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基层政府作为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人民政府,处于直接面向农村与农民,实施党和国家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组织广大农民完成建设美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特殊地位。因此,变革基层政府在农村公共管理中的传统治理模式,是解决当前农村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根本着眼点。

关键词: 中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现状分析

农村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盛洪曾认为:“在人口的大多数是农民的国度中,农民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然而坦率地说,我们没有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农民的问题。”正视当前中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一、中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平与公正的缺失

公共事业管理最重要的职能和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根据社会大众的需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然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真正从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中获取的公共利益微乎其微。如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据资料统计,我国的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其中2/3集中在大医院。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卫生资源投放主要集中在城市,卫生资源分配与需求呈”倒三角”形。很多地方县乡财政困难,加上重视不够,以致农村公共卫生投入逐年减少,城乡差距拉

大。这就使得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运作失去了应有的“公正性”。长期以来,中国的广大农民不能与城市居民一道,享受真正平等

的“国民待遇”,城乡之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导致“城乡分治,一国两策”,人为地把中国社会分成了两种,使农民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目前,城乡之间及乡村内部的不平等正在不断地加剧。例如,计划生育部门在为“独生子女病残儿童医学鉴定收费”的两个子项目中,对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标准竞有这样的差别:农业人口病残儿的收费标准为120 /人,非农业人口病残儿的收费标准为65元/人。农业人口每人每次比非农业人口多出55元。是根据什么因素制定出这样的双重价格?在农村,农民使用的电力、电话的价格,往往比城市居民高出50% ——150%。另外,一些群体作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同其他群体的利益差距逐渐明显化,并且日益扩大。城乡之间及乡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不断扩大的比较利益差别所形成的分配不公,引起了农民严重的心理失衡和不满,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二)扶贫力度不够

扶贫性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社会,最贫穷、生活水平最低的是广大农民因而公共事业建设的重点就应该是直

接面向农村帮助大多数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然而,近几年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公共基本建设投资比重一直比较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另外,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活性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也不平衡。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

投资,主要用于农村的电网水利、道路和退耕还林等生产和生态建设项目上,而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投资并不多,故广大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如饮用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农村公共生活设施几乎没有投资建设,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当前农村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解决之道

考察农村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它与中国经济关系的变迁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最大的经济关系的变迁,表现在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这一经济关系的变迁对于中国基层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特别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获得了经济自主权,伴随的还有农民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的觉醒,他们对于基层政府的传统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而基层政府作为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人民政府,处于直接面向农村与农民,承担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施党和国家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具有团结和组织广大农民完成建设美好的中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特殊地位。因而,要决新形势下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管理中的问题,根本着眼点在于提高基层政府的治理有效性。

基层政府传统治理模式的基础是计划经济,是通过计划经济的体制性链条,通过基层政府的织设置,国家完成了对乡村社会的严密控制。通过政治上体制性权力向乡村社会的延伸,经济上乡村资源

的汲取,造成了乡村社会内源发展力量弱的城乡二元分立格局。

这种城乡二元分立的结构机制,阻碍了城乡之间经济因素的交流与互动,扩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如果基层政府还因循守旧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治理模式,固守于压力型行政的旧思维乡村社会就不可能培育出其内在的生产力,从而严重影响到中国公共事业管理落实到乡村的具体实践。因为乡村如果没有经济实力的支撑,那么在获取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时,势必处于相对的劣势地位,而这种情形的延伸,无疑构成了当前现代化战略实施中的阻碍,并可能引起国家与农村的冲突和乡村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要促进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维持乡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变革基层政府的治理模式将是重中之重。

基层政府治理变革的意义在于完善自身治理结构,转变自身治理理念,为国家公共政策、法令等政治性任务的输出提供一条畅通高效的通道,从而最终提高其自身在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治理有效性。

基层政府要向务者角色转变。就当前农村服务部门的情况来看,基层政府农村社会公共服务部门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界限不清。在实际运行中,一部分政府机构,不仅充当管理角色,而且充当服务和经营角色。“既开方,又卖药”,缺乏制度约束,以致发生服务功能异化的问题。

因此,农村基层政府治理变革的根本指向已非常明确,即基层政府必须从旧有的“官本位”思维模式中跳出来,从管理者和统治者

的角色进入到服务者的角色,成为一种规范市场秩序的力量,并运

市场手段,实现对于乡村社会现代化的培育,从而为乡村的公共事

业管理搭建平台,最终为整个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

保障。国家明确提出,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的问题是要把社会公共资源在城乡、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资源等方面进行合理配置。毋庸置疑,“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势必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城乡、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资源等重大失衡问题做出贡献,而中国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与管理也无疑必将受益于此。因此,基层政府必须审时度势,坚持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真正在农村的公共事业建设中实现“公共”二字,从而最终让广大农民从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中享有切实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3]徐小青.中国农村公共服务[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