 文基于降雨、径流及入渗的水动力学原理, 利用相似论较完整地给出了一套可对黄土高原小流域降雨径流进行模拟试验研 究的一种设计方法和模拟试验技术。验证结果表明, 在正态条件下, 满足几何相似、降雨相似、水力侵蚀产沙、输沙相似及床 面变形相似等条件下所建造的黄土高原延安燕沟康家圪崂小流域模型, 采用几何比尺为 100 时, 其降雨、汇流、产沙、输沙 是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 可以作为该流域治理水土流失、优化治理方案, 寻求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措施的工具。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小流域; 水力侵蚀; 模拟试验; 设计与验证 中图分类号: S273. 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819 (2005) 1020041205
本文基于对模拟试验新的认识, 依据小流域模拟试 验理论[1], 选择黄土高原延安燕沟康家圪唠小流域为原 型对模拟设计理论进行检验和验证。该流域位于延安市
收稿日期: 2005203229 修订日期: 2005205226 基金项目: 国家 863 计划重大专项《新型高效雨水集蓄与利用技术研 究 ( 2002AA 2Z4051 ) 》; 科 技 部 农 业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资 金 ( 02EFN 217101279) ; 西部开发科技行动 (2002BA 901A 26) ; 中科院 水保所知识创新领域前沿 (C23013700) 作者简介: 高建恩 (1962- ) , 男, 研究员, 博士, 主要从事节水工程研 究。陕西杨凌西农路 26 号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712100。
密度、重力加速度、粒径及水动力粘滞系数, 单位采用标
准国际单位制。写成比尺关系式应为
ΚΞΚv
Κ Κ ΘS - Θ
2 d
=
1
(8)Βιβλιοθήκη Θ考虑悬浮相似及惯性力比重力比相似有
Κ Κ 1 4 1 2 lv
Κd =
Κ 1 2 ΘS - Θ
(9)
Θ
式中 ΚΞ—— 悬沙颗粒沉速比尺; ΚΘS - Θ —— 泥沙颗粒 Θ
(11)
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十分可靠的水流挟沙能力
公式可供计算, 因此, 含沙量和挟沙能力比尺一般通过
试验进行率定。
1. 4. 4 沟床面变形相似 沟床面变形相似比尺为
Κt′=
Κl Κu
Κr0 Κs
=
ΚΚrs′Κt
(12)
式中 Κt′—— 冲淤时间比尺; Κr′—— 泥沙干容重比尺。
由于在模型中难以做到床面变形时间比尺与水流时间
1. 4. 2 起动相似 起动相似要求
Κuc = Κu
(10)
雨滴撞击土壤分离土粒, 土粒随水流运动, 首先必
须得到起动。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在暴雨条件下起动与
河流泥沙起动机理不同。河流泥沙是泥沙在水流作用下
运动, 而黄土高原侵蚀泥沙是表层壤土在暴雨径流作用 下起动、推移和悬浮。 首先, 在黄土高原的表层土壤, 受 到冰雪冻融交替, 风吹日晒, 人畜践踏等外营力作用已 很疏松, 十分容易起动。 其次, 在暴雨猛烈击溅下, 土壤 分散溅起或随水浮游前进。根据 H azen [13]坡面流资料点 绘起动流速与土壤粒径关系如图 2。 由图 2, 查出原型 d 50 = 0. 025 mm 起 动 流 速 为 0. 08 cm s, 模 型 d 50 = 0. 00759 mm 起 动 流 速 为 0. 008 cm s, Κuc = 0. 08 0. 0083≈ 10, 满足起动相似要求。
Em ail: gao jianen@ 126. com 通讯作者: 吴普特 (1963- ) , 男, 研究员, 博士, 主要从事节水农业研 究。 杨凌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712100
南 3 km 处, 流域面积 47 km 2, 主沟长 8. 6 km , 多年平 均降水量 549. 9 mm , 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35. 7 km 2, 占 总面积的 76. 2% , 土壤侵蚀模数为 9000 t (km 2 ·a) , 属于强度水土流失类型区[15]。 模拟的燕沟康家圪崂小
第 10 期
高建恩等: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力侵蚀模拟试验设计与验证
43
径 流侵蚀而言的有效降雨。 如果把年侵蚀模数达到
1 t (a·km 2) 的降雨作为标准, 则可将侵蚀性降雨定义 为大于该侵蚀标准的年降雨总和。据研究[20], 黄土高原 中北部地区年平均可蚀性降雨 140~ 150 mm , 平均侵 蚀次数 5~ 7 次。燕沟[15]1998~ 1999 年年平均降雨分别 为 571. 1 和 494. 6 mm , 分别出现侵蚀性降雨次数 7 和 6 次, 平均侵蚀性降雨量为 141 mm。
比尺一致, 考虑到小流域模拟试验过程是一当量侵蚀过 程, 因此在模拟试验中以床面变形时间比尺为主。
2 降雨的当量过程与含沙量试验比尺选择
2. 1 降雨的当量过程 就不同的应用目的, 降雨有有效降雨和无效降雨,
调控降雨径流的目的在于减轻水力侵蚀以使水土资源 高效利用。 黄土高原并非所有降雨都会产生侵蚀, 故把 能分散和搬运泥沙的降雨定义为侵蚀性降雨, 或者针对
Κi =
Κ1 2 l
(2)
式中 Κl —— 雨强相似比尺。 1. 3 水流运动相似
1) 水流惯性重力比相似
Κu =
Κ1 2 l
(3)
2) 水流惯性阻力比相似
Κf =
1 或 Κn =
Κ1 6 l
(4)
3) 水流连续相似
ΚQ =
Κ5 2 l
(5)
4) 水流时间比尺
Κt =
Κ1 2 l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