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医学学科发展定位的思考

合集下载

中医全科对推动全科医学发展的思考

中医全科对推动全科医学发展的思考
h e a l t h s e r v i c e c e n t e r a n d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o u r me d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 we b e l i e v e d t h a t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i s a n e w wa y t o i mp r o v e t h e p r i ma r y h e a l t h c a r e a n d me e t t h e b a s i c me d i c a l d e ma n d o f p e o p l e a n d
建设 ,是提升初级卫 生保健能 力、满足群众基本 医疗服 务需求 ,实现全科 医学宗 旨的一种 积极探 索。 关键词 全科 医学 中医全科 中图分类号 : R1 9 2 初级卫生保健 能力 文章编号 :1 0 0 6 — 1 5 3 3( 2 0 1 4) 0 6 — 0 0 1 9 . 0 3
d e ma n d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 a n d h o w t o a c h i e v e t h e a i m o f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me d i c i n e . C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c o mmu n i y t
XU Hu i mi n g , LI L i , CAO We n q u n

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与思考作者:蒲佳琪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10期摘要:全科医学的发展是现阶段中国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制度尚不完善,存在部分问题。

然而,全科医学有着专科医学不能替代的作用,是我国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故本文主要就全科医学的发展历程,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全科医学; 现状;发展;趋势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但在我国,现阶段的全科医生人才缺乏,全科医学的发展停滞不前,这可能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1.我国全科医学起步较晚,发展过程很不完善直到1997年,我国相关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才提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任务,国家才首次将培养全科医生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但在这之前,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全科医学无论是在全科医生的绝对数量还是制度的完善方面都已经遥遥领先。

而相对来说,我国就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2.部分全科医生水平不高我国目前全科医生大多数都是以前的赤脚医生或者乡村医生转化而来,他们文凭多数是中专或者更低文凭,其中有部分人甚至是靠拜师学艺成为医生的,并未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

虽然中国人依靠经验治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些经验也的确有些效果。

然而这种大多依靠经验的治疗有时候可能会和疾病谱的转变发生一些冲突。

这时候可能经验就“失灵”了,新的经验积攒可能意味着病人会遇到未知的副作用或者伤害。

除此,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很匮乏,检验设备也很简陋。

甚至有些中医也在不明不白开西药,但他们对西药的药理却知之甚少。

对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现状的探析与思考

对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现状的探析与思考

对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现状的探析与思考作者:谭文学王文局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16期谭文学王文局(新疆克拉玛依市金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疆 834003)【摘要】全科医学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从香港引进大陆。

1993年,成立中华全科医学分会,标志全科医学在我国的诞生,其实这只是现代意义上的全科医学,中国的中医,一直都是“全科”。

全科医学在我国和世界医疗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正处于,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社区卫生蓬勃发展,对全科医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对于如何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水平,发挥全科医生的基础医疗的作用,我觉得有必要对我国全科医学的现状作出探析和思考,并希望能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全科医学我国的现状建议和措施【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6(a)-0000-001 全科医学的内涵与目的1.1全科医学的定义对于全科医学的定义,至今还没有统一、确切的说法。

但是,我参考了国内外对于全科医学的定义,我比较同意梁万年教授对于全科医学的定义,即全科医学是一门整合了预防、临床、康复以及社会行为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

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有着非常的本质的区别,但是二者又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

1.2全科医学的目的全科医学,并不是全面治疗的意思,不是“万金油”、包治百病的意思。

它要求一名全科医生,对内科、外科、医药学等,有一个比较的基础的把握。

它要求全科医生在基础医疗方面,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对病人在出现某一方面的重大疾病之前,就进行积极的干预和预防,并在出现某项重大疾病的时候,及时的开出转出证明,送往医学中心,即专科医院,同时在病人的病情得到遏制,但是需要出院回家治疗时,及时的进行陪护治疗。

他们所要的做的工作就是,事前的干预,事中的沟通(与专科医生)、事后的陪护医疗。

全科医学不在把病人看成是一个生物(患病的生物),而是一个社会上的人,病人不在是被动接受治疗,而是和医生互动,医生不仅要了解病人的病况,还要了解他的家庭、心理、行为等,把社区卫生院,看成是一个家庭医院,医患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和谐的关系,而不是以前的对立、漠视。

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作者:王良君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19期摘要:全科医学实践性、专业性较强,其学科建设主要是为了提升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

本文首先分析全科医学教育内涵,阐述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现状,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内涵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2017)19-0005-02高等医学院校学科建设的水平和状况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学术竞争力等。

近年来,伴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对全科医生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全科医学人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满足社会对全科医学人才需求,加快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规划与发展战略,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升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1全科医学教育的内涵20世纪60年代产生全科医学,家庭、社区是其主要服务范围。

全科医学是一门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进行融合的新兴学科,实行人性化、全方位服务[1]。

由于全科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科发展。

全科医学属于临床二级学科,以医疗为核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融为一体,将无病预防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作为主体,全科医学的服务对象不受性别、年龄、空间及疾病种类限制[2]。

这就要求全科医生具备较强的首诊能力、过硬的综合素质,能更好地服务基层。

全科医学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弥补了医学技术专科化的不足,全科医生成为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力量。

据相关资料显示[3],只有5%的患者需要专科医生诊治,而90%以上的人的健康问题可以通过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来解决。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居民对健康的重视度、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下,急需加强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卫生医疗队伍建设。

全科医学论文15篇(中医全科医学发展论文)

全科医学论文15篇(中医全科医学发展论文)

全科医学论文15篇中医全科医学发展论文全科医学论文摘要:在庞大的医学信息中,医学微课的实施必将给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继续深造学习起到良好地推动作用。

但适合全科医学生或全科医生进行学习的全科医学微课还处于极其缺乏的状态,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力开发这方面的资源,以便于更有效的为全科医学教育服务,为基层卫生事业人才的培养发展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关键词全科医学论文全科医学医学论文医学全科医学论文:中医全科医学发展论文1中医全科医学临床教育思路亟待修正在20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疾病谱的变化,WHO提出卫生服务要求,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将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为维护人类健康需要,社会健康保障体系亟待建立一种良性运行机制,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尤为重要,因此中医全科医学发展应运而生。

结合实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有关部委,适时制订了有关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的纲要性、指导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規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現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及《云南省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等文件精神。

随之,组织相关专家开拓性地推出了相对完整的中医全科医学临床培训试用教材,对中医全科医学的人才教育、临床的发展具有填补空白的里程碑意义,其功巨焉!转眼,跨入21世纪已15年了,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中医全科医学教育思路、人才培养仍不容乐观,亟待修正。

详细研读上世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相关部委制订的有关中医全科医学临床人才培训纲要性文件,考察相关的培训教材,不难发现:20世纪末,中医医学全科人才培训教育思路是普及最初级中医临床基本技能(如望闻问切、推拿、刮痧等),适当补充现代医学科技与社区卫生紧密结合又十分必须的实用技术(如心理咨询等),以适应刚刚成立的诸多社区卫生中心的业务需要,以及诸多转岗的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的需要。

中医科的发展的建议

中医科的发展的建议

中医科的发展的建议一、背景介绍中医科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然而,在当今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下,中医科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发展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医科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其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发展。

二、发展建议1. 加强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教育是中医科发展的基础。

应该加强对中医药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教学,提高中医药专业人材的素质。

同时,还应该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交叉教学,培养具备综合医学素质的医生。

2. 推动中医药科研中医药科研是中医科发展的重要支撑。

应该加大对中医药科研的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性研究。

同时,还应该加强中医药科研机构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平台。

3. 加强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医药临床实践是中医科发展的重要环节。

应该加强对中医药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还应该加强中医药临床实践的培训,提高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4.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文化传承是中医科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该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提高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和接受度。

同时,还应该加强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5.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医科发展的重要途径。

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经验,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

同时,还应该加强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6. 加强中医药政策支持中医药政策支持是中医科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该加大对中医药政策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中医药机构和人员的资金和人材支持,提高中医药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三、结论中医科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强中医药教育、推动中医药科研、加强中医药临床实践、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加强中医药政策支持等措施,可以促进中医科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发展,提高中医药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关于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的思考

关于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的思考
关键 词 :中 医全 科 医学 ;发 展 ; 中医临床教 育
d o i : l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1 8 . 0 7 9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一 1 8 — 0 1 3 4 — 0 3
切 、推 拿 、刮痧 等 ) ,适 当补 充 现 代 医学 科 技 与 社 区
卫 生 紧 密 结 合 又 十 分 必 须 的实 用 技 术 ( 如 心 理 咨 询 等) ,以 适应 刚 刚成 立 的诸 多社 区卫 生 中心 的业 务 需 要 , 以及 诸 多 转 岗 的 初 级 卫 生技 术 人 员 的需 要 。 同 时 ,在此 后开 展 的 中 医全科 医学 I 临床 硕 士研 究 生教 育
2 中 医全 科 医学学 科亟 待定 位
中 医全科 医学 应运 而 生 ,是 因为 二 十世 纪 末 .全 面大 力 发展起 来 的社 区卫 生 服务 中心 ( 站 )全 方 位服
生 ,全科 医生 服 务水 平全 面提 高 ,基本 适 应人 民群众
基 本 医疗 卫生 服 务需 求 。及 《 云南 省 以全 科 医生 为 重
的 同时将 生活 质量 与 健康 水 平提 高 到一 个 新 阶段 .为
案存 在制 定重 点 把握 不 好 ,水 平不 高 ,对学 生 在校 期 间 、就业 等前 瞻 性不 足 。尤其 是课 程 设 置 ( 除 了硕 士 公 共课 以外 ,要 求重 点 在 中 医 内科 常 见 病 、多 发病 及
中 医妇 、儿 、外科 的多 发 病 了解 ) ,显 然 ,这 就 是 一 个 中 医住 院医 师 的 强化 培 养 。经 过 近几 十年 的发 展 ,

中医科的发展的建议

中医科的发展的建议

中医科的发展的建议引言概述:中医科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中医科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为了促进中医科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加强中医科的教育体系1.1 增加中医科的教育资源:加大对中医科的专业教师培养力度,引进更多的中医科专业教材和教学设备,提高中医科教育的质量。

1.2 强化中医科的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对中医诊断、治疗和药物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1.3 拓宽中医科的学科研究:加强中医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推动中医科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

二、加强中医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1 建立国际中医科交流平台:组织国际中医科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国际知名中医专家来华交流,促进中医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2.2 推广中医科的国际化教育:增设中医科的国际化课程,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医科专业人才。

2.3 加强中医科与现代医学的交叉研究:与现代医学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研究,探索中医科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点,推动中医科的现代化发展。

三、加大中医科的科研投入3.1 增加中医科的科研经费:加大对中医科的科研项目资助力度,鼓励中医科的科研人员进行创新性研究。

3.2 加强中医科的科研团队建设:建立中医科的科研团队,培养一批中医科的科研骨干,提高中医科的科研水平。

3.3 推动中医科的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中医科的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中医科的科研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四、加强中医科的临床实践4.1 完善中医科的临床指南:制定中医科的临床诊疗指南,规范中医科的临床实践,提高中医科的诊疗效果。

4.2 加强中医科的病案管理:建立中医科的病案管理系统,加强对中医科病案的记录和分析,提高中医科的临床研究能力。

4.3 推广中医科的特色疗法:加强对中医科的特色疗法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中医科的疗效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全科医学学科发展定位的思考
主要内容
1.产生背景 2.学科定位 3.意义影响 4.未来展望
1
门类 一级学科
产生背景
医学
中医学 中 医 外 科 学
二级学科
中 医 内 科 学
中医 全科 医学
三级学科
心 病 脾 胃
1
产生背景
学科的定位
中医全科医学学科发展曾面临着疑问 全科医学专家多认为全科医学包括了中医学,不承认中 医全科医学学科。 中医学专家多认为中医学就是全科医学,不用设立中医 全科医学学科。
2
丰富发展
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医学观
哲学层
认识层
实践层
天人合参整体观
性命相依生命观 阴平阳秘健康观 内外相因疾病观
大医精诚医德观 未病先防预防观 药食并重营养观 形神并调养生观 辨证论治诊疗观 针药并用医技观
2
丰富发展
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医学基本观念,从全科医学的视野 去审视,将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同时也成为中医 全科医学医学思想的核心。
1
产生背景
学科的定位
从中医学的学术发展史来看,中医学从来都具有很强的 包容性和开放性,总是吸收和融合着所处历史时期的最 新研究成果。 中医全科医学学科的产生:对全科医学而言,其是中国 特色,是理念创新;对中医学而言,是继承发展,是丰 富完善,是中医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
产生背景
主动服务于社区的全体居民(全民) 开展生物-心理-社会服务模式的照顾(全人) 以人为中心,兼顾家庭和社区(全面) 防治保康教一体化服务(全医)
2
基本特性
我们可以有这么个结论: 中医学不是全科医学,至少不是现代意义的全科医学。 中医医疗虽然有“通科”的特点,但在传统中医学术体 系中缺乏对全科的系统认识。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诊疗方法十分重视整体性、全面性 和实用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全科医学思想。 中医全科医学将成为中医学新的临床二级分科,其贡献 是对中医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将为中医 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2
丰富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古代医基本是社区医,中医从古代 就扎根在基层,服务于社区和家庭,而且采取登堂入 室的行医模式,使其成为培养中医名家的场所。
2
丰富发展
全科医学对现代医学来讲是一种全新的医学观和卫生服 务模式,与中医学有着惊人的相似,完全可以为中医学 所借鉴。 中医全科医学的内核是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密切融合, 而不是简单的结合。
内涵
魏文侯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为善 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 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耶?” 扁鹊曰:“长 兄于病视神,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 中兄治病毫毛,故名不出闾。若扁鹊者,鑱血脉 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
《鹖冠子· 扁鹊之兄善医》
中医的成功标准不是名医,是大医、是明医。
从整体来把握这些中医学的基本观念,能更好地认识 中医学的人本性、整体性、综合性、可及性,加深对 中医学全科特征的理解。 因此,中医学医学思想中贯穿着全科的印记,在这显 而易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兼容并蓄,是时代对中 医学发展的要求性
中医学强调个人背景对健康的的影响,明确指出学 医之道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行 医之道要“入国问俗,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三因制宜、治未病等医 学思想,同样是中医全科医学的精髓所在。全科医学的 理念可使中医理论和服务模式得到深化。
2
层面 学科
丰富发展
这种丰富和发展还体现在对中医特色的弘扬上 中医的特色是什么?
中医学 同医学一样,是社会、自然、人文科学的最佳结 合,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 整体观念—五脏一体、形与神俱、天人相应 辨证施治、个体化诊疗、综合适宜技术 重医德、通国学、诵经典、跟名师、多临床 面向基层 全科医学 注重伦理胜于病理, 科学性和艺术性统一 以人为中心,强调生 物、心理和社会背景 了解病人、理解病人、 满足需要、适宜技术 把态度放在第一位, 强调社区实践 面向基层
圣人是患者自己,全科医生培养圣人
怎样才能做到于病视神?
2
中医全科医学的定位
深化--中医学在长期基层卫生服务中积 外延
累的理念及经验;
移植--全科医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 创新—提升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
2
基本特性
生物 全科医疗“四维”服务模式
中医学
心理
社会
个体化 综合性 持续性 协调性 可及性
2 中医学所具有的 这种特征是中医 全科医学产生的 内部因素。 3 我国社区医疗的 现状和对中医全 科医师的需求为 这种特征提供了 新的发展契机和 动力。
全科是中医学理 论体系和临床实 践的核心特征。
学科产生的背景及基础
1
产生背景
用全科医学框中医学 简单比较中医学与 全科医学相似性 否定中医学的全科 特色和优势
中医学重视医患关系互动的重要性。认为:“病为本, 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凡“拘于鬼神者, 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 治者,病必不治”。
2
丰富发展
中医学重视医德修养和医学伦理,称“医乃仁 术” ,认为“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把治病、救人、济世看作三位一体。《大医精诚》 更被看为医必备之行操。 中医学重视医疗技术综合性和适宜性。认为“留意 于方术者,苟知药而不知灸,未足以尽治疗之体, 知灸而不知针,未足以极表里之变,如能兼是圣贤 之蕴者,其名医之良”。
优质、高效(果/率)的基层卫生服务
2
基本特性
中医是不是全科医学?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 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 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2
基本特性
全科医学的“全”字至少包含了以下五层含义:
整合内、外、妇、儿等临床专科的服务(全科)
结合中医学术自 身的特点,充分 吸纳全科医学的 优势,建立中医 全科医学学科, 才能准确把握和 发挥中医学的全 科特色。
2.学科定位
是中医学术继承发展的需要
是弘扬中医特色的需要
是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的需要
2

中医全科医学的定位
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立足中医药在基层 的发展,融合现代全科医学的特点,集 中医治未病、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健 康管理、中医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中 医临床二级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